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瀟水歸客
-
2 # 文彬說建盞
都是田園派作家,追求人性自然的真善美。
只不過時代不同,二人筆下的社會背景不同,沈從文的年代更為久遠,環境更為古樸。
故事一樣的結局,但是主人公的語境、語言特色不同,背後是人們思想的不同。
-
3 # 70後你們還好嗎
老師沈從文的寫作風格:
一、語言簡潔,惜墨如金,斟酌字句。沈從文對於人物形象,經常不做客觀的描寫,而是主觀敘述,著墨不多卻非常傳神。透過恰到好處的語言、對話等方面的描寫,更加突出人物形象、人物情感。
二、具有濃郁湘西地方色彩。小說中描述性的名詞蘊含有大量的湘西民俗文化,將諺語、俗語、民歌等巧妙的運用到小說中。在沈從文的小說中,他用生動易懂的語言把各種故事、傳說表現得栩栩如生。
學生汪曾祺寫作風格,
樸實之中見真情,樸素、平淡、韻味無窮 字裡行間有書香味,有江南的泥土芳香 。
-
4 # 燕林
小說風格的異同主要是從語言,系別,寫作方法,框架等方面來區別,以下對兩位作者的作品的區分主要是從系別和語言來講:
沈從文的小說趨向於鄉土文學,原生環境給予了沈從文文學創作的源泉,因此他的小說多大多數是描寫湘西的民俗風貌和山水人情,他將湘西的山水民情中的靈秀俊逸賦予作品,如小說《邊城》,我們將永遠記得白塔下的翠翠和爺爺,他們質樸單純的情感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無疑是一股清泉。
而汪曾祺的小說,從語言風格來看,屬於京味文學,任然不改上篇的說法,人的生存環境、經理和挫折等外在因素,都會成為作者文學創作的源泉,對於“京味”一次有專業的解釋,它是指作品中的語言將北京地方方言的詞語使用於文學作品中。如我們中學所學的《衚衕文化》。
-
5 # 一隻傲嬌的狗子
沈從文是汪曾祺的業師,在小說創作背景的取向、人本理想的寄託、散文化的風格等方面,汪曾祺和沈從文的小說都具有很強的可比性。沈從文,在他的作品中處處流貫著一種燃燒的感情,對於人類智慧和美麗永遠的傾心、康健誠實的讚頌以及對愚蠢自私極端憎惡的感情。他們的生計,他們的命運無時無刻不纏繞在沈從文心間,使他痛苦,使他憂傷,使他不平。憂於中而瀉於外,這使他的作品在濃郁的抒情詩意中總是籠罩著一種憂傷而不甘寂寞的基調。這種深厚的感情在他的創作中起著主宰和支配的作用。他從不拘泥於故事的首尾照應、高潮的設定安排、人物的來龍去脈,而是以感情去牽動讀者去注意那些使人傷心動情的事情,幫助他表達這種特殊思想感情的,是他作品中那種歌的節奏,詩的韻律,畫的色彩。它們與作者的思想感情天然溶合,在語言、句式、場景、意蘊等方面都表現出了略帶憂鬱的偏冷色的美。
沈從文簡直不是在寫,而是在唱,長歌當哭地唱。詩韻不經意出現在字裡行間,復唱也常常出現在似乎是淡淡的述說裡。
沈從文善於節制自己的感情,從不採取劇烈的表達情感的方式。但他也沒有關死情感的閘門,他讓情感的細流在平靜的敘述裡緩緩流動。他不象魯迅那樣,把火樣的熱情包裹在冰一樣的冷靜裡;也不像巴金前期那樣,是爆發的、傾瀉式的情感洋溢。而是在微笑裡藏著哀痛,微涼裡夾著憂鬱,形成自己獨有的抒情風格。
綜上所述,沈從文風格的主要特點:不拘格式,不受約束,在籠罩著淡淡哀愁的詩意美中表現對現實生活的思考如果按主題分,汪曾祺相當多的一部分作品屬於人性關係和人類感情探索的,
汪曾祺,在作品中著力表現他對生活的思考、對理想的苦苦追尋、對現實中尚未消退的陰影的憂心,他總是隨著這些感情的流瀉組織素材、結構文章,而傳統的篇章佈局卻在他那裡遭到了蔑視。這種感情除了細膩、清新、溫婉外,如同沈從文一樣,還略帶感傷,有一種淡淡的哀愁。
他作品主人翁的性格都帶有這種略帶憂鬱而美好的詩情,象那個聖潔而寬容的虞芳、頗有清玩雅趣的靳彝甫、仙風道骨的王淡人鑔一幅幅幽雅而娟秀的淡墨山水畫。詩情畫意被籠罩在一層由溫柔的感傷構成的朦朧煙霧之中,就在這些憂鬱的詩情中表現出作者對真、善、美的執著。 首先,作家創作風格不能脫離他所處的民族和時代。綜上所述,在汪曾祺的小說中,我們能夠發現蘊藏在文中的真、善、美,他傳承著祖國的傳統美德和傳統文化,以極其虔誠的態度來表達其內心對生活的熱愛、對人性的讚美。汪曾祺的小說語言優美,別有特色。主要表現為雅俗並濟的大白話,返樸歸真、淺顯直白;文中大量採用了地道的蘇北水鄉方言,貼近老百姓自己的生活,令人倍感親切。同時,還有濃郁的文言色彩,清淡自然,別有情致。
-
6 # 春影片
相同的地方:語言風格和小說題材。例如,汪曾祺的《受戒》,沈從文的《蕭蕭》、《邊城》。
不同的地方:沈從文偏浪漫,所以難免惆悵;而汪曾祺偏現實,時有大團圓結局。
-
7 # 女神故事圈
沈從文和汪曾祺是師生關係,兩人同為京派代表作家。沈從文是京派文學的中流砥柱,汪曾祺被稱為該流派的最後一個傳人。兩人都非常擅長刻畫鄉土文化下的人物形象,抒發情懷。
1、兩人之間的不同之處首先是敘述方式。沈從文和汪曾祺對於故鄉感情的差異導致敘述方式的不同。沈從文對於鄉村有著深厚的情感。他的作品如《邊城》、《湘行散記》、《長河》《三三》等都能看出他對湘西有著非常深的情結。對鄉村的熱愛讓他產生了對城市的一種天然的疏離感。汪曾祺的作品有著抒情詩人的恬淡,更加包容,從《大淖記事》、《受戒》等作品看出作家寬廣的精神向度和悲天憫人的心懷。
2、其次是創作結構。雖都取材自湘西,沈從文小說在創作結構做到新意層出不窮。沈從文注重小說呈現給讀者的結構感,不致使讀者覺得枯燥乏味。小說結尾總有意想不到的結局;汪曾祺作品更加隨性,結構鬆散。我還記得他談美食,談植物,就是撿一片樹葉,跟你娓娓道來的感覺。汪曾祺的作品給人一種生活是很美好的,自然是很美好的,食物是很美好的感覺。
3、語言用詞風格這兩人都是用詞高手,詩化的語言,簡潔凝練、優美清新。“沈從文體”的訣竅之一就是儘量少用“的”,以展示語句凝練;汪曾祺師從沈從文,有著“抒情詩人”之稱。相比沈從文有時傷感的文筆基調,汪曾祺的語言多了一分明快。
回覆列表
相同點:內容:平凡生活中的小事;人物:普通人,小人物;風格:清新甜淡
不同點:沈的作品中不經意間流露出一種淡淡的感傷,汪的作品中能感受到對未來生生不息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