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圍觀歷史的吃瓜群眾
-
2 # 學海無涯苦作舟888
蘇秦是戰國時期非常有名的不能說是謀士,謀士只是其一種稱謂,是縱橫家。曾經官拜三國丞相,燕國、齊國、秦國,蘇秦的真實身份是燕國丞相,對齊國來說是間者,而且死間,即使犧牲自己也要完成使命,最後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說服齊閔王田地攻打比較富庶的一個小國宋國,引起其他五國的不滿,五國攻打齊國,齊國被滅國,乃蘇秦之功勞。最後被齊王車裂而死。同時也為燕國報了大仇。蘇秦對燕國來說是大功臣,燕王怎麼捨得殺他呢?至於蘇秦是不是與燕國太后私通,這個不得而知。
-
3 # 歷史小白兔
在燕國,蘇秦終於得到重視,從而開始了以他合縱的主張遊說韓、魏、齊、楚、燕、趙六國聯合起來,共同對抗秦國。所謂“合縱”,即“合眾弱攻一強”,以阻止強國兼併的策略。蘇秦遊說完各個諸侯後,六國達成合縱聯盟,團結一致。蘇秦被任命為從約長(合縱聯盟的聯盟長),並且擔任了六國的國相,同時佩戴六國相印。蘇秦的合縱,使得強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
我認為燕王不殺蘇秦,一方面和太后私通畢竟是家醜,而且蘇秦確實有功,聲名在外,如果無緣無故處死蘇秦,必然引得家醜外揚,自己情何以堪;
其二我認為是燕王的策略,以靜制動,不按常理出牌,給蘇秦以震懾。從結果上看,燕王沒做什麼就達到了目的,至少蘇秦提出去了齊國,也就斷了和燕國太后的關係。有時候如果恨一個人最好的方式不是殺死他,而是讓他活在恐懼與煎熬中。
-
4 # 人者仁義也
秦朝以前的歷史被稱作為先秦,先秦的禮節和現在不一樣,尤其是戰國時期禮崩樂壞的局面。戰國時期的太后和別私通的事件並不少,大家比較熟悉的就有秦國的宣太后和義渠王私通、趙太后和呂不韋,嫪毐私通。
秦宣太后的兒子秦昭襄王當秦王的時候,宣太后和義渠王私通,秦昭襄王也是沒有說什麼,任由母親的胡作非為,而且宣太后還和義渠王生了兩個孩子。也沒有講過秦昭襄王要處死義渠王,攻打義渠。
秦始皇的母親趙太后先是和呂不韋私通,隨即和嫪毐私通,而且生下了兩個孩子。嫪毐自稱秦王假父,可是嫪毐被處死是因為嫪毐意圖作亂,被秦王擊垮。呂不韋被殺,是因為呂不韋權勢過大。
我們之所以對於寡婦嚴防死守,是現代人受到明清時期的貞潔觀念限制,總是會譴責寡婦不守貞潔,但是先秦沒有寡婦守節的說法,寡婦可以再嫁可以有情人。
所以先秦時代對於寡婦沒有守節的限制,所以燕易王對於蘇秦和燕太后的私通,並沒有太大的反應。
其次蘇秦私通的燕國太后,我們先要清楚燕國太后的身份。其實燕國太后的稱呼是錯誤的,戰國時期太后的說法還沒有成型,她當時的稱呼應該為燕文夫人,因為她是燕後文公的夫人。燕文夫人是秦國人,他是秦惠文王的女兒。燕文夫人其實是燕國和秦國聯姻的產物,燕國和秦國之間相隔的是趙國,趙國在當時屬於比較強大的諸侯國,而且趙國和燕國有矛盾,這導致燕國和秦國保持著聯盟,以保持對於趙國的打擊。
作為燕秦聯盟的保證人物,燕文夫人就有著超然的身份,而且她的兒子燕易王繼承了燕國國君的君位,可以說燕文夫人是在燕國有著很大的政治地位,這就帶來一個問題。蘇秦和燕文夫人的私通,很有可能是燕文夫人逼迫,要知道蘇秦本來周王畿的周人,他在燕國是作為外來的卿士,沒有勢力基礎,這也是蘇秦想要逃跑的原因所在,《史記》記載:
易王母,文侯夫人也,與蘇秦私通。燕王知之,而事之加厚。蘇秦恐誅,乃說燕王曰:“臣居燕不能使燕重,而在齊則燕必重。”燕王曰:“唯先生之所為。”於是蘇秦詳為得罪於燕而亡走齊,齊宣王以為客卿。
