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深山放歌
-
2 # 減水書生
到現在,這件事到底有沒有還存在爭論。
具體細節的爭論,主要是去其領禁兵之權,還是削弱地方藩鎮。
從主要將領的任職上看,應該是前者,即削其典禁軍之權。
以石守信為天平節度使,高懷德為歸德節度使,王審琦為忠正節度使,張令鐸為鎮寧節度使,皆罷軍職。
這些將領還是節度使。宋承五代之制,節度使掌管地方的軍、政、財權。杯酒釋兵權的發生時間是公元961年。但這個時候,趙匡胤還沒有對節度使制度下手。
公元965年,趙匡胤下令:各地將賦稅,除軍費外,全部運送中央。這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節度使的財權。同年,下令各地州府按照要求,將所部精兵選送禁軍,對地方軍權實施削弱。在平定湖南後,宋朝不在當地設立節度使,而由朝廷直管。
到了宋太宗時期,具體是公元977年,趙光義下令各地節度使的支郡,統歸中央管理。而節度使,只領一州之權。這是削弱節度使的政權。後來,又以朝臣出任各地知州、知府。之後,地方上也就不需要節度使了。
後期,節度使逐漸成為一種榮譽性質的虛銜。待遇極高,但權力極小,或者說就沒啥權力。而且,獲得節度使虛銜的,多是宗室、外戚、少數民族的首領和朝中大臣。至於武將,就少之又少了。
到了宋太宗時期,你才能說北宋把節度使制度徹底給廢了。
那麼,公元961年,杯酒釋兵權,釋的是什麼兵權呢?
就是領禁軍之權。
後周和宋初的中央禁軍,主要由殿前司和侍衛親軍司分管。
現在一般都用簡稱,全稱分別是殿前都指揮使司和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司。
柴榮之前,侍衛親軍司一家獨大;柴榮之後,殿前司後者居上。所以,世宗患病之時,才有“點檢做天子”的政治謠言。而這個點檢,就是殿前司的老大,即殿前都點檢。
而實際控制軍隊的則是兒司下的三衙,即殿前司的殿前都指揮使司,侍衛親軍司的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司、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司。
杯酒釋兵權中,史書中明確記載了四名主要將領,分別是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和張令鐸。查閱他們的履歷,可以知道在公元961年前的任職如下:
石守信,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即侍衛親軍司的老大,管著三衙之中的兩衙,侍衛馬軍司和侍衛步軍司。
張令鐸,侍衛親軍馬步軍都虞侯。即侍衛親軍司的三把手,二把手是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但當時可能就沒設。後來,侍衛司都指揮使和副都指揮使,北宋全都不設,只設一個都虞侯代管所有。
王審琦,殿前都指揮使。這是殿前司中最硬的權力,排位在老大殿前都點檢、老二副都點檢之後。
高懷德,殿前副都點檢。這就是殿前軍的二把手了。陳橋兵變後,慕容延釗當過一段時間的殿前都點檢,但後來就給免了。不可能不免,因為“點檢做天子”。趙匡胤一定要把這個職位取消。
然後,再看一下所謂的杯酒釋兵權,其實際上就是一次集中的人事調整。但這個調整的意義很大,像殿前司的兩個點檢,侍衛親軍司的兩個都指揮使,後來就不怎麼設了。這意味著皇帝要直接管到三衙禁軍。
那麼,三衙的主官,就不會造反嗎?當然會。但是,新任命的三衙主官以及偶有任命的兩司高官,都沒有石守信這夥人的資歷。
不是有了職位就能造反,關鍵是你得有權力。而權力這東西,可不是有了職位就能有的。這是中央實權派的將領。後來,趙匡胤如法炮製,又把地方的統兵將領換了一撥。
此後,凡是有資歷、有能力、有可能發動政變的將軍,基本上都不會掌握軍權。但只是不掌握軍權,並不代表不再指揮軍隊作戰。有些人,趙匡胤還得用,要用這些人去打仗。而實際掌握軍權的人,往往都是有能力卻沒資歷的新秀將領。這夥人肯定能好好幹活,但不至於造反。
趙匡胤的這個做法簡直相當高明。但為什麼劉邦、朱元璋這兩個人不用呢?
王夫之認為“夫石守信、高懷德之流,非有韓、彭倔強之質也”、“非有田承嗣、王武俊、李納之跋扈而不可革也”。簡短說,就是這夥人太老實,所以好欺負。
真就這麼簡單嗎?
這四個人裡面,石守信和王審琦是趙匡胤的義社十兄弟。張令鐸和高懷德,也與趙匡胤兄弟相稱,且都參與了陳橋兵變,有擁立之功。這是一種什麼關係?
這不是簡單的兄弟的關係,而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也就是說:在趙匡胤當皇帝之前,這些人就是趙匡胤的部下。主公與能臣的關係,早就定了。之前是,現在也是,以後還是。
這就是信任。
有了信任,趙匡胤就不會像劉邦和朱元璋一樣,玩“狡兔死、走狗烹”的把戲。關鍵是這些人也相信趙匡胤這個老領導不會殺他們。
所以,趙匡胤說:
卿等何不釋去兵權,出守大籓,擇便好田宅市之,為子孫立永遠之業,多致歌兒舞女,日飲酒相歡,以終其天年!
而趙匡胤說了,這夥人就真能相信。關鍵是趙匡胤也能做到。後來,趙匡胤與這些人紛紛結為姻親,君臣相守、兩無猜疑。而劉邦和朱元璋,卻完全沒有這個條件。他們即便真能做到,手下的將領也不一定能相信。特別是劉邦手下的那些個異姓諸侯王,打死都不會相信。
但是,這就夠了嗎?這夥人出鎮當節度使,外邊還有其他很多節度使。節度使就是藩鎮,難道就不能造反嗎?
從五代第一代的後梁朱溫開始,每一代都在加強中央禁軍。到後周世宗柴榮時期,中央禁軍已經足夠強。所以,只要控制住中央禁軍,其他地方節度使的造反,完全成不了氣候。
公元960年,趙匡胤代周建,後周的昭義節度使李筠、淮南節度使李重進立即叛亂。但宋軍一到,這兩個傢伙立即躺死。地方節度使的驕兵,根本就打不過朝廷手中的禁軍。你就是在能打的名將,也沒用。因為手中沒有強兵。
所以,趙匡胤搞杯酒釋兵權的真實目的,只是要控制中央禁軍。至於地方節度使和藩鎮兵,那隻能一步一步地來。
因此,趙匡胤能夠實現杯酒釋兵權,主要仰賴兩個條件:一是大勢條件,中央禁軍已經成為最能打的軍隊;二是關係條件,君臣關係早已確定、君臣之間互相信任。同時,趙匡胤的胸襟仁善和關係攻略,也不能忽視。換個人,比如他弟弟趙光義,很可能搞得屍橫遍野或重新分裂。
-
3 # 路之意
因為在宋高祖稱帝之前,國家就已經是一個藩鎮割據的局面,而趙匡胤自己就是被部下所捧起來做了皇帝,所謂黃袍加身只不過是因為他當時掌握兵權,所以直接搞了一個皇帝做,而就是這樣出身的他,也怕自己的部下有一天會模仿自己,所以有了“杯酒釋兵權”的事情。
一、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經過太祖即位後不出半年,就有兩個節度使起兵反對宋朝。宋太祖親自出徵,費了很大勁兒,才把他們平定。為了這件事,宋太祖心裡總不大踏實。有一次,他單獨找趙普談話,問他說:“自從唐朝末年以來,換了五個朝代,沒完沒了地打仗,不知道死了多少老百姓。這到底是什麼道理?”
