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康恩媽媽111
-
2 # 橙子媽121
很多家長有這樣的苦惱,讓孩子做的事情他總是拖拖拉拉,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後,甚至拖到最後就忘記了要做什麼。如果孩子在學習上也這樣,家長將更加苦惱。
其實,家長應該反思一下,自己平常在生活中是否也有拖延症存在,換了好幾天的襪子一直堆在那裡不洗,用了好幾天的碗筷一直泡在盆裡不洗,答應帶孩子出去遊玩,一直拖著不去。如果你是這樣的話,就不要責怪孩子跟你一樣,而是要跟孩子一起改正。
我覺得可以幫助自己和孩子指定一份計劃,按照計劃行事,就不會出現拖延症了。告訴孩子,今日事今日畢,明天還有明天的事情要做,跟孩子一起執行計劃。
-
3 # 輝151714624
人們常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子,那麼孩子的拖拉也許是在日常生活中受大人行為的影響,因此大人應該自我檢討一下,是否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類似的現象,若有並及時改正,給孩子做一個良好的表率。而對孩子的拖拉,家長可以在和寶寶做遊戲時約定時間,並在規定時間內要求寶寶完成遊戲。
-
4 # 小射手的小美好
孩子做事磨蹭、拖拉,是大多數父母都曾遇到過的痛!在這裡我想起一句話:每一個埋怨孩子磨蹭的背後都有一個心急焦慮的媽!
的確,做事慢,是世界上所有的小朋友共同存在的特點,其實拖拉磨蹭不是孩子的缺點,而是大人和孩子的時間管理沒做好,以下四個小技巧,可以戰勝孩子拖拉磨蹭的習慣!
1、花點時間訓練孩子的生活技能,孩子對不熟練的事情動作就是比較慢,試想一下成年人對自己不熟悉的事情做起來是不是也不那麼得心應手,也需要熟悉一段時間?父母往往只告訴孩子自己的期望,而不願意花時間去訓練孩子達到期望目標應該怎麼做。
2、培養孩子時間管理的習慣,在父母眼裡,孩子的拖拉、磨蹭,很多時候是時間安排不合理,沒有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孩子從小參與制定自己的日常慣例,養成管理時間的習慣!下圖是我家5歲的孩子自己製作的日常管理表
3、做好足夠的準備,留出足夠的時間,比如為了避免第二天早上的混亂,可以在前一天晚上準備好第二天要帶的學習用具、要穿的衣服、鞋襪,教會孩子列做事清單,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一些低齡的小朋友對時間沒有概念,家長要給他們留出時間預警,比如:我們再玩5次滑梯就要回家了、這一集動畫片完了就要關電視了、媽媽數到10 就結束……讓他們對時間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4、用遊戲、競賽的小技巧讓孩子快樂的提高做事效率:很多家長提到孩子有起床氣,早上不願起來上學,家長可以用上游戲力的方法:親親你的小臉蛋、小臉蛋醒了;親親你的小胳膊、胳膊醒了;親親你的小腳丫、小腳丫也醒來了……孩子會覺得這樣很有趣,也會很快醒來!
5、避免嘮叨,有些時候孩子的拖拉磨蹭實際上是心理上在對抗父母反覆的嘮叨!家長首先要接納孩子做事慢的特點,避免反覆的說教嘮叨,必要的時候可以用上一些小的技巧,比如我家為了克服孩子寫作業的拖拉磨蹭,我曾經用過定時鐘,規定一個小時之內、鈴響之前要完成作業,看著時間在倒計時中不斷減少,孩子的緊迫感會加強,作業速度也會提高!
總之,父母和孩子一起練習時間管理、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一定會幫助孩子戰勝拖拉磨蹭!
-
5 # 勿忘初心149108736
都說我們做父母的牽著蝸牛在散步。對於孩子的拖拉磨蹭,我想做父母的大都心領神會。
家有蝸牛孩子一名,我也時常跟這個問題抗爭著。那從我們家的實際情況來談一談吧!