在這段文字裡面我們可以看到蘇秦的恐懼,蘇秦最後南面奔齊,從這裡也知道蘇秦是不願意和燕文夫人私通的,所以選擇了逃跑,以求避禍。
第一,先秦的寡婦並不需要守節。第二,蘇秦不情願私通,選擇了南奔齊國。這就是燕王沒有必要殺蘇秦。 -
5 # 鴻臚卿
談起這個問題就要說說燕國和秦國之間種種糾葛了。
大家都知道其實秦國在春秋末期並不是很強大,當時秦國和趙國相鄰,而趙國與燕國相鄰,也就是趙國在秦國和燕國中間,本身地處西北生存環境惡劣,而旁邊還有個強大的趙國。
根據《戰國策》.秦策:範睢曰:“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所以 秦國和較遠的秦國搞好關係,卻不斷打擊鄰國趙國。
就採用這種“遠交近攻的方式,來不斷壯大自己的實力(實際上秦國和其他國家也聯盟,不止燕國一家)當時燕國的實力很強,它的實力是比秦國要強很多,但秦國的不斷壯大,讓燕國覺得秦國可能會成為它以後的勁敵,於是聯合其他六國準備對付秦國(合縱之策)但秦國為了破壞六國合縱之力,採用張儀的“連橫”以破六國的“合縱”。
《戰國策》載:“燕文公時,秦惠王以其女為燕太子婦。”秦國也主動討好燕國,將秦國公主嫁給燕國,秦惠王和羋八子的兒子,嬴稷也做了燕國的人質。就是想讓燕國知道秦國不會破壞盟約的。
這樣一來燕國又沒理由對秦國產生任何懷疑,也沒借口對秦國出手(其實這對燕國也是有好處的,後面齊國想欺負燕國,也怕秦國幫忙,後來才作罷,給了燕昭王恢復的機會)。
就說蘇秦為啥和王后私通燕王為啥沒殺他,其實還是有很多原因的。
1 蘇秦那會在遊歷諸國的時候,得到燕文公的賞識,後來和燕文公策劃一起打敗了齊國(當時齊國很強大),所以不管是燕國對蘇秦有知遇之恩,還是蘇秦對燕國有幫扶之情,都不會去殺掉他。
2 .蘇秦當時第一次出使齊國,並沒有說服齊王攻打秦國和宋國,雖然心裡也很害怕,但他知道自己是不會死的,因為他自己還有利用價值。
3.這個燕國王后雖然是燕國的王室,但這種婚姻是政治聯姻,只不過是雙方的相互利用而已,就算是有失體面,傷的也是秦國的臉面,燕國雖然和秦國聯盟,但是也不希望秦國壯大(相愛相殺的兩家人),所以蘇秦私通王后,秦王是最恨最想殺他之人,而且他當時正圖謀對秦國不軌,所以是不會殺他的。
至於重賞也就不用多說了,蘇秦之才能,經天緯地,是對付秦國的一把利刃,燕王是舍其小而成其大,既能收買其心,又能唯他用之,何樂而不為呢!
-
6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史記》記載:“易王母,文侯夫人也,與蘇秦私通。燕王知之,而事之加厚。”意思是說,燕易王知道蘇秦與自己的母親私通的事情後,更加厚待蘇秦。
我們知道,一個人要是知道自己的母親和別的男子有不明不白的關係,一定感到非常羞恥。而且這種羞恥,還是一種無法說出口的羞恥,因此,當兒子的往往會非常狂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秦始皇知道母親趙姬和嫪毐私通以後,不但摔死了嫪毐和他母親生的兩個孩子,處死了嫪毐。而且還因此遷怒於呂不韋,把呂不韋四處貶謫,逼得呂不韋不得不自殺。更為嚴重的是,秦始皇的心理陰影非常大,此後他對女人就產生了一種偏見,他甚至一生不立皇后,並且因此不立太子。以至於直到現在,我們都搞不清楚秦始皇嬪妃的情況,以及他兒子們的具體情況。
(燕易王)
既然幾乎所有人對於母親有私情,心裡都不會接受。為什麼燕易王知道他的母親與蘇秦有私情的事情,不但沒有不高興,反而還厚待蘇秦呢?