趙普說:“道理很簡單。國家混亂,毛病就出在藩鎮權力太大。如果把兵權集中到朝廷,天下自然太平無事了。”宋太祖連連點頭,讚賞趙普說得好。
後來,趙普又對宋太祖說:“禁軍大將石守信、王審琦兩人,兵權太大,還是把他們調離禁軍為好。”
宋太祖說:“你放心,這兩人是我的老朋友,不會反對我。”
趙普說:“我並不擔心他們叛變。但是據我看,這兩個人沒有統帥的才能,管不住下面的將士。如有一日,下面的人鬧起事來,只怕他們也身不由己呀!”宋太祖敲敲自己的額角說:“虧得你提醒一下。”
過了幾天,宋太祖在宮裡舉行宴會,請石守信、王審琦等幾位老將喝酒。
酒過幾巡,宋太祖命令在旁侍候的太監退出。他拿起一杯酒,先請大家乾了杯,說:“我要不是有你們幫助,也不會有現在這個地位。但是你們哪兒知道,做皇帝也有很大難處,還不如做個節度使自在。不瞞各位說,這一年來,我就沒有一夜睡過安穩覺。”
石守信等人聽了十分驚奇,連忙問這是什麼緣故。宋太祖說:“這還不明白?皇帝這個位子,誰不眼紅呀?”
石守信等聽出話音來了。大家著了慌,跪在地上說:“陛下為什麼說這樣的話?現在天下已經安定了,誰還敢對陛下三心二意?”
宋太祖搖搖頭說:“對你們幾位我還信不過?只怕你們的部下將士當中,有人貪圖富貴,把黃袍披在你們身上。你們想不幹,能行嗎?”石守信等聽到這裡,感到大禍臨頭,連連磕頭,含著眼淚說:“我們都是粗人,沒想到這一點,請陛下指引一條出路。”
宋太祖說:“我替你們著想,你們不如把兵權交出來,到地方上去做個閒官,買點田產房屋,給子孫留點家業,快快活活度個晚年。我和你們結為親家,彼此毫無猜疑,不是更好嗎?”石守信等齊聲說:“陛下給我們想得太周到啦!”
酒席一散,大家各自回家。第二天上朝,每人都遞上一份奏章,說自己年老多病,請求辭職。宋太祖馬上照準,收回他們的兵權,賞給他們一大筆財物,打發他們到各地去做節度使。
歷史上把這件事稱為“杯酒釋兵權”。
二、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為什麼沒有武將站出來反對?宋武將當然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兵權,但是因為趙匡胤的防患於未然,他的卓越戰功和巨大威望使得眾將士只能忍氣吞聲地交出兵權。
趙匡胤氣量寬宏,不以殺戮服人。有一次他設宴招待群臣的時候,有一個臣子翰林學士王著,由於喝醉了酒,思念故主,因為本來是後周世宗柴榮信任的臣子。這在當時可是要殺頭的大罪,但是但是趙匡胤絲毫不以為意,反而命左右將他扶出去休息。乃至第二天群臣進諫要將王著殺掉,但是趙匡胤一句沒事兒就將他們全部打發走,為他以後積累了良好的名氣,將士們知道自己交出兵權不會有任何問題。
趙匡胤能力巨大。陳橋兵變兵不血刃就控制了都城開封。平定李筠、李重進叛亂。當武平節度使周保權向宋借兵時,趙匡胤以“假道滅虢”方針,出師湖南、假道荊渚,襲佔荊湖。並經過短時間的休整便攻滅後蜀。荊湖、後蜀滅亡後,趙匡胤覺得時機成熟,便出兵發動了滅南漢之戰和滅南唐之戰平定江南。短短几年趙匡胤的領兵水平大家都心知肚明,不敢輕易反抗。
趙匡胤是透過發動兵變才當上皇帝的,他的臣子都知道自己不交兵權會有什麼後果,所以他們會主動交上兵權來保全自己的性命。
三、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如果武將不答應怎麼辦?如果武將們不願意交出兵權,那麼也不會有杯酒釋兵權了,那趙匡胤會怎麼辦,會不會殺了他們,因為一旦收回兵權失敗,到大宋就危險了,我認為如果武將們不願意,趙匡胤會採取一定的手段,強迫這些人武將交出兵權。
趙匡胤出現在史書上都是仁慈的形象,特別是杯酒釋兵權,把他拔得很高,但是我們明白一點,趙匡胤不是一個普通人,還是一個皇帝,皇帝的著眼點是什麼,那就是整個天下,人心不狠,皇位不穩,為了皇位為了天下,他可以做出來一些違背自己內心意願的事情。
結語所以說,在這樣的“威逼加利誘”下,趙匡胤就可以輕鬆的透過杯酒之間,不損耗一兵一卒,就可以釋兵權,當然這也與趙匡胤的部下,是他當時做皇帝時親自把他捧起來的人有關,所以削去大家的兵權可以成功。
-
4 # 一朵跳躍的浪花
據我所知,杯酒釋兵權沒有武將不同意!都同意,因為:
第一,趙匡胤是馬上皇帝,文治武功都很厲害,下面誰敢反對啊!
第二,趙匡胤給了這些武將很好的待遇,讓這些武將安心過好下半輩子,何樂而不為啊!
第三,這些武將打了一輩子仗,就是為了給自己賺點好的生活,趙匡胤給了,那就正好順坡下驢!
所以,沒人反對!
