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香茗史館

    李世民雖然後宮嬪妃多達十餘位,但要論他最愛的女子是誰,毫無疑問,應該就是長孫皇后。長孫皇后以豆蔻年紀嫁給李世民之後,夫妻二人相伴長達二十多年,一起經歷了隋末動亂、儲君之爭,乃是真正的患難夫妻。雖然長孫皇后在貞觀十年便早早去世了,但毫無疑問,她在李世民心裡的地位,是其他後宮嬪妃根本無法相提並論的。

    △李世民和長孫皇后

    夫妻相伴二十三載,真正的患難夫妻

    長孫皇后乃是將門之後,其家族從北魏到隋朝一直都是能人輩出,其父長孫晟更是有一箭雙鵰的美譽。長孫皇后乃是長孫晟的幼女,在其伯父長孫熾的勸說下,長孫晟在其小時候便與李淵家定下了姻親。

    △長孫皇后13歲便嫁給了李世民

    雖然兩家定親後不久,長孫晟便去世了,但幸好長孫皇后的舅父高士廉對其一家極為照顧,因此在父喪期滿之後,最終促成了這樁婚事。大業九年(613年),李世民與長孫氏完婚,這一年李世民16歲,長孫皇后13歲。兩人成婚後不久,李世民的母親竇氏因病去世,長孫皇后的舅父高士廉則因楊玄感的謀反而被貶地方,在這段艱難的時期內,兩人相互安慰、彼此激勵,關係日漸融洽。

    隋末天下大亂之後,李淵父子高舉義旗,很快便在眾多亂世之中異軍突起。義寧二年(618年),李淵受禪登基為帝,李世民受封秦王,長孫氏順理成章成為秦王妃。唐朝建國之初,天下尚未平定,因而李世民經常帶兵在外征戰,而長孫皇后則一邊牽掛丈夫,另一面則積極維護李世民和李淵之間的關係,為其免除後顧之憂。

    △長孫皇后在儲君之爭中出力甚巨

    不久之後,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之間矛盾開始不斷加劇,太子、齊王通過後宮嬪妃經常在李淵面前進讒言,眼看丈夫與公公之間關係逐漸疏遠,長孫皇后便擔負起了這個責任,她常常出入桓公,孝順高祖李淵,同後宮嬪妃交往,盡最大能力彌補李世民與李淵之間的關係。

    然而無論長孫皇后如何努力,兄弟之間最終還是徹底決裂了,玄武門事變最終不可避免的發生了。在這個關鍵時刻,經常站在李世民身後默默出力的長孫皇后,堅定的站在了李世民的身邊,《舊唐書·長孫皇后傳》有載“及難作,太宗在玄武門,方引將士入宮授甲,(長孫皇)後親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此時的長孫皇后不再是個柔弱的王妃。

    △貞觀之治也有著長孫皇后的一份功勞

    玄武門之變後,長孫皇后則順理成章的先後成為太子妃、皇后。成為皇后之後,長孫皇后不僅以身作則限制外戚勢力,更是極力避免後宮參政,但卻經常使用自己的方式來護慰朝廷賢良,魏徵、房玄齡等人均受其恩惠,可以說“貞觀之治”也有長孫皇后的一份功勞。

    貞觀十年(636年)六月,陪伴了李世民二十三年的長孫皇后崩氏於太極宮立政殿,終年36歲。長孫皇后出殯,李世民“親臨宵載,義追深遠”,更親自為長孫皇后撰寫碑文。之後更是另建宅舍,另宮人居住其中,如侍奉活人一般侍奉皇后,在李世民心裡,長孫皇后永遠是活著的。

