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趙公

    項羽一句話說明了原因“富貴不還鄉如衣錦夜行。”他急於回到家鄉,恢復楚國,建立霸業。西楚霸王項羽從小接受的教育,是楚國在戰國時期曾經雄霸一方,面南稱王。他痛恨秦國不僅僅是因為秦國消滅了楚國,更多的是因為秦國取代了楚國雄霸天下的地位。

    滅掉秦國之後,項羽並沒有遠見佔據關中進而圖謀天下。而是像一個暴發戶一樣急於回到自己的家鄉,向江東的父老鄉親們展示自己恢復楚國的豐功偉績。同時項羽分封諸侯也看出了他沒有統一天下的雄心,而只是想恢復楚國稱霸一時的時代。在他眼裡,其他野心勃勃的諸侯像螻蟻一般渺小,無需要消滅他們,反而更需要留著他們臣服自己,來體現自己作為霸主的威風。

    沒有遠見的項羽,萬萬沒有想到,自從秦始皇統一了天下,分封制就過時了。當項羽將其他的諸侯放虎歸山那一刻,就註定了動盪的年代還要繼續。項羽臨死一刻說到:“天要亡我,非戰不利”。而他放棄關中的那一刻,才真正是他自取滅亡的開始。

  • 2 # 方城闕

    “錦衣夜行”與“沐猴而冠”這兩個原本不搭的成語,卻能生動而又風趣的解答霸王項羽為何不徹底佔據“關中”之地的原因。

    公元前207年,項羽在鉅鹿(今河北平鄉)以五萬楚軍擊敗秦將章邯、王離所率的四十萬秦軍主力後,氣勢洶洶的率領十七路諸侯聯軍殺向秦朝的老巢關中之地。

    誰知卻被他的好哥們劉邦捷足先登,率先佔領了關中之地,於是就有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鴻門宴”故事。宴無好宴,劉邦一再向項羽示弱,最終避免了劉、項兩家的火拼。最終項羽不費干戈,大搖大擺的進入了關中,佔據了秦朝國都咸陽。

    衝動而又魯莽的項羽,入關之後大開殺戒。殺死了已向劉邦投降的秦王子嬰,並放火焚燒阿方宮等宮殿,以解胸中國破家亡的仇恨之火。

    此時的項羽意得志滿,目空一切,霸王勁頭十足。於是開始論功行賞,分封各路諸侯。

    當時有個叫韓生的人對他說關中之地,據崤函之固,最適合做國都,勸他就此立都。而思鄉心切的項羽卻不以為然的說道,此時我功名赫赫不返回家鄉,就好比穿著富麗飄亮的衣服走夜路,誰能看到識到那。

    韓生出來後,不無感嘆的對旁人說,這楚國人咋都這樣那,就像個喜歡戴帽子的猴子,徒有其表罷了。

    聽到別人的傳話後,項羽冷冷的說道“烹之”。

    隨後項羽將關中之地一封為三,分別封給秦降將章邯(雍王)、董翳(翟王)、司馬欣(塞王)三人,將劉邦封為漢王。

    而自己則回到四戰之地彭城,當其了楚霸王。

    後來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那麼如果項羽佔據關中之地而稱霸王,還會有後來的楚漢相爭嗎?

    可惜歷史沒有假設,只有血淋淋的現實。

  • 3 # 長島男爵

    殺了那麼多秦人,秦地他坐的穩嗎?

    假設項籍殺了40萬秦人,秦地人口400萬,戶100萬,意味著40%的家庭的父、子、兄、弟被項籍所殺,假設的數字雖然不準,但比例很大就對了。

    有人說項籍怕控制不住秦軍才殺降的。

    但,

    劉邦不到1萬人,可以吞併9萬(9倍)的部隊,其中大部分是秦人。

    項籍7萬人,還有十幾萬僕從(諸侯)軍,吃不下20萬(3倍)降軍。

    高下立判!

