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艾畝喂披

    古今中外許多美學家對悲劇的論述,總是具備這樣一個基本特徵:從幸福到苦難,從追求到幻滅,從有價值到毀滅。根據悲劇的這一基本特徵,一部《紅樓夢》,我們可以看出其悲劇性具有三重意義。即從寫作題材的表層意義看,全書是透過賈府興衰過程及寶、黛、釵的愛情婚姻悲劇來寫時代悲劇;從寫作題材的深層意義看,是通過幾個女子的毀滅過程來寫文化悲劇;從寫作題材的象徵意義看,是透過由好到了、由色到空的變遷過程來寫人生悲劇。下面具體談談悲劇的三重意義。

    一、時代悲劇:如果說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清王朝思想鉗制造成的精神悲劇的話,那麼,曹雪芹透過封建貴族世家盛衰的描寫,則較全面地表現了清王朝腐朽沒落造成的時代悲劇。

    縱觀《紅樓夢》全書,我們可以得出幾點認識——

    荒淫,是賈府這個貴族世家衰敗的原因之一。一方面,賈府上下的男人大都生活腐敗,道德淪喪,荒淫在這個貴族世家被視為平常之事。賈珍的公媳亂倫,賈璉的“包二奶”,賈赦對鴛鴦的企圖,甚至連王煦鳳與侄輩賈蓉也有染,等等這些,正應證了老僕人焦大的那句“爬灰的爬灰,養小叔的養小叔”的話。另一方面,由荒淫所引起的人事糾紛、甚至惡毒的殘殺,更是不斷地動搖著這座封建大廈。雖然也有不少清白的女兒家門努力地在這罪惡的泥潭裡掙扎反抗,但最終也都與這腐朽的家族同歸於盡,幾乎沒能有一個落得好下場的。

    奢侈,是這個貴族之家衰敗的原因之二。且不說那些名目繁多的美器珍玩如何填滿這個家族的每個角落,也不說那些精心烹調的美味珍饈如何充塞這個家庭的每個盛筵,單就秦可卿之喪事與賈元春之省親,那奢華靡費程度就夠驚人的了。雖然鳳姐、探春等人在最後已感到家庭經濟危機的來臨,但這時誰也無法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了。。

    “一代不如一代”,更是這個貴族之家的致命傷。賈敬訪道,賈赦淫樂,賈政的迂腐無能、頭腦古板,賈珍、賈璉、賈蓉等紈絝子弟個個沉湎酒色,毫無廉恥,諸如此類,大觀園中比比皆是。家族的種種腐朽已無可救藥,唯一較有靈性的賈寶玉也只能痛苦地呼吸著這令人窒息的悲涼之霧。而他與封建傳統的不相容必然導致寶黛愛情的悲劇結局,在這個時代不容納他們,他們也不屈從時代的悲劇衝突中,隨著腐朽力量的由盛轉衰,新生力量也落了個由萌芽到夭折的結局。這是《紅樓夢》告訴我們的那個時代的悲劇,人人概莫能外。

    由此看來,在社會發展的一定階段,“腐朽”有可能萌發“新生”,卻不可能催化“新生”,相反,當“腐朽”勢力還相當強大時,還會扼殺“新生”。可以說,《紅樓夢》的家庭婚姻生活正是從這一角度折射出時代的悲劇。縱觀中國歷史,正是在上層社會蔓延的種種腐敗現象,抑制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阻礙了當時國家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社會進步,以至導致國力的衰微、王朝的沒落。從這個意義上說,賈府的悲劇正是時代悲劇的一面鏡。

    二、文化悲劇:透過作品的深層意義,可以看到《紅樓夢》中並非所有悲劇都是惡人作梗或對前途的迷惘。而歸根結底是幾千年積澱凝固下來的正統文化的深層結構造成的性格悲劇。

    倫理型的中國傳統文化將人推崇到很高的地位,如“天人合一”,但中國傳統文化的“重人”意識,並非西方文藝復興時提出的尊重個人價值和個人的自由發展,而是強調個人對宗族和國家的義務。這種缺乏個性意識的“人學”就難免造成了逆來順受、自我壓縮的人格,造成了不冷不熱、不生不死的生存狀態。我們從書中幾個女子的毀滅看到了這一點。

    迎春,很善良,但也很懦弱。從乳母偷她的螺金鳳這件事及她的態度就可見出她逆來順受的性格,這種性格往往使自己對讓別人佔便宜的容忍度增加,對受別人擺佈、控制和欺負的敏感度降低。而且,還往往會縱容與姑息不合理的事情。結果是迎春成了封建包辦婚姻的犧牲品,淪為其父賈赦償還債務的替罪羊,自己的不幸,至死也不覺悟。可見,迎春之不幸,多由於性格。

