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職業減肥營養師

    我是勃勃,我來回答,其實這句話說得不對。東漢強,強的是漢末的各地諸侯和豪強,並不是中央朝廷有多強,這是2個概念。

    1、東漢末年,民不聊生,漢靈帝賣官鬻爵,不能算強了。

    東漢末年,其實朝廷就已經不行了,不怎麼強了。朝廷財政困難,漢靈帝想出了賣官的招數,對你沒有聽錯,皇帝下令賣官。一個叫崔烈的人就花了五百萬錢,買了太尉的官職。太尉在古代位列三公,相當於現在的軍隊總司令,這都可以買,簡直駭人聽聞。

    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中央朝廷連這種高官都可以拿出來賣賣,可見腐敗到什麼程度。這樣的朝廷能強大到哪裡去?

    2、各地軍閥實力較強。

    曹操

    雖然朝廷實力不行,但是各地軍閥透過鎮壓黃巾軍起家,實力都比朝廷要強。公孫瓚曾經打的烏桓看見他就望風而逃,曹操也曾征伐烏桓,擊殺烏桓蹋頓單于。蜀漢也曾吊打孟獲的等,孫權對吳越的山地部族也是一頓好打。

    總結一句話就是,我們自己打可以,你們該囂張,就打的你媽都不認識你!所以,對外戰爭在三國時代大部分都是勝利的,這才是“國恆以弱滅,獨漢以強亡”的由來。而大漢中央朝廷,在東漢末年就沒有什麼兵源了,不強,滅亡是很正常的。曹丕篡漢以後,東漢滅亡。

  • 2 # 鴻哥iouyh福小鋪

    嗯,西涼軍,冀州等等。

    在黃巾之亂後,天下稍安,奈何朝堂依舊萎靡,宦官弄權,朝臣想要制約,反而失控。

    主要是何進引入了西涼兵,這些都是鐵騎軍啊,屬於專門打匈奴的部隊,戰鬥力比普通的部隊還厲害,即便沒了匈奴,其餘的遊牧部族也是需要震懾。

    還有就是冀州一帶,也是兵強馬壯,國防一線嘛。

    至於後邊,那些都是弱了些,不是水兵就是步兵而已。

    所以東漢那麼強,指的是西涼、冀州由東漢政權長期供養打造的精良部隊。

    結果呢?

    南部是沒什麼戰事,頂多就是劉表和孫策打打鬧鬧,而北部就不同了,全都是精良部隊互相削來削去,直到削出個曹操。

    最終是越打越窮咯。

    連馬都沒幾匹,鐵騎軍不斷縮編,最後成了儀仗隊。

    因此,漢以強亡是差不離的。

    朝廷無能給了野心家機會,從追逐權傾朝野到圖謀篡漢,一步步發展開的。

  • 3 # 歷史神秘人

    明朝的王夫之說過一句話“國恆以弱滅,獨漢以強亡”。各個王朝都因為後期衰弱而亡,而東漢則是在強盛的時候亡了,當時的東漢對遊牧民族依然保持著攻擊的態勢呢,公孫瓚,董卓等人不就是追著遊牧民族打,斬首上千,打的他的哭爹喊孃的,這些強大怎麼就亡了呢!

    一場瘟疫導致東漢走向滅亡的導火索,東漢末年靈帝時候,國內爆發了一場大瘟疫,還是連續5比瘟疫,死亡人數居然達到3000多萬人,當時的總人口才5000多萬人,可見這瘟疫多麼的厲害啊!當時真的沒有什麼手段治療啊,民眾恐慌啊,到處逃亡,而逃亡又加劇了瘟疫的傳播,死亡人數迅速上升,如此悲慘的世界就讓那些神棍有了可乘之機!這個人就是張角,張角是道教之人,他用符水去治療瘟疫,符水是不可能治療瘟疫的,但是人體質有差別,有的強就活了下來,弱的就死了,大家就以為是符水起了作用,所以張角成了希望,被大家稱為“大良賢師”,短短几年張角的太平道信徒有百萬之多,人多了,張角正式打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口號起兵反抗腐敗無能的東漢朝廷,這就是著名的黃巾軍起義!

