首頁>Club>
21
回覆列表
  • 1 # 潛潛醬

    在這部電影裡我看到了一位老藝術家的堅持,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繼承的堪憂,表達的意思很老套,很無聊,是日久長談老掉牙的問題,可是這個問題卻是一直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在西洋文化的衝擊下,老的傳統的文化也許必將走向沒落。

    “你知道我把牛賣掉,這錢是用來幹啥的麼?”

    “是給您治病的!”

    “不,不是,是給你再置辦一套裝備,咱們這村裡不能沒有嗩吶。。”

    可是哪怕毀掉的裝備再補齊,散掉的遊家班再也補不回來,大師兄們一個斷了指頭,一個毀了嗓子,師傅也不在了。。聚不齊,散掉啦

    “我死了,你只需要給我吹四臺就行了”

    “不,師傅,我要給你吹百鳥朝鳳”

    百鳥朝鳳,祭奠亡靈,此人生前必是德高望重之人,在我看來,查師傅是擔得起百鳥朝鳳這首曲子的,一生為藝術而活,雖沒有《霸王別姬》裡的程蝶衣的不瘋魔,不成活,活在戲中,活在一個“痴”字中,卻有著對嗩吶藝術的執著,這種執著,更真實,更催淚,更引起共鳴,“嗩吶可以離口,但不能離手”,這是這個老去的藝術家一生的堅持。

    “你知道我為什麼選你做遊家班的班主麼?”

    “您老人家心善,害怕我被我爹打死”

    “不,因為你的眼淚,你爹跌倒時,你扶起他流下的眼淚。”眼淚不值錢,而且是最沒用的東西,但我卻無緣無故的想起了,“我多想擁有一顆透明的心靈和會流淚的眼睛,oh,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我前行”

    “我就是那枯萎的麥苗,再多的水也救不回來了,可是,遊家班得傳下去。”

    可是遊家班傳不下去了,大師兄們再也拿不起嗩吶,村裡的人再也不聽嗩吶,取而代之的是新鮮的西洋玩意兒~

    “村裡這兩個月裡有八家辦喜事,四家辦的喪事,請的全都是西洋樂隊,沒一個請咱嗩吶的。”

    “連請師禮都不行了”

    “我給你們雙倍的錢,請你們別吹了行不行?”

    而,以前。。。

    “這嗩吶是我師爺的師爺的師爺的師爺傳下來的,傳了好幾百年呢!”

    “想當年,村裡辦喪事的時候,你祖師爺就坐在太師椅上吹‘百鳥朝鳳’,當時,那風光”

    “焦師傅,我父親他當了四十多年的村長,應擔得起‘百鳥朝鳳’吧,你老人家,就辛苦一回給吹個吧”,焦師傅搖搖頭。不是誰都擔得起百鳥朝鳳的。

    在西安的遊天鳴,在夕陽殘影下,看到一位坐在石階上的吹著嗩吶的遊者(原諒我,不想叫他流浪者,雖然這個詞更貼切),兩位女學生,走過,丟下了幾枚硬幣。。什麼時候坐在太師椅上的德高望重的匠者需要乞討過生活!!!

    “我看你還是別回去了,跟著我,我們一起幹,難道你就指望著回農村吹一輩子的嗩吶?”慶幸的是,遊天鳴回去了,他不負師傅生前所託,無愧於心。不幸的是,遊天鳴回去了,也許他的一生都會在窮困潦倒的日子裡過活,但這裡面的堅持誰又能懂,除了心酸,別無他法,因為最不幸的是,再也沒有人聽嗩吶了

    最後的最後,遊天鳴獨自一人站在墳前吹著百鳥朝鳳,師傅似乎,就在墳前,就在眼前,坐在太師椅上,落日餘暉下,一抹欣慰的笑,嗩吶會傳承下去的吧,遊家班會繼續存在的吧,中國的傳統文化不會消失吧。。。他起身,漸行漸遠。

    在此感謝方勵老師的這傾情一跪,無論別人怎樣的看法,我相信這絕對不是“道德綁架”,只是出自於真情實意,出自於對吳天明導演的祭奠,對這部影片的崇敬,沒有好的質量,我相信,哪怕他跪多少次也不會有人去看的。他只是讓更多的人知道了《百鳥朝鳳》,沒有他,我相信我不會去看,我一貫只會在電影院看些大片的,像《變形金剛》,《朱羅世紀》《敢死隊》,《奇幻森林》,《美國隊長》等,本來就已經做好了枯燥無味,看不懂的準備,靜下心來,認真的去感悟,哪怕從專業的技術來講,這部電影也著實不錯,雖然沒有美國大片的場面震撼,但細膩,含蓄,真情,這是符合華人的個性的,有些話,有些事,不需要太直白,照樣給你震撼。

