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品點歷史
-
2 # 常棣tandy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播州之亂是發生在明萬曆年間的一場較有影響的叛亂,我從播州楊氏溯源、為什麼會叛亂、以及平叛的艱難性三方面對這一問題進行回答:
一、播州楊氏的來歷
播州(今貴州遵義地區)從唐朝起就由楊氏世代盤踞著,到明初時已傳至二十一世。元末時為農民起義軍明玉珍所佔,成為明夏政權的轄地。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洪武四年(1371年)派大軍平定明氏的夏政權,播州就歸屬明朝。明廷襲用元朝的土司制度,仍任土官楊鏗為播州宣慰使。洪武七年中書省奏:“播州土地既入版圖,當收其貢賦,歲納糧二千五百石,為軍儲。”但朱元璋“以其率先來歸,田稅隨所入,不必以額”。
洪武十五年,明朝政府為了加強對播州地區的統治,建築了播州城,“以官兵一千人、土兵二千人戍守之”。為了使這些土官能夠很好地服從明朝中央政府的管理,懂得“守土保身之道”,每當他們來京“朝貢”時,明朝政府都要進行訓諭,還要宣慰使及其以下的各級土官,派遣他們的子弟到京師國子監學習封建倫理道德和明律等。
依據當時的土司制度,播州的土官宣慰使、宣撫使、安撫使等都是世襲的,在其統轄地區,不但管理民政,而且掌握兵權,有自己的軍隊。如楊氏長期以來,抽調“土丁子弟”,在他們的手上刺字染黑,稱為“涅手軍”。這些土官掌有不受明朝政府約束的司法權,所謂“人皆世祿,自用其法”。他們的意志就是法律,可以隨意逮捕、審訊甚至殘殺民眾。他們掌握著上述種種特權,成為當地的土皇帝。他們任意壓迫和剝削統治區內的各族人民,兼併土地,搜刮錢財,無所不為。如憲宗成化時,播州安寧宣撫使楊輝佔有“莊田一百四十五所,茶園二十六處,蠟崖二十八處,獵場十一處,漁場十三處,奴役佃戶以千百計”。
二、楊應龍的叛亂原因
播州宣慰司轄有草塘、黃平兩個安撫司,真州、播州、餘慶、白泥、容山、重安六個長官司等,地域廣,有田、張、袁、盧、譚、羅、吳七姓,世襲各級土官。這七姓大多是楊氏姻親或是其他地區的土酋進入播州的。如張姓與楊氏聯姻,楊應龍(隆慶五年襲為播州宣慰使)祖父楊相的嫡妻即張姓。田姓,原是思州宣慰的後裔,永樂時,思州改土歸流,田氏的一些族人就到播州依靠楊氏。楊應龍剛襲任宣慰使時,多次幫助明朝統治者鎮壓其他少數族人民的反抗,並嚮明朝進貢大木,獲得明朝政府的信任,被授以都指揮使銜。
楊應龍對播州各族人民的統治極為殘酷,“在州專酷殺樹威,有小睡眥即殺害,人人惴恐”。隨著勢力的日益增長,楊應龍“漸驕蹇,輕漢法”,對明廷不大服從了,公開聲稱“例得生殺其屬”。
楊應龍的跋扈情況,引起近鄰貴州省地方長官的警惕。萬曆十八年(1590年),巡撫“葉夢熊疏論應龍兇暴諸事,巡按陳效歷數應龍二十四大罪”。但管轄播州的四川省的官吏對之採取另一種態度。這時,明朝政府為防禦松潘地區少數族人民的反抗,調播州土兵去協守。四川巡按李化龍即上疏朝廷要求“暫免勘問,俾應龍戴罪圖功”。
正當黔蜀雙方剿撫主張相持不下時,楊應龍妻妾之間爆發矛盾。楊應龍寵愛其妾田雌鳳,殺了嫡妻張氏,“妻叔張時照與所部何恩、宋世臣等上飛文告龍反”。貴州巡撫葉夢熊主張立即派兵征剿;但四川方面的地主士大夫紛紛為其說情,認為“蜀三面鄰播,屬裔以十百數,皆其彈壓,且兵驍勇,數赴徵調有功,剪除未為長策”。
四川巡撫、巡按皆主撫。朝廷命黔蜀兩省會同查問。楊應龍知道四川袒護他,“願赴蜀,不赴黔”。萬曆二十年(1592年),楊應龍到重慶接受審訊。
正於這時日本侵略北韓,明廷向全國徵兵援朝,楊應龍立即上奏,“願自將五千兵徵倭報效”。明朝政府釋放了楊應龍,不久,朝廷又令其不要出兵。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巡撫都御史王繼光到重慶,主張“嚴提勘結”,楊應龍“抗不復出”。王繼光一意主剿,遂與總兵劉承嗣、參將郭成等“議分三軍,各道並進”。在婁山關一帶地方,明軍大敗,都司王之翰所部軍隊“殺傷大半”,“委棄輸重略盡”,明軍只得撤兵。
三、何以動用二十萬大軍平定?