    長孫皇后的恩寵,後宮無人比擬

    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的感情到底有多深,從長孫皇后的各種待遇便不難得出結論。

    △長孫皇后的待遇絕對是冠絕後宮

    1、歷史上第一位復諡皇后。歷史上,一直到唐高祖李淵的妻子竇氏,之前的所有皇后都只有單字本諡,只有在丈夫死後才可以從皇帝的諡號之中選一字加進去,這便是所謂的“從諡”。例如唐高祖李淵即位之後,追諡竇皇后為“穆皇后”,直到唐高祖死後,才給竇皇后再加上了一個“太”字,竇皇后的諡號才變成“太穆皇后”。而李世民在長孫皇后去世之後,便直接給其上了復諡“文德”,而不論是“文”字、還是“德”字,都是毫無疑問的美諡。

    △李世民對長孫皇后的思念無以復加

    2、望陵毀觀”,思念無以復加。在長孫皇后入葬昭陵後,由於李世民經常思念她,於是便派人在宮中建起了層觀,為的便是能夠經常眺望妻子的陵墓,甚至經常讓大臣們陪同悼念。要知道,在那個以孝為先,“夫不祭妻”的時代裡,李世民這麼做可是完全違背禮教傳統的,然而李世民作為一位帝王,卻能夠不顧這種理念,只能說明其用情過深。後來,直到魏徵進諫,層觀這才被拆除。然而層觀雖然拆除了,但李世民對長孫皇后的思念卻並未停止,以至於他竟然在一次回詔中,公然向大臣傾訴自己在喪偶之後,心慮恍惚,當食忘味,中宵廢寢的悲苦情境。

    △李世民對長孫皇后的追思直至自己病逝

    3、追思直至病逝。從長孫皇后病逝,一直到唐太宗自己病逝,他對於長孫皇后的追思可以說一直從未停止。貞觀十年(636年),因哀痛妻子去世,唐太宗搜訪道林,度人出家,為長孫皇后祈福。貞觀十四年(640年),又將供奉在太廟的長孫皇后的長孫氏神主和祖考們同享天子七廟樂。貞觀十五年(641年),李世民又命高僧宣為長孫皇后造供養經。貞觀十六年(642年),李世民命人在太平觀內為長孫皇后造原始天尊像。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李世民又支援李治建造大慈恩寺紀念長孫皇后,還令蘇方士為長孫皇后造《妙法蓮花經》以追福。

    △長孫無忌等多受恩澤

    4、恩澤宗族。李世民對長孫皇后的感情,還體現在他對待其親屬的態度上。長孫皇后的兄長長孫無忌就不比說了,唐太宗對其的恩寵簡直無以復加。而對待促成自己兩人的高士廉,李世民一生都對其極為感激,在其病逝之後,更是不顧病體和大臣勸諫而前去臨喪。長孫皇后的族子長孫祥,雖然其父長孫安世曾為王世充效命,但因長孫皇后的緣故,長孫祥還是得以在唐朝為官,甚至做到了刑部尚書。而長孫敞因受賄被免官後,又重新起復甚至升任宗正卿。而長孫皇后的異母哥哥長孫安業即使參與謀反,李世民也還是免了他的死罪,甚至最終官拜兵部尚書,封薛國公。

    就憑以上這些待遇,不說李世民後宮的那些嬪妃,就算是歷朝歷代的皇后當中,又有多少人能夠有的一比呢?

  • 2 # 圖文繪歷史

    當然是長孫皇后,她是唐太宗李世民唯一的皇后,更是李世民最愛的女人,但是紅顏薄命,36歲就死了,葬在了昭陵,李世民在皇宮裡建了一個高塔,經常爬到高塔上去瞭望昭陵的愛妻長孫皇后,每次看了都哭得不成樣子,有一次魏徵也跟著上去了,還諷刺李世民,以為是思念父親天天看獻陵,原來是想著老婆,此事可以看出兩人的感情深厚,長孫皇后也一直活在李世民心中。俗話說,成功男人背後肯定有個賢良的女人,像唐太宗李世民這樣的大成功,背後的女人肯定更多,當時有德才兼備的徐賢妃、聰明嬌俏的武媚娘,還有好多位才貌雙全的夫人,但沒有一人能搞定李世民,只有長孫皇后。