    再看黛玉的悲劇,難道完全是外力與環境造成的?其實不然,人們往往看到她秉承優秀傳統而生的一面,卻沒有看到她深具傳統文化性格而死的一面。由於傳統文化個性意識的缺乏,在傳統文學中往往表現為人的依附性,即一個弱者的主體性往往必須依附在家庭、父母或一個強者身上。在靈魂深處,她已被這種依附性折騰得精疲力盡,她時刻感到失去依附的痛苦、離家的淒涼甚至生的絕望。於是她的病日益加重,以致心力交瘁,在愛情尚未毀滅之前,她的生命卻已走到盡頭。所以說,黛玉愛情的毀滅,既是無情世道的他毀,也是悲劇性格的自毀。

    關於薛寶釵的悲劇,一般認為是一個努力迎合時代的人竟也不為世道所容,所以是社會悲劇。但從文化角度看,她也是封建文化之樹上一顆必然的苦果。 封建文化要求每個“個體”去做的事最好不要去符合心中的慾望,這樣才會獲得社會的好評。薛寶釵就是這種自覺不自覺地追求著這種做人理想的其中一個。愛情上、才學上、生活上,寶釵已被封建文化磨去了自己應有的個性鋒芒;自己對所愛的人與物不敢有太強烈的追求,而對自己不喜歡的人與事也不敢斷然決裂,生命處於一種不生不死的渾沌狀態。這種自我壓縮使她的生命過早地枯萎了。我們從這一形象的毀滅過程,可以看到封建文化深層意識是如何蠶食人的靈魂與消磨人的個性。曹雪芹這種歷史沉鬱中的文學的思考,的確是一種民族精神的覺醒。

    三、人生悲劇:時代悲劇側重從橫斷面去解剖當時社會,文化悲劇側重從縱深處去反思民族的文化,而人生悲劇則是從哲學上去思考生命的本質。《紅樓夢》一書的出現,打破了中國古代小說幾乎不思考有關個人的存在等基本哲學問題,這也是《紅樓夢》能跨越時空的思想魅力。

    “人之生也,與憂俱在。”生命的歡樂往往是在痛苦的追求之中才實現。這種痛苦的程度與知識同步增長。以寶玉為例,開始寶玉並不懼怕生活,而是正視生活,對生活以及自身在生活中具體的存在價值、存在目的還抱著一種較為積極的態度。然而,“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在現世中,他總是深深感到:不但事物無常,人生易老,就是感情也不能永久儲存。於是陷於失望之深淵,遂悟宇宙人生之真相,終於拋下一切遠離塵囂,這是他對生命的個體價值與人生理想的沉思後的毅然抉擇。人生總是這樣,總是不美滿,總是有所欠缺,而生命原是要不斷地受傷和不斷復原,這是人人概莫能外的悲劇。

    以上是從寶玉的形象來看人生悲劇的意義。從整部作品看,也籠罩著一層由好到了、由色到空的感傷色彩,這側重表現在許多曲、詞的詠歎之中。如“多情公子空牽連”,“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風流靈巧招人怨”,“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等等,都體現為美的毀滅。人生有如此多的缺陷,當我們超越題材的表層意義來體會時,便會感到這種缺陷的揭示能激發人們更加珍惜時光,執著現世,具有強烈的勸世作用,當然,倘若消極對待的話,就會走向喪失意志,悲觀厭世的另一端。作品似乎在告訴人們必須作出正確的選擇。話又說回來,在那樣一個悲劇的大時代裡,作為凡夫俗子的大觀園裡的兒女們,無論怎樣選擇,又能有什麼好的結局呢?

    見者真故知者深,由於曹雪芹深刻體驗到人世的痛苦和人生之“大哀”,故能將這種痛苦提升到一種人類痛苦的高度加以藝術概括和表現。必須指出,這種悲劇感是不同於儒家的憂患意識的,儒家的憂患意識來源於群體意識中產生出來的責任心和義務感,而曹雪芹更直接的是與莊子的思想相通,他對人生之憂遠勝於對家國之憂。因此,這種人生悲劇感也遠比屈原、杜甫的“離憂”更具深沉特質、更具普遍的人生內涵。

    從《紅樓夢》的三重悲劇中,我們可以看出曹雪芹對現實、文化、人生的批判、反思與探索精神。然而他畢竟是生活在封建社會中,與舊的、傳統的、落後的東西也還是有絲絲縷縷的聯絡,於是批判現實與希望中興,意識中反傳統與潛意識中維護傳統,出世與入世,便成了對應著三重悲劇的三對矛盾。