-
5 # 選c好嗎
宋武將當然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兵權,但是因為趙匡胤的防患於未然,他的卓越戰功和巨大威望使得眾將士只能忍氣吞聲地交出兵權。現存“杯酒釋兵權”的最早記載,是北宋丁謂的《丁晉公談錄》。《丁晉公談錄》記述了趙匡胤與趙普關於此事的一段對話。趙普對趙匡胤說,禁軍統帥石守信、王審琦兵權太重,“皆不可令主兵”。趙匡胤聽後不以為然,認為石、王這兩位老將是自己多年的老朋友,決不會反對自己。趙普則進一步做工作,說石、王這兩位老將缺乏統帥才能,日後肯定製伏不了部下,後果將不堪設想。趙普終於說服了宋太祖,罷了兩人的兵權。綜上所述,《丁晉公談錄》裡記載的這個故事,雖然有收繳兵權在裡面,但是這裡面沒有“杯酒”,也沒有“釋兵權”,更沒有趙匡胤什麼事,這完全是趙普一個人自導自演的結果。
趙匡胤氣量寬宏,不以殺戮服人。有一次他設宴招待群臣的時候,有一個臣子翰林學士王著,由於喝醉了酒,思念故主,因為本來是後周世宗柴榮信任的臣子。這在當時可是要殺頭的大罪,但是但是趙匡胤絲毫不以為意,反而命左右將他扶出去休息。乃至第二天群臣進諫要將王著殺掉,但是趙匡胤一句沒事兒就將他們全部打發走,為他以後積累了良好的名氣,將士們知道自己交出兵權不會有任何問題。
趙匡胤能力巨大。陳橋兵變兵不血刃就控制了都城開封。平定李筠、李重進叛亂。當武平節度使周保權向宋借兵時,趙匡胤以“假道滅虢”方針,出師湖南、假道荊渚,襲佔荊湖。並經過短時間的休整便攻滅後蜀。荊湖、後蜀滅亡後,趙匡胤覺得時機成熟,便出兵發動了滅南漢之戰和滅南唐之戰平定江南。短短几年趙匡胤的領兵水平大家都心知肚明,不敢輕易反抗。
趙匡胤是透過發動兵變才當上皇帝的,他的臣子都知道自己不交兵權會有什麼後果,所以他們會主動交上兵權來保全自己的性命。
-
6 # 史曼羅
其實,杯酒釋兵權只不過是杜撰而已。
相傳,宋太祖趙匡胤在當皇帝的第二年的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叫來了當初跟著他打天下的幾個結義兄弟來家吃飯,他們分別是侍衛親軍司馬步軍都指揮使——石守信、殿前司副都點檢——高懷德、殿前司都指揮使——王審琪、侍衛親軍司馬步軍都虞候——張令鐸、侍衛親軍司步軍都指揮使——羅彥環等。他們都是當年趙匡胤“黃袍加身”的始作俑者,大宋政權建立以後,他們也都成為了重要的高階軍事將領。
而趙匡胤將這幾人叫來以後,就一陣牢騷,說自己多麼的不容易,這個皇帝都是你們當時硬加在我身上的,如今都沒有了退路。可若是有一天,你們手底下的親信也把黃袍加在你們的身上,你們會不會也起來把我轟下臺。
這哥兒幾個一聽皇上說出這樣的話,趕緊撲倒在地,誓死效忠長效忠短的。
但其實,正史上並沒有這一段事件的記載。
“杯酒釋兵權”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真宗年間的大臣王曾的《王文正公筆錄》裡。後來司馬光的《涑水記聞》也記錄了“杯酒釋兵權”,但事件發生的時間卻與王曾不一樣。史學家考證,這是因為司馬光發現王曾記錄的時間有漏洞。再後來,李燾編寫《續資治通鑑長編》,綜合了王曾和司馬光的紀錄,並且對故事情節又豐富了一下,於是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版本。
關於這段假歷史是如何演變的,史學家們找到了源頭。說某天,號稱“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突然找到趙匡胤,建議他立即撤掉石守信和王審琪。趙匡胤不以為然,說這是我的義社十兄弟,不會對不起我。趙普說,他們自然不會,但是他們的手下呢?這兩人根本管不住他們手下!趙匡胤還是覺得趙普小題大做,他說,區區下屬,他倆還是管得住的,而且我對他們很器重!
趙普冷冷一笑:周世宗的手下他管得住嗎?周世宗難道不器重手下嗎?這句話立刻戳中趙匡胤的命門,自己當年不也是深受周世宗器重嗎?自己還不是被手下推上皇位,背叛了周世宗嗎?於是冷汗直流,於是,罷免石守信、王審琪。
這就是故事最早的影子,這裡面只有石守信和王審琪,後來人越加越多,而 “杯酒釋兵權”的這些人當中,資歷最老、地位最高的是高懷德,為什麼把他的名字放在石守信的後面,原來,最初根本沒有高懷德的事。
自唐朝藩鎮割據後,短短五十年,中原成了皇帝流水線,都是武將惹的禍。所以遏制武將的軍權是趙匡胤必須要做的,否則趙宋步前朝後塵將不可避免,這就是“杯酒釋兵權”的歷史背景。
但是,趙匡胤不可能,實際也沒有一次性就免掉這麼多高階將領,而是有計劃分步驟地改革中央軍隊編制,伴隨編制改革,一步步將這些高階將領調出中央軍。靠一次喝大酒解決這麼大問題,只是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
儘管故事是假的,但它的核心卻是真的。這種處理方式比較貼合趙匡胤寬仁的性格,也符合當時的歷史要求(當時趙宋天下還未統一,還需要這些將領發揮作用,後來的戰爭中,這些被調任節度使的兄弟們,多次回到中央重擔舊職。)。
回過來看一下這個故事,“杯酒釋兵權”更像是趙匡胤與武將們達成的一個君子協議,一個心照不宣,君臣間相互保全的默契,一個以國家利益為重,彼此共榮的契約。
-
7 # 霜葉紅於二月花
所謂“杯酒釋兵權”事件,在歷史上是否真的存在是有不同看法的。但有個基本的共識是宋朝趙匡胤稱帝建立宋朝後對原有的兵制進行了大的改革,將國家的軍事大權集中到自己手中,這一點是沒有異議的。
唐朝末年農民大起義,摧毀了統一的大唐帝國的統治,出現了許多手握兵權稱霸一方的軍閥,歷史演進到了五代十國時期。後周將領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黃袍加身建立了宋朝。
趙匡胤登基後,對外,“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不斷征戰,消滅了眾多割據一方的小國,統一了中原。
對內,由於趙匡胤由將領而取得政權,深知手握軍權的將領對國家的危害,進行了被後人稱為“杯酒釋兵權”的兵制改革,實現了“兵無常將”的轉變,逐步削奪了兵多將廣的部將的職權,原有的部將逐漸分配到地方做有名無實的節度使。在此過程中,要說將領個個都心甘情願,恐怕並不符合歷史事實,但面對趙匡胤處心積慮的超前部署和安排,大勢所趨,多數人也無可奈何,所謂“流水落花春去也”。因此在此過程中,也沒有出現大的動亂。
趙匡胤改變兵制,統一國家的軍權,抑制將領勢力的膨脹,對維護宋朝政局的穩定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
8 # 史匠
自然有不願意的,你說我跟你出生入死的,好不容易把江山打下來了,你卻要過河拆橋,降職降權的,我都懷疑我這些年都幹了些什麼。
那不同意能怎麼辦呀,趙匡胤是皇帝,作為臣子不服從就只有死路一條,如果權利和性命二選一的話,答案已經很明顯了。
而趙匡胤也不是說下黑手來逼迫你,也不是以一個“莫須有”的罪名來殺你,反而以極其懷柔的方法,自導自演了一出好戲來暗示武將們。
趙匡胤晚宴上自導自演——杯酒釋兵權那是一個夜黑風高的晚上,趙匡胤把當時跟隨他打天下的禁軍統領全部叫過來喝酒。
這次酒宴,趙匡胤的目的很明確,那便是藉此機會削弱自己手下的勢力,不但要防止發生像唐朝各藩鎮割據一方這樣的情況,更需要防止像趙匡胤自己這樣因篡位而“黃袍加身”這一情況。
等武將們全都到了便開始喝酒聊天,聊聊國家啊,聊聊家常啊。
等到武將們喝到興頭上時,趙匡胤便開始引出主題了,他嘆了口氣說道:“我若不是靠你們出力,是到不了這個地位的,為此我從內心裡一直念及你們的功德。然而,當天子太過艱難,還不如做節度使快樂,我整個夜晚都不敢安枕而臥啊!”
