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談古論金
-
2 # 萌大叔來了
所以呢,後來八王之亂還不熱鬧!他爹司馬懿弟兄可是八人,司馬八達啊!結果,司馬炎學漢高祖讓司馬家的宗親都封王,抵制外戚,結果,根本不用外戚,一個老孃們賈南風,稍微挑撥,就一窩亂了!司馬師沒後代也算為了司馬家族人積德了!
-
3 # 三多學歷史
司馬師一生雄才大略?我真不敢苟同,雄才大略的人能做出當街跟皇帝開打,還把皇帝給一槍刺死了這種不顧且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蠢事!就拿朱元璋來說,人家弄死小明王那也是全面掌權,先供起來,然後製造意外。雖然大家都心知肚明,但老百姓不知道啊,再看司馬老兄,他與莽夫有何區別,他沒有後代是一件無比明智的事,不然西晉、東晉王朝乾的那些蠢事肯定會算在他頭上。你知道西晉王朝在思想統治上的一大痛處是什麼嗎?是沒法將忠君思想自圓其說,從而導致意識形態認識混亂,也間接造成了世家快速崛起,給中原百姓帶來了無比沉痛的災難。這一切要從司馬懿身上算起。
-
4 # 搬不動的小強
瀉藥。
司馬家其實人丁蠻興旺的,司馬懿這一代兄弟8個……司馬師和司馬昭也是親兄弟倆……但說實話,富貴不過三代,等到司馬炎的下一代,太會玩了。。。一蟹不如一蟹了。。。
用雄才大略來形容司馬師有點言過其實,當然比他兄弟和侄兒是要強一點。
為啥沒有留下後代?你以為司馬師不想的?關鍵是他得有那個命呀……命裡無子,就只好便宜司馬昭這一門了。。。。
-
5 # 王隩
雄才大略和生兒子有啥關係啊?!雄才大略和腦子有關係,生兒子和雞巴有關係。把這兩件事放在一起,難道題主把腦子射出去了?
-
6 # 紫色的玉
公元249年,司馬家族透過高平陵政變控制了曹魏政權,從此中國歷史走到了司馬時代。一代雄主司馬懿一生養了9個兒子,比較有名的是司馬師和司馬昭,司馬師是長房長孫,比弟弟們擁有更多的權利,比如繼承他老爸的爵位,但司馬師似乎是天生當招商銀行行長的人,一個妻眾多妾,卻只生了5個女兒,沒有一個男丁,為了延續香火,不得不從弟弟司馬昭那裡過繼一個,才有了自己過繼的兒子司馬攸。這裡有個有趣的事,司馬師的5個女兒都是正妻夏侯氏所生,其他的妾都生不出人來。蜀國張飛早年搶了夏侯家族的女兒當媳婦,並生了兩個女兒,司馬師5個女兒與張飛的2個女兒就是姨姐妹,張飛的2個女兒都嫁給了劉禪做了皇后,蜀國滅亡後,劉禪被送到洛陽,同時還有他的兩位皇后,就是夏侯家人天天請客,劉禪也要吃到老,難怪樂不思蜀。
司馬家族控制曹魏政權後也學著曹魏的方法改朝換代,當年曹丕就是用禪讓的方式逼漢獻帝的,這回司馬家族也要逼曹家禪位,正在緊鑼密鼓的節骨眼上,司馬師因早年的槍傷不治身亡,按理司馬攸應接替繼父司馬師權利,但司馬攸的親生母親也病死,這對司馬攸打擊很大,堅拒職位與權利,為繼父和生母守孝,況且自己年齡尚小,還不足以支撐朝庭事務。於是朝中的軍政大權只能落到司馬昭的手中。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是我們都知道的成語,司馬昭死後,他的兒子司馬炎接管了朝庭,並很快逼曹家退位,自己做皇帝,取國名為晉,史稱晉武帝,接著對死去的和活著的司馬家人進行了大規模的分封,司馬師的過繼兒子司馬攸被封齊獻王,並統領全國軍隊,看來司馬炎對自己的親弟弟還是很器重的。現在有學者認為司馬昭是被司馬炎毒死的,只是司馬昭想讓司馬攸當皇帝,臨終前指著司馬炎並不是讓他稱帝,而是指責他兇很毒殺自己,我倒是相信司馬昭指著司馬炎是要他當皇帝的意思,否則,這一條成語就沒法解釋。
司馬攸和司馬炎是同母兄弟,打虎親兄弟,但吃虎就不一樣了,司馬攸傳承了父親司馬昭的良好基因,能文能武,很受大臣們擁護,但司馬炎的兒子,也就是將來的接班人司馬衷卻是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人,實際上就是白痴,“人沒飯吃,為什麼不吃肉呢",就是出自他的嘴裡。司馬炎看在眼裡,失落在心裡,生怕人氣高漲的司馬攸被拱上了皇位,於是下旨讓司馬攸回到自己的封國去,司馬攸當然知道兄弟的用意,自己並沒有奪位之心,根本不想相互殘殺,在憂鬱中死去,時年35歲。
司馬攸死後,當然得到朝庭隆重的追思,但由於司馬攸也沒有兒子,就不能再封王了,司馬師的外甥沒資格,總不至於為了司馬師的香火,再過繼一個吧。
-
7 # 韶華傾夢
司馬師雄才大略,與夏侯玄,何晏等齊名。在父親司馬懿奉帝命出征的時候,司馬師和弟弟司馬昭也隨軍出征。在司馬懿的親身教導下,司馬師和司馬昭的沙場經驗不斷地豐富起來,隨後更是能夠帶兵作戰。
在早期,司馬師曾娶了夏侯尚的女兒夏侯徽。夏侯徽很有見識器度,在嫁給司馬師之後,每當司馬師遇到什麼難題,夏侯徽都能夠從旁協助,為司馬師出謀獻策。而且,夏侯徽勤儉持家,在司馬師隨父出征的時候,夏侯徽都把家裡打理的很好。
但是,也正是因為夏侯徽的聰穎,使得她遭受了毒害。當時,夏侯徽的表哥曹爽掌控著曹魏政權,而曹爽對於同為顧命大臣的司馬懿很是忌憚。所以,只要有機會,曹爽都處處排擠司馬懿。面對著曹爽的打壓,司馬懿父子都採取了隱忍。
