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健康運動中心馮春雷

    陰陵泉穴(足太陰脾經),位於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

    承山穴(足太陽膀胱經),位於小腿後面正中,委中穴與崑崙穴之間,當伸直小腿和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凹陷處。

    曲泉穴(足厥陰肝經),屈膝,在膝關節內側紋頭上方凹陷中。

    三陰交穴(足太陰脾經),在內踝尖上三寸、脛骨後緣。

    血海穴(足太陰脾經),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足三里(足陽明胃經),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地機穴(足太陰脾經),在內踝尖與陰陵泉連線上,陰陵泉穴下3寸。

    總而言之,在中醫學中,脾主運化水溼,肺脾腎三髒主津液代謝,平時多推推脾經,對除溼氣比較有幫助。

  • 2 # 蘇晨小寶貝

    人體內的溼,大都由以下兩個方面造成的1⃣️.是經絡不通,經絡不通,大都是因為過食油膩、鹹甜辛辣重口味食物所致

    2⃣️.是身體陽氣不足,陽氣不足,是長期過食冷飲啤酒、生冷瓜果導致

    溼氣不祛,大補不進,進補前應先祛溼,用艾艾貼調理,使經絡相通、陰陽平衡,才能使身體更好吸收 ,艾灸這樣好,三伏天調理事半功倍,男女老少灸起來!

  • 3 # 全視資訊

    1.紅豆薏米粥

    薏米:利水消腫、健脾去溼、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溼藥,紅豆:活血排膿、清熱解毒的作用,又有利水退腫的功效,營養價值方面,紅豆富含維他命B1、B2、蛋白質及多種礦物質,兩者一起煮粥有很好的祛溼作用,是很好的飲食保健粥。

    做法

    薏米100,赤小豆50克,冰糖適量。

    ~將薏米、紅豆以溫水浸泡半日;2. 將薏米、紅豆、一同放入鍋中;5. 加水煮成稀粥,最後放冰糖調味即可。

    2. 摩腹健脾法(揉肚子)

    ①雙手掌心搓熱,雙手相疊(內外勞宮相對,男左手在下,女右手在下)(聚心氣,安心神)以手心的勞宮暖肚臍一分鐘。②繞肚臍做順逆時針旋轉,順逆為一次,摩腹36次,(注:勞宮穴位於手掌自然握拳中指所指處,此為內勞宮,內勞宮正對手背處為外勞宮。)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水液,脾失健運,則水聚成溼】

    4.穴位

    陰陵泉:足太陰脾經之合穴,五行屬水。

    功用:

    健脾理氣,益腎調經,通經活絡,為祛溼要穴。

    位置:

    脛骨內側髁下方凹陷處。取該穴道的時候,患者應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取穴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

    用法:

    1.可拔火罐、艾灸。

    2.揉按:拇指指端放於陰陵泉穴處,先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再點按半分鐘,以酸脹為度。

  • 4 # 中醫骨科筆記

    拍打有的時候並不是一種很好的對穴位的刺激方式,如果不會自己施針,按揉或者用簡單的刮痧的方法,效果更好。然後需要注意的是刮痧並不是指一定要刮出痧來,僅僅指一種刺激方法,請注意!

    以下 6 個穴位,有很好的祛溼效果。

    【血海穴】

    血海穴

    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別名百蟲窠。屬足太陰脾經。

    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或屈膝,以對側手掌按其膝蓋,2-5指向膝上伸直,拇指向膝內側約呈45°角斜置,指端盡處取穴。

    布有股前皮神經,股神經肌支及股動、靜脈肌支。

    主治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崩漏,帶下,五淋,溼疹,癮疹,陰部癢痛,股內側痛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對其按摩或針灸可治療痛經、蕁麻疹、產婦痠痛等症,女士午飯前按摩還可幫助祛除面部雀斑。

    【豐隆穴】

    豐隆穴,經穴名。出《靈樞·經脈》。屬足陽明胃經。足陽明之絡穴。

    在小腿前外側,當外踝尖上8寸,條口穴外,距脛骨前緣二橫指。

    主治頭痛,眩暈,咳嗽痰多,氣喘,胸痛,癲狂,癇症,下肢浮腫,腿膝痠痛,下肢痿痺,高血壓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陰陵泉穴】

