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ujianyw

    3A的說法在國內比較流行,在美國,大部分企業只認亞馬遜,微軟,IBM等,很少有人知道還有阿里巴巴這個玩家。雖然從體量來講,現在的阿里,無法和美國對手相提並論,但阿里雲的前程是絕對看好的,主要是因為中國雲市場發掘目前尚處於起步階段,總體量不大,但按照中國的人口規模,將來雲市場規模絕不亞於美國。阿里雲已搶到先機,預計將來阿里雲在中國雲市場的地位類似現在的淘寶。而美國雲市場已經被現有幾個大玩家搶佔得七七八八。增長率到一定時候就開始往下走了。

  • 2 # CEO智囊團

    地位如何,不是自己說出來,而是對手尊重、別人給的!

    今天,瑞典首相勒文造訪杭州阿里園區,和馬雲會面,聊天場面非常熱烈。會談中,瑞典首相勒文向馬雲發出真誠邀請:歡迎阿里巴巴到瑞典開設資料中心!

    瑞典重鎮,巨頭紛紛搶駐

    北歐因為地處高緯度、氣溫低,成了搭建資料中心的絕佳場所,而瑞典作為歐洲資料中心,更是成了亞馬遜、Facebook幾個國際巨頭爭奪的焦點!

    而更讓他們寢食難安的,是近幾年阿里技術的進步速度!

    阿里技術,突破巨頭壟斷

    近年來,阿里巴巴的技術創新不斷打破美國谷歌、蘋果等科技巨頭的長期壟斷,在全球科技舞臺大放異彩。

    胡曉明帶領之下的阿里雲,連續8個季度保持100%增速,他掌舵的阿里雲被視為中國雲計算的代名詞,在福布斯中國500強企業中,三分之一在使用阿里雲,成了亞馬遜、微軟最有威脅的競爭對手

    連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都曾在內部溝通會議中表示:“阿里雲將是亞馬遜AWS最大的競爭對手”!

    頂尖人才,紛紛加入阿里

    而阿里技術的不斷突破,也吸引了頂尖科學家的紛紛加盟,這一現象甚至引起了美國科技圈對人才流失的擔憂!

    Facebook的第一個中國員工趙海平毅然加入阿里,在辭職信中,他這樣說:阿里的架構非常龐大,是我用武之地……我想在那裡繼續我期盼成為最偉大的計算機科學家的夢想之路!

    近日,亞馬遜級別最高的華人科學家任小楓,更是重磅加盟阿里人工智慧團隊,他表示:阿里在所有國內科技公司中佈局最廣、發展最好;阿里富有活力重視創新,提供的各類服務融入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才果斷辭職加入阿里!

    截止目前,阿里已經擁有超過2萬名工程師、500多位博士。而素以工程師文化著稱的谷歌,研發人員也不過才2萬名。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技術突破,人才壯大,這一次,中國在突破巨頭技術壟斷、走向全球的道路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3 # 火蝠電商資訊

    摩根士丹利在一份投資報告中量化一下這個差距。大摩認為,阿里雲落後亞馬遜AWS 4年左右的時間。依照大摩給出的曲線圖來看,阿里雲肯定縮小與亞馬遜AWS的發展差距。

    隨著阿里巴巴與亞馬遜公司先後釋出2016年第四季度的財報,雲計算鼻祖亞馬遜AWS與雲計算新貴——阿里雲最新業績之間的比較又成為了雲計算領域的一個熱點。

    亞馬遜AWS季度銷售額達到35億美元,全年銷售額達到122億美元,兩個數字都創下歷史新高;阿里雲單季度營收達到2.54億美元,連續第7個季度保持三位數增長。一家在業績上獨領風騷,一家在增長的跑道上極速狂奔。

    雖然兩家公司都是雲計算領域的明星企業,但兩者之間顯然存在著差距。

  • 4 # 動點科技

    杭州· 雲棲大會馬雲提出的達摩院自是焦點,但大會上還有很多其它值得我們關注的地方,例如阿里雲副總裁李津提出的關於阿里雲的未來。

    阿里雲李津:三年內,阿里雲成為世界雲計算兩極之一

    辦到第八年,杭州· 雲棲大會已然從社群網站如何解決技術問題、共同成長,延伸到對大資料、雲計算等領域的深度思考。10 月 12 日,阿里雲副總裁李津在接受訪談時談及“競爭”、“自研”和“創新”等當下最受關注的幾個話題。