皇帝在訴苦,那麼作為臣子自然要安慰,但想要安慰皇帝,那就必須得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呀,於是武將們問其原因。
這一問就不得了了,趙匡胤直接一句“我這個皇帝位誰不想要呢?”嚇壞了眾人,但僅僅如此的話也達不到釋兵權的效果,因為天下百姓何其之多,有異心的人肯定不在少數,又不關這些大臣們什麼事情。
於是呢,趙匡胤直接說了“怕你們到時候像我一樣,黃袍加身,生不由己。”這性質就不一樣了,矛頭直指武將們。
他們也不傻,知道皇帝要做什麼,在怕什麼,但也怕自己像前朝大臣一樣落得個“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為了保命只能求趙匡胤指條明路。
這樣一來,趙匡胤的目的便達到了,於是他便讓武將們放棄自己的兵權,找個地方好好安度晚年。
人生如白駒過隙,所為好富貴者,不過欲多積金錢,厚自娛樂,使子孫無貧乏耳。卿等何不釋去兵權,出守大籓,擇便好田宅市之,為子孫立永遠之業,多致歌兒舞女,日飲酒相歡,以終其天年!朕且與卿等約為婚姻,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續資治通鑑·卷二·宋紀二》那皇帝都這麼說了,武將們還能怎麼辦呢?只能退休養老了唄。
杯酒釋兵權的評價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以杜絕藩鎮勢力和再現“黃袍加身”的現象為出發點,加強了北宋的中央集權制度。
確實,出發點是好的,但是趙匡胤後來主張以文官治軍這一軍事制度,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之後北宋的滅亡與此制度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話又說回來,那些被釋掉兵權的武將並沒有真的“退休養老”,而是被派去做地方節度使了。
趙匡胤也兌現了與禁軍高階將領聯姻的諾言,把守寡的妹妹嫁給高懷德,把女兒嫁給石守信和王審琦的兒子,把張令鐸的女兒嫁給太祖三弟趙光美。
對趙匡胤來說,杯酒釋兵權既鞏固了中央集權,又沒有和以往出生入死的兄弟撕破臉面,可謂是一舉兩得。
-
9 # 皇家秘史
伯淸認為杯酒釋兵權,趙匡胤就是為了統一中央集權,把兵權全部集中在自己手中,採取一種溫和的方式讓手下交出兵權,並未像其他開國皇帝用血腥的方式殺掉有功之臣,那站在武將的角度去思考這個事情,趙匡胤已經開始對他們產生了猜忌,即使不願意交出兵權,那到最後自己還是會被武力解決,落得一個悲慘的下場,與其這樣還不如主動交出。
後周顯德七年(公元960年)四月,昭義軍節度使李筠起兵叛亂,北漢也趁機騷擾,後奏太祖的外甥李重進也準備在揚州起兵響應,面對嚴峻形勢,趙匡胤先穩住李重進,親自出兵平叛李筠,後來又平叛了李重進,把“二李”解決完之後,他也不敢大意,他深知五代時期朝代更新頻繁,關鍵在於臣屬太強,尤其是統兵大將實力太大,他們要弒君篡位太容易了,又加上自己就是這麼得來的皇位,所以為了維護自己統治,決定手繪禁軍將帥兵權。
而在收繳石守信、高懷德等大將兵權過程中,趙普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本來一開始趙匡胤覺得這些跟著自己創業的小夥伴不會對自己有異心,趙普就向他數次進言說:"臣也不擔心他們會背叛陛下,但是如果他們的部下貪圖富貴,萬一有作孽之人擁戴他們,他們能夠自主嗎"?這個時候趙匡胤就明白了,也是怕自己皇位被奪走。
這樣就有了宴請他們吃飯,說出自己的苦惱,大意就是你們手上有兵權,我這個位置做的不牢靠,這些將領也明白什麼意思,估計也是怕被殺或滅族的可能性,紛紛交出兵權。
透過這種方式,趙匡胤完成了收回兵權,加強了皇權對兵權的控制。
-
10 # 安定郡小書生
“杯酒釋兵權”只不過是君臣之間一次彼此妥協而已,武將們當然不願意握在手裡的實打實的兵權,皇帝更不希望臥榻之側容得別人酣睡。
既然如此,雙方彼此都在等對方服輸。當然走上了皇位趙匡胤是不願意將自己的這塊蛋糕輕易與別人分享的,作為擁立趙匡胤走上帝王的武將們現在就等著這家上市公司分紅呢。雙方就這樣僵持著,作為皇帝的趙匡胤不得不主動出擊,快刀斬亂麻,儘早結束這樣尷尬局面。
“杯酒釋兵權”的酒宴其實就是一次雙方最後的攤牌會。皇帝老趙也飽含深情地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弟兄們,你們這樣手握軍權我老趙就是心裡不踏實;這樣長期下去,總有一天我老趙是會忍不住動手的。”老趙的不按套路出牌,一下子讓剛才氣氛融洽的場面頓時尷尬起來。作為手握兵權的石守信等人一聽就知道要攤牌了,不過沒有想到是以這種方式開始的。諸將們連忙表態,“老大啊,是老天讓您當皇帝,作小弟的只是跟在您後面喝點湯,怎麼敢造反呢。”
老趙繼續說到:“得了吧,兄弟們;哥哥我當初和你們一樣,現在不就黃袍加身了;世事難料,誰能保證的了了”。諸將一聽,心頭一緊,想到:“今天這二百斤不會就交代在這了吧;趙大啊,趙大,沒看出來啊,說動手就動手了,怎麼一點都不含蓄呢。”但是話還是要說的,“既然這樣,大哥,您是皇上,您說怎麼辦?”“是啊,大哥,弟兄們可是心裡向著您的吶!”“大哥,弟兄們也不容易啊!”就這樣大家七嘴八舌的說了開來,可諸將誰也不敢撕破臉皮,畢竟看樣子,說不定外面就埋伏著趙大的刀斧手呢。
趙匡胤端起酒杯一飲而盡,說道:“我老趙能當上皇帝,全靠弟兄們的支援。弟兄們真心對我,我老趙也不是不仁不義之人。”然後,趙匡胤聽了一下,用餘光掃視一下全場。諸將心裡一千匹那個什麼馬奔過,瞅著趙匡胤。趙匡胤繼續說到:“兄弟們,跟著我,無非就是為了有肉吃,有酒喝。這樣只要弟兄們交出兵權,我老趙保證弟兄們,繼續做好富家翁,根本不用移民,票子、房子、車子、女子樣樣管夠。當然,弟兄們可以不要,那隻能是刀子了。”
話既然到這個份上了,諸位手握軍權的將領們,也不能再說什麼了。紛紛表示,大哥就是大哥,想的就是周到,兄弟們當然聽大哥的了。於是,第二天朝會上,石守信等上表聲稱自己有病,紛紛要求解除兵權。宋太祖欣然同意,令罷去禁軍職務,地方任節度使,並廢除了殿前都點檢和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司。
當然,趙匡胤還是講義氣的,兌現了諾言。把守寡的妹妹嫁給高懷德,把女兒嫁給石守信和王審琦的兒子,把張令鐸的女兒嫁給三弟趙光美。把執掌兵權的結義兄弟的禁軍職務全部被解除後,從此再不授人。
-
11 # 愜意逍遙遊
咱們換位思考,武將們被奪了兵權,當然會有不滿意者。
石守信、王審琦等人助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當然是大宋的功臣,都想著日後享受擁戴之功的巨大紅利,忽然被削去兵權,難免心有不甘。
但現實擺在眼前,只要有絲毫猶豫,則必受猜忌,下場不言而明;退出權力的中心而明哲保身,至少可以做一個富家翁。所以在短暫的權衡利弊後,他們都作出了正確的選擇。
歷朝歷代都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趙匡胤手下的武將們可以說是結局最好的了。
君不見漢之韓信、彭越等人;明之藍玉、傅友德等人皆功勳卓著,然而不得善終。
正因為宋朝江山得來的特殊性,所以“重文抑武”的政策貫穿了整個兩宋,這就是被金國、蒙古吊打的主要原因吧。
-
12 # 歷史隨筆
一般來說,皇帝找大臣來談話,當皇帝心中已經有想法了的時候,大臣說啥都是錯的,結果就兩種:要麼聽皇上的,要麼等死。其它的,怎麼答都不對
趙匡胤能坐上皇位,得益於三點:
1、本身的人格魅力,這是天生的,無法模仿。有的人就天生自帶領導氣質,大家就願意跟他合作,願意聽他的,跟他相處就覺得愉快!