我認為,燕易王這樣做,更多的還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
蘇秦在那時候取得巨大成功的縱橫術,最早就是從燕國開始的。從燕國到趙國,然後蘇秦遊說完所有的東方六國,佩戴了六國相印,成了“聯合國秘書長”。
但是,其實這六國在結盟之初,就各懷鬼胎。各自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扯皮攻擊,內部非常不和諧。而且蘇秦當初在做這六國工作的時候,之所以能夠打動這六國,也是同時給他們講到了兩個核心點:一是六國只有聯合起來,才能打敗秦國。二是六國只有聯合起來,自己這個國家才能實現稱霸。尤其是第二個核心點,才是六國之所以答應蘇秦的根本原因。
比如蘇秦在給趙王講的時候,就說道:“六國從親以賓秦,則秦甲必不敢出於函谷以害山東矣。如此,則霸王之業成矣。”正是因為一句“霸王之業成矣”,趙王才會那麼積極地響應。
(蘇秦)
因此,當燕易王知道蘇秦與自己母親有私情的事情,燕易王想的就是,一定要好好利用這個蘇秦,讓他為自己的國家服務。所謂為自己的國家服務,就是要削弱其它國家,發展壯大燕國。
燕易王做出這樣的判斷,是有根據的。燕文侯去世的時候,齊國就趁燕易王剛剛登基的慌亂時候,攻打燕國,從燕國搶奪了十座城池而去。當時就是蘇秦去齊國,從而把十座城池要了回來。
而蘇秦為什麼那麼聽燕易王的話呢?就是因為他與燕易王的母親又私情,燕易王讓他做這件事,他不得不做。
而燕易王正是要利用這一點,讓蘇秦盡心盡力為燕國服務。畢竟在當時的燕國,算得上是七國中最弱的國家之一,如果要靠硬打的話,它很難是其它國家的對手。因此只能靠智取。而要實現智取,就要充分了用好蘇秦這個人。
(網路配圖)
事實上,燕易王這樣做,應該是很成功的。
當時,蘇秦察覺到燕易王發現他和其母有私情後,大為驚恐,趕緊逃到了齊國去。但是,蘇秦去了齊國以後,卻一直在做間諜活動,想方設法削弱齊國。比如齊王去世後,蘇秦就建議齊王為了孝道,應該給老齊王辦盛大的安葬活動,還要大興土木,給老齊王修建陵墓。
蘇秦是一個縱橫家,他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他也遇到了一個倫理問題,就是他應該忠於哪一個國家?六國的君王都要求他忠於自己,但是齊王卻辦不到。之所以辦不到,就是因為他只要忠於某一個國家,他縱橫的手段就沒辦法成功。所以他雖然一直在對他服務的那個國家說,自己是忠誠於它的,但實際上他並沒有這樣做。
既然蘇秦的立場是並不忠於任何一個國家,為什麼卻在他生涯的晚期,幹了不少削弱齊國,幫助燕國的事情呢?就是因為他與燕易王的母親有私情了。而這一私情,也讓他開始背叛了自己的立場。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燕易王的判斷是非常準確的。
當然了,蘇秦儘管精明一世,但由於有這個私情,當了間諜,最後落得個身死齊國的下場,也算是印證了那一句“英雄氣短,兒女情長”吧。
(參考資料:《史記》等)
-
7 # 君山話史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蘇秦發跡是從燕國開始的蘇秦是從燕國開始的。在蘇秦早年,遊說諸侯卻四處碰壁,最後他來到了七雄中最弱的燕國試試運氣。在燕國,蘇秦向燕文侯獻上“合縱”戰略,由於燕國實力弱,故而燕文侯對蘇秦的戰略十分讚賞,便派蘇秦作為特使,前往趙國合縱。燕文侯去世後,蘇秦從趙國回到燕國,正好遇到齊國入侵燕國,燕國丟失了十座城邑。蘇秦自告奮勇,前往齊國見齊威王,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居然忽悠成功,令齊國歸還十座城邑。蘇秦不辱使命,順利完成外交任務,為燕國立了大功。
第二,蘇秦對燕國的貢獻出使齊國回來後,燕易王厚待蘇秦,授予他官職。蘇秦在燕國呆了十幾年,在這裡如魚得水。在此之前,燕國在戰國七雄中最為低調,這主要是得益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在七國中,它的位置最北,在當時中國人眼中,也是屬於蠻荒地帶,因而各國對燕的興趣不大,燕國也成為一塊相對和平的樂土。由於蘇秦推行“合縱”戰略,使得燕國與其他諸侯國的往來趨於增多,在國際舞臺上開始活躍起來。
第三,蘇秦與燕易王母親的風流韻事不過,蘇秦也玩得過火了,他竟然與燕易王的母親勾搭上了。燕易王的母親就是燕文侯夫人,她與蘇秦有了私情,為什麼燕易王卻容忍了呢?
