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魯南小郎中
-
2 # 控糖人
身體怕風怕冷是怎麼回事?中醫治病講究辨證論治,對於身體怕風怕冷的情況需要辯證論治,常見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體質虛弱,但無明顯疾病。
第一類人群特徵:體型瘦小、面板白皙、易出汗
病因:中醫理論認為肺主皮毛,肺氣虛則自汗怕風怕冷,而肺氣虛多由於脾胃虛弱,能夠消化吸收的營養物質減少,故對於此類人群需補脾胃益氣以生肺氣及固表止汗,宜採用溫補方法。
中藥方:桂枝湯(由桂枝、白芍、生薑、大棗、甘草組成)、桂枝湯加附子,中成藥玉屏風散,或用黃芪、黨參、白朮、五味子、麻黃根等中草藥泡水喝。
主要功效:扶助正氣、提高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
第二類人群:特徵:體型中等或者偏胖、體格壯實、面板粗糙、不愛出汗
病因:外感風寒,陽虛致冷
中藥方:麻黃湯(麻黃、桂枝、杏仁、甘草組成)、葛根湯(由麻黃、桂枝、白芍、生薑、大棗、甘草、葛根組成)
主要功效: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生津舒筋
第三類人群特徵:體型相對較胖,以腹型肥胖為主,面板鬆軟如棉,常伴有肢體浮腫,有汗出,老人人群居多
病因:陽氣不足,衛外和防禦的功能減退,容易出現怕風怕冷的症狀
中藥方:玉屏風顆粒治療(有黃芪、白朮、防風組成)。
主要功效:增強免疫力,抗疲勞和抗過敏,適用於身體虛弱,疲勞乏力,以及自汗惡風等疾病。
注意事項:宜辛溫類的食物,比如狗肉,羊肉,雞湯,葡萄,大棗,桂圓等,忌生冷、寒涼性的食物,注意防寒保暖,尤其四肢末端。生活上,作息規律,勞逸結合,加強鍛鍊,增加機體免疫力。積極參加戶外的體育活動,多曬太陽,都有助於身體的恢復。
二、陽氣鬱遏
病因:因情志不遂,肝氣鬱結,陽氣不能伸展至人體的肌表,出現怕風怕冷的情況,對於此類人群,宜採用疏導方法。
症狀:四肢發冷、胸悶腹痛、胸脅脹痛、乳房脹痛、愛發脾氣、噯氣頻作,不思飲食等症狀
中藥方:常用的中藥有四逆散(組成:柴胡、枳殼、赤芍、甘草)、柴胡疏肝散(組成:柴胡、陳皮、川芎、香附、枳殼、芍藥、甘草)、逍遙丸(組成:柴胡、當歸、白芍、白朮、茯苓、薄荷、生薑、甘草)等。
主要功效:調和肝脾,透邪解鬱,疏肝理脾,疏肝解鬱
注意事項:服藥期間,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使用時要注意藥物的配伍,否則可能引起不良反應,建議諮詢醫生再用藥,對於患有以上疾病的患者,平日需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情緒,避免大喜大悲等,經常進行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培養愛好,釋放壓力。
小結:如有身體怕風怕冷的情況,還需經中醫面診,辯證論治,針對個人的身體情況,對症用藥,這樣才能藥到病除,隨意用藥,不但不能起到治療效果,反而不利於身體健康! -
3 # 生活道
普通的怕冷怕風一般都是在表層,一般沒什麼問題的,就是看程度了,到了寒邪中肝腎的程度,就是嚴重了。人也受不了了,也不可能在這裡問問題了。建議平時注意鍛鍊,提高自身免疫力。
-
4 # 金匱真言
如果按照現代醫學的定義,身體怕冷、怕風,沒有理化檢驗指標的異常,不能稱之為病。但是按照中醫來講,只要身體有不適,就是人體陰陽失衡的結果,都是異於正常的狀態,也就是病態。
張仲景先師在《傷寒論》開篇第一章,便對你這種情況作了分析,“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怕冷但是卻發熱的疾病,一般是外感疾病,類似於感冒等,可以用發汗的方式治療;只是怕冷的疾病,是因為陽氣不足,因而不能溫暖我們的肌膚、四肢,導致身體十分怕冷,穿上厚衣服才能有所緩解。
但是有些人手腳雖然冷,但是覺得心煩氣躁,口渴難忍,伸出舌頭一看,舌體乾燥,舌苔色黃,這是什麼原因呢?是因為體內有熱,這股熱氣力量很強,強到可以把陰氣“逼迫”到人體的“邊陲”,這些人雖然手腳涼,但是僅限於手腳末端,不會過膝蓋、手肘,雖然手腳涼,但是不會怕冷,而是怕熱,喜歡喝冷飲,喝了以後覺得全身舒爽,甚至喝了冷飲之後,手腳冷會好轉。是不是很奇怪?
