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據有些書介紹沙皇尼古拉一世是因為克里木戰爭失敗,服毒自殺的。對這一點一直想不通,即使克里木戰爭失敗,沙皇也不用服毒自殺啊,當時俄國還是很強大的啊。英法、土耳其與撒丁王國不就死佔領克里木半島了嘛?俄國不也在南高加索打敗土耳其佔領卡爾斯了嘛?俄國遠沒有到王國的地步啊?對沙皇自殺感到不解,是否有別的同學知道有沙皇死亡的別的版本,多謝。
28
回覆列表
  • 1 # 石凡是也

     

    尼古拉一世·巴甫洛維奇,俄羅斯帝國沙皇(1825年—1855年在位),保羅一世皇帝第三個兒子。因兄長亞歷山大一世死後無男嗣,二哥康斯坦丁大公放棄繼承皇位,因此被立為俄羅斯皇帝沙皇。1825年繼位時鎮壓具有自由主義思想的貴族軍官十二月黨人發動的起義,此後他加大對自由思想和革命運動的鎮壓,設立了秘密警察第三廳,1830年鎮壓了波蘭人起義。

      雖然尼古拉一世對落後的農奴制度實施改革,但改革並不和貴族發生利益衝突,和奧地利梅特涅合作,參與鎮壓歐洲自由主義、民族主義運動。1844年尼古拉一世訪問倫敦,一再遊說英國與俄國聯手瓜分土耳其,作為土耳其同盟國的英國並不希望與俄國瓜分土耳其,俄國的行為引起了英國的警惕。

    1853年,沙俄挑起第九次俄土戰爭,在錫諾普港消滅了了土耳其艦隊。當時,俄軍使用木製帆船,而英法是蒸汽輪船,俄軍的老式燧發步槍射程僅200碼,英法聯軍的來復槍卻可以射到1000碼,英法聯軍從本國經海路到克里米亞只需三週,而莫斯科以南沒有鐵路,俄軍靠馬車和兩條腿走路,有時需要三個月。

      失敗的俄軍在巴爾幹撤退後,英法土召開軍事會議,決定攻打克里米亞半島,消滅俄國黑海艦隊,佔領其海軍主要港口塞瓦斯托波爾,阻擋俄國南下的勢頭。

      在付出了數十萬人傷亡和總司令陣亡的代價後,英法聯軍終於打下了塞瓦斯托波爾。訊息傳到莫斯科,1855年3月2日,沙皇尼古拉一世完全陷於絕望,發病而死,也有說是服毒自盡。

     

  • 2 # 謝金澎

    沙俄尼古拉一世是服毒自殺而死的。

    尼古拉一世.巴浦諾維奇,生於1796年7月6日,死於1855年3月2日。是葉卡捷琳娜二世的親孫子,尼古拉一世進行了農奴制改革,為沙俄的近代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沙俄的第一條鐵路也是他在位期間建成的,他還親自往火車裡添了煤,並將火車開出了站臺(這作風有點像普京,看來俄羅斯領導有此傳統)。所以他是真正意義上的俄羅斯第一個火車司機。

    尼古拉一世美麗的公主

    1844年,尼古拉一世與英國協商瓜分土耳其;1849年,鎮壓匈牙利民族運動;1853年,發動俄土戰爭。為了擴大黑海和高加索的統治權,這傢伙跟清朝的慈禧太后一樣,同時向英、法、奧斯曼帝國發動戰爭。

    所謂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俄軍在交戰中接連失利。英、法、土聯軍召開軍事會議,決定消滅俄國黑海艦隊,佔領黑海艦隊海軍基地,攻打克里米亞半島。

    戰爭到最後,沙俄付出了數十萬人員傷亡和總司令雙雙死亡的代價後,沙皇尼古拉一世知道戰爭再也無法進行下去了,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之中。

    1855年初,眼見敗局已定,尼古拉一世感覺幼小的心靈受到極大的傷害,無法承受戰敗的恥辱感,他把江山交給了他的長子亞歷山大,交代完後事後,於2月18日午夜,給莫斯科、基輔、華沙同時發報:“皇帝正在死去,並向所有的人道永別。”

    於是他便決絕的,有些瀟灑的飲鴆自盡。

    皇室隨後對外宣佈尼古拉一世感染風寒病逝,實際上史學家都堅持認為尼古拉一世是服毒自殺而死。因為他自己並沒有刻意隱瞞自己要以死謝罪的行為和責任,留下了太多蛛絲馬跡。

    這恐怕就是俄羅斯能夠一直擴張強大的原因,起碼尼古拉一世作為君主,敢於自己承擔責任,認識錯誤,以死謝罪。

    回顧後來的東方鄰居掌舵人慈禧太后,被她口中的蕞爾小國日本打得慘敗,她可是該吃吃,該喝喝,該修園子修園子。八國聯軍進京,一趟子跑到山西,完事了把那些奉命行事的臣子送給八國聯軍砍頭,自己還是吃喝玩樂不誤。

