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艾斯娛樂
-
2 # 娛樂圈電小二
厲害的還是由許誠毅執導的《捉妖記2》。
上映之前,《捉妖記2》就率先創下了預售破億的好成績。上映首日它更是收穫票房5.5億,打破了《戰狼2》保持的4.26億華語電影單日票房記錄,以及由《速度與激情8》所創下的中國影史單日、首日票房雙紀錄。
開門見山,我喜歡《捉妖記2》,但覺得它確實保守了一些。
關於續集這件事,我借用一下路陽在籌備《繡春刀2》時候的想法:“在與甯浩導演的探討中我發現,並不是說續集就一定是個延續性的故事 ,它也可以是一個全新的故事,有自己獨立的劇情。”
我的理解是,把第一部的劇情做延續性的故事是慣常性操作,不管是往前做前傳,還是往後做後傳,又或者是出彩的角色和個人故事,這個例子很多了,國內外都有。
有野心一點的做法,則是做一個全新的故事,有自己獨立的劇情,平行時空亦不拘。
可是《捉妖記2》沒有這個野心,也沒有新的宏觀設計,甚至都沒有慣常操作。
按照時間軸,它確實是往後推進了,然而第一集的很多謎團都沒有解開。
等於說,加入了一些新的人和妖,把奪回胡巴的戲碼再演了一遍而已。
作為一個非常喜歡《捉妖記》的影迷,我妄自揣測,這可能就是部分人對它失望的原因,它真的太保守了。
保守在一個炸裂檔期的頭號種子選手身上,是很大的缺點了。在這種情緒之下,多線敘事也變得更像是剪輯上的不順暢,而不是成功的表達技法。
但我還是很喜歡這部電影。
第一部有個特別貼切的評價是“萬物有靈且美”,在這一部裡依然是基礎建築。具體來說,就是不管是妖還是人,都有好壞之分。
簡化在當下語境裡,它對世界多樣性的探討,更是可以對應到當今世界的許多議題當中去。當然,它可能志不在此,但我作為觀者,覺得好的電影,都能提煉出最普世的價值,而大道總是至簡的。
所以我覺得它非常孩子氣,但不低幼。
怎麼形容孩子氣和低幼的差別呢?
好難,大概是《麥兜菠蘿油王子》和《麥兜·飯寶奇兵》的距離?
這兩部都是在說,不管是妖還是人,都有好壞之分。
第一部盡心盡力地在說邊緣群體(妖)的善與美。最打動我的一幕,其實是四錢天師羅剛(姜武飾)被兩支妖怪救下後,坐在地上,臉上顯現出徹悟的傻笑。
但第二部的重心變化了,回到了人類身上。我們的“老虎”梁朝偉承擔了這個重任。
他的身上,集中體現了草根喜劇中男主人公最迷人的特質,也是香港電影最深的“套路”之一——仗義每多屠狗輩,真情總在爛仔心。
賭場上的他不消說了,對待親密的夥伴骰子妖、愛慕他的女人朱金真,他少見真心,更多的是利用。
笨笨說得對啊,他這一輩子,何曾遇到過一滴為他落下的淚?在港片裡,看過最多的浪子,都是為傻女的眼淚回頭的。
李宇春飾演的朱金真,就是這樣一個甘願被一騙再騙的傻女人,她幸福地撕掉舊賬的樣子,像極了在《大內密探零零發》裡被老公拋棄的劉嘉玲——
她拽著零零發的衣角說“你餓不餓啊,我給你煮麵吃”。對於朱金真來說,愛就是不計算不計較,只想與你多一些關聯。
但屠四谷的不同是,他是被胡巴的眼淚所感動,進而才理解了那個傻女人背後的愛。
我覺得,大人去看孩子氣的電影,主要的功效也是在於此。
《捉妖記》從誕生之初就流淌著港片血液,這一部更是有很多梗可以對應。
比如七個孕婦妖圍攻宋天蔭的時候,像極了梁朝偉在《東成西就》裡面的歐陽鋒所使出蛤蟆功;
比如李宇春那句“欠錢的時候叫我朱老闆,借錢的時候叫我小朱朱”,是不是與蔡少芬在《大話西遊》裡的“以前陪人家看月亮的時候,叫人家小甜甜,現在新人換舊人了,就叫人家牛夫人”如出一轍?
再附會一點的話,屠四谷與笨笨、胡巴在熱氣球避難的場景是否讓你想起《功夫》裡周星馳躲在街燈裡的一幕?
