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笨熊觀市
-
2 # 股票股市貓九
問:好貸網信貸顧問,你好!我準備去銀行理財,因而最近經常關注財經方面的新聞,發現新聞中頻繁提到存款準備金率這個詞。所以我想請問你存款準備金率是什麼意思?他的上調或者下調對我個人有直接影響嗎?
(周先生)
下面我就給您詳細解釋一下什麼是存款準備金率,以及它的上下調所帶來的影響。
一、什麼是存款準備金率
首先我得先跟您解釋一下什麼叫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比如工商銀行,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準備金佔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deposit-reservation)。存款準備金的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銀行決定的,被稱為存款準備金率。存款準備金通常分為法定存款準備金和超額存款準備金,其中法定存款準備金是按央行的比例存放,超額存款準備金率是金融機構除法定存款準備金以外在央行任意比例存放的資金。
存款準備金已成為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重要工具,是傳統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之一。
存款準備金率不是固定不變的,央行會根據經濟變化、財政需要等原因隨時作出調整。比如在2015年,央行就分別在2月和4月兩次調整了存款準備金率。
二、央行調整存款準備金率會帶來什麼影響
央行調整存款準備金率,首當其衝的當然是商業銀行。
我們打個比方,如果存款準備金率為7%,就意味著金融機構每吸收100萬元存款,要向央行繳存7萬元的存款準備金,用於發放貸款的資金為93萬元,倘若將存款準備金率提高到7.5%,那麼金融機構的可貸資金將減少到92.5萬元,貸款利息也就提升了。當然這種調整的最終結果是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減少了,不容易貸到錢了,部分企業獲得資金的成本上升,社會投資也就相應減少了,可以一定程度減緩市場上的通脹壓力。
實際上,央行調整存款準備金率,也是宏觀調控經濟的一種手段。
2006年以來,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但經濟執行中的矛盾也進一步凸顯,投資增長過快的勢頭不減。而投資增長過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貨幣信貸增長過快。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可以相應地減緩貨幣信貸增長,保持國民經濟健康、協調發展。
三、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對個人的影響
從表面上看,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是針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似乎對普通人沒什麼影響。然而如果我們往深層看下去,就會發現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央行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對個人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對個人理財的影響
央行對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會影響商業銀行的存貸款利息,如果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話,商業銀行的可貸資金就變少了,那麼為了吸納資金,它們就會上調存款利率。
比如說您要存錢,如果這時提高存款準備金率,那麼一般來說,商業銀行就會上調存款利息,這時您的存款利息也就提高了,從這方面來說,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對我們個人來說影響又是直接的。
2.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對個人生活的影響
國家透過宏觀調控調整存款準備金率來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這是密切關係到我們個人生活質量的一項舉措。
例如2011年,國內通貨膨脹加劇,物價上漲,為了應對這一措施,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頻率,連續四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使得市場上的錢變少,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通貨膨脹與物價上漲,特別是像大米、糧油這樣的生活用品價格沒有繼續上漲,保證了包括我們在內的普通群眾的生活質量。
3.對股市的影響
如果您炒股的話,那您也需要關注存款準備金率,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對股市也有影響。
一般來說,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就預示著股票市場重大利好,但也要提防重複上演追高套牢的悲劇。
例如:2008年以來歷次降準後上證均高開低走甚至大跌;去年2月4日央行公佈降準訊息後,第二天滬深股市反而雙雙收跌。
4.對樓市的影響
不知道您有沒有購置房產,其實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對樓市也有一定影響哦。比如說,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以後,銀行後續資金將更加寬裕,房貸就可能繼續寬鬆,購房者壓力持續降低。所以如果您需要買房的話,我建議您在降準時買房。
問:好貸網信貸顧問,你好!我準備去銀行理財,因而最近經常關注財經方面的新聞,發現新聞中頻繁提到存款準備金率這個詞。所以我想請問你存款準備金率是什麼意思?他的上調或者下調對我個人有直接影響嗎?