如果是怕風怕冷,脈象又比較微弱的,一定要在生活中注意,不要吃冰冷的食物,也不要喝冷飲,而是要溫暖飲食,做好防護工作,避免因為陽氣不足,導致外面的邪氣侵入人體,產生疾病。
-
5 # 楊醫生講健康
如果僅僅是身體怕風怕冷,沒有其它症狀,那從西醫上是無從診斷的,因為你無論用什麼現代化的化驗檢測手段,都不會查出來異常,所以不能說是什麼病。這就跟一個人容易出汗一樣,你根本不能說清是什麼病。
身體怕風怕冷是什麼病?
這就要說到中醫的優勢了,中醫根據陰陽、臟腑和衛氣營血辨證,就很容易分辨。
身體怕風怕冷是陽氣虛所致,中醫的核心就是氣一元論,正是由於氣的推動,人才能進行各種生理活動,人活就靠一口氣。
氣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溫煦作用,氣的溫煦作用是指氣有溫暖作用,故曰“氣主煦之”(《難經。二十二難》)。氣是機體熱量的來源,是體內產生熱量的物質基礎。其溫煦作用是透過激發和推動各臟腑器官生理功能,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來實現的。氣分陰陽,氣具有溫煦作用者,謂之陽氣。具體言之,氣的溫煦作用是透過陽氣的作用而表現出來的。有的人氣的溫煦作用減弱,所以會感到手腳冰涼。
身體怕風怕冷是什麼病?
氣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防禦作用,是指氣護衛肌膚、抗禦邪氣的作用。人體機能總稱正氣。中醫學用氣的觀點解釋病因和病理現象,用“正氣”代表人體的抗病能力,用“邪氣”標示一切致病因素,用正氣不能抵禦邪氣的侵襲來說明疾病的產生。如果氣的防禦作用減弱,則人體感受風邪和寒邪時,就不能抵禦,所以就會怕風怕冷。
身體怕風怕冷是什麼病?
而氣的溫煦作用和抵禦作用減弱,都是陽氣虛的表現,所以一般怕風怕冷的多是女子和老年人。我們平常說小夥子睡涼炕不怕冷,為什麼呢,就是陽氣足。而隨著年齡增大,陰盛陽衰,所以越來越怕冷,而女士由於例假生育等因素,往往會損耗陽氣,所以怕風怕冷的也非常多。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補充陽氣,具體方法可以艾灸、運動等調理。
-
6 # 中醫朱旭陽
您好,很多種病證均可引起身體怕風怕冷的症狀,最常見的是臟腑氣虛證,例如肺氣不足,脾氣虛和腎氣虛,現代醫學中的體質虛弱,免疫功能低下,胃腸功能紊亂,亞健康狀態多可反應出氣虛表現,從疾病角度講,怕風怕冷並不能直接診斷為某種疾病,如伴隨其他症狀可根據不同表現給予判斷分析。接下來,我將易引起怕冷的病證情況總結如下。★氣具有保衛防禦人體的作用,等同於免疫力人體的面板摸上去是溫熱的,中醫認為這是氣溫煦面板的作用,《內經》說“陽氣者,一日而主外”,氣在體表面板佈散執行,具有溫煦面板肌肉,保衛人體免受風寒侵襲的生理功能。故而得來一個名字“衛氣”。衛氣與人體臟腑並不是分開行動的,它來源於臟腑且執行分佈依靠臟腑的推動,確切來說是肺,脾,腎三個臟腑的陽氣氣化津液產生的。人體飲入的水進入脾胃後,脾的陽氣升騰津液至肺,肺將水液宣發於全身,同時,向下滋潤濡養臟腑,所以中醫常說“肺為水之上源”,水液向下進入膀胱後,一部分再次吸收為人體所用,一部分形成尿液將代謝產物排除體外。此時,腎的陽氣蒸騰膀胱津液,津液被陽氣加溫後產生剽悍強盛的氣,這就是衛氣,衛氣生於下焦腎與膀胱,經膀胱經脈走向全身。一部分衛氣從腎,自下而上至脾,肺,再由肺宣釋出散作用,執行至體表面板。由此可知,衛氣充足人體體表溫暖,耐寒能力強,衛氣不足或者衛氣被風寒溼熱等外邪鬱滯就會出現怕風怕冷的表現。