首先,先自我檢查。父母是不是也很磨蹭,說到這,我挺不好意思的,因為我自己就有點拖拉磨蹭
-
6 # 七月156565024
基本上每個人都有拖拖拉拉的毛病,這是天性吧
-
7 # 紅妝便箋
從小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從幼兒時期起,父母就應當為孩子建立良好的作息時間表。比如,什麼時間吃飯,什麼時候讀書、什麼時間玩,什麼時間睡覺等,儘量安排在一天中相對固定的時間,慢慢形成孩子的生物鐘,久而久之,孩子會漸漸習慣這種,什麼時間做什麼事的生活方式。長大以後,在合理安排自己時間這方面也不會太差。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儘量幫助孩子去遵守,孩子畢竟是孩子,自控能力比較弱,如果他遇到一本喜歡的書或電視,可能會要求再看一會兒,而下一件事情,比如吃飯的時間就極有可能被拖後。在這個時候,父母要堅持原則,因為不是吃飯早晚的問題,而是如果吃飯拖延了,就會影響到午睡,午睡被拖後了,就會影響到晚上的睡眠質量。當然這個拖後效應在幼兒階段並不明顯,但當孩子上學以後,需要完成的學校的作業,才藝班的作業,還有其他特長等,內容多,時間有限的時候,這種拖延效應的不良後果就比較明顯了。表現為,所有的事情在睡覺之前完成不了,家長不得不面臨睡覺還是不完成作業的兩難境地。因此,父母在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答應孩子順後的話,時間久了孩子心裡會認為,時間很充裕,我慢慢做吧。如果家長沒有答應,他會覺得,下次我得加緊做,要不做不完。其中的厲害關係,不用贅述了。我有一個朋友,孩子3歲上桌吃飯後,如果吃飯時間結束,孩子還沒吃完的話,照樣收拾乾淨,餓了就等下一頓。說起來有些殘酷,但這對培養孩子正餐時間好好吃飯,專注吃飯,也就是時間管理和專注力的培養都是有益的。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孩子做事拖拉,從另一個角度說,就是孩子做一件事情的專注度不夠。如果他能百分之百專注,效率必定是高的。成人也是這樣,如果你聚精會神做一件事,肯定可以很快做完。和成人不同的是,孩子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是隨著年齡線性增加的,就是說,年齡越大,越能比較專注做一件事;年齡越小,注意力越低。因此,父母應當根據自己孩子的年齡水平,參考相關的科學研究的結果,做一些相關訓練,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而不能一味地要求孩子。這方面說起來太多,如果大家感興趣,我會找時間專門來講。
教會孩子科學地安排時間在我們的工作中,事情總是分輕重緩急,前後次序來做的。孩子的學習生活也應是這樣。因此,父母應當幫助孩子確定:一天中哪些事情是急的,必須先做的,比如,家庭作業;哪些是可以排第二位但每天要堅持做的,比如練琴;做完這些,孩子可以自由安排時間,可以玩,也可以看書等等。那麼孩子就會在寫作業的時間集中精力寫,練琴的時間集中精力練,因為他要為自己留自由活動的時間呀!這樣的安排,孩子怎麼會拖拉。提醒家長也說到做到,不要覺得孩子這麼早完成功課了,再給他做幾道題吧,要知道,自由安排時間既是對要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也是鍛鍊孩子對時間的管理能力。
引導孩子自己制定學習或出遊計劃在平時的學習中,可以以周為單位,讓孩子自己制定每天要完成功課的時間。比如,幾點寫作業,幾點練琴,幾點讀英語.......做完每一項,畫對勾。前期孩子可能時間安排沒那麼好,但幾次以後,孩子會對時間有一個大致的概念,家長再讓他調整,再執行,久而久之,他就能比較條理地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了。出門旅行也是,可以讓孩子參與其中的行程安排,包括幾點出發到目的地,幾點活動,幾點吃午餐,幾點返回,全程讓他監督執行,多次以後,他也會體會到時間安排的好和不好的差別,自然也就在自己時間的管理上用心了。睡眠和休息喪失了時間,卻取得了明天工作的精力。 —— 毛澤東
-
8 # 健康管理師藝凌
我們經常聽到媽媽們提問:孩子不按時睡覺,不暗示完成作業,拖拖拉拉怎麼辦?
正面管教裡有一個很好的工具,叫日常慣例表。它可以很好的訓練孩子學習時間管理和安排生活的技能。
如孩子臨睡前磨蹭可以怎麼辦呢?我們可以喝孩子一起制定一個日常慣例表。
怎麼做呢?第一步,我們和孩子一起討論列出上床前她需要做的事情,要點是要讓孩子自己說出來要做什麼和做事情的順序,然後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慣例表執行,我們可以約定試行的時間,如果孩子自己發現需要調整的,我們可以在試行結束後進行調整。第2步將慣例表掛在他們可以看到的地方。到點了就用和善而堅定的語氣問她,“你的日常慣例表下一項是什麼? ”, 由孩子決定,把管理的工作交給日常慣例表。而不是在那裡反覆提醒和呵斥孩子,相信一段時間訓練後,你會有驚喜。
-
9 # 擁抱陽光520
總體來說,拖拉是正常人的天性。只要是生活富足,家庭美滿,心態放鬆的人類,無論男女老少,都有拖拉的慾望。當然,說這話也是在一個整體的層面上。孩子做事拖拉有很多具體原因。
讓孩子改掉不是一下兩下就可以的,必須要有一個系統的教育方法,因為這是孩子的情商低的表現,所以要提高孩子的情商,訓練他的情商,透過遊戲,營隊互動,等一系列的方試,孩子會有很好的改變的。
-
10 # 婷媽alan
很多家長反饋孩子拖拉,我家孩子也不例外。這時候,做為家長的我們,如果只是生氣、發火,都無濟於事。這時候,需要正面的引導。
以我家孩子為例,我透過以下措施,慢慢引導,經過一段時間,孩子磨磨唧唧、拖拖拉拉的毛病,有了積極的改善。
首先,我給她約定,每天什麼時候做什麼事,並且形成檔案,用紙打印出來,張貼在醒目的位置。這個檔案有個名字,叫日常慣例表。對日常生活中一些每天必須完成的內容,都約定在固定的時間段完成。比如每天6:30起床,6:35完成刷牙洗臉,中午放學回來,12:30吃午飯,13點午睡,13:40起床,13:55到學校……等等。
最後,父母也要做到規律作息,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身體力行來影響孩子。
-
11 # 事過境遷77
不僅僅是孩子有拖拖拉拉的毛病,現如今“拖延症”似乎已成為人們普遍存在的問題,所以才有了很多踩點上班、交任務前一天晚上才連夜趕工、上課前一天熬夜趕作業等現象的出現。特別是對孩子來說拖拖拉拉是一個非常大的毛病,一旦久了之後就會形成一種習慣便很難克服,而且還會使他們的注意力下降,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擺脫呢?