作為司馬師的枕邊人,夏侯徽知道丈夫司馬師,以及公公司馬懿都絕非是忠於曹魏之人。相對的,司馬師對於夏侯氏出身的夏侯徽也十分顧忌。在公元234年,曹魏境內發生較大的災難,百姓都有生病。
在這樣的情況下,司馬師為了司馬氏家族的未來著想,也為了避免夏侯徽密告曹爽等人,便趁機把夏侯徽給毒殺了。夏侯徽被殺的時候,年僅二十四歲,曾為司馬師生育了五個女兒。在夏侯徽被殺後,司馬師又先後娶了吳氏和羊徽瑜。其中,吳氏不久也被黜了。
在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同魏帝曹芳到高平陵掃墓的時候發動政變,一舉奪取了曹魏政權。所謂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在司馬氏掌控曹魏政權的時候,司馬師已經四十一歲了。在這正值壯年的時候,司馬師把重心都放在了事業上。
所以,雖然和繼室羊徽瑜婚配多年,但因為公務繁忙且聚少離多,兩人都沒有兒子。後來,父親司馬懿病逝之後,司馬師接替司馬懿的位置,以大將軍的身份輔政,獨攬朝廷大權。在這樣的情況下,司馬師更加沒有時間停歇下來。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因此,司馬師不得不從弟弟司馬昭那裡過繼了一個兒子。從司馬昭那裡過繼過來的兒子叫司馬攸,他是司馬昭的次子。雖然是繼子,但是司馬師對於司馬攸還是比較疼愛和培養的。
但可惜的是,在公元255年的時候,司馬師病逝,這個時候的司馬攸也僅僅是十歲。在這個時候,雖然經過了司馬懿和司馬師兩父子的扶持勢力,以及打壓忠於曹魏的臣子,使得司馬氏在曹魏站穩了跟腳。
但同樣的,這也把司馬氏家族擺在了風尖浪口上,只要稍有不慎,司馬氏家族就會收到曹魏其他人的反攻。所以,為了家族考慮,司馬師讓弟弟司馬昭接過了自己的位置。實際上,以司馬昭當時的勢力和手段,就算司馬師不願意,司馬昭也有能力把曹魏的大權獨攬過來。
-
8 # 香姐逛歷史
眾所周知,三國時代最後的勝利者是司馬氏家族。在司馬氏家族取代曹魏的過程中,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關鍵性作用,對西晉的建立可謂“居功至偉”。因此司馬炎登基之後,追尊伯父司馬師為晉世宗景皇帝。
不過與政治成就相比,司馬師的家庭生活卻是問題很多多,既比不上父母司馬懿與張春華,更比不上弟弟司馬昭與弟妹王元姬這對“帝后典範”。據史書記載,司馬師一生沒有兒子。
司馬懿為何選司馬師當接班人?首先,看似只是歷史推理的司馬師並不是廢柴一個。
歷史對司馬師只是草草帶過,故而談及他時,很多人就直覺上認為他是廢柴草包。但大家去重新瞭解這個人後,會發現他成績少的原因與個人的在世時間有很大的聯絡,只是中年就與世長辭不免讓人惋惜。司馬師,先為中護軍,再護司馬門,後為大將軍,也曾大戰東吳,掃平叛亂。司馬師的一生可謂傳奇,也是一代英豪,能文也能武,他如此一個人物,如何能用片面之詞加以概括,如何說他廢材草包,又如何說他成績頗微。
其次,在政治這一領域司馬師絕不輸司馬昭。
大家細讀過歷史會了解到他的頭腦勝過其弟司馬昭。曾有這樣一件事,某些動亂分子企圖私下剷除司馬師,然而行動失利,司馬師卻並沒有立刻斬草除根,相反請求太后正大光明將這件事公眾於世,進行判處。他此舉不僅讓自身安全得到了保障,更是為了向世人展示自己的處事作風,將閒言碎語封殺。相比司馬昭招搖剷除反抗自己的曹髦反而被迫撤職來說,誰更有政治謀略和長遠眼光一目瞭然,一個善於隱藏自己的個性,一個路人皆知的個性,這也是司馬師被選定為繼承人的原因之一。
再者,司馬師在內心抗壓能力上也遠超其弟。
歷史中曾提及在高平陵事變前,能夠與父親司馬懿共同參政的只有司馬師。戰事在即之時,司馬師一如往常,生活作息不變,但其弟卻自亂陣腳。二人在面對問題時其心態有著巨大差別,成就大事者,正如司馬師這般內心平靜,處事沉穩。 從上面可以看出,記載中雖無大成就的司馬師但在他的年代能力突出,他繼位並不是因為歷任選長,而是才能讓他脫穎而出。
司馬師為何沒有留下後代繼承王位?在早期,司馬師曾娶了夏侯尚的女兒夏侯徽。夏侯徽很有見識氣度,在嫁給司馬師之後,每當司馬師遇到什麼難題,夏侯徽都能夠從旁協助,為司馬師出謀獻策。而且,夏侯徽勤儉持家,在司馬師隨父出征的時候,夏侯徽都把家裡打理的很好。
但是,也正是因為夏侯徽的聰穎,使得她遭受了毒害。當時,夏侯徽的表哥曹爽掌控著曹魏政權,而曹爽對於同為顧命大臣的司馬懿很是忌憚。所以,只要有機會,曹爽都處處排擠司馬懿。面對著曹爽的打壓,司馬懿父子都採取了隱忍。
作為司馬師的枕邊人,夏侯徽知道丈夫司馬師,以及公公司馬懿都絕非是忠於曹魏之人。相對的,司馬師對於夏侯氏出身的夏侯徽也十分顧忌。在公元234年,曹魏境內發生較大的災難,百姓都有生病。
在這樣的情況下,司馬師為了司馬氏家族的未來著想,也為了避免夏侯徽密告曹爽等人,便趁機把夏侯徽給毒殺了。夏侯徽被殺的時候,年僅二十四歲,曾為司馬師生育了五個女兒。
在夏侯徽被殺後,司馬師又先後娶了吳氏和羊徽瑜。其中,吳氏不久也被黜了。在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同魏帝曹芳到高平陵掃墓的時候發動政變,一舉奪取了曹魏政權。所謂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在司馬氏掌控曹魏政權的時候,司馬師已經四十一歲了。在這正值壯年的時候,司馬師把重心都放在了事業上。
