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湯姆啥都沒有

    香檳瓶越碎越好,預示新船永遠平安。擲酒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了,在航海技術不發達的年代裡,人們對海洋是又愛又恨。人們靠這片大海謀生,可又有無數的親人朋友被海浪吞噬,葬身海底。為了祈求平安,在新船下水的慶祝儀式上,人們總會為大海呈上一些祭品,以求平安。

    古時候的太平洋島國,一艘新船下水時,人們會將一個捆綁著的奴隸置於船下。在祈禱聲中,新船滑向海水,船下的奴隸會被船壓得皮開肉綻,他們的傳統就是用血祭求的神靈的保佑。這樣殘酷的血祭不僅在南半球獨有,在古代的挪威也曾存在過。

    以酒祭海神的傳統是由希臘人開創的,當新船下水時,船長會拿出一瓶酒喝上一口,將剩餘的酒澆在甲板上,這個和中國古代以酒祭天有相似之處。

    到了中世紀的歐洲,人們為一艘新船下水舉行慶典時,都會開懷暢飲,隨後再將喝剩下的酒倒在船身上。隨著軍艦噸位的增大,這項儀式逐漸演變為由皇室成員將一瓶酒摔向瓶身,粉碎的酒瓶也象徵這艘皇家軍艦所向無敵。

    直到200多年前的法國,人們才開始將香檳酒在新船上摔的粉碎,因為飛濺的不僅有酒瓶碎片,還有大量的香檳泡沫,完成儀式的同時,更增添了喜慶的氛圍。由此,歐洲各國都開始用摔香檳來慶祝新船下水了。

    不過,蘇格蘭的人們不使用香檳,他們仍然用自己的特產威士忌。在2014年英國最大航母下水儀式時,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就將一瓶蘇格蘭威士忌摔碎在船身。在日本,人們也是用自己國家的特產清酒完成擲瓶禮。雖然中國古代是以一枚錢幣作為航海的祝福物,但如今也開始效仿西方國家,以香檳酒完成擲酒禮。

    每當海上風暴驟起或航船逾時未歸時,船員的家屬們邊集結於岸邊,祈禱親人平安歸來。但往往事與願違,沒能等來親人的迴歸,卻等到了令人心碎的漂流瓶。於是,便有了擲瓶禮的傳統。只希望在開船前就將漂流瓶摔的粉碎,船隻一定會平平安安的順利歸來。

    雖然如今已經很少再有海難發生了,但擲瓶禮的傳統卻保留了下來,逐漸演變為具有傳統色彩的喜慶儀式。而在中國第二艘航空母艦下水儀式中,摔碎的酒瓶和四溢的香檳則更象徵了中國軍事力量的強大,祈願巨龍入水,護中國土安詳!如果你對答案滿意的話,歡迎大家關注我,我們一起交流!

  • 2 # 輸入密碼有誤

    古代“新船下水”的儀式,除了敲鑼打鼓放鞭炮外,還要現場殺雞祭拜天妃娘娘、東海龍王、南海龍王、水尾娘娘甚至包括土地公、魯班等各路神仙,祈求神的護佑,祈禱出海航行平安。參加人三叩九拜,好不熱鬧。而且古代女人是禁止船舶下水的。

  • 3 # 博大煙酒店老董

    大船下水,按照國際慣例舉行“擲瓶禮”。一瓶香檳酒摔碎艦艏,瞬間噴射絢麗綵帶,周邊船舶一起鳴笛,“擲瓶禮”特別引人注目啊!那麼“擲瓶禮”是怎麼來的,艦艇下水前的儀式都有什麼呢?

    為了祈禱船舶在出海後能夠平安歸來,古希臘的人們就在船舶下水時頭上戴著橄欖枝做的花環,喝著酒表示對諸神的敬意,並用水傾注於剛完工的船上作為賜福的象徵;土耳其人選擇獻上祭羊,巴比倫人則會宰殺一頭閹牛作為祭品。在這個時候,要由一位重要人士(通常在西方一般由女士執行)將一瓶香檳擲在船首擊碎,稱為“擲瓶禮”。若香檳酒瓶一次性成功擊碎,那麼就預示著新船在往後的航程也會一帆風順平安。

