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阿涵的日常生活

    肥料報酬遞減有兩個要點:

    1、隨著施肥量的增加作物總產量在增長,這是施肥的重要性。

    2、隨著施肥量的增加,而單位肥料的增產量(即肥料報酬)卻逐漸減少。肥料報酬遞減是客觀存在的規律,它不是由於盲目施肥而引起的。

    肥料報酬遞減與科學施肥的關係是:

    1、在達到最高產量之前,儘管肥料報酬在遞減,但仍然是正效應,此階段為合理施肥階段。

    2、當達到最高產量時,肥料報酬等於零,此時的施肥量叫做最大施肥量,也稱為施肥上限。

    3、當超過最高產量之後,肥料報酬則出現負效應,此時總產量隨施肥量的增加而減少,該階段為不合理施肥階段。因此,肥料報酬減律告誡人們,施肥量要有限度,超過最高產量的施肥量就盲目施肥。這是科學施肥必須嚴格遵守的一條原則。施肥越多越增產,是一種誤解,它是農民盲目施肥的主觀原因。

  • 2 # 每一天為明天0

    農民在施肥實踐中最關心的問題是施多少肥料最經濟,有些農民在施肥實踐中過量施用化肥是常常發生的事。要克服施肥量上的盲目性,必須要了解科學施肥的基本理論之一——報酬遞減律。這個施肥理論告誡我們,施肥要掌握一個“度”,這樣的施肥量才是最經濟合理的。

    要明白報酬遞減律這一科學施肥理論並不難,因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就有報酬遞減的事實存在。例如,現代化養雞場的雞為什麼一般都是飼養40~50天就上市了?這並不是小雞不能再長大,而是再餵養就不合算了,這其中就有一個單位飼料報酬呈現遞減的問題。在飼養前期,飼料報酬是遞增的,因為小雞吃得少而長得很快,而超過一定的飼養期後,飼料報酬就逐漸下降,這是因為大雞吃得多而長得很慢。當單位飼料報酬下降到出現負值時就要虧本。作物施肥和養雞一樣,也存在肥料報酬遞減的問題。

    報酬遞減律原來是經濟學理論,後來移植到農業上,它是指導作物科學施肥的重要理論之一。該理論的實質反映了投入、產出的關係。在生產中除施肥外,其他生產條件基本上是相對不變的,這是產生肥料報酬遞減的前提。肥料報酬遞減是普遍存在的客觀規律。

    肥料報酬遞減有兩個要點:

    1、隨著施肥量的增加作物總產量在增長,這是施肥的重要性。

    2、隨著施肥量的增加,而單位肥料的增產量(即肥料報酬)卻逐漸減少。肥料報酬遞減是客觀存在的規律,它不是由於盲目施肥而引起的。

    肥料報酬遞減與科學施肥的關係是:

    1、在達到最高產量之前,儘管肥料報酬在遞減,但仍然是正效應,此階段為合理施肥階段。

    2、當達到最高產量時,肥料報酬等於零,此時的施肥量叫做最大施肥量,也稱為施肥上限。

    3、當超過最高產量之後,肥料報酬則出現負效應,此時總產量隨施肥量的增加而減少,該階段為不合理施肥階段。因此,肥料報酬減律告誡人們,施肥量要有限度,超過最高產量的施肥量就盲目施肥。這是科學施肥必須嚴格遵守的一條原則。施肥越多越增產,是一種誤解,它是農民盲目施肥的主觀原因。

  • 3 # 逸風三農

    許多種植戶為了作物能有更高的產出,就根據自己的判斷,缺乏科學的資料基礎,盲目的加大氮、磷、鉀等化學肥料的投入,有時會超過作物需求量的2~3倍,投入的氮、磷、鉀等營養元素比例不合理,不僅浪費了錢財,而且還導致土壤惡化嚴重,引起作物營養不平衡,而且還容易感染各種病害,導致作物的產量質量一起下降。那麼,作物施多少肥料最經濟呢?如何做到平衡施肥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供參考。

