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墨課書畫
-
2 # 釋去執
這是王安石《梅花》裡面的句子。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牆角”乃偏僻之地,容易被人忽視,不引人注目,更不易被人賞識,但是又毫不在乎,正是“凌寒獨自開”。“牆角”環境描寫,寫出了梅花生長環境簡陋,孤芳自開的形態。實際上這裡是託物言志,用象徵手法借梅花之高潔表達作者所處環境雖然惡劣,但是依舊堅持自己的主張態度,保持自己高尚的情操。梅花因為不與百花爭豔,冰天雪地傲然綻放的特點,為歷代文人墨客所喜愛,吟詠。
-
3 # 巷子市集
詩人透過寫潔白如雪的梅花,雖然長在牆角,卻毫不自卑,仍然遠遠地散發著幽香。
讚美了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
表現了他自己處於艱難環境中依然能堅持操守、主張正義高潔品格。
-
4 # 祿和書話
人不要因環境逼仄,而失去奮鬥的動力,要像牆角的梅花,凌寒獨開,暗香浮動。還有袁枚的《苔》:“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同一意境。中國人善於學習植物的品格,化作人生的營養,梅蘭竹菊,各有所指,擬人化的昇華[靈光一閃]
-
5 # 蠻風
我想這是古今的共鳴,屌絲的逆襲,或者說安石兄在意淫…
進士及第、臚門傳宴
胯馬巡街、妙女紅葉
朱衣顯貴、紫袍萬人
宰輔金閣、爛柯一夜
-
6 # 梅西塢文化
本詩的解釋為:牆角有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開放,為什麼遠看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作者此詩巧妙地借用了北宋詩人林逋的詩句,卻能推陳出新。你看他寫的梅花,潔白如雪,長在牆角但毫不自卑,遠遠地散發著清香。詩人透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讚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於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極端複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援,其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這首詩意味深遠,表達了作者志向高遠不同流合汙的高尚情節。
-
7 # 讀書燈下
這句詩我們從小時候就背得滾瓜爛熟,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梅花》。
王安石愛梅,寫過不少梅花詩,“白玉堂前一樹梅,為誰零落為誰開”“亭亭孤豔帶寒日,漠漠遠香隨野風”等都是他寫梅花的詩句。
而王安石最為有名的詠梅佳作,還是這首《梅花》,短短二十字將梅花凌寒獨放、純淨幽香的形象與品格描寫得淋漓盡致。
這首詩寫於詩人二次罷相,退居鐘山時期。詩句句寫梅花,實則句句在寫詩人自己。那幾枝立在僻靜牆角,冒著嚴寒獨自開放的梅花,便是詩人自己的化身。那份幽獨與堅守,是詩人情感的寄託。
《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牆角,是梅花所處的環境:人所罕至,少人關注。風霜寒冷,是梅花開放時的天氣。在百花寂靜無聲的早春時節,冰雪還覆蓋著大地,梅花卻已在第一縷春風到來的時刻悄然綻放,無意與桃李爭春。
後兩句寫遠遠地就知道那不是雪,因為有淡淡的幽香傳來。
無論處在如何艱難的環境下,梅花依然有自己的堅守。
-
8 # AlexCheung217
沒有百度,沒有查閱工具書,只說個人愚見!
大多數的植物是在春天發芽、開花,而梅花是在寒冷的冬天開放,鬥霜傲雪,不與其它“同流合汙”(花期相同),成為了一枝獨秀。表達了作者正直,不屑與人合汙的道德情操!
“牆角”表達了地理位置的偏僻,如果不刻意去看,無人會注意到那個角落裡的景色,表達了作者有才卻缺少伯樂的悲憤之情!
後面兩句“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表面描寫梅花的香味裝點著白皚皚的世界,意在表達作者希望別人發現自己的才華並加以運用,作者定會如那梅花一樣,釋放自己的“香味”來展現自己的抱負!