    長孫皇后共為李世民生下3子4女,其子李治繼承皇位,為唐高宗。

    長孫皇后小名觀音婢,601年出生,我們的歷史教科書說他613年嫁給李世民,13歲,其實從史書年號記載發現,她是611年就嫁給了李世民,也就是11歲。古人因為壽命問題結婚都很早,女人16歲不嫁屬於晚婚,褒姒嫁給周幽王才10歲、虞美人嫁給項羽12歲、竇氏嫁給李淵也13歲,那時女人出嫁不是按年齡算的,而是按生理期算的,來大姨媽有生育能力了,就可以嫁人了,所以11歲嫁給李世民的長孫皇后,兩人算是青梅竹馬。

    修定寺,建於北魏,唐太宗時下令修復該寺,併為長孫皇后祈福,圖為修定寺唐塔。

    長孫皇后老爸是隋朝驍騎大將軍長孫晟,老媽是唐朝開國功臣高世廉的妹妹,她哥哥是名相長孫無忌,出身相當名貴,11歲就嫁給秦王李世民,兩人感情非常好,那時李世民跟兄弟幾個斗的很厲害,李世民問長孫策略,長孫說牝雞司晨,終非正道,字面解釋母雞早上起來打鳴,肯定是不行的,意思是婦女干政會禍亂朝綱,我只是你的太太,是不能幹政的,這讓李世民大為感動,從此倍加信任。

    圖為昭陵,唐太宗與長孫皇后合葬墓。

    李世民即位當皇帝后,冊封長孫為皇后,作為一國之母的長孫被後世稱為唐朝第一賢母,她建議唐太宗治國學漢文帝,減稅休養百姓,贍養殘疾將士,廢除嚴酷律法等,李世民有了懈怠和出格時,長孫皇后上前勸阻或提醒,常常讓李世民向夫人感慨作揖,所以在貞觀初期國家迅速穩定發展,長孫皇后功不可沒,但天妒紅顏,635年長孫皇后病重,李世民下令修復全國392座寺廟,全部為皇后祈福,636年長孫皇后還是遺憾去世。

  • 3 # 和古人談心

    李世民最愛的女人是他的弟媳楊氏。玄武之變中,他把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殺了,隨後又把他們的子女全殺了。並霸佔了弟媳楊氏。他對楊氏十分寵愛。長孫皇后去世後,他曾想立楊氏為皇后,因魏徵激烈反對才作罷。有人猜想是楊氏是個大家族,屬於關隴集團。我覺得這都是次要的,李世民很強大,無須依靠誰。最大的可能是嫵媚動人,六宮粉黛無人能比。李世民才不顧世人非議,獨寵楊氏。

  • 4 # 讀史坊

    唐太宗最愛的女人毫無疑問是長孫皇后。

    長孫皇后13歲嫁給李世民,兩人一起走過了風風雨雨,可以說他們是患難夫妻。長孫皇后最大的特點是溫柔賢惠,完全當得起唐太宗的賢內助。

    長孫皇后是一個好幫手。李世民當皇帝之前,長孫皇后在李淵和他的嬪妃之間周旋,為的是給李世民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隨著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日益尖銳,長孫皇后支援李世民放下顧慮,鼓勵奪取皇位。玄武門之變前,她還親自勉勵將士們,鼓舞了大家計程車氣。

    長孫無忌文武雙全,在李世民打天下和定天下時都立下大功。長孫皇后為了避嫌,請求丈夫不要讓哥哥身居高位。李世民不聽,長孫皇后又勸哥哥離職,最後李世民只好給長孫無忌一個閒職。不讓外戚干政,既是對外戚的保護,也是對國家安定的保護。長孫皇后不愧是李世民的好幫手。

    長孫皇后是一個好妻子。李世民登基不久生了一場很重的病。在衣不解帶地日夜伺候病床上的丈夫時,長孫皇后把毒藥帶在身邊。她暗下決心,如果李世民有個三長兩短,她立刻服毒自盡,義不獨生。

