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武丁仗劍決雲霓

    郭嘉別說晚死十年,就是多活五十年也改變不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近年網上不厭其煩的吹郭嘉主要是受了《百家講壇》某教授的影響。與之類似的還有針對近代人物楊永泰、戴笠的吹噓,什麼永泰若在、戴笠不死如何如何的。靜止的假設歷史是一些人的癖好,無非是藉此表達對這個人物及其所屬集團的偏愛。按這個邏輯,我還能假設若干條理由駁倒他這個假設。

    郭嘉在三國時代充其量就是個二流謀士,連荀攸、荀彧、程昱、賈詡、法正、諸葛瑾都不如,更別說和諸葛亮、魯肅、陸遜、司馬懿這些頂級人物相比了,也就是和許攸在伯仲之間。曹操說的“奉孝若在,赤壁不敗”的話,一是給自己找臺階下,二是藉此表達對手下智囊團的不滿。再說,連大字不識的老農都知道贊人就高不就低,何況智計殊絕於人的曹阿瞞。特殊情形下說的話不可當真,曹操還說過徐晃是他的白起、周亞夫呢,可能嗎?如果可能,他為什麼之前在與馬超西涼軍的較量中大罵徐晃不知軍機、壞孤大事呢?

  • 2 # 小空話歷史

    郭嘉確實是個出眾的謀士,這點我們無法否認,但是在整個三國中來看才華出眾的並不比郭嘉少,比如諸葛亮,司馬懿。

    就算郭嘉多活上10年,也改變不了赤壁之戰的結局,曹操手下當時那麼多謀士和大將,赤壁之戰還不是一樣輸了,郭嘉一人能改變什麼呢?什麼也改變不了。

  • 3 # 第三棵桃樹

    郭嘉晚死十年三國局勢仍然一樣,因為曹操手下謀士比郭嘉強的大有人在,戰局不會改變,郭嘉不是蜀國的諸葛亮,諸葛亮死了,蜀國也就快滅亡了,而郭嘉死了,曹操才剛起步

  • 4 # 情商第一課

    郭嘉病逝於207年,如果晚死十年,我想劉備將必死無疑,而孫權也終究會向曹操俯首稱臣,因為郭嘉活著,是不會放過任何一次能夠殺死劉備的機會,劉備的死亡標誌著孫劉聯盟不會成立,而一個孫權是否還能戰勝強勢的曹操?或者,曹操拿下荊州消滅劉備後,放棄攻打江東轉頭攻取四川呢?到時候恐怕孫權已無棲息之地,只有歸順俯首稱臣的份了。

    208年,曹操集結數十萬大軍揮師南下,此期間曹操有至少兩次能夠殺死劉備,第一次兩軍曹純、劉備相遇,劉備敗於當陽,曹操到後並沒有追擊劉備,而是直撲江陵(荊州物資囤放地);第二次是曹操佔據江陵還是沒有追擊劉備反而選擇休養生息,要知道劉備是攜帶百姓逃亡,他的行軍速度非常緩慢,只要曹操下定決心追擊,相信必定會在孫劉聯盟成立之前截殺劉備!如果郭嘉還在,必定讓曹操去擊殺劉備這個隱患人物,劉備一死,那麼就沒有日後的‘孫劉聯盟’,曹操也不會敗於赤壁,天下也將會在曹操有生之年統一。

  • 5 # 江湖小曉生

    誠如諸葛亮被人戲稱為劉備集團的後勤部長一樣,其實郭嘉在曹操那邊,也只是一個宣傳部長。他最大的作用,就是幫助曹操造勢,鼓舞人心。所以他晚死十年,也起不到改變大局的作用。

    01十勝十敗之說,穩定軍心。

    曹操和袁紹對決的時候,其實一點把握都沒有。他雖然佔據了幾個州郡,手裡也拿著天子作為武器,可是實力根本不能跟佔據河北的袁紹相提並論。

    為此這次官渡之戰前,其實不少曹操的手下人都曾經寫信給袁紹,表示要跟袁紹交好。意思很清楚,等到曹操失敗了,這幫人也好有個退路。

    劉、項之不敵,公所知也。漢祖唯智勝;項羽雖強,終為所禽。嘉竊料之,紹有十敗,公有十勝,雖兵強,無能為也。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一也。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二也。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攝,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勝三也。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間遠近,此度勝四也。---《傅子》

