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周朝文DMU
-
2 # 尊醫健本
李淵也好,劉邦也罷,都是因為前朝皇帝不作為引起民憤,他們順從民意,揭竿而起,加上他們都有一幫捨身取義、生死相許的團隊~
-
3 # 南公懿
1.首先唐高祖和漢高祖都是靠實打實得來的江山,並非所謂“坐收漁翁之利”。
2.首先太原起兵前,李淵就是一名多年領兵打仗的統帥,自身有著豐富的軍事經驗。
3.公元617農曆七月李淵在太原起兵,而在此之前他們已經準備了大半年,準備工作很是充分。
4.李淵之所以成功,在於起義時機恰到好處,在各方勢力無暇顧及時,審時度勢迅速佔領關中,穩住了陣腳。
5.政治措施得當,首先以“廢昏立明,擁立代王,匡復隋室”的名義起兵,博得的貴族士紳的同情和支援也麻痺了各方勢力。進入長安後立隋煬帝之孫為帝,尊隋煬帝為太上皇。
6.李淵以先弱後強,先近後遠的方針,充分利用各勢力內部的矛盾分化各個擊敗他們。終於在經過十年的戰爭後,李唐於公元628年擊敗朔方割據勢力梁師都統一全國。
7.唐高祖能建立唐朝固然有天時地利人和,也靠了唐太宗李世民傑出的軍事統帥才能。
8.漢高祖自秦末起義就開始參加反秦起義,還是第一個攻入咸陽滅掉暴秦的諸侯王。
9.漢高祖之所以能從抗擊暴秦一路走來一直到消滅項羽統一全國,就在於:
(1)漢高祖能禮賢下士,使張良、蕭何、韓信、英布等傑出人才為其所用。他又給與人才充分的信任,使這些人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幹。
(2)漢高祖雖然數次敗於項羽,卻有屢敗屢戰的堅強和勇氣。
(3)漢高祖被項羽封於巴蜀,那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好根據地。
(4)漢高祖為義帝發喪,贏得天下民心。
(5)項羽剛愎自用,一意孤行,最終眾叛親離。
-
4 # 誰言事多
劉邦和李淵得天下的原因,都是因為會用人。
不同的是,唐太祖有個好兒子,劉邦則是卻是真會用人,內有蕭何統領政務,外有韓信統帥將領,攻城略地。
要分析清楚這個問題,就必須先知道劉邦和李淵是如何統一中國的。
劉邦是如何統一中國的?在漢朝統一戰爭中,謀劃有張良,內政後勤有蕭何,統帥大軍戰勝敵人有韓信。項羽則是帶領軍隊四處征伐,而不是做更多的統帥工作,信任將領、充分使用將領。
劉邦知人善任,並且善於聽取意見,別人給出的意見,大多都可以接受。而項羽則剛愎自用,不能善用人才,導致陳平、韓信、英布先後歸漢,也不能聽取意見,甚至殺害諫者。
韓信在戰爭中顯示了其卓越的統帥才能。先定魏王豹之戰、再破代、攻趙、降燕、伐齊,最後在垓下全殲楚軍。
漢高祖劉邦也曾說:
“夫運籌帷幄之中, 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為我所禽也。”
李淵是如何統一中國的?隋唐之際,有薛舉薛仁杲父子、劉武周、宋金剛、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徐圓朗、蕭銑等割據勢力,除了蕭銑外,都被李世民先後擊滅,可見李世民功勞之大。
甚至,可以說唐朝是建立在李世民手中。
單單一個李世民,似乎並不能說明李淵善於用人。但是事實就是如此,一個好的人才,甚至可以讓一個王朝得以建立。對於李淵來說,李世民似乎不能那拿用人來說,更適合拿選擇來使用。
因為在李淵這麼多孩子裡顯現出來,並不是李淵選擇的,而是李世民的主動請求。這裡的用人並不是說李淵用人的能力有多麼強大,而是說李淵信任李世民這個選擇正確。