所以,雖然和繼室羊徽瑜婚配多年,但因為公務繁忙且聚少離多,兩人都沒有兒子。後來,父親司馬懿病逝之後,司馬師接替司馬懿的位置,以大將軍的身份輔政,獨攬朝廷大權。在這樣的情況下,司馬師更加沒有時間停歇下來。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因此,司馬師不得不從弟弟司馬昭那裡過繼了一個兒子。
司馬攸為什麼沒有繼位?司馬攸出生於248年,司馬師則去世於255年,這一年司馬攸才8歲,自然不可能繼承司馬師的權勢,畢竟此時司馬家只是權臣,還不是皇室,幼主繼任分分鐘就給人滅了。所以繼承司馬師權位的是司馬昭,司馬昭也是老手,迅速穩定住了局勢,這才有後來的司馬家篡位,不然一家人都得在黃泉路上碰頭。
司馬師的權位由司馬昭繼承,但他的嗣子司馬攸也不能什麼都沒有啊,所以司馬攸就襲封舞陽侯(司馬師並沒有王位),後來被哥哥司馬炎封為齊王。司馬攸的能力很出眾,也曾一度是司馬昭中意的繼承人,不過司馬昭最終還是決定將晉王之位傳給長子司馬炎,由司馬炎來完成改朝換代的事業。皇家無情,司馬昭也經常憂慮司馬攸的未來,在臨終前,司馬昭“為武帝敘漢淮南王(劉安)、魏陳思(曹植)故事而泣。臨崩,執攸手以授帝”,告誡司馬炎不要兄弟相殘。
或許是父親的話起了作用,在司馬炎在位前中期,他對司馬攸還可以,司馬攸歷任驃騎將軍、司空、開府儀同三司等要職,而且頗有建樹。這也導致在司馬攸在位後期,朝廷內外要求司馬攸繼位的呼聲高漲。司馬炎怎麼會坐視皇位易手兄弟,很快,司馬攸就在荀勖等人的“讒言”下被排擠出朝,司馬攸憂憤而死,時年三十六歲。得虧司馬攸死得早,不然看到後來的八王之亂,又不知作何感想,甚至以他的聲望,也有可能坐上了那個位子觀光一番。
結語如果要我來評價司馬師的話,他的人生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司馬師只是一個無憂無慮前途無量的公子哥,而後一個階段的司馬師是一個很恐怖的人。他缺乏感情,不近女色,對人嚴格,行事果斷,可以輕易地對朋友揮起屠刀,同時又擁有令人匪夷所思的理性和意志力,他在政變前夜可以安然入睡,又能面不改色用酷刑殺人,被襲擊時寧願痛死也能忍住不出聲,每一件都稱得上是突破人類極限的事,他卻全都做到了,這幾乎不能稱之為是人了。
而司馬師最終的本質還是一個充滿權力慾望的野心家。
-
9 # 歷史簡單說
司馬師沒有親生兒子,和夏侯徽生了五個女兒,但是司馬師有嗣子,是司馬昭的次子司馬攸過繼過來的,而司馬師死之後,司馬攸就襲了舞陽侯,後來被封齊王,換句話說,司馬攸做為司馬師的後代繼承了王位,雖然不是親生的,但也是嗣子。
鹹熙元年,公元264年,司馬攸改封為安昌縣侯,遷衛將軍。
鹹熙二年,公元265年,司馬昭去世,司馬攸十分的悲痛,幾天不進食,不喝水,司馬昭的夫人王元姬就命令他進食。
這一年,司馬炎繼位,魏帝曹奐禪讓給司馬炎,司馬攸被封為齊王。
司馬炎下令說分封的各諸侯王都可以自己決定自己的封國的官員,司馬攸幾次上書表示反對,司馬炎都不聽。司馬攸也是一直在洛陽,沒到封國去,司馬攸對他封國的百姓十分的好,所以封國的百姓對司馬攸也十分的擁護。
司馬攸先後任驃騎將軍,鎮軍大將軍,後又任太子太傅。
咸寧元年,公元275年,司馬攸與何曾,羊祜,裴秀,賈充等人配享朝廟,享受祭祀。
劉淵年輕的時候,司馬攸就對其有所警覺,建議司馬炎除掉劉淵,否則會有後患,王渾認為,大晉不能因為懷疑就將劉淵殺死,這樣就顯然沒有氣度,司馬炎認為王渾說得對。
司馬昭和王元姬在臨死之前都希望司馬炎與司馬攸能夠和平共處,他們很擔心司馬炎容不下司馬攸。
後來,司馬炎身體越來越不好,朝中很多人認為司馬炎應該傳位給司馬攸。但是也有許多人表示反對,所以在公元282年,司馬炎命司馬攸為大司馬回到齊國去,司馬攸不想回去,心裡生氣,就生病了。
司馬炎派御醫去看司馬攸,這些御醫回來告訴司馬炎說司馬攸根本沒病,就這樣,司馬攸在病情越來越重的情況,被催促起程回到封國,司馬炎即使病重,還是注意穿衣與舉動,這樣一下,司馬炎更認為他沒病,不久之後,司馬攸就吐血而死,享年三十六歲。
-
10 # 潯陽鹹魚
司馬師只有五個女兒,卻沒有兒子,但有過繼之子,是弟弟司馬昭的第二子。據《晉書》記載是:“景帝(司馬師)無子,命(司馬)攸為嗣。”
至於繼承王位,王位的繼承者歸到了司馬昭、司馬炎一系。不過作為司馬師名義上的孩子,司馬攸還曾經有繼承晉王位的可能:
初,攸特為文帝(司馬昭)所寵愛,每見攸,輒撫床呼其小字曰“此桃符座也”,幾為太子者數矣。(《晉書》)也就是說,司馬昭非常喜歡司馬攸,不僅因其個人品德高尚、能力出眾,也與其是司馬師的過繼子有關,屢有傳位於他的意思。當然,我們都知道,這只是司馬昭一時的想法而已,後來的太子(世子)是司馬炎,也就是晉武帝。
【葉雄所繪的司馬炎】
在司馬昭決定把晉王之位給司馬炎後,也常常為司馬攸這個“潛在威脅”(對司馬炎而言)的未來感到擔憂,在臨終時,司馬昭“為武帝敘漢淮南王(劉安)、魏陳思(曹植)故事而泣。臨崩,執攸手以授帝”,司馬昭始終放心不下自己這個兒子,他不願意看到兄弟殘殺的結局在之後出現,於是在還清醒時,以前朝的例子告誡司馬炎,希望他能善待弟弟。而對此有深刻認識的不僅有司馬昭,還有司馬昭的妻子,也就是司馬炎、司馬攸的生母王元姬(武帝初年被尊為太后,諡號文明)。史料記述:
及太后(王元姬)臨崩,亦流涕謂帝曰:“桃符性急,而汝為兄不慈,我若遂不起,恐必不能相容。以是屬汝,勿忘我言。”王元姬在268年就逝世了,她臨終前,同樣對次子的命運感到憂愁,無可奈何之下,只得流淚勸長子司馬炎:“桃符(司馬攸小名)性子急,而你這個做兄長的又愛護弟弟,我如果死了,擔心你一定不能容他。所以我把他交給你了,你千萬不要忘了我說的話。”
【遊戲《三國志12》中的司馬攸】
父母都深知司馬炎難容賢名遠揚的弟弟,但卻終究改變不了結局。早在西晉建立之初,司馬攸便“總統軍事,撫寧內外,(人)莫不景附焉”,他參與朝廷重要事務十餘年,其實整個的定位就是周公之流。
但周公輔政時尚且有流言難避,更何況是司馬攸頭上還有個大權在握的多疑兄長。司馬炎的子嗣質量不佳,史稱“諸子並弱,而太子(司馬衷)不令,朝臣內外,皆屬意於(司馬)攸”,在這種情況下,司馬攸仍是一副以天下為己任、排除奸佞的姿態,自然就被司馬炎調出了朝廷,遣回了封國。
前面也說了,司馬攸性急,這一氣之下便患病了,又請求為親守陵不得。御醫們也都合夥騙說沒病,司馬炎看到弟弟告辭時仍儀態從容,也就信了。沒料到,剛出宮門數日,便吐血身亡,年僅三十六歲。
正是因為這次事件的影響惡劣,直到東晉時期,仍是一個時人討論的熱點話題。比如東晉名將桓溫就曾與眾人一起議論過“晉武帝出齊王(司馬攸)之與立惠帝(司馬衷)”,這兩件事,那件後果更加嚴重。大家大都認為是立了痴愚的惠帝,只有桓溫說:“並非如此,讓兒子承襲父業,弟弟治理國家,這有何不可!”當然,不論何種想法,都只是空談,畢竟結局早已註定。
-
11 # 幾葦渡
公元249年高平陵之變後,司馬家取得了控制魏國朝廷的大權。公元251年司馬懿死後,作為長子的司馬師繼承父親的地位。“以撫軍大將軍輔政。遷大將軍,加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
司馬師任內,對外擊潰吳國諸葛恪的大軍,對內並指揮平定“淮南三叛”中的毌丘儉、文欽之亂。
沒想到一年之後,即255年,司馬師死了。
「初,帝目有瘤疾,使醫割之。鴦之來攻也,驚而目出。懼六軍之恐,蒙之以被,痛甚,齧被敗而左右莫知焉。閏月疾篤,使文帝總統諸軍。辛亥,崩於許昌,時年四十八。諡曰忠武。」
司馬師的老婆是夏侯尚的女兒,開始兩個人很好,生了五個女兒,可以沒兒子。後來司馬家有了不臣之心,作為夏侯家的女兒,雙方分歧越來越大,互相猜忌。24歲時,喝毒酒自殺了。
之後司馬師又先後娶了鎮北將軍濮陽吳質的女兒、上黨太守羊衟的女兒羊徽瑜,但都沒有生孩子。其他姬妾也沒有生兒子的記錄。
所以如題,生不出來兒子,也沒辦法呀!只能由弟弟司馬昭繼承家族事業。後來司馬師也被多次追尊。
「晉國既建,追尊曰景王。武帝受禪,上尊號曰景皇帝,陵曰峻平,廟稱世宗。」
司馬昭的二兒子司馬攸是過繼給司馬師的,後來封齊王。受到排擠,嘔血而死,時年三十六歲,諡號獻王。
-
12 # 傅船山
算不上雄才大略吧,幹啥啥不成。最後淮南的反叛,他都不想親自前往鎮壓,要不是有人勸他,恐怕他們司馬家就危險了。最後他也就死在半路了,看不出什麼雄才大略。就是繼承了他父親的心狠,搞得當時朝野一片恐怖。
-
13 # 我是趙帥鍋
司馬師和夏侯徽結婚後,先後共生了五個女兒,在他快四十歲的時候,仍然沒有兒子。所以他只好從弟弟司馬昭那裡過繼了一個兒子,叫司馬攸。至於為什麼要過繼自己弟弟的兒子?顯然是為了自己死後,能夠有一個人繼承自己的政治遺產。
假如司馬師多活個十來年,司馬師死之後,承司馬師政治遺產的人肯定是司馬攸,而不是司馬昭。但問題是,司馬師死得太早,他死的時候,司馬攸才七八歲,以司馬攸這種年齡,與他的母親合在一起,那就是典型的孤兒寡母。
在外有強敵內有憂患的情況下,一個八歲的兒童成為司馬家族的掌門人,肯定會使司馬家族實力受到限制和重創。在這種背景下,他們面對自己強勢的叔叔,自然只有把司馬師的政治遺產交出去。甚至而言,司馬家族的大部分成員,也都是希望司馬昭能夠繼承司馬師的權力,這樣也更符合司馬家族的整體利益。
在這種背景下,司馬昭自然就成了司馬家族的第三代掌門人。但司馬昭自己也知道,他這樣做,實際上就是公然從自己哥哥司馬師家裡搶東西。如果這種兄終弟的繼承原則可以成立,那司馬昭死後,他的弟弟豈非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繼承他的政權,到時司馬昭的兒子,豈非也只有像司馬攸一樣靠邊站。
所以,司馬昭在成為晉王后,一再強調天下是司馬師的天下,我僅僅是代替他們家佔據。並且還常常指著自己的座位說:“這是桃符(司馬攸的小名)的座位!”司馬昭的這種表演,明顯不是真的要把權力還給司馬攸,只不過是為了讓父死子繼的原則變得更神聖。
雖然從血緣上來說,司馬攸是司馬昭的親生兒子,但從法理上來說,司馬攸已經過繼給司馬師,那就是司馬師的兒子。換句話說,如果司馬攸當皇帝,那司馬師的家族毫無疑問將坐在帝國的最前排位置,司馬昭家族即便是他的親身父親和母親,也得靠旁邊坐。 所以到最後,司馬昭還是把晉王之位傳給了司馬炎。
-
14 # 平沙趣說歷史
