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沸騰體育吧
-
2 # 目如炬心如針
排球是長人運動,各國女排在更高更快更強的奧運精神驅動下,隊員身高已經越來越高。而日本女排始終原地踏步,身高劣勢越發明顯。
其實,在過去幾十年,日本女排的身高在國際排壇並不像今天這樣突兀的。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女排的第一身高是1米85的郎平,她的隊友很多也只有1米70+的身高。此時的日本隊,大多數隊員的身高也是類似於中國隊。應該說,日本女排的身高並不很吃虧。
幾十年過去,國際女排的打法越來越男子化,而要支撐起這種男子化的打法,對女子球員的身體素質,特別是身高、力量、速度以及爆發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可以看到,各國女排勁旅幾乎都有符合男子化打法的強力攻手。
反觀日本女排,依然是矮個子隊員的天下,在最重要的進攻隊員的位置上,屢屢出現1.70+的隊員。日本女排在選材上,一直都是更看重隊員的手上技術,而忽略了先天的身體素質。
有人說,日本人,特別女子本來就矮。這話也對也不對。對的是,1米9以上,2米的女子隊員的確少,但一米八以上的隊員總有一大群吧!你在青少年時期,不能因為高個子隊員技術粗糙就放棄培養,而把眼光放在矮個子身上,只因矮個子的技術更好。
事實上,中國女排從青少年時期就重點培養身高條件出眾的高個子隊員,不因她們技術粗糙就輕易放棄她們。我們經常看到,咱們的女排在青少年時期,屢屢輸給日本青少年女排,經常被網對面的矮個子吊打。
然而這並沒有什麼卵用。成年階段,輸出去的咱們統統都能拿回來。咱們中國的教練認為,技術是可以練出來的,身高卻練不出來。咱們一直這麼想也是這麼做的。所以,咱們有了1米98的朱婷,有了2米的袁心玥。而日本女排,什麼都沒有。
-
3 # 騎馬寺的少年
日本女排近年來的成績還是比較尷尬,作為亞洲“小快靈”打法的代表,隨著現代排球高大化的發展,受限於身高劣勢的日本隊也很難再像倫敦奧運會那樣登上季軍的領獎臺。“小快靈”和高大化孰優孰劣?哪個符合排球運動的發展趨勢?下面我們也來探討一下。“小快靈”並非一無是處,實際上“高大化”也在追求打快。
從我個人理解方面,“小快靈”和“高大化”實際並不矛盾,由於女子排球和男子排球在力量、速度上還是有非常大的差距,女子排球更講究技戰術配合和突出速度。“小快靈”地面功夫好,防守反擊戰術眼花繚亂,而“高大化”也不完全是慢、笨、拙的代名詞,身材高大也在追求打快。
傳統快變,中國女排締造“黃金一代”。眼下,郎平打造的這支以“朱袁張”為主力框架的中國女排,在打法風格上還是與中國傳統的快變戰術有所區別。2001年,陳忠和教練接手女排帥印,一手挖掘和打造了馮坤、趙蕊蕊、劉亞男、周蘇紅、楊昊等“黃金一代”球員。這批隊員的身高大多都在1米80左右,身高條件算不上最好。但幾名主力隊員的基本功,卻是極為紮實。周蘇紅、劉亞男、張娜構成的“鐵三角”一傳穩定,這使得中國隊可以打出非常多的令人應接不暇的快變戰術。
特別是周蘇紅個人超強的跑動能力,她與劉亞男的雙背飛、前交叉等戰術讓世界各隊防不勝防。另外,楊昊的平拉開速度非常快,張越紅的高點進攻也極具特色,可以說“黃金一代”除了整體攻防均衡之外,每個球員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眼下,美國、巴西是以打快為主的球隊,但真正論速度、技戰術的豐富性,這兩支球隊與中國女排的“黃金一代”還是有差距。