即使是李世民,也是十分善於運用人才的。唐朝的大將,幾乎都在李世民的天策上將府中,這些大將也是在唐朝統一戰爭中驗證了能力的,可見李世民的識人能力。
這就是用人的力量。
雖然專業能力也很重要,但並不是永恆重要的。
因為我們面對的情況是時時刻刻在變化的。我們應該根據現實情況的變化,調整我們的重點,不要被遺忘的慣性所迷惑
-
5 # 當代曹植
因為他們有眼光、有實力、會用人、善於等待時機,知道槍打出頭鳥,懂得後發至人。
漢高祖劉邦和唐高祖李淵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坐收漁翁之利之人。
劉邦起兵造反時,秦朝的基業早已經被撼動,農民起義讓秦朝頭痛不已,而實力相對較弱的劉邦根本沒有被其他人所重視,他在項羽和秦軍激戰時,趁機佔領咸陽,並在此後不斷髮展壯大。
劉邦會用人,內有蕭何統領政務,外有韓信統帥將領,攻城略地。
劉邦知人善任,並且善於聽取意見,別人給出的意見,大多都可以接受。而項羽則剛愎自用,不能善用人才,導致陳平、韓信、英布先後歸漢,也不能聽取意見,甚至殺害諫者。
李淵的情況要比劉邦更好,他蓄勢待發,等待各地的起義,最終一招制敵,接受隋朝的基業,掃除群雄建立大唐王朝。
綜上,他們兩人好比黃雀,等待螳螂捕蟬,最終把全部成果收入囊中。
-
6 # 孫狗剩Johnson
漢高祖劉邦和唐高祖李淵得天下是坐收漁翁之利,對於這個觀點我不敢苟同。縱觀中國古代歷史,其實沒有哪個開過皇帝是因為僥倖而得到皇位。
上古有黃帝滅蚩尤而得天下,涿鹿之戰的歷史還在流傳;三代時期武王伐紂的舊事,神仙鬥法的傳說還在流傳;明清時期,朱元璋滅暴元爭天下的歷史還歷歷在目。誰能說這些人哪一個是坐收漁翁之利而得的皇位,哪一個人的皇位不是真刀真槍奪來的?
回到漢高祖劉邦和唐高祖李淵,漢代和唐代被認為是中國古代最為強盛的兩大王朝。漢高祖劉邦在秦末起義,與項羽一同滅秦,最終戰勝項羽建立了大漢。而唐高祖李淵則是藉著隋末農民起義,趁勢而起,最終戰勝群雄而登上皇位。
一、劉邦的“僥倖”覺得漢高祖劉邦“坐收漁翁之利”大多是因為他先進入咸陽這件事。當時秦國的主力軍隊被項羽拖住,劉邦引兵從西路攻秦,雖然途中遇到不少抵抗,但都不是秦軍主力,因此劉邦一路有驚無險,先到達咸陽,駐軍灞上,接受了秦的投降。
但是,我們應該注意到,這其中確實有“坐收漁翁之利”的成分,但這只是在滅秦,並不是真正的得到天下。只能說劉邦“坐收漁翁之利”而滅秦,收穫了不少聲望,但僅憑此不能得到劉邦因此而得到天下的結論。
再看楚漢爭霸的過程,這才是真正爭奪天下的時候。劉邦因為先入咸陽為王的約定,而被封為漢王,項羽則是憑藉其強大的軍事實力和聲望自稱“西楚霸王”。滅秦之後,項羽的實力要強於劉邦,鴻門宴的故事就體現出了劉邦的窘境。
劉邦既然決心爭奪天下,就東出三秦,聯合天下諸侯反楚。趁著項羽攻打齊國,率軍56萬成功襲取了楚都彭城,但因享樂而被項羽反擊,項羽僅用3萬輕騎而襲殺劉邦十萬人,劉邦僅率十餘騎逃脫。
但劉邦重整旗鼓,利用計謀收復英布、彭越,再使用反間計使得范增離開項羽。同時讓韓信進攻楚軍腹地。而自己的主力故意不與項羽決戰。就這樣使得項羽腹背受敵,而不得不與劉邦訂立盟約,中分天下。
隨著項羽東歸,劉邦又乘機攻打項羽,垓下之戰使得項羽兵敗,最後落得烏江自刎、霸王別姬的下場。從而奪得天下,建立漢朝。
這裡面哪有“坐收漁翁之利”?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劉邦立馬響應。陳勝吳廣失敗後,劉邦又投入楚國陣營,與吳義分二路攻秦,當時秦軍剛剛戰勝項梁,勢頭正猛。劉邦一路西進,攻城略地,吸納人才。