    在這種情況下,曹操本人也喪失了鬥志。可是郭嘉此刻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向曹軍宣讀了十勝十敗之說,也就是說曹操有十種勝利的原因,而袁紹有十種失敗的原因。

    十勝十敗主要說的是在政治謀略、法令實行、個人修養、氣度性格、文韜武略等方面,曹操是完勝袁紹的。

    我們要知道,在這之前,郭嘉是在袁紹那邊工作的,他主動離開袁紹投靠了曹操,這說明他對袁紹還是有一點了解的。

    這麼一來郭嘉的說法就比較有說服力了。為此曹操軍中計程車卒們紛紛得知了這一說法,軍心大振,這才有了後來的官渡之戰勝利。

    其實這十勝十負之說其實是郭嘉入士的敲門磚,他剛來曹營,必須要建立一定的功勳或者做一些曹操喜歡的事情,從而被曹操所賞識。這裡全部在說曹操的好話,其實我們就已經能夠猜到郭嘉這是在幹嘛了,明眼人都知道這是在拍馬屁,根本不足以作為決定勝負的關鍵。這一套東西,絕對不是脫口而出的,郭嘉肯定是想了很多天,湊齊了這十個方面的勝負之說,這件事才算是有說服力。

    曹操聽了以後,那也是大為高興,一掃過去頹敗的狀態,更加堅定了自己與袁紹決戰的信心。由此可見,郭嘉在這一戰中,最大的作用,那就是宣傳理念搞得好。

    02官渡之戰前,預言孫策死於刺客之手,也是為了穩定軍心。

    為什麼這麼多人認為曹操必然失敗呢?不光因為袁紹是一個強大的對手,其實除了袁紹之外,還有兩個虎視眈眈的傢伙正在盯著曹操,尤其是江東的孫策。

    孫策在背叛袁術以後,在江東建立了自己的基業,這個時候他也有北上襲取許昌,奪取漢獻帝的想法。

    為此不少曹操的臣子們都在發愁,因為一旦曹操這邊和袁紹開戰了,那孫策必然會北上進攻許昌,到時候曹操的老家可就被人給一鍋端了。

    這個時候宣傳部長郭嘉又出現了,他告訴大家:孫策的確是一個英雄,專門找那些地方豪傑的麻煩,贏得了一片讚許。可是孫策這傢伙一天到晚一個人行動,就算武功再好,早晚也要被人給刺殺了,不用多,只要三五個人就能把他解決了。

    這話有說服力嗎?當然沒有。因為郭嘉說這個話的時候,並沒有說明白,孫策到底什麼時候會被人給暗殺了。萬一是在吸取了許昌以後呢?

    如果是打下了許昌,孫策才被人暗殺了,那也就沒有曹操集團什麼事兒了。所以郭嘉的這一說法是不具備穩定人心作用的。

    但是史書偏偏把這件事記載下來了,為什麼呢?因為後來孫策的確被許貢的門人給刺殺了,跟他預言的一模一樣。

    孫策轉鬥千里,盡有江東,聞太祖與袁紹相持於官渡,將渡江北襲許。眾聞皆懼,嘉料之曰“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策臨江未濟,果為許貢客所殺。---《三國志》

    也就是說這一次穩定軍心的策略其實是失敗的,但是碰巧讓郭嘉給說中了,所以後世不僅讚歎,郭嘉的智慧果然不同常人。

    其實郭嘉的確是看清了孫策這個人的個性,自恃武功高強,所以常常一個人單獨行動。這也就給刺客們找到了機會,所以是合理的推測。

    只不過就連郭嘉自己都沒搞明白,本來是失敗的策略,居然碰巧成為了千古經典。等到孫策被刺殺以後,估計不少人向他豎起了大拇指。

    03與曹操惺惺相惜,這才是關鍵所在。

    郭嘉之所以重要,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和曹操惺惺相惜。別看曹操手裡的謀士眾多,其實真正跟曹操貼心的並不多。

    比如說荀彧,荀彧一直幫助曹操成就帝王大業,可是到最後,曹操稱王荀彧都表示不答應,可見這兩個人之間是有隔閡的。還有賈詡,被人稱之為毒士,要麼就不出策略,要是一開口就要置人於死地。曹操的長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就是被賈詡給害死的,所以賈詡投靠曹操以後,很少舉手發言,兩個人不怎麼親密。包括程昱,這個人性情剛烈,喜歡直來直去。可是他不知道的是,曹操不是一個直來直去的人,所以他跟曹操屬於兩種完全不同的性格。

