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niusir008

    美食會給人帶來滿足感,這毋庸置疑。直到一天中午,選擇午飯的時候,一家餐廳很美味,但是人很多,要排隊。一家一般,但是上菜速度快。在同事意見和時間剛剛允許的前提下,選擇了前者。然後不出意外的發生了催促,對抗,延遲上菜,下午會談卡點,結果就更不用說了,差強人意。

    所以由此產生了一個想法,食物根本屬性是提供能量,保證人的生命活動。追求好的體驗要有足夠的時間前提,否則,對於吃飯,穿衣等一系列生活上的事情,儘量簡潔。

  • 2 # 小C的她他

    從前的一道菜(一起AA的啤酒,路邊攤的小菜),把酒言歡,無話不說,嗨到凌晨。現在的一道菜(好酒,好肉),卻是沉默寡言,寥寥數語,匆匆的散場..........

  • 3 # kaixin21

    我最愛的一道菜就是我外公做的涼麵,我兒時的每個夏天,都能吃到外公的涼麵。

    做涼麵一般是從早上開始準備的,我記憶中的做法是:外公一大早做一大鍋麵條,然後拿風扇吹(有沒有過涼水我不記得,但我現在自己做是有過涼水),一邊吹一邊倒自家榨的菜籽油。這時候外公會打發我去地裡摘辣椒和花椒,等我回來的時候面已經放在一個大海碗裡了。外婆會剝幾瓣蒜放到石臼裡撒一把鹽拿到桌上,我將採來的朝天椒和花椒還有花椒葉(我超迷花椒葉的味道)一起放到石臼裡搗爛,這是我最喜歡做的事情,石臼裡的香氣就是我一整個夏天的回憶。

    那時候經常吃麵條,我外公簡直是麵條大師,很普通的掛麵都能變出無數花樣,我吃了很多年都沒吃膩。我那時候以為世界上最好吃的就是麵條,後來我離開家鄉,離開外公外婆,我發現麵條並不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最好吃的其實是我外公做的麵條。

  • 4 # 懶懶散散小白領

    “一菜一故事”。我要說的菜,或許在今天來說,並不是好吃的一道菜。但每次想起爺爺,總是想起那道他愛吃的豬肉芥菜湯。

    豬肉芥菜湯這是很簡單的一道菜,就是芥菜和豬肉放一起煮的菜湯。二十幾年前的2、3月還是很冷的,沒有暖氣的農村,晚上只能依靠一爐煤炭,一家人圍著炭火盆在考暖。晚飯時,家裡最經常的菜,就是豬肉芥菜湯。一個大鍋,用鐵架架在炭火上,1勺豬油下鍋,倒入已經煮好的芥菜豬肉湯,綠油油的芥菜,在湯裡慢慢地翻滾,上面飄著幾片豬肉。2、3月打過霜的芥菜,清甜爽口,一餐下來,往往是湯都不剩一滴的。這些年,這麼好吃的芥菜,再也找不到了,總感覺現在市場買的芥菜,沒有太多的青菜味道,吃不出原來的清甜,吃不出原來一家人圍著炭火吃飯的滿足與安逸。

    那時小孩們唱道:“養菜馬蘭頭,姊姊嫁在後門頭。”

    關於芥菜,向來顏有風雅的傳說,不過這似乎以吳地為主。《西湖遊覽志》雲:“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芥菜花。諺雲,三春戴芥菜花,桃李羞繁華。”顧祿的《清嘉錄》上亦說:“芥菜花俗呼野菜花,因諺有三月三螞蟻上灶山之語,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陘上,以厭蟲蟻。侵晨村童叫賣不絕。或婦女簪上以祈清目,俗號眼亮花。

  • 5 # 夏心燻

    一道菜的故事,本應該是個愉快的題材,可為什麼我感到如此的悲傷?這是一件因為烤雞翅而引發的事件。當一身疲憊的我回到家中,我哪可愛的表弟突然打電話給我,說要請我吃烤雞翅。無事獻殷勤,必有妖!!喂:你在那裡?我馬上過來。事情就這樣開始了。和表弟匯合後,就準備去吃雞翅,可是不知道怎麼的,烤雞翅的小攤攤沒有來,可能是因為時間還比較早吧,可兩個大男人在著了乾站著也不行,表弟就是帶我出去嗨皮一下,晚一點在過來。和表弟邊走邊聊,不知不覺來到了一間茶館。???來這幹嘛?我不解的問道。老弟沒說話,熟門熟路的帶我進入了一個房間,門一開啟。這不是我哪幾個好兄弟嗎?怎麼都在這裡?他們大笑著和我打招呼,還一頓的讓我加入他們一起鬥牛牛。一向不打牌的我,表示拒絕。可老弟已經一屁股坐下了,我也不好離開。只好看著他們玩,他們玩的很開心。看著他們開心的大笑,我也加入了他們,事故就此開始,誰能想到,剛剛一坐下的我能連著當5局莊,而且通賠!你敢信!就這樣,錢包開始縮水,連著輸了很多局,我堅持的熬了下去,終於,以我輸了1000多大洋而告終。我心想,這頓雞翅有點貴呀。可誰能想到,我們到了賣烤翅的地方,卻沒有看見賣烤翅的人。我現在的內心只能用兩個字來概括。法克!

