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雨花魂

    乾德三年,趙匡胤無意中發現宮人所用銅鏡背面刻有"乾德四年鑄"字樣,大惑不解。宋太祖趙匡胤,因出身行伍,只粗識文墨,對年號未甚考究,在此前曾只要求選一古來未曾用過的即可。而眾臣大多孤陋寡聞,集議改元"乾德"。見此銅鏡便問詢宰相趙普,結果被問得張口結舌。後召翰林學士竇儀詢問,方才知"乾德"原是前蜀王衍用過的年號,而此鏡定是蜀中所出。趙匡胤嘆曰:"宰相須用讀書人",自此定下重用儒臣之策。

    宋朝文人地位很高,趙匡胤甚至立下不殺文人的規矩。文人治國給宋朝帶來經濟和文化上的繁盛,特別是經濟上達到封建土朝的頂峰,文化上也因為宋詞而和唐朝並舉,文學史上的唐宋八大家宋朝佔了大半。

    宋太祖重文,當屬不刊之論。從言論上說,宋太祖號召"武臣盡讀書",許諾"宰相須用讀書人",表示"事業付之書生",立誓"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

    文以治國,武以安邦,宋太祖奉行"文以靖國"這一理念,果斷的實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國策,透過設立"誓牌",尊崇士大夫,完善科舉,創設殿試,知人善任,厚祿養廉等一系列重大舉措,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受推崇的一代文治之君,徹底扭轉了唐末以來武夫專權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以至於後人稱"宋朝是文人的樂園"之譽,因此,宋太祖也可以稱的上是五代十國野蠻政治的終結者,又是後世歷朝文明政治的開拓者。

    在中國的皇帝裡,趙匡胤應該算是比較喜歡讀書並且大力提倡尊重讀書人的一類,當然,這也出於抑制武將兵權過重的考慮。宰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故事,據說,也是被趙匡胤逼出來的。

    宋太祖是個嚴重的失眠症患者,常常因此"睡不能著"。他還是個夜遊神,不時深更半夜微行至功臣之家,以致趙普"退朝不敢脫衣冠",夜間只能和衣而臥。宋太祖既防範武將,又限制文臣,兩個方面的措施都不少。但就其內心深處而言,他無疑認為文臣的威脅小於武將,並時有流露。趙匡胤對趙普說:"五代方鎮殘虐,人民深受其害。朕欲選幹練的儒臣百餘人分治大藩,即使都貪濁,也比不上一個武人。"在宋太祖看來,任用文士可能產生的危害遠不及武人來得大,更不會像武人那樣危及政權的根本。不管趙趙匡胤的本意如何,隨著一系列政策、制度的實施,重文輕武成為了宋人的普遍風氣。

    在他看來,"措大眼孔小賜與拾萬貫,則塞破屋子矣" 宋太祖不甚擔憂文臣貪腐,心中惟恐武將搗亂。他對宿將再三大談其"為君難":"天子亦大艱難,殊不若為節度使之樂,吾終夕未嘗敢安枕而臥也。"甚至居然如是說:"此處無人,爾輩要作官家者,可殺我而為之。"顯而易見,其最大心病在於武將策動兵變,以至黃袍加身。

    趙匡胤雖是出身於累代武人世家,但他自幼酷愛讀書,對有才幹的讀書人尤為欣賞和鍾愛。史籍記載宋太祖:"獨喜觀書,雖在軍中,手不釋卷。"周世宗曾考問他: "卿方為朕作將帥,闢封疆,當務堅甲利兵,何用書為?"他回答:"臣無奇謀上贊聖德,濫膺寄任,常恐不逮,所以聚書,欲廣聞見,增智慮也。"趙匡胤即位後,對近臣說:"今之武臣欲盡令讀書,貴知為治之道。"除要求武將加強讀書外,他還督促頗有智謀的宰相趙普也要抓緊讀書學習,充實根底。

    文人治國是宋代政治的一個顯著特色。在宋代最高統治者"重文抑武"的政策下,文士被大量地吸納到統治階層中,並在宋代政治結構中形成了一股中堅力量,形成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格局。同時,在宋代儒學復興的背景下,具有"學者一官員"二重身份計程車大夫階層,繼承和發揚儒家文化傳統,以履行聖人之"道"為己任,以致君堯舜、迴歸三代為最高政治理想,並積極地在政治活動中付諸實踐。

    宋太祖非常重視知識分子,強烈意識到教育、知識、人才對治理國家的重要性。趙匡胤自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代周而有天下之後,加強中央集權、發展生產的措施的同時,又大力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尊重知識與人才。宋太祖經常深入教學實際,多次視察國子監(全國最高學府),親自過問和指導教育工作,解決教育上的經費問題,史書稱為"宋祖視學"。

