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法眼凌凌柒
-
2 # 國史館
肅順不是奸臣。
對清廷而言,肅順不僅不是奸臣,反而是一位功臣。某種意義上說,沒有肅順就沒有曾國藩的湘軍,就沒有後來的平定洪楊,就沒有後來的同治中興。誇張點說,沒有肅順,大清國很可能提前五十年壽終正寢。
肅順出身於一個鐘鳴鼎食的王侯世家。
肅順的先祖是努爾哈赤的親侄子濟爾哈朗,濟爾哈朗是開國功臣八大貝勒之一,肅順就是他的七世孫。肅順的父親是乾嘉朝的鄭親王烏爾恭阿,到他這一輩,他的同父異母的三哥端華襲爵為鄭親王。肅順在家中排行老六,與咸豐皇帝奕詝、恭親王奕訢是遠房堂兄弟,但肅順的年齡比他們大很多。
肅順年輕時是京城有名的紈絝子弟,晚清名士薛福成曾形容他“惟酒食鷹犬事務”。由於玩的太出色,以至於他的差事都於此有關。肅順在哥哥端華襲爵後被授三等輔國將軍,然後尚虞備用處侍衛、鑾儀衛使,一路升到奉宸苑卿,一帆風順當到二品大員,但沒有獲得重用。他的這些職位名義上是御前當差的侍衛,實際上是閒差,在尋常百姓眼中,是鬥雞走狗捉蛐蛐,陪皇帝玩的。
到咸豐皇帝登基,肅順算是時來運轉了。先是他三哥鄭親王端華成了咸豐皇帝身邊的紅人,端華又向咸豐皇帝推薦了親弟弟肅順。咸豐皇帝與肅順只見了一面,就相見恨晚。
咸豐皇帝絕不是個庸碌的昏君。他繼位的時候,正趕上洪楊起事,而清廷與洪楊軍作戰的綠營腐朽不堪,一觸即潰。短短的兩年,眼看著東南半壁河山就糜爛了,而此時的清廷經歷嘉道兩朝的無所作為,吏治早已敗壞了,皇帝正束手無策,正好肅順橫空出世。咸豐皇帝馬上將他擢為內閣學士。這在當時令許多人不解,覺得咸豐皇帝被一個紈絝矇蔽了,但事實很快證明咸豐皇帝是非常有識人之明的。
肅順雖然紈絝,但絕不糊塗,反而心中雪亮。肅順的過人之處是智商和超乎常人的執行力,時人說他“接人一面,終身能道其形貌,治一案牘,終年能舉其辭”。他是天生的政治家和領導者,鴉片戰爭以來的朝局和弊端他都瞭然於胸,他用紈絝行徑掩蓋其志向,一朝得用即大放光芒。
肅順做事一向大刀闊斧、簡潔明快。他以雷霆之力整頓清廷當時腐朽和顢頇的官場作風,令人耳目一新。咸豐皇帝重用他,基本上那個衙門問題嚴重,就派他到哪個衙門去。短短的幾年,肅順從護軍統領,一路工部、禮部、戶部,左都御史,內務府。別人遷轉各部是為當大學士熬資歷,肅順不是,他是真的負有使命而去的。所以,整個咸豐朝,有困難找肅順,肅順成了皇帝須臾不可離的要人。他不是軍機大臣,但卻比哪一個軍機大臣都重要。
肅順的一大功績是重拳反腐。清廷吏治的敗壞始於乾隆中晚期,嘉道兩朝雖然聲色俱厲地整頓過,但效果不好,以至腐敗益甚。到咸豐朝時,基本上已經治無可治了。肅順主張用重典,他給皇帝的九字方針“嚴禁令,重法紀,除奸宄”就是以重手反腐為前提。
第一個撞到槍口的是戊午科場案。
戊午科場案起於旗人平齡高中一甲第七名進士。平齡是個伶人,沒有什麼學問。他的高中立即引起周圍熟人的懷疑,一時物議沸騰,有御史將此上奏皇帝。恰巧另一御史孟傳金上奏,新科進士羅鴻祀考卷文理不通,錯別字達三百個。
