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者榮耀美美

    近期,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以下簡稱無症狀感染者)的出現讓公眾的神經再度緊繃。

    4月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每日資料通報中首次提到了無症狀感染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近日與美國方面的專家進行影片連線時,也特別強調不要只重視有症狀的人,還要特別關注確診患者的無症狀密切接觸者。

    何為無症狀感染者?我們為什麼要警惕無症狀感染者?這些尚在醫學觀察期的無症狀感染者分佈在哪?工人日報(ID:grrbwx)梳理了有關無症狀感染者的十道必答題,一起探尋有關無症狀感染的真相。

    一、什麼是無症狀感染者?

    無症狀感染者可分為兩種情形:一是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經過14天潛伏期的觀察,均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始終為無症狀感染狀態;

    二是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取樣時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但隨後出現某種臨床表現,即處於潛伏期的“無症狀感染”狀態。

    外在無病症表現,體內卻藏著病毒,是這類患者最大的特徵。

    二、為什麼會出現無症狀感染者?

    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認為,新冠病毒很狡猾,在進化中偽裝自己並傳播出去。出現部分無症狀感染者,或是尚未發現更有效的檢驗手段和檢測試劑,或是未發現更值得關注的重要症狀和臨床檢測標記。

    他強調,在未來的防控中,如何更早地預防、預警、檢測,以及採用何種明確的防範手段,是主要攻關的方向。

    三、無症狀感染者有無傳染性?

    根據國家和部分省份開展的密切接觸者監測資料,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存在二代病例續發,流行病學調查中發現個別由無症狀感染者導致的聚集性疫情,有小樣本量的研究顯示無症狀感染者呼吸道樣本中的病毒載量與確診病例沒有太大差異。

    綜合目前的監測和研究,無症狀感染者存在傳染性,但其傳染期長短、傳染性強弱、傳播方式等尚需開展進一步科學研究。

    四、無症狀感染者傳染性有多強?

    部分專家認為鑑於無症狀感染者的呼吸道標本能檢出病原核酸,但由於無咳嗽、打噴嚏等臨床症狀,病原排出體外引起傳播的機會較確診病例相對少一些。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4月2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釋出會上介紹,寧波疾控中心近日研究發現,從個體水平來看,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播效率約相當於確診病例的三分之一;從群體水平來看,由無症狀感染者傳播的病例佔總發病人數構成比只有4.4%,無症狀感染者對疫情擴散影響比較小。

    其他省也做了調查,南方有個省觀察了1500多名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發現7人發病。但進一步調查分析發現,這7人不僅與無症狀的感染者接觸了,同時還和確診病人接觸了,這就不能認定是無症狀感染者造成的。這種共同暴露的情況,如果調查不仔細,有可能擴大對無症狀感染者傳播能力的判斷。

    但鑑於這部分患者傳染病毒的隱蔽性,不少專家認為,中國現在處於疫情防控“下半場”:要尤其警惕外來輸入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

    五、如何發現無症狀感染者?

    雖然沒有外在症狀,但這部分患者並非無跡可尋。

    據國家衛健委官網介紹,目前我們主要透過以下途徑主動發現無症狀感染者:

    一是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開展醫學觀察期間的主動檢測;

    二是在聚集性疫情調查中開展的主動檢測;

    三是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的傳染源追蹤過程中對暴露人群主動檢測;

    四是對部分有境內外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持續傳播地區的旅行史和居住史人員開展主動檢測。

    迅速發展的大資料技術也為無症狀感染者的甄別提供了助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有些患者可能並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接觸史,“需要透過大資料的手段,把他們找出來,儘早對這部分人進行檢測。”

    六、中國的無症狀感染者多嗎?

    鍾南山院士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關於國內“無症狀感染者”的情況,目前瞭解得很有限。既沒有具體數字,也未有詳盡研究。但是根據已知的事實,也可以做出一些推斷。比如:一般來說,無症狀感染者對與其密切接觸的人的傳染率很高,但是中國近期新冠肺炎新確診病例數不僅沒有上升,反而在不斷下降......這可以說明:中國還沒有大量的無症狀感染者。

    4月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每日資料通報中首次提到了無症狀感染者,通報指出截至3月31日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30例,當日轉為確診病例2例,當日解除隔離302例。尚在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1367例,比前一日減少174例。

    而在4月2日的通報中,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無症狀感染者55例,其中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17例;當日轉為確診病例9例(境外輸入轉為確診9例);當日解除醫學觀察338例(境外輸入解除醫學觀察12例)。尚在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1075例(境外輸入226例)。

    與上一日相比新增無症狀感染者減少,解除醫學觀察的接觸者在增多,且可見無症狀感染者在中國的數量並不多,正在逐步消化,公眾無需對患者數量過度擔心。

    七、我們離無症狀感染者有多遠?