  • 4 # 南宮外史

    項羽及手下沒有政治思想家,是其放棄關中、最終失敗的根本原因

    項羽、劉邦等農民起義軍在消滅了秦朝在山東的勢力後,勝利會師秦都咸陽。秦王子嬰的投降,揭示了秦朝的滅亡。

    滅秦後,項羽先尊懷王為義帝。然後項羽在咸陽主持召開了各路起義軍將領大會。在會上,由項羽分天下,封諸將為侯王。

    項羽、范增擔心劉邦有野心,故違背懷王與諸將預先約定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盟約,以巴蜀、漢中也是關中地為藉口,把劉邦封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而把關中一分為三。封秦降將章邯為雍王,王咸陽以西,都廢丘;封司馬欣為塞王,王咸陽以東至河,都櫟陽;封董翳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希望利用三王阻擋劉邦勢力的擴充套件。

    其他諸將分別封為韓王、西魏王、燕王、代王、常山王、河南王、殷王、九江王、衡山王、臨江王、遼東王、膠東王、齊王、濟北王等。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統領各諸侯王。分封完畢諸王候各自回國。項羽也帶領自己的人馬回到西楚的都城彭城(今徐州)。

    關中乃是四塞之國,東有函谷關,南有武關,西有大散關,北有蕭關,形勢險要,易守難攻。關中“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多饒”,“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這麼好的地域,項羽為什麼不佔有,而主動放棄呢?這主要是項羽沒有遠大的政治目標所決定的,具體說來有以下幾點:

    一、項羽少年時不好讀書,文化水平不高,好高騖遠,只以武勇見長。至於如何治國?如何治民?他一竅不通。他所稱道的是建立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足見其沒有政治思想頭腦,沒有政治遠見。

    二、項羽不能任人唯賢,量才錄用;有功不賞,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故有才能的人都離開了他,沒有人為他出謀劃策。

    政治謀略家陳平、軍事家韓信、政治思想家張良都曾經在他手下工作,但最後都離開他,投靠了劉邦。他只有一個勉強稱得上半個政治家的亞父范增,也不能聽從建議,最後也因為它的猜疑而離開他。政治人才的缺乏,也導致他沒有政治遠見,輕易放棄關中。

    三、項羽性格粗暴,剛愎自用,聽不得不同意見。

    曾有人勸諫項羽說:“關中有山河為屏障,四方有要塞,土地肥沃,可以建都成就霸業。”但項羽思念家鄉,想早早回家去,以“富貴不回鄉,如衣錦夜行,”拒絕。氣的那人背後罵道:“人說楚人沐猴而冠,果然。”項羽聽到這話,不問緣由,就把那人扔進鍋裡煮死了。

    假如項羽能接受勸諫,在關中稱霸王,佔盡天時、地利,可進可退,可攻可守,他可能就沒有烏江自刎之結局了。這雖不是上上之策,也可稱為中策了。真是一步走錯,步步錯呀。

    四、獨斷專行,不能廣泛徵求大家意見。

    起義軍中很多人都是很有才能的政治思想家和謀略家及知識分子,如:蕭何、張良、范增、張耳、陳平、蒯(kuai)通、陸賈、叔孫通、陳嬰、侯公、等等。假如當時項羽能夠廣泛徵求大家意見,共同協商國家政治體制問題,把諸將中有才能的人員集中起來,共同組建一個強大的國家管理機構,對全國進行統一管理,形成中央和地方兩級管理方式。形成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政治、管理方案。也不會造成起義軍的分裂內戰了。這比分封諸侯、單獨在關中稱王,又前進了一步,實為上上之策。

    五、項羽生性猜忌,有一范增也不能用。

    項羽身邊具有政治思想、謀略的人才,都跑掉了,只剩下一個忠心耿耿的范增,但在一些重大問題上,他也不能完全聽從。如鴻門宴放跑劉邦。最後,項羽還中了劉邦的離間計,懷疑范增與劉邦有私情,逼得范增辭職。

    但范增的作用基本在謀略上,在政治方面,沒有顯示多少才華。如項羽燒秦宮室,他沒有阻攔,秦宮的圖書,他沒有過問下落等。也就是說范增的政治眼光是比較欠缺的。

    六、項羽燒秦宮室、殺秦王子嬰、殺秦俘等,斷絕了自己王關中的後路。

    項羽入咸陽,立即屠戮咸陽城,殺掉投降的秦王子嬰,把秦宮室樓觀也付之一炬,大火整整燃燒了三個月,並劫掠了秦朝的財寶、婦女,往東而行。

    咸陽城已經是一片廢墟,人煙稀少,即使他想在關中稱王,也已經沒有經濟基礎了,而且秦地民眾也不會擁護他。

    七、其後,劉邦還定三秦,據有關中。東向與項羽爭鋒,三起三落,多依賴蕭何努力經營關中,使關中成為劉邦源源不斷的人力、物力、財力供應基地,最終戰勝項羽,建立漢朝。這也足以說明關中地區的重要性。項羽輕易放棄關中,足見其眼光短淺,沒有政治遠見。