    兩相對比,就可以看出,為什麼清朝和沙俄會有截然不同的結局。即便沙皇最後失了江山,也沒有失去強國格局。

  • 3 # 南風未至時

    尼古拉一世·巴甫洛維奇(Николай I Павлович,1796年7月6日-1855年3月2日),俄羅斯帝國沙皇(1825年-1855年在位),保羅一世皇帝第三子。

    筆者查閱了相關的歷史資料,史學界上對於尼古拉一世的死因暫無歷史定論。根據尼古拉一世的生前經歷,我們可以大致分析尼古拉一世的真是死因,筆者認為有以下幾種可能,此分析並不代表真實歷史。

    “為俄羅斯服務吧。我本想把最困難、最沉重的擔子挑起來,把一個和平的、一切安排就緒的、幸福的王國交給你,但上帝作了另一種安排”。

    這是尼古拉一世死前對兒子說的最後一句話,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尼古拉的不甘心和無奈。2月18日午夜,尼古拉一世命令給莫斯科、基輔、華沙同時發報:"皇帝正在死去,並向所有的人道永別。"一代沙皇就就這樣在無奈和無助的心情下突然離世。

    一,根據後來俄國對於尼古拉一世的死因分析,有資料顯示尼古拉一世是在戰敗後視察部隊時,由於天氣寒冷衣著單薄,尼古拉一世患上了嚴重的感冒,從而又引發了肺炎,而得不到及時的救治,最終去世的。

    二,根據史料記載:1853年爆發的克里米亞戰爭,是英法聯軍以及土耳其等小弟為一方,與俄羅斯帝國爭奪東主導權的一場戰爭。1854年9月中旬,聯軍出動60多艘戰艦,6萬多名士兵和3個攻城炮兵團在克里米亞半島的葉夫帕托里亞登陸。9月20日,雙方在阿爾馬河畔進行第一次陸戰,俄軍一敗塗地,損失5700多人,退向俄國黑海艦隊的主要基地塞瓦斯托波爾。9月25日,聯軍進抵塞瓦斯托波爾,開始了長達11個月的圍攻戰。1855年俄國戰敗。

    尼古拉一世作為沙俄皇帝發動戰爭並且失利。被迫簽訂了一系列條約,尼古拉對於戰爭的失敗而絕望,最後自殺。

    但因為克里米亞離俄國很遠,即使丟失也不是什麼大災難。他的哥哥亞歷山大在1812年丟失莫斯科的時候都沒有絕望過。如果尼古拉一世絕望,那麼早在1854年奧地利迫使俄國退出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時他就應該退出戰爭。另外,尼古拉一世是教徒,東正教徒不能自殺。所以筆者雖然有這種猜測,但這種說法應該不成立,只是另一種角度的分析。

    尼古拉一世的死亡之謎,一直是歷史的謎團,相信終有一天,歷史會給我們正確的解答,為我們解開尼古拉一世死亡的真正原因。

  • 4 # 福子說歷史

    尼古拉一世·巴甫洛維奇(Николай I Павлович,1796年7月6日—1855年3月2日),俄羅斯帝國沙皇(1825年—1855年在位),保羅一世皇帝第三子。因長兄亞歷山大一世死後無男嗣,次兄康斯坦丁大公放棄皇位繼承權,因此被立為俄羅斯皇帝。1825年繼位時鎮壓具有自由主義思想的貴族軍官發動十二月黨人起義,此後他加強對自由思想和革命運動的鎮壓,設立了秘密警察第三廳。鎮壓波蘭1830年起義。

    雖然尼古拉知道有必要對落後的農奴制度實施改革,但卻把改革限制在不與貴族利益發生衝突的範圍內。實施了幣制改革、法典編纂事業和國有農奴管理方式的改革。對外繼續推行神聖同盟的宗旨,和梅特涅合作,鎮壓歐洲自由主義、民族主義運動。1849年鎮壓匈牙利民族運動。為擴大在黑海和高加索的統治權而與英、法、奧斯曼帝國發生克里米亞戰爭。於行將戰敗時突然去世。也有服毒自殺的傳說。