各花入個眼,反正我是很吃這一套的。
我有一個長期的觀點是,電影比到最後,都是比對情緒的調動。
在這一點上,《捉妖記2》帶給我的直觀感受就是開心,笑了,也溼了眼眶。
而調動情緒的功臣,當然有它精良的製作和過關的劇情。要多說的是,春節檔影片為追求閤家歡,喜歡熱烈的配色,使用不當就會很土,而《捉妖記2》的美術質感很高,這也是我喜歡它的原因。
最後要說的是,作為系列電影的第二部,我可以理解它在過渡期,但第三部還是進取一點吧!!!
-
3 # 顏公子看劇
捉妖記系列電影剛剛出到了第二部,憑藉其第一部超高的人氣,理所當然的登上了預售榜寶座第一名的位置。但是去影院看過後的觀眾們卻極少有推薦這部電影的,甚至有的連評價都不想給。總之一句話:《捉妖記2》的口碑,算是徹底的撲街了。
不禁讓人摸不著頭腦了,擁有第一部打下的良好基礎、精良的製作團隊、有了梁朝偉、李宇春的強力加盟,這麼好的一手牌,怎麼打成了這樣?
《捉妖記2》輸掉口碑,不是靠幾個水軍、無腦黑噴一下就變成這樣的。整部電影可以說已經變成了一部為了商業而演的商業片,毫無故事性可言。劇情采用兩條主線推進,但是缺乏連貫性,讓觀眾對人物產生模糊感,造成觀影疲勞。
除此之外,劇情簡單且許多地方不合邏輯。例如天師堂除了修兵器的全是妖這一設定,簡直佩服編劇的腦洞,為人界匡扶正義的天師堂是妖的組織,這算什麼? 妖界的自產自銷與優勝劣汰嗎?天師堂這麼多年的傳承去了哪裡?當真令人不解。
作為電影的重要角色—胡巴,宣傳的當真是鋪天蓋地,但是知名度廣卻近乎淪為了吉祥物般的存在,失去了這個角色的內涵,萌萌噠的樣子也換不回觀眾的心。母子妖的溫情牌也沒有打好,本來滿滿的看點都變成了槽點。
總之《捉妖記2》拍成這樣都是這商業經濟惹的禍,導演只想撈錢,演員也是。驗證了一個真理,佳作拍續集,凶多吉少。
口碑變成這樣,不在外部,全在自身。
-
4 # 影視圈Magazine
《捉妖記2》把營銷玩出花,所以劇本沒時間好好寫了。
這一部中,請來梁朝偉、李宇春等重量級明星加盟,胡巴萌出新花樣,各路妖魔升級換代,據說該片投資9億人民幣,啟用工業光魔(全球頂級電影特效公司、《星球大戰》之父盧卡斯創辦)參與特效。
上映8天,《捉妖記2》攬獲超過18億票房,躋身中國影史票房前十。單日票房超5.5億元的數字著實驚人。如果把它當成一部兒童真人動畫來說,是不錯的,如果當成一部成年人電影,問題自然不少。
看罷《捉妖記2》,多數觀眾的評價都是太平淡,沒有驚喜。作為觀眾期待已久又趕在春節檔上映,營銷還渲染的如此強烈的影片,《捉妖記2》沒有驚喜,對觀眾來說本就不負責任,就電影本身來說也是十足的失敗。
它的失敗在於劇本的全面崩塌。
回想《捉妖記》,它的深層意旨是人和妖的和諧共處,胡巴成為人類不可割捨的存在,人和妖的界限日漸模糊。作為續集的《捉妖記2》延續了第一部結尾處宋天蔭將胡巴趕回妖界的背景,講述了天蔭與小嵐再次上路尋找胡巴的故事。
影片的核心可以有更深層次的意涵,但《捉妖記2》的故事卻簡單的像小蝌蚪找媽媽,完全停留在了尋親這條線上,世界觀降級不說,故事內容也缺乏創新。
唯一可圈可點的部分是幾個配角和故事分支。梁朝偉、李宇春承擔了所有笑點,胡巴承擔了萌點,但輸在發揮空間少,缺乏主觀能動性和情感層次,不客氣的說,胡巴的萌竟和天線寶寶有不少相似之處。
也難怪《捉妖記2》的豆瓣評分只有5.2,相比第一部的6.7還有差距。低分的《捉妖記2》能獲得不錯的票房只能說是沾了春節檔的光。