    艦艇下水的下水儀式最早出現在古巴比倫,人們把3盆瀝青灑在船身上,並把公牛敬獻給神靈,祈禱神靈保佑新船平安。這跟漁船的祭海差不多。後來,古埃及、古希臘以及古羅馬都繼承了這個傳統。轉眼來到了17世紀,歐洲文藝復興蓬勃發展,也影響到了艦艇的下水儀式,歐洲從這個時候淡化了新船下水儀式的宗教色彩。以後,“扔金盃”的傳統逐漸形成。當新船即將下水時,主持人要拿起金盃,喝一口酒,然後把金盃中剩餘的酒灑在甲板或船頭,空杯則被扔下船,很多人會在船下等著搶金盃,誰搶到歸誰,場面十分火爆。不過,金盃啊,那是金子的,很貴的。後來,“扔金盃”逐漸被“擲瓶禮”代替。即下水時,嘉賓將一瓶香檳酒擲在船首擊碎,並致讚美辭。至於為什麼要打碎香檳瓶,用華人的說法,應該是“碎碎平安”吧,不過,原因遠不只這些。科技落後的古代,航海是一項艱苦又危險的職業,船員遇難事件頻發。當時,無線電還沒有問世,通訊手段落後,因此,每當船隻遇難時,船員只能在紙上寫上遇難的船名、失事日期、失事方位、遇難船員的姓名、籍貫和其他一些要告知他人的事項,然後把紙捲起來塞入空瓶內,將瓶口密封后投入海洋,任其漂流,指望被過路的船舶或流到海岸被人發現,從而趕來救援。由於西方人普遍愛飲香檳酒,所以投下的往往是香檳酒瓶。每當海上風暴驟起或航船逾期未歸時,船員們的家屬便集結在岸邊,祈禱、期盼親人能平安歸來。事實上,那些船員在海上遇難後能獲救的希望是非常渺茫的,因此,船員一旦投下這樣的酒瓶,就意味著他在海上面臨著危險和死亡,所以,船員的家屬們最不願意看見的東西就是這種香檳瓶。為了祈求平安,便有了“擲瓶禮”,祝願海上不再有那樣的漂流瓶,而且香檳在船頭摔得越碎越好,如此就預示這艘新船將永遠平安。早期,通常都是男性擲瓶,19世紀開始,女性擲瓶成了慣例,至於原因,有一種說法是據說希臘神話裡波塞冬是海洋狂暴的來源,而海洋女神安菲特里忒則是風平浪靜之神,所以傳統上西方邀請的多為女士。2014年英國“伊麗莎白二世女王”號航母下水,伊麗莎白二世女王親自在船頭敲碎了蘇格蘭香檳。除了“擲瓶禮”,很多國家軍艦下水儀式有其特定的風俗。今年3月,俄海軍最新一艘亞森級核動力潛艇“喀山”號就是在牧師開光後才下水的。俄羅斯相信牧師開過光的軍艦,不但效能得到提升,而且安全也更有保證。日本船廠則會定製一柄銀斧,下水儀式上,用銀斧砍斷船臺和新船之間的纜繩,預示驅走惡魔。印度新船下水,在祭祀後,一名女性在船頭砸碎一枚椰子,祈求神靈庇護。中國艦艇下水,通常由船廠組織,儀式相對簡單卻不失莊重,一般是主持人宣佈下水儀式開始、奏國歌、介紹來賓和施工單位代表發言、領導講話並宣佈軍艦下水、剪綵等。

  • 4 # 般若觀天下

    國外在舉行新海輪下水典禮時,都要由一位重要人士將一瓶香檳擲在船首擊碎,稱為“擲瓶禮”。若香檳酒瓶一次性成功擊碎,那麼新船往後的航程也會一帆風順。“擲瓶禮”的由來可追溯至公元前。在古希臘,船舶下水時人們頭上戴著橄欖枝做的花環,喝著酒表示對諸神的敬意,並用水傾注於剛完工的船上作為賜福的象徵;巴比倫人則會宰殺一頭閹牛作為祭品;土耳其人選擇獻上祭羊。這些帶有宗教意味的儀式意在祈求海神保駕護航。

