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貓神貝斯特
-
2 # 店小二談典說法
“職場人寧學曾國藩不學王陽明”,你對兩位歷史人物瞭解嗎,請教如何理解這個說法呢?
這是一種因噎廢食的思維。
頭友許嶽炳說的“兩人結合,天下無敵”,這個觀點,我完全認同。
一、粗有了解,極為崇拜。對中國歷史上兩位極為重要的人物,我是粗有了解。
中國傳統有“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
在中國歷史上,能做到這三不朽的,被成為“聖人”。
歷史上只有兩個半:孔子、王陽明,加半個曾國藩。
兩位被成為“一個半聖人”。
這一點就可以從一個側面看出兩位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力。
兩位的人物傳記,我也都讀過,對兩位人生中的重大事件粗有了解。
二、路不同,“名”亦不同。兩位對我們儒家文化圈的人情、世事,都有著極為精深的瞭解和理解。
只不過,兩個走的是不同路徑,導致兩者的知名度截然不同。
(一)曾國藩的知名度明顯要強於王陽明。
曾國藩是“修身齊家平天下”的典型代表。
對於修身,曾國藩是典範。年輕的曾國藩身上有粗多的毛病。比如貪慕虛名,據說在當時的京城只要有湖南籍的人士去世了,曾國藩是必到的兩位人士之一,“為人家寫輓聯”。還有人在曾國藩日記裡讀出了曾“好色”的毛病。曾國藩的時代不像現在,小姑娘大街上絡繹不絕,當時女子很少出門的,所以,曾國藩是藉著拜訪朋友之名,去看朋友家的“美女”。不過,這些毛病,都被曾國藩給改掉了。有毛病不可怕,能改掉才偉大。對於齊家,自曾國藩之後,曾家人丁興旺,在正解、科學界、實業界出了許多鼎鼎有名的人物,鮮有反面典型。對於平天下,曾國藩的湘軍,打敗太平天國,為腐敗的晚清續了幾十年的命。(二)王陽明則是“四兩撥千斤”的典範。
王陽明的“心學”獨步天下。
王陽明不追求虛名,要的實效。比如,得罪權臣之後,知道這個權臣要殺了自己,所以,路上乾脆就把自己的衣服扔入湖中,偽造自殺現場,腳底抹油、逃之夭夭。在工作上,同樣追求效能,不講求場面。比如,剿匪。大玩陰謀詭計,將土匪趕上山,“圍而不打”,切斷補給線,斷草斷糧;大玩心理戰,直至土匪無法忍受,下山投降。三、不要因噎廢食,擇其長者學之。當然,有人說曾國藩“入世”,而王陽明“出世”,所以,“職場人寧學曾國藩不學王陽明”。
對於這個觀點,我們要明白,我們學習,是要學什麼?
好的學習,當然是學習別人的長處。
所以,不要因噎廢食,而是要擇其長者學之。
-
3 # 雲淡風清29
職場如官場,職場的為人處事,恰如官場的為人處事。過去人們常說,做人要學胡雪巖做官要學曾國藩。這句話道出了曾國藩的善於為官。曾國藩與王陽明。一個是晚清重臣,一個是明朝中葉的奇人。二人皆有過人毅力與偉功,但是仔細分析能辨高下。
曾國藩湖南湘鄉人。二十幾歲即受到道光帝的賞識,官封二品兵部侍郎。洪楊起事以後,借鎮壓太平天國,一路高升。官居一品總督,封一等公。在對待鬧事的學子及貧民時,手段殘忍。人送外號“曾剃頭”。在為官一事上,深有手段。
曾國藩與咸豐朝重臣肅順,恭親王奕忻,皆有來往。但分寸掌握恰到好處。肅順等顧命八大臣,在與慈禧的爭鬥中落敗被殺。曾國藩安然無恙,反到是湘鄉另一才子王凱運,落了個終身禁入官場的命運。曾國藩受恭親王照看,依然逍遙。後恭親王在權力鬥爭中落敗被貶,曾國藩依然未受影響。
太平天國被鎮壓後。曾國藩一方面標榜清廉自律。一方面。暗允胞弟曾國荃將大批財寶,運回湖南老家。曾家兄弟搶到的財寶,沒有他曾老大的一份那是不可能的,這一點曾國藩心知肚明。但是朝廷一旦追查下來,他完全可以裝作不知。替兄弟曾國荃開脫。
在天津教案中,曾國藩審時度事,最終向洋人做出了妥協並懲辦了鬧事的華人。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但是朝廷對他卻褒獎有加。是曾國藩把握住了朝廷,不願開罪洋人的心理,同時他抓住鬧事華人不明事理的地方下手,一舉將教案平息。這的確是他的手段高明。曾國藩的一生,用好聽一點說,是老成善謀,難聽一點就叫做老奸巨猾。但是在為官之道上,他是職場的楷模。