    值得一提的是,以前在電影院裡看電影的時候,是滿堂的笑聲,小小的閒談聲,玩手機的光照,而這次,卻不一樣,幾乎所有的人都很安靜,盯著螢幕,不願意錯過任何一些細節,我甚至不忍心去吃買來的爆米花,害怕驚擾了這份安靜,這算是對死去的老藝術家吳天明,焦師傅,中國的傳統文化的最好的祭奠吧

  • 2 # 每日爆文精選

    千年嗩吶萬年箏,一把嗩吶吹一生。

    嗩吶不是吹給別人聽的,是吹給自己聽的

    很少有電影看到我心痛,哭得稀里嘩啦的

    嗩吶,在我以前的印象裡只是一根長長的喇叭,吹出尖銳的聲音。

    可是看了這部電影,才讓我知道了嗩吶有四臺,八臺,還有最高的等級百鳥朝鳳。

    小時候的天明,可以為了練習自己的肺活量,一天在池塘邊拿一根很長的竹竿吸水。

    可以專心,踏實得做好每一件事。

    可是傳統終究要碰上現代,最終變成非物質文化遺產。

    當最後師傅為了吹百鳥朝鳳,噴出了血,仍然沒有停止。

    這就是傳統手藝人的堅持。

    這部電影的海報,看到這個海報的時候,我是拒絕的,完全不符合我這種青春美少女的口味啊。後來看到評分一路飆升,還是忍不住看了。又一部差點兒因為海報被錯過的好電影。

    內容主要就是講嗩吶,對於民俗文化感興趣的朋友強烈推薦這部電影。

    胡先煦,小時候的小胡真的是萌到炸啊,演技真是打孃胎裡就帶出來的。哈哈哈

    最後是我個人對於這部電影的一點兒小感悟。

    我有一整個小學時代都是在農村度過的,佔據了這段時光是至今為止我人生大部分的美好,田壟地頭,隨便一處都散佈著歡樂地記憶。

    現在的小孩子童年大多是跟各種電子產品,動畫片為伴,很少有這種類似的體驗。

    直到現在,工作累了或者生活壓抑的時候,我還是喜歡回山裡,呼吸著山裡的空氣,聽著鳥叫蟲鳴,就像電池充電一樣,都能讓我滿血復活,繼續面對生活的雞飛狗跳。

  • 3 # 喜聞且樂見

    如何評價電影《百鳥朝鳳》?

    《百鳥朝鳳》最核心的兩個字是“堅守”,用的是一條與《人生》《老井》《變臉》《執行長》等一脈相承並與時俱進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深化現實主義的電影發展道路。這正是在東西方文化八面來風的現實背景下,面對形形色色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和東施效顰的"西化"鼓譟,依然葆有可貴的文化自覺和文化定力的體現。它是中國特色的電影創作的成果。

    焦三爺為何收天鳴為徒?

    天鳴的爸爸帶著天鳴來拜焦三爺為師。焦三爺與天鳴當時只見過一面。是天鳴的一個動作:扶摔倒的爸爸時心疼得掉眼淚,讓焦三爺看出他孝順的高尚品德。百善孝為先,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做到堅守、傳承嗩吶這門藝術,所以焦三爺收天鳴為徒。

  • 4 # 混世的小仙女

    你好,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看完《百鳥朝鳳》這部電影后,我的感悟很深。下面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這部電影是陝西省的一個小鎮上,吹嗩吶這種民間藝術,不僅用於娛樂,還用於弔唁,以示亡者的人生評價,只有德高望重者才有資格吹“百鳥朝鳳”。 整個小鎮只有焦三爺會吹“百鳥朝鳳”。

    在影片百鳥朝鳳敬送的不是亡者,而是慢慢逝去的中華傳統文化,是華人自己製作傳承的傳統樂器,一直在人們的日常文化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正如焦師傅所說,即使在各種不同宴席如何表達,在勞動後的閒談中也是聽後可以緩解勞累放鬆心情的。 在焦家班和焦師傅的太祖父師傅們的時代,吹嗩吶的是匠人,這種工匠精神,擔負著繼承留下祖先們的優良傳統的信念。