    李世民後來好了,但長孫皇后隨身攜帶毒藥的習慣並沒有改變。而李世民並不知道她這個習慣,直到她去世前和李世民生死作別時,才拿出來給李世民看。《資治通鑑》記載:

    因取衣中毒藥以示上曰:“妾於陛下不豫之日,誓以死從乘輿,不能當呂后之地耳。”

    這樣的好女人,哪個男人不感動?李世民娶了長孫皇后,真是他一輩子的福氣。

    長孫皇后還是一個好母親。長女出嫁,作為皇帝的李世民為了表示對長孫皇后的愛,給女兒準備了超過禮制的嫁妝,結果被魏徵一通指責。長孫皇后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勸李世民聽從勸諫,她還說,像魏徵這樣敢於犯上直諫的大臣,說明他把江山社稷放在首位。李世民覺得有道理,就採納了魏徵的建議,給長樂公主舉辦了一場儉樸的婚禮。

    長孫皇后是一位好皇后。後宮女人無數,丈夫唐太宗也寵愛、寵幸女人無數,長孫皇后沒有吃醋,反而很好地對待這些和自己爭丈夫的女人。《資治通鑑》記載:

    妃嬪以下有疾,後親撫視,輟己之藥膳以資之,宮中無不愛戴。

    善待他人,必將得到別人的尊重和愛戴。長孫皇后就是這樣的女人。

    長孫皇后是個好人。有一次唐太宗的愛馬突然無病死,唐太宗氣得要殺了養馬人。長孫皇后用晏子勸諫齊景公的故事,婉轉地為養馬人求情。

    對於宮裡的一個養馬的小人物,長孫皇后都用自己的仁慈和智慧保護他們,可以看出來,她是一個心地善良的女人,是個好人。正是因為有這樣一個寬和明理的女主人,才使得當時的宮內沒有任何冤屈。

    正因為長孫皇后如此出色,她贏得了李世民的深愛。長孫皇后出殯時,李世民“親臨宵載,義追深遠”,還親自為她撰寫碑文,又讓人在元宮外的棧道上修建了宅舍,讓宮人住在那裡,像侍奉活人一樣侍奉皇后。這種在寢宮陵殿外供養如生的方式,是李世民為長孫皇后獨創的。在李世民心裡,長孫皇后永遠是活著的。

    長孫皇后入葬昭陵後,李世民對她思念不止,在宮裡建層觀終日眺望妻子的陵墓,還讓大臣陪同悼念。魏徵曾經提醒李世民,不要只顧著思念亡妻而忘了父親。雖然後來李世民哭著下令拆掉了層觀,雖然這種追思妻子的行為違背傳統禮教,但卻是一個男人的真情流露。李世民甚至在一次回詔中,公然向大臣傾訴自己喪偶之後精神恍惚,食之無味的悲苦心情。

    愛屋及烏。唐太宗對長孫皇后的愛惠及到了長孫皇后的親人身上。對長孫無忌,對高士廉,唐太宗禮遇有加。貞觀二十年高士廉病重,唐太宗親自探望。第二年,高士廉去世,唐太宗不顧自身病體和大臣勸諫,執意要去臨喪。在陪葬詔中,唐太宗一再強調“朕爰在弱齡,早敦姻戚,綢繆眷遇,多歷年所。”對高士廉促成他和長孫皇后的婚事,李世民一直心存感念。當然,長孫無忌和高士廉本人也很優秀。