自公元249年高平陵之變後,司馬家就取得了魏國的軍政大權。兩年後司馬懿去世,作為司馬懿長子的司馬師繼承父親的地位。
司馬師掌權期間,與東吳進行了數場戰役,取得新城之戰的勝利。司馬師戰功滿身,在魏國朝廷的聲望一日高過一日,而曹芳並不甘心做傀儡,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結果被司馬師發覺,參與大臣被滅族,張皇后被廢,曹芳自己也被廢為齊王。
司馬師迎立曹髦為帝后,威勢更上層樓,卻引發了淮南三叛中的毌丘儉、文欽之亂。司馬師親自出馬,平定了這場叛亂,但在平亂過程中,司馬師遭遇襲營,眼部受傷,最終因此身亡,終年四十八歲。
四十八歲的司馬師並非沒有後代,他只是沒有兒子,他和第一任妻子夏侯徽生了五個女兒,但和第二任妻子吳氏、第三任妻子羊徽瑜以及眾多侍妾都沒有生下孩子。估計司馬師自己也擔心死後沒人繼承,所以把司馬昭的次子司馬攸過繼為自己的兒子。
司馬攸出生於248年,司馬師則去世於255年,這一年司馬攸才8歲,自然不可能繼承司馬師的權勢,畢竟此時司馬家只是權臣,還不是皇室,幼主繼任分分鐘就給人滅了。所以繼承司馬師權位的是司馬昭,司馬昭也是老手,迅速穩定住了局勢,這才有後來的司馬家篡位,不然一家人都得在黃泉路上碰頭。
司馬師的權位由司馬昭繼承,但他的嗣子司馬攸也不能什麼都沒有啊,所以司馬攸就襲封舞陽侯(司馬師並沒有王位),後來被哥哥司馬炎封為齊王。
司馬攸的能力很出眾,也曾一度是司馬昭中意的繼承人,不過司馬昭最終還是決定將晉王之位傳給長子司馬炎,由司馬炎來完成改朝換代的事業。
皇家無情,司馬昭也經常憂慮司馬攸的未來,在臨終前,司馬昭“為武帝敘漢淮南王(劉安)、魏陳思(曹植)故事而泣。臨崩,執攸手以授帝”,告誡司馬炎不要兄弟相殘。
或許是父親的話起了作用,在司馬炎在位前中期,他對司馬攸還可以,司馬攸歷任驃騎將軍、司空、開府儀同三司等要職,而且頗有建樹。這也導致在司馬攸在位後期,朝廷內外要求司馬攸繼位的呼聲高漲。
司馬鹽怎麼會坐視皇位易手兄弟,很快,司馬攸就在荀勖等人的“讒言”下被排擠出朝,司馬攸憂憤而死,時年三十六歲。
得虧司馬攸死得早,不然看到後來的八王之亂,又不知作何感想,甚至以他的聲望,也有可能坐上了那個位子觀光一番。
-
15 # 石頭說歷史
原因很簡單,因為司馬師命中無子,怎麼都生不下繼承家業的兒子。為了延續司馬家族的權勢,他只能把權力交給自己的親弟弟司馬昭。司馬師有三任妻子,分別為夏侯徽、吳夫人和羊徽瑜。從婚姻生活上來看,司馬師是個渣男無誤。
夏侯徽是曹魏宗室大將夏侯尚的女兒。司馬師和她結婚的時間大概在魏國建立之初,當時夏侯尚官居徵南將軍、荊州牧,深得曹丕的信賴。司馬懿選擇和夏侯尚結親,自然是為了家族興旺而做出的政治聯姻。
夏侯徽聰明賢惠,經常給司馬師出主意,所以兩人的感情最初還是不錯的,夏侯徽為他生下了五個女兒,可惜的沒有生下兒子。但隨著司馬懿權勢的增大,夏侯徽意識到司馬家族並非曹魏忠臣,而司馬師也忌憚夏侯徽的宗親身份,於是對漸漸她疏遠起來。
234年,也就是司馬懿熬死諸葛亮的那一年,司馬師毒殺了原配夏侯徽,年僅24歲。司馬師敢這麼做無非是因為夏侯尚已經去世,而夏侯徽的親哥哥夏侯玄不受曹叡喜歡,所以就敢欺負人家一個弱女子。但他就不考慮自己五個女兒的感受麼?
司馬師在毒殺夏侯徽不久,就聘娶了吳質的女兒為妻。吳質,曹魏重臣,官居鎮北將軍、督河北軍事,也是有實權的人物。但司馬師迎娶吳夫人沒多久就把她休了,原因是他看上了另一個美女,也就是自己的第三任妻子羊徽瑜。
羊徽瑜的父親是上黨太守,母親是蔡文姬的親姐妹,哥哥羊發督淮北軍事,弟弟則是後來鼎鼎大名的羊祜。從家族上看,羊徽瑜和司馬師也能算門當戶對,當然更重要的是羊徽瑜長得漂亮,所以司馬師才敢拋棄剛娶回來沒多久的吳夫人。
司馬師和羊徽瑜非常恩愛,但就是生不下後代。後來司馬師眼部長了一個巨大無比的肉瘤,最終因此而亡。而因沒有生下兒子,司馬師只能把位子交給了弟弟司馬昭,這也許是司馬師做事太渣敗光了人品,上天對他的懲罰吧。
-
16 # 夏目歷史君
司馬師並非沒留下後代,只不過沒留下兒子,這確實有點不正常。或許這是天意,畢竟殺妻之人,與禽獸無異,老天也看不下去了,讓其斷後。
司馬師是司馬懿長子,以沉著冷靜著稱,在司馬懿的高平陵之變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他的中軍是政變的主力)。司馬懿死後,獨攬大權,整頓朝綱,擊潰諸葛恪,廢曹芳,平定毌丘儉、文欽之亂,確實可以稱為雄才大略。
可惜由於在平文欽之亂時,受到驚嚇,加上眼睛原來就有傷,最終病死,年僅四十八歲。
他一生中有三位妻子,其中第一位妻子是大將軍夏侯尚之女夏侯徽。夏侯徽很有才智,經常為司馬師出謀劃策,司馬師對夏侯徽很是喜愛。夏侯徽為司馬師生下了5個孩子,但都是女兒,可能這是命吧。本來只要不放棄,還是有生男丁的機會的,畢竟都還年輕。
可惜由於司馬師知道夏侯徽睿智,併發覺了司馬家要起事,怕她對司馬家不利,於是將其忍痛殺害。夏侯徽死的時候才24歲左右,本來如果沒出這檔子事,兩人再努力一下,生下男丁不是夢,畢竟24歲就都生五個了。
夏侯徽死後,他娶了曹魏重臣吳質的女兒吳氏為妻。也不知道是不是吳氏不能生育的原因,沒過多久,他最終將吳氏休了。