  • 2 # 阿冬與股市

    《紅樓夢》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清代偉大文學家曹雪芹所寫。

    他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為中心,生動地描寫了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從興旺到沒落。曹雪芹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塑造了許許多多的人物形象。人物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一張一弛。一絲一毫無不張顯出人物的特點。黛玉的聰明清秀,才華橫溢,性格孤僻,心思敏捷;寶釵的美麗嫻雅,處事圓滑;史湘雲的開朗豪爽,心直口快;……等都刻畫得栩栩如生。

  • 3 # zx三元八宅風水

    《紅樓夢》是一部偉大的悲劇作品。如王國維所說:乃“徹頭徹尾之悲劇也”,“悲劇中之悲劇也”!我們無法否認,紅樓的藝術魅力,很大程度上是在其悲劇氛圍中產生的。所以,高鶚的續貂之作“蘭桂齊芳,重沐天恩”,才讓我們讀起來如梗在喉,難以釋懷。

    如果說杜詩的美在於它的“沉鬱”中顯出“悲涼”的話,李詩的美便在於其“飄逸”中淡淡的“惆悵”。人們傳誦千古的名句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藝術上好像存在這樣一條不成文的規律:愈是憂愁,哀思的東西,也就愈有動人,優美的魅力。所以,“文必窮而後工”——韓愈說:“夫和平之音淡薄,愁思之聲杳渺,歡愉之詞難工,而愁苦之言易好也!”雪萊說:“最甜蜜的詩歌,就是訴說最憂愁的思想;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因此,“悲”和“美”往往成了最燦爛出色的伴侶。

    悲劇,“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讓人看到別人的災難與不幸——特別是美的毀滅時,引來眼淚,帶來同情,在心魂俱醉,“神質悉移”中衝破人與人之間的隔膜,,領悟人生的真諦。“一字一滴淚,一行一滴血”的《紅樓夢》,一開頭就創造了那個荒誕而又美麗的絳珠草“還淚”的神話。而這故事的男主角,不再是英雄或才俊,而是一個“於家於國無望”,卻以贏得女孩子的眼淚為終身事業的“怡紅公子”。蔑視“文死諫,武死戰”的他,最大的願望便是自己死後群芳哭他的眼淚能“流成大河”,把他的“屍首漂起來,送到那鴉雀不到的地方”,這樣才算“死得其所了”。而那幻化人形的絳珠草,則是以“還淚”為終生使命。——“絳珠”,便是“血淚”的意思。她的淚珠將註定會“秋流到東,春流到夏”,直到淚盡夭亡。

    那麼,紅樓便只是個悽婉動人的愛情悲劇嗎?如從前八十回來看曹公原意的話,就可以發現,他是立志不寫“淫邀豔約”,不寫“捏出男女二人姓名,又必旁添一小人撥亂其間”的才子佳人式的陳詞濫調的。因此,為了避免重落巢臼,他只著重於一種含蓄的,蘊籍的,引而未發的“兒女真情”。特別是自四十回後,我們便很少見“黛玉半含酸”的場景了,自“訴肺腑”之後,寶黛的愛情便被約束著,限制著,納入到了“樂而不淫”的軌道中去。

    顯然,在曹公的構思中,寫作的重點將逐步從“寶,黛,釵”的感情糾葛中轉移到寫“金陵十二釵”,——包括正十二釵,副十二釵,又副十二釵的悲劇,亦即大觀園所有之女子的悲劇上來。如太虛幻境中的判詞和“紅樓夢曲”所示,寶黛具叛逆性質的愛情終究“心事成虛化”,將以一死,一遁的結局告終;藏愚守拙的寶釵,也是“金簪雪裡埋”,在寶玉“情極之毒”出家後,以殉道者的身份獨守空房;“英豪闊大寬宏量”的湘雲,終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才自清明志自高的”探春,也只能“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遠嫁番邦;晴雯,香菱,惜春,迎春,鴛鴦,“狠舅奸兄”出賣的巧姐~~甚至機關算盡的鳳姐,也只落得個“哭向金陵事更哀”的悲慘結局(根據脂評,鳳姐被休後會淪為穿堂掃雪的下等奴僕)。這些奼紫嫣紅,桃濃李豔的冰清女孩兒,轉眼間,死的死,嫁的嫁(嫁了的也沒什麼好歸宿),出家的出家——如落花,如流雲,香銷玉隕,風流雲散。“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認各自門”,溫柔富貴,花柳繁華的大觀園,“只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這無數個個人的悲劇,像無數個音符組成一支樂曲,無數道色彩繪成一幅油畫一樣被連鎖到那個“千紅一哭,萬豔同悲”的總樞紐上去,組成了〈紅樓夢〉這部攝人心魄的美的輓歌。

