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軍佚兒童領導力
-
2 # 辣眼睛的大腦斧
每一個孩子都有好勝心,在開始上學的孩子身上表現的尤為明顯,好勝心是一把“雙刃劍”,它能讓孩子勇往直前,也能讓孩子一蹶不振。
一、好勝心是一把“雙刃劍”
1、好勝心給孩子帶來的好處
(1)勤奮有上進心
有好勝心的孩子對學習比較有上進心,在學習中肯吃苦,能透過自己的勤奮、努力考取非常滿意的成績,獲得家長和老師的表揚,成為班級同學中的學習榜樣。
(2)對未知的知識充滿渴望
有好勝心的孩子擁有強烈的求知慾,當孩子遇到未知的知識,內心充滿渴望,渴望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就會在日常的生活中會更加努力、用功學習知識,從而變得優秀。
(3)有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
有好勝心的孩子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他們知道想要自己成為別人的學習榜樣,那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孩子會自己獨立學習,給自己制定學習的目標和計劃。
2、好勝心過強給孩子帶來的壞處
(1)不甘失敗,不願接受失敗
孩子擁有很強的好勝心,在平時的生活中、學習中都希望成為別人心中的“number 1”,一旦在學習中考試沒有考到第一名或者平時的遊戲比賽中沒有得到第一名,心中的落差會非常大,很難以接受這樣的失敗。
(2)容易和其他孩子產生矛盾
好勝心過強的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把學習成績看的非常重要,為了防止其他的同學超過自己,拒絕給其他的同學講題,甚至不和自己水平相當的同學來往,這樣久而久之,很多的同學、朋友都會慢慢疏遠好勝心過強的孩子。
(3)容易出現偏執的性格
好勝心比較強的孩子希望在生活、學習上面永爭第一,不甘落後,但事事總不能遂人願,總有失意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孩子很難以接受失敗,從而一蹶不振,形成敏感、孤僻、封閉的性格。
所以,當孩子表現出好勝心時,家長彆著急去否定孩子,有好勝心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那就意味著孩子不甘落後,勇爭上游,但是好勝心過強,不利於孩子成長,需要家長去引導。
二、家長如何引好勝心過強的孩子
1、知足常樂,過程比結果更加重要
對於開始上學的孩子來說,成績似乎成為了很多的家長衡量孩子學習好壞的唯一標準,這很容易造成孩子形成過強的好強心,在好奇心過重的孩子們的眼裡,只有第一,才能讓他們的爸爸媽媽驕傲和自豪,一旦孩子遭遇“滑鐵盧”,很有可能造成孩子自暴自棄從而一蹶不振,所以面對好勝心過強的孩子,家長需要給他們灌輸的思想就是知足常樂,家長需要讓孩子明白,結果不是衡量成功與失敗的關鍵,過程才是最重要的,當孩子有足夠的耐心能把一件事情堅持做下去,這便是最大的收穫,即便失敗了,也不代表自己一無是處,至少這個過程中付出了努力了,那就是最棒的。
2、家長的態度很重要
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個孩子考了90分,考了全班第二,一個孩子考了61分,成為班級的倒數第二,這兩個家長的態度截然相反,考了全班第二的家長將孩子狠狠罵了一頓,而考了班級倒數第二的家長卻把孩子表揚了一通。這裡家長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家長對待成績好壞的態度深深影響著孩子,孩子學習的進步並非一瞬間,水滴石穿、鐵杵磨成針都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更別說孩子的學習成績了,家長需要告訴孩子,失敗並不“丟臉”,我們可以從失敗中學會很多東西,這為下一次變得更好打下堅實的基礎。
2、引導孩子正確處於和其他孩子的關係
好勝心過強的孩子很容易失去朋友,所以家長需要告訴孩子,人與人的競爭並不是要爭得“第一”,就像學習上的競爭,這種競爭只不過是一種方式罷了,目的是希望大家團結起來,互相學習對方身上的有優點,才能變得更加優秀。
孩子的好勝心是一把“雙刃劍”,所以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需要耐心引導,當孩子遇到挫折時,首先家長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孩子也需要家長的支援和鼓勵,家長需要讓孩子明白,只要努力過,即使失敗了,在父母心中依舊是最優秀、最棒的,在家長的鼓勵中孩子能走出失敗的陰影,從而變得自信樂觀。
等寶寶三歲之後就可以培養他學習的興趣啦,我兒子也是這個時候開始認的字,一開始用了各種方法培養她的興趣,沒想到最有效的還是用Apipi,不要擔心手機對眼睛不好,裡面能設定學習時間,培養用眼習慣。你百度搜索【貓小帥識字】、挺不錯的,我兒子用了1年多了,認字比其他小朋友多。他特別喜歡,還經常要給本寶媽講故事,暖心。
-
3 # 小陳愛看電影孩子產生“好勝心”的原因?