    陰陵泉穴,經穴名。出《靈樞·熱病》。屬足太陰脾經。合(水)穴。

    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

    主治腹脹,水腫,黃疸,洩瀉,小便不利或失禁,遺精,月經不調,赤白帶下,膝脛痠痛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中脘穴】

    中脘,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脈經》名中管。別名上紀、太倉、胃脘。屬任脈。任脈、手太陽與少陽、足陽明之會。胃之募穴。八會穴之腑會。

    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主治胃痛,嘔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脹,洩瀉,痢疾,疳疾,黃疸,水腫。直刺1-1.5寸。艾炷灸5-10壯;或艾條灸15-30分鐘。中脘,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脈經》名中管。

    【地機穴】

    地機穴,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醫學入門》作地箕。別名脾舍。屬足太陰脾經。足太陰之郄穴。

    在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陰陵泉下3寸。

    主治腹痛,腹脹,食慾不振、洩瀉,水腫,小便不利,痢疾,月經不調,痛經,遺精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天樞穴】

    天樞穴,出《靈樞·骨度》。別名長溪,大腸募、谷門。屬足陽明胃經。大腸經之募穴。

    在腹中部,距臍中2寸。

    主治腹痛,腹脹,腸鳴,洩瀉,痢疾,便秘,繞臍切痛,水腫,月經不調,痛經,帶下以及腸道蛔蟲症,腸梗阻,闌尾炎,細菌性痢疾,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等。直刺1-1.5寸。艾炷灸5-7壯;或艾條灸10-20分鐘。

  • 5 # 芳菲歲月

    我個人不久前剛剛透過吃雜糧粥和拍打拉筋祛除了身體的溼氣。以下是我的分享。

    身體溼氣重,多半是身體攝入過多的不能消化的食物,脾臟運化功能不足,導致大量的垃圾廢物以“溼”的形式堆積在體內,比如風溼,寒溼,痰溼等等。它們堵塞經絡,導致氣虛執行不暢,百病叢生。

    先說一下我的情況。今年以來,我發現身體經絡淤堵嚴重。先是春季,我的兩隻手特別麻,無論是打雞蛋,還是炒菜,還是抱小孩,還是敲鍵盤,我的手就會麻得受不了,手翹敲不了鍵盤,抱不住孩子。我知道的手臂溼氣重,經絡被嚴重堵塞。而且手臂特別粗大,以前穿得蠻合身的衣服,再穿上去手臂那個地方特別緊,小了。

    溼氣重,堵塞經絡,就要通經絡咯。我找一個小擀麵棍,有事沒事的時候就敲打手臂,用力地敲打。特別是哪個地方敲打的時候有痛感,就說明通則不痛,被堵了,就要多敲,或者用手掌拍打。兩隻手臂敲了幫個多月,手臂的臂圍小了3公分,這下衣服的袖子都能穿上。手麻的症狀消失了很多!後來我上網看到那個蕭宏慈的醫行天下,推薦說拍打拉筋對疏通經絡效果特別好,我就開始拉筋。很簡單,就是把兩隻手伸直,向上舉起,舉過頭頂,盡力向上拉伸,每天拉筋20分鐘,拉的時候,痠麻腫痛,很難瘦,拉完之後,很累。漸漸地,手就不痠麻脹痛了,半個月的時間,手麻的現象就消失了。拍打經絡,拉筋,都是疏通經絡的有效策略,經絡疏通,排出多餘的垃圾,溼氣,相應的病症就好了。好了傷疤忘了痛,之後拍打拉筋就沒有堅持。

    最近我又感覺身體不大舒服,特別是肩背手臂脖頸部位,老是感覺不通暢,像是厚厚的被子裹在上面一樣,而對應的部位的脂肪都很厚,這也是明顯的溼氣很重,經絡不通暢,用手敲一下,特別痛,痛則不通嘛。還有脖子也是,最近兩年感覺脖子特別粗硬,穿衣很難看,臉上水腫,大餅臉就顯得更大了,這是其次的。更重要的是整個人特別沒有精神,老是感覺身體沉重,睏倦,一個晚上睡了足足10個小時,第二天還是犯困,一做到電腦前就開始打瞌睡。疲憊,做點什麼都沒有力氣,也不想講話,就想靜靜地躺沙發上,躺床上就更好。這是典型的脾溼症狀。我覺得有必要趕緊調理,才30歲的人,感覺老態龍鍾怎麼行。透過網路市調後,我給自己的調理措施主要是兩個方面。一、食療,早上喝雜糧粥,十幾種雜糧粗糧豆子混合在一起煮粥,主要成分有薏米、紅豆、白扁豆,這些都是除溼的佳品。每天早上喝一碗雜糧粥,再吃點饃饃或者餅,中餐晚餐吃得比較清淡。