1、逐漸做大
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三月,明廷以兵部侍郎邢玠總督貴州。第二年邢玠到四川進行招撫,準楊應龍“輸四萬金助採木”贖罪,並以重慶太守王士琦為川東兵備使,防備楊應龍。當時明廷正忙於援朝抗倭,無力兼顧播州,同意了邢玠的處置。
楊應龍表面上對明廷輸金“贖罪”,暗中拼命積蓄力量,一心想割據稱王。“所居飾以龍鳳,擬至尊,令州人稱己為千歲,子朝棟為後主。”“分遣土目置關據險,立巡警,搜戮仇民,劫掠屯堡,殆無虛日。厚撫諸苗,用以摧鋒,名‘硬手’。州人稍殷厚者,沒其家以養苗,由是諸苗人願為之出死力矣。”
楊應龍經過幾年準備,勢力日益強大,起兵攻城略地。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大掠貴州洪頭、高坪、新村諸屯”。“又侵湖廣四十八屯,阻塞驛站”。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二月,楊應龍大敗貴州巡撫江東之所率的明軍,殺都指揮使楊國柱。
2、決意進剿
明廷聞訊大驚,任都御史李化龍兼兵部侍郎節制川、湖、貴三省兵事,決意進剿。這時,北韓戰事已結束,就調東征諸將南征,命劉延率部先發,並增調浙江、福建、雲南、廣東等地部隊前去會剿。
萬曆二十七年六月,楊應龍乘明兵尚未會集的時候,率軍攻陷綦江。綦江是川東重鎮,重慶的南大門。楊應龍的軍師孫時泰勸其“直取重慶,搗成都,劫蜀王為質”。楊應龍不進襲重慶、成都,只是想把他的勢力範圍從遵義擴充套件到綦江地區。他退屯三溪,以禁江之三溪、母渡,南川之東鄉壩,立石為播界,號“宣慰官莊”。
明神宗朱翊鉤聽到綦江失守,十分震驚,怪罪於原四川、貴州巡撫譚希思、江東之,削奪了他們的官職。同時加重總督李化龍的職權,“便宜討賊”。李化龍剛到四川時,因各路軍隊未集,對楊應龍作出招撫的姿態,使楊應龍存有“冀曲敖如囊時”的錯覺,不再進攻明軍,延緩了軍事行動,使局勢漸趨穩定。
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春,明朝各路軍隊陸續抵達川貴兩省,李化龍急速部署出剿,分八道進兵。從四川方面進攻的分四路,總兵官劉鋌由綦江,總兵官馬孔英由南川,總兵官吳廣由合江,副將曹希彬由永寧。
從貴州方面進攻的分三路,總兵官童元鎮由烏江,參將朱鶴齡由沙溪,總兵官李應祥由興隆。
從湖廣方面進攻的一路,分兩翼,總兵官陳磷由偏橋,副總兵陳良批由龍泉。“每路兵三萬,官兵三之,土司七之”。楊應龍認為八路明軍,以劉綎所部最精銳,想先挫其鋒,於是派他的兒子朝棟率勁兵去迎擊,說:“爾破綦江,馳南川,盡焚積餘,餘無能為也。”結果被劉綎打得大敗,“朝棟僅以身免”。
各路明軍乘勢猛攻,四川方面的明軍從北面攻下了形勢險要的婁山關。貴州、湖廣出發的明軍,很快攻下了烏江一線,逐漸縮小了包圍圈。到五月十八日,八路明軍會集於遵義北的海龍囤下,分批猛攻。海龍囤是楊應龍的老巢,地勢險峻,直到六月五日才被攻下。楊應龍自縊死。其子朝棟、弟兆龍等被俘,後解至京師處死。
這次明軍自出師到平定楊應龍,前後歷時一百十四天。在戰爭中,許多被楊應龍裹脅的當地人民也被明軍所殘殺。據記載,八路明軍“共斬級二萬餘”。
四、播州地區的“改土歸流“”
明朝政府平定楊應龍的叛亂以後,就在播州地區“改土歸流”,直接派遣“流官”管理。播州原屬四川省管轄,但明廷認為“黔瘠壤也,若乘此時,而割播地以附黔,則於蜀無損,於黔有裨”。“但盡屬之黔,則地方千里,諸凡締造,勞費尚多,亦黔所不能堪。”於是將播州地區設定二府二州八縣,“分屬黔蜀”。
遵義府屬四川,下轄真安州及遵義、桐梓、綏陽、仁懷四縣。平越府屬貴州,下轄黃州及餘慶、甕安、湄潭三縣。從此,結束了楊氏在播州長達二十九世七百餘年的世襲統治,促進了播州與內地的聯絡,這對播州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起了推進作用。清世宗雍正五年(1727年),清朝政府又把四川的遵義府及其所屬的州縣,改由貴州省管轄。
(正文完)
-
3 # 肖邦老師的課堂
電視劇《夜天子》中播州土司楊應龍,非常狡猾兇狠。那麼歷史上確有此人,而且也確實厲害,不過他是播州最後一位土司,因為萬曆皇帝,派了二十萬大軍,把他打敗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楊氏為什麼這麼強大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楊氏家族的發展史。
