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舞動的心動

    皮島的位置正好卡在遼東半島和北韓半島之間,像一把鑰匙鎖在那裡一樣。後金有任何的異動,皮島守軍立刻就可以對後金的大後方發起進攻。多年來,皮島對於後金來說,就像是卡在喉嚨裡的一根刺,欲拔除而後快。

    袁崇煥身為薊遼督師,應該知道皮島的重要性,但是他卻毫不在意,也許是高估了自己,又或者低估了後金。毛文龍此人脾氣暴躁,但是治軍卻很有一套,有他在皮島,手下將士服服帖帖。而在他死後,皮島先後發生了三次兵變,導致整個皮島軍事形勢急轉直下。第一次兵變,劉興治假借孫承宗命令,處決了袁崇煥派來的副將陳繼盛。第二次兵變,劉興治死於亂軍之中。第三次兵變毛文龍的岳父沈世魁趕跑了袁崇煥派來的黃龍,獨掌了軍權。

  • 2 # 蕭立誌

    崇禎二年七月,大明朝廷得到了一個震驚的訊息,薊遼督師袁崇煥竟然矯旨將左都督平遼總兵毛文龍處決了!當年,崇禎正剛剛處理完魏忠賢的“逆案”,這個訊息傳來,再次引起朝野震動。毛文龍專橫跋扈,與朝中許多大臣交惡,但由於皮島重要的戰略地位,還從來沒有動過殺他之心。

    隨後,袁崇煥的奏摺也送到京師,其中上書處斬毛文龍的十二大理由,並自我告罪說沒有請命擅自處斬毛文龍,甘願接受任何懲罰。尚方寶劍只能對於副總兵以下官員有先斬後奏的權力,且文龍本人也持有天啟皇帝所賜尚方寶劍。但崇禎考慮到毛文龍已經死了,對後金作戰還得依靠袁崇煥,所以未加追究。

    毛文龍該不該死,袁崇煥能不能殺,我們這裡不做評價。但毛文龍所佔據的皮島,卻實在太過於重要。皮島又叫東江,位於遼東半島和北韓半島的樞紐處,北岸與後金界只相隔八十里的海面。袁崇煥本人能取得寧遠之戰的勝利,也與毛文龍從皮島出兵襲擊後金後方永寧離不開的。

    也就是毛文龍被殺後三個月,皇太極沒有後顧之憂的跑到蒙古南下,造成兵臨北京城下的“己巳之變”。總之,有毛文龍在,皮島才是一把隨時進攻的利刃,有了這把利刃,後金才不能輕舉妄動。沒有毛文龍的皮島,如同失魂落魄一般。

    袁崇煥處死毛文龍時,是答應不波及其餘將領的。不過毛文龍為人重義氣,手下人都死心塌地為他幹活,甚至被他收為養子養孫。他死之後,其餘將領又驚又懼,既沒有安全感,也對前途失去了信心,皮島發生數次兵變,造成大量的將士先後叛投後金。特別是遼東三礦徒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三人成為清朝的“三順王”,也成為了清兵進軍中原的急先鋒。

    不過,袁崇煥似乎對皮島的重要戰略地位認識不足,雖然殺掉了毛文龍,對皮島的興趣並不大,袁崇煥分其兵二萬八千為四協,命副將陳繼盛,參將劉興治、毛承祚、徐敷奏主之。從此處看,袁崇煥對毛文龍完全出於個人的憎惡,而非要利用皮島做出戰略戰術安排。

    鎮守皮島的副總兵陳繼盛對劉興治非常猜忌,密報明廷“興祚未死從賊,興賢自奴中有書招興治等,且興治所領皆夷丁,大有可慮”,再加上傳言明朝準備以調兵為名誘殺劉興治,不久後果然有調兵令傳到皮島,劉興治便相信了明朝將殺死他的傳言,決意發動兵變。崇禎三年(1630年)四月十二日,劉興治與其兄弟劉興基等為劉興祚治喪,東江鎮諸將都前往弔唁。陳繼盛亦至,劉興治發伏兵把他抓起來殺死,此外還有欽差通判劉應鶴等上百人一起被殺,皮島遂處在劉興治的控制之下。五月,劉興治派人等攻打東江鎮其他島嶼,但未能攻下,劉興治於五月十三日離開東江,向西招降諸島,五月二十九日抵達小平島。