1、成長的規律
孩子的好勝心太強,經不起“輸”,從兒童發展的觀點來看,當孩子三四歲時,他們就有了“爭第一”的表現,這意味著孩子進入了“完美主義敏感期”。
不僅僅是輸贏,鞋子的顏色不是他喜歡的,家裡的繪本沒有按照他們的預期放好,他們都會不高興。
就是說,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希望什麼都能夠是完美的,能夠如他所願的。作為家長的我們要理解孩子執拗或固執的追求完美,要理解他們的經不起“輸”。
2、家庭的教養方式
(1)過於專制的教養。
父母過於專制,會讓孩子因為怕受到懲罰,而害怕輸。
(2)過於溺愛的教養。
父母包辦太多,讓孩子沒有太多解決問題的能力,導致孩子在一遇到挫折或者苦難時,就受不了。
“好勝心”太強有危害嗎?需要明確的是:適度的好勝心是有好處的,它可以促進孩子的自我激勵,但是過度了就會適得其反。嚴重的好勝心,會導致孩子“固著”,甚至會扭曲孩子的人格。
孩子“好勝心”太強,作為父母該怎麼做?1、父母要正確認識“好勝心”。
明確這是成長規律,不用驚慌失措,也不要盲目苛責孩子。
2、讓孩子擁有真正的自信。
3、學會正確表揚孩子。
心理學上有個研究:誇孩子聰明不如誇他努力。當孩子取得一定成績時,要說上一句“寶貝我看到了你的努力,你太棒了”。讓孩子學會把成功歸因到努力上,這才會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4、引導孩子正確看待輸贏。
不拿自己的孩子更別的孩子比較,也不對孩子的行為做過多的評價。讓孩子意識到輸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這就要求父母能夠在心裡真的認為“不完美是正常的”。
5、挫折教育。
可以嘗試適度的挫折教育來進行平衡,注意不要一味的打擊孩子,讓孩子一蹶不振。
總結:
-
4 # 小林子啦啦啦
現在的孩子們真的是聰明的不得了,可以說是人小鬼大,他們明白好多事,而且孩子們都想自己優秀一些,在同學面前變得更有面子。現在的孩子都很累,每天要學的內容有很多,還有一些孩子就想得第一,不想輸給任何人,那孩子好勝心太強怎麼辦?