(周先生)
下面我就給您詳細解釋一下什麼是存款準備金率,以及它的上下調所帶來的影響。
一、什麼是存款準備金率
首先我得先跟您解釋一下什麼叫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比如工商銀行,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準備金佔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deposit-reservation)。存款準備金的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銀行決定的,被稱為存款準備金率。存款準備金通常分為法定存款準備金和超額存款準備金,其中法定存款準備金是按央行的比例存放,超額存款準備金率是金融機構除法定存款準備金以外在央行任意比例存放的資金。
存款準備金已成為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重要工具,是傳統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之一。
存款準備金率不是固定不變的,央行會根據經濟變化、財政需要等原因隨時作出調整。比如在2015年,央行就分別在2月和4月兩次調整了存款準備金率。
二、央行調整存款準備金率會帶來什麼影響
央行調整存款準備金率,首當其衝的當然是商業銀行。
我們打個比方,如果存款準備金率為7%,就意味著金融機構每吸收100萬元存款,要向央行繳存7萬元的存款準備金,用於發放貸款的資金為93萬元,倘若將存款準備金率提高到7.5%,那麼金融機構的可貸資金將減少到92.5萬元,貸款利息也就提升了。當然這種調整的最終結果是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減少了,不容易貸到錢了,部分企業獲得資金的成本上升,社會投資也就相應減少了,可以一定程度減緩市場上的通脹壓力。
實際上,央行調整存款準備金率,也是宏觀調控經濟的一種手段。
2006年以來,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但經濟執行中的矛盾也進一步凸顯,投資增長過快的勢頭不減。而投資增長過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貨幣信貸增長過快。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可以相應地減緩貨幣信貸增長,保持國民經濟健康、協調發展。
三、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對個人的影響
從表面上看,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是針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似乎對普通人沒什麼影響。然而如果我們往深層看下去,就會發現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央行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對個人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對個人理財的影響
央行對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會影響商業銀行的存貸款利息,如果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話,商業銀行的可貸資金就變少了,那麼為了吸納資金,它們就會上調存款利率。
比如說您要存錢,如果這時提高存款準備金率,那麼一般來說,商業銀行就會上調存款利息,這時您的存款利息也就提高了,從這方面來說,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對我們個人來說影響又是直接的。
2.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對個人生活的影響
國家透過宏觀調控調整存款準備金率來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這是密切關係到我們個人生活質量的一項舉措。
例如2011年,國內通貨膨脹加劇,物價上漲,為了應對這一措施,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頻率,連續四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使得市場上的錢變少,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通貨膨脹與物價上漲,特別是像大米、糧油這樣的生活用品價格沒有繼續上漲,保證了包括我們在內的普通群眾的生活質量。
3.對股市的影響
如果您炒股的話,那您也需要關注存款準備金率,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對股市也有影響。
一般來說,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就預示著股票市場重大利好,但也要提防重複上演追高套牢的悲劇。
例如:2008年以來歷次降準後上證均高開低走甚至大跌;去年2月4日央行公佈降準訊息後,第二天滬深股市反而雙雙收跌。
4.對樓市的影響
不知道您有沒有購置房產,其實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對樓市也有一定影響哦。比如說,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以後,銀行後續資金將更加寬裕,房貸就可能繼續寬鬆,購房者壓力持續降低。所以如果您需要買房的話,我建議您在降準時買房。
-
3 # 三人聚眾
存款準備金
存款準備金分法定存款準備金和超額存款準備金,法定就是法律規定的存款準備金,超額就是超出法律規定的存款準備金。
但不管是法定存款準備金,還是超額存款準備金,在我國都是有利息的,超額為0.35%(今年4月份之前為0.72%)。
那麼什麼是存款準備金率呢?是指法定存款準備金佔吸收存款的比例。
目前大型金融存款準備金率為12.5%,也就是說,你到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大型商業銀行中存100元,需要將12.5元放到中央銀行,銀行最多隻能把87.5元貸款出去。
如果你這100塊錢是存三年定期,利率3%,那麼大型銀行有12.5元只能在央行中獲得很低的利息,該部分資金是要虧損的。為了彌補存款準備金部分資金的虧損,貸款利率就要遠高於存款利率。
商業銀行具有創造派生貨幣的職能中央銀行具有發行貨幣的職能,比如印鈔;而商業銀行具有創造派生貨幣的職能,即貨幣存款派生。
比如你把100塊錢存在大型銀行,向央行繳納12.5元存款準備金,還有87.5元可用於貸款。
假設87.5元全部貸款出去,那麼銀行就創造了87.5元的貨幣——因為貸款者只要不提現,這錢始終在銀行間流動,不是這家銀行的存款就是那家銀行的存款,不是貸款者的存款,就是供應商或工人的存款,始終沒有流出銀行。
87.5元只要以存款的形式存在,大型商業銀行又要向央行上繳12.5%的存款準備金,即上繳87.5*12.5%=10.9375元,剩餘的76.5625元又可貸款出去。
假設始終沒有人提現,銀行也不保持現金資產,那麼這100塊錢的存款就會以存款準備金的形式全部繳納到央行,而大型商業銀行創造的貨幣就為100/12.5%=800元。
當然了,現實中商業銀行是創造不了這麼多貨幣的,畢竟還有很多人取現或進行理財,流出商業銀行創造貨幣的迴圈,特別是貨幣基金的盛行,以致商業銀行創造貨幣的能力大打折扣。
存款準備金率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存款準備金可以保障商業銀行的流動性,不至於因存款人來取錢銀行沒有資金支付而倒閉。所以說,存款準備金它是一種風險準備金,可以有效地控制商業銀行的信貸,保持一定的資金流動性,同時保障存款人的利益。
假設沒有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商業銀行就會盡量地擴大信貸,創造最大的利潤,而不理會銀行的經營風險——吸收100塊錢存款貸100元,那麼商業銀行創造貨幣的能力是無窮的——根據上面的公式,100/0,除數為零,無意義。