    二,還是老一套,運動,拍打,拉筋。每天早上5:30起床,拍打拉筋加輕運動1個小時。這1個小時不受其他事務的影響,所以能夠堅持下來。運動主要是上下左右擺動手臂,扭扭胳膊,扭扭腰,儘量讓手臂活動。儘量往上抬頭,抬頭100下,活動頭部和下巴,因為有雙下巴啦。扭脖子,左右各100下,脖子太粗太硬。手臂拉筋10分鐘。用小擀麵杖敲打手臂脂肪多、痛點多的地方,敲打後背、脖頸若干時間。總之每天這樣活動1個小時。1一個星期就見到了成效。雙下巴小了很多,不細看,看不出來。粗脖子變細,脖子變得柔軟,小了一圈,穿襯衣再也不覺得憋得難受。脖子的面板變白,臉上的水腫消失。整體的擁堵感消失,再也不會覺得肩背上老是裹著個什麼東西。現在身體通暢多了。與此對應的是,精力變好了,現在我不睡午覺,電腦前坐一整天也不會打瞌睡,工作效率提高。之前每天晚上9點多就得睡覺,不然會困得不行,現在偶爾11點鐘睡,也不會覺得特別困。

    另外我肚子大,胳膊粗,除了早上那會,白天有空也會用拳頭捶打這些部位,有痛感的地方多捶打,捶打完了,覺得身體特別舒服。拍打拉筋瘦身的效果真的蠻好。我最近體重雖然下降不明顯,但是體型明顯變小了。

    我的感覺是運動和拉筋對疏通經絡的效果特別好。關於吃雜糧粥,明顯的感覺是排水利尿的效果很好。基本上一天要小便多次,每次量都不少。有時我納悶,我沒喝那麼多水呀。這應該是薏米紅豆雜糧粥幫助排出以前的廢水。如果有一天早餐不是吃的雜糧粥,吃的麵條的話,老是感覺乾渴,總要喝水,排便不多,這樣一天體重就能漲一斤,漲的是水分。所以,我現在每天堅持吃雜糧粥,天冷的話,一次多煮點,放冰箱,可以吃三個早餐。雜糧粥幫助排出多餘的廢水垃圾,面板自然變白消腫,所以有美容的功效。

    我徹底愛上了中醫養生,現在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什麼地方,也知道該如何有的放矢地去改善它,找對了方法並堅持執行的話,一切身體的問題都不是問題,狀態感覺越來越好,身體越來越輕,當然養生不能停。

    在這裡還要強調一下,我上文所講的是當身體出現了各種溼的應對措施。其實要想身體長久健康的話,要嚴格要求飲食,養生良好的生活習慣。不然調養好的身體在不良飲食、不良生活習慣之下,不久又會滋生各種問題。

    要養成那些好的習慣呢?

    一、 早睡早起。只有充足良好的睡眠,才能保證各臟器能健康執行,氣血充足通暢。

    二、 健康飲食。三餐定時定量,吃飯八分飽,細嚼慢嚥。

    具體來說有些飲食禁忌是一定要注意的,不然大量攝入各種垃圾物質,在身體內不易消化,又不能及時排出,長久就形成了痰溼,造成經絡堵塞,身體臃腫肥胖,還有各種疾病。病從口入。所以要控制好我們的飲食,這是身體調養的大前提,不然的話,總是有源源不斷的垃圾輸入身體,我們又要耗時耗力來清除它們,身體很難真正健康。

    (1)———— 遠離甜食、含糖分高的食物

    (2)——遠離各種人工製成飲料

    (3)——少吃生冷水果

    對於脾胃虛弱的人來說,應該嚴格控制水果的攝入量。大部分水果吃進去,會在體內停滯大量的寒溼,代謝不出去,不胖才奇怪呢。而且水果大多數都糖分很重,吃太多必然痰溼重、寒溼重,身體組織堆滿了痰溼、寒溼,血液迴圈和代謝功能必然好不了,久而久之加速身體功能的衰老。