    與無症狀患者數量一樣備受關注的是,這些患者的地域分佈。

    在國家衛健委、湖北衛健委4月1日公佈的無症狀感染者資訊中,尚在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有七成(湖北982例)在湖北地區。

    而在4月2日公佈的資訊中,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無症狀感染者55例,有37例在湖北省;尚在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1075例,有721例在湖北省。

    還有一部分患者來自於境外輸入,據國家衛健委官網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3月30日24時,境外輸入無症狀患者達205例。

    我們離無症狀感染者有多遠?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4月1日做客中新網影片訪談時打了個形象的比方:一個人在大街上要碰到一個無症狀感染者的機會基本是零。

    他認為,如果你沒有去過新冠肺炎流行的地方,近兩週實施居家隔離、也沒有和別人接觸,可以判定自己不可能是一個無症狀感染者。

    八、無症狀感染者會造成國內疫情第二波高峰嗎?

    吳尊友介紹,無症狀感染者對二代病例的貢獻率約在2%到4%,也就是說,無症狀感染者傳播對疫情的總體貢獻率非常小,不到5%。

    “我們有一整套防控措施,即使出現了無症狀感染者,也都在掌控之內,即使有個別的也不會造成傳播擴散。”他表示。

    鍾南山院士持相同觀點:在中國,新冠肺炎疫情預計不會造成第二波高峰。

    “因為我們有很強有力的監測系統,一旦發現,立即隔離,第一時間切斷傳播鏈。估計整個形勢看起來,不會像第一波那樣,因為無症狀的患者引起大暴發。”

    經過前幾個月防控積累的經驗,中國已經構造了較完善的防控體系,這使得密切接觸者能夠被及時發現,並對其進行跟蹤觀察,這樣機制也在無形中構建了一套抵禦無症狀感染的屏障。

    30日,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會議指出,當前鞏固疫情防控成果,防止出現防控漏洞,要突出做好無症狀感染者監測隔離和治療,有針對性加大篩查力度,將檢測範圍擴大至已發現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重點地區和人群等。

    我們現在已經歷了大風大浪的洗禮,相信只要保持足夠警惕,很難再在陰溝裡翻船。

    九、如何做好無症狀感染者防控管理?

    國家衛健委建議:

    一是完善防治方案。抓緊在疫情重點地區抽取一定比例樣本,開展無症狀感染者調查和流行病學分析研究,完善防控措施,修訂完善防控方案和診療方案,科學應對無症狀感染者帶來的感染風險,遏制可能形成新的疫情傳播。

    二是加大篩查監測。有針對性加大篩查力度,將檢測範圍擴大至已發現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重點地區和重點人群等。結合復工復產復學實際,加強對重點城市、重點人群、重點場所的監測,最大程度發現隱患。做好疫情跨境輸入輸出防範,對所有入境人員進行核酸檢測。發現無症狀感染者後,及時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查清來源,公開透明發布資訊。

    三是強化管理救治。一旦發現無症狀感染者,要立即按“四早”要求,嚴格集中隔離和醫學管理,對密切接觸者也要實施隔離醫學觀察。隔離期間出現症狀,立即轉運至定點醫療機構進行救治。

    四是加強群防群控。堅持群專結合,加大防疫知識科普宣傳力度,指導公眾科學防護,廣泛開展培訓,提高基層疾控人員、醫務人員和社群工作人員等的防控能力和水平。從4月1日起在疫情通報中公佈無症狀感染者報告、轉歸和管理情況,及時迴應社會關切。

    十、個人如何防範無症狀感染?