孩子好勝心太強怎麼辦
1、一定要告訴孩子,人的一生是不斷學習,不斷成長的過程,我們只是在不斷變好,但是我們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人,所以不要自責。你現在已經很棒了,但是你還可以變得更棒。
2、還可以對孩子講述父母小時候的經歷,讓孩子明白原來他遇到的挫折是很正常的,因為爸爸媽媽小時候也遇到過。讓孩子心理很坦然地接收這一切。
孩子好勝心太強是什麼原因
1、首先孩子自信心太強,一個原因可能是孩子太過自信,喜歡錶現自己,這時作為父母不要給予孩子任何干涉和引導,鼓勵孩子將自己更多的優勢和優點表現出來,而且要給孩子表現自己的足夠舞臺,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2、再次就是孩子好勝心太強的原因也是因為虛榮心太強所致,這時作為父母一定要正確的引導孩子不要因為表面的一些東西而迷失了自己,要學會正確的認識自己,不要以那些華而不實物質東西來作為追求的目標。
家長才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啟蒙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自己的孩子,當孩子出現不正確的價值觀的時候,父母們應該正確指引。孩子想要變得更加強大沒有錯,但是過強的好勝心可能會在當他失敗的時候出現難以接受的情況,所以家長一定要耐心引導。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識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
5 # 小樊子育兒站
你好,孩子好勝心太強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造成:
1.家長平時對孩子要求高,事事都要求孩子要贏,這種教育模式讓孩子養成了爭強好勝的性格,因此孩子很害怕失敗,輸不起。
2.孩子經常被周圍的人表揚,被稱作優秀學生典範,久而久之孩子自己對自己要求高,覺得一旦自己不優秀就很沒面子(自己人設崩塌)。
3.孩子本身具有好勝心,好勝心是每個人的天性,在孩子兩三歲時就開始有了競爭意識。
孩子爭強好勝,可以促進孩子成長進步,本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孩子經常輸不起,那家長需要干預。
當孩子又因為輸了而情緒不好時,如果孩子大哭大鬧,那父母等孩子平靜下來,如果孩子悶悶不樂情緒低落地坐在一旁不說話,這時候父母可以走過去和孩子進行一次交談(待孩子冷靜時):
“寶貝兒,我知道你覺得自己輸了,心情不好,來媽媽(爸爸)抱抱你-----與孩子共情”
“但是,寶貝兒,你知道嗎,你今天的成績(表現)已經很好啦,不是每個小朋友都能取得這麼好的成績(這麼好的表現)。”
“而且,爸爸媽媽能夠看出來,你是盡了自己百分之百的努力,很認真很投入地在做這件事,我覺得這比第一名更重要。”
“爸爸媽媽很喜歡更很欣賞小小年紀就這麼努力認真做事的你,爸爸媽媽像你這麼大年齡時還在玩泥巴呢,我家寶貝兒真是太優秀了。”
“還有,寶貝兒,如果你每次都是第一名,那其他小朋友會很有壓力,都不想和你一起比賽了,最後你都沒有競爭對手了,那你怎麼進步呢,你這個第一名也當得沒意思對不對?”
“我們要接納比自己更優秀的夥伴,這樣你可以學習別人的長處,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和完美。”
總之,每次孩子因為輸了而鬧情緒時父母都應開導孩子。
第二,平時在生活中父母多引導孩子,輸並不可怕,做事努力認真的態度比輸贏更重要。
例如:平時父母可以和孩子玩象棋,下棋,類似競技類專案,父母可以稍微讓自己輸幾次,然後藉機引導孩子“寶貝,看,爸爸輸了這麼多次依舊坦然接受,輸不怎麼可怕呢,輸了爸爸啥都損失都沒有,反而學到了你的下棋謀略,爸爸覺得自己賺到啦”
後面就讓孩子輸幾次,看孩子的反應,不管孩子表現怎麼樣都要順勢肯定孩子:哇,寶貝,你有進步喲,輸了沒有發脾氣了(輸了比上次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是在給孩子正面的心理暗示。
最後結束了一定要來個結束語:今天和寶貝下棋真開心,我偷學到了寶貝下棋方法,寶貝也沒有因為輸了而發脾氣,完美,耶✌!寶貝兒,give me five!
最後,平時父母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在工作中一些“輸”了的案例,以身作則告訴孩子輸並不可怕。
例如:“哎呀,今天爸爸一個專案去投標,我明明很認真很努力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結果對方還是選了其他公司合作,後來我才發現其他公司比我做得更好的地方是……,爸爸覺得別人確實比我厲害,看樣子爸爸還需要繼續加油,巴拉巴拉……”
相信三個步驟做到位了,孩子會慢慢坦然接受輸這件事。
-
6 # 二十年前叫我九妹
這不是孩子的問題。
大人要回頭想想自己是不是曾經潛移默化在輸贏觀念方面影響了孩子。
可以在他情緒比較放鬆的時候,很隨意的和他聊起來,讓他想想,假設,如果一直贏,是什麼樣的心情。當然是一次比一次感覺沒意思,沒成就感!所以,贏只是形式上的,一山更比一山高,如果真有想贏的大氣魄,就別在小範圍的贏裡找樂趣!