    一個皇帝,對皇后如此深情,還愛屋及烏,對皇后的家人如此厚愛,長孫皇后此生也是無怨無悔了。

  • 5 # 崑崙之柏

    唐太宗李世民最愛的女人是長孫皇后。在李世民透過玄武門事變之後,父親李淵便禪位給李世民,李世民就成了唐太宗,李世民就封長孫氏為皇后。長孫皇后非常賢德,深受李世民喜歡,長孫皇后對於李世民的執法經常提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建議。特別是對宰相魏徵經常在朝廷上直言犯諫,常常使李世民下不了臺,李世民非常惱火,回到後宮後仍然怒氣未消。長孫皇后聽了原因以後,便勸李世民,魏徵的直言是對皇上、朝廷、及國家是有好處的。皇上有魏徵這樣的宰相是皇上的福氣,大唐的福氣,李世民的貞觀之治的輝煌,可以說長孫皇后是有很大功勞的。

    公元601年,長孫皇后出生於洛陽,家世顯赫,長孫家自北魏到隋人才輩出。長孫晟的兄長長孫熾非常欣賞唐國公李淵的妻子竇氏,認為這個睿智的女子定能教育出傑出的子女,於是就勸說弟弟與李家結親。親事定下來後不久,長孫晟便去世了,年幼的長孫皇后與母親哥哥一同被同父異母的兄長趕回了母親家的孃家,還好她的舅舅高士廉對三人很好。

    長孫無忌與李世民是好友,而李世民也深得高士廉的心,因知曉長孫家與李家的婚約,於是極力促成此事。長孫皇后父親喪期己滿,高士廉便著手處理這樁婚事。公園613年,十三歲的長孫皇后與十六歲的李世民完婚,開始了兩人互相信賴的一生。

    由於他們二人從小相知相愛,兩家大人又十分友好,所以他們的婚姻有很好的基礎。加之長孫皇后的十分賢徳,特別是李世民還是秦王的時候,皇宮裡的鬥爭就十分複雜,長孫皇后跟李世民的觀點一致,而且也為李世民提出了一些正確的建議,使李世民在這個鬥爭中始終掌握主動權,最終取得了玄武民政變的成功。不久父親李淵就禪位給了李世民,李世民當上皇帝后立即封長孫氏為皇后。長孫皇后知書達理,既明亊理又有才華,深受李世民喜愛。

    長孫皇后也是歷史上最有名的賢德皇后之一,幫助李世民處理了後宮和朝廷中一些事情,並且阻止了李世民要優厚封賞為他登位立了大功的孃家人親哥哥長孫無忌,為抑制外戚干政立了一功。這更加堅定了李世民對她深愛的決心。

    貞觀八年(公元634年),長孫皇后陪李世民到九成宮避暑的時候長孫皇后染了重病,雖然李世民盡全力搶救過來了生命,但是身體健康一直不好,終於在貞觀十年復發後病逝。使李世民十分悲痛,一段時間都難以釋懷。

    綜上所述,唐太宗李世民最喜歡的女子就是長孫皇后。

  • 6 # 叫我大黑熊

    雖然未經考證,但個人認為就是長孫皇后。

    長孫皇后,孃家勢力比較強大,而且哥哥也比較厲害,她嫁給李世民純屬政治聯姻,但是長孫皇后知書達理,而且非常溫柔善良,是有名的賢后,對於這樣一個女人,有哪個男的可以不愛她呢?

    “背玄武而北轅,絕牽牛而橫渡。”——這是虞世南在《文德皇后哀冊文》中寫下的句子。

    前半句講的是人間場景,眾人遙望中,皇后送葬的靈車出了玄武門,向北方的昭陵緩緩飄去;後半句用了一個比喻,是說皇后的魂魄就像織女一樣訣別了牽牛,渡過銀河,化身為夜空中的一點孤星。

    牛郎織女的故事差不多是中國流傳最為廣遠,影響最大的一段愛情了,而虞世南作為一名臣子,敢於把太宗李世民比作牛郎,也是亙古罕見。

    這段文字能夠得到李世民的首肯,李世民對於長孫皇后的深愛,也就可見一斑了。

  • 7 # 閒人說雜談

    唐太宗李世民最愛的是長孫皇后。長孫皇后在歷史上非常有名,被稱為一代賢后,作為歷來皇后的標杆被人所敬仰。在歷史上被人傳誦更多的,是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的伉儷情深。