    有媒體近日整理了公眾防範無症狀感染需注意的要點:

    1.戴口罩、勤洗手、勤擦拭、勤通風

    最好的自我保護和保護別人的方法就是正確佩戴口罩和勤洗手。同時家裡的房間也要勤開窗通風,每日開窗通風至少2次,每次至少30分鐘。

    2.保持1米距離,避免共用物品

    國家衛健委釋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明確提出:新型冠狀病毒經呼吸道飛沫傳播為主,亦可透過接觸傳播。

    所謂“接觸傳播”,就是接觸到病毒汙染物品,譬如感染者用過的物品、分泌物等。如果不注意個人衛生碰到眼黏膜、鼻子等部位,就容易侵入體內。所以,最好與這些人減少近距離的接觸(1~2米之間或者1.5米的距離),避免共用一些物品。

    3.單獨碗筷,56℃以上煮燙30分鐘

    為了防止不必要的接觸,吃飯時建議分餐分筷,養成用公筷公勺的習慣。

  • 2 # 義良8

    先症狀發病,是有接觸史人,如:隔離人群,來自疫情區人,接觸過發病人群,等

    早期發現了,檢測出來了,“還有幾代病毒問題”

    有兩種可能,剛得病,身體有病毒,傳播弱還達不到傳染風險,對密切接觸人還不造成傷害及傳播

    另外一種可能,就是三代,四代病毒以上,病毒傳染變弱,對密切接觸人不造成傳染。

    注意:無症狀發病,不是不發病也不是不傳染!無症狀病人不找出來,還是會發病的,也還會傳染!早發現早治療,別錯過了最佳時機。

    防控形式已然還很嚴重!無症狀發病,就是隱藏的定時炸彈,只是時間問題。。。

  • 3 # 華哥逛地球

    這個問題就我一個普通老百姓來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就連醫生都還沒百分之百搞明白,為什麼無症狀感染者的家人都沒有事,這問題我肯定回答不了啦,搞不懂是什麼個情況。

  • 4 # 甜啊肉

    沒有任何新型冠狀病毒表現的人,會檢測出新型病毒核酸,此類人群的傳染性會比較弱。少數無症狀感染者可能會發展為確診病例,但絕大多數會自愈。做好防護,不用擔心。所以他們做好了防禦,減少了感染的可能性

  • 5 # 零距離網路

    我覺得任何的感染途徑都不是絕對的,是機率問題,做好防禦措施對自己對社會都好。

    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播能力

    刊發在《中華流行病學雜誌》2020年第41卷的論文研究結果顯示,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感染率為6.3%,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感染率為4.11%。研究者認為:感染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染性較強,家人、親戚、朋友的續發率較高,是感染的高危人群。不同接觸方式中,與病例共同居住、共同生活感染率最高,提示長時間無防護密切接觸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的高危因素。

    納入本研究的本地報告確診病例共157例,無症狀感染者共30例。157例本地報告確診病例和30例無症狀感染者共判定密切接觸者共2147名,病例的密切接觸者人數最少0例,最多111例,平均11.5例。在2147名密切接觸者中,共有110名發展為確診病例,22例無症狀感染者,密切接觸者總的感染率為6.15%。

    無症狀感染者和有症狀的患者,他們的傳染性是一樣的。

    以下人群最容易被感染

    (1)以關係分類

    按照密切接觸者與病例的關係進行統計,密切接觸者中,以朋友/香客感染率最高(22.31%),其次是家庭成員(18.01%)。醫務人員密切接觸者未發生感染。除去"超級傳播者"事件相關發病資料後,朋友的感染率降至為15.69%,低於家人的感染率(17.54%),感染率居第二位。

    (2)以接觸方式分類

    按照密切接觸者與病例的不同接觸方式進行統計,與病例同住感染率最高(13.26%),其次是乘坐同一個交通工具(11.91%)。除去"超級傳播者"事件影響因素後,交通工具接觸的感染率下降到1.80%。

    聚餐、會客、進行打牌等娛樂活動的感染率(7.18%)也較高,同樣比較高的還有短時的面對面無防護的對話或辦事(6.02%)。

    (3)分層分析

    對各類密接人群不同接觸方式進一步分層分析發現,家人主要透過共同居住(18.07%)和聚餐感染(11.75%)。

    親戚(4.73%)主要透過聚餐感染;朋友(包括鄰居)之間的接觸感染方式主要是戶外對話(20.00%)、聚餐/會客/娛樂(12.50%)和乘坐同一交通工具(4.55%)感染。

    一般人群的接觸感染方式主要是與病例同處一個診療大廳(1.94%)、同一個超市、市場購物等(0.56%)感染。

    從這個研究我們可以看出,無症狀感染者也具有傳染性,與有症狀的患者傳染性是一樣的。

    從這篇研究還可以看出,新冠肺炎主要透過密切接觸傳播,家人和朋友被傳染的機率高,主要透過共同生活、聚餐、會客、打牌等方式傳播。

    我們身邊可能會存在一些無症狀感染者,他們具有傳染性,所以,大家還是要保持距離,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少聚會,少聚餐,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類歷史上有哪些大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