-
7 # 洋蔥叔叔有故事
有人說過:“挫折未必總是壞的,關鍵在於對待挫折的態度”。未來一個人的成就,在於抗擊打能力的強弱。具備很強的挫折抵抗力的孩子就是那些在困境中依舊能夠快樂前行的孩子。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不妨試試以下幾招:
1.根據孩子個別差異順勢引導
如果您的孩子,屬於“不能贏就不玩”的不妥協型,父母千萬別再煽風點火、順勢要求“好,還要更好”。
更不能讓孩子永遠立於不敗之地,他們更需要有一些輸的慘痛經驗,才能體會“贏”是怎麼回事。
2. 給予孩子面對挫折的勇氣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既會有讓人快慰的成功,也會有各種令人煩惱和痛苦的挫折。遭遇挫折是人生必經的坎兒。
當挫折來臨時,我們沒有選擇,只能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並作出自我調整。
當孩子遭受挫折時不要太多擔心為其尋找理由,父母不妨積極肯定,相對同齡人孩子已經很努力以給與信心,還要給予孩子面對失敗的勇氣,明白失敗是另一種學習途徑,因其讓我們印象更深刻以警醒。
讓孩子以後面對挫折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並引導其樂觀地面對困難,積極地尋找各種方法去解決困難。
3.傳授成功與失敗的真正涵義
孩子輸不起,或不能面對失敗結果的反應,也許出自於成人對失敗、成功所賦予的定義。
成功不等於一定要贏過別人才算贏!父母要將成功的含義,以淺顯的語言告訴孩子:成功是把一件事情盡心盡力地完成,而非把別人打敗。
讓孩子明白,事情的完成本身就是對自己的獎賞,而不一定需要外在的肯定。同時,也讓孩子明白,失敗可能僅僅是未能達成預設的目標,但是,失敗有時會讓我們獲得更多。
-
8 # 體育郵箱
個人觀點有兩點:
一是疏導,在學習的象牙塔尖,告訴孩子前進的路上不是一馬平川的坦途。好勝心強是好事,追求上進,冠軍永遠只有一個,是目標,也是努力方向。世界裡沒有永遠的常勝將軍,豈能事事如意,樣樣都是第一名。
二是榜樣,在漫漫人生路上,讓孩子多看看各種冠軍是怎麼做的,其他行業的第一名是怎麼處理的,他們的成績和榮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要經歷過起起伏伏波波折折,另外看看名人大片,也要帶孩子看看那些風景遊覽盛景,開闊孩子的心胸和眼界。
總之,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
9 # 小小思維家
為什麼孩子接受不了輸的結果?
一、自尊心作祟
與其說是不能接受輸的結果,不如說是不服氣,覺得輸得冤枉。
二、逞強在作怪
當有同伴用挑釁的口吻,激起孩子加入到他不擅長的一項活動時,被激起的孩子有時會失去自己會不會、行不行的判斷力,從而倉促加入到比賽中,結果當然是可想而知。他面對的就是眼前輸的結果,當然會難過的透過哭鬧來緩解了。
三、一直都在“贏”
呵護在孩子身邊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恨不得為孩子掃平一切生活中可能出現的障礙。這使得孩子習慣於成長在家長營造的一帆風順的環境中,而這也恰恰剝奪了他們體會從不會做,到克服困難會做的過程,從而養成不能輸的心理。
如何教會孩子理智面對輸贏?
一、給孩子發洩情緒的時間
不妨給他們一些獨處的時間去發洩,哭一會兒後,可以輕輕拍拍他們的小肩膀,摸摸他們的小腦袋,或者帶他們出去散散步,幫助他們平復自己的心情,然後再提出具體的建議。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無論輸贏,父母都是愛我的。
二、教會孩子直面失敗的態度
父母面對失敗的態度也是在告訴孩子,怨天尤人沒有用,只有平靜下來,分析具體原因,找到方法,繼續努力,才有可能會成為下一次的贏家。
三、該放手時就放手
日常生活中的小困難對於孩子來說還真不少,當他提出自己來試一試時,請不要拒絕。
慢慢地,他會積累面對困難相對理智的經驗,即使有一兩次輸了,孩子也不會再崩潰大哭。讓孩子受點挫折,經歷失敗,塑造堅毅的品質和強大的內心,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四、做不過分追求完美的父母,讓孩子正確認識輸贏
輸贏本是一件平常的事情,很多孩子卻將它看得至關重要,贏了是大英雄,輸了就是笨蛋。其實,這與父母平時教育孩子的方式密不可分,我們總是有意無意中過度關注孩子做事的結果,而不是過程。孩子的成長始於家庭的信任、接納、陪伴與支援,父母的正確引導,會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一束光!