日本、泰國也以快變為主但風格有所不同。同樣作為亞洲球隊,都是“小快靈”打法 ,但中國、日本、泰國還是有所區別的。“黃金一代”是圍繞趙蕊蕊 、劉亞男、周蘇紅等球員個人技術特點來設計打造多種快變戰術,而且以上球員本身在進攻上就有硬吃對手的能力。而日本的“小快靈”則更多體現在地面防守、反擊速度;球員本身個人攻擊力不足,往往都是以平打、拐腕、藉手等手段來得分。
泰國女排的“黃金一代”配合時間非常之長,在默契程度上高於中國、日本,應該是屬於“矮化版”的中國快變打法。日本鼎盛時期,由於防守頑強,扣球手法多變,再加上有竹下佳江這樣優秀的二傳手,在快變打法的同時,木村紗織的進攻也給球隊提供了強攻能力。因此,日本隊在一段時間也能夠威脅到中國隊“亞洲老大”的地位。
高大化的中國女排實現提速,而日本等“小快靈”打法逐漸失去競爭力。平均身高達1米86,位列當今女子排壇第一的“朱袁張”們,是否也想打快呢?答案是肯定的!細心的球心也不難發現,在郎平刻意要求下,朱婷從出道時的頻頻靠高度來超手扣球,已經在打主動降低速度的平拉開了,而且這種平拉開比起當年的楊昊是即高且快。反觀,日本、泰國等球隊“小快靈”打法在高大化的發展趨勢下,越來越難取得好成績。
發球攻擊性增強,一傳不到位迫使“小快靈”打強攻。現在女子排球的攻擊性越來越強,像義大利強力接應艾格努的發球動輒就超過100公里的時速。這種速度的發球,只有0.6秒的反應時間,可以說球員都是靠本能和感覺來接。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接出質量,並一傳到位打戰術攻是非常困難的,往往都是直接接飛。如果一傳不到位的話,那以日本、泰國這種身高,來面對中國、義大利、俄羅斯、塞爾維亞1米90以上的高攔網,“小快靈”球隊的攻手強攻、硬吃能力不夠,幾乎在網口就被攔死。除了對方發球攻擊力在提高 ,日本女排的看家本領一傳、防守卻在節節下降。2019世界盃,張常寧更是“八連發”直接發懵日本隊。
高快結合是發展趨勢,女子邊攻手攻擊力明顯提升。實際上,郎平一直強調讓高大化的中國女排來提速。但這個前提條件是,必須有穩定的一傳。身高普遍都超過1米90以上的中國邊攻手,要想在下三路技術上提高是非常困難的。像朱婷、李盈瑩、龔翔宇等都在刻苦磨鍊一傳、防守等保障技術,目的還是為中國女排攻守平衡、實現提速打下基礎。2019年世界盃,中國隊首發7名主力打得非常流暢,整個攻防速度、節奏控制應該說各支球隊中最好的。令人稱道的是,一直跟不上美國“光速拉開”節奏的中國隊,更是3:0就橫掃了對手。中國女排不僅可以打快,而且還可以用“高快”來制約美國“光速”。
除了一傳、防守等保障環節穩定之外,論進攻能力朱婷、李盈瑩、袁心玥等重炮手,幾乎是亞洲“小快靈”球隊的惡夢。朱婷的扣球點高、力量大、速度快;而李盈瑩左手暴切小斜線、後攻八字線都打得極具威脅;袁心玥的高點背飛、三號位短平快像日本、泰國等矮個球隊,都很難攔到球。前排攔不到,後排防守的壓力就更大。因此說,高快是中國女排制勝的法寶,我們用“高”來制約亞洲的快,充分發揮網口優勢;我們利用“快”來打俄羅斯、塞爾維亞等速度偏慢的球隊,效果也是立竿見影。
-
4 # 水文2018
日本女排一直是世界女排的一支強隊,她們在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連續獲得世界冠軍,被稱為“東洋魔女”。但隨著中國女排在上世紀80年代的崛起,日本女排漸漸失去了往日的輝煌。進入本世紀以來,日本女排只是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獲得了一枚銅牌,在其他比賽中都沒能進入三強之列。那麼,日本女排為什麼在世界大賽上越來越無法獲得獎牌呢?這主要是由於她們自身條件的劣勢引起的一系列後果。
第一,現代排球是攻勢排球的天下,日本女排的自身條件和理念跟不上形式的發展。