    “擲瓶禮”的由來可追溯至公元前。在古希臘,船舶下水時人們頭上戴著橄欖枝做的花環,喝著酒表示對諸神的敬意,並用水傾注於剛完工的船上作為賜福的象徵;巴比倫人則會宰殺一頭閹牛作為祭品;土耳其人選擇獻上祭羊。這些帶有宗教意味的儀式意在祈求海神保駕護航。科技落後的古代,航海是一項艱苦又危險的職業,船員遇難事件頻發。當有人遇難,船上尚且存活的人便會將想說的話寫在紙上,裝入酒瓶,封好口後拋入大海任其漂流,希望瓶子能被其他船隻或岸上的人所看見。每當海上風暴驟起或航船逾期未歸時,船員們的家屬便集結在岸邊,祈禱、期盼親人能平安歸來。然而殘酷的事實卻每每打碎人們的願望,絕望中人們僅能偶爾見到那令人心碎的漂流瓶。

    為了祈求平安,便有了“擲瓶禮”,祝願海上不再有那樣的漂流瓶;並使酒的醇香佈滿船頭,驅邪消災。所以香檳在船頭摔得越碎越好,如此就預示這艘新船將永遠平安。如今,海難雖已基本杜絕,但擲瓶的習俗卻依然存在,只是演變為具有傳統色彩的喜慶儀式了。

    到了現代,主要演變成大型軍艦的下水儀式。

  • 5 # 海研會

    敲香檳的準確術語叫做擲瓶禮。不光是航母下水前敲香檳,其他軍艦包括民船也都可以敲香檳。

    這種儀式性的活動起源於西方,本意是把艦船擬人化,賦予其人格,由此艦船的下水就類似於新生兒的降生,而在艦船首部敲碎酒瓶,酒花四溢,就相當於是洗禮。也因此,西方在進行艦船下水儀式式,通常是由一位女性來執行敲香檳的禮節,這位女性扮演的角色,實際上就是這艘船的教母。

    這種儀式也有一些不好的意外,例如教母如果力量不夠,或者酒瓶太結實,敲打之後酒瓶沒碎,那麼對於下水的這艘艦船來說就是個非常不好的兆頭,顯示著這艘軍艦似乎是被詛咒了。

    敲香檳、洗禮這種事情,和中國的傳統文化格格不入,中國近代開始自行建造輪船的時候,在下水典禮的儀式問題上一度很糾結,雖然是學習西法造船,但是下水儀式並沒有辦法照搬,於是採用了焚香、拜媽祖、拜船頭等形式。到了清代末年,隨著西化變革日益深入,敲香檳也開始漸漸被接受,清政府在英國訂造的“肇和”號巡洋艦下水時,就是由中國駐英公使的女兒來充當軍艦的教母,執行擲瓶禮。此後民國海軍沿襲了在軍艦下水時行擲瓶禮的活動,多由女性擔任,諸如宋藹齡、宋美齡都當過軍艦的教母。

    新中國成立後,在艦船下水的儀式選擇上也經歷了一個變遷的過程,擲瓶禮的再度出現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事情。不過因為我們現在的擲瓶禮只是取其形,並不具有其實,並不帶有為軍艦洗禮的寓意,所以如果大家仔細注意,新航母和大驅下水時,敲碎香檳的並不是一隻纖纖玉手,而是機械臂。

  • 6 # 環球快資訊

    4月26日9時許,中國首艘中國產航母儀式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開始,按照國際慣例,剪綵後進行“擲瓶禮”。6月28日上午,信使萬噸驅逐艦下水儀式開始,在儀式現場全體人員齊聲高唱的國歌聲中,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剪綵後也進行了“擲瓶禮”,一瓶香檳酒在艦艏摔碎。為什麼要在船頭碎個香檳瓶?有什麼好兆頭嗎?且聽我慢慢道來。

    1891年,當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在主持“皇家亞瑟”號戰艦建成下水時,她用砸碎一瓶香檳以示慶祝。這也是酒被用到這類場合的頭一回。英國國家航海博物館的講解員格雷夫斯(John Graves)說:“戰艦落成本身就非常榮耀,再以皇家命名,所以這種場合用香檳是再合適不過的了。但在此之前,人們也用過其它葡萄酒。”

    通常,艦船下水總要舉辦儀式來慶祝:古代巴比倫人宰牛,而古代的北歐海盜們用殺死奴隸的方式來告慰海神。到了15世紀,這種場合普遍使用的是葡萄酒。國王的使者會喝一高腳杯葡萄酒,再將一部分酒灑在甲板上,最後把酒杯扔到船外。18世紀的時候,英國皇家海軍建成了很多艘戰艦。要是每次都扔掉一支銀質的高腳杯,這成本也太貴了。所以,後來人們就用摔整瓶酒來替代了