  • 6 # 獨舞原創

    最愛吃的一道菜就是土豆掛漿。

    現在這道菜已經是很普通的一道菜,但是在我小的時候,這道菜卻是一道硬菜,因為那個時候每個家庭都很貧窮,掛漿這個東西要用到糖,所以說既奢侈又麻煩,再一個這道菜技術含量很高,一般人做不了。

    我二大爺家的大姐夫就特別會做這道菜,只要他去我家,我就點這道菜讓他去做。

    這裡我就要說一下我這個大姐夫,這個大姐夫的人很有個性,一般人都瞧不起,但是他對我媽非常尊重,對我也很好。

    所以我提出吃這道菜的請求他從來不會拒絕。

    他做菜的手法非常快,削完土豆皮兒,然後將土豆切成滾刀塊,然後過油,過完油了之後熬糖色,糖色需要慢火,然後用勺子在那慢慢攪動……

    待我吃到我最愛吃的土豆掛漿時我先是謝著大姐夫然後臉上現出燦爛的笑容。

    現在想起這道菜就想起大姐夫,大姐夫現在已經老了,我也不再年輕,但是這道菜的香甜味道永遠留在我的記憶當中,留在我的味蕾深處。

  • 7 # 赤腳童子

    我來說個有關小蔥拌豆腐的故事吧,相信大家從小便聽老人說過,做人做事,就要像小蔥拌豆腐一樣,一清二白。

    話說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後,大興土木,建造皇城。他把這件大事交給了自己最信任的大臣劉基去辦。

    有個好友與劉基同朝為臣,關係不錯,可以說是一起光屁股長大的。但就是他的這位好友,夥同地方官吏貪汙建城資金,被劉基發現後稟報朱元璋,朱元璋得知後大怒,將貪官給咔嚓了。

    貪官雖死,但之前與之穿一條褲子的官吏不在少數,他們便開始四處散播謠言,說劉基也貪汙了建城資金。

    謠言漸漸傳入朱元璋耳中,一開始他還不信,可說的人越來越多,他也開始懷疑劉基。一天上朝,又有人奏本說劉基貪汙之事,朱元璋終於大怒,想立刻傳旨擼了劉基。

    但朱元璋媳婦馬娘娘卻是將此事看的很明白,便對朱元璋說:此事事關重大,萬萬不能草率,陛下若不三思而行,我大明江山可就要失去一位好官啊!

    朱元璋聽聞後覺得很有道理,便改了主意,並傳下旨意,讓劉基三天內搞定建城之事的所有賬目。

    當時正是寒冬臘月,大雪飛揚,到處銀裝素裹,可凍人哩。

    與劉基關係不錯的官員都在為他著急,可劉基本人卻是跟沒事人一樣四處閒逛。

    朱元璋聽說劉基整日閒得蛋疼,無所事事,氣的火冒三丈,下令將劉基帶來。

    一會的功夫劉基來了,一手提著罐子,一手拿著帳簿,跪到朱元璋面前。朱元璋感覺奇怪,便叫人開啟罐子。

    隨著裝菜的罐子被開啟,朱元璋當即便聞到一股淡淡的清香,碰巧這幾天朱元璋胃口不好,但是見到眼前的小蔥拌豆腐後,卻是胃口大開,也沒搭理跪著的劉基就大口的吃了起來。

    可吃著吃著便醒悟過來,看著顏色分明的小蔥拌豆腐,不禁感慨,劉基這是在隱晦的告訴他,自己正如這盤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

    事後朱元璋徹查此事,發現劉基果然是清白的,並嚴懲了造謠生事的那幫官吏,從此更加信任劉基。

    從此以後,人們便覺得做人就要像劉基一樣,向那小蔥拌豆腐一樣,做個腳踏實地,清清白白的人。

  • 8 # Kenskk1

    一道菜的故事,莫過於一件事。

    比如說我本人,從小到大最喜歡吃的就是我姥姥做的紫菜雞蛋湯。雖說這道菜普通的不得了,但對於我個人,意義可是非同一般的。在小學的時候,很小,好像是一二年級的時候,我有一次回家後,可能是太累了,直接倒沙發上睡著了。