因此,國家為了宏觀調控,以及控制商業銀行的信貸,就必然會規定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而存款準備金率的多少,也就決定了商業銀行能創造貨幣的最大金額,可以有效地間接進行宏觀調控,即央行可透過存款準備金率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
當然了,隨著理財產品的不斷髮行,央行透過存款準備金率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的能力越來越差。
比如人們都把錢存在餘額寶或者零錢通,流出銀行體系或間接流出銀行體系,會致使商業銀行創造貨幣的能力下降,央行不好透過商業銀行進行宏觀調控——央行也就會用更多的手段去調控貨幣供應量,比如再貼現、再貸款、SLF、MLF、公開市場操作等等手段。
商業銀行創造貨幣的能力下降,也就意味著商業銀行的槓桿下降,以利差為中心利潤的商業銀行利潤就會下降。
若要保持商業銀行的利潤不下降,那麼央行就必然要釋放更多的貨幣供應——除了今年,商業銀行利潤反而是逐年增長,那說明了什麼?M2不斷在擴張,即央行發行的貨幣在擴張,也就容易產生通脹。
-
4 # 賀喜仁
1,要搞懂什麼是存款準備金率,先要搞懂什麼是存款準備金。
2,比如,你把100元存進銀行,銀行會把你的100元借給別人,因為這樣做,銀行才能得到更多的利息,賺到更多的錢,可是,每天都會有人來取錢,所以,銀行不能把你的100元全部放出去,可能要留下10元,只放出去90元,銀行留下來的這一小部分錢10元,就是存款準備金。
3,而存款準備金率,就是存款準備金佔的比例,舉個例子,銀行共有1萬元存款,央行規定存款準備金率是10%,也就是說,銀行必須留下1000元的存款準備金,1000除以1萬,正好等於10%。
4,搞懂概念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搞懂以後,怎麼來加以利用,畢竟學習是為了使用。
5,你經常會聽到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或者提高存款準備金率,降準的訊息一出,股市就可能上漲,因為,原來需要留1000元,現在只需要留500元了,市面上的錢多了,就可能推動股市上漲。反過來,提準的訊息一出,股市就可能下跌,因為,原來只需要留1000元,現在要留2000元,市面上的錢少了,就可能促使股市下跌。
6,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影響力?因為,存款準備金率的降低或者提高,不單單是500跟1000、1000跟2000的區別。
7,我們來算一下,比如,存款準備金率是10%,你存100元,銀行可以放出去90元,這放出去的90元,再存銀行,銀行又可以放出去81元,這放出去的81元,再存銀行,銀行又可以再放出去72.9元……這樣一直放出去,最後,你存的100元,一共放出去了1000元,翻了10倍。
8,如果存款準備金率由10%,降低為5%,那麼,你存的100元,可以放出去2000元,翻了20倍。
9,反過來,如果存款準備金率由10%,提高為20%,那麼,你存的100元,只能放出去500元,只翻了5倍。
10,這就像《天龍八部》中,喬峰在聚賢莊,喝酒喝到十分,殺人殺到眼紅,到最後,連丐幫的人,他也殺,因為越來越瘋狂,如果他的酒稍微醒了點,戰鬥稍微停一停,或許就能冷靜下來,所以,央行為了調節經濟,讓經濟既不要太熱,也不要太冷,有的時候會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有的時候會降低存款準備金率。
-
5 # 想有財有
你好,我是騎股難下,一個被股市教育的死去活來的老股民。請您放心,在本次回答中,我保證一個專業術語也沒有!
首先你要分清兩個東西,一個是央行,一個是普通的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就是你每天能看到的農行呀,工行呀這些銀行,央行負責領導他們。
你應該知道銀行有存款業務和貸款業務,現在打個比方,如果銀行把錢貸出去,把所有的存款都給貸光了,那麼當有人去取錢的時候就沒錢了,這個時候銀行也不能及時把錢收回來,那就可以倒閉了。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央行要徵收一點存款準備金,就是怕銀行因為各種各樣原因讓老百姓取不出錢了而倒閉的情況,放一點在央行,這樣不就保險一點嘛。存款準備金率就是用存款準備金除以總存款就是啦。
一般來說的降準就是把這個存款準備金率調低,這樣銀行就可以少交一部分錢,看似只調低了1個點,但是對於銀行來說可能就是釋放出了幾千個億的空間,就可以貸給老百姓買房或者貸給企業去買原材料或者買廠房擴大生產,那我們的經濟形勢就會變好。
-
6 # 立馬財經
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是繳存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準備金佔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
一般央行會透過調整存款準備金率來做經濟的調控。如果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話,銀行就會有更多的流動性資金。
這次的調整,對股市和樓市都是有積極的作用的。
-
7 # 李說事
銀行存款有居民儲蓄,有企業存款,二者合起來叫銀行存款。銀行存款的目的是為了放款,如果銀行將吸攬來的存款都放出去,有人來取款,銀行的貸款又沒到期,銀行就成了無米之炊。
為了保證大家在取款時有款可取,人行,也就是央行硬性規定各商業銀行要從存款中拿出一定比例,比如100元錢中拿出15元或20元錢存在央行,餘下的85元錢或80元錢,各商業銀行才能用於發放貸款。說白了就是央行限制各商業銀行信貸擴張和保障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資金。這一部分資金是不能用於發放貸款的。
存款準備金是央行硬性規定的,各家商業銀行必須按央行規定的比例提取,存到央行,存款準備金是針對銀行及其金融機構的。
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全國各商業銀行就會有上萬個億用來發放貸款。如果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同樣各商業銀行就會有上萬個億的資金不能用來發放貸款。
我都是用大白話解釋的,不知解釋清楚了沒有。
請大家繼續關注金融929,帶大家一起遨遊銀行內部的經營管理和經驗體會。
-
8 # 熊貓投資
一、央行與商業銀行
央行:在中國又稱為華人民銀行,它本身並不辦理業務,是統管全國所有的銀行的行政機構,屬於政府部門。
商業銀行:中農工建交、郵儲、興業民生招商等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行、農商行、農信社等等,這些都稱為商業銀行。
二、存款準備金我們都知道商業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是利差,比如我們把錢存在建行獲取利息,建行再把我們的錢以更高的利率放貸出去,賺取兩者的差額。理論上你存100元,建行就可以放貸100元,但是這樣有一定的風險,比如存款人突然集中取款,而銀行的存款又基本都放貸出去了,那麼就不夠錢來支付給儲戶,造成擠兌,最終使得銀行倒閉。
為了降低這個風險,央行就說了,你們每收的一筆錢,都要按照規定上繳一些存在央行。比如中國的存款準備金率為17%,那麼銀行每收到100元存款,必須上繳17元到央行那裡存著,剩下的83元才允許用於放貸。
每個銀行都上繳17%的存款,這是一個極其龐大的金額,只要不是突發性全國全部銀行都面臨擠兌,那足以應付所有商業銀行面臨流動性的風險了,比如:A銀行面臨擠兌風險,自己的存款準備金全部提取了還不夠應付,那麼可以找央行臨時在借調其他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用於應對風險。
三、存款準備金率的作用存款準備金除了上述作用,還可以調節市場經濟:
比如目前市場上出現投資火熱的現象,央行只要提高存款準備金率,那麼銀行可以放貸的資金就減少了,相應的投資過熱就會受到抑制;
反之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則可以增加商業銀行的投放規模,促進投資增長。
-
9 # 顏開犇
存款準備金率是一個比率。
這個比率的分母是商業銀行吸收的儲蓄存款,分子是商業銀行繳存到華人民銀行的準備金。
我們日常接觸到的都是商業銀行。商業銀行是吸收儲蓄和發放貸款的金融企業。
它吸收儲蓄支付利息,發放貸款賺利息。存款利率低,貸款利率高,銀行就靠吃中間的利息差賺錢。
假如儲戶把100個億存進銀行,銀行為了利益最大化,肯定願意把錢全貸出去。
如果商業銀行把儲戶的100個億全貸出去了,要是儲戶取錢怎麼辦?這不就出現矛盾了嗎?