    未來兩到三年,阿里雲將成雲計算服務領域兩極之一

    “根據 Gartner 最新發布 2016 年全球公共雲市場份額報告,阿里巴巴超過谷歌成為世界雲服務前三”。李津堅信,“這只是開始,未來兩到三年,阿里雲還將再次超越,變成在雲計算服務領域的兩極之一。”

    李津做出這個”預言“的底氣是,今天阿里雲已經是中國雲計算市場當之無愧的 NO1。國際研究機構 IDC 最新發布的市場調研資料,阿里雲 2016 年在中國 IaaS 市場的份額已達到 40.67%,超過第二至第十位市場追隨者的規模總和,表現出在中國市場的絕對領導力。“不出意外,我想也許是 50%乃至更高。那什麼時間?也許就在今年。”

    阿里雲總裁胡曉明也在談到阿里雲跟亞馬遜 AWS 的競爭時表示,承認對手的強大,但阿里雲的姿態已經從學習者開始進入超越者階段。

    “亞馬遜是值得我們尊敬的雲計算的領跑者……但是今天對阿里雲來講,不僅是學習,而是進入了超越階段。”他說,中國的製造業、城市管理和中小企業進行的創新,都不同於美國,這給中國的雲計算從業者,一個很大的超越和重新定義的機會。

    新浪潮中,服務半徑變了,護城河也變了

    連續 2 年來參加杭州雲棲大會的嘉賓這幾天感嘆,去年“刷臉”技術體驗區排隊成一條長龍,但今年已很少了,因為在日常生活中的購物、金融交易等各類場景中,刷臉到處在使用。今天更熱鬧的是“智慧餐廳”,連餐桌都是資料網際網路化,甚至不用指“點”,用手輕輕觸控桌子划動,菜名、菜價、菜品就一目瞭然,吃完飯站起來就可以離開——因為支付寶等支付應用已自動交易了。

    依託雲計算,我們身邊的商業模式、生活效率在發生著巨大的變革和指數級增長。”今天的成功與失敗也許跟一個人的做事方法相關,而跟努力與否無關。如果不能在最高效的平臺上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那麼越努力可能會越失敗。這個新平臺是資料與智慧的平臺、網際網路的思維和方法“。李津認為,在這個創新引發的雲時代新浪潮中,服務的半徑變了。“新的技術護城河,我認為是全鏈服務能力和多產業互相的耦合能力。雲服務的價值是賦能客戶對資料的理解和對新商業的理解。

    在今年的雲棲大會上,阿里雲釋出了全新一代的計算類伺服器產品– 神龍雲伺服器(X-Dragon Cloud Server)。神龍雲伺服器透過採用自主研發的虛擬化 2.0 技術,神龍雲伺服器兼有普通雲伺服器的彈性和物理機的高計算效能及物理級別隔離的優勢。同時,秒級交付的特性將更好地滿足大中型企業的高效能彈性計算的需求。阿里雲也成為第一家自研雲伺服器的雲服務商。

    網際網路時代的最短距離,是程式設計師的手指和使用者手指間的距離

    有一個說法是,世界上最長的距離是紅綠燈和訊號燈之間的關係。為此,去年雲棲大會上,杭州市聯合阿里雲要給杭州裝上“城市大腦”,用資料消滅從攝像頭到紅綠燈的距離。

    今年雲棲大會主論壇中,城市大腦 1.0 正式釋出,在蕭山地區,15 分鐘一次訊號燈控制策略的自動更新,高峰期間平均行車速度提升 15%,120 救護車到達現場時間縮短一半;在杭州最重要的中河高架上,平均行使時間會縮短 10%,大概會縮短五分鐘到八分鐘;在蘇州做了兩個公交試點,客流量分別增加了近 17%和 10%。

    當攝像頭不能夠跟紅綠燈互動的時候,這是一個最長的距離,李津覺得,“今天的網際網路的時代裡面還有一個最短的距離——程式設計師的指間和使用者的指間。”

    兩者之間的物理距離也許隔了兩萬裡(地球一圈 4 萬公里),是從一城一地乃至到地球另一端。但因為雲計算,已經做到程式設計師的一個程式碼直接影響到使用者。無論他們之間有多遠,其實服務距離已經只是顯示屏的厚度。

  • 5 # 牛哥的天空

    近日,研究機構ipip.net釋出全球雲服務商IP地址與分析報告,從IP地址背後活躍的人、伺服器、作業系統等的角度,對全球雲計算服務商的市場活躍程度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全球範圍內IP活躍數量最多的雲服務商為亞馬遜、阿里雲和微軟,分別佔比52%、13%和9%。報告顯示,在全球市場上,亞馬遜擁有超過3000萬註冊IP,微軟有超過2300萬註冊IP,阿里雲有1000萬註冊IP,位列前三;從活躍IP的角度,亞馬遜有686萬活躍IP,阿里雲有171萬活躍IP,微軟有116萬活躍IP。阿里雲在IP活躍程度上超過了微軟,仍與亞馬遜保持較大距離。