隨著觀影成為新年俗,在《捉妖記2》《唐人街探案2》《紅海行動》《西遊記女兒國》這幾部同期最具競爭力的影片中,《捉妖記2》這樣適合全年齡層既帶閤家歡屬性,又符合過年喜慶氛圍的影片自然成為首選。
換言之,如果把作為續集的《捉妖記2》放在平時,恐怕早就被罵慘了,票房也不會太樂觀。它的劇情容量連豆瓣評分6.8的《熊出沒·變形記》都不如,票房被反超、豆瓣評分不及格也足以說明問題。
-
5 # 阿呦看電影
《捉妖記2》在未上映前就已經成為了春節檔最受觀眾期待的賀歲檔大片,宣傳也做得十分到位,做廣告都做到了春節晚會的開場60秒上,可見《捉妖記2》明顯有備而來。
但是《捉妖記2》承接了第一部的熱度,卻完全沒有第一部的好口碑,從票房上來說,比起第一部,還是有差距的,因為畢竟有第一部這樣的珠玉在前, 最起碼目前票房第一應該是沒問題的。但遺憾的是,《捉妖記2》已被《唐人街探案2》反超,豆瓣評分也只有5.2分,實在差強人意。
《捉妖記2》講述了天蔭和小嵐找回胡巴團聚一堂的閤家歡故事。胡巴還是那個可愛的胡巴,萌萌的,招人喜愛。梁朝偉成為了男主角,飾演好賭成性的屠四谷,梁朝偉的演技自是不必多說的,而屠四谷這個角色也確實是本片的一大亮點。天蔭和小嵐在一起了,生活逗逼有趣,也在意料之中。李宇春飾演一個痴情梁朝偉的霸道 女友角色,意外的是,李宇春跟這樣的角色設定竟然意外的契合度滿分,春春演喜劇電影,演搞笑類角色還是非常有潛力的。此類種種,演員似乎沒有任何問題,但整部電影枯燥乏味,問題出在哪裡?
《捉妖記2》缺乏故事性,其實這也是中國產電影最大的弊端。導演可能認為閤家歡電影重在搞笑、溫情,也輸入了時下最受歡迎的可愛、呆萌、賤、痞帥等元素。但太過低幼的故事令一切元素顯得審美疲勞,我們看到的胡巴還是那個胡巴,依然萌萌的,但沒有絲毫新的內容加進來。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裡,平鋪直敘,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完全沒有一個明確的劇情線,臺詞尷尬,沒有明確矛盾,沒有爆點。
但是畢竟投資還是有的,電影的色彩和美學都是到位的,演員的投入也是到位的。
-
6 # 電影推薦社
像捉妖記2這種中國產真人動畫電影,要以鼓勵的心情去看,畢竟與美國好萊塢相差的不止十萬八千里,哈哈,確實有點遠。
我去看首要原因是奔著梁朝偉去的。這種電影可能更符合小孩和女生胃口。
現在的中國產電影就不要太苛求它的故事主線了,看著開心就好了。畢竟經典的好片子不是天天有的。如果對電影有很高的要求的,就不要看了你會後悔的,但是你是為了梁朝偉而來,那就無所謂了。畢竟看見梁朝偉的輕輕一笑就夠了,嘻嘻!
-
7 # Y電影
作為一部春節檔的電影,《捉妖記2》無疑是成功的,它的票房就足以證明這一點
短短一週時間,票房已經超過19億,如今看來破20億簡直是易如反掌,說它不成功?怎麼可能
不過雖然票房高的嚇人,但《捉妖記2》的口碑卻一直呈下跌趨勢,如今看豆瓣評分已經跌到了6分以下,也是有些出乎意料之外
其實近幾年春節檔的電影,一直都走的是高票房爛口碑的路線,即便是專攻春節檔的星爺,也擺脫不了這個【魔咒】,去年的《西遊伏妖篇》更是被觀眾噴的體無完膚,評分也是【再創新低】
而由成龍主演的《功夫瑜伽》和王寶強自導自演的《大鬧天竺》,更是絲毫不加掩飾圈錢意圖的大爛片,評分也能很好的反映這個問題
而今年上映的《捉妖記2》,是否真的如一些人所說的,是【一部狗尾續貂的爛片】呢?