    有些人可能會說,某某明星或者專家天天吃大量水果、蔬菜,或者喝水果蔬菜汁,身體身材都還很好。作為一個普通人,千萬不要看到別人怎麼做,就認為自己也可以這麼做。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別人是否一天健身幾個小時,也永遠不知道別人是否還補充了其他物質,你也不知道人家的體質型別是怎麼樣的,個體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性,所以根本沒有可比性。肥胖一定是有原因的,要去認真地去了解自己的身體、瞭解自己過往的生活習慣,找出原因,找對減肥的方向,找對適合自己的健康飲食生活習慣。

    (4)——少吃寒涼食物。寒涼食物傷脾胃,脾弱了,不能很好地運化水分垃圾,自然寒溼滯留體內。

    比較常見的寒涼食物舉例:

      蔬菜:苦瓜,苦麥菜,莧菜,空心菜,冬瓜

      煲湯料:靈芝,石斛,丹參,西洋參,沙參,玉竹,茯苓,粉葛,霸王花,薏仁,苦齋婆,雞骨草,

    海產品/肉類:螃蟹(大寒)、各種螺(大寒)、鴨子

    飲品:各種涼茶,綠茶,山茶,板藍根,夏桑菊,桑葉,菊花,啤酒

    飲食健康(5)——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肥肉、雞皮、各種堅果是脂肪含量比較高的。除了肥肉之外,核桃、花生、腰果、開心果、杏仁、瓜子等的脂肪含量也很高。

    飲食健康(6)——少吃堅硬難消化的食物

    飲食健康(7)——少吃加工零食

    飲食健康(8)——少吃各種調味品

    飲食健康(9)—— 遠離含激素的食物

    激素食品有:劣勢牛奶,比如xx酸乳;雞,市面上常見的炸雞,雞塊,雞翅等等;海產品等等。

    飲食健康(10)———遠離醃製食品 飲食健康(11)——喝水   喝水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專家說的一天8杯水並不適用所有人。喝水量很大程度取決於你還有沒有喝其他的飲料、果汁、湯水,還取決於你的運動量、出汗量。我曾經還買了一本關於喝水的書,那時還真的以為多喝水可以提高代謝,讓自己不容易胖。   喝水一定要少量多次,每次50ml是比較建議的量。切忌一次喝很大量的水,或者飯前飯後喝大量的湯與水。這兩個我都是有過教訓的。以前我經常是吃得很飽了,又狂灌開水,這很容易損傷脾胃、導致脾虛,因為脾胃一下子裝得太滿了。   儘量喝溫熱的水,吃了熱氣堅硬難消化的東西,喝點熱水會促進消化,不容易虛火上揚;天冷吃了冷冷的水果,也儘量喝點熱水,提高一下胃的溫度。

    喝水這個問題會被很多人忽略,其實也很重要,尤其尤其不要一邊吃飯一邊喝大量的水,或者飯前飯後喝大量的水,會增加脾胃的負擔。   水喝多了代謝不出去身體也會沉重,並加大腎臟負擔。平時多感覺一下,肚子裡有沒有流水聲,如果有流水聲,要麼脾虛,要麼水的攝入量過大。

    飲食健康(12)——建立自己的飲食原則   為了讓自己可以吃得健康,又適度保持生活的樂趣,建議可以建立自己的飲食原則,比如二八法則,攝取80%的食物是健康的,20%是你喜歡的;或者80%的時間裡是嚴格自律的,20%的時間裡是偶爾放任的。如果你對自己要求更高一點,可以是90%是自律的,10%是放任的。而且放任之後一定要及時採取補救措施,這樣就不會累積更多的問題。

    如果你能做到以上這些,你的溼氣要不了多久就會消除。

  • 6 # 家庭醫生線上

      歲月最是無情,它不僅改變容顏,還讓健康的機體承受各種疾病的困擾。對於女性而言,最為恐懼的莫過於更年期的來臨,這預示著機體的衰老,同時還要承受更年期綜合症的各種折磨。

      失眠是更年期最典型的症狀特徵,長時間失眠,對女性身心健康是一種煎熬,是很難承受的。那麼為什麼更年期更容易出現失眠的問題呢?