排球運動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在已經變成了攻勢排球的天下,和以往只靠防守取勝有了天壤之別。排球運動的技戰術也變得越來越簡單化和實用化,兩邊拉開和中間施壓成了現在主流的打法,但這需要有一定的基礎條件才能夠完成的。
攻勢排球,也就意味著要加大進攻的力度,靠進攻取勝。要取得進攻的高成功率,需要在網口上有優勢,換句話說身高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歐美球員身高力大,所以在這種打法中就顯得水平高得多。中國女排在郎導上任後也成功實行了球員高大化,所以還能夠繼續站在世界女排之巔。
日本女排的身高不夠,無法推行攻勢排球,只能以防守為主。這麼多年來排球理念也沒有多大改變,這也導致了日本女排目前還算是世界上一支強隊,但要獲得獎牌則難上加難。
第二,日本女排先天性的身高劣勢,只能被動挨打。
自古以來日本人的身高就是偏矮的,就算現在他們實施了全民增高計劃,從青少年抓起,加強了營養,但因為人種的問題還是難以根本上解決問題,想要達到平均身高快速增長的目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正是由於日本國民的身高普遍不高,日本女排的選材也就有了侷限性,沒有多少高個子隊員可供國家隊挑選。日本女排隊員的身高基本就在1米70到1米80之間,平均身高在1米75左右,這和中國女排1米87的平均身高相差了10多釐米,和歐美球隊同樣有10釐米的差距,所以日本女排網口上的劣勢一覽無遺。
正因為身高上的差距,日本女排在進攻時,面對中國女排和歐美女排的高攔網,進攻線路基本上被罩住,很容易就被對手攔住,進攻的效率大打折扣。而在攔防方面,同樣由於身高的差距,對中國女排和歐美女排的高點進攻基本上都被超手,攔網基本沒有效果,只能靠後排硬起,增加了防守的難度,只能是被動挨打。在這樣的狀況下,想要贏球是非常困難的。
第三、日本女排目前只能使用小快靈戰術套路,靠防守和速度取勝
日本女排由於自身身高問題而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特殊訓練方式,可以把防守練得非常好,球員移動非常快,單手起球都能夠起得很到位,一攻和防守反擊速度也打得相當快,就是指望對手的防守還沒有到位就把球打下去了。
各支隊伍和日本女排比賽都知道日本女排的特點,不能和她們糾纏回合太多,否則最後取得勝利的必定是日本女排。於是各隊都在發球上做文章,增加發球的攻擊性,使用強發球破掉日本隊的一傳,迫使她們打強攻,不讓她們打出眼花繚亂的快速跑動進攻。打強攻就不是日本女排的特長,速度一慢下來,對日本女排的攔防就相當起效。
以前,日本女排依靠精彩和頑強的防守讓各隊的進攻沒有了效果,最終贏得比賽的勝利,但是,現在各隊的進攻非常強悍,尤其是歐美暴力接應的進攻,沒有攔網是很難防起來的。日本女排的地板功夫再強,也經不起對手的輪番強砸,防守不住,進攻速度又被迫降下來,日本女排很難取得理想的成績。
第四,自由人規則的實施,歐美球隊後防得到加強, 日本女排防守的優勢進一步被縮減。
日本女排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起家,球員身高矮,重心較低,移動相對較快,加上她們刻苦訓練,那個時候就是她們就把防守功夫練到了極致,甚至到了變態的地步。日本女排的好防守會磨到讓對手失誤,從而取得比賽的勝利。
歐美球隊的球員技術相對比較粗糙,比賽中總是打不死的時候就會出現急躁情緒,從而影響比賽的進攻成功率。另外,歐美球員身高高,重心就高,移動速度偏慢,防守就差了很多。但是,自從國際排聯實行自由人規則以後,歐美球隊的後防由於自由人的加入而變得穩固了許多,日本女排的防守優勢進一步被縮減。歐美球隊防守加強,就有了更多的反擊機會,日本女排就更不容易取勝了。