在梅姨看來並非如此,雖然電影在劇情方面略顯粗糙,但是作為一部春節檔的閤家歡電影,《捉妖記》其實是在合格線上的
原班人馬的出演保證了觀眾在觀影過程中不至於產生出戲的疏離感,再加上新加入的人物——影帝梁朝偉、李宇春、柳巖等,也為這部續作帶來了不一樣的新鮮感。作為為電影演技兜底的李宇春都很好的完成了對自己角色的演繹,整部電影所有角色演技的問題自然不用擔心,在演員班底上,《捉妖記2》的票房號召力可以說是具備很強號召力的,雖然因為白百合的事情或許會有影響,但強大的公關能力還是讓影響降到了最低,不過這屬於私事在這裡無需再談。
而在內容方面,《捉妖記2》則是延續了上一部的故事
萌萌噠的胡巴與“爸爸媽媽”分開後,雖然經歷了一陣短暫的“和平期”,與眾妖一起度過了一段非比尋常的生活,隨後便因為新妖王的介入而被迫分離,獨自踏上了危險的旅途。
而後悔當初選擇的“爸爸媽媽”開始了“尋子之旅”
主線則是由梁朝偉飾演的嗜賭如命的屠四谷串聯,作為電影絕對的主角,電影大部分的笑料都是在這條線上,無論是與李宇春的【感情】還是與隔壁張大嬸閨女小翠的【糾葛】,都讓人捧腹
故事雖然簡單,就是單線的線性敘事手法,但也是有笑點有淚點,該煽情的時候一點不含糊,梅姨去看的時候身邊的小孩子抹眼淚的還真是不少,作為一部春節檔的喜劇,在搞笑之餘還向觀眾傳遞【愛和善良】,其實已經難能可貴了。
再加上作為一部奇幻題材的電影,《捉妖記2》很良心的並未採用粗製濫造的3D效果來做噱頭,特效也都穩紮穩打的用真金白銀做了出來,帶著中國風的各路妖怪雖然造型不見得多新穎,但醜萌醜萌的畫風還是能吸引一大批觀眾喜愛的
最後,電影比想象中的好看了那麼一點,比預期超出了那麼一點,還是值得一看的
特別是,,柳巖的古裝扮相還真是,,挺好看的
-
8 # 夢裡詩書
莫名敷衍的劇情,尷尬蒼白的人物,沒有合理的主線構思,也極其匱乏想象力的呈現,毫無誠意的《捉妖記2》,其所做的僅只是在強行狗尾續貂,這無疑也使第一部本還有著一定世界觀架構的人妖世界,徹底淪為了糊弄小孩的低齡童話。
對於《捉妖記》,其實劇情薄弱這一問題已經顯露無疑,而作為續作的《捉妖記2》並沒有能去更為細膩的填充原有的世界架構,也沒有能帶來更為精彩的故事,電影只是在啃著原有的老本,徹底的將胡巴變成了只知賣萌的萌物,這使電影的時長雖然長達兩個多小時,但只讓人看到了導演做著東拉西扯的堆砌,而在這些堆砌的故事不僅令劇情變的更為凌亂,亦使其變的極為空洞敷衍。
縱觀第二部的劇情,其最為匱乏的就是一個合理的主線架構,電影的主體故事其實只是再仿效前作,又是妖王抓著胡巴,又是一場早已料定的結局,而第一部中所埋藏的線索,沒有得到任何合理的推進,相反很多無關緊要的搞笑情節空耗了大量的時間,這也使電影對人物的塑造,根本無從帶入絲毫的感情,不管是老面孔白百何與井柏然,還是新加入的梁朝偉,給人的感觸都只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裝瘋賣傻。
從這部續作不難看出,它應該並非是這個系列的最終結局,電影仍舊還在為這個故事在埋線,然而當一部本當承上啟下的作品,甚至失去了最為起碼的意義,只是賣弄著萌物與明星,用一個又一個倍覺尷尬的萌點串聯,做著一再討好觀眾的行徑,這種沒有靈魂的作品儼然也令人對其失去了任何期待,一個好的故事才是一部電影真正的核心,而本末倒置去標榜閤家歡的《捉妖記2》,最終所留給人的只是無趣的冗長。
回溯昔日,雖然《捉妖記》算不上多麼的經典,但那個精靈可人的胡巴也曾帶給我過會心一笑,然而今時的再見,它卻已然和電影所有的角色一樣,丟失了靈魂,變的如此陌生。
個人評分:3
-
9 # 電腦司令
真的觀眾,敢於直面無聊的劇情,敢於正視超級的爛片。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為輿論設計,以時間的流駛,來洗滌舊跡,僅使留下漫天的廣告和不錯的票房。在這漫天的廣告和不錯的票房中,又給人暫得假象,維持著這超級的爛片。我不知道這樣的爛片續集何時是一個盡頭!
