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巽芳公子

    《三國演義》裡是曹仁,歷史上沒有記載是何人所射,可能是戰場的流矢亂箭。小兵的可能性更大一點。

    因為古代戰場記功,一是計算斬獲人頭(很多時候因攜帶不便以割耳朵替代),二是驗看戰場上所中箭矢上標註的姓名。假如是曹仁這種的名將的箭矢,便能辨認出來,算是一件大事,必會在《三國志》裡強調以彰顯曹仁的武勇。

    至於為什麼塗毒,這問題很簡單吧,為了殺敵啊。不過所謂箭上塗毒,不需要很複雜的製毒流程,因為大多箭頭上塗抹的其實是一些常見的汙穢之物,便算做塗毒,古代醫療水平不高,箭頭上汙穢多則各種細菌病毒容易對傷口造成感染,對敵軍造成的傷害已經足夠大了。

  • 2 # 北社野老

    莫道關羽是壯漢,須知華佗真神醫。關羽不會避箭,多次中箭,幾乎成了一個箭靶子,你看人家趙雲,馬超在矢石交夾中都能毛髮無損地衝殺出來,他就不行。他英勇無比,是否太笨拙了,在沒有赤兔馬前他曾對曹操說:“小將體頗重,故馬常不肥。”有了赤兔馬佔了優勢,但也常常避箭不及。幸好他幾次都逃了過來。

    他用拖刀計把黃忠打下馬來,但他不斬馬下將留了黃忠一條性命,第二天黃忠還了他一個人情,只射中了他頭盔上的纘纓。吃了一驚的他,領略了黃忠百步穿楊的箭術。如果不是他送情在先,黃忠那一箭真要給他的英雄人生畫上了句號。

    也可能多次中箭,他對箭傷有了抗體。龐德率軍與他交戰,是抬了棺材的,要你死我活一場了。龎德也自特武器高強,但對關羽總還有幾分膽怯。要單挑就不能放箭,他放了箭可能自覺心虛,箭上無毒,關羽中箭後是受了影響。大戰時關羽明顯處於劣勢,關平接上去替了父親,這娃子武藝也行,單主耍還是于禁怕‘。

    曹仁守著襄樊和關羽對峙很長時間,對於關羽的困擾頭疼極了,也仇恨極了。他自已的箭以及部屬的箭都是注了毒的,也可能是專為對付關羽的。關羽攻到城下,其實是身邊的部屬一箭射中了關羽的右臂。關羽無奈退軍了,曹仁得到了喘息的機會。

    這次可沒有那麼簡單了,更不是龐德無毒的箭。這條臂膀疼痛難禁馬上就要廢了,更嚴重的是如果讓毒在體內擴散,連性命也會不保。幸虧來了華佗,他本想栽個樁上個環子把關羽的傷臂固定起來,再進行手術。然而,關羽把臂膀隨便一伸,讓他動了手術。帶毒的血汙流了很多,手術刀颳著帶毒骨頭的錚錚響聲,太可怕人了。手術成功了,關羽頓時輕鬆了,屈伸自如,捻鬚大笑。羅貫中一場成功地描寫,成全了關羽,成全了華佗,最終也成全了自已,所以羅貫中才是最大的贏家。幾百年來唬住多少人,也有你、我、他。

  • 3 # 子周觀天下

    關於刮骨療毒的事情發生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當時關羽揮軍攻擊曹魏,圍困曹仁於樊城——今天的襄陽樊城區附近,不幸被烏泱泱飛來的箭射中,箭上有毒,名醫華佗不請自來,他這邊給關羽刮骨療毒,血流滿了盛水的盆子,那邊關羽神色自若的和人下棋。

    這是羅貫中《三國演義》裡所講述的故事,裡面虛構的成分很多,最後再說明。先說說,射中關羽的箭從何而來?箭頭之上如果塗了毒藥,又可能會是什麼毒物?