    當時的恆靈兩帝確實挺無能的,就因為他們無能,所以面對百萬之眾的黃巾軍起義無能為力,朝廷當時只有幾十萬軍隊,根本應付不來啊,所以恆帝作出了一個決定,這個決定也是導致了東漢走向滅亡和分裂的後果!朝廷無法剿滅起義,於是恆帝下指令,允許地方地主豪族私募軍隊去打黃巾軍,這就給了許多豪族機會了,有錢的豪族紛紛組建自己的軍隊,迅速出現了大大小小的許多軍閥,連編織草鞋的劉備都去私募軍隊了,其他的曹操,袁紹,董卓等就不必說了,他們是更強大的軍閥!這些軍閥去剿滅黃巾軍,剿滅後又收留了投降的黃巾軍,勢力日益壯大!後來東漢朝廷內部發生了宦官和世家大族之間的殘殺,士族把大軍閥董卓引入朝廷,引狼入室啊,所以就有後來的董卓把持朝政,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行為,之後的歷史大家都知道了,各個梟雄逐鹿中原,最後剩下三國,東漢名存實亡了!

    東漢的滅亡是天災人禍加起來的結果,有時候還真不能小看瘟疫啊,瘟疫能摧毀一個人,也能摧毀一個國家!

  • 4 # 四川達州人

    東漢滅亡,亡在世家崛起打破了平衡。

    東漢末年發生的黃巾暴動,猝不及防之下的漢靈帝被迫開放黨禁,與清流和解,號召統治集團共同鎮壓黃巾,在這個過程中,世家強大的戰鬥力被充分釋放出來,終於徹底認識到了自己的力量。

    出土的東漢世家鄔堡模型:

    世家自戰國時期開始發端,經歷西漢東漢終於發展成為一個怪胎,集地主、工商、高利貸、奴隸主、學閥、官員為一體,壟斷知識與文字,獨佔出仕渠道,鉗制清議輿論,掌握地方經濟命脈,擁有強大武裝力量,退可據堡而守,為禍鄉里。進可佔州據郡,爭霸天下,控制國家政權。可以這麼說說,世家比今日的西方壟斷財團還要牛叉!

    而在董卓掌握政權之前,東漢政局的常態是皇帝+宦官(寒門)VS外戚(寒門)+世家(通常依附和支援外戚),因為皇帝有國家政權的加持和尚且能控制的國家軍隊,所以外戚與世家是受制於皇權的。

    中式家族堡壘模型:

    愚蠢的何進,企圖借軍閥的力量來消滅宦官,結果被宦官先手伏殺,袁紹立即屠殺宦官,以為世家就能控制權力。結果被自己曾經豢養的軍閥董卓反噬,所以主動脫離洛陽號召討伐董卓。

    結果是,玩權把子的世家一直都幹不過玩槍桿子的軍閥。

    大軍閥(董卓)、世家兼軍閥(袁紹)、宗室兼軍閥(劉表)、寒門軍閥(成功的曹操孫堅劉備都不是世家)皆乘機而起,互相兼併。而東漢政權既失去軍閥支援,宦官與外戚力量又同歸於盡,自然就只能滅亡。

  • 5 # 和俊哥一起聊歷史

    導致東漢走向滅亡,有三大因素:

    主公觀:二重君臣觀念的流行

    在東漢士人的心目中,除了那個高高在上的皇帝,被視為“君主”以外;還有那些辟舉自己做屬吏的府主,被視為“恩主”。

    士人作為臣子與君主結成“帝臣關係”,士人作為門生故吏與恩主結成“闢屬關係”,兩種關係共同構成了東漢士人的二重君臣觀念。雖然,闢屬關係往往因人而異,不同的恩主、不同的門生故吏,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關係緊密程度;但二重君臣觀念的客觀存在,為地方割據軍閥,要求門生故吏向自己履行忠君義務,提供了可能。

    所以,我們就會看到,東漢士人,一方面會尊皇帝為“陛下”、“君父”、“君上”;一方面又會尊府主為“主公”、“明公”、“恩公”。這種源自人事選拔制度的觀念,對於君主集權的消解是致命的。

    豪族化:地方豪族全面控制地方事權

    東漢的土地兼併,在劉秀度田令失敗後,便野蠻滋長了起來。皇室成員、強勢外戚、掌權宦官紛紛在西京長安、東京雒陽、南都南陽所在的關中、中原以及自己家族的故鄉,藉著自身的權勢,大搞土地兼併,各地豪族也紛紛效仿。