衛氣不足多因肺脾腎等臟腑虛弱,衛氣被鬱多因外邪侵襲,例如有的人冒雨受寒,風寒侵犯人體,衛氣馬上與之抗爭,寒邪將衛氣傷害,衛氣無法發揮出溫皮養肉的作用,人體就會出現惡寒怕冷,毛孔閉塞引起無汗發熱等症狀。採取解表散寒的調治法則,風寒邪氣散出後,衛氣恢復正常功能,怕風怕冷的症狀自然消失。★臟腑虛弱直接導致衛氣不足,引起怕風怕冷表現肺,脾,腎是衛氣生成的臟腑,所以,三髒失調就容易出現衛氣虛怕風怕冷的症狀。①肺氣虛弱,衛氣不足:肺是衛氣佈散全身的臟腑,相當於發射器,肺氣虛弱,衛氣宣發無力,體表失去了衛氣的溫煦常有怕風怕冷的症狀,這個症狀多見於兩種情況,一是慢性的呼吸道疾病,例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老年性疾病,以肺氣虛弱為主要病理矛盾,表現為入冬後咳喘加重,這是因為肺氣虛弱,氣道不耐受寒冷空氣,咳喘無力,怕風怕冷,面色晃白,精神不振,運動後加重。二是肺氣不足後,衛氣虛弱人體面板易受風邪侵襲,風邪侵襲體表,鬱閉走竄擾動面板,引起瘙癢,風團,現代醫學稱為蕁麻疹,如果表現為遇冷瘙癢皮損加重,就說明衛氣虛弱,肺氣不足了,因為中醫理論認為“肺主皮毛”。②脾胃氣虛,衛氣不足,脾胃運化飲食,源源不斷產生氣血,來充養衛氣,《內經》說“水谷不入半日則氣衰”過度飢餓人體消瘦確實容易怕冷怕風。脾胃虛弱引起的衛氣不足,一定以脾胃失調症狀表現為主,例如便溏腹瀉,腹脹,舌苔厚膩,脈弱。③腎氣虧損,衛氣不足,衛氣的直接來源是腎氣,腎氣不足出現的畏寒怕冷多與腰膝痠軟,尿頻遺尿等症狀相伴而發。總結
如沒有其他症狀,僅有怕風怕冷一般來講不必過於擔心,怕風怕冷並不是哪種疾病直接的徵象,臨床上,確實存在各種慢性虛弱性疾病表現出怕風怕冷的症狀,如亞健康,腫瘤,慢性咳喘,年老體衰等。肺脾腎等臟腑失調是導致衛氣不足的主要原因,衛氣不足後就易出現怕風表現,注意三髒失調可單發,可混合出現,複雜情況應當就近請中醫面診,給予準確的判斷。
-
7 # 羅佔光
屬營衛之氣防禦力差,陽氣正氣不足,…歸是怕風冷體質特異素質。
如嚴重者,或常引病變者,為風冷病綜合虛弱症。
脫敏、免疫,提高增強體質。
糾偏扶正、藥性、生理、習性,情志等綜合施法。
用藥性調理〈略〉。
脫敏、免疫法。
1.陰陽法交替,寒熱水交替法,調節水溫度,利用二種冷水、熱水〈溫水〉同時迴圈交替…
2.空調冷風、熱風交替。與上同理。
3.雞血藤艾葉生薑內服外用,防治怕風怕冷。
生理、習慣、情志調節法。略。
-
8 # 華廈子孫888
人體免疫功能嚴重破壞,恢復階段堅持體質增強鍛鍊,生活工作保持愉快順暢,增加能量補充,定能舊去新來,給你一個燦爛明天。
-
9 # 中醫腫瘤專家張建偉
很多人特別怕冷,尤其是冬天,穿再多都覺得很冷,有些人夏天也會覺得很冷,正常的身體機能是冬暖夏涼,但如果夏天也覺得很怕冷可能要引起注意了。
身體怕風怕冷是什麼病?身體怕風怕冷,一般在中醫認為是體內的陽氣不足所致,而引起陽氣不足的因素可能和過度勞累、腎氣虧損、房事不節、飲食不節以及起居失常等有一定的關係。
在西醫中一般認為是機體抵抗力下降的症狀,可能是要發生感冒及發燒的前兆。
如果機體免疫力下降,一定要透過多方面來進行調節,比如在飲食方面注意營養均衡,葷素搭配、儘量不要挑食,平時要注意體育鍛煉,注意緩解溫度的變化,及時給自己增添衣物等等。平時還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生活規律、避免熬夜等。
如果是氣血不足可能是因為身體虛弱引起,血虛之人,血液不能溫養四肢,夏天稍微好一點,一旦到了冬天,就會感覺到手腳冰涼,身體畏寒等情況。