    大家普遍的認為,小學多輕鬆啊,怎麼可能呢,但是也不是每天都輕鬆,體育課跑十幾圈呢。繼續,然後我睡了大概好幾個小時,小學放學早嘛,好似睡到了八點多,對於現在來說,一點也不晚,但那時候作業少,睡得早啊。

    大概差不多醒了後,我非常懵,畢竟睡了五個多小時吧。飯也沒吃,外面被黑夜籠罩著,我以為都睡了,就不想吃飯了,便準備起身上樓睡覺。突然,我姥姥從廚房那塊走過來,手上端著一碗的紫菜雞蛋湯,雖然不是飯,根本不可能吃飽,但還是喝了。湯的味道不淡,有點鹹味,正合我意。我在喝湯時不經意間瞟了一眼姥姥,才發現她臉上的皺紋比以前多了,姥姥正和藹的笑著看著我喝湯。我頓時心裡感到暖暖的,說不上什麼詞來形容了。

    至今,就算過了那麼久,我還是記得那碗紫菜雞蛋湯,我把那一刻,深深的刻在了我心上......

  • 9 # 玉龍故事繪

     ̄道菜一個故事,無論在什麼場合,如果發現有人在售買或食用釀皮,我都會饞得直流囗水,這是一種對美食的偏愛,也是內心深處對殘存的童年情節的回味。更是一種鄉愁情節!

    釀皮,起源於西北,也成長壯大於西北,在西北五省,陝,甘,寧,青,新全省各地均作為一種獨特的美味呈現。雖說各省叫法自成一派,但是,作法用材及風味相差無幾。

    現在南方各個城市,全都打著陝西涼皮的招牌,吸引生意,像那種山賽版的涼皮,我們西北人看一眼就明白是仿製的。

    為什麼呢,正宗的西北的叫釀皮,不叫涼皮,用料也是有講究的,必須選用上等的高精麵粉,而不是大米粉。大米粉作的西北叫米皮,不叫涼皮,米皮的吃法也是有講究的,要吃剛出爐的熱米皮,而非冷涼皮。完全被南方人改的不倫不類了。

    在說配料上,西北釀皮用的辣椒油也是有講究的,拌釀皮用的辣椒,要經過選級,充分乾製,分段取籽,在用鐵鍋小火烘焙,不能生也不能烘糊,火猴是關鍵,烘過的辣椒段,要經過手工用木製或石制的“對窩”,搗成細粉,用粉碎機粉的可以用,郊果不佳。

    釀皮,要講究色香味全,口感爽滑柔軟,也要柔忍度強,配料不但不宜過辣,而且要香中有辣,辣中有回味。而非辣中全是淚!

    小時間,跟大人趕廟會,除了看熱鬧外,還有一個心願,就是吃份釀皮。

    長大後,每當趕回家鄉過年,下了長途客車,第一件事,先找個店,痛快地吃兩份正宗的釀皮,好像吃上了正宗的釀皮,才覺的人回家了,靈魂也真的回家了。

    身在它鄉奮鬥的日子,每到一個城市,也會笫一時間去嘗一份仿製的涼皮,雖說味變的很奇怪,但是,心裡仍然感到很期待!

  • 10 # 欣欣說生活

    今天講的這個一道菜故事挺深刻的,昨天晚上下班太晚了食堂沒菜了,我們正在琢磨吃點什麼的時候,老闆娘出來了,說我給你們炒兩個菜吧,一盤兒十元可以嗎?我們問什麼菜,她說韭菜炒雞蛋,一大盤十元行嗎?我們覺得都這麼時候了隨便吃點就行了,就說:“一大盤韭菜炒雞蛋十元可以,少了不夠吃的。”

    十來分鐘過去了,老闆娘在櫥窗裡含:“韭菜炒雞蛋好了。”我們就去過去拿。一看盤子可不小,在盤心兒裡有那麼一小撮碎碎鬧鬧的韭菜打了一個雞蛋拌了拌炒熟,真是一小撮。合起來能裝吃飯那個小碗一小碗。我一看就問:一大盤兒韭菜炒雞蛋在哪呢?老闆娘說:這就是。”我一看要賣相沒賣相,說的一大盤,哪裡有。旁邊的人說三道四,我挺煩的,自己的事管好得了。因為沒有說的那麼好,貨不真價不實,憑什麼要我要啊。

    這時老公過來說:要吧,我們吃一回虧,下回知道了就不要了不就行了嗎?”是啊,吃虧了下回就知道了。想想也是:不要計較那麼多了,這回吃虧,不就知道他們是是什麼樣的人了嗎?就不會有下一回的事了。