    李世民是真的很寵愛長孫皇后,甚至到了獨寵的地步。長孫皇后一生病,李世民急的又做法事祈福,又大肆修建廟宇祈禱。長孫皇后誕下幼子李治,李世民立馬大赦天下,而且在同一天出生的人還有錢糧賞賜。長孫皇后去世後,李世民悲痛萬分,經常眺望昭陵。兩人幾乎算得上是模範夫妻,而且還是皇帝與皇后,更加難能可貴。

    長孫皇后也當得起唐太宗的寵愛,在外她是母儀天下的模範皇后,在內也是李世民重要的賢內助。在秦王李世民與東宮太子李建成衝突漸深,爭權奪利的時候,長孫皇后利用女眷的身份進宮盡力服侍唐高祖與他的嬪妃,避免雙方產生裂痕。後來玄武門之變,長孫皇后又親自激勵將士,分發鎧甲武器,使將士氣勢高漲。

    長孫氏被封為皇后後,經常幫助李世民,對他的錯誤予以更正,某些大臣,比如魏徵說了什麼不中聽的話,長孫皇后依然勸李世民重用,而且鼓勵那些大臣。

  • 8 # 路遠見驢

    觀音婢——唐太宗李世民最愛的女人!

      在歷史記載中,觀音婢是長孫皇后的小名,李世民和長孫皇后在一起的時候,很喜歡喊她的小名觀音婢。對於觀音婢這個名字,後人猜測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因為長孫皇后為人善良,而且她本身就是一位觀音信徒,所以觀音婢這個名字也有著美好的寓意。

    長孫皇后是李世民的正妻,而且也是唐太宗唯一的皇后。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感情一直都很要好,兩人的愛情故事,可以說是令後人羨慕不已。

     一、寵愛和諧

     李世民私下和長孫皇后在一起的時候,每次都是直呼她的小名觀音婢。後來觀音婢這個名字也漸漸的被更多的人知道,長孫皇后性格寬厚溫和,而且待人善良慈悲。她對李世民的感情就是普通夫妻間的伉儷情深,沒有參雜任何皇族爭名奪利的成分。所以李世民愛她,愛這樣一個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的女人。長孫皇后賢淑的品性得到了後人的讚揚,高宗時期,尊號她為“文心順聖皇后”。

    李世民對長孫皇后的寵愛,還體現在他對長孫皇后所生的孩子的偏愛上。長孫皇后先後為李世民生下了六個孩子,長孫皇后的長子李承乾一出生,李世民就立他為太子,雖然後來李承乾因為謀反被廢了太子之位,即便如此,李世民也顧及到長孫皇后感受,而留了李承乾一命。

      長孫皇后在生下晉陽公主後沒多久就病故了,長孫皇后死後,李世民親自將晉陽公主帶在身邊撫養。即便朝堂眾人再三建議唐太宗再立個皇后,但李世民因為始終放不下長孫皇后,而始終空懸著六宮之首的位子,沒有再立皇后。

    二、賢淑貞德

    長孫皇后是李世民的妻子,也是他的賢內助。李世民還是秦王的時候,就娶了許多的侍妾,但是長孫皇后不像其他的正室那樣,居高臨下,欺壓她們。反倒是很體諒李世民,待侍妾們就像姐妹一樣,從來不會讓李世民為難。

    三、相依相隨

    長孫皇后在13歲就嫁給了他,並且和他一起徵南戰北,感情是非常的好,一直都沒有對自己的丈夫有任何的不滿意,後來當李世民被封為了王爺的時候,他就是他的王妃,等到了,政變之後就更是成為了尊貴的太子妃,對於這個女人,李世民是真心的喜歡,等到自己登上了皇位,並沒有想過要廢了這個皇后,而是僅僅過了13天,就把她升成了皇后,掌控後宮大權。