楊氏家族起源於唐朝,唐太宗時期,唐朝將原來的郎州設定為了播州。後來被南詔佔領了,唐僖宗時,楊端率軍攻打南詔,將其擊敗後,佔據了播州,自立為王了,成為了一個世襲的家族政權,楊端就是播州楊氏的始祖。宋太祖時期,楊實歸順了宋朝,南宋時播州軍還是抗元的主力軍之一。
元朝時,忽必烈招撫了播州,楊邦憲投降了元朝,就此設定了播州安撫司,楊邦憲為安撫使。到了明朝,楊氏家族又降了明朝,在播州就此設立了宣慰使司,駐地貴州遵義市。隆慶年間,楊應龍世襲了他父親楊烈的播州宣慰司。萬曆年間,楊應龍升任了都指揮使,加封驃騎將軍。楊氏家族歷代統治播州,勢力盤根錯節,而且楊應龍野心很大,想佔據四川,獨霸一方。
楊應龍狡猾兇狠,結怨了很多人,最後他妻子的叔叔告發他謀反,幾經周折,萬曆決定剿滅楊應龍,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明軍彙集播州附近,李化龍手持尚方寶劍,主持全域性,明軍20萬人分八路攻打楊應龍。經歷三個月的戰鬥,打敗楊應龍的軍隊,楊應龍自殺,其子被俘,押回京師,被處死。至此唐朝建立的播州楊氏政權,傳位29代,徹底結束了。
-
4 # 一貳一橙
播州楊氏最先發跡於唐朝,本來是太原漢族人,在唐朝末年,楊家先祖受命南征南詔國,受唐朝冊封鎮守播州一地。
楊家也就是在這時期進入到了播州,並和當地苗族通婚雜居,靠著能力和官位逐漸成為了播州領袖。
播州楊家地處偏遠,為了保證貴州的統治,所以得到了歷朝歷代的羈縻扶持宋朝徽宗時期封楊光榮為播州軍節度使,相當於承認了楊家對播州的統治權,元朝忽必烈再封楊邦憲為“播州安撫使”,明朝建國後冊封楊家為“播州宣尉司”,把播州的軍事指揮權交給了楊家。從唐到明這八百年的時間裡,播州儼然成為楊家的“割據王國”了。
在明初,四川當地還在元朝的控制之下,朱元璋為了拉攏楊家,不但把播州全權交給楊家,還多次免除其賦稅,規定三年才需要朝貢一次。朱元璋此舉雖有利於牽制四川的元軍勢力,可將播州的地位提拔到和北韓、越南等附屬國一樣,也導致了播州出現尾大不掉,甚至起兵獨立的情況。成化年間,播州已經出現了不安分的動作,多次藉機派兵侵擾四川、雲南等地,只不過這時明朝國勢正值上升趨勢,楊家的陰謀也在明軍的奮戰下被擊破,然後就是老套路了:楊家上表謝罪,朝廷寬慰幾句,最後也就不了了之了。
到了嘉靖年間,大明軍勢呈疲弱之狀,戰力不復明初時候,加上東南沿海的倭寇,東北地區的韃靼不斷侵擾,這些都讓楊家看到了獨立的曙光。
播州楊家第二十九代統治者楊應龍接任播州宣尉司,這人性格殘暴,橫徵暴斂,連岳母一家也因為幾句話得罪他而被滅門,還殘殺漢族百姓,故意挑起苗族和漢族的衝突,在播州惹起了極大的民怨。
當時的大明王朝正處於抗倭援朝的三大徵之中,無暇顧及西南的播州,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先放過楊應龍一馬。萬曆二十五年,楊應龍多次擊敗明朝的小規模進剿,這讓本來就看不起大明的楊應龍有了個致命的錯覺:明軍已經沒用了,播州獨立時機已經成熟。就在楊應龍在播州鬧騰得歡時,明政府已經和日本合談成功,大軍逐漸退出北韓國土,班師回朝。
從萬曆二十六年和日本合談成功開始,到二十八年開始攻略播州,明王朝幾乎是馬不停蹄地將軍隊從東北一路調到西南,可見當時楊應龍之所以能在對明戰鬥中獲勝。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明朝被拖在了北韓戰場,無暇南顧才能佔到便宜的,現在北韓戰事已經解決,播州之戰也就正式開始了。由於楊家在播州經營了八百年之久,勢力盤根錯節,雖然楊應龍不得人心,但當地民眾想反的是楊應龍,而不是楊家,這一點對明王朝是很不利的。壓下葫蘆起來瓢,光解決一個楊應龍是不夠的,要打就要把楊家這棵千年大樹連根拔起,把播州正式歸入大明的直接統治之下。
而且雲貴地區的土司制度一直都是明王朝的顧慮,控制播州、滅亡楊家,除了能得到播州一地之外,還能給當地的其他土司以威懾,給日後改土歸流,政府直接控制雲貴地區奠定基礎,所以此戰只可勝利,不可失敗。
這也是為什麼播州之戰是三大徵中最沒有懸念,其難度甚至還比不上平定蒙古哱拜的寧夏之戰,可卻能名列三大徵之一的原因。萬曆二十九年一月,擔任過抗倭援朝的遼東巡撫李化龍奉命節制湖廣、貴州、四川三省軍隊,八路大軍共二十餘萬人全面進攻播州。
除了戚家軍將領陳寅在婁山關遇到了楊應龍的死守,雙方爆發了一場惡戰之外,其餘地區可以說是勢如破竹,如入無人之境。戰爭僅不到半年就結束了,楊應龍走投無路,上吊自盡,統治了播州一千多年、傳承了二十九代的播州楊家就這樣滅亡了。