-
9 # 杜家人
牆角數枝梅這首詩,它出自北宋王安石之手。下面請看全詩。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那麼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呢?我個人認為;就是牆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開放了。遠遠的望去,就感覺到它不是雪,因為有淡淡的花香已飄過來了。
所以,單憑牆角數枝梅,就說它有什麼志向?我覺得不復存在。只能說它生長在角落裡,不容易引人矚目,不容易被欣賞到而已。
為什麼這樣說呢?1,先了解王安石是何其人也。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曾在朝內為官多年,變法圖強,收復五州之功績。朝廷對他的才華,還是很欣賞的。他在地方也曾當過判官,州官,在百姓中的威望也是很高的。所以,他不同於杜甫及其他,文人墨客仕途落魄,有發洩的暗示。
2,這個牆角數枝梅,並沒有什麼暗示和偶意。因為它不同於近水樓臺先得月,花木向陽易逢春。這兩句詩明顯暗示著,朝裡有人好做官,貴人相助仕途順。如果強說牆角數枝梅,有什麼偶意和志向存在?我認為它就不符合,王安石現實仕途的邏輯了。
-
10 # 姜羽豐jyf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我最崇拜的文人,沒有之一。生前死後都飽受爭議的人,有人說他是聖人,有人說他是小人。與“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傳統文人相比,王安石真的有“安邦定國”之才!
此詩寫於王安石第二次罷相之後,雖是短短二十字的五絕,但表達的內容卻極其豐富!如果想要完全瞭解這首詩所表達的含義,還真得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
限於篇幅,我簡單來說,王安石因變法宦海沉浮,與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鬥爭不止。那是一個群星閃耀的時代,你所知道的北宋名人,大都生活在那個時代,而且還有交集,可想而知那段歷史(宋仁宗、宋神宗年間)多麼精彩!
我說幾件有關王安石的事,可知其大概為人。
王安石進士及第後先後到各地當縣級市級幹部,朝廷屢次降詔,王安石各種理由推脫不去。你說怪不怪?宋神宗即位後,一紙詔書,屁顛屁顛到京城走馬上任。王安石當了“大官”後,他親戚蕭公子拜訪他,王安石只請蕭公子吃了一頓“肉夾饃”,估計這是蕭公子一生最難忘的“盛宴”了。宋朝士大夫三妻四妾很正常,沒幾個漂亮的小妾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讀書人。王安石好像這方面很不開竅,他夫人都替他急了,給他買了個小妾。王安石問小妾怎麼回事,小妾說家裡欠錢了,丈夫把她賣了還債。王安石聽了不僅替她還了錢,還把她送回丈夫身邊。……關於王安石的趣事不多列舉,已可知其為人“另類”,與當時官場“主流”格格不入。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王安石的“梅花”是在“牆角”,而不是在亭臺樓閣間供人賞玩。
其實,這首詩最打動我的就是“牆角”一詞,反映了當時王安石內心是何等的孤獨!
“熙寧變法”本來是利國利民的好舉措,實行以來,使得國庫豐盈,百姓安居樂業,卻遭到“保守派”的頑強抵抗!
朝廷黨爭不斷,絲毫不顧危機四伏的大宋王朝,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傾軋!
這首詩以“梅花”自喻,表達了在詩人孤立無援的內心世界裡,仍舊倔強地堅持自己的政治理想的含蓄感情。
最後,王安石在“新法”全面廢除與長子病逝的雙重悲痛下,病逝於江寧。縱觀其一生,令人扼腕嘆息!
-
11 # 彡亻亠
《梅花》
宋代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王安石是一個改革家,但他的改革之路,卻並不平坦。熙寧九年(1076),王安石再次被罷相後,心灰意冷,放棄了改革,後退居鐘山。
在孤寂和艱難的處境中,他寫下此詩:那牆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盛開。為什麼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王安石將自己比喻成梅花,立在僻靜甚至冷清的牆角,衝破嚴寒靜靜開放,遠遠地向世人送去濃郁的幽香,這是絕世之梅,也是絕世之人。即使寂寞,也不改芳香本色。意義深遠,也激勵著後人,給人鼓舞!