    一、全球霸主亞馬遜雲(AWS)落子寧夏中衛

    亞馬遜在公眾眼中是個電商巨頭,實際上它是技術領先的全球網路科技巨頭,是全球雲服務市場的真正霸主,據最新統計,AWS佔據全球40%以上份額,每年收入高達160億美元,提供雲服務成為亞馬遜最賺錢的業務。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商市場,亞馬遜作為世界電商巨頭,早在2004年就已經進入中國市場,但據2016年統計,它在中國電商市場份額不到1%,遠遠落後京東、蘇寧和阿里等對手,和它在印度電商市場佔據頭把交椅的表現相比,要遜色不少。亞馬遜很早就覬覦中國雲市場的這個大蛋糕,為適應中國網路安全監管要求,直至2014年才獲准在寧夏中衛建設中國資料中心,2016年末投入執行,為儘快搶佔市場,AWS向中國使用者提供為期一年的免費試用,開始與中國雲市場企業短兵相接。

    在AWS開業之際,阿里雲立即推出了“阿里雲1218”活動,阿里雲全線產品降價,最高降幅50%;金山推出了挖礦雲主機,限量免費送,12月18日11點開搶;12月19日,騰訊雲的年終大促也盛大開啟;騰訊雲也沒有落後,迅速推出活動,在雲伺服器、IDC頻寬等服務上給予開發者前所未有的驚喜折扣,也意味著開發者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去使用騰訊雲。

    二、蘋果雲(ICloud)花落貴州

    7月12日上午,蘋果公司與貴州省人民政府聯合召開了“iCloud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新聞釋出會”,蘋果公司宣佈將在貴州設立資料中心,投資高達10億美元,這是蘋果在中國設立的首個數據中心。據悉,這是中國貴州省發展大資料戰略以來,投資規模最大、服務範圍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專案。蘋果公司授權雲上貴州公司作為蘋果公司在中國大陸運營iCloud服務的唯一合作伙伴。

    蘋果資料中心主要在美國國內,包括北卡羅來納州梅登、加利福尼亞州紐瓦克等。此外,在歐洲,蘋果建設的資料中心包括愛爾蘭阿森賴和丹麥維堡。

    蘋果在貴州建立資料中心,表面上是符合國家網路安全法的規定和改善使用者服務,實際上是獲取巨大市場利益和市場競爭的需要。在公眾眼裡,蘋果是手機制造商,它幾乎賺走全球手機行業80%以上的利潤,僅中國市場就貢獻了蘋果利潤的三分之一。但蘋果實際上也是全球性的網路巨無霸,它利用蘋果手機OS系統建立起獨立的生態體系,以Icloud支撐著一個擁有十幾億使用者的龐大市場,透過Ituns+appstore為使用者提供線上音樂和龐大的軟體服務,又開通Apple pay染指電商市場,形成較完整的蘋果產業鏈閉環,透過雲平臺提供運營服務,取得比銷售手機等硬體產品更豐厚的利潤。蘋果Icloud平臺是蘋果捆綁億萬合作伙伴的搖錢樹,也是打擊競爭對手的利器。最近騰訊公眾平臺在蘋果機上執行打賞功能,蘋果要提出抽成30%,騰訊不得不關閉此功能。如果騰訊和蘋果撕破臉,可能在蘋果機上執行的微信、微信錢包、微信遊戲等多種app應用都得關掉,騰訊損失可就大了。同理,如果蘋果不在中國建立資料中心,蘋果手機可能將被趕出中國網際網路市場,損失可能高大數百億美元。

    蘋果在中國建立資料中心也是為爭奪中國人工智慧市場提前佈局。蘋果是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市場的最大贏家,中國未來人的工智慧市場潛力更為巨大。憑藉強大資金實力和研發力量,蘋果對人工智慧的佈局投入決不亞於微軟、谷歌、亞馬遜、FACEBOOK、IBM等巨頭,為了在中國龐大的人工智慧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在資料平臺建設上搶佔至高點,在中國建立資料中心是實施其市場戰略的必然選擇。

    三、阿里雲、馬遜雲(AWS)、微軟(Azure)爭霸全球

    阿里要成為全球電商,必須在全球佈局資料中心,它的最大的競爭對手是亞馬遜,其次是微軟。目前,阿里雲在中國雲市場佔據40%的份額,佔據絕對優勢,亞馬遜和微軟在國內雲服務市場才剛剛起步,但來勢不容小覷。