    劉興治割據皮島,明朝開始不予承認,派出黃龍接任東江總兵。不過,黃龍見劉興治無意聽朝廷號令,也不敢貿然上島任職,局勢一直僵持不下。

    後金大汗皇太極對皮島的局勢一直密切關注,在劉興治起兵前,就已經遣人招撫,並打出了在己巳之變中被後金俘虜的劉興賢的親情牌。劉興治一面同後金頻繁聯絡,訂立盟約,一面派生員王紹基去明朝求情請罪。崇禎帝根據兵部的建議,調赴援永平的登萊總兵官張可大“速回登州,嚴兵守登”,又調龍武三營駐防覺華島,副將周文鬱、劉應龍前往皮島相機招戢。周文鬱等派守備姚得卿、劉爾正持書假借祭奠劉興祚的名義赴皮島以探虛實 。姚、劉二人與劉興治相見於廣鹿島。六月初一,明廷處理兵變事件的全權代表周文鬱、劉應龍又到小平島會晤劉興治,一道於七日赴旅順口。他們對劉興治加以安撫,並傳大學士孫承宗之命將劉興祚“管東江前協副將事”之職實授劉興治,還頒給東江將士餉銀,以穩住事態。七月二日,周文鬱離開旅順,劉興治也在七月二十三日返回皮島。而劉興治與後金的通款仍在持續,他在返回皮島的當天就以屬國身份與皇太極秘密結盟,皇太極收到結盟誓文後也把扣押在後金的劉興治之妻送回皮島。

    劉興治腳踏兩條船的策略註定無法持久,也不能使東江諸將服從於他。崇禎四年(1631年)二月,皇太極質問劉興治為什麼還在同明朝往來,他回覆說主要是因為需要明朝的糧餉來養活島眾,同時就島眾對他不服之事向皇太極吐苦水。是年三月中,皮島再次爆發兵變,劉興治及島中諸劉均被殺死。關於此事前因後果,明朝、後金、北韓各種史料眾說紛紜,明朝方面稱這是劉興治兄弟及諸將之間自相殘殺的內亂;北韓方面稱劉興治勾結女真降兵(夷丁),欲裹挾島眾投奔後金,被張燾、沈世魁等人殺死;後金方面則稱劉興治接到明朝密令,要殺盡島中女真降兵,反被女真降兵所殺。據學者黃一農推測,其經過可能是明朝登萊巡撫孫元化要求劉興治殺死手下800名女真降兵,劉興治有意聽從,不料事機洩露,女真降兵先在島中作亂,張燾、沈世魁等率軍平息女真降兵之亂,最後劉興治及其兄弟都死於亂軍之中。劉興治死後,黃龍接管皮島,將劉興治等人的首級獻給明廷,傳首九邊。他還率領皮島將士將聞訊而來的清軍打跑,暫時穩定了局勢。但黃龍在皮島的根基太淺,處理不了紛繁複雜的局面。祟禎四年(後金五年,1631年)十月,皮島發生了第三次兵變,東江總兵黃龍被耿仲裕、王應元等拘禁,沈世魁攝其事。分屯海上的尚可喜聞訊後趕回皮島鎮壓兵變,殺耿仲裕、王應元等帶頭者,扶黃龍復出視事,黃龍為表達感謝,當即提拔尚可喜為遊擊。孔有德、耿仲明於是率領心腹隊伍投靠了登萊巡撫孫元化。不久後,明朝就發生吳橋兵變,孔有德、耿仲明等佔據登州,抗拒明軍一年有餘。兵變發生後,黃龍就派尚可喜和金聲桓安撫東江諸島,並驅逐了旅順的叛黨高成友,隨即黃龍入駐旅順。孔有德、耿仲明等人在登州抓住了到了黃龍的母親、妻子及幼子。並把他母親頭上的簪子帶到黃龍面前,讓他投降。黃龍雖然心如刀割,但拒不投降,最終一家全部被陣前斬殺。