    曹仁本身騎射精熟,是個使用弓箭的高手,那麼會不會是他像許多武俠小說中寫的那樣——站在高高的城樓上,引弓搭箭,閉了一隻眼睛瞄準了十五秒鐘,嗖一聲射出去,正中關羽關雲長的肩膀。話說,當時關羽正圍了樊城,兩軍的戰鬥屬於攻城戰,如果關羽在下面指揮,城頭上的曹仁確實有可能來這麼一出。古時候的射箭距離差不多50米,那麼關羽要想被射中,一定要在大軍的前方才行。

    書中說——曹仁看見關羽落馬,當即帶兵衝了出來,準備捉了關羽。這時候關平殺出來,救了關羽回到營地。既然都能清楚關羽落馬,想必當時相距確實不遠。

    所以說,如果曹仁箭術高明,也是有可能瞄準了關羽射他一箭的。當然,也可能是曹仁手下的弓弩手萬箭齊發,就有那麼一支箭幸運的扎中了關羽。

    那麼,既然這是一隻毒箭,那麼可能是什麼毒呢?

    首先,好多人會說是箭毒木,也就是傳說中的見血封喉樹。雖然,它確實很毒,但是,這種樹只生長在南方的熱帶雨林裡,要想在長江上游的戰場上運用,不說採製,就是儲存運輸在那個時代就是一件成本極高的事情,更何況怎麼往箭頭上塗抹也是個問題。明顯不太靠譜。

    還有一種毒性輕一點的,學名叫烏頭草,俗稱斷腸草——相傳嘗百草的神農氏就死於它之手。其實,烏頭草只是斷腸草的一種。經過提取,輕可以使人肌肉麻痺,重則使人腸道粘連痛苦而亡。書上其實也明白的說了:“此乃弩箭所傷,其中有烏頭之藥。”

    所以,至少《三國演義》裡所寫的箭頭上的毒為烏頭草的提取物。

    然而,真實的三國戰場上會有這種毒箭嗎?一句話,幾乎不可能。

    為什麼呢?首先,當時的科學技術不能大規模的使用毒藥,成本太高,藥效有限,而且如何防止毒藥擴散導致還沒開打就自損八百也是不太好辦到。其次,弓箭的殺傷力來自於貫穿傷害,只要命中軀幹或頭,引起大出血就幾乎死翹翹,有幸不當場死也很容易感染之後死掉。

    在當時沒有抗生素的情況下,傷口感染是一件很容易丟命的事。而弓箭的箭頭之上一般都攜帶了很多細菌,上面的鐵鏽也很致命。古往今來的弓箭手打仗之前,總喜歡把箭插在便便裡面薰陶一下,其實,效果等同於塗抹毒藥!

    《三國志》裡面也說關羽曾在某次戰鬥裡中箭,“貫其左臂”,穿透了左臂,治好了之後偶爾疼痛之類,很可能是感染之後留下的後遺症,風溼性關節炎之類的。

    最後再說一下《三國演義》的改編。

    《三國志》裡只寫了關羽中箭,並沒說是圍攻樊城的時候,給他治病的醫生也沒有留下名字——其實十年之前華佗已經被曹操殺死了,而且受傷的是左臂,而不是小說中的右臂。但是,小說家畢竟是小說家,鮮活生動的描寫傳播起來更容易。刮骨療毒的情節也特別容易讓人產生敬仰之情——可是,如果真是華佗來治療的話,他大概會用到麻沸散吧。

  • 4 # 聊文史

    關羽刮骨療毒在歷史上實有其事,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運用這段史實,並用文學手法進行再創作,這才有了現在膾炙人口的關公刮骨療毒的故事。

    在《三國演義》中,關於中的毒箭是曹仁射的,是毒性特別強的烏頭毒箭。而在《三國志》中,沒有說這次見是誰射的,毒箭的毒性也不是特別強。原文是這麼說的:

    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右臂,後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曰:“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由上面內容來看,關羽是被流矢射中的,也就是曹軍射來的亂箭。雖中的是毒箭,但中毒不深。箭傷已經好了,但陰天下雨胳膊疼痛才做刮骨手術的。做手術的大夫也不是神醫華佗,而是一個普通的軍醫。

    至於為什麼用毒箭,史書上沒有記載,只能推測。我猜想,很可能是曹軍樊城主將曹仁為了對付關羽專門打造的吧。畢竟當時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勢頭正猛,樊城危如累卵。在當時的萬分危急情形下,曹仁本著“擒賊先擒王”的原則,運用化學武器一招制敵,以最徹底的手段解訣強敵,是完全有可能的。

    至於這支毒箭是到底誰射的,《三國志》中沒說,而《三國演義》中說是曹仁。我傾向於史書的說法,是由士兵在亂箭齊發的情況下,一支毒箭碰巧射中了關羽。如果真是曹仁射的,可算得上曹仁的一大戰績,有什麼好隱晦的呢?