皇帝命肅順徹查,查出此事是大學士柏俊的家人靳祥所為,於是將柏俊下獄。按清律,柏俊之罪當斬。但柏俊是滿洲親貴中的文曲星,道光六年的進士,到咸豐朝時已是朝中大佬了。他常年掌文衡,門生故舊遍及朝野,是個動不得的人。咸豐皇帝也念及登基以來,頗得柏俊之力,於心不忍。但肅順極力主張用重典,大辟柏俊。最後咸豐皇帝採納了肅順的意見,判柏俊斬立決。
殺柏俊是需要很大勇氣的。清朝開國以來,除非謀反大罪,很少殺一品大員,更何況柏俊是滿洲的俊傑,晚清時八旗人才凋敝,真正是殺一個少一個。雍正朝年羹堯跋扈,也只是賜令自盡。柏俊是自雍正朝以降明正典刑在菜市口殺的第一個大學士,因此觸目驚心。
肅順則不管不顧,趁熱打鐵,很快又揪出戶部官銀票舞弊案。戶部官銀票案涉案的多是王公勳戚、官員和財大氣粗的土豪,肅順以雷霆之力查抄了京中一百多戶人家,罰沒贓銀一千多萬兩,給早就枯竭的朝廷國庫籌集了一大筆銀兩,等於解了咸豐的燃眉之急。肅順重拳反腐,也令清廷官場數十年諸弊淨絕。為同治中興打下了良好的吏治基礎。
肅順的另一個功績是用人,尤其是啟用以曾國藩和胡林翼為首的漢大臣,包括袁甲三、吳棠、丁寶楨、左宗棠、彭玉麟、楊嶽斌、郭嵩燾等。
咸豐朝以前,清廷掌軍權的絕對得是滿洲親貴大員,漢大臣只能做副手。因此,道光朝以前,能打仗的漢大臣,除了年羹堯和嶽中琪外,幾乎就沒什麼人了。是肅順敏銳地覺察到,要想取得對太平天國的勝利,必須仰仗漢大臣。他十分瞧不起當時只會提籠架鳥的旗下大爺,直言他們是一群蛀蠹。為此,肅順力排眾議,說服咸豐皇帝讓曾國藩、胡林翼他們自行編練地方武裝以御太平軍。不僅如此,他還親自給他們當後臺,為他們擋下朝野上下射來的明槍暗箭。肅順那時候簡直就是個漢人控,常掛在嘴邊的話是,咱們旗人混蛋多,漢人都是惹不得的,你們不知道他們那隻筆有多厲害云云,令京中的親貴們側目而視。
左宗棠在駱秉章幕府,不小心得罪了樊燮,咸豐皇帝命湖廣總督官文一經查實就地正法。是肅順與上書房師傅潘祖蔭一起救了左宗棠,那一句天下無一日不可無湖南,湖南無一日不可無左宗棠,何嘗不是肅順的心裡話。
肅順當個紈絝的時候,非常懂得禮賢下士,聚天下英才而結交之。他家裡常年高朋滿座,談笑皆鴻儒。細數咸豐初年肅順的朋友圈,差不多涵蓋了整個同光年間的朝中俊傑和軍中名將。除了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以外,還有著名的肅門六子,有郭嵩燾、王闓運、尹耕雲、高心夔、李壽蓉、盛康(令一說為王闓運、高心夔、李壽蓉、陳浮恩、黃錫燾、龍汝霖)。這些人都是咸豐初年的人傑,堪稱人中龍鳳,一時之選。
平心而論,肅順延攬人才,不見得全是為了國家。比如肅門六子中的個別人就很可疑,陳浮恩是奸詐之徒,幫著他做了不少髒事。王闓運倡帝王之學,老想當劉伯溫,謹飭的君子都躲著他,但肅順卻延攬為幕僚,對其言聽計從。肅順不是個謹小慎微的人,他一旦認準了什麼目標,就大刀闊斧勇往直前。
肅順在辛酉政變中被慈禧和恭親王奕訢聯手拿下,不得不說是個特別令人遺憾的事。這其中,咸豐皇帝當然脫不了干係,肅順自己也要負上很大責任。
