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在雙語教學的環境下,突然發現方言沒有了環境。小孩學普通話,學英語是常態。這種情況在上海這種大城市尤為突出,很多新上海人也不會說上海話,平時學校裡和社會上也沒有這種環境。 真是很擔心以後的小孩,沒有了方言,他們還會對這座城市有歸屬感嗎?
6
回覆列表
  • 1 # 喝奶小寶寶

    南方有很多的方言。如果不會說方言或者沒了這個環境,那真的是一種悲哀。

    統一普通話,對於各個地域的人交流來說是非常方便的。但是對於方言來說,卻是一個挑戰。

    因為我們可以從一個人的方言判斷出你是什麼地方的人,有什麼活習慣。就好像大家做火車,天南地北的人,各說各的話,好不熱鬧。

    而如果大家都說普通話的話,根本就判斷不出你是哪裡人。沒有了那種鄉音的感覺,少了那份味道。

    再過個若干年可能方言都變成了需要我們保護的世界非物質遺產了。所以現在很多人都在做保護工作,因為沒有了環境,必然會使方言消失。

    所以我們應該用普通話交流的同時,也不要忘記自己的鄉音。

  • 2 # 若愚趣談

    不可否認,方言是一個地域特定的語言,聽到方言就知道這個人來自哪裡,可是,作為普通人,為什麼一定要從口音上去辨別別人是什麼地方的人呢?除非是做刑偵工作的警界人士來,方言的消失,確是給他們增添了破案的困難。但是,如果方言真的消失了,破案也就不用辨別語言了,用其他手段也能代替。

    當然,假如一個人既能說家鄉話,也能說普通話,那再好不過了。可是,現在的年輕人因為求學、就業、經商都不一定在家鄉,如果不說好普通話,真的不好辦,久而久之,說普通話的人越來越多,說方言的人越來越少,方言就會慢慢地消失了。可是,這是一個趨勢,一個潮流,為了方便溝通,方便工作和生活,大家都需要統一語言,因為人們考慮的是方便,而不是歸屬感。至於歸屬感,只能由語言學家和感情專家去研究解決了。

  • 3 # 野山逰雲

    對於這問答題目很有個性,方言其實就是鄉之聲音,是美妙也是動聽,是包含住濃濃的鄉情,更多的是聽起來有一股親切感的溫暖和倍伴著對家鄉眷戀。

    至於日後家鄉的歸屬感可否存在?這問有些牽強吧,但我肯定地說會有的,不論人到了哪裡工作,官做得多大,家鄉里有生他養他雙親,也有著他的兄弟姐妹、父老鄉親,還有著他孩童時代難巳磨滅的美好時光。

    我到現在還清昕記得,我十分要好兒時夥伴,他八十年代初到北京念大學了,在當時告別的場面上我們視無傍人地哭出了悽悲之聲…十年後他帶妻兒回廣過年,(他分配在京單位工作)我獲知後我也匆匆忙忙地回到家裡,數年不見那歡喜若狂的興奮、箇中之感受不是平常人所能體會到的,一番寒喧之後,我似乎失去了很多很多…他在說著國語,對於九十年代初的廣東,普通話還是比模糊的年代,我心裡納悶極了:真的假的,粵語都不會說了操著官腔?我徹底地失望了--將失去美好時代的一位摯友。(思量下他這樣說是想讓他愛人也分享著我們的團聚歡樂和津冿樂道的孩兒趣亊)

    儘管是這樣,忠孝難兩存。鄉音、鄉情在此情此景之下無可比擬,他鄉之音又是那麼的顯得軟弱無能。至於國語大凡上過學的都會說,推普之風適而可止了,與此同時應力撐並學好中土下各地方言尤為重要!…鄉情、鄉戀我相信什麼都替代不了!你說是嗎?!

  • 4 # 季夏12

    我認為他們不會沒有家鄉的歸屬感,畢竟家鄉從廣義上來講是一個地區,不只有語言,還有許多物質性的標誌。但缺少了方言的學習,他們的歸屬感就不會那麼強烈,畢竟語言是人類表達情感最直接的方式 當你孤身在外漂泊,在街頭聽見一句鄉音時應該也會淚上心頭吧。

    現在由於普通話的普及,現在的孩子大多數從上幼兒園就開始學習普通話,而且現在的年輕家長也都會說普通話,所以很多孩子根本就沒有接觸方言的機會,在他們的認知中,普通話就是唯一的。

    像我妹妹 就是個例子,從幼兒園就開始學普通話,為了很好地跟她溝通,我的父母也會順著她和她用普通話交流,但是我的爺爺奶奶只會方言,每次在飯桌上我都會尷尬地充當起翻譯的角色。所以我平時也會讓我妹妹學方言,讓她用方言和我們交流 ,比較學習兩個語言體系對大腦的發育也是有幫助的。

    在我看來,方言是一個地區長時間歷史文化風俗民情的結晶,它的存在豐富了一個地區的文化,需要我們將其傳承下去,不只是為了我們的歸屬感,也為了我們的文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有過哪些奇葩的經歷和遇到過哪些奇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