    1844年尼古拉一世訪問倫敦,一再勸說英國與俄國攜手合作,共同瓜分土耳其。但作為土耳其的同盟國,英國並不希望與俄國瓜分土耳其,俄國的行為引起了英國的強烈反感。

    1853年,沙俄挑起第九次俄土戰爭,在錫諾普港徹底摧毀了土耳其艦隊。俄國與奧斯曼帝國斷交併開始佔領多瑙河流域的土耳其附屬國。這是一場大刀長矛對陣槍炮火藥、封建沙俄對陣英法新興資本主義國家的戰爭,參戰各國軍事實力發展的嚴重不平衡直接導致了觸目驚心的傷亡數字。當時,俄軍使用木製帆船,而英法是蒸汽炮艇;俄軍的老式燧發步槍射程僅200碼,英法聯軍的來復槍卻可以射到1000碼;英法聯軍從本國經海路到克里米亞只需三週,而莫斯科以南沒有鐵路,俄軍靠兩條腿走路,有時需要三個月……從一些角度來看,這場克里米亞戰爭對沙俄的意義類似於甲午戰爭之於清王朝。

    失敗的俄軍在巴爾幹撤退後,英法土召開軍事會議,決定乘勝前進,攻打克里米亞半島,消滅俄國黑海艦隊,佔領其海軍主要基地塞瓦斯托波爾,以阻擋俄國南下的勢頭。

    在付出了數十萬人傷亡和總司令雙雙死亡的代價後,英法聯軍終於打下了塞瓦斯托波爾。訊息傳到莫斯科,沙皇尼古拉一世完全陷於絕望,於1855年3月2日服毒自盡。

  • 5 # 薩沙

    雖然尼古拉一世被後人認為是一個平庸的沙皇,實際上還是有一定作為的。

    一般認為,如果尼古拉一世如果沒有成功鎮壓十二月黨人起義,沙俄可能在19世紀前期就垮臺了,根本支撐不到九十年之後。

    尼古拉一世還解放了很多農奴,大大緩解了沙俄內部的重大隱患,到他兒子時代就廢除了農奴制度。

    尼古拉一世是個能力不強的君主,但他和崇禎一樣努力。他平均每天都要工作16個小時甚至更多。因為不相信任何人,包括知識分子、貴族、軍官,尼古拉一世幾乎將整個帝國的大事獨攬到自己的身上長達30年時間,然而他卻缺乏處理這些事情的能力。

    他是一個可憐人,從沒有體會到作為皇帝的樂趣。

    從30歲登基開始就被十二月黨人武裝起義,到58歲病死,尼古拉一世每天都重複著不堪重負的生活。

    沙俄當時社會矛盾、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對外矛盾非常激烈,而且根深蒂固,任何人都無法解決。

    他只能守住祖先的基業,擊敗比自己還腐敗落後的土耳其。

    然而,當英國介入克里米亞戰爭以後,沙俄就被先進的工業化國家打的慘敗。

    尼古拉一世也因此鬱鬱而終。

    死的時候,他58歲。

    其實,以他的工作狀態來說,能夠堅持做了28年皇帝,本來就是奇蹟,換一般人都早累死了。

    這主要在於他堅持軍人的作息,每天都要健身一會,不抽菸,不喝烈酒,也不隨便搞女人。

    然而,積勞成疾,在一次閱兵後,尼古拉一世感染風寒,演變為嚴重的肺炎。

    在沒有抗生素的時代,肺炎是人類的三大殺手之一。

    死前,尼古拉一世把兒子亞歷山大叫到床前,悲傷地說:我本想把最困難、最沉重的擔子挑起來,把—個和平的、一切安排就緒的、幸福的王國交給你,但上帝作了另一種安排。這就是你的命運,為俄羅斯服務吧!

    尼古拉一世做夢也沒想到,自己兒子的結局非常悲慘,死於一次街頭的暗殺。

    2月18日午夜,尼古拉一世命令給莫斯科、基輔、華沙同時發報:“皇帝正在死去,並向所有的人道永別。”

    有人說,尼古拉一世是自殺,但這不可能。

    東正教的第一大罪行就是自殺,比叛教更為嚴重。所有人都知道,自殺的東正教徒會直接下地獄,而且不允許安葬在墓地,只能隨便埋葬在亂葬崗,教士拒絕主持葬禮。

  • 6 # 小約翰

    關於尼古拉一世的死有好幾種說法,有人說是服毒自殺,有人說是肺炎病發,但無論哪種說法,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尼古拉一世是鬱悶死的,他死時沙俄正在經歷巨大的失敗。

