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本書是國際上較流行的一部優秀的科學哲學教科書。作者在書中介紹了20世紀最有影響的科學哲學大家,如波普爾、庫恩、拉卡託斯和費耶阿本德等人的主要學術思想,還介紹了20世紀最後20年科學哲學的最新發展。
20
回覆列表
  • 1 # 興哥侃大山

    一、歸納主義科學觀

    歸納主義科學觀認為,科學就是對事實進行歸納總結之後,所得到的理論。

    這種觀點也被稱為“常識科學觀”,有力地推動了現代科學的發展。

    1. 科學是以事實為基礎的

    我們應當先觀察事實,接受事實,再去建立一套符合這些事實的理論。

    【案例】

    伽利略透過比薩斜塔實驗,證明了不同重量的物體具有同樣的下落速度,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斷言。這一案例被許多人視為現代科學的開端。

    2. 透過觀察和歸納總結,未必可以獲得正確的結論

    人類的觀察受到多重因素影響,有可能出錯。歸納推理這一方法本身在邏輯上也是不嚴謹的。

    【案例】

    伽利略曾提出過一種測量恆星直徑的方法,這個方法在數學演算法上是完全正確的,但由於人類觀察的侷限性,採用這種方法只會得出錯誤的結論。

    二、否證主義科學觀

    在否證主義科學觀看來,科學是可以被檢驗的,並且有可能被證明是錯的。如果一個理論無法被檢驗,或者無論怎麼說都有道理,那就是偽科學。

    1. 科學是可以被檢驗的

    “可證否性”是科學必備的條件,一套不能被檢驗的理論是沒有價值的。

    【案例】

    在星座學中,無論一個人的運氣好不好,它都有一套解釋。但這種解釋太過寬泛,無法被檢驗,因此星座學就是偽科學。

    2. 被證否的理論也未必就是錯的

    所有的理論在誕生之初都是不夠完善的。由於人類認識的侷限性,有些理論即使被證否,也未必就是錯的。

    【案例】

    哥白尼所提出的關於地球公轉和自轉的理論,在幾百年間一直被質疑,質疑者還提出了許多無法反駁的證據。但事後證明,這些否證只是人類認識不足的產物而已。

    三、結構主義科學觀

    在結構主義科學觀看來,科學是許多理論在一起所組成的一套理論結構。一套科學理論應當有一個核心的、被廣為接受的“正規化”。

    1. 一套理論是不是科學,就看它有沒有核心“正規化”

    有核心正規化的理論,就可以進行常態科學的研究,可以發展。沒有核心正規化的理論就不是科學。

    【案例】

    現代化學的核心正規化是元素論,所有的研究都在這一正規化下進行。而星座學等理論就沒有一套被廣泛接受的正規化,因此是偽科學。

    2. 過於注重核心正規化會阻礙科學的進步發展

    不同的科學正規化所面對的問題,對事實的判斷,都完全不同。在這種情況下,就算出現了一個新的正規化,科學家也很難接受。

    四、貝葉斯主義科學觀

    貝葉斯主義科學觀認為,一套科學理論的對錯並不是絕對的,而是一個機率問題。

    1. 可以利用演算法來計算理論成立的機率

    一套科學理論的對錯是一個機率問題,我們可以根據新證據對理論的支援程度,來調整這個機率。

    【案例】

    在賽馬比賽中,我們會根據一匹馬的過往戰績等來判斷它贏得比賽的機率。但如果我們發現這匹馬受傷了或生病了,就會調整它獲勝的機率。貝葉斯主義科學觀對科學理論成立機率的計算,就跟這個過程類似。

