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一說起我們的中華文明,很多書都說傳播到了亞洲廣大地區,但實際上受到完整影響的也就只有日本韓國越南三個國家,這三個國家都在東,有很強的中國文化的影子,而西邊的國家,連一點中國歷史的影子也看不到。 為什麼西邊的伊斯蘭教,基督教文明傳進了中國,還可能繼續東進,而我們的中華文明卻傳不到西邊去?
23
回覆列表
  • 1 # 時代留聲

    經濟是文明傳播的重要載體,我認為主要原因是中國經濟繁榮時間還是太短以及明清近代以來中國與世界的交流不足。

    中國古代透過絲綢之路將中國的絲綢、茶葉、陶瓷輸送到西方國家,同時也影響到當時西方上流社會的生活方式,我覺的這也是一種文化輸出。中國的四大發明也對西方的文藝復興和後來的工業革命產生深遠影響。同時西方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也沿著絲綢之路進入中國。可以說當時在文化方面的中國與西方是互相影響的。而中國對東亞鄰國的文化輸出也是在盛唐時期最為明顯。

    圖文無關

    但遺憾的是中國沒有參與到後來的工業革命中,在世界上的經濟地位也在閉關鎖國中逐漸喪失,文化影響力也逐漸式微。

    現如今中國的經濟體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但“倉廩實”的時間仍太短,對更高層次的追求的意願還在培養,仍存在經濟發展與物質文化需求不平衡等問題,自身文化體系還在構建,對西方及其他各國的文化輸出也十分有限。但反觀東亞鄰國日本的漫畫、飲食,南韓的影視綜藝,美國歐洲的大片,都在不斷地向中國輸出其文化影響力。中國現階段就遜色許多,但可以看到許多人正在努力,無論是全球設立的孔子學院還是對電影體育界的影響輸出,都可以看到各種努力的嘗試。

    總之,中國目前的文化輸出還是比較弱的。但影響力的提升首先是自身文化領域的繁華。文化的繁榮是需要自下而上的,這不僅需要經濟作為基礎,還需要將解放思想落實到實處,讓人們敢想,有活躍的思維,才有創造力。

  • 2 # 跬步求索

    個人覺得兩方面吧。

    首先,漢民族是非常典型的農耕民族。一旦離開了固有的耕地生產就趨於停滯。這使得我們成為熱愛和平的民族。就算是武力強盛的時候,對匈奴我們只能遠逐漠北而不能徹底征服。哪怕萬邦來朝時,依然是西出陽關無故人。

    作為農耕民族,我們更多的受到地緣特別是等降雨線的束縛。活動範圍及影響力輻射自然也就不是沒限制的廣。類似亞歷山大那樣從地中海一直推到印度的情況無論國力如何我們都是做不來的。

    其次,中國自西漢罷黜百家開始已經形成基於血緣關係形成的“倫”“禮”為核心的穩固社會結構。好處是穩固的社會結構不至於像西方一樣,一旦強盛政權崩塌經歷一個漫長的中世紀都無法再次統合。壞處是和講“皈依”的西方比起來,我們的文化顯得排外並獨立。對華人來說,其他人朝拜就好不需要融合。

  • 3 # 求真悟實0000

    西方文化歷史發展時間短,剛剛開化,思維還停留在簡單的原始思維、直線思維、區域性思維,如科學思維直來直去,立足見靶射箭思維方式。

    而東方文化歷史悠久,沉積深厚,歷經幾千年的發展,已從簡單的原始思維發展到整體思維、綜合思維、曲線思維、戰略思維,不僅僅是見靶射箭,還要立足消除設把罪魁。

    就是說西方人多數人思維還暫時沒達到東方人的思維高度,無法接受東方思維。

    例如西方人暫時以科學發展見長,但同等條件下西方人的則必遜色東方,如北韓戰爭,聯合國軍科學武器那麼厲害卻打不過小米加步槍的志願軍,世界歷史上貧窮的弱國戰勝強大的聯合國軍僅僅中國而已,為何?文化強大也!

    當今中國科學也追了上來,充分汲取西方文化之長豐富自己,則必立於世界之巔,不信就期待未來看看會如何!