    阿里雲在中國建有6大資料中心,為了適應電商走向全球,阿里雲加快了向全球擴充套件的步伐,目前境外資料中心已覆蓋(包括在建)的區域包括美國東部、美國西部、德國、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迪拜、香港、印度、印尼、馬來西亞,共17個區域,數十個可用區。阿里雲已進入世界電商最發達的區域。

    亞馬遜全球資料中心佈局早於阿里,目前,AWS在全球已投入使用的有17個基礎設施區域(infrastructure region)共42個可用區(availability zone),同一個區域一般會配2-3個可用區(作用是容災備份)。已建成的區域除了為政府服務的GovCloud,還包括美東的弗吉尼亞和俄亥俄、美西的俄勒岡和加州、加拿大中部、南美洲的巴西聖保羅,歐洲的愛爾蘭、法蘭克福和倫敦,亞太地區的新加坡、悉尼、東京、首爾、孟買及中國寧夏,下一步將建成將巴黎、斯德哥爾摩資料中心;7月12日,宣佈在南非建立資料中心,開始進軍非洲市場。

    微軟作為全球最大的軟體開發商,建立了一個龐大的開發生態,但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微軟的雲計算發展遠滯後於亞馬遜;軟體系統固守於PC市場,在移動端完敗於蘋果和谷歌。為了在AI時代佔據競爭優勢,公司對業務部門進行大規模調整,將公司運營重點聚焦到Azure雲和AI平臺上,微軟由軟體開發商轉型為雲計算和AI平臺服務提供商,目前開始在全球佈局資料中心,為合作伙伴和企業客戶提供公共雲、混合雲和私有云軟體產品服務,在全球雲計算市場的佔有率在15%左右,僅次於亞馬遜。作為全球最有優勢的辦公軟體商,它正透過整合辦公解決方案來增加客戶雲業務的消耗量。從不同消費者型別上看,Azure在企業中的增幅是非常明顯的。雲計算平臺的採用率從26%迅速增加到了43%,而AWS的採用率則從最初的56%增加至現在的59%;AZure在SMB上的採用率也在逐步增長,從開始的15%增加到如今的25%;而AWS則首度出現下滑,從58%下降至55%。這說明微軟已經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實力,開始對AWS發起挑戰。

    資料平臺是國家網際網路和AI發展實力的體現。經過多年努力,無論從資金實力、技術積累、管理運營、客戶市場佔率方面看,阿里雲已殺入全球雲市場的第一陣營,但和亞馬遜、微軟相比還有巨大的差距。有龐大中國市場、全球優秀人才隊伍支撐,加之強大的資本運營能力,相信阿里及更多的中國企業將在全球雲市場競爭中更上一層樓。

  • 6 # 鎂客網

    阿里雲的地位毋庸置疑,國內遙遙領先,世界份額排名第三或者第四的樣子,是比較有競爭力的一家,憑藉國內的龐大市場,阿里巴巴坐穩第三的位置問題不大。全球雲計算市場也有AAA的說法,即亞馬遜的AWS,微軟的Azure和阿里巴巴的AlibabaCloud。

    但是,全球雲計算服務市場出現的一個情況就是亞馬遜AWS一家獨大。正如阿里巴巴的阿里雲在國內市場一馬當先,亞馬遜在全球市場一馬當先。傾向於阿里巴巴的媒體宣傳,絕大多數只講阿里巴巴已經是世界份額第三的雲計算服務商,而且三強中增速最快,但是不太喜歡把各家資料陳列出來。因為,亞馬遜的AWS的領先優勢實在太明顯了,讓所有其他公司都顯得黯然無光。

    但是,實際情況就是,儘管排名僅次於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在全球市場位列第三。但是根據統計機構Gartner在2017年9月釋出的2016年全球IAAS報告,阿里雲全球份額僅為3%,不到微軟Azure的7.1%的一半,更是遠遠落後於亞馬遜的44.2%。儘管阿里雲在2017年繼續快速增長,累計收入約112億元,繼續虧損。但是,亞馬遜雲服務(AWS)營收在2017年猛增43%,至175億美元(約合1102億元),淨利潤超過30億美元,在200億人民幣左右。

    同時,大家可以看看Gartner放出的IaaS魔力象限,從象限看差距巨大。

    Niche Players-投機者(能力強,前膽性差)

    Challengers-挑戰者(能力強,前瞻性差)

    Visionaries-有遠見者(前瞻性強,能力差)

    Leaders-領導者(能力和前瞻性都強)