    2. 貝葉斯理論受到主觀判斷的影響,無法做到客觀精確

    在貝葉斯理論的演算法中,我們必須要先給一個理論賦予一個機率,再來進行計算。而這個主觀賦予的機率,會影響到最終結果。

    金句

    1. 我們透過觀察所得到的事實,並不一定都是可靠的。如果根據這些事實來進行推理,就得不出正確的理論。

    2. 一套什麼都能解釋的理論,就是什麼也解釋不了。一套不能被檢驗的理論,就沒有價值。一套不可能出錯的理論,就是偽科學。

    3. 所有成熟的科學,都要有一個處於核心地位的基礎理論,要有一個被廣泛接受的正規化。

    4. 一套科學理論的對錯未必是絕對的,也有可能是一個機率問題

  • 2 # 我是林藥師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科學是可證明的邏輯和方法的集合,是新技術新裝置新方法的規則轉化,,

    被公認的科學作為工具,用來證明或者證偽一個標的,使之成為可以利用的函式,或者證明是錯誤的方法,,

    現今科學侷限於技術的層面,只是區域性正確或者一定時間內相對正確,並不是適用於各種時間和空間,所以科學是不斷進步的,,

    科學不等於真理,科學在不斷的進步和完善,所有以科學的名義揮舞的大棒,都是幼稚和無知的表現

    一、歸納主義科學觀

    歸納主義科學觀認為,科學就是對事實進行歸納總結之後,所得到的理論。

    這種觀點也被稱為“常識科學觀”,有力地推動了現代科學的發展。

    1. 科學是以事實為基礎的

    我們應當先觀察事實,接受事實,再去建立一套符合這些事實的理論。

    【案例】

    伽利略透過比薩斜塔實驗,證明了不同重量的物體具有同樣的下落速度,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斷言。這一案例被許多人視為現代科學的開端。

    2. 透過觀察和歸納總結,未必可以獲得正確的結論

    人類的觀察受到多重因素影響,有可能出錯。歸納推理這一方法本身在邏輯上也是不嚴謹的。

    【案例】

    伽利略曾提出過一種測量恆星直徑的方法,這個方法在數學演算法上是完全正確的,但由於人類觀察的侷限性,採用這種方法只會得出錯誤的結論。

    二、否證主義科學觀

    在否證主義科學觀看來,科學是可以被檢驗的,並且有可能被證明是錯的。如果一個理論無法被檢驗,或者無論怎麼說都有道理,那就是偽科學。

    1. 科學是可以被檢驗的

    “可證否性”是科學必備的條件,一套不能被檢驗的理論是沒有價值的。

    【案例】

    在星座學中,無論一個人的運氣好不好,它都有一套解釋。但這種解釋太過寬泛,無法被檢驗,因此星座學就是偽科學。

    2. 被證否的理論也未必就是錯的

    所有的理論在誕生之初都是不夠完善的。由於人類認識的侷限性,有些理論即使被證否,也未必就是錯的。

    【案例】

    哥白尼所提出的關於地球公轉和自轉的理論,在幾百年間一直被質疑,質疑者還提出了許多無法反駁的證據。但事後證明,這些否證只是人類認識不足的產物而已。

    三、結構主義科學觀

    在結構主義科學觀看來,科學是許多理論在一起所組成的一套理論結構。一套科學理論應當有一個核心的、被廣為接受的“正規化”。

    1. 一套理論是不是科學,就看它有沒有核心“正規化”

    有核心正規化的理論,就可以進行常態科學的研究,可以發展。沒有核心正規化的理論就不是科學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3 # 科普君吖

    目前,國內外眾多科學家、科學史家、科技哲學家、科學的社會功能研究領域的專家們,從文化的高度俯瞰科學,用哲理的深邃透視科學,聚社會的需求運用科學,在精神的殿堂賞析科學,他們從不同的領域、不同的視角對科學作了十分精闢的描述。那麼,科學究竟是什麼?我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討論:關於科學概念的討論;科學是否是從經驗事實推匯出來的知識;科學是否具有雙刃劍的性質。

    俄國科學家巴甫洛夫曾經告誡青年人:"要研究事實,對比事實,積累事實。無論鳥的翅膀多麼完美,如果不依靠空氣支援,就決不能使鳥體上升。事實就是科學家的空氣,沒有事實,你們就永遠不能飛起來,沒有事實,你們的理論就是枉費心機。科學研究的前提是透過實踐,積累大量的事實材料。但僅限於此是遠遠不夠的。"