-
10 # 家庭教育方法派
古人說:人生哪能全如意,凡事只求半稱心。綜觀歷史,看看身邊,沒有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過得“一帆風順”,都要經歷挫折、都會面臨困境。而很多家長忽視了或者沒有意識到孩子經受挫折的重要性。
如果孩子經不起“輸”,說明他缺乏“挫折承受力”。挫折承受力,就像人身體的免疫力。能讓人坦然面對失敗,從人生低谷中奮起,從失敗走向成功。
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輸得起,孩子的“挫折承受力”又從何而來呢?
第一、孩子的挫折承受力從“閱讀”中來。
比如:讀故事。
讀古代的傳說。《精衛填海》、《愚公移山》、《夸父追日》、《鐵杵磨針》,這一個個故事輪番轟炸下來,我就不信,孩子不會從中悟出點什麼來。
讀科學家的故事。居里夫人和鐳的故事,愛迪生髮明電燈的故事,等等。讀得多了,孩子就會發現,只要是有成就的大科學家,沒有不經歷挫折的。
讀繪本故事。市面上見到的一些挫折教育的繪本非常不錯,內容全面,故事感人,可以給孩子讀讀。
做到這些,僅是第一步。只是透過閱讀讓孩子對挫折有了一個心理預期。這還不夠,還要讓孩子“感知、體驗”。
第二、孩子的挫折承受力從“生活點滴”中來。
哪些方面?
體育運動。
週末,找出跳棋,對弈一局,讓他失敗一兩次。這比空口白話地說“你要堅強、要堅強”要有效得多。
如果是個臭小子,可以在床上,和孩子試試摔跤。讓他試試那種在絕對力量下的無力感和挫敗感。女孩子可以試試“摟抱逃脫”遊戲。
叫到樓下,來場羽毛球比賽,打他個11比0,讓他感受一下。
拿著籃球到體育場,讓他試著投下籃,體會一下自己的弱小。
生活方面。
好吃好喝的,不要全給孩子,大家平均分配。
孩子過生日。不要那麼重視,甚至可以不過。記得我家臭小子幼兒園時,回來跟我說:“我們班同學過生日時,家長都會帶蛋糕來,我們一起過。我過生日時,你能給我送蛋糕嗎?”我就告訴他:如果爸爸有時間,會給你送過來。如果不送,那也正常,生日不一定非要這樣過。每個人過生日那天,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感謝媽媽帶給自己生命。所以,三年幼兒園下來,我只給他送過一次。其它兩次,他也能坦然接受。
衣食住行不要給操持得十全十美。現在生活好了,很多家長對孩子的生活是360度、全天候、無死角地照顧。這很容易讓孩子形成一種“享受是理所當然”的心態。我出外交流、做講座,經常給朋友們分享這樣一個原理:兩個小孩,一個富家子弟,一個窮人家的小孩。有一天,他們吃了同樣的一頓麵條,窮小孩會想:真好吃,比我平時吃的黑麵饃好吃多了。他會心生感激。富小孩會想:真難吃,比我平時吃的大餐差遠了。他會心生怨憤。同樣的一頓面,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感受。就是因為他們心裡的參照點不同。
可能有人會問我:你說得對,我也想如你所說,給孩子過過“窮娃娃”的生活,可我有錢、有車、有房的,這實力不允許呀。
沒關係,這麼辦:
孩子上下學,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不要再車接車送,讓他自己也擠擠公交車或者步行。
飲食方面,可以偶而做做他不愛吃的,甚至餓上一兩頓。
穿戴方法,讓他試試“兩塊二毛五”的地攤貨。
下雨、下雪,不要去接他,讓他受受冷。
伸手要錢,不要全額滿足他。只滿足他的合理需求。
生活態度方面。
孩子哪方面做得不好,不要一味的鼓勵。該批評的時候就批評。“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句話,是有一定侷限性的。老師可以一直誇你,家長可以一直誇你,但生活不會一直誇你。做為一個正常的人,就是要能受得了表揚,也能受得了批評,還能受得了委屈,甚至要能捱得了揍。
第三、孩子的挫折承受力來自於“遠大志向”。
俗話說:“有錢難買願意。”能讓一個人心甘情願、甚至放棄生命去做一件事的原由有很多種,其中有這麼三樣:興趣、志向、信仰。
你不看那一群小屁孩坐在小區的長椅上,興致勃勃地交換著“奧特卡”,置身邊的冷風、沙塵於不顧,因為人家願意。
我有一個朋友,有一天,擔憂地對我說:“我家老二現在讓我很害怕,每天晚上,不學到十一、二點不睡覺,大人不催不睡覺。”我問:“為什麼?”“這傢伙立志要考復旦大學。”看看,這就是人家願意。
還有一個現象,古代的讀書人,很少有因為個人原因自殺的。因為在他們心中有更高的追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個人的艱難困苦、血淚屈辱根本就不算什麼。
童蒙養正,少年養志。只要孩子有了“遠山”的目標,就算腳下的泥濘、坑窪再難走,鞋子裡的砂粒再硌腳,他也能忍受、會去想辦法。
所以,找個機會,和孩子談談他對未來的規劃:
“你小子將來想弄啥?”