  • 5 # 中華大仙ChungHwa

    一、按照《三國演義》來說,射毒箭的是曹仁。

    當時,關羽與曹仁激戰,曹仁使用下流手段,偷偷射出一支毒箭,正中關羽右臂。

    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一向以劉備為正統,曹仁之輩都是漢賊。所以羅貫中這樣寫,就是要突出曹仁的陰險,把曹操這邊塑造成不擇手段、卑鄙無恥的奸賊形象。

    所以,箭上面才有了毒。

    二、按照《三國志》的記載,這支箭誰射的不知道。

    《三國志》記錄了關羽曾經被毒箭射中,但是不是右臂,而是左臂。毒箭穿透手臂,傷到了骨頭。

    《三國志》也對“刮骨療毒”的描述進行了誇張,這是我們很多古代史料的通用手法,畢竟,也要追求“流量”的嘛!

  • 6 # 饞嘴肥貓鏟史官

    關雲長刮骨療毒是《三國演義》中一個非常著名的情節。不但體現了華佗高超神奇,妙手回春的醫術,更體現了關羽堅如鋼鐵般的超人意志,這段故事流傳至今,可謂千古佳話,萬眾崇仰。

    那麼,也有朋友會提出一個問題:關羽所中的毒箭的箭頭是用什麼毒喂成?主要成分是什麼呢?

    其實在《三國演義》中多次出現過關於毒箭的描述。大家都知道,關羽刮骨療傷所中之毒箭,是在關羽北征襄樊,兵圍樊城之時,被曹軍守將曹仁下令手下士兵所射。

    如果說夏侯惇是曹軍中的“平頭哥”,張郃如同曹軍中的“斑鬣(liè)狗”,那麼曹仁就可謂是曹軍中的“毒蠍”。他非常擅長使用毒箭。吳蜀兩方敵軍主帥都曾在他的毒箭下倒過大黴。

    在《三國演義》的第51回中,東吳大都督周瑜率軍攻打曹仁駐守南郡的南郡之戰中,就捱了曹仁一記毒箭。

    赤壁之戰,吳蜀聯軍使用火攻之計大破曹軍。曹操率殘部北還,留下重將曹仁駐守荊州的南郡和夷陵。東吳乘勝擴張地盤,大都督周瑜掛帥,率大軍直逼南郡。

    雙方你來我往打了幾仗,曹仁兵少落在下風。而曹仁就搞了個誘敵深入“甕中捉鱉”之計。曹仁率兵詐敗回城,周瑜緊追不捨,被曹仁誘入了甕城,曹仁的部將陳矯等到周瑜率兵進入,就下令埋伏在城上的弓弩手萬箭齊發,周瑜見狀不妙,慌忙退兵,但已經遲了,“被一弩箭正射中左肋”,翻身落於馬下,被部將丁奉、徐盛救走。周瑜回營後,接受軍醫治療,箭頭雖已拔掉,但傷口仍然疼痛難忍,因為“此箭頭上有毒,急切不能痊可”。這次受傷導致後來周瑜情緒激動,毒素激發,年僅三十五歲就英年早逝,病故於柴桑。

    不僅東吳主帥捱了曹仁的箭,蜀軍猛將關羽也拜曹仁所賜,一支毒箭把關羽從所向披靡的“超級猛將”行列中剔除出來,戰鬥力大減,成為二流水平,連徐晃都打不過了。

    關羽北征襄樊,巧取襄陽,兵圍樊城,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城保衛戰中,曹仁再次使用毒箭,這次射的是蜀軍主帥關羽。“英名震於華夏”,曹操甚至想遷都以避其鋒芒。

    關羽乘大勝之勢,率重兵圍困樊城,關羽耀武揚威,恫嚇守城曹兵。曹仁在城上望見關羽“只披著一付掩心甲,綠袍斜袒”,就下令弓弩手一齊放箭。關羽急忙回馬,但已經遲了,“右臂上中一弩箭,翻身落馬”。眾將士慌忙將關羽救回營中,讓軍醫醫治療,但“箭頭有藥,毒已入骨,右臂青腫,不能運動”。然後神醫華佗到來,演繹出一段“刮骨療毒”的千古傳奇,令人津津樂道,流傳至今。