咸豐皇帝登基時,自覺用了一些不太光彩的手段,在恭親王奕訢面前總有些不自在,加上奕訢太能幹,咸豐多少有些嫉妒。而肅順則是壓根瞧不起自己人,對所有滿洲親貴不屑一顧。恭王雖然能幹,但年齡比他小17歲,小屁孩一個,他沒放在眼裡,時間長了兩人成了政敵,恭親王奕訢逐漸與被肅順整肅的漢大臣周祖培、祁雋藻等大佬走到一起,加上他的老丈人兩江總督桂良幫著他,令咸豐皇帝愈發不滿。肅順一直都不是軍機大臣,不是咸豐皇帝不讓他當,而是他自恃身份比奕訢高,不想進了軍機屈反而居恭王之下,因為恭親王奕訢在咸豐初年一直是軍機領班。
咸豐臨終時安排的顧命八大臣很成問題,它實際上是由肅順自做主張安排的。裡面的重臣看似很嚇人,比如鄭親王端華和怡親王載垣,但誰都知道這兩人是廢物,惟肅順馬首是瞻,擺設而已。還有一個親貴代表六額駙景壽,咸豐皇帝放著小皇帝那麼多親叔叔不用,找一個姑父來充數,怎麼都說不過去。唯一的一個恭親王奕訢的班底是在軍機上學習行走的穆蔭,是個沒有什麼主張的人,明顯是湊數。下面辦事的杜瀚和焦佑瀛倒是兩個漢大臣,可又太年輕,難以服眾。
從邏輯和情理來說,咸豐皇帝都應該把恭王列在顧命八大臣裡,那樣的話,辛酉政變肯定不會發生。恭親王是小皇帝的親叔叔,又是軍機領班,更何況他身後還代表著留守京師的一眾朝臣。當初英法聯軍打到北京,皇帝自顧自跑了,帶在身邊的都是寵臣,剩下的一干人雖說皇帝看不上,可那是大清國的多半個朝廷,他們在京城裡擔驚受怕,是恭親王充當了他們的主心骨,所以很自然地成了恭親王的擁躉。
肅順當時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就是他得罪了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這個錯誤是從他擔任內務府大臣開始的。肅順是咸豐九年當內務府大臣的,他一上任就一如既往地興利除弊,凡是他認為沒有必要的開支一律蠲免,對皇后和懿貴妃也不例外。
逃難熱河的途中,供應不足,吃飯的時候嬪妃們只能一葷一素,甚至拿豆豉下飯。肅順對皇帝忠心耿耿,但其他人他就不甚在意了。據說皇后和懿貴妃的待遇也與嬪妃們一樣,豆豉吃了半個月。而他和皇帝那邊大魚大肉,讓整個後宮都恨上了他。至於咸豐駕崩以後的事就是盡人皆知了。御史董原醇上摺子恭請兩宮太后垂簾,肅順和一班顧命大臣撂挑子,其實就是往死路上走了。
肅順這個人,從小鐘鳴鼎食,沒吃過苦,也沒有受過什麼挫折,所以他當政以後過於跋扈,做事不計後果,得罪的人太多。尤其是,過於抑滿揚漢,把整個既得利益集團都推到了他的對立面。
但他的功勞是不容抹殺的。沒有他,咸豐皇帝肯定撐不過去,很有可能清廷會在咸豐朝就垮掉。他鐵腕反腐的成果,他的治理整頓,他的抑滿揚漢,都成為咸豐一朝的最重要的政治遺產。後世恭親王奕訢的施政,是對肅順政策的模仿和延續。廣義地說,同治中興,洋務運動,都是肅順治國理政的成果。
終肅順一生,實在當得“人才”兩個字。他為官談不上謹慎清廉,但不貪不佔,為人談不上謙謙君子,但大氣恢宏。肅順最後被殺是朝堂政治鬥爭的結果,不是他個人的失敗。正因為如此,辛酉政勝利的一方恭親王奕訢和瓜爾佳文祥對肅順的家人非常善待,一點也沒有株連。