    從象限看,AWS和Azure遙遙領先,谷歌也實力很強。阿里巴巴和IBM在前瞻性上比較強,但是能力有所欠缺,相比較而言,阿里巴巴的前瞻性比IBM略差,但是能力略強。這五家是全球雲計算服務的主要競爭者。所以,阿里雲可以說是份額第三,綜合實力前五的雲計算服務商。自然是很有市場地位的,但是,比起亞馬遜,還是遜色不少。至於阿里雲什麼時候可以跟亞馬遜一較高下? 這個,現在說還為時過早。阿里雲現在的當務之急是穩固自己的三強位置,先擺脫掉IBM和谷歌再說。挑戰微軟也是可以期待的,畢竟差距還不是特別大。但是,亞馬遜的領先優勢實在太明顯了,市場能力和技術能力都遙遙領先,而且增長勢頭也還不錯,阿里雲短期內沒辦法趕得上。而從全球雲基礎服務(不僅僅是IAAS)的市場的表現來看,也符合我們上面提到的五強格局,在這個統計口徑,阿里雲則是從剛才的第三掉到了第五,不過亞馬遜一馬當先的情況沒有變化。

  • 7 # 看球人

    現在連微軟都比不過,更別說AWS了。

    這張圖就是2017年第三季度的雲服務市場份額。我們可以看到阿里巴巴實際上和甲骨文(oracle),賽富時(salesforce) 的規模差不多,而且和谷歌,微軟和亞馬遜有很大差距。

    地位上就很容易知道了,所謂的AAA不過是一些媒體的臆想罷了。實際上,阿里巴巴只有在國內才處於領先地位,而在國際上,它的影響力很小,微軟和亞馬遜的雲業務都實現了盈利,而阿里似乎還在虧損。

    阿里的雲業務處於第二梯隊和第三梯隊之間,第一梯隊是亞馬遜,因為第二到第五的總和也沒他多。第二梯隊是IBM,微軟和谷歌。阿里雲發展迅速,正在由第三梯隊向第二梯隊邁進。

  • 8 # HXFX

    雲計算是目前備受關注的一種前瞻性技術。

    那麼,在雲計算行業裡阿里雲在全球的地位幾何?全球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格局,哪些廠商擁有自研核心技術?

    首先,阿里在雲計算行業裡事實究竟如何?

    阿里雲是國內雲計算實力最強的公司,技術的自主可控程度最高。

    阿里雲也是全球前五的雲計算大廠,已經屬於全球雲計算領域的前沿。剛剛獲得國家電子學會特等獎的飛天作業系統,在國內市場一枝獨秀。

    這款由阿里雲自主研發的超大規模通用計算作業系統。現在已經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總使用者超過200多萬。

    因此,如果以阿里雲的技術自主性和技術實力作為技術自研的標準,國內敢說自己技術自研的雲計算廠商,的確只有阿里雲一家,畢竟其他廠商對於開源技術和開源架構的依賴程度是高於阿里雲的。

    但阿里雲的技術都是自己研發的嗎?也不盡然。

    阿里雲雖然領先,但也有借鑑開源技術,也有向亞馬遜學習的成分在裡面。目前來說的確國內難逢敵手,只是要說其他廠商都是“拿來主義”,這個說法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但是說服力也不是很強。

    其次,全球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格局,哪些廠商擁有自研核心技術?

    縱觀全球雲計算市場,普遍來看國外的雲計算巨頭幾乎都是自研系統:

    1、AWS

    2002年亞馬遜自主研發的雲計算系統AWS可以說是行業鼻祖了,因此技術也只能靠自研的途徑來獲取與突破。

    2、Google Cloud

    緊隨亞馬遜自研AWS的節奏,Google以數篇研究雲計算核心技術的知名論文,開啟雲計算領域的大門,也可以說是自研雲計算核心技術的老前輩了。

    3、Azure

    而在Google之後,微軟也加入了雲計算研究的行列,從對外披露Azure服務平臺的詳細資訊起,微軟正式入局雲計算,依然也是堅持自主研發不動搖。

    總的來說,中國雲計算不弱,還有騰訊雲、華為雲、金山雲(套用Openstack開源技術的非自研技術的雲計算系統)。

    如今,阿里雲已經超越谷歌,與亞馬遜、微軟形成全球雲計算市場三足鼎立的局面。

    至於什麼時候可以一較高下,那真的還需要時間。從最近的技術封鎖事件來看,雲計算技術必須儘快走上自研道路,畢竟只有將核心技術掌握在手,才能擺脫受制於人的局面。

    我是恆信財經,感謝你的支援。

  • 9 # 高大福

    阿里雲在中國是絕對的市場老大,但是在全球市場中目前遠落後亞馬遜的AWS,排在第三。

    中國市場無可爭議的第一名

    過去兩年阿里雲在中國市場中的佔有率不斷攀升,營收規模幾乎翻了5倍;騰訊的規模也略有增長,與其他廠商稍微拉開差距。除此之外,其他競爭對手被遠遠拋在身後。

    國際市場份額排名第三,增速排名第一

    根據Gartner在2017年9月提供的資料,阿里雲在全球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三,但只佔到3%,相比於第一名亞馬遜的44.2%市場份額還有不少的差距。