休了吳氏後,他娶了名將羊祜的姐姐羊徽瑜為妻,但與羊徽瑜也一直無後,直到48歲病逝。
他在與羊徽瑜也無後代後,估計知道可能是自己出了問題,生不出孩子了,就把弟弟司馬昭的次子司馬攸過繼過來給自己當兒子。
司馬師死時,司馬攸才10歲,肯定掌握不了大權的,還不如把權交給自己弟弟司馬昭,反正兒子司馬攸也是他的親生兒子。可能司馬懿教的好,司馬師與司馬昭兄弟關係也素來不錯,司馬師把大權交給弟弟,也沒啥難受的,估計鬱悶就鬱悶在沒兒子吧,畢竟在古代生兒子是大事。
-
17 # 仁勇校尉
司馬師能確定的子女,只有五個女兒,自己生不出兒子沒辦法。司馬師後來自己也認命了,過繼了司馬昭的兒子司馬攸。可惜司馬師突然死掉,司馬攸年紀太小無法繼位,只能傳給司馬昭。
司馬師有記載的子女,只有原配妻子夏侯徽所生的五個女兒。司馬師有可能還有別的女兒,但沒有記載。夏侯徽年僅23歲就去世了,當時的司馬師只有26歲。
司馬師估計在30多歲時確定了自己已經完全沒有生育能力,肯定沒機會生育兒子,就過繼了司馬昭的第二個兒子司馬攸為子。正常情況下,司馬師去世後,就會由司馬師宗法上的兒子司馬攸繼承位置。
正元二年(255年),司馬師在平定毌丘儉之亂時,遭遇文鴦帶兵襲營。司馬師原本有眼病,驚嚇之下,眼珠被震出眼眶。不久後,司馬師就發病身亡。
(司馬師)
司馬師死的時候,年齡不算大,只有47歲,司馬師本人也沒有預料到自己會這麼快死掉。當時司馬家還沒有篡位,只是以權臣的身份掌握實際權力。司馬攸只有7歲,肯定無法去繼承司馬師的位置穩定局勢。無奈之下,司馬師只能讓最年長的弟弟司馬昭繼承自己的位置。
對於司馬昭來說,完全是天上掉餡餅的意外之喜。在哥哥司馬師意外突然去世前,司馬昭可能完全沒有想過會有機會繼承哥哥的位置。
司馬昭過繼給司馬師的兒子司馬攸,原本是司馬師當然的繼承人,這個身份在成年後給西晉初年的政局帶來很大變數。司馬昭的長子司馬炎正式篡位建立西晉,當時有相當多的人主張司馬炎將司馬攸作為繼承人,司馬炎當然肯定想傳給自己的兒子,這種矛盾帶來了相當多的政治風波。
-
18 # 貓爺歷史觀
作為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不僅有膽量也有謀略。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前,司馬昭嚇得睡不著覺,而司馬師則表現得跟平常一樣,可見其膽識。
司馬懿死後,司馬師接過大旗繼續壟斷曹魏。但司馬師接班後,也作出了一定的成績。如合肥新城大敗諸葛恪,後又誅殺企圖政變的李豐、夏侯玄等人,廢曹芳,立曹髦為帝,平定毌丘儉、文欽之亂等。由此可見司馬師的謀略如何,為西晉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不過司馬師雖然有膽有謀,活了將近半個世紀,卻沒有留下子嗣,這似乎有些遺憾。司馬師為什麼沒有留下子嗣呢?是因為不能生育?當然不是,史書記載,司馬師和原配妻子夏侯徽生有五個女兒。由此可知,司馬師有生育能力,只不過沒有生出兒子罷了。
夏侯徽是夏侯尚的女兒,三國夏侯家和曹家沾親帶故,所以司馬師和原配夏侯徽之間並不和睦。司馬師是要江山不要美人的人,於是後來為了手中的權力,司馬師竟親手毒死了夏侯徽。是的,司馬師的第一位妻子被她給毒死了。
毒死了夏侯徽後,司馬師又續娶了吳氏為妻。這位吳氏乃是鎮北將軍吳質的女兒,不過嫁給司馬師後不久又被休掉。之後司馬師又娶了羊徽瑜為妻,羊徽瑜也來自官宦世家。不過司馬師在毒死了原配夏侯徽之後,雖然又娶了兩個妻子,但卻都沒有為妻留下一兒半女。個人覺得,這可能是冥冥之中對司馬師的懲罰。
不過除了冥冥之中的因素,還有司馬師的個人因素才是最重要的。和高歡的長子高澄不一樣,司馬師有能力但並不好色。司馬師將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為司馬氏謀求富貴謀求天下上,因而在女色方面就很少花心思。史書記載的,司馬師前後只有原配夏侯徽和續妻吳氏、羊徽瑜三人。接觸的女人少,也是司馬師沒有留下子嗣的原因之一。
司馬師和原配有五個女兒,可見他的生育能力是沒問題的。至於為何活了將近半個世紀卻沒有留下子嗣,我個人認為,就是司馬師光忙於爭權奪利了,在子嗣問題是沒有花費時間。畢竟司馬氏還有別的兒孫,即便自己絕後了,日後司馬氏的家產還是有人繼承的。
這是一部分原因,另外,司馬師可能沒有料到,他會在47歲那年因為驚嚇把眼球嚇出來,結果因為劇痛而死。這是司馬師始料未及的,我個人覺得,他可能想先把大權牢牢控制後,再去考慮自己的子嗣問題,誰料子嗣未出他先死了。司馬師死於意外,結果自然就沒有生育子嗣的可能了。
不過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司馬師不好色好權力,把大把時間都花費在了竊取別人家江山上,所以沒時間生孩子。當然,司馬氏取代曹氏無可厚非,兩千多年封建史本來就是皇帝輪流做的。
-
19 # 嘻哈文史
司馬師剛毅勇猛、文韜武略,繼承了他的父親司馬懿的衣缽,但是卻在關鍵時刻因為眼疾暴斃。司馬師死後,並沒有將權力傳給自己的後代,而是傳給了自己的弟弟司馬昭,這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司馬師沒有親生兒子只有女兒