  • 4 # 陝西人闖新疆

    因為中國文化不具有侵略性,我們的祖先也從來不主動傳播,這是骨子裡的基因,沒法改變。中庸思想主導一切,不偏不倚,中正仁和,不管傳不傳,中華文明她就在這裡,不會因為你喜歡,她就眉飛色舞,更不會因為你討厭,她就黯然神傷。為了從深層次探討中華文明為什麼不具有侵略性,就一定要做一個文化比較,最好從兩本名著說起!

    我認為最能代表東西方文化特點的就是兩部東西方最引人注目的小說:《西遊記》和《指環王》,這兩部都可稱得上曠世鉅作,它們的特點是一個向外融合吸收,一個向內反省淨化。

    華人對於《西遊記》都不陌生,歐美人對於《指環王》更是熱衷,在製作過程中,托爾金為《指環王》特意創作了一種語言—精靈語,令人歎為觀止!

    先說《西遊記》,故事情節六歲兒童也知道,在此只說一下本人的理解。東勝神州歷經戰亂之後,人們開始反思戰爭給百姓和國家帶來的苦難(此岸世界),死後的親人在陰冷的地府孤苦無依(彼岸世界),所以代表東方文化的人皇李世民,為了實現此岸對彼岸的關懷,同時也是為了驅走戰亂的禍根——慾望和恩怨,這才有了取西經的故事,故事中唐僧師徒斬妖除魔(每一個關卡都代表了凡夫俗子在成佛路上的阻礙,貪、嗔、痴、愛、憎、恨……)

    幾人的法號,也能窺見一些端倪,比如悟空,其實是最具慧根的,只不過他有心魔未除,所以期間也是最受煎熬,四大皆空是成佛作祖最緊要的法門。悟能,其實就是放下我執,不再執著得失,因為八戒的能力本身不在悟空之下,因為看透不說透,所以很多時候不願意出力,用豬的外形來掩飾,裝作好吃懶做,有點接近“難得糊塗”。悟淨,代表了六根清淨。此為修佛入門功課,所以沙和尚就是苦行僧的代表。白龍馬雖然沒有法號,但是代表了佛教六道輪迴思想,從位列仙班的龍種轉化為白馬,有贖罪懲罰的含義。

    再看他們的目標,唐僧師徒為了完成唐太宗和東土大唐百姓的期望,從十萬八千里之外的天竺佛國求取可以消災解難的大乘佛法——注意,這裡也體現了中國文化的特點,善於吸收優秀文化,用來解決自身問題,這就是魯迅先生曾經批判過的“拿來主義”,但是,我認為正是這種拿來主義,才讓中華文明五千年長盛不衰,綿延不絕!

    華夏民族從來就只是文化概念,“夷入夏則夏,夏入夷則夷”這就是古代華人的民族觀,只要遵守華夏禮制,那就是我華夏人,否則就是蠻夷。當年楚王問鼎中原,自知理虧,一句“我蠻夷也”多少透著無奈,很體現了華夏民族對正統的堅定不移的執著。後世最成功的如鮮卑族的北魏孝文帝“大化革新”,全面漢化,為後面西魏八柱國統一全國打下基礎,還有契丹,女真,党項等周邊少數民族都以學習中原文化為榮,滿清也是吸取了蒙元失敗的教訓,全面漢化,才能在中原立住腳跟260多年。

    正是因為這樣的民族觀和世界觀,中國古代的民族融合從未停止,從上古傳說開始代表遊牧文化,發明使用了車輪,戰力空前的黃帝部落代表了最接近堯舜禹時代的部落聯盟,之前善於使用和儲存火的炎帝部落早已經融合了發展農耕的神農氏和早期採摘狩獵住在樹上的有巢氏,還有其他漁獵部落,為了生存在戰爭中融合,最後形成了炎黃文化體系,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對外融合和拿來主義,凡是能為我所用就值得引進,所以,從這時候起,中華文化已經註定了海納百川,包羅永珍的特質!