播州戰役結束後,明朝在當地實行“改土歸流”,設立府縣,正式把播州歸入中央的管理之下,其他地區的土司也因為明軍的軍威而臣服於中央,明朝加強了對於西南地區的控制力度。一直到南明時期,永曆皇帝在雲貴地區建立了永曆政權,得到了當地土司的擁護。
-
5 # 未濟
播州楊氏原本在太原,因為唐朝末年,南詔入侵,唐朝又趕上農民起義,沒有精力去管南詔的事,後來農民起義平定,國家消耗巨大,也沒有足夠實力了。於是宰相想出一個辦法,召集天下精兵,自願前往,誰能收復失地,就可永鎮斯土。第一任家主楊端帶著家族的人前往播州,與南詔作戰。經歷了多代家主的努力,終於打下了播州全境。也與當地人通婚,民族融合。
唐朝滅亡,北宋建立,播州楊氏歸降北宋。蒙古入侵南宋的時候,播州楊氏做出了巨大貢獻,與蒙古作戰,而且作戰勇猛,多次挫敗蒙古。在楊文的獻策與推薦下,修建了釣魚城,蒙哥就是戰死於釣魚城。播州楊氏可以說是改變了當時的形勢。
播州楊氏修建了海龍屯,是龐大的山城防禦體系。十分險要,想要強攻,幾乎是不可能的。這樣是為什麼明軍打起來那麼費勁。
一直到了明朝萬曆年間,播州楊氏統治播州已經七百餘年了。楊應龍因為各種原因,其中比較複雜,可以看我寫的文章,最終反叛。明軍發兵討伐。最後一戰就是在海龍屯打的,傷亡慘重。
-
6 # 澳古說歷史
播州,位於今貴州北地,轄地和今遵義市相當。唐貞觀九年(635年),唐太宗以“隋䍧柯郡之䍧柯縣”為由,在䍧柯郡的北部地區,置郎州,領恭水、高山、貢山、柯盈、邪施、釋燕等六縣之地。
十一年,“省郎州並六縣”,十三年,“又於其地復置播州及恭水等六縣”,即在原郎州之地置播州,轄恭水等六縣。“播州”之名,自此而始。此後,“播州”區劃屢變,或為州,或為郡,或為都督府。
景龍四年(710年),唐中宗改“播州”為都督府,置都督。天寶元年(742年),唐玄宗改播州都督府為“播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唐肅宗復播州郡為“播州”。
唐代宗大曆五年(770年),播州土著叛亂。次年,代宗命“榮率師南征,剿撫並用,蠻方永靖”,以羅榮為六州都督、沿邊招討使,負責率兵平叛,隨後羅榮率兵鑿山開道,剿撫並用,7年之後,播州叛亂被平定。
平定叛亂之後,羅榮被代宗“即其地分封,命世侯播土”,封播州侯,自此播州成為羅氏的世襲封地。
後羅氏統治了播州八十餘年,歷經四代傳至羅太汪。大中十三年(859年),崛起於滇西北的南詔國向東擴張進攻播州,羅太汪戰敗,播州丟失。次年,唐宣宗派安南都護李鄠率兵擊退南詔國,播州重回羅氏之手。
可好景不長,鹹通二年(861年),南詔羅閩氏族部再次佔據播州,羅太汪再次戰敗,後逃往瀘州。乾符三年(876年),羅太汪在同族楊端的協助下,率八姓族人自瀘州出發“逕入白錦,軍高遙山。據險立呰,結土豪蔣、黃三氏,為久駐計。蠻出寇,端出奇兵擊之,大敗。”一舉擊潰佔據播州的南詔羅閩氏族部。
後唐朝廷再次冊封羅太汪為播州大首領,楊端為播州刺史,自此播州歸羅氏、楊氏共同管轄,但是因羅氏後人太過無能,播州的最高統治權終被楊氏所奪。之後楊氏開啟了對播州長達725年的實際統治,自唐末楊端入播,楊氏共傳27世,至末代楊應龍敗亡。
乾德三年(965年),楊端後人楊實率播州上下軍民歸附宋朝。宋廷詔建播州、遵義軍與遵義縣,雖設州縣,但播州之地仍為楊氏所控。至宋亡,至元十四年(1277年)楊氏十六代土司楊邦憲上書忽必烈“本族自唐至宋,世守故土,將五百年,今願納土內附”歸順元朝,而後忽必烈授予楊邦憲紹慶、珍州、南平等處邊宣慰使職。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楊氏十七代土司楊漢英被忽必烈冊升為播州宣撫司,負責管轄貴州十九個長官司和諸苗族峒寨。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貴州之地被明玉珍所佔,楊氏二十一代土司楊鏗歸附明玉珍,明玉珍仍讓其掌控播州。
洪武五年(1372年),明朝一統天下,楊鏗遂歸附明朝,明太祖讓其仍領播州宣慰使,並“詔勅賜鏗衣幣”以示恩寵。
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楊氏第二十九代土司楊應龍反叛明廷,萬曆皇帝命李化龍節制川、黔、湖廣三省軍務,率領20餘萬大軍,分兵八路進剿播州。此後歷經114天,李化龍始平播州,楊應龍自殺身亡,自此於公元724年在播州即已建立的楊氏世襲統治徹底宣告終結。