    但值得注意的是,阿里雲的增長率高達126.5%,排名第一。並且已經和第四名谷歌逐漸拉開了距離,2015年阿里雲的收入只比谷歌多4800萬美元,2016年的差距則拉開至1.75億美元。

    阿里云何時能超過亞馬遜AWS?

    阿里目前的主要市場在中國,但在戰略方面已經開始全球化的佈局,在去年十月的雲棲大會上,阿里表示在未來三年內投資150億美元在雲計算的研發領域。

    而AWS也在積極進入中國市場,目前AWS在中國一共有兩個區域,分別是北京光環新網和寧夏的西雲資料,目前兩家都已獲得雲服務牌照,AWS合規進入中國雲服務市場。

    雖然兩家互相都在搶地盤,但是亞馬遜的AWS的定位更偏向於作為純粹提供IaaS雲計算服務的供應商,而阿里佈局雲計算的目的在於建立“全球化的數字貿易平臺”,也就是馬雲所推廣的eWTP理念。

    相比而言,阿里雲所服務的遍佈於全世界的千千萬萬中小企業將是它最大的“流量紅利”。這就是為什麼阿里在去年6月考慮在歐洲建第二個資料中心時,同期瑞典首相攜商務代表團訪華還特意和馬雲會面,而同樣在瑞典建立了資料中心的亞馬遜和Facebook就沒有這個待遇。

    本質上,瑞典不僅是希望阿里雲在瑞典建立資料中心,更重要的是尋求一扇大門——幫助瑞典中小企業通向世界的門。在與馬雲對話時,瑞典首相勒文表示,電商是瑞典不容錯過的巨大機會,“不少瑞典企業已經透過天貓進入中國,在中國消費者中非常受歡迎,我們希望有更多企業跟阿里巴巴發生聯絡,期待在瑞典接待你們繼續討論。”

    所以說格局決定了未來的發展,阿里雲自己的目標是3年之內躋身世界雲計算兩極,而我認為5年之內阿里雲和AWS的競爭必見分曉。

  • 10 # 天方燕談

    根據Gartner釋出的2017年度公有云儲存服務魔力象限圖顯示,阿里雲已經成為了僅次於亞馬遜AWS、微軟以及谷歌雲之後的全球第四大、亞洲最大的雲計算服務商,並且與谷歌雲的差距很小。而在雲服務市場上,AWS排名一直以來都妥妥第一位,大幅領先其他公司,地位無人可撼動。亞馬遜2017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顯示,AWS雲服務的淨銷售額為51.1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5.36億美元增長45%,年度營收高達204億美元。

    根據阿里巴巴最新的2018財年Q3季度財報顯示,阿里雲收入同比增長104%至人民幣35.99億元(約5.53億美元),年營收達到112億元,成為中國乃至亞洲首家營收突破100億元的雲計算服務商,在全球範圍內擁有超過100萬的付費使用者。據權威研究機構IDC釋出的2017年上半年中國公共雲IaaS市場份額調研結果顯示,阿里雲市場份額已經擴大至47.6%。同年6月,阿里雲在全球雲計算廠商排名就擠進前四,阿里雲能有這麼快的增長率,一方面得益於阿里雲在國內超前的佈局,而另一方面,則在於中國雲計算市場的快速發展。

    阿里巴巴的雲業務雖然在國內本土市場上排名第一,但是與亞馬遜AWS相比依然差距不小。AWS無論是從技術還是穩定性上都佔優勢,亞馬遜的運營經驗和口碑在業內也是出了名的,而阿里雲在國內有著最好的雲生態,對小公司而言價效比較高,有著比價好的中文服務體系。