    成為大地主、大莊園主的豪族,又透過婚媾聯姻、家傳經律的方式,成為州郡望族、學閥世家;從而便能在地方經濟、政治、文化上全面壟斷地方權力。

    例如:汝南袁氏、弘農楊氏這種頂級豪族其實並不多,但像潁川荀氏、河內司馬氏、吳郡顧陸朱張,這種地方性豪族,卻遍佈各個州郡,並逐步壟斷了所在郡的事權。

    州牧制:州牧的設定,提供了割據的制度可能

    為了鎮壓以黃巾起義為代表的一系列“跨州連郡”的流民起義,漢靈帝不得不把原本僅僅是個監察長官、臨時軍事長官的州刺史,升格為各郡太守之上的一級全權長官,可以綜合排程一州各郡的行政、軍事、財稅資源。

    再加上,漢代郡守,本來就擁有自己徵辟屬官的許可權;這一人事許可權,也依照常例給了州牧。各地軍閥從此便可以憑藉自身實力,成為一方州牧,堂而皇之地獲取到全權割據的合法名分。

    所以,我們會看到,漢末群雄混戰之時,軍閥往往都是以“某州牧”的名義發號施令。例如:冀州牧袁紹、徐州牧劉備、兗州牧曹操、荊州牧劉表、幽州牧劉虞、益州牧劉焉等等。

    以上三個因素,為地方軍閥的形成與割據,提供了觀念層面、社會層面、制度層面的土壤

    再加上,桓靈昏庸、黨錮之禍、黃巾起義、董卓專政等四十年間,一連串嚴重貶損東漢朝廷威望的事件激化,歷史便在公元189年這個時間點,以黃巾之亂為契機,從長期大一統皇權的時代,轉入到了長期分裂割據的時代。

  • 6 # 春秋奮羽

    “國恆以弱滅,獨漢以強亡”,東漢滅亡的原因最主要不是外來勢力的干擾,而是自身原因的爆發,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豪強地主經濟的惡性膨脹

    由於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是南陽大族,所以東漢政權建立之初,豪強地主勢力就迅速發展,而朝廷為政權穩定,對此一味放任,造成了農民土地被豪強地主大量侵佔、掠奪。

    進而致使土地高度集中。此舉不但使得大批農民失去土地,而且威脅到了中小地主的生存,造成社會矛盾不斷加劇。

    此舉讓東漢政權失去了對社會經濟的控制力量,嚴重影響了國家的財政收入。

    統治者的奢侈腐化

    東漢初期,由於戰爭的破壞和為了政權的穩定,統治者還是比較注意節儉。隨著社會生產的恢復和發展,到了和帝永元年間,從統治者開始,奢侈之風日漸滋長。就造成了統治者千方百計榨取人民的血汗,導致了奢侈性工商業的畸形發展,刺激大批農民離開土地。

    於是農業生產危機出現,進而動搖了整個封建王朝的經濟基礎。

    外戚宦官專權

    雖然光武帝和明帝在位的時候,鑑於王莽篡逆的教訓堅決不讓外戚干預朝政。但到了和帝以後,幾乎都是幼主即位,由太后臨朝聽政,不便接觸大臣,就倚重孃家父兄協助處理朝政,政權即落入外戚手中。

    皇帝長大後,不甘心受外戚控制,為了奪回權力,便倚重身邊宦官發動政變,除掉外戚,這又為外戚製造了機會。

    這種外戚與宦官輪流執政並互相殘殺,使得朝政日亂,綱紀廢弛,東漢朝廷就陷入了惡性迴圈,也在惡性迴圈中走向了滅亡。

    綜上,是東漢滅亡的最主要原因,不過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階級矛盾的日益劇增,豪強地主勢力過大,小農經濟得不到發展,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沒有農民的基礎又如何能夠長治久安。

  • 7 # 當代曹植

    由於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是南陽大族,所以東漢政權建立之初,豪強地主勢力就迅速發展,而朝廷為政權穩定,對此一味放任,造成了農民土地被豪強地主大量侵佔、掠奪。

    進而致使土地高度集中。此舉不但使得大批農民失去土地,而且威脅到了中小地主的生存,造成社會矛盾不斷加劇。

    此舉讓東漢政權失去了對社會經濟的控制力量,嚴重影響了國家的財政收入。

    外戚與宦官輪流執政並互相殘殺,使得朝政日亂,綱紀廢弛,東漢朝廷就陷入了惡性迴圈,也在惡性迴圈中走向了滅亡。

    東漢末年發生的黃巾暴動,猝不及防之下的漢靈帝被迫開放黨禁,與清流和解,號召統治集團共同鎮壓黃巾,在這個過程中,世家強大的戰鬥力被充分釋放出來,終於徹底認識到了自己的力量。