    東吳的大都督周瑜和蜀漢的荊州主帥關羽都在曹仁的毒箭下吃過大虧,所以曹仁可謂是曹魏陣營中的“毒蠍”。那麼,曹仁所用的毒箭上的毒是怎樣搞來的,又有些什麼毒性成分呢?咱們來分析一下。

    東吳大都督周瑜中箭之後表現出來的症狀是“疼不可當,飲食俱廢”“急切不能痊可”,而蜀漢荊州主帥關羽中箭後患處則表現為“青腫,不能運動”、“瘡又不痊”。而神醫華佗經過症斷後認定,關羽所中毒箭頭上喂有“烏頭之藥”

    所謂烏頭,別名叫做“五毒根”,在古今醫典上都有記載,是一種草藥,含有大毒,早在漢朝的《淮南子》中就曾經記載,“天下之兇者,莫兇於雞毒”,說的就是烏頭。它的側根被醫書上稱為“附子”,漢宣帝劉詢的皇后許平君,就是被這種毒草害死的。病人中了此毒後,興奮後抑制,患處感覺神經和橫紋肌都會受到麻痺。這與周瑜、關羽中箭後的症狀完全一致,可見《三國演義》中的描寫是非常嚴謹的。

    烏頭這種植物廣主要生長在湘、鄂、雲、貴一帶的山林中。獵人用來喂在箭頭上射獵野獸,“其汁煎之,名射罔,殺禽獸”。可見曹仁麾下的弓弩手箭頭上所喂的正是這種烏頭之毒。

    三國迷們不難發現,其實在三國時代,還有一個人擅長使用毒箭,就是蜀國丞相諸葛亮。

    大家記得,諸葛亮南征孟獲時,蜀漢大軍到達三江城下,諸葛亮派趙雲和魏延率前鋒部隊攻城。朵思大王率銀坑洞將士們在城上使用連弩進行防禦,“一弩齊發十矢,箭頭上皆用毒藥。但有中箭者,皮肉皆爛,見五臟而死”,擊退了蜀軍的進攻。

    大家都可以猜測到,所謂的“諸葛連駑”正是諸葛亮在征服南蠻後,繳獲了這種弩箭,進行拆解研究,仿製改進,最終在蜀軍中推廣應用,成為克敵制勝的大殺器。

    諸葛亮後來將這項連弩技術與自己總結的兵書戰策《武侯遺書》一併交給了自己的接班人蜀漢大將軍姜維。姜維後來九伐中原,在陽平關一戰中曾經使用過這項神技。

    演義的第108回,姜維兵圍牛頭山,大戰魏將陳泰,郭淮率兵奇襲洮(táo)水,欲斷蜀軍後路,姜維只得率大軍返回陽平關,在歸途中遭到司馬師的阻擊。司馬師追到陽平關下,正欲攻入,沒想到城兩邊埋伏著百餘張諸葛連弩,“一弩發十矢,皆是藥箭”,把司馬師麾下的將士們“連人帶馬射死不知其數”

    那麼,諸葛連弩射出的毒箭上所喂的毒藥與曹仁所用的毒箭是一樣的嗎?其實不是,諸葛連弩所用的是另一種毒藥。

    根據書中的描述,中了諸葛連弩的毒箭後,症狀是“皮肉皆爛,見五臟而死”,說明這種箭毒具有極強的腐蝕性。既然這項技術是諸葛亮從南征孟獲時所獲得的,那麼可知這種毒是產自於雲南彝族反居的深山密林之內。當地彝族獵手習慣將蛇毒和蜂毒塗抹在箭頭上去進行捕獵,射中的獵物通常會出現肌膚腐壞潰爛的現象。

    所以我們可以肯定:曹仁所用的毒箭是一種植物毒素,捱了箭以後如有神醫治療,還有痊癒的可能性;但諸葛亮的箭毒是屬於動物毒素,毒性更強,中箭者通常無法治癒,難以生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順德為何被稱為世界美食之都,都有哪些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