建議平時要注意食療,陽氣不足可能表現為四肢發冷、面色蒼白等情況,平時可以配合艾灸驅寒;
也可能是因為肝氣不順導致的怕冷,平時也要注意疏肝理氣,保持心態平和,多吃一些對肝臟好的食物,注意鍛鍊身體,提高身體免疫力,定期檢查身體。
-
10 # 艾灸大講堂
怕風屬於表陽虛,陽氣不能固表。怕冷屬於裡陽虛。老年人氣血衰退會常遇見這種現象,而且還容易流汗。
對於這種現象可以調整飲食注意多加休息,加強鍛鍊,積極進行調理。每天可進行泡腳,促進迴圈。也可以進行艾灸等提升陽氣。如果效果不是特別好,最好找有經驗的中醫醫生辨證治療,診脈後開湯藥,滋補氣陰,養陽通經。
指導意見:
建議用玉屏風散治表陽虛,加上金貴腎氣丸治裡陽虛。但女性多有血虛,最好加用補血藥如當歸、阿膠等。
也可以用黃芪30克、當歸10克、肉蓯蓉10克、龍眼肉10克、艾葉10克、枸杞15克、麥冬15克泡酒飲用,每天少量。
注意:指導意見僅做參考,切勿按方抓藥,後果自負。具體要聽正規中醫診斷後建議。
-
11 # 中醫有奧妙
身體怕風怕冷是常見的病理現象,以虛弱病人、老年人、少兒、女性居多,有些人不僅怕風怕冷,稍微受涼還會出現感冒症狀。這一般是衛氣不足,肌表不固,受外邪侵襲和陽氣虛弱,寒從內生兩方面所致。
1、衛氣不足:衛氣由水谷之悍氣所化生,由宗氣宣發於脈外,是身體陽氣的一部分,具有保衛肌表抵禦外邪的作用。衛氣在內能溫養五臟六腑,在外能溫養肌肉、潤澤面板、滋養腠理、啟閉汗孔,若衛氣不足,肌表不固,外邪就會入侵。怕風怕冷就是衛外不固,無法抵禦外寒的表現。治療陽氣虛弱衛氣不固應益氣固表,常用藥物如黃芪、麻黃根等,中成藥玉屏風顆粒可以實表而御風寒,對經常感冒者有較好的預防作用。
2、陽氣虛弱:陽氣具有溫煦作用,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都是在陽氣的溫煦作用下才能正常進行。陽氣虛弱,寒從內生,會導致出現畏寒肢冷、臟腑功能減退等病理變化,如脾陽虛、腎陽虛等。凡陽虛裡寒者應使用溫熱性的藥物祛除臟腑沉寒積冷,溫中祛寒的代表方劑有附子理中丸等。
怕風怕冷只要症狀不是特別嚴重,一般人不用過度擔心。平時注意保暖,加強鍛鍊,多吃溫補食物,忌食生冷寒涼慢慢就會恢復。
-
12 # 梅小護科普
身體怕風怕冷是什麼病?
身體怕風怕冷看似很多病都會,但真正歸納起來估計也就兩點,一個外因;一個內因。
外來的寒氣過重或者體內的寒氣過重,都可以表現出怕風怕冷明顯。
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兩個原因。
首先是感冒等感受外來邪氣。《傷寒論》中太陽病篇就是論述身體感受外來邪氣後的病因、病機、診斷、治療的著作。其中的麻黃湯、桂枝湯、葛根湯、小青龍湯等被廣泛運用到感冒、咳嗽、肺炎、支氣管炎等各種外感類的疾病。
其中太陽病的總的綱領是這樣說的:太陽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太陽病分為表實證、表虛證。
表實證是身體正氣比較強,和外來邪氣抗爭,一受寒就把毛孔關閉了,防止持續受寒。不會出汗。
表虛證則是身體正氣偏弱,一受寒,毛孔的開合功能就罷工了,寒邪直接進來了,容易出汗。
講述到表虛證型時有這樣一句: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從提綱我們知道,太陽病都是有惡寒的,就是說外來寒邪侵襲身體,身體是會出現怕冷表現的,只是有輕有重,實證的時候表現為惡寒怕冷明顯,虛證的時候,病人比較虛,吹一點風就怕,表現為怕風。