    沙皇尼古拉一世從1825年登基,1855年身亡,統治俄國三十年。

    當時的歐洲各國先後出現工業化革命,開始了文藝復興,思想解放解放運動如火如荼,資本主義蓬勃發展。

    但俄羅斯的制度還非常落後,被遠遠甩在後面,俄國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是因循守舊被時代淘汰,還是痛下決心進行改革?尼古拉一世面臨生死抉擇。

    在這個重要的歷史時刻,尼古拉一世選擇了抱殘守缺,頑固堅持落後的制度。不但不下決心進行改革,反而開歷史倒車,向後轉。

    尼古拉一世上臺後,立馬退出一系列政策,加強獨裁製度,擴大沙皇許可權,鎮壓反對者,希望利用俄國的文化、宗教,加固中央集權。最終用專制打造一個團結的俄國,讓俄國再次強大。

    表面上看,尼古拉一世治下的俄國,真的是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但這樣的穩定只是表象,所有的社會矛盾被掩蓋了,各個群體的訴求被忽略了,人民的呼聲被壓制了,社會矛盾被掩蓋了;俄華人民的創造性和積極性被扼殺了,俄國失去了前進的動力,俄國和工業化與現代化擦肩而過,加大了跟歐洲的距離。

    尼古拉一世於是俄國沙皇保羅一世的第三個兒子,本來皇位是跟自己無緣的。因為他的哥哥是法定的接班人,即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如果不是出現意外,尼古拉的人生也許會大不相同。

    1825年12月,亞歷山大一世在俄國南部意外死亡。

    而尼古拉的二哥康斯坦丁是個情痴,愛美人不愛江山,娶了波蘭一個沒有皇室血統的女子後,放棄了皇位。就這樣,振興俄國的重擔,歷史地落在了尼古拉肩上。

    儘管尼古拉也想過逃避,不想當俄羅斯這艘破船的舵手,不過猶豫了好久,最終還是沒有逃掉。

    當時亞歷山大一世留給尼古拉一世的,是一個爛攤子。

    比如大量農民陷入貧困,很多農民甚至淪為農奴,對政府失去信任;國家財政入不敷出、捉襟見肘;中產階級和貴族收入下降、不滿情緒增加。

    尼古拉登基寶座還沒有暖熱,俄國貴族革命者就給他一個下馬威,發動了政變,史稱12月黨人起義。

    起義是歷史給尼古拉一世敲響的一個警鐘,告訴他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條。

    但尼古拉不僅沒有幡然醒悟,反而擔心失去權力,更加恐懼改革。

    一方面尼古拉一世試圖用小幅度提高百姓收入來敷衍了事,用小恩小惠來收買人心,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以逃避革命,拒絕改革。

    一方面他又用越來越嚴厲的高壓政策來壓制反對聲音,打擊改革力量。

    在這樣方針指引下,尼古拉一世成立的幾個改革委員會成了擺設,無法拿出實質性的改革方案,只能來應付越來越高漲的改革呼聲。

    尼古拉一世天真的以為,只要建立一套對沙皇忠心不二的中央班子,加強軍隊建設、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就能穩定局勢,就能讓俄國長治久安。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尼古拉可謂煞費苦心:堵塞公民言路,不讓俄華人民瞭解外面發生了什麼,限制俄國公民出國,禁止學術交流、限制思想自由。

    尼古拉一世用專制手段,成功地打造了一個貌似強大、繁榮、和諧的俄國;但殊不知,這一切都是鏡花水月,都是假象。

    1854年春天爆發的克里米亞戰爭,俄國老式帆船組成的船隊,被英法蒸汽機為動力的先進艦船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損失慘

    重。

    1854年,英法聯軍在克里木半島強攻登陸,開始圍困塞瓦斯托波爾要塞,這意味戰局向不利於俄國的方向發展,儘管尼古拉一世不甘失敗,親自到前線檢閱軍隊,給士兵打氣。但大勢已去,就是神仙也無力挽救俄國。

    1855年年初,克里米亞戰爭局勢明朗,俄羅斯敗局已定,強悍高傲的尼古拉一世無法戰敗的屈辱,他心力憔悴,再也撐不下去了。俄國在戰場上的失利,讓強悍好鬥,心高氣傲的大獨裁者尼古拉難以接受,心力憔悴。

    1855年3月2日,因為檢閱部隊感冒的尼古拉一世,竟然一病不起,最終被病魔奪去生命。也許尼古拉一世臨死的時候,才明白是自己的頑固毀掉了俄國,但一切已經為時已晚。因為心力憔悴,他的病情很快惡化,不久便一命嗚呼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越南人為什麼如此喜歡吃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