為了確保不出現這種情況,國家委託華人民銀行(央行)對商業銀行強制監管,要求商業銀行必須預留一部分錢,用於應對儲戶的取錢需求。這一部分錢就叫存款準備金。
央行規定一個法定比例,比如17%,叫做法定存款準備金率。
商業銀行必須按照這個強制要求,把100個億存款的17%,即17個億繳存到央行,由央行保管。這樣,商業銀行手頭最多隻剩下83億,可以用來對外放貸。
其實,商業銀行實際繳存到央行的還多,多的那一部分叫超額準備金,目的也是用來應對儲戶的取款需求以及結算需求。
儲蓄存款事關普通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商業銀行對這個事一點不敢馬虎,存款準備金制度讓商業銀行也沒辦法不重視。
-
10 # 鑫財經
非專業術語?太好了,我就喜歡說大白話,聽好了您內。
假設有100個到銀行分別存了100元,按理說銀行可以向外發放10筆1000元的貸款,從中賺取利息差,但是呢,由於考慮到一旦某段時間有十個儲戶到銀行取款,銀行把錢都貸款出去了,沒錢支付會造成麻煩,或者有一筆1000元的貸款出現問題收不回來影響存款兌付,央行作為銀行的銀行,為了避免這兩種情況造成不良影響,對銀行會有兩種監管措施,第一就是控制存貸比(貸款和存款的比例一般不能超過80%),另一種就是這個存款準備金率。
存款準備金存款準備金通俗一點說,就是上文中,為了準備應付意外情況發生,央行要求各銀行(包括其他金融金融機構)上存到央行的風險準備金,比如吸收了10000元存款,需要上存1000元的存款準備金,而這個1000元與存款10000元的比例,就叫做存款準備金率。
那麼此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相當於開閘放水,銀行有了更多的可用資金去應對日常經營和發放貸款。
-
11 # 胡禮新
商業銀行吸收存款時,要按照規定向中央銀行交一定比率的存款,這個上交中央銀行存款的比率就是存款準備金率。例如,某商業銀行吸收存款100萬元,如果按照規定最低要向中央銀行上交8%的存款,即8萬元,8%就是法定存款準備金率。
-
12 # 李永樂老師
我們都知道,有錢存銀行,安全又有利息。銀行拿到居民存款之後,會把錢放在哪裡呢?我們在看電視聽廣播時,經常能夠聽到“存款準備金率”這個說法,例如2018年,華人民銀行就三次下調了存款準備金率。準備金率到底是什麼?
銀行貨幣體系貨幣體系是非常複雜的,包括流通中的現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有價證券、證券保證金等部分。一個國家會有許多商業銀行和一家中央銀行,中國有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五大商業銀行,以及如招商銀行等許多股份制銀行,這些銀行都是營利性的,為居民和企業提供存款貸款服務。中國的中央銀行是華人民銀行,它不辦理個人和企業業務,只對接、監督和管理商業銀行,屬於政府機關。
為了簡單的說明準備金率的道理,我們假設一個國家只有一家商業銀行和一家中央銀行,並簡單的以現金和存款兩個部分為例,為大家解釋一下貨幣的流轉。
一天,這個國家的一個小朋友A, 他有100元現金暫時沒有用,於是他決定把錢存進商業銀行。
當A把100元存入商業銀行之後,商業銀行就有了100元的資產,同時也有100元負債。他可以在A從銀行中取款之前的時間內,將這100元貸款出去。由於貸款利息高於存款利息,銀行就可以透過存貸差盈利。
不過,如果商業銀行把所有資產都用於貸款,萬一A來取錢,銀行就會無錢可取。一旦一個人取不出錢,這個訊息就會迅速傳遍整個國家,大家都會去銀行取錢,造成擠兌,擠兌對任何一個銀行體系都是致命的。
(1927年3月27日,驚聞中野銀行破產傳聞的排隊擠兌的東京市民)
所以,國家以國家信用擔保銀行體系的安全性,並且要求商業銀行把存款的一部分劃撥給國家指定的中央銀行封存起來,用以保證銀行取款的流暢性。這部分封存的存款比例就稱為存款準備金率。
比如,這個國家的存款準備金率是10%,那麼100元中就有10元錢必須劃撥到中央銀行的賬戶上封存,不能進行貸款,餘下的90元,商業銀行可以進行貸款,從而獲得存貸差。
顯然,存款準備金率越高,發生擠兌的可能性越小,但是可用於貸款的資金也越少。存款準備金率越低,可用於貸款的資金越多,但是金融風險也會變大。
這個小朋友B是一個企業家,他拿到90元貸款之後,僱傭工人C為他的公司製作玩具,並把90元作為工資付給了C。C拿到工資後十分開心,但是他並不著急把錢花掉,而是再次存進了這家銀行。
這樣,90元的貸款透過一次流轉,又回到了銀行。由於這90元是新存入的,銀行還可以利用這90元進行貸款。但是,根據中央銀行的要求,商業銀行必須把這90元的一部分再次存到中央銀行作為存款準備金,這部分資金是90元×10%=9元,餘下的81元商業銀行可以繼續用於貸款。
按照這個規律,商業銀行可以繼續把81元貸款出去,當這81元存入後,商業銀行會把其中的10%即8.1元封存在中央銀行中,餘下的72.9元可以繼續放貸…
我們來計算一下,如果按照這個規律把錢無限次放貸下去,銀行中的存款一共會有多少呢?