2、跟著郭威學到了如何一步步謀權佈局,操作。可以說從郭威上臺開始他就一步步在策劃並效仿之了,正因為如此,他當上皇帝之後才更怕有人像他一樣的“好學”並用同樣的方式奪權。
3、當時的柴崇訓孤兒寡母太單純,沒有抵禦和籌謀的心機。
而底下的人之所以要給他皇袍加身,無非也是從郭威那一代學到的,原來擁立新帝有機會成為開國功臣,這是一條升官發財的捷徑,不行,這羊毛必須得擼!於是在趙匡胤的領導和策劃下,在將領們心知肚明的配合下,趙匡胤也完在了像郭威一樣的逆襲之路!
已經有兩任皇帝都這麼幹 了,趙匡胤當然也不傻,本來他只是內心有點擔憂,經過趙普一點撥,更覺得此事不能託,不過他到底是個情商政商好手,沒有浪湧 一滴血,沒殺一個人把這些開國功臣的兵權收上來了!
為什麼一頓酒就能解決這事,沒有遭到反抗或者反對呢?從心理上來說,肯定是沒有哪個將領願意放下兵權的,畢竟當初冒著風險擁立趙匡胤不就是為了財富和權力雙收嗎?現在權力要被收走,那不是白忙活了,這不是過河拆橋?
但是經過趙匡胤的點拔,他說:“我知道你們沒有謀逆之心,但是如果有一天你們的手下跟你們一樣想要高官厚祿,把黃袍加在你們身上,你們會怎麼選?”
這些武將們一聽立刻頭上直冒冷汗,畢竟在宋朝之前有太多的“兔死狗烹”的歷史案例,他們一下就能明白不聽話會是如何下場,今天這頓飯吃完能否活著回去都成問題,趕緊紛紛跪下,瞌頭如搗蒜,求皇上給指條明路。
趙匡胤接著安撫道:
“要知道我現在當了皇帝可是一天也睡不好覺呀,還不如當初做校衛省心呢,但是既然已經坐上這個位置,我也不能虧待了你們,但你們也得讓我安心才是,各位不如放下兵權,你們的俸祿依舊,你們拿著良田美宅回去好生的享受生活,我保你們世代富貴,這當皇帝的罪就讓我一個來受,只要你們給我一個安心!如果你們還是不放心,我還可以跟你們結成兒女親家,我的女兒們都嫁給你們,這樣我們就是親家了!”
就是這樣的軟硬兼施,大家也都做出了明智的選擇,換作任何一個人,在這種情形下也會這樣選擇的吧?畢竟比起權利來,還是命更重要吧?
-
13 # 縹緲峰下一粒沙
北宋建立之後的某一天,宋太祖趙匡胤問丞相趙普:“親,為什麼從唐末以來,短短數十年間皇帝就換了八姓十二君,爭戰無休無止?我有個夢想,想要從此息滅天下之兵,讓國家長治久安,你有什麼好的辦法嗎?”
趙普說:“陛下呀,這個問題我早就考慮過了。最大的原因就是君弱臣強,所以一定要節制臣子的權力,尤其是兵權。。。。。。您還記得您是怎麼登上皇位的嗎?”
趙匡胤立刻就明白了趙普的意思。他當初可是被手下將領黃袍加身才推上皇位的,他可以相信忠於自己的將領們,但要是將領的手下也想搏個擁立之功,把黃袍強加於將領之身,那麼將領不反也得反了。
(網路配圖)
所以必須收回將領們的兵權,杜絕這種可能性。怎麼收呢?趙匡胤根據華人喜歡在吃飯時談事的固有性格,安排了個酒宴,酒至酣處直接說了自己的擔心,將領們痛哭流涕,第二天就齊齊上交了兵權。
史上稱之為“杯酒釋兵權”,這是一次比較成功且溫和的帝王集中兵權事件,沒有流血犧牲,大家吃吃喝喝的就把事兒給辦了,透著種封建社會中難得一見的人性之光。
這種難得,不只是對於皇帝趙匡胤而言,對於他的將領們來說也是如此。
通常皇帝想要收回兵權,只有一種辦法:殺!劉邦和朱元璋殺了多少舊部?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形容的就是這種情況。
而開國武將們面對皇帝即將收回兵權的現實,也沒幾個能做到不戀權位。漢朝的韓信、明朝的藍玉,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網路配圖)
但這一次,趙匡胤沒選擇直接誅殺,而是選擇開誠佈公;將領們也沒選擇殊死對抗,而是選擇放棄兵權。
那麼所有武將都願意嗎?有沒有不同意的?我認為肯定有,但只敢在心裡想想而已。
一方面,趙匡胤就是最大的軍閥,擁有最大的兵權;另一方面,上交兵權的“勢”已成,誰敢在這個時候說個“不”字,絕對沒有好下場。
當然,我覺得這和趙匡胤特別坦誠也有關係。
有些東西曆代皇帝都不直說,明明忌憚武將兵權,口中還一再說我信你,只是暗中繞來繞去的死命打壓,有些武將就是藉著“你不明說我就裝不知道”來應付,也有些武將是真搞不懂皇帝在想什麼,只覺得君心莫測,因此而鬧出許多悲劇。
(網路配圖)
趙匡胤不同,他幾乎直說了兩件事:
1、我不放心你們,你們自己看著辦吧。
2、你們的決定如果不是我想看到的,那就等著人頭落地吧。
皇帝都這麼坦誠了,將領們還能怎麼辦?當然也就坦誠以待。最終全了君臣之義,善始善終。
可見有些事情,坦誠了說不定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總之,我認為“杯酒釋兵權”這件事兒,北宋君臣的表現都超越了歷史的侷限性,示範了君臣相處的另一種可能。
-
14 # 帝國烽火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這種開國功臣最後參照殺戮的情況,在歷史上屢見不鮮,這主要是因為開國將帥嚴重威脅到皇權或者是皇權的繼承問題。歷來解決的辦法有兩種,一種是大殺功臣,如朱元璋;一種是留下權臣,如李世民,但是這兩種都不是最佳的辦法,趙匡胤就選擇了一種比較和平分方式解決了這個問題。
宋太祖趙匡胤是陳橋兵變篡奪後周的天下,被黃袍加身成為皇帝,而促成他完成這一行動的主要人員都是“義社十兄弟”的成員。等到趙匡胤坐穩了地位,他也開始擔心自己的地位收到威脅,便以天下動亂不安的緣由請教當時的丞相趙普,趙普認為是“藩鎮權力太重,君弱臣強。“所以消除威脅的辦法就是”削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
