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大家來討論下喜歡科學的都是哪些人?為什麼是這些人?
20
回覆列表
  • 1 # 老白字太白

    今天,公司的小R突然問我:“老大,你說像我這樣性格內向、不善社交的人如何才能建立自己的圈子和人脈呢?”。

    聽完他的問題,我遲疑了一下,陷入深深的思考。

    小R是個90後,從四線的一個小城鎮來到陌生的大城市,在這裡沒有熟人、基本沒什麼人脈朋友。

    他說自己的生活兩點一線,每天就是上班下班,回到家裡已經累成條狗,連好好生活的時間都沒有,更別提什麼社交了。

    回想了一下過去,我從前的20多歲不也是這麼過來的麼?而且,我一直以來都是個性格內向的人,那時候但凡遇到陌生的人就會緊張害羞,所以能結交到的新朋友多半還是公司裡的同事。

    可是,生活和工作總不能老是混為一談吧。公司裡的同事原本就已經天天見面了,而且大家每天所遇所見都大致相同。所以,好不容易下了班,總不能連一丁點兒工作之外的社交生活都沒有吧?

    站在小R的角度思考了半天,我突然發現了一個很關鍵的點,當我們談及社交這檔子事兒的時候,為什麼總會覺得外向性格就一定比內向性格的人更善於搭建人脈呢?

    所謂的社交,和性格真的有必然的因果關係麼?為什麼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廣結人脈”的名人其實是內向性格?這些道理你是否有真的想過?

    1,

    作為中國網際網路圈裡最早也是最有名的CEO之一,張朝陽自打1997年回國創業那刻起,就一直在多數時間裡成為了大眾媒體眼中的焦點。

    可是,如果你看過2013年《楊瀾訪談錄》那期關於張朝陽閉關後復出的節目,你或許可以透過影片瞭解更為真實的張朝陽。

    “其實我是個內向的人,生活裡我比較沉默寡言的、比較愛清靜、比較鬆散,不是那麼愛衝撞的人。”

    2,

    其實,作為各個行業的精英但卻性格內向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普京、巴菲特、喬布斯、扎克伯格、金城武、柴靜等等。

    還有一個人,雖然他經常出現在萬人演講臺上,但實際上卻是一個性格有些許自閉的人,這個人就是錘子手機的創始人——羅永浩。

    “我骨子裡實際是個內向的人”,“我有社交恐懼,我不願意參加任何圈子的聚會。在社交場合上,只要我認識的人少於一半,我就基本不說話了”。

    這是老羅在接受《魯豫有約》採訪時候的自述。“這個世界上必定是外向型的人佔便宜,性情內向的人會吃虧”。

    老羅一直是那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人,他要麼不說話,只要一張嘴就一定會讓人覺得說出的話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這其實是所有內向型人格共有的特性。

    3,

    我們經常喜歡簡單的把外向型人格總結為:崇尚冒險、喜歡接觸新鮮事物;而把內向型的人格高度概括為害羞靦腆,缺乏熱情。

    實際上,內向性格的人只不過比外向的人具備更多的自我保護意識。從心理學上解釋,內向者做出的社交決策依據主要是依託一種叫做“乙醯膽鹼”的路徑方式,而外向者更多是依託“多巴胺”路徑進行決策。

    怎麼理解這句話呢?只要是人,那麼當我們在做決策的時候就一定是趨利避害的。那麼內向者之所以會小心謹慎的社交,那是因為內向者更加追求認知的深度,他們思考問題的順序是“先弊後利”,為的是優中取優的做出較為完善的選擇。比如曾國藩、蔣介石都善於利用日記自我反省。

    而外向型的人思考問題的順序是“先利後弊”,所以當外向者在分析資訊的時候,往往會把注意力集中在有利的方面而忽略劣勢,也就是我們所講的樂觀。

    然而呢,至於結交人脈這件事,在社交網路如此發達的時代,我們每天會接收到若干的資訊,這時候,對於資訊的排查選擇,就更適合用內向的方式思考。

    畢竟,我們社交質量最終取決於深度,而非廣度。

    4,

    所有的內向者都有外向的一面。為什麼羅永浩說自己有社交恐懼,卻可以面對萬人的講臺揮灑自如的演講?為什麼張朝陽性格憂鬱但卻可以面對鏡頭不斷地“作秀”?