    美國著名物理學家費曼(R.P.Feynman)對科學的描述是:“科學是導致科學發現的具體方法;源於科學發現的具體知識;在某些科學發現後,引導人們所實現的技術。而科學家們最關注的是,科學方法的重要性和新知識的創造;然而,公眾談得最多的其實是科學技術的應用,熱衷於科學技術的社會功能。"

    中國科技管理專家張九慶在專著«自牛頓以來的科學家:近現代科學家群體透視»中,對科學有這樣一段論述:“科學是一種複雜的社會現象,對於科學這樣一個幾乎包羅永珍的概念,要給出一個精緻而完整的定義是十分困難的。科學有若干種解釋,每一種解釋都反映出科學在某一方面的本質特徵。同時,隨著社會和科學本身的發展,科學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意義。要給“科學”下一個嚴謹而完整的定義,也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

    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天文學教授卡爾·薩根一度被公眾稱為“大眾天文學家”和“公眾科學家”,他對科學有這樣一段精闢描述:“科學遠不是十全十美的獲得知識的工具。科學僅僅是我們所擁有的最好的工具。科學本身不能支援人類行動的途徑,但是,科學卻能夠預測人類選擇行動途徑的可能結果。理解科學可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有一點你必須承認:科學給你帶來了幸福。”

    英國學者貝爾納在他著的«科學的社會功能»一書中是這樣描述的:“科學既是人類智慧的最寶貴的成果,又是最有希望的物質福利。雖然有人懷疑它能否像古典學術那樣提供同樣良好的普通高等教育,然而,當時人們認為,無可懷疑的是,它的實際活動構成了社會進步的主要基礎。”

    筆者認為:科學來源於實踐,因此實踐是科學的基礎。科學的本質在於認識客觀世界,探索真理。科學對事實的尊重、對觀察的依賴、對結論的謹慎、對錯誤的修正是科學本質的重要體現。科學的內涵包括科學知識、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道德五個方面的內容。這五個方面是互相聯絡、互相交融、互相促進的。

    科學總是在不斷髮現和認識客觀世界、研究和掌握客觀規律、不懈地追求真理、與各種謬誤作鬥爭中發展的。因此,科學最基本的特徵就是大膽提出問題、敢於置疑、勇於批判、尊重事實、服從真理、不迷信盲從、不人云亦云,即崇尚理性。

    二、科學是從經驗事實中推匯出來的知識嗎?

    艾倫·查爾默斯在他論述當代科學哲學的代表作«科學究竟是什麼?»中提出了一個口號———“科學導源於事實”。他在這本書中提出:對於科學知識具有與眾不同的特點的流行觀念,可以用一句口號來表現———“科學是從事實中推匯出來的”。他說:“當有人們聲稱科學之所以特殊因為它基於事實時,他們推定事實是關於世界的主張,仔細地、沒有偏見地使用感官可以直接確立這些主張。科學必須建立在我們能夠看到和觸控到的東西之上,而不是建立在個人意見或思辨想象之上。如果對世界進行仔細的沒有偏見的觀察,那麼用這種方式確立的事實就構成科學的可靠的、客觀的基礎。其次,如果將我們從這個事實基礎推到構成科學知識的定律和理論的推理是可靠的,那麼就可以認為這樣得到的知識本身是牢靠地建立的和客觀的。

    科學是從經驗事實中推匯出來的知識。這是一個具有影響力的主張,就艾倫·查爾默斯對這一命題的觀點來看是有重要意義的。他認為這是廣泛持有的常識科學觀,並透過眼見為實、視覺經驗不僅決定於看到的物體,以及陳述表達可觀察事實來給予證明,還提出為什麼事實應該先於理論及觀察陳述的可錯性。現代科學的產生過程表明正是因為有伽利略所作的觀察和實驗,還有他用觀察和實驗去挑戰權威(尤其是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權威和聖經的權威)的態度,才使得現代科學成為了可能。