不久之後即公元961年,剛剛登基不滿兩年的趙匡胤,在平定李筠、李重進叛亂後,召集自己的一幫兄弟吃飯,酒喝到正起勁,趙匡胤就開始了自己的表演。最後傳達的意思是,你們這些人手握重兵,雖然對我很忠心,但是我擔心你們手下的人對你們同樣來個黃袍加身。那些大將一聽,酒都醒了,第二天就都跑到趙匡胤那你交了兵權,這便是“杯酒釋兵權”的故事,雖然這個故事有後人杜撰的情況,但是趙匡胤手下的這幫將軍的確將兵權交出來了。
中主要的幾個掌管兵權的人在後來的情況如下:
石守信:北宋建立後,率軍討平李筠、李重進叛亂,出任馬步軍副侍衛都指揮使、侍衛親軍馬步都指揮使等職。公元961年趙匡胤解除宿將兵權,石守信改任天平軍節度使,雖保留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軍職,“其實兵權不在也”,第二年石守信自己上表請求解除兵權,被免去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之職,專任天平軍節度使。
王審琦:北宋建立後為殿前都指揮使、兼任泰寧軍節度使。公元961年王審琦被迫交出兵權,出京任忠正軍節度使。
高懷德:北宋建立後,為殿前副都點檢,移鎮滑州,充任關南副都部署。公元961年交出兵權任歸德軍節度。
張令鐸:北宋建立後,擔任侍衛親軍馬步軍都虞侯,想當於侍衛親軍司的次長官,公元961年被免去軍職,改任鎮寧軍節度使。
李繼勳:北宋建立後,加官檢校太尉。在公元961年沒有被趙匡胤免去軍職,並且長期擔任宋朝抗擊遼國的前鋒大將。李繼勳沒有參入陳橋兵變,且長期帶兵在外征戰,這是他沒有被免去軍職的重要原因。
韓重贇:北宋建立之後,擔任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領寧江軍節度使。公元961年韓重贇非但沒有被削減兵權,而且還擔任殿前都指揮使、成為殿前司正長官,但是在6年以後有人上告趙匡胤說韓重贇養私兵,被趙匡胤罷免軍職,出為彰德軍節度使。
以上基本為趙匡胤“義社十兄弟”中主要的幾個掌權者,可以看到在公元961年,除了李繼勳和韓重贇基本都被解除了兵權,而李繼勳是因為長期在外不夠稱威脅沒有被解除兵權,韓重贇則是被趙匡胤重用,不過也在6年之後因為觸犯了趙匡胤的忌諱被撤職。
從實際情況來看,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並沒有將軍反對。因為在公元961年,趙匡胤坐穩皇帝位置後,就開始不讓這些將軍帶兵打仗,即使他們不交出兵權,手中的權利也會被趙匡胤一點一點剝削調,所以石守信在第二年主動交出了兵權。所以說及時“杯酒釋兵權“的故事是杜撰的,但是趙匡胤瓦解他們手中的 兵權卻是實實在在的事情。
總體來說,可以將“杯酒釋兵權“看做是一個交易,趙匡胤包這些大將平安富貴,這些大將消除對趙匡胤的威脅,大家何樂不為呢。
-
15 # 海闊雄風
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以免陳橋驛兵變的重演。
北宋太祖武皇帝,睿智過人,心中城府深不可測,用杯酒釋兵權,將朝內武官的權力實行了控制,這是作為一代君王的智策。
-
16 # 老威觀史
從唐朝崩潰到宋朝建立,中原經歷了五個朝代,趙匡胤在建立宋朝後自然不希望宋朝成為這第六個朝代,如何讓宋朝成為一個穩定的王朝,成為了困擾趙匡胤許久的問題。而這五個朝代的滅亡,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統兵大將奪權,趙匡胤本人就是前朝後周的大將,在手下將士們的擁戴下才奪取了後周政權,成為了大宋王朝的開國皇帝。
在宋朝建立後沒多久,趙匡胤有一次就找到了他的宰相趙普商量事情,在這次與趙普的對話中,他就提出了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他問趙普:五代以來幾十年間出了五個朝代,八個姓氏十幾個皇帝,整個國家動亂不堪,這種局面怎麼造成的?如何才能結束這種局面呢?
趙普回答說,造成這種天下混亂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節度使們的權力太大了,而對他們的制約太少了。趙普認為除了要削弱節度使們的權力外,在財政上也要約束這些節度使。因此趙普建議趙匡胤要收回那些節度使在地方上的行政權、軍權和財權,但說到在這裡的時候趙匡胤馬上打斷了趙普的話,說道這件事情你不要往下說了,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也不要跟任何人去說。
趙匡胤在這裡打斷趙普的話,一方面是因為他確實聽懂了趙普的意思,就是要把地方節度使的權力都收歸中央。另一方面,如果趙普繼續往下說,他就要建議趙匡胤殺功臣了,殺功臣的事在中國曆代王朝中屢見不鮮,似乎成為了中國曆代王朝的潛規則,從無薪嘗膽的越王勾踐到推翻暴秦的劉邦,再到後來明太祖朱元璋,每一位帝王幾乎都是踩著屍骨堆來鞏固新生政權的,那麼對於剛剛建立宋朝的趙匡胤來說他會怎麼做呢?很顯然趙匡胤是一位非常仁慈的君主。
▲從與趙普的談話我們就能推測出,趙匡胤在杯酒釋兵權之前對這件事是精心謀劃過的
趙匡胤是被手下的功臣們擁戴上位的,這些擁戴他的功臣也都是手握重兵的人,再加上分佈在全國各地的節度使們,如果要殺功臣,就必然是一件大事,一旦傳揚出去肯定會造成人心惶惶,引起政局的動盪,是一件極為敏感的事情。
在經過了周密的思考之後,到了第二年7月份(公元961年),趙匡胤就在皇宮中舉辦了一場宴席,將擁戴他上位的所有功臣都請了過來。這些人都非常高興地參加了宴會,酒過三巡後,趙匡胤做了一個手勢,讓所有的侍從人員都退了出去,把門關上。
關上門後,趙匡胤就感慨地說,現在當皇帝還真不是好玩的事情呀,我每天晚上都睡不著,一點都不像當年當節度使的時候那麼舒服,那麼自在。
這個時候趙匡胤的首席功臣石守信就說道,不會吧陛下,當皇帝應該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呀,您為什麼會這麼想呢?