-
10 # 取名字難1
其實評價一部電影是否好看不能一概而論,人云亦云。
電影的題材和型別繁多,如:槍戰型別,功夫型別,喜劇型別,恐怖型別等等。選擇自己喜歡的型別可以讓自己在走進電影院時先入為主,當然演員也是非常重要的,電影裡有自己喜歡的演員很大程度上是很多人走進電影院的原因。
-
11 # 音樂先聲
話說由大年初一上映的賀歲電影《捉妖記2》你可看過了?如果沒有,那你就先看一下這篇影評,再決定自己要不要去電影院看一下這部電影。 首先,比起《捉妖記1》,《捉妖記2》的嘉賓陣容更強大,梁朝偉、大鵬、楊佑寧、黃磊、柳巖等海量大牌明星的加入使得這部電影增加了不少看點,看這陣容就會讓人默默的打標籤,這絕對是一部大電影啊!開場舞繼續延續了第一部的風格,音樂和畫面都很帶動氣氛。 其次,在這部電影的編劇上,到底是因為加了這麼多橋段才請了這麼多明星?還是因為請的明星多了,所以才增加了劇情?因為很多細節都讓人覺得是沒有必要的存在,而且整場下來女主白百合和男主井柏然都沒有給人留下非常深刻的記憶點,不知道是不是和前段時間的“出軌”風波有關,所以減少了劇情。
再加上莫名其妙加進來的梁朝偉,因劇情缺少和胡巴的情感交織,導致沒有很好的情感帶入。而這次劇中最出乎意料的就是電影中講四川話的李宇春,完全是一匹黑馬,使得很多網友看完電影被春春圈粉,這部電影真的是捧紅了我們的李宇春。
最後,電影就那麼長,雖然沒有花足夠時間做在內容的乾貨上,但還是既有笑點又有淚點,場景十分震撼,而深受大朋友小朋友們喜歡的胡巴依舊是萌萌噠。 總之,這是一部適合一家人一起去看的賀歲電影,親情路線雖然沒有走的很深,但也會在無形中傳遞一種讓人明白和和美美就是福的溫情。
-
12 # 為一人白頭終老
我在大年初一和老婆去看了,說實話不想去看這樣一部電影,因為看了捉妖記1的時候就覺得不怎麼好看,特別是裡面的那些怪物,不知道哪個設計出來的,不是東方不屬於西方,看著就像一個大肉團像個癩蛤蟆一樣,當然胡巴除外,劇情也很勉強,說實話我不懂當年的票房咋個會衝到那麼高。這次看第二部,覺得沒什麼進步,裡面的幾個演員越看越沒什麼意思,裡面的劇情設計也覺得有問題。堂堂一個天師堂,類似於大本營的所在,竟然妖物出沒還被殺了掌門!老婆來看就為了看她的男神梁朝偉,但是感覺這個人物可有可無。總的來說,看的比較失望
-
13 # 樹娃
《捉妖記2》是2018年農曆新年賀歲檔影片中最受矚目的一部,皆因為《捉妖記》在2015年上映時票房的空前成功,當時可以說是掀起了一陣“國民熱”,上映兩個月票房就高達24億,大家都很期待《捉妖記2》能否延續《捉妖記》口碑、票房不敗的神話。
坦白說,《捉妖記2》在製作上還是可圈可點的,在國內製作的同類影片中這部也算是高水準製作,沒有太多需要吐槽的地方。而在人設也就是明星陣容方便,沿用了第一部主演的白百何、井柏然,在此基礎上又加入了梁朝偉、楊祐寧、李宇春,可以說陣容依然強大,再加上一眾客串的明星,包括黃磊、吳君如、曾志偉等,也都算是錦上添花,但也正是如此,總讓人覺得人設多了反而削弱了主角的戲份,比如井柏然、白百何的戲份就有點可有可無的感覺,仿若他們在第二部中的出現就是為出現而出現,是不如梁朝偉那個部分精彩甚至有意義,特別是梁朝偉與李宇春的那組戲可以說是《捉妖記2》最驚喜也最具喜感的一部分,倒也沒想到李宇春會以這樣的形象示人。
再來說,《捉妖記2》的劇情,整體而言是渙散的,基本上沒有所謂的主線,個人認為這也是由於主角太多,分支太多,導致整體凌亂,重要的是這些分支與第一部的劇情毫無任何明顯的關聯,也沒有什麼實質性地推動作用,井柏然與白百何尋父變成尋子,梁朝偉則是賣胡巴變成保護胡巴,這樣的劇情實在設定得有點刻意,特別是井柏然與白百何那條線,完全就是為了他們有戲份而如此設定。既然是要延續第一部的劇情,就應該在第一部劇情的基礎上延伸、展開,而不是除了幾個既定人設外,讓劇情獨立,這一方面還是有所缺失。
不過,《捉妖記2》的票房還是成功的,預售期票房就已經破億,上映三天票房突破十億,已經重新整理了華語電影最快破十億的紀錄,這說明的是作為賀歲檔影片,《捉妖記2》是成功的,成功地捉住了觀眾的觀影慾望,只是如果還要第三部,希望劇情能更走心一點。
-
14 # 老貓愛看劇
特別適合春節的時候一家人在一起消遣一下。
《捉妖記》2上映的時間點特別好,劇情也簡單,畫風清新,有笑點,有淚點。
春節正是一家團聚的時光,《捉妖記2》就是按照這個思路展開的劇情。
白百何和井寶一起找他爹,來到了以前他爹工作的地方天師堂。在這裡白百何修好了捉妖用的工具,也遇見了小刺妖。
看到小刺妖和媽媽在一起,開心的打鬧,即便隔著牢籠,也是幸福的。這讓她下定決心找到胡巴。
只要你想做某事,全世界都會來幫助你。她們沒經歷什麼困難,就找到了小胡巴。劇裡的反派角色有點弱,沒打兩下就跑了,他們一家三口開心的走了。
劇情相對簡單,胡巴還是調皮可愛,適合帶著孩子去電影院觀看。當然,有了梁朝偉、李宇春、大鵬、柳巖的加入,出現了很多適合大人的梗。
《捉妖記2》算是老少皆宜的一部輕喜劇,我覺得不錯,你覺得呢?