綜上所述,日本女排迫於自身的身體條件原因無法進行高大化,只能延續以前小快靈的技戰術打法,跟不上排球運動的變化,跟不上形勢的發展,在競爭中處於下風,所以她們儘管還保持著一定的競爭力,但想要站在世界女排最前列,想要在世界大賽中獲得獎牌幾無可能。
-
5 # 無所謂耀哥
日本女排新世紀最好的成績就是10年世錦賽和12年奧運會的銅牌,11世界盃的第四名。新世紀的巔峰,也不過如此。
無法取得更好的成績,歸根於日本女排在攻守平衡這條道路上走得太極端,一味地重守輕攻,極度不平衡。新世紀以來,取得好成績的各支隊伍基本上都在走高大化路線,甚至高快結合。巔峰期的日本女排,也是日本史上身高最高的一支隊伍了。她們的進攻有實際出眾的木村紗織和江田,攔網有荒木繪里香這種攔網好手,而地面更是有左野優子,新鍋裡沙這種保障能力突出的隊員,以及木村紗織這種攻守平衡的隊員,以及傳球技術出神入化的竹下佳江。所以,她們才能站上領獎臺。
當日本女排這些高度實力並存的隊員狀態下滑到慢慢退役,她們的新人根本頂不上來。不止進攻有差距,地面能力,小球技術以及攔網傳球能力,她們都與巔峰期的那批隊員差距太大。所以,即使她們在地面環節還是好於其他隊伍,但差距也沒有太大,而網上控制能力,她們被拉開的差距,不是她們防守能力的優勢可以填補的。
攻守平衡,是排球比賽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有一種進攻可以彌補一切的隊伍叫古巴,蘇聯,但是他們的強勢是別人無法企及的,所以,平衡才是硬道理。
回覆列表
說到日本女排,不少球迷都會覺得她們的整體實力有點“高不成低不就”,很難在世界大賽上獲得較高的成績!不過,日本女排曾經有著“東洋魔女”之稱,在上世紀60、70年代的時候,得到了1964年和1976年奧運會女排比賽金牌,1962年、1967、1974年女排世錦賽金牌,1977年女排世界盃金牌,共計6次獲得世界冠軍榮譽,也是繼前蘇聯女排之後又一支獲得女排三連冠的世界級強隊......
那麼,如此風光無限的日本女排怎麼現在卻無法在世界大賽上獲得獎牌了呢?
其實原因並不複雜!總括來講的話,就是一點:一直以“小快靈”打法為主的日本女排已經無法適應現代女排的高大化環境!在攻防方面顯得被動的日本女排除非超高水平發揮,否則很難打進最後的決賽之中!
女排的“小快靈”打法無非就是注重小球技術、攻防速度、地板防守等環節,但無法在攔網和強攻兩方面形成真正的威脅力,和有高度有技術的強隊正面較量的話,“小快靈”就容易失常啞火了!
可能有球迷會覺得日本女排也可以轉為高大化,但現實情況卻啪啪“打臉”,日本女排無法像中國女排一樣擁有足夠的選材基礎,很難培養出一位身高超過1.90米的優秀球員,整體平均身高也不到1.80米,這就讓日本女排在現代女排比賽中在天賦方面就落後了一個重要的步驟!
要知道,日本女排之所以能夠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3-2險勝中國女排並在最後的決賽中獲得了銅牌,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有了身高1.86米的木村紗織,而在木村紗織退役之後,就再也沒有一位可以彌補空缺的高個子球員了......
所以,對於日本女排來講,“東洋魔女”早已成為了過去式,在現代女排講究球員高大化的要求之下,個子偏矮小的日本女排只能無奈堅守早已落伍的“小快靈”打法,也無法在世界大賽上獲得一枚獎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