    宋太祖認識到必須要有一大批忠孝兩全、文武兼備的人才,而人才又需要教育來培養。宋太祖也清醒地認識到,必須改變和完善只會打仗不會治國的以武人為中心的軍事官僚機構,讓武人及其後代學會治理國家和通曉治道的本領。

    宋太祖經常對他的近臣說:"今之武臣欲盡令讀書,貴知為治之道。"這位武人出身的開國皇帝清醒地認識到:治道就是知識之道,只有掌握了知識的人,才能治理國家。他把興辦教育、讀書學習、掌握知識看成是固國本、興大業以利天下的事。

    趙匡胤特別對他身邊那些只會用兵打仗的武將鼓勵,不懂治理國家的武臣們要下番苦功夫,橫下心來好好學習,搞通治道。因為當時唐末五代藩鎮割據的餘風未消,一般武人,只會擁兵自重,暴欲錢糧,對管理國家之道則一竅不通。

    宋太祖所下的讀書指令對武臣們由"外行"變成"內行"起了很大的督促作用,當時有位"寡學術",只靠"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宰相趙普聽到皇帝要他讀書以通治道的勸告之後,讀書特別賣勁,"上每勸以讀書,普遂手不釋卷"。而對於那些不肯讀書,只靠資格,無功而祿,無才而宦的人,宋太祖就要給以罷黝。在宋太祖的推動下,從朝廷到地方,各級官員讀書的風氣蔚然形成,為北宋文治的大政進一步夯實了根基。

  • 2 # 老家伊濱的

    最著名的應該是北宋乾德元年(963年)春,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故事。

    杯酒釋兵權”是宋朝加強中央集權的重要反映。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使用和平手段,不傷及君臣和氣,輕而易舉地就解除了大臣的權力威脅,成功地防止了軍變,是歷史上有名的安內方略,影響深遠。

    但是“杯酒釋兵權”含有對內嚴防的性質,直接造成內政腐朽。在外患強烈的背景下,削奪大將兵權也削弱了部隊的作戰能力,原因是皇帝直接掌握兵權,不懂軍事的文官控制軍隊,武將頻繁調動,致使宋朝與遼、西夏、金的戰爭連連敗北,無力解決邊患。

    宋朝確立的文人治軍的軍事制度,其目的是為了徹底消除造成強唐滅亡的藩鎮軍制,其出發點是好的,結果是富有成效的,思想也是先進的。雖然宋朝時候的社會經濟空前繁榮,科技先進,但是重文輕武的政策,卻造成了積貧積弱的局面。導致最後宋朝沒有亡於內亂,卻被外部的遊牧民族蒙古族滅了國。

  • 3 # 甲良生日記

    這種現象在宋朝做到了極致。

    宋太祖趙匡胤將軍出身,被部下黃袍加身,做了皇帝,建立大宋王朝。

    正是這個原因,趙匡胤非常忌憚手下這一幫驕兵悍將會重演這麼一出,把自己給替代了。所以他來了個杯酒釋兵權,直接解除了部下的武裝力量。

    瞭解宋朝的歷史就知道,宋朝是文官掌兵不帶兵,武將只有聽命令帶兵打仗,卻不能掌兵派兵。不僅中央,地方也是如此。

    宋朝文官管武將正是吸取了唐朝滅亡和五代十國混亂局面的教訓。

    其實宋朝源於兵變,滅亡卻是因為文官管武將的做法,導致全國重文輕武,國防力量不足。導致被元朝所滅。

  • 4 # 史爭朝夕

    宋初,趙匡胤要改元,令心腹大臣趙普定年號,最終名為“乾德”。當時宋軍攻滅後蜀,一些後蜀宮人進入宮廷。一天,在宮中出現一塊刻有“乾德四年鑄”的鏡子,一時議論紛紛。他問時任宰相的趙普:現在乾德三年,怎麼會出現這樣一面鏡子呢?趙普不知。太祖再問學士竇儀,竇儀從容回答,:鏡子應該從蜀地而來,蜀國最後一個君主王衍用過“乾德”年號。太祖嘆息道;宰相還須要用讀書人啊!