    回到《西遊記》,佛教雖然是外來的,但是我們本土也進行了全面改造,比如給佛教增加了大量傳統道家神仙和等級境界體系,眾生平等的一神佛教就出現了十幾個菩薩和五百羅漢,還有過去佛未來佛等各種說法,佛教也為了取得世俗皇權的支援,編撰大量民間故事,比較著名就是“十大武僧保唐王”,李連杰早期有一部電影就是講這個故事。同時也為皇帝個人服務比如武則天為了製造輿論,女人也能當皇帝,就有僧人找到女性成佛的佛教故事,觀音菩薩在這個時候也變成了女性模樣……

    總之,我們對外來文化從來都不排斥,只要能用,就一定會照單全收,然後對其進行內外科手術,使之為我所用。所以我們看到假期裡,道場寺觀到處都是賄賂神靈的現象,善男信女捐銀捐物求得保佑,為了滿足百姓需求,於是就生生新造了千眼觀音,觀世音菩薩(關注世間所有求佛的聲音)藥王菩薩……

    這就是中國文化的典型體現→對待慾望,我們引進外來文化,然後改造以後為我所用,最後就變成我們不可分割的文化組成。簡言之,我們的文化是做加法!

    所以我們看到,1840年以後大中華經歷幾千年未有之變局,所有的仁人志士開眼看世界,向外尋求新的出路,一時間各種思潮此起彼伏,那段歷史堪稱中國第二次軸心時代,第二次百家爭鳴。這是我們文化的慣性。但是沒有一個人嘗試從自身尋找出路(很遺憾)

    反觀《指環王》系列,因為意識到至尊權力的可怕,慾望會侵蝕人性,甚至使人變成了魔和獸(咕嚕和索倫)就連得道高人甘道夫都不自信可以把持得住。魔戒的力量無人能擋,因為它代表了控制和奴役全世界的慾望(這也可以看出歐洲人從來都不希望統一,因為他們的文化裡是反對極權主義,追求的是老子所說的小國寡民,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自由)

    於是,一場由半身人,精靈,人類等多股力量組成護戒小分隊(與其叫護戒小分隊,還不如叫互相監視小分隊),將魔戒送出中土世界,然後焚燬掉這個貽害無窮的禍根——慾望!

    注意,此處也體現了西方文化的特徵:

    第一政治上追求力量制衡,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所有人都不被威脅,另外,選擇力量最弱的半身人,就算有至尊魔戒的加持,也是可以對付得了的,這就是合理的制度安排。

    第二,小人物改變歷史的觀點,西方人認為歷史既是有英雄創造,也離不開小人物的功勞,佛羅多山姆都是小人物,但是所展現出的人性光輝,不輸給任何歷史大人物大英雄!這就是民主思想的基礎

    第三,西方文化不相信每一個人,並不是不認可他們的人性,而是對所有人對慾望的把控能力不自信,他們認為人類本就不完美,因此就需要用制度來幫助其完美。監督體系就是基於這種文化邏輯,議會制度和後來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等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

    佛羅多一行經歷千重萬阻,這其中包括來自最大的反對派索倫和獸人軍團,還有來自每一位隊員的人性考驗,當時洛汗國王被控制,唯一的人類的希望都寄託在剛鐸,所以攝政派遣兒子波洛米爾奪取魔戒,意圖透過魔戒的力量打敗索倫,儲存人類最後的機會,可以說這樣的要求無可非議,但是為了全部生靈的命運考慮,至尊魔戒最終也只能被毀滅,而不能被利用,因為沒人敢擔保利用魔戒就一定能勝利。或許會產生比索倫更可怕的敵人。

    所以,這就是西方文化,固執地寧可玉碎,絕不瓦全,義無反顧地將一切極權主義粉碎徹底,堅決不存任何幻想!把所有不能保證自由和民主的一切因素都摒棄掉,用制度來控制人性中的惡(用宗教信仰喚醒人性的善),所以,西方文化的特點就是做減法!

    正是由於西方文化有這種純粹理性,所以他們對自己的制度非常自信,所以才出現到處西化的現象,有些激進份子竟然狂妄到想要全世界跟隨他們的腳步(極左極右各種極端激進份子也都是西方文化的附屬品)。

    體現在飲食習慣上,傳統中華料理講究色香味俱全,各種搭配相得益彰,有時候一道菜竟可以包含酸甜苦辣鹹等多種味道,多維度多層次刺激口舌味蕾感官。所以我們的農貿市場有很多各種各樣的調料,很多也是舶來品。

    但是西餐一般非常注重突出食材本身的味道,特別是代表作牛排,幾乎都不要熟,帶一點血腥味,保證健康的基礎上儘量不破壞食材內在的組織。他們烹飪的花樣實在稱不上豐富,但是,不得不說西餐的理念更有利於健康。