    年齡比較小的遊天明成了焦三爺所有徒弟之一。 但他肯辛苦苦練習,師傅更加珍惜,他擁有的是他骨子裡對嗩吶的愛和高尚的人格,因此被選擇成為唯一學習“百鳥朝鳳”的繼承人。 然後隨著西洋樂器的衝擊,遭遇了各種大事件,村民們越來越少的選擇嗩吶,而是選擇了更有魄力的西洋樂隊。遊天明不願嗩吶就這樣沒落了,進行了一系列的鬥爭,最終成功申遺,成為了嗩吶非遺繼承人。

    這部電影帶給我的除了感動還是感動 ,不僅是其畫面寬廣,人物的心靈細膩,背景音樂的滲透力,他的思想精神也繼承了傳統文化。 只要我們有繼承的熱情和信念,相信傳統的種子一定會不斷繼承和發揚光大!當今世界,是一個文化多樣性的世界。 文化的多樣性,是機遇,也是挑戰,四面八方的外來文化,不斷衝擊著世界,影響著中國的傳統文化。 對此,我們需要更好地去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不斷地去發揚光大!

  • 5 # 推文小hh

    去看了《百鳥朝鳳》,有心酸一點點,多一些的是感動,然而對於電影的最終感受應該是欣慰。

    中國村莊的故事大多都樸實,黃土地的人,黝黑的面板,厚實又堅硬的手掌,溝壑般的臉。1982年的中國農村凡事兒都有個規矩,婚喪嫁娶都懂得禮節。家裡辦事兒得請嗩吶藝人來吹嗩吶,這吹嗩吶的排場也由這死者生前的德行而定。《百鳥朝鳳》這曲子只有生前德行頗高,德高望重的人才能在葬禮上請嗩吶藝人吹奏。所以這曲子其實是代表死者的精神,而不只是個臉面那麼簡單。

    電影結束時除了滿臉淚水外,我的內心真的很平靜,或者說是一種欣慰。那時的人真的是重情重義,傳承的不只是那個嗩吶這個活兒而是情義。其實一切都已經在三爺看到天鳴時就決定好了,後來所發生的其實更像是三爺精心設計的考驗,而給天鳴出的題就是那個兩個詞——德行與情義。父母的期望與安排你默默銘記不讓他們失望那是德;只拿嗩吶匠該拿的錢不貪圖一分那是行;對於嗩吶的傳承以及在社會的變革下即便已無法討生活也不放棄的那是義;對於同門兄弟一起學藝高興他的進步不捨他的離開是兄弟情,對師父師母的關懷更是勝似親人般的深情,大火中不忘救出嗩吶那是對嗩吶的真情。在這黃土地上,厚厚的土層上,比這黃土還要厚重的就是這情義,就是天鳴在扶父親時手忙腳亂裡偷抹的那一滴淚。

    看完電影我並沒有感受到撕心裂肺般的難受,反而是一種釋然,就像是最後一個鏡頭那個離去的身影般的釋然。一個有情有義的故事,一個有情有義的結尾,相信電影之後沒說完的天鳴的故事也一定是有情義的。這並不讓人痛苦,質樸的厚實感讓故事永遠能傳承下去。

    走出電影院,看到這車水馬龍的世界,一切都浮於表面,人們匆匆的走似乎什麼都來不及了。這時代走得太快了,很多事兒都沒法沉澱下來。

    不知現在,正值中午時分,此刻中國偏遠的農村裡那冒煙的房子里居住的人家還有沒有莊稼人的樸實,現代化科技代替了鐮刀,那莊稼人的手裡還有沒有厚實的鈍感,我並不是在諷刺什麼,只是覺得那種厚重的情義在現在繁鬧的城市裡確是少了。

  • 6 # 是熙熙呀

    《百鳥朝鳳》是吳天明導演2014年去世前的最後一部作品,因為導演去世後缺少宣傳發行資金,直到方勵先生義務接手宣傳發行工作,這部影片才得以在今年5月6日上映。吳天明導演是中國影壇舉足輕重的領軍人物,是中國第四代導演的傑出代表,他發掘支援了張藝謀、黃建新、顧長衛等對中國影壇極具影響力的第五代導演,他執導的影片也蠻聲海內外,屢獲大獎。

    於是,我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破例因為看電影向家人請假,週六傍晚來到影院。

    八百里秦川一道道彎,五千年華夏一隴隴田。鄉土記憶、鄉村文化、民俗傳統、文化傳承是這部影片的關鍵詞。我在影片中看到了傳統鄉村的自然生活場景,看到了風景如畫的田園、很通人性的“妞妞”、孩童玩耍的鞦韆、如夢如幻的螢火和充滿鄉野氣息的語言,看到了德與才的終極對決,看到了父親對兒子信任的力量,看到了師徒之間的深情厚誼,更看到了鄉村文化和民俗傳統在社會發展中的傳承困境。

