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本人90後,對戲曲有些感冒
12
回覆列表
  • 1 # 醉拍濟南

    說起戲曲,想必很多年輕人都不怎麼喜歡聽了。

    芒種先生小時候,家裡媽媽總是喜歡聽戲曲,那時候我就很討厭聽這些,每次大人在用VCD放戲曲的時候,我就喜歡給上去關掉,或者換成我喜歡看的星爺的電影,成龍的電影等。

    隨著時間的過去,慢慢的長大,發現曾經大人喜歡的我不喜歡的東西,如今我卻滿滿越來越喜歡,就比如戲曲,曾經非常討厭,如今感覺沒事做的時候坐下來欣賞下感覺很陶醉,現在覺得這些東西才是真正的藝術,曾經喜歡的那些動畫片,流行歌曲在這種國粹級別的藝術面前,只能算是小藝術了,戲曲,交響樂,相聲等才是進入音樂大劇院的大藝術。

    芒種先生我也是一個年輕人,和你差不多年齡,現在我們都已經是大人了,我們也懂得慢慢品味戲曲這種大人能欣賞的藝術了,這是一個好事,中國傳統的文化需要有人欣賞,更需要有人繼承。

    我是芒種先生,我用文字溫暖時光!

  • 2 # 子不語XF

    年輕人不喜歡戲曲沒關係,戲曲它結合了詩詞,歌賦,說唱,音樂,武術,繪畫等。它是中國文化的集大成者,在唱詞裡面會引用一些歷史典故,文化程度沒有達到一定水平的話是很難聽懂的,就談不上喜歡了,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積累會對人生,藝術,哲學有一定的思考,到那時候看喜不喜歡戲曲,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這也就是為什麼都是老年人喜歡戲曲的原因。年輕人看的那些電視劇啊綜藝節目啊火一段時間就不火了,看的人都不用怎麼動腦子,戲曲之所以可以傳承幾百年甚至像秦腔起源於西周傳承了幾千年,它是有一定原因的,不用擔心現在的年輕人不喜歡戲曲,有一群老年和一部分年輕人在傳承它是不會失傳的。

  • 3 # 民可聊生

    題目就錯了,應該在前面加現在二字。喜歡戲曲或別的愛好大多是從年輕時甚至年幼時開始的。現在喜歡戲曲的老年人也不多了,因為他們年輕時就沒喜歡過。也有老年人喜歡,是聽戲的人變老了,不是老了就喜歡聽戲了。

  • 4 # 卿本佳人入戲太深

    即使在當下許多年輕人都不怎麼喜歡戲曲,喜歡戲曲的人日益減少的情況下。作為一名90後,從小到現在都是很喜歡戲曲的。

    喜歡上戲曲,我想多半是因為我外婆的潛移默化。小的時候,村子裡總會來戲班子,戲臺子一擺,一唱就是好幾天,好不熱鬧。有戲看的那幾日,我和外婆都會早早地吃完晚飯,收拾好,帶著凳子,就去等著開唱了。那時候運氣好,戲臺子就擺在外婆家的外面,一出門就是了。

    糖畫、冰淇淋,各種小吃,也就有戲看的那幾天能夠奢侈一下。也許是外婆很懂那些戲,也可能她已經看過了很多遍,聽不懂方言,又不知道看字幕的我,總是少不了外婆的解釋。就這樣,和外婆一起看戲的日子,是我最快樂的童年時光。雖然很多劇我都已經幾乎忘記了其中所講的內容,但戲的名字,外婆給我講戲的場景,還有甜膩膩的糖畫。

    《五女拜壽》、《狸貓換太子》、《九斤姑娘》、《王老虎搶親》是我記憶力最深刻的故事。

    大三了,這學期也已經結束,迎來了寒假。感謝斌哥這學期為我們開設的《戲曲藝術》這門課程,重溫了戲曲裡的那些美好。《五女拜壽》的電影版,再一次勾起了我當年的回憶。

    集體去中國婺劇院看的兩部戲,一部是婺劇《宮錦袍》,一部是秦腔《狗兒爺涅槃》。秋去冬來,時光匆匆十幾載。再次看戲,身邊早已沒了陪著看戲說戲的那個人,同學們也是因為老師佈置的任務才去劇院裡看戲的,事後沒個說戲的人心裡也是略感悲傷。