-
15 # 自說自話的大彬
謝謝邀請!今年春節檔影片廝殺非常激烈。這些賀歲大片中有哪些會成為經典?又有哪些會被視為爛片了?
首先我們得明白何為爛片。對於爛片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不一樣的定義,因為每個人的口味不一樣,審美不一樣,對電影的評定也不盡相同。但是一部公認的爛片我認為至少有以下幾個相同點。第一:從故事情節上來說。爛片往往情節幼稚,俗套甚至胡編亂造,違背基本邏輯。
第二:從演員演技上來說。爛片通常演員演技生硬尷尬,完全不能詮釋角色的屬性,讓人看的分分鐘齣戲。
第三:從電影內涵上來說。爛片一般沒有精神內涵可言,內容空洞,敘事蒼白。像郭敬明的《小時代》系列就可以被稱為爛片之完美代表。
今年春節我已經看了三場電影,分別是唐人街探案2,捉妖記2和紅海行動。來做個簡單的評分吧,總分10,唐人街探案2能有8分,紅海行動能夠有9分,捉妖記2,4分。
為什麼這樣的爛片能用五億的票房,對不起,這裡面有我的一份,之前有朋友一直在說這部片如何爛。小編是抱著作死的心態走進影院的,但是看得不到半個小時,我覺得自己真是夠手賤的,全片就一個主題,找胡巴和搶胡巴,至於為什麼要搶他為什麼要找他?這些都不重要,可能導演覺得弄一個看起來很萌的胡巴就足以吸引大家走進影院。至於它為什麼有5億的票房,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捉妖記》系列作為一部閤家歡型電影,受眾面大。
第二:《捉妖記》曾經是中國影史的票房冠軍。作為它的續集,《捉妖記》二自然是備受關注。
第三:作為《捉妖記》的主角,胡巴受到了不少孩子的喜歡,家長為了滿足孩子,即使知道是爛片,會選擇帶孩子去影院觀看。
第四:捉妖記2前期的宣發做的非常到位,特別是針對農村市場的宣傳非常到位。
第五:就是像我這種抱著好奇心看看它能爛到什麼程度的無知影迷肯定有不少。
市場是檢驗爛片的唯一標準!爛片可以獲得一時票房,但絕不可能成為真正的贏家。從《捉妖記》二的票房表現就可以看出來,從前兩天的異常強勢到今天的大幅下跌,可以看出,目前中國電影市場對爛片的容忍度正在越來越小。最後希望所有電影從業人員能夠真正的靜下心來打磨作品,而不是一心只想著怎麼套現走人。 -
16 # 人間是劇場
也許《捉妖記1》太火了,使得《捉妖記2》在創作上有了掣肘,想走一條完美的閤家歡路線,結果劇情變得幼稚、蒼白,而不是像第一部那樣有童心、有創意。
胡巴的萌在第一集已經充分展示,第二集還是走賣萌路線,也許一眾小朋友們還能笑得開懷,而對於成年觀眾來說,新鮮感就已經遠遠不夠了。《捉妖記2》的親子路線還是在以孩童胃口為主,而失去了第一集的“全民狂歡”。
在故事方面,《捉妖記2》偏於平淡,第一集是送胡巴回妖界,第二集是在人間找胡巴,兩集的故事是平行的,沒有更大的進步於與挑戰。第二部中,梁朝偉與李宇春一條線索的加入算是新意,二人在情感上的“強攻”與“防守”喜感很強,但這只是副線,而且仍是香港的無厘頭風格。整部影片敘事的主線上,缺乏起伏與懸念的設定。如果說第一集的《捉妖記》還有正義與邪惡、陰謀的對決,而第二集的正邪對撞就變成了動畫片級別,故事鬆散,缺少足夠的張力。
第一集的《捉妖記》童心大開,深得人們的共鳴,但童心並不等同於“幼稚”,童心是天真與趣味的結合,而《捉妖記2》卻透過單一、淺白來降低敘事的門檻,吸引觀眾,而不是提高故事的難度來吸引人。換一種說法,人們期望能夠胡巴能帶來更多的驚豔與驚喜,沒想到卻是水準的降低和創意有限的劇情。
-
17 # 包子師
《捉妖記2》差評不斷,但票房為何大賣?