    讀書人懂歷史,這只是趙匡胤用讀書人的表面原因。更深層次原因是,鑑於晚唐、五代的教訓,太祖立宋後,剝奪大將軍權,削弱藩鎮,重用文臣,將右文抑武定為國策。

    宋人筆記《避暑漫抄》中記載:趙匡胤在太廟寢殿的夾室裡,鐫立了一塊七八尺高的石碑,名為“誓碑”規定,春秋廟祭及新天子即位,參拜列祖列宗後,禮官要恭請皇帝恭讀誓詞。由於儀式神秘,除皇帝外誰也不知道誓詞內容,直到金兵攻佔開封后,太廟遭洗劫,碑文才流傳於世。碑文內容有三條:一、柴氏子孫,有罪不得處以刑罰,縱然犯謀逆大罪,只可賜獄中自盡,不得在市井刑戮。二、不可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三、子孫有違此誓者,天必殛之。

    毫無疑問,一塊“誓碑”影響了宋朝三百年。終其原因還是因趙匡胤怕黃袍加身的事在發次發生。趙匡胤甚至對趙普說:文臣擔任地方長官,最多不過貪腐些錢財,沒有打打殺殺的膽子,危害不及武將十分之一。

    但凡事情有兩面,在遼、西夏、金列強環伺的時局下,無論外患稍息還是大敵當前,宋王朝一直謹守右文抑武國策,隨著時間推移,其矯枉過正的問題日益顯露出來。首先其戰鬥力明顯被削弱,即使面對小小的西夏,宋軍也屢遭敗績。更嚴重的是尚武精神得消退,在國策的激勵下,宋人甚至認為,即使統率三軍,恢復幽燕,也比不上高中狀元。

  • 5 # 歷史怪味豆

    這個問題針對的應該是漢光武帝劉秀“退功臣而進文吏”的典故。

    光武帝登基後,吸取了前朝劉邦以及新朝王莽的教訓,解除功臣們的兵權,更新為和平時期以文吏為核心的官僚隊伍。透過這一措施,最終實現了偃武修文的治國方針。具體來講,就是分封功臣,增加他們的爵位和封地,換取手中的兵權;因為當時功臣絕大多數都是地方豪強家族,勢力龐大,如果繼續擁有兵權,很可能最後和朝廷中央不斷激化矛盾,難以制衡。所以劉秀採取封賞的溫和手法,給予功臣經濟上的特權和補償來換取他們政治和軍事上的權力,並和他們聯姻來穩固自己的統治;同時加強文官隊伍的選拔,依靠新興勢力來幫助他對抗功臣豪強,最終實現了東漢初期的順利過度。但分封制度也為東漢末期諸侯割據埋下了隱患。

    後來,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其實就是借鑑劉秀的經驗。

     

  • 6 # 愛嘮叨的小黑黑

    其實嚴格來說,很多皇帝尤其是開國皇帝都是這樣做的,但其中最的最明顯也是最徹底的,無疑就是宋太祖趙匡胤了。

    宋太祖在當上皇帝后,很快就決定“杯酒釋兵權”,將所有的武將全部辭退,滿朝大臣皆是文臣,這一做法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舉動,至於這個做法給以後的宋朝帶來了什麼影響暫且不提,咱們僅僅討論趙匡胤的這個做法,給他所在的那個時代帶來了什麼?

    1.國家的發展方向

    其實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的是,趙匡胤辭退武將,全部改用文臣的做法,為國家帶來了什麼。首先說到的肯定是安定。要知道當時隨著武將的離開,宋朝大量計程車兵都回到了家鄉,換句話說,在當時整個宋朝,武將和士兵的數量都是極少的,而這也讓國內非常的安定,因為大家都是文人,自然沒有那麼多的亂子。

    而這種做法也直接決定了國家的走向,那就是向平穩方向過度,很多人都知道,宋朝的經濟實力是非常強大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當時大家都不參軍,後來甚至連習武都禁止了,年輕人的發展無非就是種地、科舉和經商,這就是為何宋朝經濟發展迅速的原因。

    2.解決了內部問題

    宋太祖是如何當皇帝的?當然是起兵謀反了,而宋太祖之所以杯酒釋兵權,就是害怕自己也被部下謀反,根據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他手下的將軍們聯合起來謀反,成功機率非常大,即使趙匡胤本人足夠強勢,那麼他死了之後呢?在歷史上,只堅持了一兩個皇帝的國家非常多。

    所以趙匡胤這麼做,起碼能保證他的家族連續出五個皇帝,因為沒人有能力造飯呀。

    3.結局

    很多人都都說,宋朝之所以被打敗,就是因為趙匡胤的這個舉動,這其實和趙匡胤本人是扯不上關係的,宋朝是被誰打敗的?是蒙古人,根據蒙古當時的實力來看,宋朝已經是當時世界上能對抗蒙古時間最長的國家,換句話說,宋朝當時的整體實力已經足夠強大了,並不存在所謂因為武將少就打不過的說法。