    現在有了劇院,不再像而是的戲臺,對著舞臺充滿了好奇與希望,更是沒了當年看戲的那種美好的氛圍,可是一切都回不去了。

    也僅以此文紀念為我啟蒙戲曲藝術的外婆,你在的另一個世界,依舊有戲班子下鄉演戲吧。

  • 5 # 唐洪書

    回答是肯定的,一般認為年輕人都喜歡看演唱會,圖的是追個星,熱個鬧。我也會參加之類的活動後回來想,花了成百上千一張的門票難道就圖這麼個人人都懂的熱鬧,太不值了吧!試著問了幾個年輕人,看京劇嗎,

    有幾種說法。一不喜歡,二不知道在那看,三聽過公園的老人唱,引不起興趣。對於第二種情況只要告知他京劇的微信平臺,稍加鼓勵就行。其實一,三兩種都是不喜歡的。我找了當中的兩個,向他們簡單的講一下,約他們晚上在昆明劇院看天津青年名家的演出還都去了,演出當中簡單的作了點講解,出人意料的是他們都覺得很有意思。完全不同於在電視與公園看的。於是兩個年輕人和我一起看完了三天的演出,又向他們介紹了王豔,呂洋等演員。他們都說京劇太美了,並掃了戲票上的二維碼,表示一有演就要看。

    所以年輕人不是不愛看,而是被誤導了。京劇演的少,會看的都不知那裡看,不會看的更不用說了。看京劇,一定要多看現場演出。那有特定的藝術氛圍,有票友,演員的交流,演員的技巧,繁難的,優美的唱唸做打,漂亮大氣的服飾,都會帶給你重未體會過的藝術享受。看戲吧,年輕的朋友們,看會了,你的收穫有多大,你自己才知道!

  • 6 # 九九CLUB

    我是90後,90年的。從小就喜歡戲曲,耳濡目染,家庭薰陶,小時候趕廟會,走到戲臺前就拔不動腿了,不走了(聽長輩說的),傻傻痴痴的能聽半天。喜歡聽京劇、豫劇、呂劇、越調、蒲劇、評劇,是不是太多了?我在山西讀書的時候,迷上了當地的蒲劇,去戲園子聽蒲劇成了我的興趣!中國戲曲博大精深,之前聽京劇就是單純聽,現在喜歡小小研究一下,流派呀、唱腔呀什麼的,由淺入深吧!記得王佩瑜(瑜老闆)說過一句話“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喜歡京劇的,另一種是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的”!

  • 7 # 走近香港女兒梅豔芳

    90後,不算小了,小時候喜歡聽老媽給我講三孃教子這些秦腔,現在也會聽梅豔芳唱過的粵劇和黃梅調,不過澄清是梅豔芳,香港的女兒梅豔芳,不是梅蘭芳大神的。

  • 8 # hggfgji

    我是零一後

    特別喜歡上世紀港星的歌曲,尤其是張國榮。

    他的聲音很獨特,唱的粵劇也是很好聽,比如啼笑因緣,帝女花。

    只可惜2唱的太少。

  • 9 # 融雪人

    我是80後,因為父母喜歡從小就聽,但是不喜歡,長大後陪父母看了一次現場演出,就迷上了,原來戲曲有這麼深的文化底蘊,而且是有獨有特色的中國美,不是一首歌曲可以比擬的!我覺的現在的年輕人不喜歡戲曲,不是因為戲曲不好聽,而是潛意識裡覺的看戲是老年人的喜好,和年輕人不接軌!如果能改變心態,慢慢的接近和了解,肯定會喜歡上的!戲曲不是煙花,只是一瞬間的絢爛,她是慢慢的喜歡深深的愛!

  • 10 # 荷聲茹夢

    如今,喜歡戲曲的年輕人還是有的,不過不多了。我這個自幼在戲曲薰陶下成長起來的戲痴面對這樣的情景在也真是頗多的傷感與無奈!