趙匡胤就指了指自己屁股下的椅子,說道,這把椅子誰不想坐呀?趙匡胤此話一出,在場的所有人都嚇壞了,因為如果當時趙匡胤說的話是有所指,也就是趙匡胤如果是在暗示某人想搶班奪權的話,按照中國的政治傳統來說,頃刻之間就會血流成河。
石守信聽了這話,馬上就跪在了趙匡胤的面前說道,陛下,您告訴我是誰想做這種事情,臣馬上去宰了他。
趙匡胤便說道,我並沒有指向誰,當時我也是被你們推上了這個風口浪尖,當時如果我不同意你們這麼做,我也會被你們幹掉。以後如果你們的部下貪圖富貴,也想像當年推舉我一樣來推舉你們,到那個時候你們想不幹都不行了,如果你們不幹,你們也會被自己的部下幹掉。
石守信聽了這話,也不知道該怎麼做,便說道,陛下,您這樣說,我就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請您給我們指出一條活路吧。
趙匡胤便說,人生苦短,大家如此辛苦地拼事業,不就是想過上榮華富貴的生活嗎?你們不如這樣想,把自己的兵權交出來,然後到一個富裕的地方當官,在哪個地方購置產業,每天都快快樂樂地生活,以後還能把大筆的財產留給自己的子孫,我們君臣之間也不至於會如此緊張,如果這樣做的話,你們覺得如何呢?
石守信等人聽完後,立馬全部跪在了地上,說道,陛下我們這幫粗人怎麼就沒想到這個呢?您真是給我們指了條活路,所有人便各回各家了。
到了第二天,石守信便向趙匡胤遞上了辭職報告,到了第三天隨著石守信帶頭遞交辭職報告,參加宴會所有的人也都遞上了辭職報告,趙匡胤就真的把所有遞交辭職報告的人都安排到了當時宋朝最富裕的地區做最高長官。
不但讓他們在最富裕的地方做了最高長官,趙匡胤也確實是說到做到,他把自己的一個妹妹和三個女兒都嫁給了這些人,與這些人結為了兒女親家。我們都知道,宋朝官員的俸祿是歷代最高的,這些人做了最富裕地方的長官後本身就有很高的收入,根據歷史學家的統計,當時宋朝官員最高收入的級別是使相,使相的收入就相當於明朝宰相的十倍,這些人被封在了地方後都得到了使相級別的待遇,再加上趙匡胤還給了他們很多賞賜,到了地方後這些人都過上了非常富足的生活。
趙匡胤把這些人派到地方做節度使後,從名義上來說這些節度使擁有地方上的行政、財政、軍政、民政等大權,但在他們的下面趙匡胤還給他們安排了副手,這些權力實際上是掌握在了這些副手的手上。所以這些人只是名義上來說是這些副手的長官,擁有很高的地位、榮譽和待遇,手中並沒有實權,透過這個做法,趙匡胤把這些人的權力收歸了中央。
趙匡胤就透過這種不流血的方式成功地解除了大將們的權力,鞏固了朝政,趙匡胤這樣的做法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來說可能是最厚道的一種做法,也是最好的一種權力轉移方式。對於那些統兵作戰的大將們來說,一方面他們雖然擁有很好的軍事才能,但並不能代表他們有很好的治理國家的才能;另一方面,在戰場上廝殺久了,難免會對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創傷,這些在戰場上見慣了血淋淋場面的將領來說,這種戰場上給他們留下的心理創造經常會給他們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變態,很多時候他們也感覺不到這種心理變態。就拿現代的美國來說,上了戰場計程車兵在回國後都會接受不同程度的心理治療,戰場上留下的心理創傷也會給很多人一輩子造成不可磨滅的痛苦。如果讓這些有心理問題的人來治理國家,就經常會出現問題。
所以趙匡胤就採取了折中的辦法,這些功臣對國家有功這點沒錯,國家就給這些人很好的待遇、崇高的地位和無上的榮譽,讓他們能夠安度晚年。同時讓這些人把權力交出來,讓能夠治理國家的人來治理國家,對於這些功臣,對於整個國家來說也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做法,是非常高明的做法,他打斷了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殺功臣這非常兇殘的一面,以一種和平的手段解決了功臣與國家集權之間的矛盾。這種做法是一種先進的做法,領先了世界的潮流,為後來宋朝在經濟、文化、技術上的全面繁榮打下了基礎。
-
17 # 福星高照868686
杯酒釋兵權是指發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禁軍軍將也黃袍加身,使類似澶州兵變和陳橋兵變的歷史劇重演,篡奪自己的政權,所以趙匡胤透過一次酒宴,在酒宴中發表意見,威脅利誘雙管齊下,暗示高階軍官們交出兵權。是‘槍桿子裡出政權’的和平演變手法。與周朝的‘二桃殺三士’同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典故。
過程
北宋軍隊服飾
宋太祖有一天召趙普問道:“從唐朝末世以來數十年,皇帝已經換了八個家族了,戰爭頻繁不休不止,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是什麼原因呢?朕想停止天下兵戈,使國家長治久安,如何才能做到?”趙普回答:“陛下講了這事,是天地人神之福啊。造成天下的混亂,非別的原因,就是藩鎮的權力太大,君弱而臣強罷了。今日如想要解決這樣的情況,唯有削弱藩鎮的權力,限制他們的財政,將他們的精銳的軍隊沒收,這樣天下就會和平了。”
建隆三年(公元962年)七月初九,宋太祖在退朝後留下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趙彥徽、羅彥瓌諸高階將領飲酒。酒至半酣,宋太祖對軍將們說:“我若沒有諸位,也當不了皇帝。雖然我貴為天子,還不如做節度使快樂。當了皇帝之後,我終日沒有好好睡過。”此話令石守信等人大驚失色:“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誰敢再有異心?”趙匡胤說道:“誰不想要富貴?有朝一日,有人以黃袍披在你身上,擁戴你當皇帝。縱使你不想造反,還由得著你們嗎?”