王陽明是歷史上與孔,孟,朱並稱四聖的人。而事實上除孔孟之外,唯有王陽明能夠真正稱聖。王陽明一生治學經武,封侯贈伯,開創陽明心學。他時時本著一顆真心待人。不管是平叛鎮亂,還是講學治國,王陽明的真誠往往使人歎服。他的“三不朽”功業,成為後世儒家們的高標典範。
但是要做到同王陽明一樣,卻很難。一方面要有過人的學問本領和執行能力,一方面還要有嚴於律己的品格。這對於某些不擇手段的職場人來說,是難於做到的。因此職場人寧學曾國藩不做王陽明。但從歷史功績來說,王陽明遠高於曾國藩。
-
4 # 曾銘瀾
職場誰都不用學,想上位就持續學習加企業擴張人才需求的機會。企業在收縮,都要炒人了,混日子和同事相處開心點不好嗎。
-
5 # 老理空間
我認為這個問題提的對,也不對。
一、提的不對,是指曾國藩與王陽明不可同日而語。他們是兩個層面,兩種境界的人。
王陽明是得道禪師,悟道的哲人;曾國藩不過俗世之中的一個實踐者,或者是應用王陽明理論而付諸於實踐的一個受益者而已。
王陽明身處職場,但並非職場中人,職場只是他格物致知的一個渠道,一個路徑;而曾國藩卻是地地道道的職場典範,職場教科書。也就是說,對於王陽明來說,職場是為了悟道,而對於曾國藩來說,悟道是為了職場。
就像有個玩笑,哲學家和乞丐的對話,“你活著是為了吃飯,但我吃飯是為了活著”。
二、提的對一一“職場人真的要學曾國藩”,因為王陽明你根本學不了。
身處職場之中,想獲得職場的成功,曾國藩無疑是一部經典的教科書,雖然有的人認為他在“立德”方面欠缺,但是立言、立功都堪稱楷模。
但是跟王陽明卻無從可學,無法超越。
就比如說跟孔子,跟釋迦摩尼能學什麼?
你只能是他的一個學生,實踐並驗證他的理論,但是你成為不了第二個王陽明,第二個孔子。不過,你可以成為第二個,第三個,甚至第N個曾國藩。
-
6 # 一點學堂
王陽明是絕頂聰明之人.
曾國藩基礎一般卻獲成功尤具借鑑意義.
人們習慣稱明清兩代有兩位聖賢,一位叫王陽明,一位叫曾國藩。
兩個人又都是活生生的,摸得著的真實的聖人,留下了大量的人生細節,和孔孟周公等不同。不過這兩個人反差很大。
王守仁,是明代“心學”的代表人物,生長於官宦之家,父親是狀元,所以自小家教極好,見解不凡。王陽明是絕頂聰明之人,各方面天份極高,做什麼成什麼。他年輕時想做俠客,學習武功,武功特別高強,騎馬射箭樣樣精通。後來他又想學道,白日飛昇,當神仙,跑到山裡去當道士,結果不久就有了神通,能未卜先知。
曾國藩出生於普通農民家庭,又是個非常笨的人,天資很低。過去科舉考試,第一步是考秀才,曾國藩考了七次,從十四歲考到二十三歲,整整九年,就好比今天誰考大學,復讀了六次。
按理說,曾國藩這樣一個基礎很差的人,不會成大事,但他後來卻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所以我認為,我們更應該學習曾國藩。他那麼笨的一個人,能做到這麼成功,我們當然也能行,曾國藩對我們今天尤其有借鑑意義。
王曾二人的三不朽境界是企業家群體所普遍嚮往的。而王陽明和曾國藩便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兩位代表性人物,都達到了三不朽境界: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華人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齊治平的起點,這兩人都有著非常高的品德修養;
立言:王陽明是心學集大成者,曾國藩為理學大師,並且兩人關注的不單是書齋中的思想,而是經世致用,能解決現實的問題。
所不同的是,王陽明屬天才角色,而曾國藩年輕時則相當路人,但最終二人都達到了聖賢的境界。
回覆列表
曾國藩,清朝官員。剿滅太平天國。
王陽明,明朝官員。平定寧王叛亂。
曾國藩,王陽明,都是頂級人才。
曾國藩,功高震主。不受重用。
王陽明,一心為民,淡泊名利。
曾國藩,為官之道,在於術。用手段。
王陽明,為官之道,在於道。用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