      歸結一下主要有以下這些方面:

      一、更年期雌激素減少,內分泌變化易出現失眠,由於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減少,女性出現心悸、胸悶、憂慮、抑鬱、易激動、失眠、記憶力減退等症狀。

      二、人到中年,社會和家庭中承擔的壓力越來越大,許多更年期的女人開始成為家裡的經濟支柱,面對各方壓力,失眠也隨之產生。

      三、從心理應激反應上看,女性朋友隨著年齡的增大,耐心反而出現不足,易激惹。很多更年期女性自我都明顯能感覺到,以前看得慣的事情,現在開始挑剔、看不慣,這樣的情緒產生後,也會加重失眠的症狀。

      四、夜間發生潮熱、盜汗等症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睡眠,突然間的出汗或者被熱醒,也打亂了原本的睡眠時間,更易造成原本睡眠質量不高的人情緒更加抑鬱或暴躁,想睡覺,卻由於生理原因無法安眠。

      女性朋友如果到了更年期,應該儘量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不要讓自己過於勞累、辛苦,注意保持情緒穩定,避免出現太大的波動。這樣對於減少更年期引起的失眠是有一定的幫助的。

  • 7 # 氧氣小芳

    除溼氣,是日常養生比較常見的問題;

    除溼,一般還要配合“昇陽”,所以小芳建議最好採取艾灸穴位來進行除溼。

    今天,我們從穴位角度來說說除溼。

    弄懂為什麼人體會有溼氣,就知道如何儘量避免溼氣產生

    環境、飲食、生活習慣等諸多因素,每個人體內都會有溼氣。

    人體自己產生的溼氣,一般是因為脾胃問題產生的,比如:暴飲暴食、三餐不定、過油過鹹;

    外在因素也會令溼氣進入體內:比如:淋雨、穿半乾衣服、頭髮不吹乾、著涼、居住環境過於潮、穿衣過少、坐在地上玩耍、冷飲過多... ...這些都會染上溼邪。

    很多骨科問題,都是因“久居寒潮之地”所引起的,比如腰椎間盤突出,中醫上叫“痺症”。

    所以,去除溼氣,不僅僅要從自身出發,還要注意外在因素,雙管齊下才能遠離溼氣。

    去除溼氣,穴位是常用方法之一,該從那幾個穴位入手呢?

    1.足三里:調理脾胃,養好後天之本!

    穴位去溼氣,首先要從調理脾胃出發,杜絕溼氣產生,因此,穴位裡最重要的足三里,一定不能錯過。

    可以說,脾胃問題,就找他!

    輕鬆取穴:

    足三里位於膝關節與外膝眼穴正下方,將四根手指併攏,食指對齊外膝眼穴,小拇指下側就是,記得是外膝眼穴垂直正下方。

    操作方法:

    建議採取艾灸的方法;平時也可以進行拍打,一次不低於100下。

    2.陰陵泉穴:去溼氣的妙穴

    溼氣通於脾,想除溼氣的朋友一定記住這句話!

    陰陵泉穴,是脾經上的重要穴位,古代張仲景在《傷寒論》中就記載用陰陵泉穴來去除溼氣。尤其對於天陰、降溫引起的溼氣症狀,陰陵泉穴的效果非常好!

    輕鬆取穴:

    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取穴時採取正座姿勢,手放在膝蓋骨內側,然後手指慢慢垂直往下壓,一定要垂直,會在脛骨內側,摸到一個明顯凹陷,就是陰陵泉穴。

    操作方法:

    可以用“隔姜法”艾灸,在陰陵泉穴上貼服一片生薑片,然後進行艾灸;

    平時也可以採取拍打的方法進行,一次不低於100下。

    3.曲池穴:讓體內“昇陽”,養出體內正氣

    去溼氣,離不開昇陽,用“陽氣蒸發掉溼氣”,是一種非常不錯的去溼氣方法。

    而體內陽氣彙集在哪?曲池穴!尤其是對於溼氣引起的溼疹,非常管用!

    曲池穴,這個“池”字,裝的不是水,是蓄的慢慢的陽氣,我們要學會開啟這個水池的方法,讓陽氣流通到身體各個地方。

    輕鬆取穴:

    曲池穴位於肘部,將肘關節彎曲成直角,順著橫紋,它就在外側橫紋盡頭凹陷處。

    操作方法:

    建議採取艾灸的方法;平時也可以用拇指按揉,或者拍打。

    4.太白穴:健脾補虛,去溼去疼

    太白穴,可以說是健脾補虛效果最好的穴位了。

    很多脾虛溼氣重的朋友,頭髮油膩、睡覺流口水、面板油膩,都可以來找太白穴調理。

    因為,太白穴是脾經的原穴!