肅順和奕訢,是滿洲親貴中最傑出的人才。他們變成你死我活的仇敵是一件特別悲催的事,否則晚清一定是另外一番局面。其實從結果來看,兩個人的政見沒有任何分歧,只是奕訢比肅順手段更溫和一些,眼界更開闊一些。他們聯手的話,正好會短長互補,承上啟下。奕訢後來的施政,完全是對肅順政策的延續和模仿,他幾乎無條件接收了肅順的班底,就連大家公認的小人陳浮恩也沒有嚴辦,只是讓他告老還鄉。
可惜了肅順,他是生不逢時,運氣也不太好。
-
3 # 縱橫國史
談起肅順,估計很多人的印象只停留在“辛酉政變”上,他是權力鬥爭中失敗之一方,成為慈禧的刀下冤魂。其實,肅順對大清王朝的貢獻相當大,沒有他在關鍵時刻給咸豐出主意,估計大清熬不到1911年。要知道,在大夥都強烈反對重用地方漢族武裝力量來鎮壓太平天國時候,肅順卻極力勸諫咸豐,強調漢人對穩定江山社稷之重要性,要不拘一格提拔漢人實力派。肅順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漢人是得罪不得的,他那支筆厲害得很”。正是在肅順的建議下,咸豐才決定鼓勵地方興辦團練,後則重用曾國藩、左宗棠,挽救了大清。因此,肅順堪稱大清“中興名臣之首”,貢獻不可謂不大。很遺憾,肅順人際關係太差,後死在慈禧之手。
1851年1月,落魄窮酸秀才洪秀全在桂平金田舉起反清大旗,太平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八旗、綠營,李星沅、賽尚阿、徐廣縉等先後督師鎮壓,無不是以失敗而告終。1852年8月,太平軍居然殺進湖南,抵達長沙,而後便北上益陽、嶽州,出洞庭湖,兵臨武昌。1853年1月,華中重鎮武昌被攻破,全城居民一律被編入各營。1853年2月,太平軍放棄武昌,全體軍民60餘萬人順著長江東下,沿途守軍幾乎不抵抗。1853年3月,太平軍殺進南京,並改名為天京,作為太平天國之首都。從金田起義到定都天京,洪秀全只用2年2月,這速度堪稱歷史之最。對此,咸豐驚恐萬狀,整天提心吊膽,生怕太平軍會打到北京。
眼看八旗、綠營這兩支正規軍腐朽不堪,毫無戰鬥力,咸豐除了氣憤之外,相當無奈。為了解決太平天國問題,咸豐召開御前會議,讓群臣獻策,拿出一套可行之方案。此時,首席軍機大臣肅順向咸豐提議——重用漢人,鼓勵興辦團練。肅順認為,現在不只是八旗、綠營兩支正規軍腐朽,連同滿蒙貴族在內的所謂大清帝國精英,均是些無能之輩,不可能承擔得起平叛重任。若想撲滅太平軍,除了讓漢人地主搞“團練”武裝,別無出路。地方漢族武裝的崛起,自然會威脅到滿蒙貴族利益,威脅中央集權,但“兩害相權取其輕”,只能如此。咸豐雖然想“恪守祖制”,但在現實威脅面前,也只能同意肅順之建議,並讓他草擬聖諭,向天下公佈興辦團練之事。