    這麼來說,如此多聰明的謀士中,居然沒有哪一個是可以跟曹操貼心的。其實有一個,那就是郭嘉。

    郭嘉思考任何問題,都是從曹操的角度來看,對曹操有利的就提出來,對曹操不利的就掩蓋掉。在後人看來這種行為屬於諂媚,可是曹操很喜歡。

    嘉深通有算略,達於事情。太祖曰“唯奉孝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自柳城還,疾篤,太祖問疾者交錯。及薨,臨其喪,哀甚,謂荀攸等曰“諸君年皆孤輩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後事屬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三國志》

    曹操覺得郭嘉能夠想到自己所能想到的事情,跟他惺惺相惜。為此曹操對郭嘉十分器重,認為自己死了以後,郭嘉可以留下來繼續輔佐他的後代。

    其實曹操已經是把郭嘉的思想,當成是自己思想的延續。老一輩謀士都是跟曹操一個輩分的,只有郭嘉既聰明,又年輕,足以堪當大任。

    總結:曹操對郭嘉的偏袒,瞎子都看得出來。

    曹操在赤壁大敗以後,感嘆了一聲,如果郭嘉在的話,一定不會讓這場戰爭走向失敗。其實這是在嘲諷其他跟隨他南下荊州的謀士,郭嘉在的話,也未必能夠阻止。

    郭嘉雖然深得曹操器重,可是在言行舉止上卻十分不檢點,也就是私生活比較混亂。為此陳群多次向曹操舉報郭嘉,表示要嚴懲這種人。

    郭嘉聽說以後,只是笑笑,依舊我行我素。曹操這個時候是怎麼做的呢?他不僅更加器重郭嘉,而且還誇獎了陳群。

    這意思就很清楚了,郭嘉雖然犯了錯,但是我曹操不在乎,我賞識的是他的才能,不是人品。你陳群就不要多嘴了,你也是個好乾部。郭嘉就有點類似於劉備身邊的法正一樣。

    參考資料:

    《傅子》

    《三國志》

  • 6 # 博弈娛樂新媒體

    郭嘉晚死早死都要死,早十年晚十年又能如何,歷史從未被更改,三國鼎立也註定成為定局!

    一個郭嘉倒下了,可以有更多的郭嘉被推出來;換言之,天下之大,較郭嘉之才者不在少數,有才能未得施展的也不在少數,郭嘉的下臺,只是給更多有才之士騰挪位置罷了!

    至於三國鼎立的局勢,是一個郭嘉就能左右的嗎?很顯然不是,三國鼎立取決於當時的歷史背景,各國民疲兵憊,都暫時而言需要一定的休養,又取決於各國內部問題,各種因素下,鼎立局面的形成是遲早且必然的,不是說誰再多活幾年就能改變的!

    別說郭嘉晚死幾年,就是曹阿瞞多活幾年,他也註定不能且不敢推漢稱帝,三國鼎立局勢是歷史必然,無法更改的!

  • 7 # 指尖熱點

    郭嘉是很有才能的人,有句話說的不是嗎,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從這裡可以看出郭嘉何等的厲害,還有“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的曹操,據史料記載,當時郭嘉見到曹操並與之討論了天下大勢之後,心裡說的第一句話就是:“真吾主也”,而曹操對郭嘉更是不乏褒獎之詞道:“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從曹操說的話,也可以肯定郭嘉真是有大才的人,如果郭嘉晚死十年,那時候可能劉備的蜀國和孫權的吳國,不一定能建立起來,那時候曹操很可能提前一統天下,所以說天命不可違,誰讓郭嘉那麼年輕就死了,郭嘉不死,絕對能掌控三國的亂局。

  • 8 # 小明王

    郭嘉不死 臥龍不出 或許偶然但足見郭嘉在前三國時期的名氣之大。

    郭嘉是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智謀之士,他的十勝論幾乎涉及了中國兵法思想的各個方面,切中要害,言簡意賅,博大精深,古今罕成。

