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FireBreak

    比較少,以現代輕武器的殺傷力,面對無甲目標只要一槍就一定能令其失去行動能力,至於死不死不是那麼重要,頭部體積較小,沒人敢保證自己能命中敵人頭部,而且顱骨是人類最堅硬的骨骼,再配有中高等級的防彈頭盔,即使是被步槍子彈直接命中也不一定會死,別說什麼頸椎骨折,和腦震盪,頸椎沒有那麼脆弱,頭盔裡面也有填充材料降低衝擊力。

    另外現代戰爭步兵之間的交戰距離普遍在100米左右,在這個距離,人眼能觀測到的目標非常小,能打中就不錯了更別提爆頭。可以去網上找找烏克蘭,敘利亞戰場實錄的影片,在複雜地形下交戰很多時候連目標都看不到,只能是朝一個大概的方向射擊,畢竟現代戰爭,空軍炮兵才是最高效的殺人武器,步兵也就是過去進行事實上的佔領,肅清一些小規模武裝。

  • 2 # 一月一日555

    戰爭的殘忍不可想象,曝光的只是一小部分,你說的那個叫爆頭,當然會刻意爆頭,戰爭中生命如草芥,拿殺人當取樂很正常的。

  • 3 # 現代商用車

    我來回答樓主的這個問題,首先謝謝樓主出了這麼好的題目,在混亂的戰爭中到底有沒有特意瞄準頭部才開槍的呢?肯定是有的,但是那是很少的一部分人,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殘酷的戰鬥中,有炮彈產生的煙霧,和子彈亂飛,哪有時間去瞄頭部啊?看到人都很困難,一般的普通士兵也就是胡亂的射擊,目的不是打死敵人,是為了讓他們沒有戰鬥的能力,打傷比打死更能夠牽制住敵人,真實的戰鬥中大部分的傷亡都來自於炮火。要是有瞄頭部的,那也就是狙擊手了,他們的目標是敵人的指揮官或者是機槍手

  • 4 # 道格0725

    我們對於槍傷的瞭解太淺,影視作品並不真實,真實了也不讓播。其實,子彈打哪都夠人喝一壺的了。不一定打頭才死。至於會不會專門瞄準頭得具體分析。

    1、外軍現在打靶訓練基本上要求沾靶就行。因為有人受傷就意味著至少還得有1人救他。這樣,對方就相當減員2人。而且傷員的慘狀還能給敵方帶來心理壓力。所以現在有“打死不如打傷”的說法。

    2、與一場戰役的意圖有關。如果是一場殲滅戰,那麼消滅有生力量絕對是第一選擇。那麼瞄準要害是必須的,當然包括頭。如果是襲擾戰,就不一定了。

    3、頭部目標太小,而且敵人並非不動,有時候想瞄準也瞄不到。

    4、通常戰爭中,在戰場上老兵開槍會更謹慎,新兵一般是亂打一氣。狙擊手對待重要目標則是爭取一槍一命。

  • 5 # 九州聞

    這個確實是會有,就比如一些狙擊手,專門攻擊對方頭腦的人。但是其他大部分士兵是不會的,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二戰還是現代的區域性戰爭,都是這樣的,據說當年美國就統計過,整個二戰,每打死一個敵方士兵,平均消費一萬五千多發子彈。或許很多人會不解,怎麼會這樣!就算在戰場,這麼多子彈,閉著眼睛少都可以掃死一大堆人。其實我們大部分人都誤解了,其實在二戰中,包括現在,大部分士兵是分散開的,雙方之間的戰鬥距離都是相差一兩百米,甚至幾百米,我們就拿現在的世界第一強國美國做比例,美軍在當年的阿富汗戰爭中,我們從照片中基本都是看到這麼一個場景,美軍跟阿富汗游擊隊都是躲在各種岩石後面,把槍高高舉過頭亂掃,因為在真實的戰爭中,大部分人都是想著活下去,誰冒頭不到幾秒鐘必死,但是在二戰中國裡卻有這麼一個現象,子彈的消耗量跟人數的死亡率比世界上所有國家都要小,因為在當年中國的工業極其落後,甚至有時候連一些高階的衝鋒槍跟狙擊槍都要從國外購買子彈,更不要說炮彈這些,基本彈藥都靠國外供應,甚至在當年的,共產黨的一隻不到百人的營,被日軍的3000多名士兵包圍在山上,而當時每個士兵只能夠領到五發子彈跟一顆炸彈,這是什麼概念?就算對方站在你面前給你打你自己的彈藥都打不光對方,這就是中國,這就是中國人民的軍隊!!!