對於表實無汗的感冒,要發汗解表,可以用麻黃東加減。
對於表虛汗出的感冒,要解肌發表,調和營衛,可以用桂枝東加減。
第二個是自身陽氣虛衰。陽虛是一個大的範圍,不是說出現性功能障礙才是陽虛。
人身體陰陽是對立統一的,大部分是陰陽達不到絕對的對等的,有的陰多一點,有的陽多一點,只要在動態的平衡下,一般不會生病。我們平時治病用藥的原則,也是儘量朝著陰陽平衡的期望而去。
生病時陰陽失衡比較明顯,我們透過一些治療手段,稍微恢復一些平衡,然後身體就可以自己進行調節了。
長期久病不愈的人,會耗傷陽氣;年老體虛的人,過度運動、疾病困擾會耗傷陽氣;房事過度的人也會損耗腎陽;長期居住在陰冷潮溼地帶的人,為了抵禦外界環境,也會耗傷陽氣。
四川人愛吃辣椒、附子燉肉多少也是和當地溼冷潮溼有關係。
體陽虛的人,可以比較明顯地感覺到比別人怕冷。
這種情況就需要補陽氣了,怕冷、怕風最常見的臟腑是肺和腎。
肺陽虛會表現為怕風,容易出汗,咳嗽沒力氣,需要補肺益氣散寒,可以用補肺湯配上玉屏風散加減。
腎陽虛會出現形寒肢冷,尤其是腰以下明顯,微微的風或者天氣轉涼就非常明顯。這種情況就需要補腎散寒,可以用金匱腎氣丸。
那種臨終患者出現全身怕冷的情況,其實就是全身陽氣嚴重不足的表現。
-
13 # 健康科普魯大夫
題主所提的這個問題確實是一部分人的感覺,好多時候去醫院看醫生,有的時候能找見問題,但大部分是各項檢查結果正常,這是因為量變達到質變的時候,在化驗單裡出現了異常指標,如果沒有達到指標的異常,西醫就不能給出明確診斷,但人的感覺有時候又不會騙人,我們又不能當身體體質繼續滑坡到質變的時候,這個時候看中醫就相對要合適的多。
比如甲狀腺功能低下就可以表現為怕冷,除了這個感覺以外還有乏力,體溫低,心跳慢,反應慢,想睡覺,有的還有眉毛脫落,面色蒼白,表情淡漠,等症狀,說白,這在中醫上屬於陽虛的表現。還有一些過敏性體質的人,比如寒冷性蕁麻疹,被冷風吹到或者冷水洗澡等都會引起劇癢。;還有風溼性關節炎或者類風溼病人遇風遇冷會加重;還有一些面神經癱瘓的病人遇到冷風會加重,他們也怕冷怕風;一些偏頭痛的人也是遇到風遇到冷頭就痛,所以害怕風害怕冷;還有一部分免疫力低下的人稍微遇風遇冷就會感冒,像這部分人多是氣虛陽虛體質。
從中醫角度來說怕冷怕風多氣虛陽虛!這個時候要生活習慣上要避風避寒,少吃寒涼的食物,少用涼水,同時針對體質進行對症調理。中醫用針灸和湯藥都是不錯的選擇,比如艾灸,因為艾是純陽之物,被稱為“還陽草”,利用艾絨的藥性和火灸的熱量,可以幫助身體補充陽氣,驅走寒邪,同時也可以幫助身體驅走風邪,我們知道,熱能勝寒,所以可以驅走體內的寒邪;同時我們觀察自然界風的形成是因為氣壓差造成的,
空氣一受熱,熱脹冷縮,氣壓變低,空氣就從氣壓高的地方流向氣壓低的地方,從而形成了風,我們體內經絡腧穴內也流動著氣,透過艾灸經絡穴位,也可以造成身體經絡內壓力的變化,從而驅走風邪。除了針刺,艾灸,湯藥,還有導引術也不錯,比如八段錦,這些可以綜合利用,來調理我們的身體。
-
14 # 臨床營養科譚濤峰主任
對於患者怕風怕冷的症狀,從臨床上看,可能是中醫提及的衛外不固的表現,如感染風寒或是受外邪入侵身體等都可以讓人身體面板的防禦功能下降,這時患者會感覺對於外界的略強一些的侵略物質都感覺抵抗不住,有一系列怕風怕冷的症狀表現出來。
-
15 # 健康之初百科
有些人特別怕冷,稍一變天,就特別敏感。
別人穿秋衣的時候,他恨不得穿棉襖,到了冬天更是全副武裝,可還是冷到骨子裡。
這其實是寒症的表現,所謂“百病皆起於寒”,寒是疾病的源頭。
另外,身體不同部位感到寒冷,也預示著不同的身體情況。