“那你該從哪些方面去實施?”
“當下應該怎樣做?”
第四、孩子遇到挫折後的“心理輔導”。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小屁孩也一樣。他們每天也有擔心、憂慮的事。諸如,老師沒給我小紅花;我喜歡的小女孩不和我玩了;橡皮丟了,媽媽會不會打我;一個高年級的大哥哥欺負我,該怎麼辦?等等,等等。
一些特殊的小孩,疑慮更多。唉,我太胖了,人家都叫我豬豬俠;我太矮了,被同學看不起;我家很窮,根本融不到班裡的“富人圈”。等等,等等。
一些特殊時期,孩子也會有心理難題。最愛我的奶奶去世了,沒人愛我了;我身體流血了,我會不會死;要期末考試了,如果考不好該怎麼辦?等等,等等。
這些在我們成人看來很無聊、不是問題的問題,卻會困擾住孩子,甚至給他們帶來“不可承受之重”。
所以,家長要始終和孩子保持溝通,必要時,要站在“積極向上”的角度開導孩子,為他出謀劃策解決困難。
最後,用一句話概括:
孩子的挫折承受力從生活中來,要透過走心(感知、體驗)的方式,把這種力量深植到孩子的“心底”去。
-
11 # 雲彩教養筆記
孩子好勝心強,經不起“輸“,家長該如何引導?
孩子“好勝心強”“經不起輸”,是現在很多父母遇到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我們在孩子教養方式上出了問題。
在網路資訊時代,資訊的高度透明和傳輸,每個人似乎都接收了各種各樣的教育理念,特別是西方的一些教育理念,現代的父母很注重培養孩子,特別自尊心的培養,過度地表揚孩子,造成了很多孩子自尊心強,害怕輸,爭強好勝。
所以,正確的表揚孩子,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我們會經常誇孩子“聰明”“你真棒”,“你真好看”,這些表揚會讓孩子覺得努力的過程不重要要,覺得自己天生就是很厲害,不是透過努力就能做到,對自己沒有掌控感,總覺得所有的讚美和表揚都是別人給予的,而不是自己能透過努力換來的。
為了儲存這個優越感,更是害怕去嘗試,稍微有點難度的東西,都不願意去嘗試,害怕自己會輸,也接受不了自己的失敗。
正確的誇孩子,誇孩子努力的過程而不是結果。讓更孩子明白,努力過程的重要及意義,讓孩子對自己有掌控感。
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責任感,不是做任何事情,就得誇獎,表揚他,本來就該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就不要輕易地去表揚他,讓孩子能夠體會到“我能夠決定自己的行為,併為之負責。”讓孩子自己體驗期望與非期望的行為結果。
-
12 # 敏西園長
孩子有好勝心,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證明孩子積極進取,向上,有好的願望,想追求完好。但是如果經不起“輸”,真的要引起注意,一定要要從發現苗頭開始就進行引導。
1、適度的好勝心,有利於孩子發展與進取,但一定要經得起“輸”這個概念。
給孩子講道理,任何競爭,參加活動,都會有贏有輸,有第一名也有第二名,這樣才會讓活動與競爭富有意義。但是在日常教育中要給孩子講道理:輸了也是很光榮的,因為重在參與,參與了本身就是積極地表現。
2、適度讚美,在獲勝的時候不要太誇大獎勵與讚美。