司馬師的原配妻子,是曹魏徵南大將軍夏侯尚的女兒夏侯徽。兩人生了五個女兒,但是沒有兒子。本來兩人十分恩愛,相敬如賓,但是因為夏侯徽無意間聽到了司馬懿和司馬師談論要造反的事情,於是被司馬師給毒死了。
司馬師的第二位妻子是吳質的女兒吳氏,她和司馬師因為關係不和,後來被司馬師給休掉了。歷史上對她的記載也不是很多,她也沒有給司馬師留下任何兒女。
司馬師的第三位妻子是羊徽瑜,她是南陽太守羊續的孫女,上黨太守羊衜的女兒。雖然羊徽瑜聰慧賢德,和司馬師的關係也非常融洽,但是也沒有給司馬師生下任何兒女。當然,這也和司馬師死的早有關係。
在古代講求男權的社會里,司馬師的五個女兒也自然也就喪失了王位的繼承機會。也正因為如此,司馬師即使自己的個人能力再大,他也不得不將權力傳給他的弟弟司馬昭。
養子司馬攸年齡小喪失繼承權
雖然司馬師沒有兒子,但是他卻有一個養子司馬攸。司馬攸原本是司馬師弟弟司馬昭的二兒子,考慮到司馬師沒有兒子,於是就把司馬攸過繼給了司馬師,成為司馬師的養子。
按理說司馬師應該將王位傳給司馬攸,但是司馬師死的時候司馬攸才十歲,因此也沒有將權力傳給他。司馬家族當時只是掌握了曹魏政權的實際權力,內憂外患都是他們所面臨的巨大問題,他也不可能把所有重任交給一個小孩。
司馬攸本來就是司馬昭的親兒子,把權力傳給司馬昭和司馬攸,對於司馬師來說其實都是一樣的。而且考慮到當時的實際情況,他也只能把權力傳給司馬昭,這樣才能夠保證他們家族 的安全。
司馬昭更能掌控全域性
司馬家族掌控曹魏權力以後,除了要對陣東吳和蜀漢,同時還要時刻防備其他世家大族對他們的威脅。因為許多忠於曹魏的大臣都對司馬家族感到不滿,他們時刻想要推翻司馬氏。
考慮到實際情況,只有身經百戰的司馬昭符合條件,而且也只有司馬昭能夠掌控當時的局勢。為了能夠使自己的家族能夠順利奪權曹魏,也能夠使自己的志向能夠實現,他也只能夠選擇自己的弟弟司馬昭來控制大局。
在當時混亂的局面下,司馬師死後也必定會造成其他許多勢力的趁機行動,第一時間穩定大局,就能第一時間掌控大局,這樣做起事情來,才能夠得心應手。將權力傳給其他人,只會造成更加混亂的局面。
司馬昭也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人,司馬師是非常瞭解這一點的,與其把權力交給其他人,倒不如直接把權力交給司馬昭。這樣在安定大局的情況下,也能夠防止自己家族人員自相殘殺。
綜上所述,司馬師選擇將權力交給他的弟弟司馬昭,這既是他全盤考慮的結果,也是他的無奈之舉。沒有親生兒子,養子年齡又小,只有讓司馬昭繼承權力才是萬全之策、才能萬無一失。
-
20 # 笑看三國風雲
司馬師一生雄才大略,在去世之際,將權力交給了弟弟司馬昭,並沒有交給自己的後代,自身原因佔一個,外在原因佔兩個,導致他不得不採取孫策立繼承人的方式,以確保權力平穩過渡和家族利益。
一、司馬師其人其事
司馬師是司馬懿的長子,在司馬懿出仕的那一年出生,在平定諸葛誕叛亂那一年去世,活了48歲,比他的老爸73歲,弟弟司馬昭55歲要小得多。
雖然壽命沒有他們那麼長,並不意味著他在建立晉朝的功績就少。相反他處於司馬懿和司馬昭的中間,屬於繼往開來的重要人物。正是在他的協助下,司馬懿得以順利奪取曹魏的政權,正是在他的努力下,曹魏政權才完全徹底的處於司馬氏的掌控之中。
在魏明帝曹睿末期,司馬師就擔任散騎常侍,隨後又擔任中護軍。中護軍是禁軍中的一種,主持武官的選拔和監督,而司馬師擔任這一關鍵職位,為司馬家族提拔和任用大量人才提供了有利時機。
在曹爽主政期間,司馬懿和司馬師更是互為表裡,大力提拔了和任用了傾向司馬氏的人才,利用職務之便,司馬師在民間私養了大約3000死士,這為日後高平陵政變打下堅實基礎。
在高平陵政變之後,司馬懿奪取了曹魏政權,將朝政大權掌控在手中,而司馬師則被任命為衛將軍,成為京都洛陽的衛戍司令。
在司馬懿去世之後,司馬師順理成章的繼承了司馬懿的權柄,掌控著曹魏的軍政大權。在諸葛誕發動叛亂之後,司馬師親自帶隊掃平叛亂。
由於司馬師的眼睛上長有瘤子,在戰鬥即將結束之際,受到了意外驚嚇,以至眼球迸出,傷重而亡。
司馬師病逝之際,將權力交給了弟弟司馬昭,而司馬昭晉升晉王后追封司馬師為景王。
司馬炎即位為帝后,追諡司馬師為景帝,他的墳墓為峻平陵,其廟號則為世宗。
作為一個承前啟後的人物,司馬師為司馬氏篡魏建立晉朝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二、司馬師沒有後代嗎?
司馬師的第一任妻子為夏侯徽,是夏侯尚的女兒,而夏侯尚是夏侯淵的堂侄,因此論淵源而言,和夏侯淵的關係非常近。
夏侯徽為司馬師生下五個女兒,而夏侯徽非常聰明,為人機警,經常幫司馬師出謀劃策。
在魏明帝曹睿中後期,司馬懿擔任要職,而他的幾個兒子均有雄才偉略,在曹魏政權中身居高位,夏侯氏出身的夏侯徽遭到司馬師的忌諱,公元234年,夏侯徽被司馬師毒殺,年僅二十四歲。
此後,司馬師先後娶了吳氏、羊徽瑜為妻,可是她們並沒有為司馬師誕下子嗣,因此司馬師僅有五個女兒,並沒有兒子。
為了解決沒有兒子的問題,司馬師將弟弟的次子司馬攸過繼為子,讓妻子羊徽瑜撫養。
因此,從宗法的角度來看,司馬師有後代,除了五個女兒外,還有一個養子司馬攸。
三、司馬師的後代為何沒有繼承王位?