    明崇禎六年(後金天聰七年,1633年)二月,明軍收復登州後,孔、耿等竄逃海上,尚可喜又奉黃龍之命率艦隊圍堵叛軍,因遭颶風而全軍散沒,登陸登州後被明將祖大弼疑為叛黨,幸得黃龍搭救而返回旅順。因平叛有功,他被擢為副將,駐守廣鹿島。同年七月,已投後金的孔、耿引後金兵攻陷旅順,黃龍兵敗自殺,留在旅順的尚可喜妻妾及家眷侍婢數百口也全部投水而死。黃龍如此英雄人物,崇禎得知後大為感慨,當即追贈黃龍為左都督,賜祭葬,並建祠“顯忠”。

    此時的明廷,已經被皮島走馬燈似的換將及層出不窮的兵變弄得焦頭爛額,漸漸開始拋棄了皮島,不願意過問。雖然仍有地方上的督撫、巡撫記掛著皮島,不過大勢逐漸向清朝方面而去。 黃龍既死,東江已無可以戰鬥的明軍,只是海上諸島還沒有撤防而已。也許是心存僥倖,也許是不得已,崇禎叫沈世魁接任東江總兵,他也是最後一任東江總兵。由於當初尚可喜曾鎮壓皮島兵變,使沈世魁失去權力,所以沈世魁對他懷恨在心,伺機報復。明崇禎六年(後金天聰七年,1633年)十月,沈世魁騙尚可喜至皮島,意圖誣以罪名,加以謀害。此事為尚可喜部下許爾顯等人偵知,尚可喜遂有去意。

    此後,尚可喜派許爾顯、班志富諸部下前往瀋陽,與後金接洽。皇太極聞之,興奮至極,大呼“天助我也”,並賜尚可喜部名“天助兵”。明崇禎七年(後金天聰九年,1634年)正月初一,尚可喜借元旦之會,逮捕副將俞亮泰、仇震泰,然後掠廣鹿、大小長山、石城、海洋五島軍民萬餘人,二月攜麾下諸將、轄下五島軍資器械航海歸金。

    遼東三礦徒的相繼背叛,就是毛文龍之死帶來的後患。從這個意義上說,袁崇煥的確做了為叢逐雀、為淵驅魚的蠢事。當他們一起聚在了皇太極的旗下,曾經的遼東三礦徒,轉身就變成了遼東三叛徒。

    公元1637年春天,崇禎十年,皇太極進軍北韓並逼迫其臣服後,令貝子碩託揮兵前來收拾皮島。彼時,遼東三叛徒已被封為三順王,他們與碩託一起,復仇般殺向熟門熟路的皮島。如果說上一次是旅順口的末日,這一次就是皮島的末日。聯兵共同進犯皮島。沈世魁率領皮島軍民奮起反抗,在清軍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下,皮島海戰結束,明朝完全失去了這塊能夠直接威脅清廷腹地的根據地。沈世魁被俘虜,但他堅貞不屈,遭到殺害。

    可能袁崇煥殺毛文龍之時,萬萬沒有想到皮島竟然藏龍臥虎,更沒想到此事的餘波將如此之大。不僅有讓清軍得到了多名驍勇善戰的大將,這些叛將帶去的武器裝備迅速彌補了清軍攻城能力不足的弱點,更讓沒有毛文龍的皮島成為流血不止的膿瘡,成為明朝不能承受之痛。