    畢業於哈佛法學院的律師、作家蘇珊·凱恩在《安靜:內向者在一個滔滔不絕的世界中的力量》一書中給出了答案。所謂的外向型性格和內向型性格從來就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個人身上可以同時存在這兩種性格。

    按照混合型人格特質與自由特質理論來講,一個內向性格的人往往可以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超越自己的性格限制。換言之,內向的人可以為了他認為重要的工作、所愛的人,或者是任何他覺得對的那個事情上表現出外向的一面。

    比如你既可以是一個超級內向的人,同時也可以成為一個成功的演講家。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時候你身邊的好友會形容你“神經大條”,但當你遇到不太熟悉的陌生人時你會恢復到“羞澀”的狀態。

    所以,內向從來就不是一種更次一點的性格,反之,內向的人喜愛獨處,是因為那樣才能活得更像自己。

    5,

    回到小R的問題,我首先給出了一個答案,內向和不善於社交根本就沒有必然聯絡。

    不善社交,也許是因為你還沒有找到那個你感興趣的圈子,又或許說,你還沒有真正認識到你的社交動機。

    比如你想認識幾個寫作牛人,是因為你想從他們身上學習如何閱讀的方法論;

    再比如你是個專注產品的技術宅,想要認識幾個懂得營銷的大拿,是為了更好的尋求推廣產品的渠道。

    總之,選擇社交當然需要Know Why,相反,選擇拒絕結交什麼樣的人同樣也是一種智慧。

    當然,既然談到了社交的選擇和策略,那麼當然也會是有一套方法論。因為學會用科學地思維方式去認知自我並解決問題,才是我們應該努力推崇的。

  • 2 # TS禪心

    因為天才覺得大多數人很幼稚,自己的天才想法不但不被理解和尊重,還可能被嘲笑,時間長了容易拉低自己的智商,其次天才一般熱愛獨立思考,很難得有精力與時間,興趣與人交流,第三,天才一般遠離低階趣味,和大多數沉迷低階趣味的人在一起,不但浪費時間,智商也會退化,尤其是沉迷於色情(戒色吧就是最好的例子),可以說文化是造就高智商基因的根本,這也是猶太人,清教徒聰明的原因。

  • 3 # 澤尼薩爾摩托車論壇

    我認為墨菲定律是我們所處低維空間的一個自我心理暗示大機率事件,而更高維空間生物更是時刻參與我們所處低維空間生活,只不過偶被我們發現就成了非定律性。可否就此認為:目前一切或大部分的定律只是我們低維空間定律?而這是否就像看是正確的DNA 片段在所處的整個DNA 鏈中卻是癌變,而這片段竟是非常完美的自我片段。WC,說的我自己都害怕這種靈光乍現了

  • 4 # T61槓農

    至於天才主要源於獨思考問題,思路跟一般人是不一樣的,這種人往往是不太善於交際,因他講的,一般人不會理解,不會相信,所以不太與人交往,認為有很話都是廢活,這也培於了他的性格內向,忽略了與人交往的能力,這是內向人的至命弱點所在,我是內向人,供大家分享,

  • 5 # 使用者6439912187

    我覺得應該跟一個人的科學成就。跟天生的好奇心有關係,性格內向的人不是每個人也是喜歡科學,所以要加以區別,大科學家不是生來就對好奇心與性格內向合二為一,好奇心會驅使一個人去發覺現實世界奇妙,二一般人會視而不見,性格的催化,更加使得這種效應更極端,所以,這就是外向型與內向型的區別,榮格的心理學,有些,問題說的很有意義

  • 6 # 易日月SunShuMing

    天才是科學的唯一,文明的唯一,創造的唯一,人類走向美好未來的唯一。那不是內向,那是志向,專一的志向。天才是普通人在幹著易於是類事,讓天下人受益。他為什麼內向,因為他性格太倔強!