司馬懿去世之後,將權力交給了長子司馬師,但是到了司馬師病逝的時候並沒有將權力交給兒子司馬攸,而是交給了弟弟司馬昭,因此導致兒子司馬攸並沒有繼承司馬師的權柄,其原因有以下三個。
第一個原因就是司馬攸的年紀太小,威望不夠。
司馬攸過繼給司馬師的時間不確定,但是司馬師去世的時候,司馬攸的年紀太小,才10歲,這麼小的年紀不但沒有成年,連起碼的從政經驗也沒有,更談不上在朝中內外的威望。
如果讓他繼承司馬師的權柄,很容易被人操控,不利於司馬家族的穩定。
第二個原因就是司馬氏所處的境況非常危險。
司馬懿和司馬師雖然控制了曹魏朝政大權,但是並不意味著司馬氏在曹魏沒有敵對勢力,也不意味著司馬氏的地位永固的,相反,司馬氏的地位一直都不是那麼牢靠,朝廷內外處處充滿了敵人。
曹魏朝廷內部不穩定的因素也很多,比如東部地區雖然經歷王凌之亂,諸葛誕叛亂後,依然不完全控制在司馬氏的手裡,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機會去消化,從而讓他們徹底歸附司馬氏。
在西部和中部地區,以及朝廷內部,許多世家大族和手握兵權的家族,如夏侯氏以及曹氏宗族並沒有完全放棄抵抗,處於蠢蠢欲動的狀態,一旦司馬氏處於動搖或者弱勢苗頭,必然發起反擊,因此司馬氏要想確保地位穩固,必須立一個年長而且經驗豐富的人掌控大局,不至於出現傾覆的局面。
曹魏朝廷外部還矗立兩個敵對國家,一個是誓死消滅曹魏統一天下的蜀漢,另外一個是不停騷擾和攻擊淮南地區的東吳,兩個國家均是曹魏外部邊患,如果處理不夠好,很容易讓對方有機可乘,從而形成傾國之危。
因此,年幼的司馬攸不足以應付司馬氏當前面臨的危局。
第三個原因就是司馬昭功高位重足以控制政局。
司馬昭出生於公元211年,在他三十歲的時候出任洛陽典農中郎將,他大力廢除苛捐雜稅,並且大力發展水利和農業,從而在民間獲得了好評。
在司馬懿專政後不久,司馬昭參與了抵禦蜀漢的邊境進攻,時任安西將軍、持節,屯兵關中,排程諸軍。不久,王凌叛亂,跟隨父親司馬懿平叛,都督淮北諸軍事,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司馬師當政期間,司馬昭更是多次參與了迎擊東吳和蜀漢的軍事進攻,並且還參與謀劃了廢黜曹芳而立曹髦為帝的行動。
在司馬懿和司馬師在世期間,司馬昭參與了所有重大的活動,建立起顯赫的功績和崇高的威望,從而積累倆豐富的經驗和廣泛的人脈關係,進而為此後司馬氏控制朝政大權打下了基礎。
因此,相比年幼的司馬攸而言,司馬昭更具備條件繼承司馬師的衣缽。
司馬攸雖然沒有繼承司馬師的權柄,但是在司馬師去世後,年僅十歲的司馬攸襲封舞陽侯,年長之後,逐步升遷,最後封為齊王,擔任司馬、假節、都督青州諸軍事。
不過,司馬攸此後受到很大的猜忌,以至憂鬱而死,時年三十六歲。
四、總結
從法理的角度來看,司馬師不是不想立自己的兒子司馬攸為繼承人,可是現實情況對於司馬師而言,他不得不考慮司馬家族所處的境況,一旦所立的繼承人不足以擔當重任,那麼司馬家族就會有滅族之禍,司馬師將是司馬家族最大的罪人。
因此,司馬師不得不放棄個人私利,而以司馬家族的利益為重,從而像孫策立自己的弟弟為繼承人一樣立弟弟司馬昭為繼承人,從而順利的完成了權力過渡。
將權柄交給司馬昭是對司馬家族負責任的態度,也是對自己的後代負責人的態度,而後來司馬昭的所作所為來看,司馬師確實沒有所託非人,正是在司馬昭的帶領下,順利的將曹魏大權逐步過渡到司馬氏的手裡,就差最後臨門一腳了。
回覆列表
司馬師共有五女,皆為夏侯徽所生,但是沒有兒子,為什麼的答案就是他們夫妻倆沒有生出兒子,司馬師也沒有和繼妻吳氏、羊氏或者妾侍生出兒子,就醬簡單。
但是在宗法意義上司馬師是有兒子的,那就是齊獻王司馬攸。
司馬攸(248-283)是晉文帝司馬昭與文明皇后王元姬之子,晉武帝司馬炎同母弟。因伯父司馬師無子司馬攸被過繼給了他。
正元二年(255),司馬師去世,當時司馬攸年未滿10歲,在葬禮上非常悲傷,感動左右的人,受到稱讚。之後襲封舞陽侯。之後,司馬攸侍奉嗣母羊徽瑜,以孝而聞名天下。
鹹熙二年(265),司馬昭去世,司馬攸在居喪期間悲傷過度,不願飲食,在生母王元姬親自前往勸慰以及部下勸諫下方才恢復進食。
西晉建立後,司馬攸被封齊王,總統軍事,深得人心。
(司馬攸書法)
然而壞就壞在這個深得人心,晉武帝司馬炎是司馬攸的親哥哥,但司馬昭在臨終前曾經以西漢淮南厲王劉長與漢文帝以及曹魏陳思王曹植與曹丕的往事勸司馬炎和司馬攸二人要和平共處,王元姬也告誡過司馬炎善待弟弟。知子莫若父母,兄弟之間隱藏的嫌隙,雖然再三告誡,最終還是會以某種方式爆發出來。
司馬攸有賢名、得人心,而相比之下,司馬炎後來確立的太子司馬衷則是眾所周知的白痴,朝廷之中果然暗流湧動,司馬炎對司馬攸的忌憚也日甚一日。
太康三年(282)十二月甲申,司馬炎下詔,讓齊王司馬攸回封國。
司馬攸憂憤成病,但前來診視的御醫們“研究後一致決定”齊王無病,司馬攸的唯一選擇就是就封,但未及上道就吐血而亡,時年35歲。
司馬攸的憂憤而死,司馬炎和朝野眾人都十分悲傷,司馬炎寵臣馮紞此時卻說:
齊王名過於實,今得自終,此乃大晉之福。陛下何乃過哀!(齊王名過其實,今天患病而死,是晉朝的福氣。陛下何必過於傷心!)史稱:帝收淚而止。
好嗎,司馬炎連裝都不裝了。
權力面前,親兄弟本也會有煮豆燃萁的撕逼,但司馬攸過繼給司馬師為子的身份,在制度設計層面上更加劇了這一點,這不能不說是司馬昭思慮不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