    全球範圍上看,阿里雲算是表現搶眼的潛力股,在國內基本做到了雲服務這塊的老大,未來可能有機會能成為與亞馬遜AWS強敵匹敵的重要力量。

  • 11 # 幻想叔叔

    可能永遠也沒機會,現在第一是aws,第二是azure,阿里雲主要是沒有自已的核心技術來支撐雲計算,微軟的技術和azure繫結很好,國外.net首選都是azure,國內嘛原因都懂的,國內azure不是微軟那個雲平臺,而且微軟近幾年上升很快,雖然可能不會超過aws,但阿里雲僅僅賣伺服器,想超過微軟幾乎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 12 # 大明快舔

    對幾個雲剛好有一點了解,淺薄的說下觀點;

    簡單的說:阿里雲在國內排第一,在亞洲排第二;在全球排第三到第四之間;

    雖然阿里雲每年的增速都在100%以上,但總的份額也不過AWS的5%;所以要一較高下還需要時間。

    二、源於自身IT設施的建設,成於一切以客戶至上的核心價值觀

    亞馬遜作為網購的鼻祖,自1995年在網上賣出第一本書之後,就開始建立自己的IT基礎設施(伺服器、寬頻等)。隨後亞馬遜便開始把其他雲服務當成虛擬貨品賣給開發者和初創企業,因此亞馬遜收穫全球第一批最優質的客戶。得益於其定位的準確以及一切以客戶需求為核心的價值觀,AWS如今已成為全球市場份額超過40% 的雲服務巨頭;

    關於亞馬遜以客戶至上有這樣一個案例,塔吉特是美國最大的幾家零售公司,在於AWS合作幾年之後,塔吉特開始建立自己的雲服務,AWS對於這樣的大客戶的離開並沒有從中阻攔,反而投入不少的人力花了2年多時間幫塔吉特建立了自己的雲服務。這就是亞馬遜的以客戶至上的價值觀。

    三、阿里雲擁有不少於亞馬遜的第三方商家,在巨量交易上有著更明顯的優勢

    對於阿里雲來說,有以下幾點是AWS所沒有的優勢:

    1.比亞馬遜更多的第三方商家;

    2.國內的電商早已世界第一,在處理巨量訂單上阿里雲更有優勢;

    3.阿里雲的後發優勢;

    但劣勢同樣明顯:

    1.阿里雲擁有的更多的是淘寶和天貓的國內商家,而AWS除了這些單純的小B賣家之外,還擁有全球(除中國外)最優質的商家,雖然一些非常大的商家在微軟手中,但那些中小商家是AWS先發優勢的固定合作商,要撬動他們,單單從價格是不大靠譜的;況且,AWS的價格本身就是非常低。

    2.阿里雲除了在巨量訂單處理上的優勢之外,這個優勢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其實是用不上的優勢;

    紮根中國,與騰訊雲徹底拉開距離(但千萬別忽視騰訊雲,畢竟騰訊有著比阿里更多的使用者);

    結合微軟和AWS的優勢,形成自己的優勢,結合螞蟻支付以及菜鳥物流的支撐快速的突破短板。

    我們期待阿里雲成為和AWS正面對決的雲服務商,我們期待更好用更便宜更智慧的雲服務時代的到來;

    最後,期待阿里雲能像AWS對待塔吉特一樣對所有的阿里雲客戶。

    技術至少不是目的,使用者至上才是。

  • 13 # 尋覓科技啊

    亞洲第一世界第三!全球增速第一!

    從全球的額份額來看,微軟Azure+谷歌GCE+IBM的Softlayer+阿里雲,四家的市場份額加起來也不及Amazon AWS。

    根據Gartner的資料,阿里雲已經成為了增長速度最快的雲供應商。雖然阿里雲目前依然只是在中國市場佔據主導地位,但它在歐洲與北美市場的份額與影響也正在快速地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雲的策略是幫助中國企業在北美市場拓展業務,而不直接去與AWS和Azure進行競爭。不過Gartner的Hayes也指出,阿里雲可能會吸引到那些希望將資料託管於非美國本土服務商的美國公司的注意力。

    而阿里雲的另一個優勢在於它專注於更高價值的服務,比如容器和高階開發工具,這些工具可以幫助企業更高效地執行應用程式。Bartoletti認為,阿里雲的這種能力成功幫它抵禦了AWS和Azure在中國的擴張。同時阿里雲也在不斷的增值,因為它雲計算中的開發技術都是開源的,這也是阿里雲的競爭優勢所在。

    AWS、Azure、阿里雲,無一例外都是自主研發核心技術的,特別是未來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就掌握了競爭的主動權。

    阿里雲與AWS一樣都具有豐厚的電商背景,鑑於AWS如今的成就,這可能意味阿里雲也會走上一條同樣成功的雲服務之路。但是,市場依然瞬息萬變,3A格局(AWS、Azure和Alibaba Cloud)是否將真正形成,阿里雲未來是否能夠與雲計算三強一較高下還是需要時間來驗證。