    毛主席評價郭嘉:才識超群,足智多謀,出謀劃策,功績卓著。

    自古成大事者皆具雄才與大略,二者兼具,鳳毛麟角。縱觀古今開國創業之輩皆是雄才君主與大略謀士的加持效果。劉邦與張良、朱元璋與劉伯溫等。雄才方面三國時期能與曹操相匹敵的屈指可數,但在大戰略方面曹操有明顯不足,赤壁之戰可以說是曹操的一次錯誤判斷所導致的,赤壁之戰讓他幾乎喪命,從此喪失了爭奪天下的機會。

    個人認為失敗首要原因是戰略上出了問題。曹操在赤壁之戰失敗後哭郭嘉,就是因為曹操在得到郭嘉之後,經常在戰略上為曹操做出明智的決策,官渡之戰與北征烏桓,充分體現了郭嘉的軍事才能。

    若郭嘉晚死十年,曹操幾乎可以避免赤壁之戰的戰略失誤 ,統一天下指日可待。但歷史沒有假設,卻具有無線的可能。

  • 9 # 大兵小醬工作室

    三國是人才輩出的時代,而民間最為人稱道的是多智而近妖的劉備之軍師諸葛亮,他未出山便已定下三分天下的格局,火燒博望,火燒新野,火燒赤壁,三把火奠定了西蜀的基業,再後來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兩上《出師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為許多人的典範。但是,在三國中有一句“郭嘉不死,諸葛不出”,卻說明了郭嘉的學識才幹更高孔明一籌。

    郭嘉,字奉孝,東漢潁川人。博學多才,見識不凡,初出山投奔袁紹, 可惜袁紹多疑猜忌,沒有雄才大略,後投奔曹操,被曹操奉為上賓,曾公然表示:“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 ”

    郭嘉目光如炬,慧眼識人,他曾建議曹操“軟禁”劉備,因為當時劉備雖依附於曹操,但郭嘉卻看出劉備仁德而智慧,手下又擁有勇冠三軍的關羽、張飛等虎將,不會久居人下,曹操雖然也認為劉備是個英雄,但卻認為軟禁劉備不太仁厚,結果後來劉備脫離曹操後,三顧茅廬,請得諸葛出山,三把火為劉備燒出了新天地,當曹操在赤壁被孫劉聯軍圍追堵截,走投無路時,曾哀嘆如果奉孝尚在,焉有赤壁之事?而郭嘉英才不壽,在諸葛亮出山之前已經病逝。

    曹操在攻打官渡時,非常忌憚身在江東的孫策。郭嘉卻因為孫策為人過於放蕩,常常單人獨騎外出,等於將自己置身於險地,給出了孫策必遭刺客而亡的論斷,而孫策也果真在一次狩獵中被仇敵許貢的食客所暗殺身亡。

    郭嘉不但料事先機,而且料敵如神,具有非凡的軍事才能,常常能在關鍵時刻力排眾議,走出囧境。 曹操曾經征伐梟雄呂布,呂布仗著超絕武功,則死守下邳,曹軍久攻不下,士兵疲憊不堪,曹操束手無策,是退是攻,猶豫不決。這時郭嘉獻計,力勸曹操用水計進行急攻呂布。 曹操採納了郭嘉的建議,利用水攻,順利攻克下邳,擒了呂布,安定了自己的大後方。

    此後,郭嘉跟隨曹操獻計獻策,採用速攻,大敗袁紹,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又勸曹操以退為進,使袁紹兒子袁譚、袁熙、袁尚等內部自相殘殺,可坐收漁翁之利。果然,袁紹的兒子們產生內訌,曹操趁機出兵乾淨利落地收拾了袁氏殘餘勢力,曹操成功統一北方。

    曹操對郭嘉非常信任。許多軍國大事時,曹操總是讓郭嘉最後做定論。而郭嘉的訣策則十拿十穩從無偏差。

    可惜,天妒英才,郭嘉年僅37歲病死於征戰途中。當時曹操北方已定,擁兵百萬,勢力已成,統一全國,勝利在望。如果郭嘉不死,曹操統一全國可算是囊中取物唾手可得。哪裡還有諸葛亮,龐統等人發揮的餘地?故有郭嘉不死,便無三國的說法。郭嘉死後,劉備請出諸葛亮,諸葛亮大發神威,曹操連招敗績,赤壁一戰後天下三分。所以便有郭嘉不死便無三國的說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茶花怎麼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