至於在播州之役時,對於僅僅只是擁有一隅之地,擁軍不過數萬的楊應龍,明廷動用20餘萬大軍去平叛才能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播州優越的地理位置。播州地處西南高原,介於四川、貴州之間,山川深阻,地勢險要。《續修四庫全書·兩朝平攘錄》載:“封域南極牂牁,西連棘道,東西一千四十里,周圍遠近三千里,蓋西南奧區也。西此出四川綦江、南川,為前門;西南出赤水、烏撒、水西、黃平,為後門;其東出湖廣偏橋、沅州,為右肋。凡聯三省,此地勢西北塹山為關,東南俯江為池,中皆山谷盤亙。巉崖峻壁,跨接溪峒,人馬不得並行。”
《華陽國志.南中志》亦載:“(牂牁)特多阻險,有延江、霧赤、煎說為池衛”。依史而載,我們可以得知播州地勢的險峻,屬易守難攻之地,憑藉著這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再加上播州與中原道路的不通暢,所以一旦誰盤踞於此,即可迅速形成割據狀態,而中原王朝對此也就處於束手無策的狀態。
當然,中原王朝要想征服播州並不是不可能,但因播州易守難攻的地理位置,周邊都是崇山峻嶺的地勢,所以朝廷要想征服播州就必須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如果沒有幾倍於播州的兵力,及充足的糧草和軍備,中原王朝很難徹底征服播州之地。
而這也是為什麼歷代的中原王朝都願意接受播州楊氏的歸附,畢竟要徹底佔領播州,所得到的利益與付出完全不成正比。既然楊氏願意歸順,朝廷也自然樂的開心。
2、豐富的物質資源。播州很難攻佔的原因除了易守難攻的地理優勢,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獨特的自然資源。“播州東西二千里,南北數百里,樂土也”,至唐時,播州就有了“稻粟再孰,無徭役”這樣衣食無憂的繁榮之景。
同時,播州不僅擁有肥沃的農田,還有可放牧的牧地。此外,由於山林眾多,播州可供採摘的植物資源,及狩獵的動物資源都十分的豐富。而憑藉著這等豐厚的物質資源,播州完全可以做到不依靠外界,就可做到自給自足。
如此,當時的播州土司楊應龍就憑藉著易守難攻的地理優勢和豐富的物質資源一次又一次的抵禦住明朝大軍的進攻。
為此楊應龍的謀士曾自信的說道“本州山河雄壯,兵食充盈,又得群苗為羽翼,據而用之以圖大事。……今朝廷說動兵征剿也,只是虛名。太爺今只預備糧草,整飭險隘,將五司七姓仇家掃蕩以絕禍根。又將海龍囤修理,堅壁重關,以為退步。就有幾多兵馬來也,無奈我何!左右歸還,一個撫!”。雖然楊應龍的謀士說的這句話有點誇大的嫌疑,但他說的話也不無道理。
當時的楊應龍的確能做到依靠著易守難攻的地勢,及儲備豐厚的物資資源,再加上播州周邊的雄關,來抵擋住明朝的一次次進攻。
而明朝則很難擊潰楊應龍,一旦在兵力上沒有對楊應龍形成絕對的壓制,沒有一擊擊潰楊應龍,楊應龍完全可以藉助著地勢和豐厚的物資來於明朝周旋到底,也就是打游擊戰。真到那時一旦時間拖的太久,明軍的物資供應不足,將士又疲於奔命,明必敗。
總的說“播州之役”明朝要想獲勝,絕非易事。地理上的艱難險阻,非平野曠野可比。所面對的對手,非平庸之輩,而是善戰之輩,其戰鬥力,更非一觸即潰的弱兵,而是善戰敢戰的精銳。
同時明朝面對的對手可是盤踞播州700餘年的楊氏土司,楊家在播州的統治可謂是根深蒂固,播州的五司土官皆聽命於楊氏,而明朝在此是毫無根基可言,它做不到像楊應龍那般熟悉播州的地形,又能在播州自給自足。
再者此戰明軍輸不起,一旦“播州之役”慘敗,明廷必定喪失對於整個西北地區的掌控,到那時明朝必定陷入動盪之中,本就傷痕累累的明朝更會雪上加霜變得更壞。所以此戰明廷一定要勝,而且是要大勝。
如此在種種的原因下,最終讓萬曆決定派遣20餘萬大軍去平定僅有一隅之地的楊應龍。只有集幾倍於敵的優勢兵力,以多勝少,明朝才能有絕對的把握獲得勝利。
-
7 # 李氏王朝2
播州,自古以來被稱為瘴癧之地,被中原王朝視為不毛之處,野蠻之所。是用來流放罪人之地。而播州楊氏,乃貴州四大土司之一。先祖楊端於唐乾符三年(876)始入播,據其地鎮撫諸苗。歷宋、元世有其地。明洪武年間納土歸降,授宣慰使,子孫相繼不絕。應龍為第二十九代土官。由此可見,楊氏在播州的根深蒂固,可謂是隻知楊氏,不知皇帝了。
到了萬曆元年(1573),授宣慰使敕書。十四年(1586),授都指揮使。十九年(1591),貴州巡撫葉夢熊以播州所轄五司改土歸流,悉屬重慶。遂率五司七姓叛。二十年,被捕入重慶獄,律當斬,會倭寇入侵,將兵5千徵倭以自贖,幸得勝歸。由此可見,播州苗兵的強悍了,可以把鬧得整個大明雞犬不寧的倭寇都幹翻了,這是怎樣的牛了!