    要想做到最經濟平衡施肥,就要根據不同作物不同時期的生理需求和土壤型別的養分含量,合理給作物施其生長髮育所需要的各種營養元素合適的量,做到既不少施,也不多施。所以,只要做到:選擇合適肥料、計算好施肥的量、科學施肥、根據作物種類和不同階段的發育需要進行施肥等以上四點,就能達到最經濟,最合理的施肥目的。

    選擇合適肥料

    要想選擇好適合的肥料,就必須結合土壤條件進行全面考慮。最好對土壤進行測土配方施肥。這樣就能知道自己的土地到底缺啥營養元素,缺啥就給它施啥肥料,不僅能給作物提供它所急需的營養元素,而且也不會再盲目的去施肥,造成錢財的浪費。達到最經濟平衡的施肥目的。

    計算好施肥的量

    我們可採取計劃產量法進行計算。其施肥量的計算公式為:Q=(A-B)/C,算式中,Q為所需施入的肥料用量;A為作物達到某一產量所需總養分量;B為計劃用肥料所能提供的養分量;C為所需施入肥料的利用率。

    我們就以種植黃瓜來舉例說明。假如計劃黃瓜每畝產量為6000千克,計劃施用堆肥10000千克(含氮0.45%,當季利用率為20%),假如生產單位質量的新鮮黃瓜所需的標準養分量為4.0克/千克,氮元素化肥的當季利用率為0.4。那麼,計算所需肥料用量可列算式為:

    達到黃瓜計劃黃瓜產量所需純氮量為:A=6000乘4.0除1000=24(千克)

    有機肥可提供的純氮量為:B=10000乘0.45%乘20%=9(千克)

    純氮的施用量為Q=(A-B)/C=(24-9)除0.4=37.5(千克)

    如果施用含氮46%的尿素,則需施用的尿素量為37.5除0.46=81.5(千克)

    採用計劃產量法進行施肥量計算,是最經濟有效,防止土壤鹽分積累惡化的最好方法。不過施肥前要測好土壤肥力狀況,再結合各種肥料的利用率來計算好施肥的量。

    計算公式為:肥料用量=(需要量—土壤含量—有機肥用量乘元素含量乘利用率)除(化肥元素含量乘其利用率)

    科學施肥

    科學施肥要根據不同肥料的性質和特點,進行施用。氮肥容易揮發,以溝施為最好。磷肥容易失去酸性與土壤凝結而失效,應該與有機肥混合穴施或根施。鉀肥不會揮發,不失效,可將三分之一作為基肥施用,剩下的三分之二以追肥的形式根據作物產出情況,分幾次隨水衝施。土壤中一般不會缺鈣,鈣在高溫和低溫期可作葉面噴施,衝施效果不好。矽肥可衝施和根外噴施。硼肥需要用熱水化開,隨水澆施,或者在高溫和低溫時期葉面噴施。鋅肥用涼水化開,單施也可與其它肥料混合施用。銅肥可隨水在作物苗期衝施,穴施,能起到殺菌、促長的作用,也可用於葉面噴施。錳肥和鉬肥最好葉面噴施。鐵肥葉面噴施和隨水衝施都可以。作物基肥施用,可施餅肥、畜禽糞肥、秸稈肥、腐殖酸肥等完全腐熟的有機肥。施用量每畝5000千克左右。施用時可在有機肥中加入一公斤液體微生物菌肥或者十公斤固體微生物菌肥和鉀肥,做到營養均衡。

    根據作物種類和不同生長階段發育的需求,進行施肥以補充其營養需求。

    植物體內大約含碳45%、氧45%、氫6%。作物生長所需要的碳氮比為30:1左右,有機質含量為3.5%。果菜類蔬菜,應注重施鉀肥,補充磷肥和氮肥,生長前期要補氮肥促進長顆,生長後期要注意補鉀肥長果實,幼苗期要注意補磷肥長根。還要根據植株不同階段發生的典型症狀,及時補充相應的元素,比如作物葉薄時可補充氮肥、葉片僵化變小時補鋅,葉尖幹要補鈣,心腐及時補硼,等。

    總之,關於作物施多少肥料最經濟是沒有統一的答案的。要根據不同作物不同時期的需要施肥。還要根據測土的結果,算出所需要的量,土壤中缺啥施啥。這樣做才是最經濟的。

  • 4 # 林鄉人剛子

    作物施多少肥料最經濟?