守信等將領跪下磕頭,哭著說:“臣等笨到沒有想過這事情,還請陛下可憐我們,指示一條生路。” 宋太祖藉機表達了自己讓他們放棄兵權的想法,建議“人生苦短,猶如白駒過隙,不如多累積一些金錢,買一些房地產,傳給後代子孫,家中多置歌妓、舞女,歡樂以安享天年,君臣之間沒有猜疑,上下相安,這樣不是很好嗎?”大臣們答謝說:“陛下能想到我們這事,對我們有起死回生的恩惠啊!”第二天,各位軍將就稱病,請求辭職,宋太祖一一敕準,並且給予他們優厚的退休金。
人事任免
原任“侍衛都指揮使”兼“歸德節度使”的石守信,改為“天平節度使”,但名義上還持有“侍衛都指揮使”的虛銜。原任“殿前副都點檢”兼“忠武節度使”的高懷德,改為“歸德節度使”。原任“殿前都指揮使”兼“義成節度使”的王審琦,改為“忠正節度使”。原任“侍衛都虞侯”兼“鎮安節度使”的張令鐸,改為“鎮安節度使”。
結果
此番任免後,宋太祖當年執掌兵權的結義兄弟的禁軍職務全部被解除,從此也不再授人。石守信雖然保留著“侍衛都指揮使”的頭銜,卻已沒有任何實權。另一方面宋太祖又派李漢超鎮守關南、馬仁瑀鎮守瀛州、韓令坤鎮守常山、賀惟忠鎮守易州、何繼筠鎮守棣州、郭進鎮守西山、武守琪鎮守晉陽、李謙溥鎮守隰州、李繼勳鎮守昭義、趙贊鎮守延州、姚內斌鎮守慶州、董遵誨鎮守環州、王彥升鎮守原州、馮繼業鎮守靈武,“管榷之利,悉以與之,其貿易則免徵稅。故邊臣皆富於財,以養死士,以募諜者,敵人情狀,山川道路,罔不睹而周知之。故十餘年無西、北之尤也”。
爭議及真實性
“杯酒釋兵權”一直被傳為美談,但少有人注意其真實性,此事不見於《太祖實錄》。“杯酒釋兵權”的說法最早出自王曾的《王文正公筆錄》,司馬光的《涑水紀聞》以及王鞏在《聞見近錄》也都持此說,但各家記載釋兵權的過程多有牴牾,且疑點甚多。李燾的《續資治通鑑長編》與邵伯溫《邵氏聞見錄》則是沿用司馬光的說法,並考定日期為建隆二年六月甲午日。近代學者經過考證後,對“杯酒釋兵權”提出質疑。鄧廣銘認為“世傳的杯酒釋兵權”那一戲劇性事件是查無實據的。1945年,丁則良發表《杯酒釋兵權考》,認為此事“全來自傳聞,不足置信”。1982年,徐規等撰文提出疑議,否定該事件的存在。但也有持反對意見者:王育濟與柳立言都認為確有此事。
-
18 # 我愛洗澡好多泡泡呢
杯酒釋兵權這個事情的真實性值得懷疑,搞笑的是初中歷史課本把這件事情專門用紅色小楷字型寫下來。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講壇》講《王立群讀宋史——宋太祖》裡提到,他認為“杯酒釋兵權”這個故事後人添油加醋的成分較多,與真實的史實相差甚遠,因此並不可信。
應該算是一種節點式事件吧,把削藩事宜抬到明面上的一個節點。自古以來削藩都是大事,一個不小心沒成功,還會被趕下位置(明初建文帝削藩,燕王朱棣造反)要是幾杯酒幾句話就這樣,趙匡胤未免也牛逼過頭了吧。
也許是借吃飯放出了要求他們釋兵權的訊號和態度吧。
杯酒釋兵權其實只是解除了禁軍的威脅,後來削藩的過程非常漫長,基本上是把老一輩節度使給耗死。
“杯酒釋兵權”是一個在北宋中後期被人為神化出來的一個歷史事件,類似於當代趙國曆史學家用自己的辦公室政治鬥爭經驗解讀中國近現代革命史,同北宋初期的歷史事實並不相符合,被神話的辦公室解讀。
回覆列表
一、趙匡胤作為後來居上者,對唐朝的藩政割據和五代十國的“有兵便是王”的亂局有清醒的認識。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讓國家長治久安,他雖貴為天子,但茶不思,飯不香,他總結出了一句名言: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暢?他焦慮“皇袍加身”的政治把戲被其它人效仿,他在思考解決之道,他請教了宋朝首席大管家趙普,趙普說,要沒收武將的兵權。於是,建隆二年,趙匡胤思慮周全後,藉機會把掌握禁軍的重要將領招在一起吃個飯,這些人是他的鐵哥們兒,也是“皇袍加身”的參與者。這次,趙匡胤是想再次與他們合作,幫助他完成“杯酒釋兵權”的又一政治壯舉。
二、以石守信為首的禁軍首領開始並不知道趙老大的真實用意,還以為就是兄弟們在一起吃吃飯,聊聊天,加強一下感情溝通,平時都有公務在身,難得一次相聚。就在大家有說有笑的時候,趙匡胤忽然唉聲嘆氣,大煞飯局氣氛,眾人認為你已是天子,還有什麼不快活的呢?他說:“我這天子也難啊!”,大家驚呼,忙問何故?有的酒杯端起來又放下了,有的伸出的筷子又撤回來了,只見趙匡胤慢慢說道:“昔日是你們把我推向皇位的,我很感謝你們。皇袍披在誰身上誰就是天子,這件事太好辦了。假若有一天有人拿一件皇袍披在你們肩上,試想會怎樣?”,在場各位方知老趙為何嘆,有喝醉的這時也馬上醒了,連忙跪下高呼,他們並無異心,請老大放心。趙匡胤說:“你們雖然無心,但不能保證你們的部下為了榮華富貴有沒有這個心,真到了那時,也由不得你們了。”,至此,杯酒釋兵權已達到高潮,眾將領都是聰明人,重要的事不用說三遍,他們忙說,那依老大的意思,他們該何去何從呢?趙匡胤說:“人生在世,不就圖個快活。不如交出兵權,把你們的“戶口”轉了,從城市搬到鄉下住,廣置良田,多養歌姬,為子孫長遠計,逍遙快活後半生,豈不美哉!我再與你們結成親家,大家有來有往,互不猜忌,你們看怎麼樣?”。石守信等人知道老大已早有謀劃,而且也為他們著想,他們也不敢說不,再喝酒已變了味道,大家又說了一些話就散了。
三、第二天,石守信等人上朝後,主動呈交辭職報告,得到趙匡胤恩准,工作交接完畢,他們就回鄉下作一方土豪了,朝中大事再無他們的身影了。至此,杯酒釋兵權圓滿結束,兵不血刃,談笑間定乾坤,自古攻城為下,攻心為上,趙匡胤加強了中央集權,也兌現了自己的承諾,保兄弟們快活,並結為兒女親家,成為古代帝王中的佼佼者。
四、如果武將不同意,或者說當時同意,事後反悔,那麼是很不明智的。原因如下:
1、領導的話你不聽,結果是輕則一巴掌把你打回到解放前,重則給你打入十八層地獄,讓你永世不得超生;
2、大局已定,即便你手握重兵想謀反,也出師無名,因為皇上也沒有治你罪,降低你的福利待遇,只是想把你的工作調動一下,大不了封你一個閒職,你何必丟下太平清福不享受,而要折騰去謀反呢?再說,謀反你有幾成勝算,恐怕勝算不多,老趙可是一位軍事天才。
3、老大還算比較厚道的,只是奪了你們的兵權,並沒有加害你們,反而結為婚姻關係,既是往日哥們兒又是兒女親戚,榮華富貴並不曾虧待於你,不當領導也少操心,安享幸福,何樂而不為呢?這等好事,我想傻子也能看出來。
4、老趙家不只是趙匡胤有能耐,他弟弟趙光義也是一位人才,還有三弟趙光美,還有宰相趙普,都不是好惹的,那都是和趙匡胤是一條心的,你以為朝廷少了你們幾個就不行了嗎?眼中釘,肉中刺遲早是要拔掉的。杯酒釋兵權也是給你們一個臺階下,不然,往後就沒有臺階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