  • 3 # 淮安故事

    薊遼督師袁崇煥對大明朝的貢獻毋庸置疑,有他坐陣遼東,努爾哈赤無計可施。寧遠大捷讓努爾哈赤悒鬱而死,寧錦大捷讓皇太極揹負“辱名”之痛,這樣的功勞就連崇禎皇帝都不敢小視。正因為袁崇煥有這麼大的功勞,所以他才能在崇禎二年七月矯旨殺害了當時的平遼總兵毛文龍。毛文龍當時駐守皮島,而皮島相當於後金的大後方,戰略地位極為重要,毛文龍的死,相當於大明朝自斷臂膀。

    袁崇煥到底該不該殺毛文龍,不是本文討論的內容,但是毛文龍死後,皮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鉅變,卻是不爭的事實。皮島的位置正好卡在遼東半島和北韓半島之間,像一把鑰匙鎖在那裡一樣。後金有任何的異動,皮島守軍立刻就可以對後金的大後方發起進攻。多年來,皮島對於後金來說,就像是卡在喉嚨裡的一根刺,欲拔除而後快。

    袁崇煥身為薊遼督師,應該知道皮島的重要性,但是他卻毫不在意,也許是高估了自己,又或者低估了後金。毛文龍此人脾氣暴躁,但是治軍卻很有一套,有他在皮島,手下將士服服帖帖。而在他死後,皮島先後發生了三次兵變,導致整個皮島軍事形勢急轉直下。第一次兵變,劉興治假借孫承宗命令,處決了袁崇煥派來的副將陳繼盛。第二次兵變,劉興治死於亂軍之中。第三次兵變毛文龍的岳父沈世魁趕跑了袁崇煥派來的黃龍,獨掌了軍權。

    走馬燈式的換將,讓皮島漸漸失去了軍事上的優勢,崇禎十年,皇太極發起“拔刺行動”,發兵皮島。守將沈世魁力戰不屈,最終被殺害,而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等人最終投降了後金,後來成為了大清的“三順王”。皮島之敗,在於守島將士人心離散,明朝政府不管不問,袁崇煥更是棄之如敝履。袁崇煥一直以為憑藉自己的力量就可以擋住後金,卻不料過了沒多久,自己就步了毛文龍的後塵,死於後金的“離間計”。皇太極佔領皮島之後,再無後顧之憂,一心一意發起了對大明朝的最後決戰。

  • 4 # 小灰讀歷史

    首先說毛文龍。毛文龍是在袁可立我支援下建立的東江鎮。為皮島為中心。牽制老奴。但是沒有過幾年。袁可立就調離了。也在明末的那篇歷史中,文官的權利空前的大。就連帝師孫承宗都被黨爭斗的下野,何況武將。沒有了袁可立的支援。且本人居功自傲。自己北韓做生意,把得到的錢財,沒有分給遼西將門,致使他們落井下石。崇禎二年七月,薊遼督師袁崇煥竟然矯旨將左都督平遼總兵毛文龍處決了。以副將陳繼勝擔任,而陳繼勝以前是毛文龍的軍師,此位置就不合適於他,眾將不服。在就是,袁崇煥敢殺一品武將,毛文龍的東江鎮人心惶惶,就有了後來的孔友德等人的叛亂。明王朝當時有資格、有能力的人員。就只有了做個左良玉,孫傳庭等人(都在平定李自成等人叛亂)。而遼西將門(吳三桂,祖大壽)自成一體。只顧自己的利益。所以在沒有了東江鎮牽制老奴努爾哈赤,這也是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 5 # 驛棧長陽

    袁督師誅殺毛文龍後皮島曾經歷三次兵變,最終導致毛文龍部下降清,致使大明朝自斷長城萬劫不復!