  • 6 # 凡紅

    我感覺這個情況應該比較少的,如果真是的戰爭中"去刻意的瞄準頭部"才開槍的話,會大大的暴露自己在敵人的瞄準視野。我認為戰爭中開槍射擊敵人的時候,一般都機瞄敵人身體比較多,這樣使自己開完槍迅速的躲避敵方的射擊來減少已方的傷亡。如二戰中,我國<中國>來說,當然的戰爭物質緊缺比如子彈非常少,戰士們個人攜帶彈藥有限,所以不得已為了節省子彈而需要刻意的瞄準,"不是刻意的瞄準頭部而大部分是身體上半份"。又如戰爭物質豐富的<美國>,士兵們在上戰場前都是會攜帶大量的彈藥,從而能達到強大的火力壓制而不是單個瞄準。!

    如有錯誤的地方,希望小夥伴多多指教。!

  • 7 # 炒米視角

    大規模的戰爭當中,特別是運動戰,想要瞄準敵人頭部再開槍,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特別是在朝鮮戰場上,發揮威力的三三制散兵線,27個人可以覆蓋800米寬的戰線,而且隨時變換隊形。只會大量消耗敵人的彈藥,很難造成刻意的殺傷 ,為了阻止這種進攻,敵人只能組織彈藥消耗驚人的火力網。

    根據《美國陸軍部監理部檔案彙編》公佈資料,朝鮮戰爭中,美軍共消耗輕武器(步槍、機槍、手槍)子彈282萬餘發、手榴彈1281萬餘顆、105毫米炮彈2822萬餘發、60毫米迫擊炮彈1116萬8千發、81毫米迫擊炮彈1205萬5800發,這還不包括海軍和空軍的彈藥消耗。而且這個資料還被質疑故意壓低了。而我我軍消耗量最大的是輕武器子彈1億7453萬餘發,沒辦法,條件限制,我們缺乏重武器。

    所以根據資料來研判,基本上都是花到幾千甚至上萬顆子彈,才能在戰場上殺死一個敵人。這很顯然這是無法瞄準頭部擊發的。

    其實即便在陣地戰,狙擊手為了更高機率的去殺傷敵人,通常也不太會去瞄準頭部,而是瞄準他的胸部。因為狙擊手距離更遠,而頭部目標相對較小,而上半身心臟部位目標更大,射中機率更高。

    薩蘇曾經講過,其實抗戰時期成長起來的我軍的神槍手,長期以來,他們練就了一套“無意識擊發”的神功。

    由於彈藥缺乏,槍械條件制約。有的時候,幾個人一杆槍,還是老套筒,甚至還沒有膛線、沒有準星,子彈只有三顆,擊完就喊衝鋒。

    所以戰爭的殘酷,要求他們拔槍的瞬間,順著目標,把槍口甩過去之後,根本就不需要瞄什麼三點一線,直接就擊發,百發百中。這就是多年戰場積累的直覺。

    (山東籍八路軍神槍手魏來國)