    美華人似乎以前更青睞用威士忌酒來啟動艦船下水。1845年建成的“普林斯頓”號和1843年建成的“拉利坦”號下水時,都用的是威士忌酒。

    為了祈求平安,便有了“擲瓶禮”,祝願海上不再有那樣的漂流瓶,並使酒的醇香佈滿船頭,驅邪消災。所以香檳在船頭摔得越碎越好,如此就預示這艘新船將永遠平安現在,但凡艦船舉辦下水儀式時,摔香檳已成為不變的“老規矩”。

  • 7 # 創史人

    這是一種傳統的海軍禮儀。由一位重要人生向艦首擲香檳,若香檳酒一次性成功擊碎,新船的航程就會一帆風順。

    擲瓶禮的由來還要追溯至公元前。在古希臘,船舶下水時人們頭上戴著橄欖枝做的花環,喝著酒表示對諸神的敬意,並用水傾注於剛完工的船上作為賜福的象徵;巴比倫人則會宰殺一頭閹牛作為祭品;土耳其人選擇獻上祭羊。這些帶有宗教意味的儀式意在祈求海神保駕護航。

    在當時航海是一個高危的職業,常常有船員遇難。如果有人遇難,船上還活著的人便將想說的話寫在紙上,裝入酒瓶,封好口後拋入大海任其漂流,希望瓶子能被其他船隻或岸上的人所看見。每當海上風暴驟起或航船逾期未歸時,船員們的家屬便集結在岸邊,祈禱、期盼親人能平安歸來。

  • 8 # 迷彩虎

    其實新船下水砸香檳已經成為了一種國際航海慣例,以酒瓶的破碎預示下水後一帆風順(傳說中瓶子砸得越碎越好),說白了就是要圖個吉利。下水儀式的這一趴就被稱為“擲瓶禮(Ship Christenings)”。並且在西方的傳統中,很多擲瓶禮還是由女士來執行的。

    關於擲瓶禮的來源,主流一點的說法是最早的時候,新船下水是不碎東西的。古希臘人也用酒,但是不浪費,都是自己喝掉以敬諸神,並且會將水傾注於船上代表賜福。還有些是用殺牛宰羊來做祭品祈福,如古巴比倫人和土耳其人。維京人更猛,他們直接用奴隸祭海神,求它們保駕護航。至此,還沒有香檳什麼事兒。

    宗教改革之後,教會感的儀式褪色,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高階的方法:找名門望族,用不菲的貴金屬高腳杯盛裝“聖水”,施禮者默唸新船的名字,喝一口“聖水”,再將餘下的灑在船頭,然後是最重要的一步,把這昂貴的杯子扔到海里。“聖水”起初是泉水、河水,後來又有了白蘭地,香檳,紅酒等不可描述的液體。

    到了18世紀,隨著航海需求增長,新船越造越多,雖然“聖水”的成本不至於多高,但那麼貴的杯子可是扔不起了,這可咋辦?聰明的日不落帝國想到一個辦法:既然杯子扔不起,我們就扔酒瓶兒吧。禮輕情意重,不要在意那許多細節。嗯。還有紅酒神馬的看起來血糊糊的一點兒不喜慶,還是香檳帶感,就香檳吧如何!久而久之,投擲香檳酒瓶又取代了扔杯子,成了新船下水和命名的“規定動作”。如今很多新船下水都還沿用著這個慣例。我們的001A自然也不例外。

    另一種說法是,在遠古時代航海技術尚不發達,也沒有無線電這種通訊手段,一方面海難頻發,遇上就是凶多吉少,另一方面遇險時船隻很難發出求救訊號,船員得不到外援也無法通知他們的家屬,更別說留下什麼遺言了。於是在遇險時,船員就會把遇難船隻的基本資訊和想說的話寫在紙上裝進香檳瓶子裡,做成漂流瓶投入大海。如果幸運地被人發現,也許就有一線生機。

    於是,人們後來逐漸養成了習慣,啟航之前把酒瓶砸向船隻,恨不得砸得稀碎,也讓酒香瀰漫船頭,驅邪避惡,護佑船員。瓶子越碎,運氣越旺。而因為當時的西方人多愛香檳,船上儲備的最多的酒自然也就是這種酒,於是人們最常砸碎的瓶子也就是香檳酒瓶了。