    而在董卓掌握政權之前,東漢政局的常態是皇帝+宦官(寒門)VS外戚(寒門)+世家(通常依附和支援外戚),因為皇帝有國家政權的加持和尚且能控制的國家軍隊,所以外戚與世家是受制於皇權。

    大軍閥(董卓)、世家兼軍閥(袁紹)、宗室兼軍閥(劉表)、寒門軍閥(成功的曹操孫堅劉備都不是世家)皆乘機而起,互相兼併。而東漢政權既失去軍閥支援,宦官與外戚力量又同歸於盡,自然就只能滅亡。

  • 8 # 混跡於網路的胖子

    因為東漢末年強的不是漢室朝廷,強的是各地割據的諸侯啊。

    “獨漢以強亡”這話不假,因為無論是曹操還是劉備亦或者孫權,他們在名義上都是大漢的臣子,對外他們也都以“漢室”的名義四處征伐,什麼匈奴、山越、烏桓、南蠻等等都是被這些打著“大漢”的旗幟給打趴下的。

    然而這一切實際上與漢室朝廷沒有一點關係,更準確的說與漢獻帝沒有一點關係。漢獻帝手上該沒兵還是沒兵。別看那些割據政權提起自己就是漢丞相或者漢左將軍,可這些丞相、將軍就沒有一個聽漢獻帝的啊。

    東漢末年就是小朝廷的局面,各地諸侯就是借“漢”字招牌打出去而已,那給人的感覺自然是漢朝還很強大了,但實際上這些已經與漢室無關了。

    不過有一點就是,無論是曹操還是其他的諸侯,他們哪怕內部打生打死,但對於敢扎刺的少數民族武裝那是打的毫不手軟,比如烏桓,說被滅族就被滅族了。

  • 9 # 蝦滿蟹肥

    這句話是後世儒家諷刺西漢的,跟東漢沒關係!對於武帝以來的窮兵黷武,漢匈開戰幾十年,延續昭宣三代,以至於賢良文學全盤否定漢武功績,並勸諫後世帝王的!東漢沒有強這個說法,第一是東漢這個劉秀那幫子沒有多大志向一批人建立的,連持續衰弱的匈奴都耗時太長時間,如果匈奴真強就會干涉漢新之亂,更被新崛起的檀石槐鮮卑擊敗多次,西涼羌亂百年以上,儒臣巴不得放棄西涼以免太多稅打水漂,更有黃巾起義……總之,東漢外戰無力,內戰耗時太久而無功,國家內憂外患下軍閥分裂滅亡,跟強無緣!

    自黨錮之禍後,天下士族以兩大冠族袁楊家為首,支援大將軍來對抗宦官集團,形成兩大勢力對抗,皇帝居中評判,造成上下離心,董卓入中樞又引發東西士族集團對抗,進而士族分裂(可以理解為西漢的關西勢力與東漢的冀豫勢力),當世家趁著黃巾起義而攫取軍政大權後,開始反抗董卓勢力,自此東西分裂,軍閥割據!以後三國時代!

  • 10 # LOGO觀點

    往往弱者以外滅,強者從內亡。秦漢隋唐強,則內亡也,晉宋元明弱,則外滅之。古代社會是君權王權社會,國家屬於家天下,權力掌握在少數人手裡,所以國家之下只有家族,沒有民族,權臣諸侯以興家為己任,當權力和能力達到一定境界的時候,皇權就會受到威脅。這也就是為什麼封建社會越到後期,中央越來越集權,相權越來越旁落,因為他們以史為鑑,太多強大的王朝,在強君隕落之後,青黃不接之時,權臣趁機取而代之的例子了。王莽篡漢,武周代唐,趙匡胤黃袍加身立宋不勝列舉。軟弱朝代會縷被外族侵擾。晉如此,甚至五胡亂華差點滅族,宋如此,被蒙古滅國,漢人3000年來不間斷的統治從此被打斷。強大的王朝則會受到內部的威脅,古代的強大和現代的強大不同,古代的強大是人丁旺,農業強,和現代的科技和工業強國是兩碼事。那麼人丁旺和農業強帶來的國家興亡很容易掌握在少部分人手裡,如果國家在權力交接時能平穩過渡也就罷了,如果遇到少主,弱主對強臣 那麼在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叢林法則下,誰又能受得了可以取而代之的誘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父親對我說要不是為了我就跟我母親離婚了,這種生活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