怕冷是一種病你知道嗎頸部冷涼為膀胱虛;肩上冷涼為膽不通;手臂冷涼為肺氣虛;手背冷涼為氣不足;腰上冷涼為帶脈寒;肚臍下冷涼為宮寒;肚臍上冷涼為胃寒;大腿冷為涼脾胃虛;小腿冷涼為腸胃虛。
中醫調病,優勢之一在於辨證,透過望聞問切,觀察症狀,找到背後隱藏的病根,爭取達到斷根之目的。
就拿冷來說,冬天很多人會怕冷,其實怕冷也是一種症狀,往往預示著背後的某一個病根。
脖子怕冷——膀胱虛!民間俗語,“神仙也怕腦後風”,腦後脖子,是人體最怕冷的部位之一。但很多人不知道,脖子冷,除了影響頸椎,還是膀胱虛的表現。
膀胱經為足太陽經,陽氣充足,它經過脖子,充足的陽氣也應能溫暖人的脖子,如果脖子都怕冷,那說明膀胱和膀胱經多半出了問題。
肩膀怕冷——膽不通!大家知道肩膀上有個穴位叫肩井穴,它是膽經在人體上半身的一個主要穴位。
肩井穴與肩頸息息相關,專門調理肩部疾病,當一個肩膀開始怕冷,說明背後的膽經可能已經堵塞,使人膽功能減弱,無法排毒,大腿外側肥胖等。
腰怕冷——帶脈寒奇經八脈裡面,有一條經脈好像腰帶一樣,環繞人的腰部,約束其他經脈,它就是帶脈。
一個人腰寒,往往也就是帶脈寒,腰部會變得鬆弛,僵硬。
腿怕冷——虛和堵冬天很多人的腿會特別怕冷,尤其是中老年人和體弱的女性,甚至會患上老寒腿,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主要有兩個:如果是體型不瘦但是腿冷,說明氣血執行緩慢或是經絡不通,無法順利溫暖下身;如果形體消瘦而腿寒,說明氣血不足,無法溫煦四肢末端。
手臂怕冷——肺氣虛肺經是人體十二正經循行之首,從腹部開始,向下聯通大腸,然後從大腸返回沿著胃的上口貫穿膈肌,入屬肺臟。
從氣管喉嚨橫行出胸壁外上方,走下腋下,沿著上臂前外側,至肘中後抵達手指。
所以人的手臂怕冷,背後原因很可能是肺氣虛,氣血不足以溫暖手臂所致。
肚臍上面冷——脾胃病肚臍上面,就是人的中焦,脾胃所在,這裡冷的人,背後往往是脾胃有問題。
因為脾胃是很怕寒的,人在寒冷時,陽氣會優先溫暖脾胃,肚臍上面冷,說明脾胃附近的陽氣已經不足,甚至已經罹患脾胃病。
肚臍下面冷——宮寒肚臍下,為人體丹田區域,也是女性子宮附近的位置。
正常女性肚臍下應該是常年溫暖,因為這裡是陽氣聚集之地,得到了重點照顧。如果這裡都開始怕冷,說明體寒已經比較嚴重,比如宮寒。
可以透過泡腳緩解宮寒症狀,把艾葉或紅花用紗布包好,放入盆內煮開泡腳,可活血通經,祛瘀止痛。
這些表現歸根結底都是陽虛的外化,那怎麼調理呢?
1、飲食調理:陽虛者有一些的調理方法,可以在飲食保健這一方面進行調理。可以透過在飲食方面的改變來改善陽虛,陽氣衰弱的人適宜適當的多食用一些溫腎壯陽的食物,食物可以用來補五臟及強身健體。還可以採用藥物保健進行調理,還很多的中藥可以補陽,選對中藥對補陽有很大的好處,還可以選用適合自己的補陽與保健的藥方。
2、加強鍛鍊:有陽虛的人平常應該注意起居及鍛鍊,起居與鍛鍊對其有很大的影響,要特別注意,陽虛的人不容易適應天氣的變化,在比較冷的天氣裡,應注意採取好保暖措施。在春夏季節,注意從飲食、藥物等等方面下手,要藉助好自然界的陽氣來補充陽氣,也可以堅持去做一下日光浴或空氣浴等等。
3、做好保暖:陽虛的人適宜居住在坐北朝南的房子,不應該貪涼在室外露宿或者在溫差大的房子中休息,如果在涼的地方休息,會對身體不好,避免因為在涼的地方受到了風寒而得病。應該要加強散步,平常多散步,養成慢跑的習慣,還可以適當的做一些別的運動。
美好生活源於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專業媒體!