最初銀行裡有100元的存款,透過借貸新增了90元的存款,再次借貸新增了81元的存款…,銀行的總存款為
S=100+90+81+72.9+… (1)
這個數列稱之為等比數列,每一項都是前一項的0.9倍,求解方法是錯位相減法:等號兩邊同時乘以0.9,左側得到0.9S,右側第一項100×0.9=90,第二項90×0.9=81…由此得到:
0.9×S=90+81+72.9+… (2)
我們發現(1)和(2)的右邊除了第一項不同以外,其他都是相同的,因此可以做差,用(1)減去(2),左右兩邊依然相等:
S-0.9×S=100+(90-90)+(81-81)+(72.9-72.9)+…=100
所以解方程得到S=1000元。也就是說,A存入100元,存款準備金率為10%的情況下,銀行經過無限次放貸,在理想情況下可以獲得1000元的存款,獲得了十倍槓桿。我們可以把這個結論總結成一個公式:
有人說:這不就是泡沫嗎?其實未必,因為如果在這個過程中,貨幣流轉是經過了生產過程的,生產過程創造了價值,社會財富增加了,因此貨幣總量增加也是合理的。但是如果這個過程中沒有創造出任何價值,只是資金的幾進幾齣做了個遊戲,就存在泡沫,金融就面臨著風險。
降低存款準備金能釋放多少資金?目前,中國居民總存款S大約有140萬億,2018年7月5日起存款準備金率P從P1=16%下調到P2=15.5%,下調了0.5%,這會釋放多少資金呢?
我們知道,居民的每一筆存款都有一定比例封存在中央銀行作為準備金,因此在降準之前,商業銀行封存在中央銀行的準備金總額是S×P1=140萬億×16%=22.4萬億,降準之後的準備金總額是S×P2=140萬億×15.5%=21.7萬億,這就釋放了7000億的準備金。
商業銀行從中央銀行解凍7000億準備金後,會把這些錢投放到市場上,又會進入剛才所敘述的存貸迴圈之中,最終可以獲得的存款總量是7000億÷15.5%=4.5萬億。
總之,存款準備金是國家為了控制金融風險而設立的,當金融過熱時,國家會上調準備金率讓經濟降溫,同樣,國家也可以下調準備金率以刺激經濟。
-
13 # 蓉城草根財經
存款準備金又叫存款儲備金,是央行發行的基礎貨幣。準備金就是現金,美元又叫聯邦準備卷,我這樣說就說明白了。實際上我們應該認為,準備金就是央行“印”的現金,因為央行或者美聯儲的準備金理論上應該隨時都可以取出,不過央行或者美聯儲並不需要按照準備金的數量全部印出紙幣,因為銀行系統的業務,現在大多數都是記帳,除了發生社會性質的擠兌,實際上用不著。
我們再來說說存款準備金。存款準備金就是銀行為存款人取款儲備的現金。存款可以全部留下現金不借貸,例如瑞士銀行。也可以借貸出去部分,僅僅留下一部分給存款人取款的現金,現在大多數商業銀行都是這種部分準備金制度的銀行。由於商業銀行在同意貸款給借款人以後,會以轉款的方式把資金記入貸款人在銀行開戶的存款賬戶。銀行原來的存款記賬沒有減少,賬戶上又增加了相同的數量的存款,銀行在這個過程創造了信用。銀行創造的這一筆存款又是貸款資源,又可以創造信用。
我們可以看見,銀行現金還是那麼多,如果不遏制銀行的信用創造,它對金融貨幣的穩定潛藏著嚴重風險,因為銀行可以無限創造信用貨幣。所以上世紀初,美國建立了聯邦準備金制度,規定商業銀行要向聯邦準備銀行繳納法定準備金,透過繳納法定準備金,抑制銀行信用創造能力。但是需要說明的是,聯邦準備制度或者央行制度建立的是中央儲備制度,就是說讓現金或者準備金由央行或者有央行性質的機構如美聯儲儲備,沒有央行並不是沒有存款準備金。向央行繳納的是法定準備金,商業銀行繳納的法定準備金屬於凍結資金,它自己的存款並不能夠全部貸出去,還需要準備存款人隨時取款和用於清算的現金,這屬於超額存款準備金,一般佔存款數量的比例在百分之一到二之間。
法定存款準備金是抑制銀行貨幣創造工具,它的比例,存款準備金率的倒數理論上是商業銀行貨幣創造倍數,金融上叫貨幣乘數。目前的人民幣貨幣乘數大概在五倍左右。
準備金就是我們常常聽經濟學家講的基礎貨幣,它的數量由央行的資產確定。央行有的時候用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來實現貨幣政策,因為它調整了商業銀行貨幣創造能力,但是,市場甚至許多所謂專家都錯誤認為,降低或者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能夠減少或者增加基礎貨幣的供應量,基礎貨幣的供應量的變化由央行的貨幣發行或者收回決定,它一定涉及央行資產負債表的擴大或者縮小,降準或者升準能夠改變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嗎?