    這讓我想到陳道明先生在北京衛視《傳承者》節目中“發飆”時講的一段話,想到了陳道明先生給小演員們帶來的感動,給現場嘉賓和觀眾帶來的洗禮;這也讓我想到了電影《洗澡》中隨著城市發展而被拆掉的大澡堂,想到了大澡堂常客們對沒有大澡堂的心灰意冷,還有兩位老爺子的三輪車穿行在拆遷瓦礫間的畫面。

    文化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階梯,文化是人類社會沉澱的智慧,文化也是一個民族的標籤。文化會隨著社會不斷髮展,而文化也需要我們傳承。這是因為我們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我們不可能真正瞭解所有的文化現象,而我們不能因為不瞭解就忽視了文化,忽視了在社會發展中對文化的傳承、創新與發展。

    遊天明一班人吹嗩吶,對面西洋樂隊是長號架子鼓加摩登女郎,這是影片中最大的戲劇衝突場景。在這個場景中的遊天明想不明白,接受不了,伴著長長的耳鳴聲,他捂著耳朵蹲在地上。

    遊天明的耳鳴,是吳天明導演給我們當下的社會和社會中的人敲響的警鐘。文化不在,民族何在,你我又何在?

  • 7 # 餘生獨行俠

    看完這部電影,第一,一個文化的傳承,在歷史長河中慢慢的消失。第二,主人公對嗩拉的熱愛。第三,傳統文化面臨,無人接班的現象。

  • 8 # 億莎影視

    《百鳥朝鳳》作為中國老一輩導演吳天明的遺作,它令人看到了中國電影一種久違的質樸與純粹,關於民族文化傳承的眷戀構築了電影的脈絡,一曲嗩吶所吹響的不僅是對逝者的輓歌,更是對中國文化和本不該沒落匠人精神的堅守。

    電影以嗩吶班子的傳承為主線,在此中所融入質樸的師徒,父子,兄弟間的情愫,形成了其情感真摯的張力所在,而以紅白喜事為生的嗩吶吹奏中,《百鳥朝鳳》正是為尊貴的逝者最高的禮讚,也是真正的嗩吶高手放能勝任的高難度曲章,而這一能堪為“尊貴”的定義,在電影中並不是權利與財富的象徵,而是代表著為民無私的精神,這種價值觀或許在當下已然某些人所不恥,但自覺對浮躁的中國電影是如此的彌足珍貴,亦締結出了這部作品最為動人於心的內在。

    對一座小鎮為背景的聚焦,《百鳥朝鳳》所揮之不去的是一股厚重的鄉土氣息,它就是一場屬於普通百姓樸實無華的故事,卻又極具真實的展現出了現代社會中傳統文化所陷入的窘境,同時也呈現出了身為傳承者所面臨的困局,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電影中請了嗩吶班子也請了西洋樂隊辦喜事的對壘,而一圖新鮮的聽眾自然靠向了西洋樂隊,電影透過這種巧妙的矛盾構思,一面道出了嗩吶人的堅守,一面將傳統文化的繼承為人以沉思,正是諸多這樣在平淡中的矛盾,在日常中觀念的傳遞,使電影毫無矯揉造作的在一部真正屬於大眾的電影中勾勒出了深刻的內在縱深。

    縱觀吳天明的《人生》《老井》《變臉》等等力作,無一不是將樸實的華人文風貌融入到光影的藝術美學,對於這部吳導最後的遺作,電影中身為人師的焦三爺就仿若是吳天明自已,《百鳥朝鳳》從表現上看吹的是嗩吶,但實則是吳導對中國電影能堅守自我的寄望,如今的電影雖然多了,但有多少隻是濫竽充數的無為庸作,在這些電影中再也看不到哪怕一絲的價值可言,只覺令人如坐針氈,《百鳥朝鳳》就像是面對西方樂隊所昂揚吹響的嗩吶,中國電影唯有堅守自已的文化定力,才是真正的中國電影。

    “嗩吶不是吹給別人聽的,是吹給自己聽的”斯人雖已矣,餘音猶在耳,一曲嗩吶所彰顯的匠人之心,多麼期望日後還能看到這樣的匠人之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蠟筆小新中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