-
12 # 小話詩詞
誠邀, 一縷英雄為您解答
“牆角數枝梅”是《梅花》一詩中的詩句,出自北宋著名文學家王安石之手。全詩四句,每句五字,是一首五言絕句,王安石的這首詩是一首詠物詩。原詩如下: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詠物詩的特點所謂的“詠物詩”,簡單來說就是以物為吟詠、贊詠物件,藉此抒寫抒情主體(詩人)各自不同的境遇、不同的感觸、不同的情懷、不同的心境。
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物色》中就指出詠物的特點就是“吟詠所發,志惟深遠”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說詠物詩抒情主體將情感寄託在所詠之物中,寄託深遠,才使得所贊詠的物件具有雋永、清新的特點,從而讓讀者讚不絕口、回味無窮。
劉熙載在《藝概》中也說詠物詩的特點是:“詠物隱然只是詠懷,蓋箇中有我也。”
在浩如煙海的古典詩歌中,詠物詩是其中瑰麗奇葩的代表,詠物詩在我國詩歌史上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們熟悉的唐代詩人虞世南的《蟬》和賀知章的《詠柳》就是典型的詠物詩。
王安石《梅花》賞析在我國古代的詠物詩中,最多的贊詠物件莫過於梅花了,從南朝何遜到南宋的陸游,都有不少贊詠梅花的詩作。尤其是有宋一代,詠梅的詩詞名篇更是比比皆是,王安石的這首《梅花》是在宋代也是出類拔萃的作品。
王安石年輕時,就懷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後因仕途沉浮以及變法中遇到的阻力,於是寫下了不少表現自己政治主張和情感節操的詩歌。王安石性格倔強,正如《宋史》對他的評價:“安石性強忮,遇事無可否,自信所見,執意不回。”
因此王安石也喜歡那些具有倔強性格的事物,如不怕霜欺雪壓的梅花,磊落坦蕩的蒼松,耿耿直節的勁竹等,都成為他藉以詠贊的物件,以寄託自己志向。王安石詩風遒勁清新,立意超卓。
尤其這首贊詠梅花的詩,王安石借譽梅花清高、傲寒獨開的品質,比喻自己不畏艱險,銳意進取的決心,以及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抱負而奮鬥的志向。
所以正像樓主的問題:“牆角數枝梅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志向?”我覺的與其這樣問,還不如直接說“王安石的《梅花》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志向”,這樣更加準確一點。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開篇兩句描寫出在嚴冬時節,在那不為人所注意的牆角,幾枝梅花迎著寒風,凌寒獨立,在這時候悄然開放,這是梅花傲寒而立、傲寒而開的形象。
“牆角”是個特定的環境,與花圃,庭園等相比,確實是一個不太引人注意的地方,是一個僻靜的、冷清的角落。“牆角”這個環境突出了梅花所處環境的特別,以及梅花孤芳自開的形態。
詩人在沒有從梅花開放的姿態入手去寫梅花,而只強調梅花凌寒獨放的狀態,是為了突出梅花不畏嚴寒,在不太引人注目的僻靜角落凌寒而開的美好形象和可貴品質。前兩句中的“牆角”“凌寒”這兩個詞語看似是詩人隨意安排,仔細品味,卻發現是詩人精巧的佈局安排。“牆角”是個偏僻、冷清、陰暗的地方,不太適宜植物的生長,更何況是梅花呢。“凌”是冒著或迎著的意思,“凌寒”就是冒著寒冷的意思,這個“凌”字極其形象、極其傳神,形神兼備地刻畫出了梅花不畏風雪嚴寒、凌寒獨放的形象。