  • 5 # 安定郡小書生

    項羽經過鉅鹿之戰,消滅秦軍主力後,於劉邦之後將軍隊開進函谷關。期間項羽幹了這麼幾件事情:第一件,鴻門宴上放走了劉邦;第二件,引兵屠戮咸陽,將秦王子嬰殺了,將秦王宮一把火燒了;第三件,分封了十八路諸侯王。

    這十八路諸侯王分別是: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為翟王、魏王豹為西魏王、申陽為河南王、司馬卬殷王、趙王歇為代王、張耳為常山王、當陽君英布為九江王、吳芮為衡山王、共敖為臨江王、燕王韓廣為遼東王、臧荼為燕王、齊王田市為膠東王、田都為齊王、田安為濟北王。

    關中是指“四關”之內,即東潼關(函谷關)、西散關(大震關)、南武關(藍關)、北蕭關(金鎖關)。也就是現在陝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咸陽、寶雞、渭南、銅川、楊凌五市一區,總面積55623平方公里。而項羽在秦朝滅亡後,將陝西的關中和陝北一分為三,分別封給原秦朝的三位降將:章邯為雍王、董翳為翟王、司馬欣為塞王,被稱為“三秦”。其中雍王章邯稱王於咸陽以西,建都廢丘;塞王司馬欣稱王於咸陽以東到黃河一帶,建都櫟陽;翟王董翳稱王於上郡,建都高奴。關中之地就這樣封給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二人,而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轄地有西楚、東楚與梁地共九郡,建都於西楚重鎮彭城。致使有人認為,項羽的最終失敗就是將四塞之地的關中放棄分封給別人,最終稱為劉邦嘴裡的肥肉。而項羽的封地,北有趙國,東有齊國,南有九江國,東有漢國,位於四戰之地的中原地區。

    那麼,項羽為何不徹底佔據“關中”之地?

    其實關於項羽放棄關中之地還有這樣一則故事:根據史料記載,項羽佔據關中後,韓生向項羽獻計說:“關中地勢險要,有山河為屏障,土地肥沃,可建都立霸業。”項羽看到被自己軍隊燒的殘垣斷瓦的宮城後,又一心想著迴歸楚國故地。就說道:曰:“富貴不歸故鄉,如穿錦繡之衣於夜間步行,有誰知之。”韓生出來後,就嘴賤的對人說道:“人都說楚人是獼猴戴帽,果然如此。”結果項羽聽到了,大怒,將韓生烹死。這就是成語“沐猴而冠”的出處了。

    此外,竊以為項羽放棄關中之地的原因無外乎二點:

    一、楚地是項羽的項家軍的發源之地,取得勝利後,楚人思歸;同時,項羽急著回彭城也有穩定後方的意思。畢竟,此時項梁已死,楚國還存在多個利益集團,項羽的迴歸就是為了填補項梁死後的政治真空。

    二、關中為燙手山芋,楚王曾有“先入關中為王”的約定,劉邦佔領咸陽後,就引起了項羽的忌憚;項羽也未必不想佔領關中,但是面對這麼多紅眼的諸侯王,最後將關中一分為三,只能確保不能由一人獨佔關中。

  • 6 # 每天一起學歷史

    楚漢爭霸,是秦末時華夏大地上演的一出超級大劇,其過程精彩絕倫,雙方的決策都含藏著無數的智慧可圈可點。其中一些關鍵的決策關係全域性勝負,而當事人卻採取了粗看上去無法理解的選擇,最有爭議的就是項羽在佔據明顯優勢的情況下,為何不徹底佔據關中呢?小編分析,有以下幾點原因。

    1.項羽之前被迫活埋了二十萬秦軍,按當時那個人口量,差不多關中一帶家家和他都結了死仇,按照當時雙方士兵的心理,無論如何是化解不了這種仇恨的,如果項羽強行佔據關中,勢必會引起關中地區的反抗,因為如果這二十餘萬秦兵是戰死沙場那仇恨之心也能稍解,也較能被理解與接受,而坑降那種帶來的仇恨是最為刻骨、最為切齒與憤懣、最不會被遺忘與接受的。所以坑殺秦降卒就在實際上就斷絕了項羽王關中之路。所以不管關中地形如何好,人心才是第一位的。