-
16 # 天呈康康l羅藥師
身體怕風、怕冷的病有很多,體質虛弱等都可出現怕風怕冷;
常見的比如受涼後引起的風寒感冒,風寒束表證,
證機:風寒外束,衛陽被鬱,腠理內閉,肺氣不宣,也可出現怕風、怕冷。 氣虛感冒,雖為氣虛、乏力,但氣虛則衛氣虛,衛氣虛則衛氣不固,則出現怕風、怕冷。
陽虛病證如:脾陽虛證、腎陽虛證、心陽虛證等。
心陽虛證證機:心陽虛衰,推動、溫運無力,心動失常,輕則心悸,重則怔忡;心陽虛衰,宗氣衰少,胸陽不展,氣滯胸中,故見胸悶氣短;心脈痺阻,故見心胸疼痛;虛寒內生,溫煦失職,故見畏寒肢冷;陽虛衛外不固,故見自汗;溫運乏力,面部血脈失充,寒凝而血行不暢,故見面色晄白或面唇青紫,舌質紫暗,脈弱或結或代;陽虛水溼不化,故舌淡胖嫩,苔白滑。
脾陽虛證脾陽虛衰,運化失職,故腹脹納少;陽虛則寒從中生,寒凝氣滯,故腹痛喜溫喜按;陽虛水溼不化,流注腸中,故大便溏薄清稀;脾陽虛不溫四末,故形寒肢冷;中陽不振,水溼內停,膀胱氣化失司,故小便不利;流溢肌膚則肢體困重,甚至肢體浮腫,滲注於下則婦女白帶量多質稀。舌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皆為陽氣虧虛、寒溼內停之症。
腎陽虛證腎陽為各髒陽氣之本,對各臟腑、組織器官起著推動、溫煦的作用,故又稱“元陽”、“真陽”。腎陽充足,則人體機能活動旺盛。若素體陽虛,或老年腎虧。或房事過度,或久病傷腎等,則會損傷腎臟陽氣,致使腎陽不足,對各臟腑的溫煦功能減弱,出現腎陽虛證。
結合上述三證可見,陽虛則寒生,寒者則同時畏風、畏寒,即怕風、怕冷。
以上就是我關於“身體怕風怕冷是什麼病?”的觀點,希望可以幫到你
-
17 # 家客同城
人體怕風怕冷是有原因的,人的面板是人體表面積最大的器官。注意面板是個器官。上邊有毛孔,毛孔是可以開合和半開半合的。就個空調一樣是可以產生調節體溫的功能的。冷時就會收縮讓冷空氣和冷風進不去。熱時就會開放讓體內的熱氣能散發出來。這樣就可以透過調節讓體溫達到一個恆定的調節的效果是很多毛孔共同協同產生的一個效果和功能。
當人感冒後,會引起一些毛孔不能冷確地調節,有的會僵化不能開合,要麼開著不合引起大量出汗和怕風怕冷的現象,要嘛閉著不開引起不出汗疾病閉在體內難受引起各種疼痛僵痛這些現像所以這個就是需要對不同的狀態進行調節。就是閉而不開的就需要用一些像熱敷按摩這些手法針灸也有燒山火的手法讓這些毛孔開啟把寒氣散出去。
開了不合的就要用另一些藥物和手法來進行調節,讓毛孔閉合恢復開合的功能,這樣才不會引起汗多,怕冷怕風的現象,特別像空調外機上的百葉窗一樣,開機時就要開啟不然就散不出去關機時就要閉合這樣風雨不會進來,人體是很精密的所以出了問題也是需要對症的調理和治療的。這個是面板功能因為一些感冒引起毛孔開合不利造成的一些症狀。
-
18 # 馬璐中醫主治醫師
如果你有身體怕冷怕風的情況,從中醫方面分析,往往與表陽虛有關,因為體表的陽氣有固攝作用,控制著身體所有毛孔的開和關,如果陽虛了,固攝無力,毛孔擴張就失調了,如果該開不開就容易內熱,煩躁,該出汗不出汗。如果該關不關那會有怕風怕冷表現,繼續發展會有汗多發生,就跟你家窗戶一樣,外邊天冷了,就要關窗,現在窗戶壞了,關不上了,不但外邊寒風進來,連屋裡的熱也會透發出去,結果越來越冷,從外冷到裡。
如果你平時有怕冷怕風情況,別人穿短袖,你還毛衣風衣加身,要積極治療了。這種情況就比較複雜,不單純是表陽虛,往往牽涉到裡陽虛,平時除了怕冷怕風外,還喜歡喝溫水,大便稀薄不臭,腳冷,手冷,冬天一晚上還暖和不過來。
不管是哪種怕冷怕風,都要積極治療。
-
19 # 岐黃醫者
身體怕風怕冷,從中醫角度來講可以考慮以下幾種情況