到了萬曆的後期時代,朝廷已經非常虛弱了。由於裡甲制度的崩潰,政府要糧沒糧,要兵沒兵。而播州因地處後方,日承安平,日益驕蹇不聽命。二十四年(1596),楊率苗兵入餘慶、大阡、都壩,焚草壙、餘慶及興隆、都勻各衛。又遣兵圍黃平,與明軍戰於重安。二十五年,復率苗兵入江津、南川、臨合江,殺仇家袁子升。進逼貴州洪州、高坪、新村諸屯,入湖廣四十八屯,阻塞驛站,殺仇民宋世臣、羅承恩等。二十七年(1599),拒戰貴州巡撫郭子章軍,陷綦江,盡殺城民,投入江中,蔽江不暢,水為之赤。二十八年,率苗兵五道並出,破龍泉司。明將李化龍分兵八路進剿,每路約3萬人,連克桑木、烏江、河渡、三關及天都、三百落諸囤,又破龍爪、海雲、青蛇囤、落濛關,至大水田,焚桃溪莊、龍海囤等。明庭嘗試派了三千官軍去抓捕楊應龍,沒想到被播州軍全殲。正好這個時候,明朝和日本的北韓戰爭打完了,一群百戰強兵退回來了,於是明庭有力氣了,輪到楊氏慘了!楊應龍平時嗜殺無忌,此時散金募死士拒戰,無一應者。見勢已去,自縊身亡。其子楊朝棟被俘。明軍斬殺其2萬餘眾。播州土官自唐代起歷725年之楊氏統治遂告結束。
-
8 # 夏目歷史君
這個問題我們分兩點來答,先說第一個問題,即播州楊氏的來歷,這個來歷包括其興起,變遷與終結。
播州,即是如今的遵義地區,古為夜郎,唐朝貞觀年間,設定州,稱之為播州。唐朝末年,天下大亂,播州也不例外,太原人楊端乘此機會獲得了播州的統治權,而楊氏也自此成為了貴州的四大土司之一,擁有了播州的絕對控制權。
貴州地區在古代本身就屬於蠻荒之地,播州亦是如此,所以它大多時候都只是古代中原王朝流放犯人的一個場所罷了,本身與中原的封建王朝的來往並不算太密切。得益於此,播州一直都是楊氏獨大,無論歷史如何變遷,楊氏的統治都是穩如泰山。直到有明一代,朝廷才以當時楊氏的統治者楊應龍叛亂作為契機,將播州直接歸於中央政府的管轄範圍之下,播州,長達700餘年的私人統治終於畫上了休止符,成為了過去。
一、楊氏在播州的興起
上文籠統的講了一下播州的歷史,接下來我們來詳細瞭解下播州。楊氏雖然統治了播州七百餘年,但是,他們卻並非是播州的土著居民(前頭也有提到,楊氏祖先楊端是太原人)。
作為少數民族聚居之處,播州只是在名義上為中央所管控,但實際上卻是完全的自治,嚴格來講,它甚和中原王朝並不親密。安史之亂之後,唐代再不復之前的盛世氣象,開始逐漸走向落敗,這樣的中央又怎麼能夠鎮得住原本就離得遠的播州呢?
於是,在大曆五年,播州的僚人抓住機會,決心造反。但這次造反並沒有成功,當時的僚族酋長羅榮平定了這次看似荒誕的反叛,而在朝廷的嘉獎之下,播州成為了羅家的“家族產業”,而從朝廷將播州正式當做封地分封給羅氏之後,播州歷經幾百年的“私人制”正式拉開了序幕。不過這個時候,羅氏仍舊是為朝廷服務的,所以說,這僅僅只是個開始。
羅家將首領的位置一代一代傳下去,直到羅太汪坐上首領的位置之後,一切又有了改變。羅太汪當上首領的時候,年紀並不大,算得上是個毛頭小子,如果說一切就這樣安安穩穩,沒有發生變故的話,他還應當坐在這個首領的位置之上,直到他年老生死,再將位置牢牢地傳給下一個繼承人。
可惜的是那個時候,南詔不滿足於現狀,決心叛唐,並攻陷播州,而這個時候,唐將楊端率軍收復播州,但是辛辛苦苦自己打下來的地方,又怎甘心拱手讓於他人,楊端此時想起了曾經的南越王趙陀,於是決意自己統治播州。
而這個時候的唐王朝本身就已經江河日下,分身乏術,只能夠在蠻族地方名義上設立州縣,讓這些部落原本的首領繼續統治地方,並且特意恩准可以世襲,這自然也給了楊端便利,從此楊家取代了原本的羅家,成為了播州的“土皇帝”。
二、播州楊氏的發展歷程
在唐朝末年,楊氏就已經奪得了播州的絕對統治權,而這種絕對統治權,是朝代變更也無法改變的,即使唐朝覆滅,江山易代,時光轉到了五代十國時期,播州依舊被楊氏緊緊掌握在手中。
不過倒是在北宋初年的一段時間內,楊氏內部是十分混亂的,畢竟一個偌大的家族,時間長了,也終究會逃不開和其他大家族一樣的爾虞我詐。而為了獲得國家的肯定,為了得到宋的支援從而穩定政權,楊氏的楊文貴等人向當時的北宋朝廷獻地,雖然說是獻地,但所有權還是把握在楊氏的手中。不過儘管如此,從這件事開始,楊氏已經不再單單只是一方“土皇帝”了,他們與中央王朝自此有了更加緊密的關係。