到了楚漢爭霸時,聯合諸侯反楚。鴻門宴上在鬼門關走了一遭,彭城之戰更是帶著十餘騎狼狽逃亡,可以說隨時都有性命之危。但是他沒有放棄,招兵買馬,重整旗同時也吸納人才,巧用計謀,最終戰勝強敵。
這一切都是拼著性命奪來的,不是坐山觀虎鬥撿來的。
二、李淵的“幸運”如果說漢高祖李淵不是因為僥倖得到的天下,那麼唐高祖李淵就更不是如此了。劉邦可能還有先入咸陽的僥倖,李淵就根本沒有這樣的情況。
當時天下反隋起義風起雲湧,李淵抓住機會攻取長安,以長安為基地開始爭奪天下。可能有人認為李淵跟劉邦一樣,坐收漁翁之利而得到了長安。
其實長安跟秦的咸陽不一樣。隋初以長安為都,但是到了隋煬帝時期遷都洛陽,到了隋末,隋煬帝更是打算遷都丹陽(南京)。因此長安的重要性當時是要小於洛陽。
而李淵爭奪天下的過程中,威脅同樣不小。西北金城有薛舉和薛仁杲,西有武威的李軌。東有劉武周和宋金剛。洛陽有王世充,河北有竇建德,江南有蕭銑,還有瓦崗李密的起義軍。這些人當時哪一個不是兵強馬壯,都與唐有一爭之力。
武德二年,劉武周東侵,攻打李唐,奪取了李唐的起兵之地晉陽,緊接著繼續東進。在李世民的抵抗和反攻之下才被打退。而洛陽的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不是省油的燈,聯合對抗李唐。
王世充憑藉隋朝遺留的一些底蘊,佔據洛陽。若說坐收漁翁之利,王世充要比李淵幸運的多。他憑藉隋朝內部的叛亂,奪取了洛陽。洛陽不但是隋朝後期的都城,而且當時的糧倉大多在洛陽附近,因此可以藉此大量擴充兵馬。但是王世充一手好牌打的稀爛,最終輸給了李唐。
李唐即使奪得天下之後,河北等地又出現了竇建德、劉黑闥的叛亂,反反覆覆,嚴重威脅到了統治,同時北部還有強大的突厥的襲擾,可以說每一步都很不容易。
如果說李淵奪得天下有些幸運,那這些幸運更多的是來自於他的幾個優秀的兒子。
三、皇位不是僥倖得來的在天下大勢面前,不可能簡單的坐收漁翁之利。不論是李淵還是劉邦,他們在爭奪天下之時都是冒著生命危險進行的。陳勝吳廣起義是秦國的統治依然堅挺,隋末之時群雄並且,沒有人能保證自己會奪得皇位。
天下之爭,每一步都是白骨累累。我們常說一將功成萬骨枯,而天下之爭要遠比這殘忍,而誰又能肯定自己不會變成其中之一呢?
-
7 # Eleazarchen
李淵:李淵是李世民的父親。李建成是長子,李世民是李淵的二兒子。
唐高祖李淵(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生於長安 。開國皇帝、軍事統帥。出身於北周的貴族家庭,七歲襲封唐國公。
李淵繼隋末農民起義,在晉陽起兵反隋,勢力迅速發展,他採納次子李世民等人建議“先取,再滅剩餘”,攻佔長安後於618年在長安稱帝,國號唐。之後,他派兵擊敗各地的起義軍和割據勢力,幾年後,基本統一全國。
劉邦:確立了以關中為根據地,進則爭雄天下,退則據關而守的戰略,因為此戰略,所以劉邦即使每次都是逢項羽必敗,但是隻要性命在,大後方都能送過來糧草士兵,從而東山再起,這也是蕭何被列為漢朝建立第一功臣的原因,劉邦沒有韓信,最終也還是會得到天下,只是時間的長短而已。交,善於結盟,孤立了項羽。劉邦十分善於結盟,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去對付最主要的敵人,原來屬於項羽的力量,比如黥布、張耳等最後都加入了劉邦的陣營。善用賢人,劉邦手下聚集眾多英雄豪傑,其中不少人跟過項羽,但由於不被重用,才投奔劉邦,而劉邦知人善任,終獲成功。