    不管是哪一種說法吧,總之擲瓶禮在後來的船隻下水儀式中已經成了經典的環節,尤其是大船更是馬虎不得。希望求個好運,心裡踏實。

  • 9 # 兵工科技

    船舶建成下水儀式上砸香檳又叫“擲瓶禮”,是一項源自歐洲的歷史悠久的傳統,在科技落後的古代,航海是一項艱苦又危險的職業,船員遇難事件頻發。那時由於航海技術落後,航海是一種非常有生命危險的職業,船毀人亡的海難事故不可避免經常發生。當時,無線電還沒有問世,人們的通訊手段非常落後,因此,每當船隻遇難時,船員只得在紙上寫上遇難的船名、失事日期、失事方位、遇難船員的姓名、籍貫和其他一些要告知他人的事項,然後把紙捲起來塞入空瓶內,將瓶口密封后投入海洋,任其漂流,指望被過路的船舶或流到海岸被人發現,從而趕來救援。由於西方人普遍愛飲香檳酒,航海的船員也不例外,所以投下的往往是香檳酒瓶。

    後來為了祈求平安,便有了“擲瓶禮”,新船正式下水前,都要由一位重要人士將一瓶香檳擲在船首擊碎,稱為“擲瓶禮”。若香檳酒瓶一次性成功擊碎,那麼新船往後的航程也會一帆風順。新船命名儀式在19世紀就基本固定了,祈福的“聖水”也從泉水、河水、白蘭地等一路演變到香檳。如今,新船的命名儀式成為一件公開的盛事,“擲瓶禮”成為在場嘉賓共同見證的重頭環節。

    雖然這種習俗源自西方,但隨著東西方海洋文化的交流,如今中國艦艇命名儀式或下水典禮上也引入了此項禮俗以示美好祝願,所以,中國第二艘航空母艦下水儀式,按照國際慣例,也進行了 " 擲瓶禮,我們也希望它未來的航程會一帆風順!

  • 10 # 雛菊西瓜Peterpan

    這叫“擲瓶禮”,是祈求平安的一種儀式,這種儀式不光存在於航空母艦下水的時候。只要是新船的下水的時候都有經過這個步驟。下圖為里根號航母下水儀式其夫人南希擊碎香檳儀式

    擲瓶禮是指由船主或者船的命名者的夫人將一瓶香檳投擲在船首擊碎。注意,執行這個儀式的必須是夫人子女!至於為什麼是夫人,這就要從這個儀式的起源講起:

    古代由於航海技術比較落後,船舶製造水平也不行,每當在海上遇到大風浪很容易翻船或者損壞,當時有沒有電話也沒有無線電,船員們只能把自己想說的還有給家人的寄託寫在紙上然後放進酒瓶子裡,塞上蓋扔到大海里,希望自己的夫人孩子能看到。所以每當海上有風暴的時候那些船員的夫人子女們就回到海邊祈求自己的丈夫父親平安,但是總是能有人等到這個象徵著悲劇的漂流瓶。所以後來就有了所謂擲瓶禮這種儀式,必須由夫人摔碎酒瓶希望不在看到漂流瓶。

    隨著現在科技技術造船技術的不斷髮展,船隻海上遇險死亡的機率越來越低,但是擲瓶禮還是作為一種儀式保留了下來,祈求平平安安。

  • 11 # 威吶解析

    其實砸的不是其他的酒,只能是香檳,而且不只是航母下水如此,其他艦艇、船舶下水也一般採用這種方式(西方國家基本如此),專用術語是“執瓶禮”,一般要由船主(或其代表)的夫人/其他女性親屬來執行。

    美國前總統喬治.福特的女兒蘇珊.福特.貝爾絲為新一代核動力航母“喬治.福特號”執行“執瓶禮”

    “執瓶禮”的來歷大概是這樣的:在科學技術尚不發達時,遠海航行的船員遇難事件很頻繁,每當遇難時,船上尚活著的人便將要說的話寫在紙上,裝入香檳酒瓶,封口後拋向大海任其漂流,希望被其他船隻或岸上的人發現。所以每當海上風暴驟起或航船逾時未歸之際,船員的家屬們便集結於岸邊,祈禱、期盼親人能平安地回家,但往往在絕望中僅能見到令人心碎的香檳漂流瓶,於是便有了將香檳酒瓶打碎、期望海上不再有那樣的漂流瓶的做法,同時,希望醇香的香檳灑滿船頭、驅邪消災,並且,香檳在船頭摔得越碎越好,預示這艘新船將永遠航行平安。演變到現在,也就是目前開頭所說的“執瓶禮”了。