-
14 # 諾哥哥和晏小妮子
很多人都知道,一旦央行降準,要不了多久,商業銀行就會降息。
“降準”,全名就是“降低存款準備金”。那這個所謂的“存款準備金率”,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我就在基層銀行上班,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給大家直接上乾貨。
先了解一下,銀行的盈利模式銀行盈利運轉的模式很簡單,首先就是吸收儲戶的資金,並且給予儲戶一定的存款利息。
其次,銀行再把吸收的資金貸款出去,或者是做別的一些投資。
用賺的錢,去支付儲戶的利息,以及員工的工資等支付,剩下的就是銀行的盈利了。
很多人經常會說,銀行就是靠賺“利息差”生存的。這話說的其實也沒啥毛病。
但是,商業銀行吸收的所有存款,不能全部都用來貸款或者投資。它必須按照央行的要求,拿出一定的比例放在央行裡面保管。這個錢,就是存款準備金。這個錢佔吸儲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
比如說,一個銀行吸收1億,按照政策要求,要拿出1000萬放在央行。那這個10%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
各大商業銀行以及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商業銀行規模大小不同,存款準備金率也不相同。
大型商業銀行,像六大國有銀行,存款準備金率是9.75。
就是說,每吸儲一萬元,就要拿出來975元上交央行保管。
中型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率是7.75。
小型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率是5。
另外,一些大型金融機構,像一些證券公司,存款準備金率是11.25。
存款準備金,雖然會限制銀行投資,但是積極的意義重大。
存款準備金有哪些重大的意義?1 . 控制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
像一個商業銀行,吸儲1000億,如果全部都拿去貸款,或者是全部都投資出去,那會有很大的經營風險。
一旦投資失敗,或者是貸款收不回來,商業銀行可能就會面臨破產的風險。把一部分錢儲備起來,即使遇見風險,也還有迴旋的餘地。
所以,央行要求商業銀行必須“存款保證金”,其實也是對銀行的一種保護。
2 . 防止擠兌風險
銀行最怕什麼?大概就是擠兌了。
各大商業銀行,都把一部分錢放在央行保管。萬一某個商業銀行,出現擠兌的風波,那央行也可以快速出手,不至於出現銀行無錢可取的風險。
當然,如果某個商業銀行真的經營不善,光靠它的存款準備金,也於事無補。必須央行出手,才能救的下來。
存款準備金率,一直都在下降央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哪怕只下降0.25個基點,也會釋放數千億的資金。市場上資金多了起來,就能帶動投資,最後拉動經濟的恢復。
只要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國家宏觀調控,必定會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隨即商業銀行降息,再次釋放大筆的資金。
降準和降息密切相關,只要央行降準,要不了多長時間,商業銀行必定降息。
-
15 # 長波主義
用非專業術語來解釋下存款準備金率的定義。
存款準備金本質是商業銀行展開業務時要上交給中央銀行的一部分存款,這個存款是被央行臨時凍結的。
第一步是商業銀行從老百姓那邊吸收存款,假設每個老百姓有100塊錢,100個老百姓存在商業銀行裡的儲蓄總額是10000元;
第二步是商業銀行給老闆們放貸款。問題來了,存在商業銀行裡的儲蓄一共只有10000元,不可能全部借貸出去,因為如果全部借貸出去,萬一某個老百姓有事要從銀行裡取現金,那麼銀行拿不出錢,就要被擠兌了,銀行的信用在大家的心目中就極差了。
所以,銀行在拿到10000元儲蓄之後,就會拿出比如說1000塊存在央行賬戶裡,商業銀行存在央行裡的錢就叫做存款準備金,而存款準備金率就是商業銀行上交給央行存款的比例。
存款準備金比例上調了,那麼商業銀行放在央行裡的存款就更多了,相應的能給老闆們的貸款就少了,這種行為就是央行在緊縮銀根;
存款準備金比例下調了,那麼商業銀行放在央行裡的存款解凍了,商業銀行可以拿更多的儲蓄用來給老闆們放貸,這種行為就是央行在放鬆銀根。
商業銀行本質是資金的二道販子,吸收存款,再發放貸款,這個業務是有槓桿的,也有一定風險,所以央行會要求商業銀行將一定比例的儲蓄凍結在央行賬戶,央行可以起到風險控制的作用。
-
16 # 老陳淘股
銀行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老百姓有錢存入銀行,而銀行上面還有央行,央行就是銀行的親爹,銀行一切都是按照央行的規定去經營銀行。
所以央行為了幫助銀行防控風險,給銀行規定一個存款準備金率,銀行每攬儲一筆錢都會向央行交錢,而這個上交款的金額佔存款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
舉例子
央行是老爸,銀行是老媽,儲戶是兒子,而老爸就是這個家老大,老爸為了這個家有一筆固定資產,老爸規定老媽每賺100元就需要交10元給老爸,還有90元留給老媽家庭開銷,而這10元就是屬於存款利率金。
此時老媽為了保證家庭開銷,要求而已每個月發工資必須上交100元,而老媽把這100元分成兩份,第一份90元就是家庭開銷,第二份就是給10老爸存起來的,而這10元佔比100元的十分之一,這個十分之一就是所謂的存款準備金率。
所以透過這個例子分析後得知,其實存款準備金率就是央行給銀行規定的,一般央行給銀行規定10%的存款準備金率;銀行每攬儲100元就要給央行交10元,剩下90元給銀行自己放貸出去,以此類推。