  • 7 # 昇之

    因為內向的人容易獨慎,獨慎的人多是純粹的人,純粹的人往往精神力(意識)強,物質要求低。物質要求高的人往往內心空虛。從根本上來講,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什麼是文化?社會和文化又是什麼關係?社會即是人群,人群又是由不同個體組成的集合。由人的存在就心然產生了個體意識。不同人產生了不同的意識。一定區域範圍內(空間內),在不同個體意識中存在相同的部分(可謂之主流意識)和不同的部分(即可謂之非主流意識),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形成了所謂的“文化”。因此,文化即是意識流。比如在中國,有八大菜系的飲食文化,儒釋道為核心的文化,宗教文化,經濟文化等等各種文化。如今中國所謂的主流文化可用過於功利、不道德等等來形容。哲學家常說的:真理永理常握在少數人手裡的。即所謂非主流意識的那少部分人(純粹的人)。類比推理,家庭和家風也是這個關係。從這個角度上看,現在的社會為什麼離婚率居高不下,也是有跡可尋的。中國文化中,在闡述男女關係時只用了夫婦有別的關係。夫婦有別的本質是什麼?這個要從中國文化中的“道‘’的角度來闡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殺生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孤陰不長,獨陽不生。陽主陰從,陰平陽密。男女關係本就是天地之道。而現代社會所謂的男女本質又是什麼?估計大部分人根本就搗不清楚。

  • 8 # 馬十毛

    我也不知道,像我這種性格內向又靦腆的人為什麼會是個天才,關鍵是還竟然長的那麼帥。如果上天再給我再來一次的機會,我就把我最牛逼的天才部分去掉,只保留我的帥。

  • 9 # 超能力者劉宇

    性格內向:也可以稱之為自我內定,定心與定神!通常提現在思想:性格內向的人普遍都表現的簡單與純粹,做事情不但沉穩專注,生活上不但自我且真我!而科學天才都是性格內向的人,大多是因為他們都很勤奮,很努力!我堅信:天才都來自於勤奮!

  • 10 # 口因炎來嘉威ncc1223

    就像天才與瘋子很相近一樣!成功人士和失敗人士也是很相近的!因為它們沉穩,耐得住寂寞,藏得住心情,承受得起打擊!敢於經受風險,所以成功和失敗是一線間的,成功的人和失敗的人都比較內向,更有精力去做事業!反正不是成功就是失敗!而外向的人,往往比較樂觀開朗,所以做事總會分散精力害怕孤獨,並且不願意獨自闖蕩,不喜歡悲觀和獨處,藏不住思想,受一點委屈都會大聲說出來,不想經歷失敗,卻也沒法成功,因為失敗乃成功之母!

  • 11 # 炸腦

    每個人在一段時間內攝入的總能量是一致的,內向的人把更多的營養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塑造,於是,發明創造,改變世界,若是一整天活動四肢,中樞神經系統可利用的營養物質太少,成才會比其他人晚。回答完畢!

  • 12 # 修地球的夢想家

    科學是尋求發現和了解客觀世界的新現象,研究和掌握新規律。需要人們在研究客觀世界的同時不斷地與主觀世界發生互動作用,這就需要花大量精力專注于思考。其實,性格內向與否就是主觀判斷,很模糊的

  • 13 # ALLENIVERSON32711682

    首先我要強調一下,很多人把內向和輕微的自閉或者社交恐懼症混在一起了。我們大多數人認為的內向都是負面的,認為不利於個人發展,其實真正的內向僅僅是一種區別去外向的正常性格而已,他不喜歡去熱鬧場合,不喜歡高談闊論僅僅是因為他喜歡安靜自由的環境而已,正常的內向者更傾向於獨立思考,也更容易保持專注力,情商、社交手段絲毫不低於外向者,甚至是超過外向者的,這類人在生活中給人的感覺往往是喜歡獨來獨往,但是大家都不討厭他,有什麼集體活動都會想到他,工作中認真努力等等。而病態的內向就是社交恐懼症,抑鬱症等等,他們內心渴望社交,但是卻力不從心,強迫自己去社交或者只是專注工作都很難,只能給自己帶來尷尬,痛苦。所以最大的區別就是——內向者的內心是完整的,而社恐和抑鬱症是內心空虛的。舉個例子,你去觀察社恐的人和正常的內向人,你和他講話,前者眼神躲來躲去或者低著頭,而後者是平靜自然的看著你眼睛的。