這是詩人鍛字煉句的結果,因為這兩個詞語突出了梅花凌寒而立、凌寒獨放的狀態,更加突出了梅花孤獨、落寞、無人欣賞的境遇。王安石錘字煉句的功力在這兩個詞語的選用中也可見一斑。(其實王安石是非常注意對詩句的錘鍊的,我們所熟知的《泊船瓜洲》一詩,王安石曾經反覆修改,經過十多次的推敲,才最終選用了“綠”字,因而才有了我們今天讀到的“春風又綠江南岸”這句名詩。)
王安石起筆兩句物我交融,外形寫物,實為寫人。詩人筆下的梅花境遇不正和自己的形象與境遇一樣嗎?其實也恰恰是王安石形象與境遇的寫照。
詩人為什麼要以梅花的形象來自喻呢?聯絡王安石的理想信念和抱負就不難發現,他在一生的履歷中甚至在變法的過程中,遭到了保守勢力的層層阻撓,但他依然不畏懼,衝破阻力、排除萬難,堅定地執行變法,這是一種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抱負而奮鬥的志向。
想到這一層,前兩句的詩意就明朗多了,這是詩人情寓景中,意在言外的寫法。傲寒而立、悄然開放的梅花的境遇也就是詩人現實境遇的寫照。
三、四句在詩意上承接第二句的“開”字而來,詩意還有一個漸進式的過程,因為梅花傲寒而開,開放的梅花呈現出雪白的顏色,我們這裡也知道了詩人描寫的梅花是白梅,因為梅花開放才會有暗香,這裡又有嗅覺方面的描寫。
“遙知”和“暗香”這兩個詞語表明,詠物的主體——詩人的形象出現在詩句中。這兩句是詩人透過視覺和嗅覺的感官認識進行描寫的,這一點很重要,在解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到。
“遙知不是雪”與“為有暗香來”兩句,在詩意上還構成前因後果的關係。“遙知”點明瞭詩人賞梅的立足點離梅花有一定的距離,不是近看,而是遠觀。也正因為是詩人遠觀梅花,所以當梅花的香氣從遠處飄來時,詩人嗅到的梅花香氣才是淡淡的,這兩句將前因後果交代得很清楚。
“為有暗香來”,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氣,詩人以梅喻人,凌寒獨開的梅花,比喻一個人高貴的品質;梅花沁人心脾的香味,象徵一個人的才華。
生長在僻靜角落的幾枝梅花,傲寒而立、傲寒而開,遠遠地向世人送去沁人的幽香,這正是梅花的品質,也是具有梅花品質的詩人的寫照。
這樣的結尾不僅做到前呼後應,而且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讀者可以進一步體會梅花的形象所表現的深刻主題,仔細品味詩人借詠梅託物寓意的用心。詩人之所以如此熱情地詠贊梅花,正因為他找到了寄託自己情志和品格的理想物。
所以詩人在這首詠物詩寄託的情感就更加明顯了:梅花的形象,就是詩人不畏艱險,銳意進取的決心,以及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抱負而奮鬥的志向。(喻繼高書法作品·王安石《梅花》)
小結王安石的《梅花》詩,前兩句是寫牆角不畏嚴寒獨自開放的梅花;後兩句是寫梅花純白如雪,暗香襲人。全詩語言樸素,詩人筆下的梅花平實內斂,卻自有韻致,形神兼備,耐人尋味,正像詩人寫的“為有暗香來”那樣。
王安石的《梅花》詩,詩人為我們的眼前呈現了一幅枝幹遒勁、傲寒而立、傲寒而開的梅花圖,詩人情寓景中,以景言情;全詩詠物喻人,梅花凌寒而立、凌寒而開的寓意更加深遠;全詩意在畫外,詩人以梅自喻,梅花的境況、品質和形象正是詩人境況、品質和形象的寫照。
回覆列表
牆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盛開。這梅花,潔白如雪,長在牆角但毫不自卑,遠遠地散發著清香。詩人透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讚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於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