尤其是在楊粲執掌楊家之後,他更是把自己作為朝廷的“屬臣”看待,而北宋朝廷在這件事情之上也十分的良心,它認同了楊氏對於播州的統治權。而獲得宋王朝肯定的同時,楊氏也沒有忘卻建設自身,發展轄區內的文教娛樂等上層經濟建築,這在一定程度之上也加固了楊氏在播州的統治。
到了元朝,楊氏用對宋那套對付元帝國,當時的楊氏掌權人楊邦憲成為了楊氏的第一任土官,楊氏家族的自主性依舊相當強。
三、播州楊氏的歷史終結
但到了明代,由於當時楊氏的第二十九任土司不滿足於現狀,覺得播州楊氏的實力已經足夠大,沒有必要尊敬所謂的中原皇帝,他把自己比作帝王,開始僭越,使用龍鳳就算了,還組建了自己的“後宮”。
楊應龍的慾望一天天的膨脹,嚴重威脅到了中原王朝利益,於是楊應龍的土司頭銜被明王朝給剝奪掉了,並受到了相應的懲罰。之後,各種不服明朝的楊應龍造反了,而朝廷再也容不下這樣的一個楊應龍,也容不下培養出楊應龍的楊氏。
於是為了更好的統治播州,明王朝採用了軟硬兼施的方式——雖說將土司制度保留了下來,但是其承襲不再是以血緣為紐帶的家族行為,而是成為了國家政權範圍之內的行為,朝廷的權威被無限放大,楊氏徹徹底底成為了中原朝廷的附屬。播州楊氏七百餘年的統治,在此時畫下了句點。
接著回答第二個問題,播州楊氏之所以能夠讓明軍二十萬出馬才平定,如果籠統來講自然是播州楊氏軍隊戰鬥力強盛,作戰驍勇。但今天我們不延伸這些表面因素來講,而是從楊氏在本土的統治優勢出發來分析,畢竟在此地擁有紮實的統治基礎,才是其讓明軍如此頭痛的深層次原因。因此,我們接下來主要看看它的統治優勢是如何在播州建立的。其實這種優勢也並非是單一的,而是有著自然、政策以及文化的三重優勢結合所促成。
1、首先,播州雖然地理條件不太優越,深居西南,遠離中央,但這樣的地理條件,加上古代交通條件的制約,也使得了播州人民長期生活在在一個比較封閉的環境之下(也就是不與中央朝廷有所聯絡),正所謂天高皇帝遠,這完全是有利於楊氏將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中的。
2、除了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之外,楊氏歷代統治者的對外政策也是其能夠穩定統治的一個重要原因。楊家人並不是愚蠢的覺得以自己弱小的實力就能夠對抗中央朝政,他們是逐漸的向中央朝廷投誠,表現自己的忠心,而在朝代更迭之後,也能夠迅速調整好心態,向新朝廷投誠,這個我們在上文講楊氏的發展歷程中也是有體現的。
3、除此之外,楊氏雖然地處蠻夷之地,但他們卻懂得學習,知道學習先進的文化,來彌補自身的不足。楊氏引進先進的漢文化,相當的重視子孫教育,尤其是有關於儒學的教育,儒學之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觀念深刻埋在每個楊家小輩的心裡,這則對維護楊氏內部穩定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雖然說楊氏內部的爭奪戰也偶爾會上演,但是總的來講,這個家族在面對外人侵略,維護家族利益的方面,還是十分團結的。
更為重要的一點在於,楊氏的學習並不是全盤照搬,而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當時的楊氏以中央王朝為參考,開發出了一項十分靈活的掌權人制度。他們的接班人並不是說一定要採用嫡長子繼承製的繼承方式,而是以嫡長子繼承製為主要繼承製度,多種繼承製度與之共行。這樣的繼承製度使得楊氏家族內可以儘可能的做到“擇優錄取”繼承人,鞏固其族群對當地的有效統治(當然了只能說普遍,也有個例,比如楊應龍)。
其實在這三點中,最後一點甚至是做到了與時俱進,批判的學習精神,這種精神作為馬克思主義的精華之一在如今都受用,更別說當時了,所以楊氏的成功也是有情理可依的。
回覆列表