  • 14 # 鵝媽媽講閱讀

    科學天才都是內向的人?誰說的。這話讓我想起另一句話,農村孩子考上清華北大的多。從機率來說,兩者都不一定。

    之所以讓人覺得科學家都是性格內向的人有兩方面的原因:

    1宣傳的原因。大多數文學作品中的科學家形象都是性格內向,生活不能自理,把鞋子當米煮飯,自己孩子上幾年級都不知道……

    2科學家的研究工作需要專注,投入非常人的精力,根據守恆定律,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當120%的精力被工作消耗,那麼生活中的狀態就會呈現零或者負數狀態。

    但是,相信我,一旦不在關鍵的科研時期,他們與正常人無異,風趣、幽默,與時俱進,對愛對美的追求更執著。

    參見楊振寧老先生。

  • 15 # 裸猿的故事

    誰說的科學天才都是性格內向的人?大眾對科學家的一般印象似乎是,性格內向、刻板甚至有些古怪,但這只不過是因為擁有這些特質的科學家,更容易被媒體所親睞以及被編故事的編劇以及作家所親睞而已。

    的確有些科學天才性格內向,但實際上科學天才們具有各種各樣的性格,並不侷限在內向或者外向的範疇中,這即和本人的天性有關也和天才們成長的社會文化環境的大背景有關。比如,相對來說,美國文化背景中成長的科學天才們,少有內向者,而如物理學家費曼(諾獎得主)、天文學家薩根(提出核冬天假說並將其灌輸給美國和蘇聯的決策層和軍方高階官員,世界知名科普作家和科普電視節目主持人)以及如今在大眾中聲望很高的物理學家霍金,他們都不是性格內向之人。

    下面就只講講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費曼的軼事吧。

    圖示:該書的副標題是:科學頑童的故事。推薦閱讀。

      費曼在上世紀30年代在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後,即被徵召加入製造原子彈 的曼哈頓計劃。而在軍人管制的橡樹嶺,費曼以破解保險櫃的安全鎖自娛,並在保險櫃裡留下字條告誡行政和軍方官員提高保密意識,將密碼修改得複雜一些。費曼在物理界有傳奇性的聲譽,而他的軼事同樣流傳甚多。比如他喜歡在上空酒吧內娛樂,而當酒吧被控妨礙風化有遭取締的風險時,他上法庭為酒吧辯護。另外,他的桑巴鼓造詣很高,巴西嘉年華會需要領隊貴賓,本來預 定的大明星珍娜露露布麗姬妲缺席,臨時由他代替,這事情可是讓他有了吹噓的資本。而當他作為政府資助計劃的一部分,去巴西教授物理課程的時候,在政府官員雲集的送別酒會上,直言不諱的批評當地教育理念和管理上的諸多問題,認為如此填鴨式的物理教育,根本培養不出真正的物理學家,引發相關國家在教育制度上的反思。同時,費曼也做過多次有關科學和物理學的演講,這些演講言辭優美,語言生動,發人深思。

  • 16 # 火山之東

    這種說法不對,不排除有些科學家內向,其實大部分科學家都不內向,科學家之間也挺多交流和溝通,說起專業來滔滔不絕,三天也不會累,人家之所以讓你感覺內向不太善於交流絕大多數時候只不過懶得和普通人交流罷了。舉個例子,你會和地上的螞蟻好好交流嗎?雖然這個例子不太恰當,但是在科學家眼裡,特別是頂級科學家眼裡,我們普通人和螞蟻又有什麼區別呢?

  • 17 # 熱血小青年兒

    練武功的可以將精氣轉換為練武之上,同樣練腦力的也可以將精氣練成腦細胞,即童子功不僅不是練武的專利,而且某種意義而言更屬於腦力工作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面試官問你怎樣看待加班,應該怎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