《捉妖記1》在上映時,我成為了小胡巴的粉 絲,因為那雙在搞了破壞還閃爍無辜的小眼神實在是太可愛了!身為一個女孩兒,表示實在是抵擋不住這種誘惑呀!!!
不說了,再說標題就該改成"胡巴的粉絲為票房瘋狂打call了 看過電影后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大概在瀏覽器瀏覽了一下關於2的評價,有很多文章的標題都是什麼"爛片、劇情有漏洞、明星尬演、受些明星負面影響、影帝接爛片等"
但我不這麼認為,我覺得這部電影還是拍的蠻好的。比如他選擇的上映時間是在春節,一個舉家團圓的節日,與內容中的胡巴和爹孃團聚是很呼應的;電影要表達的感情很感人,表達感情的方式很突出;電影出演的演員都彰顯了自身的演技等。
我印象最深的突出感情的幾個鏡頭有這麼幾個,我給大家說說。
一是天師堂的天師和小嵐、宋天蔭一起捉捕小刺妖時小嵐看見刺妖媽媽對小刺妖的思念不禁想到了她和天蔭對小胡巴的想念,以至於對著小刺妖而幻想成胡巴,那個感情以及細微的變化被白百何把握的很有突出點。
二是小嵐、天蔭在尋妖堂時看見沙子做出的胡巴時的激動之情,溢於言表呀!井柏然表達的感情也很生動。
三就是他們一家人相見時的感動場面,兩個人和一隻妖齊齊流淚,互相擁抱表達自己對對方的思念。
其實整個下來,貫穿電影最主要的線索就是親情,爹孃對胡巴的親情。以及屠四谷和笨笨對胡巴不是親情卻神似親情的愛。
開心的事情是全家團聚,幸福的事情是家人的相互體貼。
而神乎其神的劇情分支也很有特色,如善良的雲大哥竟然是壞妖王的手下。我不知道為什麼會被傳成劇情有漏洞?它是有前後鋪墊的,在之前是壞妖王命令一個手下抓住小胡巴,在後邊是雲真的一步步引誘。
當然還有屠四谷和朱金真的喜劇樂點。整體來說我覺得這部電影還不錯。可以和家人一起看看很有氣氛。
-
18 # 影視觀察家
春節檔已經看了《捉妖記2》《唐人街探案2》《紅海行動》《西遊記女兒國》四部影片,實話實說,在其它三部的反襯下,《捉妖記2》從劇情上到主題上,的確是幼稚的。但是,有兩件確實發生在小編自己身上的事情。一是有人私信我,說自己是回鄉過年的小鎮青年,想要帶年邁的父母親看電影,問我這四部電影哪部更適合,《紅海行動》的斷肢滿天飛,《唐人街探案2》的推理橋段和cult笑料都讓小編第一時間排除了,而在《捉妖記2》和《西遊記女兒國》中權衡了一下,小編最終還是選擇推薦《捉妖記2》,畢竟跟一年才見一面的父母一起看電影表孝心,這個更直接。第二件事,如果帶著4至7歲的兒童去觀影,在再看一遍《捉妖記2》和陪看《熊出沒》之間,也許是我自私,我一定毫不猶豫的選擇前者。想想《熊出沒》的票房已經累計2億8千萬了,相信這些帶小朋友觀看電影的家長,心裡也都是在《捉妖記2》和《熊出沒》之間做出過選擇的。小編忽然覺得,自己之前給《捉妖記2》下的差評,其實是從“主流觀影人群”的角度,而春節檔是個不折不扣的閤家歡檔期,對於平日不怎麼走進影院的老人和兒童,《捉妖記2》已經代表了中中國產電影製作的最高水平,也是良心之作。而為了兼具“陪看”觀眾,電影還特別選擇了70後的偶像梁朝偉,80後的偶像李宇春,90後的偶像井柏然,可以說研究了檔期,用心良苦。
相信很多“陪看”觀眾都會像題主一樣被周圍觀眾笑到“懷疑人生”,《捉妖記2》的“老梗”誠然是近幾年電影中用了又用甚至是80年代港片裡用濫的梗,但是想想,很多小觀眾其實從來沒有看到過這些梗,而聽著自家寶寶笑出“略略略略”的胡巴聲音,“陪看”的父母也會發出慈祥而不失禮貌的笑聲。