  • 14 # 跨界架構師

    我們來看下最新的2018年資料情況。

    上個月,美國知名行業研究機構Synergy Research 釋出了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全球雲基礎服務廠商市場份額報告。

    其中可以看到阿里雲目前的市場份額排在第五,與AWS有著7倍左右的差距。

    不過,在我們國內,阿里雲還是妥妥的第一把交椅,遙遙領先第二名騰訊2.5倍。

    所以,從目前來看阿里雲想達到和AWS一較高下的地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特別是在如何開啟國外市場上想辦法。

    但是,任何ToB業務的替換成本的很高的,先入為主的優勢明顯。

    畢竟對企業來說,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到萬不得已,能不動就不動。

    所以,阿里雲想要在國外市場趕上AWS,從大的方向上來說可能只有2條路。

    第一條路,將新技術搶在AWS之前打造成產品釋出,搶佔先機,透過這個先機來吸取一部分AWS的份額過來。

    但這條是異常艱難,因為不是任何新技術對企業有足夠的吸引力的,大部分企業只對能直接增加產出或者提升效率的技術有興趣。

    而且,哪怕真的存在,還得指望AWS更晚的推出類似的產品才行。不過從目前的技術實力上來看,AWS並不比阿里雲差,一個新技術相互跟進的時間差可能最多也就2個月。

    第一條路雖然能損敵利己,事半功倍,但是險招。穩妥點的話還是得選擇第二條路,快速普及到哪些還未上AWS的中小型企業。

    不過這條路也只是相對第一條路好走一些,並不是什麼“康莊大道”。首先擺在眼前的就是一個「信任度」的問題,阿里雲的品牌如何能懂打動老外企業的心?人家為什麼相信你而不是相信AWS?這是阿里雲需要花大力氣解決的問題。

    當然了,也可以用簡單粗暴的低價策略,但是雲計算的模式是按需付費,訂閱式付費。企業主肯定會想到,你把我騙上船之後再漲價,我不是任你宰割麼。所以降價的威力就大大降低了。

    總體來看,阿里雲想和AWS一較高下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是希望他能成功。不知道你是怎麼認為的呢?

  • 15 # 楊劍勇

    依據Cannlys給出的資料顯示,阿里雲在全球排名第四,不過與亞馬遜AWS相差巨大,在全球一較高下幾乎沒有可能,但在國內肯定領先亞馬遜。

    隨著5G加速向我們走來,萬物互聯也將成為現實,越來越多的企業部署物聯網,促使雲服務迅猛發展,可以說而大連線也凸顯雲服務價值,包括亞馬遜、微軟以及國內BAT、華為等科技巨頭大肆押注雲計算市場,使得整個行業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伴隨而來的巨頭紛紛加碼,也使得行業競爭異常激烈。

    巨頭激戰雲端,從市場來看主要集中在亞馬遜、微軟、谷歌、阿里雲與IBM手中,Cannlys資料顯示,上述五大巨頭佔全球65%市場份額,其中亞馬遜AWS佔全球31.7%市場份額,規模高達254億美元。排在第二的是微軟Azure,營收規模為135億美元,佔全球份額16.8%,谷歌雲、阿里雲與IBM分別是68億美元、32億美元、31億美元,可以看出亞馬遜領先競爭者,尤其阿里雲與IBM差距懸殊,AWS是他們8倍之多。

    僅從營收規模來看,阿里雲等競爭者對於AWS千億營收規模是遙不可及,很難對亞馬遜實現追趕。

    作為全球第三大企業,2018年營收規模為2328億,同比增長31%。而AWS雲服務營收增長迅猛,較同期增長47%至256.54億美元,同時是利潤來源核心,AWS利潤高達73.22億美元,是總利潤117億美元的62.5%。需要指出的是,AWS依舊保持高速增長,預計到2022年營收規模將突破千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AWS在全球封王,但在中國不敵阿里雲,近期亞馬遜電商業務退出中國沸沸揚揚,而在全球攻城掠地的雲服務,在國內只能屈居第四,且份額僅有6.9%,對比阿里雲在中國公有云市場規模高達43%。

  • 16 # 悉尼程式猿

    永遠不可能,在世界範圍內。除非美國倒掉,否則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從技術層面上也不可能,阿里雲基本是aws的跟隨者。阿里雲在國內市場第一,在國外基本沒人用。這種基礎設施,國外使用者基本很謹慎,很少會考慮中國的產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減肥、減脂期間能喝蛋白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