    但是更厲害的,是那些用短槍的土匪。由於長期在山裡面行走,他們擅長“甩槍”,擅長打“活物”,槍口跟著的活物走,也是無意識擊發,直接甩過去,百發百中。

    所以這些人打個槍都不帶瞄準的,因為你瞄準都已經比人家晚了一步了。但是這些人的“無意識擊發”,可能會打到你的腦袋,至少子彈會落在你的身上。

    曾經有近1萬名經過改造的湘西土匪,跟隨47軍上過朝鮮戰場,參加過諸如老禿山攻堅戰之類的戰鬥。

  • 8 # 單身騎士團

    除了狙擊手,沒人刻意瞄準頭部開槍。

    1、連發射擊:為了保證有效殺傷,自動和半自動步槍衝鋒槍,一般都設定成三連發或者多次連發,就算你瞄準頭部,後面的連發基本就飄了,所以壓根沒有必要。

    2、沒有時間:混戰時候每分每秒都是要命的,直接就瞄準最大面積的軀幹射擊了,沒有時間瞄準面積較小的頭部射擊。

    3、訓練習慣:平時射擊訓練的人形靶都是以軀幹部為射擊物件,實戰中你的潛意識和訓練習慣,你會自動的射擊醉容易命中的軀幹部位。

    4、持槍姿勢:現有的衝鋒槍和步槍,用肩膀頂著槍柄衝鋒的時候,直接都是橫掃了,為了保證速度和殺傷力,這個時候你沒有時間再把搶放在可以低頭三點一線瞄準,也就是持槍動作和衝鋒動作,導致你橫向掃射基本都是軀幹部,不是瞄準打頭部了。劇烈跑動追擊的時候,也不可能做到靜止狀態時候的三點一線。

    5、節省體力:持槍姿勢節省體力,更容易持久作戰,所以沒有體力端著槍瞄準頭部打,那是活活累死自己,降低戰鬥力了。

  • 9 # 早春記憶

    在任何戰鬥中,敵我雙方都是以徹底消滅敵人或者是嚴重削弱對方有生力量為目的。因此,在條件允許下,戰鬥人員在向敵人射擊時,一般都是儘量瞄準其要害部位,如頭部或是胸部,這樣做可以使致敵人死亡的機率大大提高,取勝的可能性也大。但是如果當時是在非常混亂的情況下,可能就沒有充足瞄準時間,在這樣的情形下命中率就會大打折扣,同時也會浪費彈藥,這種情況在戰爭中也是難免的。

    好的射手可以百步穿楊,百發百中,這都是因為平時刻苦訓練的結果。所以有句話說: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

    在戰爭中,軍事技術越過硬,付出的代價就越低,戰勝敵人的可能性就越大!

  • 10 # 宜賓那些事兒

    現代戰爭中,在槍林彈雨的環境下,哪怕是訓練有素計程車兵也會高度緊張,不可能仔細瞄準,能對著敵人出現的方面突突突就算湊合了。

    戰爭中有一個專業術語叫:火力壓制。

    所謂的火力壓制就是不仔細瞄準,對敵人大致方向射擊而已。

    至於狙擊手,他們通常是躲起來,對沒有防備的敵人開冷槍。並不是常見的戰鬥形式。

  • 11 # 九哥哥的小九九

    除非狙擊手會刻意瞄你頭部,現在戰爭有幾個傻貨趴地上不顧自己安全特意拿你當固定靶子打,都是槍口伸出去胡亂摟一下,打到了就算你命短打不到也沒有毛病,而且現在的槍支不是二戰時候那樣射程短了,現在的突擊步槍隨便拿出來一款都能打出1500米的距離。

  • 12 # 毒藥中意

    這個戰爭分好多種,你像在曠野中的大會戰,這種戰爭,戰場上放眼看去,滿眼都是炮火,炸彈聲和硝煙瀰漫,無法集中精神去阻擊敵人的頭部。但是在叢林戰和城市巷戰中,狙擊手佔領制高點,就是無敵的。

  • 13 # 源來緣聚

    有,狙擊手是基本上這麼幹的!通常情況沒有時間瞄準,聽參加過對越戰爭的老兵講述,面對面看的人的機會很少…如果行動中遭遇,第一時間找掩體,跪姿或者臥倒射擊,如果必須運動射擊,需要把槍夾緊在腰部對準目標平射,這樣打中對方的機會會大一些,沒有時間瞄準…

  • 14 # 奎榮書培

    混戰中,己方火力的精準性不是關鍵,關鍵在於第一時間壓制敵方的火力,打亂敵方的組織和隊形,最大限度的減弱敵方火力的強度和精準性。反應速度第一,火力強度第一。而決定反應速度和火力強度的因素,主要是戰術素養、武器裝備效能和指揮能力。