播州楊氏的發家史最早要追溯到唐朝,唐朝後期,楊氏先祖楊端割據播州,形成世襲土司政權,到明朝明神宗萬曆二十八年,楊氏第二十九代掌權者楊應龍造反被朝廷剿滅,期間整整歷經了七百多年,任憑如何改朝換代,楊家就是不倒。為什麼傳到楊應龍這一代,好好的土皇帝不做,非要和朝廷作對,落得個株連九族的下場呢?可以說,楊家的下場,完全是楊應龍自己作的。
一生性雄猜、陰狠嗜殺,與當地少數民族關係鬧僵這是《明史》對楊應龍的評價,楊應龍最後走上造反這條路,很大程度和他的性格有關。
明朝洪武五年,老祖剛打下這江山沒多久,楊氏政權立馬屁顛屁顛的向朝廷表示歸附,明朝則沿用元朝土司制度,設播州苗疆土司,後改播州宣慰司,下轄西南八司,由楊氏世襲統籌。其實,說是說八司,但真正屬於楊氏基業的就是播州、真州、榮山三司,其餘五司由七個少數民族氏族管理,稱之“五司七姓”。
楊氏一族能在播州維持七百多年,除了擁護中央政府外,還有一大作用就是穩定當地局勢,楊氏雖然是漢人一脈,但是在播州等地的少數民族族群中擁有比較大的威望,總體上少數民族大
家氏族與楊氏關係不錯,因此楊氏政權在中央王朝眼裡也是維護地方穩定的核心力量,這也是從唐朝到明朝中央政府一直保留楊氏統治的主要原因。
但到了楊應龍這一代,楊應龍對轄下“五司七姓”暴虐不堪,常誅殺立威,掠奪五司財富,所以與七姓少數民族氏族結怨頗深,“五司七姓”與其離心離德。楊氏不僅沒有成為地方穩定的基石,反而搞得雞犬不寧,讓朝廷很是頭疼。
這裡要說到楊應龍的一件風流史。楊應龍有一個寵愛的小妾,叫田雌鳳,這個小妾也不是省油的等,天天在楊應龍枕邊吹風,讓他把正妻殺了,好扶她上位。楊應龍受了小妾蠱惑,心一橫,把正妻和岳母都殺了。這一殺出事兒,原來他的正妻是朝廷冊封的誥命夫人,“誥命夫人”是君王冊封,未受君王許可,不得懲罰,更別說殺害,而且還殺岳母,實屬大逆不道。這件事被“五司七姓”告到朝廷了,萬曆皇帝知道後,龍顏大怒,但是當時日本的豐臣秀吉正準備侵犯北韓,於是將楊應龍暫時擱置。而因為這件事,楊應龍也和五司七姓徹底翻臉了,為後來的事態埋下伏筆。
二與貴州巡撫關係交惡楊應龍不臣之心早已有了,據史料記載,楊應龍居所雕龍飾鳳,並且私自養用閹宦,儼然播州土皇帝,所謂樹大招風,楊應龍的做派,無疑是給自己挖了坑。
播州,地處貴州省北部,如今區隸屬於貴州省遵義市。不過在明朝時期,播州是不受貴州省管轄的,貴州省無權向播州徵繳賦稅。但是明朝有一個“協濟”政策,即臨近播州的四川、貴州兩省可以用非強制的手段向播州徵收一定的財富,說白了,就是靠人際關係。貴州省屬於財政貧瘠的省份,巡撫葉夢熊只能向楊應龍討要“協濟”,但是楊應龍四川巡撫李化龍私交甚好,財富全交給四川了,因此葉夢熊惱羞成怒,向中央檢舉了楊應龍二十四項不臣之舉,請求中央處置。同樣,因為北韓戰爭,楊應龍再次逃過一劫。
三徹底惹怒朝廷,朝廷派二十四萬大軍征剿1595年,第一階段的萬曆北韓戰爭結束,這時貴州巡撫葉夢熊與四川新任巡撫王繼光再次彈劾楊應龍有不臣之舉,萬曆皇帝忍無可忍,下令征剿楊應龍。楊應龍也慫了,向朝廷請罪,拉了十幾個替死鬼,並允諾向朝廷繳納四萬兩“採木錢”抵罪。
這時候豐臣秀吉又第二次出兵北韓,為了顧全大局,萬曆暫時答應了楊應龍,不再追究,但是將次子楊可棟留重慶為質。楊應龍回去後,開始大肆建造城池和防禦工事,擴充軍隊,準備反叛。這期間,楊可棟在重慶病死,朝廷以楊應龍未繳齊四萬兩“採木錢”為由,拒絕將楊可棟的遺體歸還播州,惱羞成怒的楊應龍舉起了反叛的大旗。
萬曆二十四年,楊應龍兵出播州,劫掠餘慶、草塘二司,焚燬興隆、都勻各衛,在多地展開屠殺。萬曆二十五年,流竄進入四川、湖廣,搶劫村落,屠殺村民,截斷驛站,楊應龍的所作所為讓朝廷為之震怒。楊應龍也知道,朝廷不會放過自己,因此大肆招募苗族壯丁入伍,分發錢財糧食,配備精良裝備武器,將軍隊規模擴充至十六萬之眾,史稱“奪地養苗”。
而朝廷這邊也結束了與日本的戰爭,全力對付楊應龍的叛亂。萬曆調集二十四萬大軍,兵分八路合圍楊應龍,最後將楊應龍圍至孤山海龍屯,在圍山四十五天後,從後山攻破海龍屯,楊應龍自盡,楊氏政權至此覆滅。
(楊應龍兵敗自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