當央行看到銀行口袋錢不夠了,央行會進行降低準備準備金率,從10%下調到9%,一旦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後銀行會少交錢央行,這樣銀行會有更多的錢用來貸款了。
比如在沒有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時候100元需要交10元,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後每100元只交9元,這樣銀行多了1元,這1元銀行可以貸款出去,這樣市場就更多錢了。
反之央行想要收緊銀行錢袋子的時候,央行會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從10%上調到11%,這樣銀行每攬儲100元需要上交11元,這樣銀行口袋更少錢了,銀行沒錢貸款出去,市場的資金就會被收緊了。
其實存款準備金是上交給央行,為了就是幫助銀行存起來,怕銀行遇到什麼困難,或者銀行遇到難處的時候,銀行還有這筆存款準備金用來應急的,幫助銀行渡過難關,把控風險的一種模式。
總之存款準備金率是貨幣調控政策的一種方式,想要收緊錢袋子的時候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反之想要放寬錢袋子的時候進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採取上調和下調的方式進行調控市場貨幣,這樣會更加靈活保證市場貨幣量穩定,這樣不會造成市場嚴重通貨膨脹或者通貨緊縮的現象。
-
17 # 小麥理財
如果用官方術語來說,存款準備金就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而存款準備金率就是指央行要求的存款準備金所佔銀行總存款的比例。
如果說“人話”,其實就是央行擔心使用者去商業銀行取錢時卻被告知現金不足,不能取現,所以讓銀行們必須要有一定比例的現金金額放在央行,以便不時之需。而這個現金金額佔到商業銀行總存款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了。
-
18 # 情感問答百曉君
張三是向陽村的一個包工頭,在當地來說也算是一個小暴發戶,每年大大小小的工地能給他帶來接近100萬的收入。
張三這個人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扣,雖然每年能賺大把的鈔票,但他幾乎不捨得花錢,每次只要把工程款結算回來,第一時間想的就是想著火急火燎的趕緊存到銀行。
而張三家的情況又比較特殊,老母親有糖尿病需要頻繁的吃藥治療,還有兩個在外上大學的孩子,再加上家裡日常的開銷,明顯張三這樣做媳婦兒心裡是很不爽的。
這不前兩天張三又結算回來一筆23萬的工程款,媳婦兒就打算留下8萬塊錢應急,可是張三一下就不願意了,他想的就只是把錢存上再說,絲毫忽略了家裡的開銷。
媳婦兒見他特別固執,心裡的火一下就上來了,說媽馬上要去醫院治療需要3萬塊錢,兩個孩子秋季開學又要拿走兩萬多塊錢,你把錢都存了定期,等用錢了我看你怎麼辦?
張三見媳婦兒真生氣了,先是到廚房給洗了幾個蘋果,又給媳婦兒打了一盆洗腳水,畏畏縮縮的拿出10萬塊錢放到媳婦兒手上,媳婦兒把一筆筆的開支說給張三聽,張三這才明白這筆錢是用來維持家庭開銷應急的,以備不時之需。
透過上邊這個案例,我們發現居家生活過日子也是一樣的道理,存款儲蓄是為了長遠考慮,但手裡必須要有一定的資金用來應急,否則真等到用錢時就束手無策,用一句土話說就是“抓瞎”
存款準備金率同樣是這個道理,有一個名詞叫存款準備金,對銀行而言存款準備金佔存款總額的比率就是存款準備金率。
我們都知道銀行大致分為三大類,第一是華人民銀行,也是所有銀行的“頭”,是國務院的組成部門;第二類是農業發展銀行,屬於政策性銀行;第三類是四大行、招商、光大一類的銀行,是最普通的商業銀行。
為了更好的理解,我們就以華人民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為例:
比如建行某年從社會吸收存款1000萬,建行是要以存貸款為主的利息差來獲取收益,但是老大發話了,說你建行吸收來的1000萬存款不能全部用於放貸,你得上交給我一部分作為儲備金,等到你有業務需要出兌或者結算客戶取款需求時,你要有錢能夠應付的過來。
接著老大發佈政策規定了存款準備金率是7%,啥意思呢?就是建行當年吸收的1000萬存款,需要上交給老大華人民銀行70萬,意味著就只有930萬能用於放貸;如果存款準備金率又提高到9.3%,那麼建行就需要上交給老大華人民銀行93萬,意味著就只有907萬能用於放貸。
而上文中出現的70萬、93萬就是存款準備金,其分別對應吸收來的1000萬存款總額的比率,就叫存款準備金率。
存款準備金率提高了,意思就是說商業銀行吸收來的存款上交的錢數就多了,反之亦然。
存款準備金率上調,銀行用於貸款的資金就少了,銀行需要再次吸收存款進來,就特別想要你把錢存進銀行,存款利率就會提高,儲戶利息就會增加,反過來存款準備金率下調就是相反的道理。
存款準備金率提高,是銀行從市場上往回收錢的舉動,存款利率會提高,貸款利率基本也會同步提高,貸款難度可能就會相對大一點,反之存款準備金率降低,貸款利率也會降低,儲戶利息收益會減少,但貸款會相對容易一些。
所以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是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體現,是貨幣政策的調節工具,防止經濟過熱或者緊縮。
2007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高達11.1%,而同一時間中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2.7%,其中三四月份的漲幅均超過了3%,當時的輿論普遍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存在一定的通貨膨脹壓力。