我們來看看《史記》的說法,在《史記》裡,稱她“與蘇秦私通”。大家注意,是她與蘇秦私通,也就是說,文侯夫人是主動的。顯然,不是蘇秦勾引文侯夫人,而是文侯夫人勾引蘇秦。文侯夫人在燕國政壇扮演什麼角色呢?史書沒有明確記載,估計可能像著名的秦宣太后那樣,是掌控了實權,倘若是如此,那麼燕易王也只能睜一眼閉一眼了。
退一步說,就算文侯夫人並沒有臨朝聽政,她畢竟是主動與蘇秦私通,看來是十分愛蘇秦的。燕易王即便內心不快,出於對母親的尊重,也不太好發作。因此,在蘇秦與文侯夫人私通期間,並沒有發生什麼不測。
第四,蘇秦怕引火上身而離開燕國對於蘇秦來說,與燕王母親私通,畢竟是十分危險的事。他如芒在背,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擔心哪一天燕易王翻臉不認人,到時自己的命就得搭進去。怎麼辦呢?最好的辦法,當然是永遠離開燕國。
要去哪呢?如果要避開燕易王的魔爪,那最好的去處當然是齊國了。當時齊國是東方最強大的國家,只要跑到齊國,燕易王就是想殺人,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蘇秦便對燕易王提出來,到齊國去當間諜。為此,他設了一條計,為了假戲做得逼真,他裝作得罪了燕易王的樣子,而燕易王則做出要抓捕蘇秦的架式。這樣,蘇秦潛逃到齊國便理由充足了。
不過,天有不測風雲。蘇秦儘管很聰明地避開在燕國可能遭到的殺身之禍,不想到了齊國後,卻被妒忌他的官員派刺客給暗殺了,終究沒能躲過一劫。
回覆列表
大家好,我是吃瓜。
我來回答:蘇秦與燕國太后私通,為何燕王不處死他,反而給予重賞?
我認為是有兩個原因:第一蘇秦不好殺,第二沒有必要殺。
而給重賞是逼迫蘇秦做事。
為什麼這樣說呢?
1、蘇秦的影響力還在,所以不好殺。儘管當時六國合縱已經解除掉。但是蘇秦這個人的影響力還在。因為,合縱解除之後,蘇秦回到了燕國。燕國國君希望蘇秦幫他取回被齊國奪取的的十座城池。蘇秦出使齊國,簡簡單單的一番話就直接讓齊國送還這十座城池。由此可見,當時的蘇秦儘管沒有佩戴六國相印,但是影響力還是在的。
假如,燕王真的處死了蘇秦,其他的國家是不是會藉口為蘇秦報仇的方式,進攻燕國呢?不是沒有這種風險的。
2、殺蘇秦會讓事情大爆發,所以沒有必要殺因為這種事,按理說是王家秘而不發才對。如果殺了蘇秦,不就恰恰的承認有這種事情嗎?而且蘇秦是誰,名聞天下的人,殺了這樣的人,肯定天下震動,所有人肯定好奇。蘇秦到底幹了什麼事情被處死的,那麼這個事情不就一傳十十傳百了嗎!殺了蘇秦,不僅僅給其他國家有可能攻打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將這個醜事已更加轟動的方式傳播出去。如果你是燕王,你會不會殺了他呢?
3、封賞就是將球提回去予以重重封賞,我怎麼都覺得有點收買的意思,同時也有敲打的意思。
燕王就是告訴蘇秦,這個事情我已經知道了。你有把柄在我手,我不計較,還重重的封賞你,看你怎麼辦了,相當於將這球又踢回去了。
結果怎麼樣,蘇秦自動要求跑去弱齊國。
總結,以上三點就是我所認為的,燕王不殺蘇秦的原因並給與封賞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