有的孩子在參加競賽獲得名詞後,家長很浮誇的給孩子讚美,併到處曬,想想看,孩子覺得自己勝了,父母是那樣的在乎,他當然也會受影響,所以低調對待取勝,適度的表揚獎勵會對“輸”更容易接受。
3、家長要經得起“輸”,不要埋怨。
有的孩子,父母給他報各種特長班,舞蹈、繪畫等等,然後付出時間全程陪伴,參賽後沒有拿到家長期望的成績,家長就會埋怨:不爭氣,我花的時間,花的錢真的是白費了,真的有這樣的父母,想想看,家長覺得付出沒有回報,所以孩子才學會“輸不起”。家長一定要無所謂正向引導。
教給孩子,引導孩子,一定要有進取心,一定要有好勝心,但好勝心一定要適度,既要贏得起,又要輸得起,才是最棒的。
回覆列表
爭強好勝是每個孩子的天性。科學研究顯示,從3歲開始,孩子就有了競爭的意識,並且開始拿父母和他人作為自己的參照,透過與別人的比較,來彰顯自我的不同,以此獲得成就感。好勝的性格是一把雙刃劍,它能讓孩子積極進取,力爭把事情做好,也能讓孩子缺乏寬容心,不能包容別人,形成自我封閉、孤僻、不合群的人格。
好勝有原因孩子好勝心太強,通常有以下原因:
1.“我”對自己的價值感認識不夠。
2.“我”自信心不足
3.“我”的挫折容忍度低。
4.“我”受父母的影響
5.父母把“我”和別人比較
6.父母對“我”過高的期望
如何讓孩子理解好勝心,並且戰勝它呢?1. 讓孩子休息會
如果孩子因為沒有做到某件事,或者在遊戲中屢屢失敗而導致發脾氣、哭鬧時,不要焦躁。不如先讓孩子休息一下,孩子處於消極情緒當中是可以理解的,等情緒好了再繼續或明天再做。冷靜是平復情緒最好的止痛劑。當然,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們最好也要保持沉默,做到關心他即可。等孩子情緒平靜以後,再和他/她討論剛才的行為以及引導他所謂比賽和遊戲的真正目的和意義是什麼。
2. 樹立“輸得起”的觀念
讓孩子觀看一些有關比賽的影片或者動畫,用淺顯易懂的道理讓孩子從小懂得,每個人都有優劣,大人也有許多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但失敗並不“丟臉”,別為自己的失敗而自尋煩惱,只要盡了最大努力就行。教會孩子學會接納自己,先表示理解孩子的感受,輸了確實讓心情很沮喪,很難過,但是雖然我們這次輸了,不代表下次還會輸啊,我們和孩子一起分析一下輸了的原因,總結一下這次經驗,以及下次有沒有什麼更好的方法呢?把孩子從這次的輸贏引導到收穫上來,提升孩子的能力,一起想出更好的解決方案。
3. 給予孩子足夠的鍛鍊機會
競爭是到處都存在的,平時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玩遊戲,例如搭積木、踢球、捉迷藏等。一開始,家長可以故意輸給孩子,激發孩子的興趣和積極性,漸漸也要讓孩子嘗試“輸”的滋味。當然,父母還應讓孩子多參與集體活動和比賽,在實踐中感受競爭,積累經驗,提高抗挫和適應能力。
4. 向勝利者致敬
和孩子一起做遊戲,用實際行動讓她知道你得了第二名的感受、做法,一定要說出來,每一次都說出來,孩子會記在心裡。 “恭喜寶寶得了第一名,我得了第二名,也不錯。不過我要加油追上寶寶,爭取也得到第一名,加油啊!” 一定要表現的誇張一些,要很快樂、很興奮,告訴寶寶第二名也很幸福,有進步的動力,說完還可以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 光說寶寶不懂的,做給她看,一下就記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