    農民在施肥實踐中最關心的問題是施多少肥料最經濟,有些農民在施肥實踐中過量施用化肥是常常發生的事。要克服施肥量上的盲目性,必須要了解科學施肥的基本理論之一——報酬遞減律。這個施肥理論告誡我們,施肥要掌握一個“度”,這樣的施肥量才是最經濟合理的。

    要明白報酬遞減律這一科學施肥理論並不難,因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就有報酬遞減的事實存在。例如,現代化養雞場的雞為什麼一般都是飼養40~50天就上市了?這並不是小雞不能再長大,而是再餵養就不合算了,這其中就有一個單位飼料報酬呈現遞減的問題。在飼養前期,飼料報酬是遞增的,因為小雞吃得少而長得很快,而超過一定的飼養期後,飼料報酬就逐漸下降,這是因為大雞吃得多而長得很慢。當單位飼料報酬下降到出現負值時就要虧本。作物施肥和養雞一樣,也存在肥料報酬遞減的問題。

    報酬遞減律原來是經濟學理論,後來移植到農業上,它是指導作物科學施肥的重要理論之一。該理論的實質反映了投入、產出的關係。在生產中除施肥外,其他生產條件基本上是相對不變的,這是產生肥料報酬遞減的前提。肥料報酬遞減是普遍存在的客觀規律。

    肥料報酬遞減有兩個要點:

    1、隨著施肥量的增加作物總產量在增長,這是施肥的重要性。

    2、隨著施肥量的增加,而單位肥料的增產量(即肥料報酬)卻逐漸減少。肥料報酬遞減是客觀存在的規律,它不是由於盲目施肥而引起的。

    肥料報酬遞減與科學施肥的關係是:

    1、在達到最高產量之前,儘管肥料報酬在遞減,但仍然是正效應,此階段為合理施肥階段。

    2、當達到最高產量時,肥料報酬等於零,此時的施肥量叫做最大施肥量,也稱為施肥上限。

    3、當超過最高產量之後,肥料報酬則出現負效應,此時總產量隨施肥量的增加而減少,該階段為不合理施肥階段。因此,肥料報酬減律告誡人們,施肥量要有限度,超過最高產量的施肥量就盲目施肥。這是科學施肥必須嚴格遵守的一條原則。施肥越多越增產,是一種誤解,它是農民盲目施肥的主觀原因。

  • 5 # 龍蝦說

    作物施多少肥料最經濟,我們要了解我們為什麼要施用肥料。

    一、作物施肥的指導依據

    對於施肥一個人必須要提那就是德華人——李比希,現代農業化學奠基人。他提出了養分歸還說。由於不斷地栽培作物,引起土壤中礦質養分的損耗,如不將作物從土壤中吸取的那些礦物質歸還給土壤,最後將使土壤變的非常貧瘠,要恢復土壤中損耗的物質,就必須使用礦質肥料,使土壤中礦質養分的損耗與歸還直間保持一定的平衡。現在作物施肥技術就是靠養分歸還學說來指導的。

    木桶理論——決定產量品質的依據

    作物為了生長髮育,需要吸收各種養分,但是決定植物產量的卻是土壤中那個相對量最小的有效養分,無視這個限制因素,即使繼續增加其它營養成分,也難以提高產量。也就是說,施肥只有補充最小養分才能獲得高產,不補充最小養分,增施其他養分,只能造成肥料的浪費。圖上這個木桶裝水(產量大小)的多少是由最短的那塊板子的長度決定,並且會隨著各塊長度的變化而改變。 土壤中的最小養分不是指養分的絕對含量的多與少,而是指對作物需求來講相對含量最低的養分。最小養分也不是固定不變的,是隨著施肥及作物等因素的影響而變化著的。如中國建國初期缺N、60年代缺P、70年代缺K、目前缺微量元素。因此合理施肥必須弄清各地最小養分限制因子,在抓住主要矛盾,結合土壤供應養分實際情況使用肥料,才能充分發揮肥效。例如現在缺微量元素硼肥就會出現很多的症狀:甜菜的“腐心病”,油菜的“花而不實”,棉花的“蕾而不花”,小麥的“穗而不實”,芹菜的“莖折病”,蘋果的“縮果病”等,這些作物就要多施用一點硼肥。瞭解作物需求合理的補充才是節約的基本。