1、風寒襲肺
常於感冒受邪,感受風寒邪氣,邪氣侵犯於肌膚,肌膚腠理閉塞,不能抵禦邪氣。表現為惡寒、惡風不適,同時常伴有流清涕、鼻塞不適,偶有咳嗽、咳痰較清稀。未有發熱不適。這種情況可以用一些辛溫解表散寒的藥物如荊芥、防風、麻黃等。中成藥代表有荊防顆粒。
2、衛陽不足
正常情況下,我們機體衛氣具有“實腠理、溫分肉、抵禦邪氣”的作用。用現代通俗的白話文講,我們機體的衛氣具有提供肌膚能量,保持肌膚溫度,保持肌膚毛孔正常開洩,調節體表溫度。當我們衛氣不足時,機體的衛氣不能溫煦肌膚,不能抵禦外界的風寒邪氣,則表現出畏寒、怕冷。這裡需要與風寒襲肺相區別,這種畏寒狀態,一般進行添衣加被或者近爐取暖能夠緩解;而風寒襲肺之身體怕冷添衣加被常常是緩解不明顯的。對於衛陽不足,我們有經典的方劑,桂枝湯,可以調和機體營衛,解表散邪,具有良好的作用。
對於怕風怕冷,從現代角度來講,多見於發熱患者,機體在產熱的狀態下,肌肉會收縮,從而表現出怕風怕冷。還有一種問題是機內體內分泌調節紊亂,如甲減病人,因其機體產熱減少,基礎體溫較低,常出現怕風怕冷的情況。
總的來說,機體怕風怕冷,是機體給我們釋放的一大訊號,不管是短期還是長期,都需要加以重視,諮詢專業醫師,進行甄別。
-
20 # 辰銳9
怕風冷同時,有體溫高或者脈有力的二者中一個那麼就是傷風感冒了。如果既沒有體溫高,脈也微弱那就是陽虛怕冷了。
回覆列表
身體怕風怕冷應考慮兩種情況,若是一時怕冷是肺衛陽虛衰,若是長期 怕風怕冷則是陽虛體質,淺談如下。
一、肺衛陽虛:
1、 病因病機: 肺(衛)氣有開合毛竅(汗毛孔)的功能,身體怕風怕冷。
一是:肺氣虛衰,毛竅開合失度,該關毛竅(汗毛孔),閉合不上,腠理疏鬆,風寒外邪隨之進入,感覺怕風怕冷。
二是:肺衛陽虛衰,抵禦外邪,溫煦功能下降,與風寒外邪相爭,爭執不過,感覺怕冷。
2、主症:畏寒怕風,易於感冒,乍寒乍熱,汗出惡風,體倦乏力,周身酸楚,面白少華,舌苔薄白,脈細弱。
3、治則:益氣固表
4、方藥:桂枝加黃芪湯或玉屏風散加減。
5、中成藥:玉屏風顆粒,北芪精、五味子顆粒。
二、陽虛體質:若長期身體怕風怕冷就是陽虛體質的表現。淺談一下陽虛體質。
1、 陽虛體質:是指人體陽氣不足而導致體質偏頗,以機體不得溫照表現為形寒肢冷等虛寒現象為主要特徵的體質狀態。
2、形的原因:多為先天不足,或後天失養。如孕育時父母體弱,或年長受孕早產,或年老陽衰等。
3、特徵表現:形體白胖,肌肉鬆軟,肉不健壯。
4、常表現為:平素畏寒怕風,手足不溫,喜熱飲食,神色晦暗,口唇色淡,毛髮易落,易出汗,大便渡薄,小便清長。
5、心理特徵:多性格多沉靜、內向。
6、治則:此體質應溫補腎(脾)陽。
7、方藥:參苓白朮散,
8、中成藥:四神丸,右歸丸、參苓白朮丸
9、食療方:當歸羊肉湯,羊肉500g,當歸、,生薑適量加入500ml水,熬湯。
功效:溫中補血,驅寒止痛。
三、養生注意事項:
1、平素注意保暖,少受寒,以免傷及肺衛陽氣,加重病情。
2、積極鍛鍊身體,運動昇陽,肺衛陽氣功能增強,更好地抵禦外邪,怕風怕冷減輕。
3、少食用寒涼之品,如冰激凌,冰飲料,以免傷及陽氣,可以食用溫補之品,如羊湯、鴿子湯等。
4、少居寒涼之地,如空調下,冷庫等,以免傷及衛陽,夏季可以在不中暑的情況下,多做戶外運動,吸收陽氣,體內陽氣增長。
以上為大家淺談身體怕風怕冷的兩種常見情況,以及調理方法與養生注意事項,望能幫助到朋友們。(友情提示:文中方藥僅供學習與交流,切勿自行抓藥,責任自負,若喜歡中醫科普與養生,請關注此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