  • 9 # 畫刀入鞘

    唐太宗雖好美色,但最愛的就是長孫皇后,一個殺戮手足、囚禁父親的人卻對結髮妻子一往情深。

    貞觀十年(636年)六月,長孫皇后因病去世,十一月葬於昭陵。太宗李世民悲痛萬分,常常睹物思人,於是建了個高樓,可以方便他隨時登上樓向長孫皇后的陵寢看一看。

    縱觀太宗李世民一生,沒有一個女人能在他心中超越過長孫皇后。

    《資治通鑑》卷一:“於苑中作層觀。以望昭陵。”

    母儀天下

    皇后是“母儀天下”,意思就是作為皇帝的女人,修養、德行、智慧、才情、氣度、儀容是天底下所有女性的典範和表率。

    我們看一看歷史上的皇后們:呂后,賈南風,趙飛燕,武媚娘,慈禧老太......

    配得上“母儀天下”的,寥寥數人而已,而長孫皇后在這數人中,也是最出眾的一位。幾乎九成九的皇后們都是在透過征服身邊的男人獲得更多的權力,進而使自己的地位更加穩固。

    這位長孫皇后卻完全不同,只是用她的一生在做一件事:幫助自己的男人征服世界。

    在長孫氏還是秦王妃的時候,李世民和太子建成正在鬥法且一直處於下風。李世民身邊勢力被蠶食的越來越小的時候,她依舊靠她宗族的力量幫助李世民,在這個漩渦裡盡力地幫著李世民周旋“孝事高祖,恭順妃嬪,盡力彌縫,以存內助”。

    李淵能一直在太子和秦王之間搖擺,或者說沒有在最後完全打壓李世民,那肯定是長孫氏在妃嬪間的恭順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妃嬪常常在李淵耳邊吹枕頭風,自然而然就會覺得對李世民有所愧疚,便不忍心完全打壓李世民,也給了李世民翻身做主人的機會。

    在玄武門事變當日,軍心不穩,兵卒都知道去了玄武門就是造反,這個時候長孫氏身著鎧甲,腰佩長劍,策馬與李世民並駕齊驅,不僅給力李世民信心,也給了其麾下將士的信心和鬥志。完全可以說,如果沒有長孫皇后,玄武門能不能成功還要另說。

    如果用詞來修飾這段真摯的愛戀,那就是長孫皇后和李世民一起櫛風沐雨,生死與共。李世民登基後曾多次向長孫皇后討論政事,可見在秦王時期他已經養成了與妻子商討要事的習慣。經歷了艱苦的創業,此時長孫皇后已貴為一國之母,如果她想參與進治國中去,那是易如反掌,但她對李世民說:“妾婦人,安敢豫聞政事!”李世民依舊多次和她討論,長孫皇后便以沉默來表示抗議。

    外戚對帝國運轉的影響是巨大的,長孫皇后自幼受舅父高士廉的文化薰陶,對此深懷戒懼。在貞觀元年李世民要提拔長孫無忌做宰相的時候,長孫皇后極力反對:“妾既託身紫宮,尊貴已極,實不願兄弟子侄步列朝廷。漢之呂、霍可為切骨之戒,特願聖朝勿以妾兄為宰執。”但李世民堅持,長孫皇后便去找自己的兄長,逼迫他請辭,長孫無忌本來好事當頭正興奮,此時只能無奈向李世民一再請辭,李世民也無奈的改授無忌開府儀同三司的榮譽職位。

    試問,就算當下思想如此先進的現代女性,哪個能做到?