咸豐雖然同意興辦團練,讓在籍侍郎曾國藩搞湘軍建設,但卻沒有真正打算重用他。咸豐意圖很簡單,他只想讓曾國藩打炮灰,消滅太平軍外圍勢力,為“江南大營”、“江北大營”做嫁衣;只要湘軍消滅了太平軍主力,兩座大營軍隊立刻攻破南京,拿下平叛首功。為此,曾國藩興辦湘軍7年,連一巡撫都沒混上,一點實際權力也沒有。正因為如此,湘軍前期不斷戰敗,而且還經常受到地方八旗、綠營欺負,曾國藩頗為無奈。肅順是個明白人,他直接對咸豐說,如果不授予曾國藩實權,湘軍毫無疑問就是“飛蛾撲火”,無法完成平叛大業,撲滅太平天國之日遙遙無期。“江南大營”第二次被摧毀後,肅順趁機勸說咸豐,一定要重用曾國藩,否則災難不遠矣。不久,咸豐果真授予曾國藩兩江總督之職,並節制蘇、浙、皖、贛四省軍政事務,成為封疆大吏。
肅順除了將曾國藩推向歷史前臺,還拯救了左宗棠一命,並讓咸豐重用桀驁不馴的左宗棠。在晚清,若說誰的脾氣最火爆,估計就是左宗棠了,此人自稱當今之諸葛亮,才能遠超同時代任何人,除了胡林翼外,包括曾國藩、李鴻章,他都瞧不上眼。左宗棠高傲,自然有他的資本,手中只有2萬弱旅,居然能擊敗石達開30萬大軍,這就是資本。不過,高傲總是引來麻煩,因為得罪的人太多,如得罪了永州總兵樊燮與湖廣總督官文。為此,官文直接彈劾左宗棠,說他是一個卑鄙無恥的小人,敢於藐視大清律例的幕僚。咸豐聽聞後,立刻讓官文調查左宗棠,如果事實嚴重,“一經查實,就地正法”。可以說,高傲的左宗棠惹上麻煩了,隨時可能喪命。不過,由於肅順力保,咸豐放了左宗棠一馬,並讓其擔任曾國藩的“軍務幫辦”,官職四品,後則升任浙江巡撫,閩浙總督。
可以說,曾國藩、左宗棠等日後能夠飛黃騰達,成為大清的“中興名臣”,離不開肅順的舉薦。換句話說,肅順就是“中興名臣”之首,是他成就了大清一幫“中興名臣”。此外,肅順主張對外強硬,揚言要將洋人全部趕出中國,如對沙俄強迫割讓璦琿等地之無理要求,直接拒絕,毫無商量之餘地。不過,肅順人際關係太差,將在京之滿蒙貴族得罪了一遍。要知道,肅順雖是滿人但卻看不起滿人,他經常在公開場合說滿人一無是處,“咱們旗人混蛋多,懂得什麼,漢人是得罪不得的,他那支筆厲害得很”。正因為如此,在咸豐皇帝死後,身為顧命八大臣之首的肅順輕而易舉地被慈禧幹掉,因為沒人願意站在他這邊,京城官員幾乎是一邊倒地擁戴慈禧“垂簾聽政”。
1861年11月,肅順被斬首於北京菜市口,臨刑前還大罵慈禧是“賤婢”,可謂是語出驚人。
回覆列表
是否是奸臣來評價肅順是太偏頗了
當然,肅順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人物。清史稿對他頗多微詞。但是近來研究發現肅順有許多作為值得讚賞。鐵腕吏治整肅官場政風。果斷處理“戊午科場案”、戶部寶鈔案。主張發紙幣鑄大錢,增加通貨,促進市場經濟。肅順最早提出應停止對旗人的供養。用人不因民族,提拔重用郭嵩燾、尹耕雲、王闓運、高心夔、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等漢族人才。對外英法聯軍態度強硬,對俄國的貪婪要求也給予痛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