  • 15 # 使用者2220645191006391

    在混亂的戰爭中,我認為不會刻意瞄準頭部才開槍,一般以瞄準胸部開槍,由於在混亂中時間倉促不允許,因頭部目標小,胸部顯大易於瞄準,只有先做到搶時間消滅敵人才能儲存自己,這才是唯一的選擇。

  • 16 # 沙子裡進眼睛

    不可能,頭部與身體的比重小並且只要子彈打在敵人身上摸個部位基本上就失去了戰鬥能力,況且身體的所佔比重大而且身體內部有許多的器官只要命中其中一個就會造成大出血或者休克,其實在混亂的戰場上你只要能瞄準敵人敵人也能瞄準你,所以在混亂的戰場上只要能打這敵人就行了,連狙擊手在演習裡如果不肯定的話打的也是敵人的心臟等部位,就算你有比平常人快的反應能力和極強的心理素質也不能槍槍爆頭

  • 17 # 楊公子葉

    亂戰的打法主要還是看距離和雙方作戰人員的素質和現場情況。

    在敵我都在快速運動而且距離較近雙方混戰的情況下,你要是要是紅顏命薄的話一顆不知道哪裡飛來的流彈就能了賬。誰都想一槍致敵,但在敵我高度緊張的情況下,用的更多的還是機率射擊,搶先一步射向準備向你開火的人,就算打不中也要壓制他的火力,可能你並沒有擊中你想打的人,卻擊中了其它倒黴鬼,當然這個倒黴鬼還有可能是你的戰友。可見因地制宜的戰術隊形是多麼重要。

    如果我們把打仗做一個加減法簡單算一下的話,你就會發現老兵是多麼重要,比如一邊一百人同時開槍排隊槍斃,一邊是心狠手辣槍法還不錯心理素質也還可以的老兵,他們通常能先敵瞄準開火,沒有心理障礙手也不會抖,另一邊是聽到槍聲就可能尿褲子的新兵,那好,這一輪新兵可能會讓老兵會損失十個人或者二十個人,而新兵一下子就會傷亡六十幾個人,這下子比例就成了八十比四十,佔絕對優勢的老兵們接下來就會瞄準下一個瑟瑟發抖的新兵,而新兵可能會崩潰。當然,在陣地戰或遭遇戰混戰的情況也都差不了太多,戰術戰略配合得當的話會有加分,打鐵還需自身硬,就算是被埋伏的老兵也能教新兵做人。什麼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的情況極少,從古到今所謂的戰術取勝打埋伏或者讓敵人腹背受敵的事基本上都是敵方指揮官昏了頭或資訊獲得不全。要是新兵這一戰能大難不死調整心態成為老兵的話後面還有可能報仇雪恨,所以一個部隊最怕的還是輸在了殲滅戰,絕戶仗上面,就算重組番號,沒有了經過實戰的老兵和軍官撐場面就會淪為二流或末流部隊,這也是打了大敗仗的部隊被取消番號的主要原因。

  • 18 # 雪玉冬天

    阻擊手 是必須 的 以後戰場 基本都會穿上防彈衣 不瞄頭能打死嗎 當然 對付非洲軍團 就掃 能碰著哪兒是哪兒

  • 19 # 穗在岬子

    部隊訓練是打胸靶。瞄準軀幹。就和現代地雷一樣,裝藥量基本致殘不致死。一個傷者要好幾個人幫助,而一個死者就不用管了。

    建議可以看看,血戰鋼鋸嶺,最後那段救人。很不容易的。而且最後戰友們沒有他存在就不上戰場。一個優秀的醫護兵可以讓一線戰士放心很多。反過來想,沒有優秀醫護兵救治,一線計程車氣就不要想了。

    而要是不管傷者是很影響士氣的。那仗就更沒法打了。

  • 20 # 蘑菇雲22

    其實在戰場上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實現作戰目標才是最大的目的。一槍爆頭擊斃是電影情節。試想一下:一槍爆頭,的確過癮。但是,實際情況是擊傷一個敵人會拖累一個到兩個作戰單元,因為沒有放棄身邊戰友的團隊。所以,從作戰效果來講,刻意瞄準敵人的頭部是愚蠢的行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好看的美國電視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