  • 4 # 桃樹下吃桃

    為什麼說紅樓夢是一部偉大的悲劇

    小說《紅樓夢》是一部古代章回體小說,小說主要描寫了賈家眾人興衰起伏,為什麼說是一部偉大的悲劇呢,我忍原因有四點:

    悲劇一:賈寶玉與林黛玉求而不得的姻緣;賈寶玉是榮國府賈政的次子,因為是嫡孫所以備受賈母寵愛,林黛玉是賈母的外孫女,因為賈母最為疼愛林黛玉的母親,因此愛屋及烏的非常喜愛林黛玉,紅樓夢第一回就說到林黛玉的前世絳珠仙子,賈寶玉的前世是神瑛侍者,絳珠仙子為報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一起來到人間,將淚水還盡,因此,賈寶玉和林黛玉雖相識、相戀,但終究沒有一世姻緣,雖然這種結果已是前世註定,但是對於寶黛二人拋開前世因果來說,確實是一樁悲劇。

    悲劇二:薛寶釵的不幸婚姻;賈寶玉想娶薛寶釵嗎,答案肯定是不想的,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的時候賈寶玉精神是失常的,但是他很清楚他要娶得是林黛玉,紅樓夢第九十七回中,王熙鳳在成親前騙寶玉要娶的是林黛玉,在說林黛玉之前,賈寶玉只是笑,再說了娶得是林黛玉後賈寶玉大笑,說明他是知道的,雖然再知道黛玉去世後的訊息後,和寶釵也過了幾天的和諧生活,但是賈府抄家後,賈寶玉雖為死亡,但因看破紅塵,出家做了和尚,而薛寶釵在剩下的日子只能獨自生活,所以,薛寶釵的婚姻也是一場悲劇。

    悲劇三:王熙鳳不得善終;紅樓夢中除了寶黛釵三人外,最重要的我認為就是王熙鳳了,榮國府的璉二奶奶鳳辣子,不僅人長得好看,手段也非常厲害,雖然年輕,但是確是非常有手段有能力的人,放在現代是一位非常優秀的職業經理人,但是賈府眾人中王熙鳳的結局確是最慘的,慘死獄中,死後屍身被一卷草蓆卷著就扔到了亂葬崗。

    悲劇四:賈府的沒落;賈府的沒落我認為是整個紅樓夢中除寶黛姻緣之外的所有悲劇的根本原因。但是,它的悲劇並不僅限於此,我們都知道,藝術源於生活,小說文學等作品大多數也多是批判當時的社會現狀或來源自身的境遇。曹雪芹的經歷與賈寶玉前期大致相似,出生於豪門大家,後因加到中落,過上了流離失所的日子。但是我認為,悲劇並不僅僅是這樣,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紅樓夢在當時是有一定警示意義的,興盛的賈家和當時盛世的清朝,而賈家的後繼無人與清朝滿洲八旗子弟的花天酒地,最後賈府落敗,清朝滅亡,滅亡的同時簽訂了大量不平等條約,中國人民流離失所,但在小說傳播的當時,並沒有起到警示意義,因此我認為這是第四點悲劇。

  • 5 # 永遠在路上的李華

    紅樓夢寫的是一個大家族的沒落史,昔日不愁油鹽醬醋柴,家族人丁興旺,富貴逼人。但在教育方面是失敗的。所有的女人文化程度不高,影響了寶玉這一代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周旋在七大姑八大姨的你來我往中,學習的興趣,人生的目標喪失殆盡。相互交往都是在消磨時間,打發日子。我只是看過電視劇。

  • 6 # 新北方藝術

    《紅樓夢》中,最大的悲劇還是夢,夭折是最悲的,悲是一種心靈的強烈共鳴,例如“白髮人送黑髮人”等等,其中有不甘可惜的成分,四大家族的興衰是福緣盡了,沒有什麼好可惜的,若說緣分是夢,那一個“木石之緣”緣未盡,人已散,這才是它最大的悲劇之處,如果是緣盡了,寶玉不會入空門,若兩人真的感情不和,那也是緣分盡了,若黛玉早死了,所以感情沒有結果,那畢竟是老天的安排,不能怪別人,若黛玉一直沒死,寶玉還可以解釋,或還可以做些別的安排,悲就是關閉了他希望的所有的門,讓他心靈自生自滅,痛苦沒有發洩的地方,所以我認為〈紅樓夢〉最悲的地方應該是沒有了結的緣分,也許是作者真正寫它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的偶像都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