    輕鬆取穴:

    太白穴在大腳趾內側下方,先將五根腳趾緊繃彎曲,在大腳趾下面有一塊明顯的凸起大骨頭,往骨頭下方摸一摸,能摸到一個凹陷,就是太白穴。、

    操作方法:

    建議採用艾灸的方法;也可以進行敲打,用指骨敲擊,一次不低於100下。

    小芳後記:

    溼氣,是引發多種疾病的關鍵,它們喜歡躲在骨關節縫隙裡,所以很多人強調拍打“窩溝”來除溼氣;除溼氣的方法也有很多,除了穴位調理之外,還可以透過食療進補。

    為生活加一點氧氣!

  • 8 # 蘇妮說健康

    我們先來說一說溼氣的生成,溼氣的生成主要來自2個方面,一個就是外界的自然界當中的溼氣,一個就是我們說飲食導致的體內的溼氣。

    溼氣的分類

    外界的溼氣我們叫外溼,像梅雨季節的時候,雨水較多的時候,季節交替的時候都容易產生溼氣。有一些人長期生活在一些沒有Sunny照到的地方,或者長期生活在水邊,海上,河邊等潮溼的地方,也容易產生溼氣。

    內溼主要跟我們飲食有直接的關係,跟我們脾胃的功能有關。中醫說甜膩、寒涼、生冷的食物,都容易生溼氣,主要有甜食,蛋糕,奶油,奶茶,飲料,冰激凌,水果,海鮮類,酒水等,這些食物都是生溼氣非常厲害的食物。

    還有一部分的內溼跟脾虛有很大的關係,中醫說脾主運化水溼,當脾虛之後它運化水溼的功能就會下降,人體內過多的水溼就會停留在體內無法排洩出,造成水溼內停。

    如何祛溼

    祛溼重在健脾,人體內的水溼代謝跟脾,肺,腎有關係,我們除了要注意健脾祛溼,還要注意調整飲食。可以多吃一些有健脾祛溼功效的食物,像山藥,薏米,扁豆,紅豆,茯苓等。同時也可以透過運動經絡的拉伸,艾灸,足浴等方式,或者找專業的醫生開中藥來調理。

    今天我們主要來說一說,拍打人體的穴位來達到除溼的一個效果。我們選取一些足太陰脾經上的穴位,這些穴位和脾、腎、肺有直接的關係。

    1: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三陰交位於人體下肢,內踝尖上三寸,左、右各一,這個部位的面板疼痛感是比較明顯的,我們一般建議大家可以選擇點揉點按的方式,我們可以用拇指的指腹進行點揉,可以每次點按5~10分鐘刺激到穴位,有微微的酸脹感或者痠痛感即可。那女性經常點按這個穴位的話,對月經和肝脾的功能改善也有一定的幫助作用。

    2:陰陵泉穴

    陰陵泉穴在小腿內側,脛骨內側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中,在脛骨後緣與腓腸肌之間,比目魚肌起點上,這個穴位,建議大家可以用手指點壓的方式刺激穴位。它是足太陰脾經之合穴,五行屬水,腹脹,洩瀉,水腫,黃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可以點按此穴,我們可以每天進行穴位的點揉,每次點揉10~15分鐘。

    3:血海穴

    血海穴位於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因為這個部位的脂肪稍微有點厚,在大腿內側我們拍打的疼痛感不會特別明顯,有些人會拍打到出很多紅痧或紫痧,這個主要跟自身的體質的瘀滯程度有關係,一般拍到出痧就可以了。血海穴對改善女性的這個月經、蕁麻疹、溼疹、祛溼,有幫助作用。

    4:大橫穴

    大橫穴也是足太陰脾經上的一個穴位,位於腹部,臍中旁開4寸,有健脾化溼的作用,由於我們腹部的脂肪比較厚,所以拍打的力度要大點,像減肥的人群,腹部比較胖的人群,脂肪比較厚的人群,都可以對此穴位進行拍打按壓,平時門診的時候,我們針灸也會經常選擇這個穴位的針刺。

    總結

    我們在拍打穴位的時候,要注意時間,頻率,還有輕重程度。最好女性在經期,孕期,哺乳期的時候,身體比較虛弱的人群,中老年人或關節比較脆弱的人,有出血傾向的,或者有些面板問題的人,最好不要進行拍打,可以拍打的人,也要注意拍打的力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同樣是競速類手遊,為什麼qq飛車的人氣會比跑跑卡丁車高那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