首先要對他們嚴格要求,不過分的溺愛,不因為孩子不喜歡做這件事而對他們百依百順;其次,讓孩子遠離各種誘惑,如手機、電腦、遊戲等等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很多人之所以拖拖拉拉就是因為受到許多電子產品的誘惑;最後,給孩子制定一個作息時間表,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並要求他們在這一時間內完成,從而養成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
拖拖拉拉的毛病不僅僅是孩子所應當克服的,作為一個成年人更應當樹立出好榜樣!
-
12 # 情感心理室
大多數的孩子都有磨蹭拖拉的毛病,孩子拖拖拉拉是因為他們沒有時間觀念,所以家長應該讓孩子認識到時間的重要性,有的媽媽會在孩子完成一件事後又給孩子安排另一個任務,一個接一個的任務,孩子怎麼可能不拖拉,當孩子做完一件事,不妨讓孩子休息十分鐘,這十分鐘讓孩子自由安排他想做的任何事情,也可以根據孩子的能力設定事情完成的時間,跟孩子說“如果你能快點完成,你會有更多的時間做你喜歡的事情”,讓孩子體會到快有所值,他才更有動力去做事情。
家長也要做好孩子的榜樣,自己做到不磨蹭,才能要求孩子不拖拉,在家裡不妨和孩子互相監督,共同對抗拖拉。還有就是家長不要嘮叨,你越催促,孩子越慢,有時候大人認為很簡單,很容易完成的事情,對孩子來說卻很難,這時候家長需要更多的耐心,適時的伸出援手,當然這個過程還是以孩子為主,而不是你奪過主導權來支配孩子。
-
13 # 鑫媽向前衝
用“事件順序”進行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是成人很熟悉的一個概念。無論是任務清單、還是GTD列表,都是被討論爛的管理方法。可是時間就是這麼點時間,事情還是那麼多事情,人就還是那麼個人,為何要費精力學習時間管理嗎?這是因為,時間管理解決的是心理問題。有任務壓著就會焦慮,明確何時完成,有多少要做就會有目標清晰的安全感。這對於兒童來說也是如此。
可是小朋友又不懂抽象的時間概念,看不懂鐘錶,腫麼辦呢?
沒有時間概念的幼兒卻在渴望秩序安全感。所以一旦孩子用語言來溝通,成人就要告知孩子事件的順序,讓孩子心中有個流程藍圖,來印證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比如說。:你先睡午覺,醒來之後我們會喝奶,然後吃下午的點心,接著會去外面玩。從外面回來之後,洗個手,玩兩次拼圖,然後媽媽就下班回家了。
又或者,在家裡掛個“每日清晨N件事”的表格,提醒孩子每天起床後該做什麼。
以循序漸進的事件,讓孩子清清楚楚的瞭解大人的期待,像是過關一樣具體。自己只要一件一件完全,最後想要的結果就會來臨。以循序漸進的事件來引導孩子,也驗證大人果然守信用,讓孩子慢慢的相信自己,不用太擔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家長已經跟孩子預告了接下來的事情之後,家長應該更具有耐心,不要過分催促孩子。“等一下”自己的孩子,效果會更好。孩子需要自己掌握時間表,去調整動作,整理想法和理清感受。唯有這樣,每個面向生活中的經驗才會完整,孩子才會全面的健康的慢慢長大。
回覆列表
我覺得不是孩子拖拖拉拉,而是家長強迫孩子與大人儲存同一頻率。孩子本來幹什麼就比大人慢一些,我們不能讓孩子與我們同步,當然也不能放任他們拖拖拉拉。
我們要跟孩子溝通好,給孩子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做某件事情之前,告訴他我們要做什麼,大約需要多少時間,然後給他規定一個相對富裕的時間讓他去完成,並在他拖拉的時候提醒他。
更多的時候我是和孩子比賽,看誰做好事情用的時間少。只要媽媽理解孩子,再稍稍用上一點小手段,孩子就會勤快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