資料顯示:1.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而李淵的東風是其長子李建成;二兒子李世民的朋友劉文靜的幫忙得以此東風,劉文靜因親友李密株連被捉,當時隋煬帝在捉拿李密親友。李世民去探望劉朋友,其朋友深知李世民的遠大志向,並且主動幫助李淵父子成就大事,李淵為隋唐皇帝隋煬帝打工,並且是謹小慎微的心裡,所以說,一直是在此事運作中有長子李建成鼓勵其弟弟李世民,還有在劉朋友的帶領下運用各種智謀反敗為主,雖是李淵為隋煬帝打工,故事反轉主人公李淵就這樣坐收"魚人之利″當了皇帝。
2.劉幫也是如此,一無所成卻志向浩大,正當中年,適縫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原因,由於當時局勢是農民不滿秦始皇的管理國家的暴政開始起義,當時社會格局有變化,雖然說劉幫是在道上混的大哥,江湖義氣的劉邦是真正有大將風範的,為自己的團隊鋪墊選自己認可弟兄們始終有德字在首。因為當時做了個不大的小官無所成就,劉邦的志向始終如一堅守,私下的團隊意識還是懂得怎樣用朋友為劉邦的漢高祖得天下坐收"魚人之利″。(圖片Cr瀏覽器)
-
8 # 蘇紅的歷史簡筆
只有破了世家的傳統,農民起義才不會被摘桃子。就拿漢唐來講,衝在前面的農民起義當然可歌可泣,但那時統治者的工具都掌握在世家手裡,你沒有資源,充其量只能是炮灰。只有當近代國家的概念取代了世家大族的時候,武裝了先進思想的農民才可能迎來星火的時代。
-
9 # 蒙B歷史課堂
漢高祖劉邦並不能說是坐收漁翁之利的人,漢高祖劉邦完全是從一界屌絲直接逆襲成皇帝的。
漢高祖劉邦只是一個普通的小小的庭長,完全沒有任何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甚至大字都不認得幾個。但是劉邦在秦朝末年,當中瞬時的抓住了機會,聚集了一大批人才,知人善任,知人善用籠絡各各種人才為自己所用,這是這些使劉邦具備了成為一個政治家甚至軍事家,甚至皇帝的一些基本條件能使各個人各種人才在項羽那裡受到打擊之後,紛紛匯聚到劉邦的旗下,是劉邦一躍成為秦朝末年的一方梟雄。
如果要說坐收漁翁之利的話,唐高祖李淵可以說是坐收漁翁之利,因為唐高祖李淵在之前就是太原的軍事霸主,他們是一方諸侯掌握了大量的政治經濟和軍事資源在隋朝末年天下動亂的時候,乘機崛起收取天下,並且他們手下有很多能爭善戰的將領,如果說要坐收漁翁之利的話,唐高祖李淵是坐收漁翁之利的高手。
在任何時候,那些坐收漁翁之利的人往往不是那些張牙舞爪的人,而是在暗地裡默默的積蓄實力,既孝重於朝廷也孝重於自己,天下一旦草動,他們隨時可以自立成為割據一方的政權。
回覆列表
漢高祖劉邦和唐高祖李淵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坐收漁翁之利的人,很大程度上他們繼承了前人或者前朝的基業。劉邦起兵造反時,秦朝的基業早已經被撼動,農民起義、六國死灰復燃等都讓秦朝頭痛不已,而實力相對較弱的劉邦根本沒有被其他人所重視,他在項羽和秦軍激戰時,趁機佔領咸陽,並在此後不斷壯大。項羽早已經把路給鋪好,幫助劉邦消滅了很多敵人,這好比一個拳擊手,不必與所有人對決才證明自己是第一,只要與第一名對決,勝出便可稱為第一。
劉邦在彭城一戰就足以說明他的實力,背後搞偷襲,還被打的慘敗,最後靠著計謀才得以勝出,劉邦雖然贏的不光彩,但成王敗寇,只要勝出便是精彩的歷史。
李淵的情況要比劉邦更好,他蓄勢待發,等待各地的起義,最終一招制敵,接受隋朝的基業,掃除群雄建立大唐王朝。他們兩人好比黃雀,等待螳螂捕蟬,最終把全部成果收入囊中,從大環境來說,劉邦和李淵的運氣還是非常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