    薊遼督師袁崇煥對大明朝的貢獻毋庸置疑,有他坐陣遼東,努爾哈赤無計可施。寧遠大捷讓努爾哈赤悒鬱而死,寧錦大捷讓皇太極揹負“辱名”之痛,這樣的功勞就連崇禎皇帝都不敢小視。正因為袁崇煥有這麼大的功勞,所以他才能在崇禎二年七月矯旨殺害了當時的平遼總兵毛文龍。毛文龍當時駐守皮島,而皮島相當於後金的大後方,戰略地位極為重要,毛文龍的死,相當於大明朝自斷臂膀。

    皮島先後發生了三次兵變,導致整個皮島軍事形勢急轉直下。 袁崇煥似乎對皮島的重要戰略地位認識不足,雖然殺掉了毛文龍,對皮島的興趣並不大,只是交由毛文龍的兒子承祚、副將陳繼盛輔佐。從此處看,袁崇煥對毛文龍完全出於個人的憎惡,而非要利用皮島做出戰略戰術安排。然而,陳繼盛雖然人品很好,但他沒有毛文龍殺伐決斷的軍閥作風,沒有能力控制皮島的爛攤子。第二年,島上的劉興治假借孫承宗的命令,幾乎沒有動什麼腦筋,完全按照袁崇煥殺毛文龍的方法,依葫蘆畫瓢,將陳繼盛處死。這就是皮島的第一次兵變。

    劉興治此後仿效毛文龍,割據皮島,明朝開始不予承認,派出黃龍接任都督。劉興治腳踏兩隻船,一方面以屬國身份與皇太極秘密結盟,另一方面又接受明朝後來授予的“管東江前協副將事”職位。又過了一年,皮島發生了第二次兵變。對於此次兵變,明廷、清廷、北韓三方說法各異,撲朔迷離,結局是劉興治和親信都死於亂軍之中。

    第三次兵變毛文龍的岳父沈世魁趕跑了袁崇煥派來的黃龍,獨掌了軍權。走馬燈式的換將,讓皮島漸漸失去了軍事上的優勢,崇禎十年,皇太極發起“拔刺行動”,發兵皮島。

    守將沈世魁力戰不屈,最終被殺害,而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等人最終投降了後金,後來成為了大清的“三順王”。

    皮島三次兵變最終降清之敗,在於守島將士人心離散,明朝政府不管不問,袁崇煥更是棄之如敝履。袁崇煥一直以為憑藉自己的力量就可以擋住後金,卻不料過了沒多久,自己就步了毛文龍的後塵,死於後金的“離間計”。皇太極佔領皮島之後,再無後顧之憂,一心一意發起了對大明朝的最後決戰。

  • 6 # 唯依名號

    毛文龍被殺以後,袁崇煥將皮島軍隊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由陳繼盛率領,另一部分由劉興祚率領,意圖讓二人互相牽制。

    1629年,劉興祚戰死,軍權落到弟弟劉興治手中。

    1631年三月,劉興治殺了參將陳繼盛一家,結果劉興治又被沈世魁反殺,後者還順道囚禁了黃龍;沒想到尚可喜聽聞兵變,帶兵入皮島平亂,解救了黃龍。而孔有德、耿仲明則帶兵出走投奔登萊巡撫孫元化。此時的皮島實力大減,亂做一團,根本沒有能力牽制後金了。

    同年八月,孔有德、耿仲明在山東發動吳橋兵變,並派人招攬皮島舊部,一時間皮島人心思變。黃龍此時坐鎮旅順,親自安撫皮島民眾,好歹算穩住了局勢。

    1633年,走投無路的孔、耿二人投降後金。同年,兩人率軍攻打旅順,黃龍戰死。至此,皮島又重新落入沈世魁手中。沈世魁逼走尚可喜,總算結束了皮島的內亂。但此時,皮島已經要兵無兵,要將無將,只剩坐著等死的份兒了。

    1636年,皇太極領兵親征北韓,史稱“丙子胡亂”。這一戰,使得北韓徹底斷絕了與明朝的藩屬關係,倒向了清朝,也讓皮島失去了大陸上的支援。1637年,清軍聯合北韓軍,攻克皮島,殺掉了沈世魁。

    至此,皮島作為明朝遼東防線的功能徹底喪失。毛文龍十五年海上經營,終付諸大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ps4nba2k19夢幻球隊怎麼重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