    我們的中國產航母下水(上)及055驅逐艦下水(下)也舉行了“執瓶禮”

    中國漁民出海前的祭祖儀式

  • 12 # 杜家

    讓船酒足飯飽了在下水乾活~

    新船下水要敲酒瓶的這個習俗,起源於古代的西方。由於古代航海技術的落後,航海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職業,船毀人亡的海難事故基本經常會發生,所以每次都抱著跟出殯的心情出海,而且影視裡海員天天喝也是因為說不定啥時候就“涼了”。

    在當時,沒有無線電,海員遇見危險的時候只能把自己的名字,籍貫,出事的海船名字,位置,時間,都寫好,然後用酒瓶子裝起來,密封后扔到海里,等待別的的船遇見從而趕過來救他們。因為西方人普遍愛飲香檳酒,航海的船員也不例外,所以投下的往往是香檳酒瓶。

    事實上,船員在海上遇難後能獲救的希望是非常渺茫的,所以船員一旦投下這樣的酒瓶,就意味著他在海上基本油盡燈枯,於是船員的家屬們最不願意看見的東西就是這種香檳瓶,尤其是水面上漂著的香檳瓶。

    天長日久,滄海桑田,漸漸的形成一種習慣,每當新造的大船下水時,便由船主夫人作代表,在船艏狠狠地砸碎一瓶香檳酒,讓醇香撲鼻的酒撒在船艏周圍,驅邪避災,祈求吉利。香檳酒瓶打的越碎越好,預示著這條船投入航行後,永遠一帆風順,大吉大利,晚上吃雞~

    雖然科學發展到了現在,船在海上特別安全,但是這種禮儀一直儲存了下來。而且擴充套件到了多個領域。我們單位的大型裝置。就是幾百噸以上的那種,每年過年的晚上也會買瓶酒,在上面狠狠的打碎,然後綁上紅布代表著美好。其實就是寓意,人們總是期待美好的事情啊。喜歡請關注我,每天推送有意思的文章給您

  • 13 # 不願透露姓氏的於先森

    不請自來

    打碎酒瓶的儀式稱“擲瓶禮”是祭船禮的一種,新船下水、命名慶祝儀式之一,起源於古代

    ,不同的地區都有不同的祭祀禮,比如南北半球都有的血祭:把奴隸綁在船底,下水時將奴隸碾壓死;

    比如古巴比倫人會吧三盆瀝青灑在船身上並祭祀以公牛祈禱神靈保佑,後來希臘,埃及,羅馬都繼承了這個禮儀

    後來17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淡化了宗教色彩,改成扔金盃,開始裡面裝水,後來希臘人改成用酒慶祝,開始流傳。像1610年,世界上第一艘三層甲板的皇家王子號下水,主持人威爾士王子把盛有酒的金盃喝一口後剩下的撒在船上,然後把金盃扔下船,撿到金盃的人就會獲得好運,

    但是金盃太貴了,船造的多了金盃不夠用

    後來又改成直接扔整瓶酒

    液體也是有聖水、河水、威士忌、白葡萄酒、香檳五花八門,像蘇格蘭就用威士忌、日本用清酒、埃及就用清水

    1979年憲法號下水的時候砸的是一瓶瑪德拉白葡萄酒

    但是現在的主流大都是香檳也是因為當年大英日不落帝國的影響

    也有說法是關於漂流瓶的傳說

    出了擲瓶禮其他國家還有不同的

    比如俄羅斯信奉東正教會請牧師開光

    日本會有船廠定製銀斧砍斷纜繩

    中國嘛儀式也有不少比如近代的砍纜-由造船工人精英代表完成

    傳統上應該都能想到,那就是仍錢~是不是很眼熟

    華人傳統上做大事都要扔錢,建房子房梁要放銅錢,造船在桅杆和龍骨間放銅錢,拜菩薩會仍錢,坐飛機也扔錢。。。。當然操作一般是男性,除了那個往飛機發動機裡扔錢的老太太

    現在嘛去了四舊迎來了新的慶祝方式比如

    還要剪綵。。。

    當然也有用到這種舶來品擲瓶禮

    比如中國首艘中國產航母001A下水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擲瓶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快速緩解疲勞的方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