    我們都知道魏徵,他為李世民的帝國昌盛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李世民對魏徵的評價也極高。是人就會自己的慾念,李世民也是如此,面對魏徵一次次極其生硬且不客氣的勸諫,李世民也有忍不住的時候,便要殺了魏徵,也正是此時長孫皇后用她的機智讓李世民更加信任魏徵。賢良的大臣都格外地受到長孫皇后的照拂,包括房玄齡。

    在對待普通的宮人時,長孫皇后亦寬厚仁愛,有個宮裡的養馬人把李世民的愛馬給養死了,李世民大怒要殺了養馬人,此時長孫皇后給李世民講了個齊景公和晏子的故事,李世民聽罷立馬赦免了那個養馬人。李世民戰場征伐無敵,亦有火爆的脾氣,有些小事難免遷怒宮人,但在長孫皇后斡旋下“由是宮壺之中,刑無枉濫”。

    《貞觀政要》卷二:皇后庶事相啟沃,極有利益爾。

    伉儷情深

    李世民的愛情故事絕對不是和武媚娘有關,沒有史料能證明李世民臨幸過武則天。當下的影視劇為了博人眼球對歷史肆意改編,不僅影響了當代人的認知,更錯誤地引導了年輕人,代代相傳的錯誤簡直是個災難。

    李世民和長孫皇后在整個歷史長河中,哪怕是放到了當下社會,都是模範夫妻。

    有一日長孫皇后在內苑遊玩,見桃花燦爛,嫩柳抽芽,一片欣欣向榮之景,便乘興賦詩,名曰《春遊曲》。太宗聽聞後,"見而誦之,嘖嘖稱美"。

    《春遊曲》

    上苑桃花朝日明,

    蘭閨豔妾動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

    簷邊嫩柳學身輕。

    花中來去看舞蝶,

    樹上長短聽啼鶯。

    林下何須逺借問,

    出眾風流舊有名。

    在史書中還有很多兩人和諧相處的場景,在此不多做列舉。

    貞觀七年李世民染上了“氣疾”,將近一年都沒有痊癒,長孫皇后一直守在李世民身邊,日夜悉心照料,再後來她擔心李世民無法好轉,便在自己的衣帶中藏了包毒藥,準備"若有不諱,亦不獨生"。但長孫皇后也是在抱病照顧李世民,這才是最讓人感動的。

    貞觀八年李世民帶長孫皇后去九成宮避暑養病,某夜柴紹突來告變,太宗立刻穿上盔甲,同房就寢的長孫皇后,見丈夫全副武裝準備,不顧自己病體虛弱,立即緊跟太宗而出,左右極力勸阻,長孫皇后說:“皇上如此震驚,我豈能心安!”生死相隨已經深深地烙印在了長孫皇后的骨骼裡。

    帝后情深如此,反觀當下居高不下的離婚率,真是時代在發展,人情在淡薄。

    皇后離世

    貞觀十年六月,長孫皇后病重不治,崩於立政殿,年僅三十六歲。

    最後的諫言:“願陛下親君子,遠小人,納忠諫,屏饞慝,省作役,止遊畋,妾雖沒於九泉,誠無所恨!”

    長孫皇后出殯,李世民"親臨宵載,義追深遠",更親自為長孫皇后撰寫碑文。 之後太宗又做了件前所未有之事,命人在元宮外的棧道上修建了宅舍,令宮人居住其中,如侍奉活人一般侍奉皇后。

    長孫皇后在逝世後直接被李世民上了復諡"文德,第一位有獨立諡號的皇后是漢武帝皇后衛子夫,漢宣帝追諡。復諡在整個中國的歷史中極其罕見,長孫皇后的"文德"這兩個諡號皆為美諡,尤其是文這個字。唐人認為"文"是最好的諡號,"為美無以尚也",就算是在美諡裡,也沒有哪個諡號能比文還要美好,可見李世民對長孫皇后的重視程度。

    從長孫皇后逝世到唐太宗病逝這十三年間,李世民給長孫皇后的追福活動一直不曾停止。

    長孫皇后的過早離世對李世民而言都是一個莫大的損失,如果她能再陪著李世民走得更遠些,或者說是兩個人一起走完人生的歲月,李世民的貞觀歷史要更加完美,更為璀璨。因為魏徵和長孫皇后在貞觀後期的缺失,晚年的李世民在政治和生活中有很多錯誤,外無犯顏直諫,內無拾遺補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房子裝修該如何選擇?整裝?半包?還是自己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