比如你買一袋泡麵的價格是2元,但是市場上的錢特別多,表現為物價就迅速上漲,代表物價水平的CPI指數就會不斷提高,3月份你買的時候可能就需要2.3元,4月份再去買時可能又變成2.6元了。
這種現象說到底就是市場上的錢太多了,央行就會引導信貸和投資的合理增長,就需要調節一下通脹壓力,就會把市場上的錢收回一部分,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提高存款準備金率。
當然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影響不單單只是針對銀行,包括金融業和股市都會帶來深遠影響,一般存款準備金率會和貸款準備金率同步調整,這是國家透過貨幣政策對經濟的調節,再配合以稅收政策為代表的財政政策,來保證經濟社會的平穩執行。
-
19 # 專精特新企業培育
全部用大白話給你解釋一下。
假如,你有100塊錢,你存銀行了。正常來講,銀行是要把你存的這100塊錢貸給急需用錢的人的,然後從中賺取利息。也就是說,你存了100塊錢,銀行就可以貸出去100塊錢。但事實上不是這樣的。因為人民銀行(央行)不允許。
人民銀行規定,商業銀行不能收到多少存款,就貸出去多少錢,而是要按一定比例先存入央行。這個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
比如,這比例是10%的話,那麼,商業銀行就得把100塊錢存款中的10%,也就是10塊錢先存入央行,剩下的90塊錢才能貸出去。
如果,存款準備金率上調1%,就那剩下89元能貸了,如果,存款準備金率下調1%,也就是降準,那麼商業銀行就91塊錢可以往外貸了。
存款準備金率上調,意味著市場上流動的錢減少了,叫政策收緊;存款準備金率下調,意味著市場上流動的錢多了,叫政策寬鬆。
怎麼樣?這些大白話,幫你搞清這個概念沒?
-
20 # 明亞小林子
正常情況下銀行的運作模式是,我們把錢存在銀行,銀行再把這筆錢貸款出去,取得貸款的人又有確定的用途,不管是開工廠還是修公寓,他會把錢花出去。
這錢又進入到市場中去,最後分散到具體的物件手頭,當這些人拿到錢之後他就又需要去存銀行。
我們把銀行看做一個整體,如果不加限制的話,理論上銀行這筆本金就可以無限迴圈使用,貸出去,儲戶再存回來,再貸出去,再存回來.....被無限制的放大,同時風險也累積。
舉例:
我們假定本金是100元,這樣N多個來回的貸出去,儲戶再存回來,再貸出去,再存回來.....這裡面就有很多個人都在銀行存了100元,但實際上銀行本金只有100元,如果有一天幾個儲戶一起來取錢,會出現什麼狀況?
銀行可能沒錢取給人家。
為了防止這樣的狀況發生,國家強制規定,每收入一筆存款就要交一定的比例到央行統一管理------這就是存款準備金率。
還是上面的100元存進來,先交20%到央行,那可以用以貸款的錢就降低了,只剩下80元,之後這80元再存入銀行時又要上交20%,就是16元到央行,可以貸款出去的錢就變成了64元,以此類推。
這樣就限制了銀行貸款的次數,也限制了風險的累積程度。
但是對於銀行和市場來說,它手頭可以用的錢就變少了,所以每次將準市場反應就很大,因為即使將準很小的幾個點,都可以有大筆的錢進入到市場去。
在市場資金量有限,就是央行不隨便印前的情況下,提高或者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是很好的控制市場資金量大小的手段,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方式。
回覆列表
對於存款準備金率這個貨幣政策工具,可能有人不是很清楚,我給大家解釋一下。存款準備金是指銀行不能將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於發放貸款,必須保留一定的資金即存款準備金,以備客戶提款的需要。為保證這筆錢不被挪用,往往有中央銀行保管。那麼存款準備金佔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存款準備金率指的是銀行把它吸收的存款要把它按一定的比例放到人民銀行,這一部分是一個風險準備金,是不能夠用於發放貸款的。這個比例越高,執行的緊縮政策力度越大。人民銀行的一塊錢經過幾次週轉後,最後形成的購買力相當於這個準備金的三倍。多交5毛錢就意味著最終在我們經濟生活中形成的購買力少一塊五。所以這一次人民銀行提高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鎖定的是1100億資金,也就是說,它最後形成的購買力就減少將近3000億。”存款準備金,就是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根據法律的規定,要求各商業銀行按一定的比例將吸收的存款存入在人民銀行開設的準備金賬戶,對商業銀行利用存款發放貸款的行為進行控制。 商業銀行繳存準備金的比例,就是準備金率。準備金,又分法定存款準備金和超額準備金。前者是按照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來提取的準備金。後者是超過法定準備以外提取的準備金。中央銀行可以透過公開市場操作、調整再貼現率和存款準備金比率來控制自身的資產規模,從而直接決定基礎貨幣的多少,進而影響貨幣供給。中央銀行透過調整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以增加或減少商業一的超額準備,來擴張或收縮信用,實現貨幣政策所要達到的目的。主要作用:1:保證商業銀行等存款貨幣機構資金的流動性。當部分銀行出現流動性危機時,中央銀行就有能力對這些銀行加以救助,以提供短期信貸的方式幫助其恢復流動性。2:集中使用一部分信貸資金。這是中央銀行作為銀行的銀行,這一“最終貸款人”責任,也可以向金融機構提供再貼現。3:調節貨幣供給總量。 舉個例子,銀行吸收了1000元存款,存款準備金率是10%,那麼銀行同期可用於投資等的最高額度是900元,100塊準備金必須存在央行指定的賬戶上;存款準備金的作用之一是防範擠兌風險,現在被政府好好利用了一把,成了抑制投資的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