    2.項羽見楚懷王不願封自己為關中王,而劉邦又在事實上先入關中,又與關中百姓約法三章,深得秦人民心。於是項羽對王關中就徹底絕望了,加上長久以來關東六國對秦國的仇恨總是需要一些釋放的,於是懷著滿腔怒火,帶著對秦人的刻骨之恨,於是西屠咸陽,殺秦子嬰,燒秦宮室。所以項羽不得不東歸還鄉,無法稱霸關中了,除非盡遷秦民而出,遷楚民而入。而中國百姓向來安土重遷,遷來遷去又談何容易。

    3.項羽當時需要穩固東南大後方以及籠絡舊部。當初跟隨項羽起兵的八千將士,大多是江東子弟,這些人在外征戰多年,都十分思念故土。項羽作為軍中領袖,自然要體查下情,順應將士們的東歸之心,這樣才能有一支全心全意效忠自己的部隊。

    綜上所述,項羽沒有徹底佔據關中,主要是關中對於他來說根基不穩,回楚在當時的形勢下更加合理,同時回楚定都彭城,也佔據了一定的地理優勢,後來的楚漢之爭中,項羽能夠與劉邦數年相持而不落下風,這或多或少都是得益於定都彭城後所獲得的各種便利呢。

  • 7 # 大山裡的幼稚鬼

    項羽對於秦國是極度痛恨的。他爺爺死於秦軍之手,沒有在歷史上留下姓名的父親大概也死於秦伐楚的戰爭之中,整個家族的沒落,貴族流落為流亡之徒,而這一切都因為秦。

    國仇家恨,在項羽的心底是很難磨滅的。項羽起兵反秦,實際上跟喪失貴族身份的張良性質差不多,黎民黔首的生死他們並不關心,只是關心自己的切身利益而已。

    秦治六國,多以遷移六國貴族於邊塞之地,以此防止其作亂,而秦國的社會上升渠道,一定程度上而言,是被秦人壟斷的,對於六國人來說,政治上幾乎沒有任何晉升的可能性,同時社會地位也逐漸淪落到黔首的位置,其中心理落差之大,對於世襲貴族的項羽而言,這種仇恨是難以消解的。

    是故,項羽進入咸陽後,屠戮了咸陽,殺了秦王子嬰,將秦王宮一把火給燒掉了,事情到了這裡,他徹底喪失了統治關中的群眾基礎,秦人對他恐懼遠遠超出了敬畏,其中還夾雜著仇恨,畢竟秦人曾是縱橫天下的霸主啊。

    關中可以說是當時經濟最發達,人口最多,最富庶的地區,以關中為統一天下的基石,必定事半功倍,贏面更大,那麼項羽有沒有考慮過立足關中麼?

    答案是,可能有,也可能沒有。

    劉邦先一步進入咸陽,激怒了傲氣的項羽,加上對秦國的仇恨,使得項羽進入咸陽後,顯然沒有考慮更多的政治因素,而是不計後果地發洩了一通,從這一點上就能看出項羽不是一個顧全大局的人,略過於放縱自己的慾望了。

    後來曾有人建議他立足關中成就霸業,但看到自己的“傑作”之後,項羽放棄了這個念頭,基於現實考慮,他以楚軍入關中,又與驕傲的秦人就結下了仇怨,如果想要把關中經營成大本營,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是其立足江東所需要的無數倍,在加上個人的厭惡情緒,以其性格,就決定了他不會選擇關中。

    更何況,項羽的戰略是分封諸王,自己霸之,這種不合時宜的政治方略,使得他只能立足於起家的江東,而不能選擇其他地區,當然他也可以兼有江東和關中,但這兩個地方,屬於兩個地緣板塊,江東根本不可能牢牢控制關中,而項羽的統治中心在彭城,對關中鞭長莫及,倘若關中生亂,想要平亂,以關中之險要,從江東出兵,十分艱難。

    以期擁有一個可能隨時爆炸的火藥桶,還不如把這個火藥桶分給別人。於是項羽j將關中分封秦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一則削弱關中的力量,二則以三秦作為遏制漢中劉備的擴張方向。

    這種策略算是無法控制關中的一個補償方案,將自己最大的敵人放在貧瘠的漢中,再給他安排個四面包圍,似乎可以遏制其發展,但顯然項羽過於自信,高估了三秦的能力,也低估了劉邦的能力。

    綜上,項羽控制關中,從其個人性格,政治特點,以及集團組成等情況上看,都不太可能發生,或許項羽的目的是在搞定其他諸侯之後,再最後來收拾關中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媽媽打過你,你會記恨她嗎?還是該原諒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