    各行各業都是一樣的,你這一回給顧客一個信譽,下一回這個顧客還會來關顧的,不然就一錘子買賣,這樣的生意不會長久的。

  • 11 # 幸福豬豬媽

    一道菜一個故事,我要說的菜很簡單,就是大眾菜,但是我卻吃出了寵和愛。

    我在懷孕初期孕反比較強烈,基本什麼都吃不下,只能喝點小米粥,老公看我每天這樣,怕我的身體熬不住,所以想方設法給我弄點什麼有營養的東西吃,雖然他不會做飯,但是特別願意為我學習。

    有天晚上我特別想吃醋溜土豆絲,跟老公說了之後他特別高興,馬上就去買土豆,順帶還買了一些別的菜。看著他在廚房手忙腳亂的樣子,我都不好意思一直在床上躺著了,我想過去幫忙,但是他卻拒絕了我,讓我安心的躺著,一切都有他。

    老公忙了大概兩個小時,端出來了兩菜一湯,有我點的醋溜土豆絲,還有一個西紅柿炒雞蛋,還有一個是紫菜蛋花湯。看著桌子上的菜,我眼睛有點溼潤,不管賣相和味道怎麼樣,這是老公為我做的,我衝著這份心我也要多吃一點。

    雖然老公不會做飯,但是為了讓我吃的健康,他慢慢的學,一點一點的進步,整個孕期給了我好多驚喜。現在,基本的飯菜老公都做的有模有樣了,在我不舒服或者不願意做飯的時候,就由他來做,讓我休息。

  • 12 # 張老漢講故事

    真香丨在全國饑荒的年代,為什麼我們一個班能吃上肉?

    沒錯,就是兔子肉!那叫一個香——張老漢

    1962年的秋天,單位領導為了解決生活上困難,自力更生,簡單說就是到即墨海軍後勤農場去割草,割完草拉回來,賣給畜牧場喂牛,賣了錢放在食堂補貼大家的生活費。

    由姜班長帶隊我們一行四人去了農場,安排就緒後開始勞作。每人每天能割100多斤草,順便還可以撿一些地瓜、花生,積累多了拉回來,放到食堂大家一塊吃。那個時候真是困難,部隊那個樣子,老百姓日子更是如此。

    那個時代的人思想覺悟就是高,沒有因為吃不飽怨天怨地,對上級有意見或是有不滿情緒,只按照上級領導說的那句話去想去奔“三年自然災害過去了就好了”,大家就是按照這句話去想去做的,天天盼、天天想曙光就在前面

    秋天的下午天氣比較涼,吃過午飯後,我們四個人拿著鐮刀、繩子就到野坡裡去割草。姜班長說:現在太陽落山早,咱們早去早回,不等天黑咱就回來。我們都得聽班長的,班長說啥咱就跟著幹啥。到野外割不多一會,從我割草不遠的地方,跑過來一隻野兔子,我順手用鐮刀打過去,可兔子沒有打到,鐮刀飛過去。

    鐮刀飛到一塊玉米地裡,玉米收完了,桔子杆還沒收,我認真的找鐮刀,鐮刀還沒找到,卻發現了一隻大兔子。我一摸兔子的肚子還是熱乎的,知道它死了沒多久,我高興的把兔子舉到頭頂,我說:姜班長!你看。江班長看到後馬上跑過來說:快把你的棉襖脫下來。姜班長順手用棉襖把兔子包好說:快走,咱離開這個地方!

  • 13 # 崇拜成為習慣

    現在的人太聰明,變著法兒尋開心,瞧瞧,這又整出個"527"。民以食為天,咱們來呼籲一下,國務院能不能把每年的五月二十七號定為"吃貨節",全國放假一天,十幾億人胡吃海塞,拉動消費GDP噌噌往上漲。

    沒有兩把刷子拿什麼拯救你"我爰吃"主題日,咱也不是專業廚子,做不出驚人驚人駭世的美食,就做一道頗具特色的北方家常菜吧。

    拿出春節姥姥家從黑龍江省寄來的豆角絲,這是東北才有的土特產,表姐說就是秋天把油豆角切成絲曬乾即可,可以儲存很長時間。

    一大早買回了超市的黑土豬肉,把豆角絲用水清洗浸泡二小時,上等好茶油倒入鍋,大蒜子熗鍋炒出香味,黑豬肉切片入鍋翻炒,泡好的豆角絲一股腦倒入鍋中加水燉,加入乾紅辣椒,一道北方特色噴噴香的肉炒豆角絲出鍋了,家人吃了都點贊,誇我廚藝槓槓的,小孫女用手指摁在我的額頭上以表讚美之意。

    吃著這道東北菜,想起了姥姥家的往事,媽媽回東北省親,大舅從黑龍江來到南方的妹妹家,他們帶來的永遠是東北味道的美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龔蓓苾作為內地演技不錯的電影演員,你對她瞭解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