    戲曲有她自己無窮的魅力,曾經是我們的精神樂園!我是河南人,也就格外喜愛我們的豫劇,“常陳崔馬閆”的藝術神韻滋養了我有些灰暗的人生歲月,十七歲時寫出了第一部戲曲劇本,二十三歲時獲得了市裡的劇本獎,於是傻乎乎的相信了那些神話傳說,一路走來,二十多劇本堆積在了案頭,可也就只是“一枕黃粱滿面羞”罷了…!戲曲,依然是我一生無法捨去的夢想……

  • 11 # 七月映像

    不管是哪個年代,都會有年輕的一代去喜歡並且深愛著戲曲,戲曲一直以來就是我國的國粹,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藝術文化。不僅僅是國人,很多外國友人也對中國的戲曲瘋狂的迷戀!戲曲種類很多,各有特色!它用一種不一樣的演出形式來演藝著歷史,而且很多人又把它從單純的古裝戲升級為現代戲,把當今的生活融入到戲曲!我也是一名戲曲愛好者,雖然我是山西人,按理說我應該喜歡晉劇,可是我卻更多的迷戀京劇!河南的豫劇我也喜歡!

  • 12 # 會唱戲的大海

    我覺的愛戲曲是從小的愛好和半途的喜歡並行的,我是運城人從小聽收音機和跟著大人去看戲,因為唱戲的地方熱鬧呀!慢慢的蒲劇的唱腔就在心裡紮下了根,現在透過網路又結交了同樣愛好的戲迷,後來為了亮一嗓又辦了個QQ群,把平時不看戲的朋友也弄成戲迷和票友了。後來成為戲迷的哥們說:自從愛上戲後就感覺有些成了文化人似的,從戲曲故事中學到好多傳統的知識並提高了自已的文化素養!

  • 13 # 百變時尚精

    從比例上說非常少,且極其分散,因為這是一個開放多元、價值觀趨異的社會,戲迷如我,很多人都不再是從傳統途徑(家庭或故鄉)受到

    戲曲

    的影響的了。我作為一個“小老戲迷”,認為這是非常正常的。我本人也主要是從網路獲得

    戲曲

    的滋養的。曲高則和者寡,自認戲迷者就要做好孤獨、自憐、知音難覓、弔古傷今的準備。

    沒有觀眾,再好的演出也會失去生命,地方戲曲也是如此。振興地方戲曲,傳承傳統文化,我們需要加大政策和資金的扶持力度,多培育一些戲曲人才,多推出一些精品劇目,進一步豐富戲曲演出市場。但更重要的是,要透過普及戲曲文化,營造濃厚氛圍,讓更多的年輕觀眾從瞭解戲曲文化開始逐漸發展到愛聽戲、愛看戲甚至愛唱戲,使我區的傳統地方戲曲藝術永葆青春。

  • 14 # 繁華亂世滄桑了誰容顏133640023

    我從小就喜歡,學戲是我一輩子的夢想,可是小時候家裡沒有條件,所以一直沒有學,到現在都快二十了,也還沒有找到一份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好想去學戲,我想現在舞臺上,穿著戲服,揮著蘭花指,為觀眾唱出好聽的戲曲!可惜都二十了,一切都晚了,沒有地方學,腰也硬了,嗓子也不好調了!唉,戲曲我一輩子的夢想,看來只有讓自己的下一代學了

  • 15 # 吃喝拉撒睡吧

    戲如人生、人生如戲!你方唱罷我又登場;所謂的高臺教化即是看戲:舞臺上忠奸賢愚、禮義兼恥者等便是人世間的各種縮影!再說戲曲亦是歷史的寫照:不懂歷史豈有遠見?怎知古人之得?那曉我輩之失?可嘆芸芸眾生只知名利於眼前、豈顧悲哀於身後者:多矣!緣於不學歷史、少受古今教化故也!戲;是過往之世;世;即未來之戲耳!哈哈哈、悟者自悟、迷者自迷之!

  • 16 # 囧小帥鍋鍋囧

    我感覺戲曲是傳統文化,歌曲可能人人都能哼哼兩句,但戲曲博大精深,不認真研習絕對唱不好。河南豫劇以前家喻戶曉,現在年輕的喜歡的寥寥無幾,致使有些喜歡的就形成了另類。但我個人還是非常喜歡的,去研究戲曲大師的故事。

  • 17 # TT微醺

    首先,不得不承認中國的戲曲文化博大精深,不僅有享譽世界的八大劇種--黃梅戲、京劇、豫劇、崑曲、越劇、粵劇、川劇、河北梆子(排名不分先後)。而且大大小小的地方戲曲加起來有360多種,也就是說,一年裡每天都聽,也不帶重樣的。