    作者認為,“科學是從經驗事實中推匯出來的知識”這個命題,不僅對我們理解科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且告誡我們科學知識不完全基建於權威,應該懷著挑戰性和批判性的精神研究科學。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理解科學的內涵,推進科學的進一步發展。

    科學參與我們的生活比我們想到的要多。科學成為了當代一個非常時髦的詞彙。美國科學社會學家伯納德·巴伯這樣描述科學:

    我們只需考察一下公眾和個人對科學的許許多多想象,就可以看到科學表現出多少不同的方面。科學是一個穿著白大褂的人,它最經常做的事情大概是在實驗室中擺弄試管。或者科學家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它由於一個公式———E=mc2———而為人所知。一臺被一些作者描述為“機器腦”的複雜機器,也許是一種新型的電子計算機,它則是科學的另一種象徵。......儘管出了原子彈,科學仍然意味著希望的滿足和希望的實現,科學發現了胰島素、盤尼西林,甚至一種治療小病小災———大家都會患的感冒———的藥品;科學常常擴大著我們的物質財富;而且科學從未停止尋找治癒癌症、小兒麻痺症、精神病和無數其他人類疾病之方法的步伐。"

    科學不僅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方式;而且可以是政治家手中的旗幟,成為凝聚人心的力量;也可以是貨架上琳琅滿目的商品上的品牌,在市場上競銷;還可以是文化的標籤,為崇尚流行、追趕時尚的文化圈子增添色彩。的確,在人類的今天,沒有任何別的東西像科學那樣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那樣令人嚮往和好奇,但是,也沒有任何別的東西像科學那樣給人類造成空前的不安和迷惑。

    由此,一個科學的雙刃劍問題擺在了我們面前,值得令人反思。科學技術的負面影響是在兩次世界大戰以後才顯露出來的。

    早在19世紀,隨著工業革命的迅速發展,科學雙刃劍問題已初露端倪。具有卓越睿智和遠見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和恩格斯敏銳地看到了這一點,並且多次發出振聾發聵的警告,卻無濟於事。1962年美國海洋生物學家萊切爾·卡遜出版了世界環境保護史上劃時代的著作«寂靜的春天»,她向世人昭示了曾使其發明者獲得諾貝爾獎的滴滴涕在環境中無所不在的事實,正是這種在歷史上立過赫赫戰功的殺蟲劑,出現在它不該出現的地方。震驚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發生在美國的三哩島核汙染事件、發生在印度的博帕爾毒氣洩露事件、發生在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事件等)讓人類不得不反思自己為征服自然所創造的先進科學技術。克隆羊、幹細胞的研究成功,使人們對科幻小說中描寫的人的複製深信不疑。還有人類終結者問題,即人腦與電腦、“深藍”戰勝棋王、機器人戶口、機器人戰勝足球世界冠軍等問題。困擾人類的生命科學問題,,即人腦與電腦、“深藍”戰勝棋王、機器人戶口、機器人戰勝足球世界冠軍等問題。困擾人類的生命科學問題,即基因作物、克隆人、消失的自然等問題;資訊時代的惡魔,即資訊焦慮症、資訊爆炸、網隱、網幻等問題;不散的蘑菇雲,即令人頭痛的核“遺產”、核能核電製造的核廢料坑等問題;文明社會的毒瘤,即恐怖主義等問題。這一系列問題,挑戰著社會科學家們。這時,科學與大眾的關係已是生死攸關的了。

    如今,在知識經濟時代裡,一個以知識的生產、傳播轉化為基礎的經濟體制迅速崛起,使科學技術對世界各國的政治、社會、經濟、生活、文化、軍事等領域的影響越來越大。科學已不僅是科學家的科學,而成為了與政治家、企業家、軍事家、文化人,以及尋常百姓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事。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文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