    宋朝的滅亡,完全就是因為最後幾任皇帝的問題,大家都知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宋朝如果不是出了幾個差勁的皇帝,再發展個幾百年也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宋朝平民的氣節都是非常強勁的,這正是宋朝多年的發展所遺留下來的精神。

    那麼蒙古最後是如何失敗的?大家都知道,元朝在佔領中原期間,幾乎從頭到尾都在被反抗,那麼這些反抗者是哪裡來的?當然是宋朝時期遺留下來的人,從此可見,趙匡胤的做法還是非常好的。

  • 7 # 芒果檸檬剪輯

    陳橋兵變稱帝后,宋太祖和趙匡胤用“飲酒以解兵權”的方法,把所有大臣,特別是那些有軍柄的武將,都換成了儒家的大臣。他這樣做的結果喜憂參半。從積極的一面來看,他避免了那些軍事指揮官失去他們的尾巴。他從根源上解決了軍事僱傭軍的自尊問題,然後在緩衝區演變成一個分裂主義政權。這是典型的強弱技能。另一方面,公務員不懂軍事,缺乏勇氣和正直,導致大宋國防軍整體戰鬥力低下,在強大的陸寇面前節節敗退。

    最著名的故事應該是北宋甘德元年(963)春天在宋太祖趙匡胤的“飲酒解兵”的故事。“

    杯酒與兵權”是宋代中央集權加強的重要體現宋太祖的“飲酒以解兵權”使用和平手段,不傷害君主和他的臣民,並且很容易解除大臣們的權力威脅。它成功地阻止了軍隊的改變。這是安妮特在歷史上著名的策略,影響深遠。

    但是“飲酒權和解除兵權”包含了內部預防的性質,這直接導致了內部腐敗。在外國侵略的強大背景下,將軍軍事力量的轉移也削弱了軍隊的作戰能力。原因是皇帝直接控制了軍事力量,不懂軍事控制軍隊的文職官員和軍事指揮官經常被調動。結果,宋與遼、西夏、金的戰爭屢遭失敗,無法解決邊境入侵問題。

    宋朝建立的文官軍事制度旨在徹底消滅導致唐朝滅亡的藩鎮軍事制度。它的出發點是好的,它的結果是富有成效的,它的思想是先進的。儘管宋代社會經濟空前繁榮,科技空前發達,但重文輕武的政策卻導致了當時的貧困和衰弱。最終,宋朝沒有死於內亂,而是被外部遊牧的蒙古人所毀滅。

    很明顯。宋太祖·趙匡胤就是其中之一。

    宋太祖在五代十國崛起。作為大將軍,他在陳橋發動兵變,篡奪了後周王朝的王位。當有五代十國時,許多朝代推翻了前政權,因為將軍們權力過大。

    因此,宋太祖上臺後,他立即改革了軍事力量。他煽動了一杯兵權,解除了那些為宋朝立下汗馬功勞的將軍們的兵權,但他沒有殺死大臣,而是給了錢,並把錢分發給全國。

    然後把帝國司令分成三部分,都向皇帝報告,並安排年輕的將軍誰不採取信貸。此外,成立了樞密院。樞密院有權調動軍隊。帝國將軍們只有領導軍隊和互相控制的權力。宋代稱

    是知識分子最快樂的時光。在宋太祖總結的三條教義中,有一條沒有傷害到人民。因此,除了這些參加過戰爭的將軍之外,其他職位都由文人佔據,甚至樞密院等機構也由文人管理。

    當然,在冷兵器時代,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軍事精神的衰落,同時也導致了宋朝不斷的對外侵略!

    “199”現象在宋代達到了頂峰。

    年,宋太祖的趙匡胤將軍出生,他的部下給了他一件黃袍。他成了皇帝,建立了大宋王朝。

    恰恰是這個原因,趙匡胤非常害怕他的這群傲慢的兵悍將會重複這樣一個,給自己替換所以他來了一杯酒,以減輕軍事力量,並直接解除了他的下屬。

    從宋朝的歷史中知道宋朝是一個指揮軍隊但不領導軍隊的平民。軍事指揮官只能指揮部隊作戰,但不能指揮部隊。不僅是中央政府,還有地方政府

    宋朝文官武將吸取了唐朝覆亡和五代十國混亂的教訓。

    事實上,宋朝起源於兵變,但它的垮臺是由於文官對武將的管理,這導致了國家對文學和輕武器的重視和國防的缺乏。它被元朝摧毀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MCU中出現了漫威神明,對未來MCU發展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