    而近年來,很多戲曲文化傳人在傳統戲曲的傳承和發展上產生了很大擔憂。愛聽的年輕人越來越少,願意學習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少。現存的一些老藝人隨著年齡越來越大,戲曲傳承面臨青黃不接的局面,如果有更多的年輕人願意聽戲曲,學戲曲,即使以後不把它當做一種職業。但是,能夠更多的去接觸和欣賞,某種程度上也是對傳承者的支援,讓他們感受到傳統戲曲在今天的年輕人中依然有市場,也讓他們也有繼續唱下去的動力。這其實也是另一種方式的傳承,以自身行動去鼓勵和支援傳統戲曲發展。

    本人是土生土長的安徽人,生在皖北農村,現在在皖南讀書。在這裡跟大家說明一下,淮河貫穿安徽省,所以淮河以北的文化就比較接近中原文化,而淮河以南乃至長江以南就屬於吳越文化和徽州文化多點。

    而我,正好兩種文化都有接觸,小時候,很多戲班子會下鄉演出,這裡的戲以河南“豫劇”居多。所以,很小的時候就耳濡目染的聽豫劇,知道了豫劇大師常香玉,知道了她的很多代表作,包括《大祭樁》、《白蛇傳》等。而且河南衛視王牌戲曲節目《梨園春》在我們那裡也是很受歡迎。在從小學到高中的這個階段,基本很少有和我一樣喜歡地方戲曲的同學。這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個男演員--韓鵬飛,梨園春金獎擂主,年輕戲曲演員的代表。

    這個是青年戲曲演員孫祥雨,唱腔古樸,頗有味道,也是九零後。

    到了大學,這裡確實是個藏龍臥虎的地方,來自五湖四海的人聚在這裡,自然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會在一起的交流切磋。很幸運,我也找到了一個和我一樣喜歡豫劇的男孩。我們互相推薦傳統曲目,互相糾正發音吐字,也覺得挺奇葩的。

    小時候和大人去聽戲就是這種場景,很是懷念。

    我的大學在皖南,這裡黃梅戲盛行,公園裡很多大爺大媽經常在一起唱,由於小時候安徽衛視的王牌戲曲節目《相約花戲樓》也會看,一些傳統黃梅戲曲目都聽過,會唱一些。比如《觀燈》、《桃花扇》、《女駙馬》、《天仙配》等等。

    我有問過安慶本地的室友,他和我完全不一樣,他就不喜歡黃梅戲,他覺得那應該是老人才聽的。而且,每當我在寢室哼唱的時候,會受到一致討伐。可是,喜歡就是喜歡,不管別人怎麼看。

    也希望現在的年輕人用自己的方式支援和鼓勵戲曲的發展。傳承,其實沒有那麼難,至少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難!

  • 18 # 無言君

    現屁喜歡戲曲的人不少,尤其河南臺的梨園春帶動不少年輕人喜歡戲曲。但"常看梨園春你會發現一個問題,就是戲曲也有衼視,同一種劇種,不一樣流派所受待遇就不一樣。就拿河南豫劇的豫東調和豫西調來講,在一些(正規)場合一般出現豫西調,但事實來說豫東調紅臉在河南大部地區還是最受群眾喜歡,的包括豫西地區)怎麼在很多省內晚會及梨園春出現的少之又少,難道豫東紅臉不能入大雅之堂。憑心而論,豫東紅臉唱腔沒有豫兩調好學千遍一律捏著噪子大家同唱一個調。豫東調不行各人有各人的特點,同一齣戲各人演的就不一樣隨意性大,也可能是豫東紅臉不入那些大師的法眼的原因吧

  • 19 # cn墨小昔

    有呀,我今年才15歲,很喜歡戲曲的。但是接觸的機會太少了。想以後學習戲曲,但又怕父母不同意。唉!!!

  • 20 # 劉繼周4

    我不算年輕已經5o了。也許是出生於戲劇之家吧的原因吧非常喜歡。象各地的劇種多少懂一點,也愛唱而且唱得也不錯。雖然沒有從事專業,但也不遺撼,現在想培養我孫女學習一點,由其是我們湖南的湘劇和花鼓戲。為傳承盡綿薄之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夢想與卑微無關,只有夢想不追逐才卑微,有道理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