  • 5 # 越中客

    中華文明向南傳播成果也不行,隻影響了越南,東南亞主要受古印度文明、伊斯蘭文明、西方文明的影響。

    中華文明古典時期長期隔離於世界文明中心(以黎凡特新月為圓心的周邊地區),跟南亞次大陸也是高原雪山阻隔,聯絡交流困難。當時的中華文明在東亞一隅相對而言最先進,面對周邊蠻族有文明優勢心理,儘管中原政權有對手,但中華文明無對手,長此以往覺得自己是世界最強盛的文明,天下的中心,當面對域外同等級文明的碰撞交流時 ,中華文明卻處於一種被影響被同化的狀態,典型的例子就是和古印度的交流:

    古印度文明深刻影響了華夏文明,比如佛教、因明學等,而反過來中華文明對印度的影響近乎為零,而印度對更西方的新月地帶黎凡特也沒什麼影響。在西域,儘管漢朝時期就建立了西域都護府,但中華文明在當地的影響實在薄弱,伊斯蘭化以前,是波斯摩尼教、印度婆羅門文明及佛教文明主導,之後是阿拉伯波斯伊斯蘭文明的影響,儒家、墨家、道家……中原文化沒留下多少印跡。

    中華文明紮根於封閉穩定的東亞農耕血緣社會,它很難適配西域這種人口流動頻繁,商業、農耕、牧業一體的生存結構,連西域都難以深度影響,更西邊就不用說了,何況新月、黎凡特一帶的文明比中華文明還要早,競爭還要激烈。

    中華文明是一種大一統的文明,中華文明的擴張和中國國土的擴張是相輔相成的,中原政權統治不到的地方,中華文明往往失去活力,尤其面對有受其他先進文明影響的地方,中南半島也只有越南長期被中原政權統治過才有影響,北韓半島和日本是第一影響優勢,對日本島的影響本質上還是被動輸出的結果。

    古典時期文明的傳播有三種途徑,一是商業貿易:中華文明長期重農抑商,和西域的貿易全是粟特人等胡商把持的,海上絲綢之路也是阿拉伯波斯商人來華而不是主動出去貿易。

    二是宗教僧侶: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的影響都是靠教士推動的,近代西方文明入華也仰仗了基督教傳教士,宗教是強大的文明傳播載體,它能脫離於國家機器而傳播,能在民間紮根,純粹的產品、技術缺乏辨識度,很難生根發芽。中華文明是世俗文明,沒有宗教信仰,也就缺乏傳播的載體,靠國家機器自上而下推行效率低,邊界侷限。

    三是人口遷徙,還是中華文明底色的問題,講究祖先崇拜,安土重遷,很少願意遷徙,對西域的影響自然有限。

    漢字也是重要的障礙,會意文字難寫難學,很難低損耗翻譯給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人,它也無法標記不同語言。

    西域早期用怯盧文,後來用粟特文變體,再後來阿拉伯字母、拉丁字母,就是沒有廣泛使用漢字的,文字的障礙也是文化傳播的障礙,文字是文明傳播最重要的載體,西域這種早有簡單的成熟文字的地方是不會對漢字這種複雜文字鍾情的,少數天才學者商人即便學的會,也只是一種邊緣化的上層產物。

    中華文明豐富多彩,但競爭力不算太強,古典時期只對周邊蠻族有優勢,傳播途徑又受限,也就技術、器物這些即學可用的東西可以傳播出去。近代以來西方文明更是佔據壓倒性優勢,中華文明處於被影響巨大,能傳播的往往有西方文明的影子,真正本土的什麼書法、京劇等都是被獵奇的小眾玩意兒。

  • 6 # 炎熱夏天584

    中華文明沒能夠在現在的範圍內再向西傳播,最主要的原因是地理因素。

    在二戰以前,文明的傳播方式主要是依靠武力征服,武力擴張到哪裡,文明就傳播到哪裡。西方國家的武力到達非洲,拉美,亞洲,他們的文明接踵而來,知道今天還深深影響者這些地區。中華文明也是如此(日本是個例外,造成例外的原因,還是地理因素),能被中華文明影響到的地區,今天大多成了中華民族的一份子。

    由現在國土再向西,向西南,有荒漠高原阻隔,在過去的物力條件下,這幾乎是無法逾越的障礙。在資訊不發達的過去,硬實力達不到的地方,文明這個軟實力也就很難到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可可西里彭浪嶼申遺成功,有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