    三、報酬遞減率

    報酬遞減律是一個經濟學上的學說,一般表述是:從一定土地上所得報酬隨著向該土地投入的勞動和資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隨著投入的單位勞動和資本量的增加,報酬的增加卻在逐漸減少。我們國情複雜,老百姓都是為了高產量而進行非常大的肥料投入,例如山東棗莊的蔬菜大棚都是靠衝施肥來解決,水肥一體化,經濟效益好的時候,就拼命的給作物施肥,作物產量就立馬上來了。

    總之影響作物施肥的因素很多,作物生長除了肥料因素外,還受其它因素的影響,如水分、光照、溫度、土壤、作物品種、耕作條件等因素的影響,作物產量受這些因子的綜合作用,其中必然有一個主導作用的限制因子,產量也受該種限制因子的制約。為了充分發揮肥料的增產作用和提高肥料的經濟效益,一方面施肥必須與其它農業技術措施密切配合,另一方面,各種肥料養分之間的配合施用,也應該因地制宜地加以綜合運用。

    最後還要注意肥料之間會起相互的反應,相互抑制,如銨態氮和鉀離子,磷素和鈣、鎂、鋅等金屬離子,不同形態的養分對肥效也有很大的差異,如硝態氮可以促進鉀素的吸收,而高濃度的銨態氮則抑制鉀素的吸收,好的肥料不僅外觀質量好而且內在質量好,可以充分保證作物對肥料和土壤中的養分吸收利用。

    小節:目前農產品價格下行的壓力大,施肥也是一個重要的成本,考慮成本的前提下去理智的投入。希望大家能瞭解施肥的三大原則:養分歸還學說,最小養分率(木桶理論)三、報酬遞減率。

  • 6 # 京漂追夢人

    我根據多年的種地經驗,總結出了經常種植的農作物需要用多少化肥,下面把我的拙見和朋友們交流一下。

    農作物用化肥要根據土地的肥沃程度確定使用量,對於旱地來說,越是土壤肥沃的土地可以多用,貧瘠之地少用,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肥沃土地耐乾旱,可容納肥料的量比較大,不至於對農作物造成傷害,薄地就不行了,用的肥料多了,萬一碰到乾旱,無水澆灌,莊稼就乾的更加厲害。

    對於莊稼來說,所使用的肥料只要夠整個生長期的需要就行,用多了反而是一種浪費。

    我種玉米在播種的時候,每畝地一次性播入優質三元複合肥120斤,就足夠整個苗期生長了,你就是播到150斤也還是這個樣子,中間不需要追肥。

    小麥的肥料使用量和玉米差不多,也是120斤足夠,因為麥根扎黃泉,它的根系很發達,完全能夠吸收到土壤下層的營養。

    花生這種作物要看品種施肥,花39,花17,魯花1號,魯花10等大果子花生,每畝地起壠肥料的使用量120斤就夠,但是肥料要求含氮量不能太高,氮肥偏多容易造成秧子旺長,造成花生減產。

    像大白沙,小白沙,紅粒,每畝地100斤就夠,這種小果子花生相比於大果子花生肥料的需要量低。

    大豆的肥料需求每畝地四五十斤就夠了,其他的瓜果蔬菜根據生長情況而定。

    董青島供稿。

  • 7 # 顧問三農

    定性、定量施肥。

    農作物施肥應該採取測土配方,定性定量施肥,實現收益最大化。測土配方施肥,一是認真取土樣,一般取樣要五點佈局、取20釐米耕層土壤、充分混勻,確保具有代表性;二是找有資質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要測有機質、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的檢測;三是要根據種植作物、目標產量、化肥利用率等計算出需要施用的各種元素數量,然後選擇適合的複合肥或復混肥料。科學的測土配方施肥既能增產、又能提質,還有增加效益。謝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遊戲解說一筆姐直播懟王多多:結婚後在機場對我有出格行為,多多現身打臉,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