要知道《捉妖1》面世的時候觀眾因為第一次見到胡巴,而喜歡的不要不要的,懸賞捉妖時,隨便來一個什麼人掏出一根白蘿蔔,大家都因為意外而爆發出笑聲。而《捉妖2》朱老闆懸賞捉胡巴,這不僅是個老梗,甚至是完全複製,有人拿來的蘿蔔都是原來那根蘿蔔,小編觀看的那場還是爆發出笑聲,就像從來沒有人看過這個笑料一樣。所以所謂“閤家歡”檔期,“閤家歡電影”,一些先“有品味”起來的觀眾還是要屈尊享受帶領家人共同進步的,而《捉妖記2》正是一部可以用來引導小觀眾老觀眾走進影院的影片。想想春節過完,小鎮青年離開家鄉,老父母也許一年也不會再走進影院,每當回想起春節期間全家人在影院裡一起發出的笑聲,也是溫馨愉快的回憶。(D180225)
-
19 # 雲飛揚看電影
胡巴就是人間世的一片初心,這位貌似蘿蔔的妖,他的父母可以說是集合了妖和人的神奇際遇。許誠毅導演的《捉妖記2》,更加入世,講的更是人世間永恆的親愛之情,胡巴與擬父母的井柏然和白百何分別之後,曾經回到了妖的村落,但是卻被壞妖王強行驅散,於是只能在江湖上漂流、行走。井柏然和白百何也踏上了繼續尋找父親失蹤的真相,這兩條對於父親的尋找和確認,無疑都是將阻礙在父母子女之間的那些可見不可見的牆,作為對立面來批判,以電影中先生說法的妖之母子為例,只要在一起,即使是坐牢也是可以開開心心的。正是在此基礎之上,電影改裝、放大並釋放了人間善惡、是非、對錯的表象,所謂人和妖的分野,當然不是血統和階層,還要看初心、本心、恆心。
《捉妖記2》捉的妖,其實就是人心的波動。鍾漢良和楊祐寧在《捉妖記》系列都從“人變妖”,說明這個世界存在著系統的隱藏者,妖在人間蔚然成風,越是成熟的中年男人越有可能是“妖”,此情此景,不禁想吟詩一首。白居易的《放言》自然可以為本片做注,“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胡巴作為超萌的代言,實際上就是比照人類幼童而設定,尤其是牙牙學語前後。成年的妖,不僅會變裝而且可以說話,那麼胡巴終究是要說話的。在與井柏然重逢之前,胡巴和資深賭徒梁朝偉的相遇,大抵上相當於被動打了疫苗。梁朝偉飾演的角色,對於賭博極其情深義重,確實相當的水平低,對於李宇春飾演的財閥又是次次拒絕,這樣的浪子形象令觀眾回想起香港電影黃金時代,在兒童眼中說到底這也是長不大的少年,梁朝偉對於胡巴和笨笨的胡鬧本質上是不成熟的赤子所謂。沉溺於某種嗜好而無能為力,迴避成長,但又不是真正的惡人,所以李宇春始終在等他,而他還是能夠在未來的故事裡,揚棄過去的自我、選擇擔當起更重要的責任。
胡巴的唾面,可以讓受眾在其驚叫時獲得即視感,幻象原來就是現實,這是香港電影擅長的趣味,我們理解成一種特別的緣分帶來的通感。在春節大團圓的氛圍中,舉家觀看《捉妖記2》,是一種情感的共鳴。胡巴特別受到觀眾的牽掛,就是因為他的弱小,如此弱小就要流落四方,孤獨的尋找著父母和信任,甚至可以給浪子回頭加持,胡巴的眼淚是喚醒梁朝偉初心的良藥。
即便在本片中,集結起來的好漢們打敗了楊祐寧,不過他既然能夠雀佔鳩巢成建制的取代了天師堂,不言而言,妖和人中更多敗類已經發展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胡巴如何實現其特別價值呢?相信在《捉妖記3》當中,胡巴也會有更多的、更寬闊的成長空間,有關胡巴的奧妙和前途,就是關於人類本身。
-
20 # 今天道
《捉妖記2》上映3天票房突破10億,在第三天被《唐人街探案》反超。應該說,這部電影的優點與缺點一樣明顯,閤家歡的話,值得一看。
先說優點:維持原作IP的閤家歡特質。《捉妖記》的時候一度打破華語電影票房紀錄,許誠毅導演帶來夢工場的招牌製作和視覺,影響了很多後來者的模仿,在型別突破上功不可沒。《捉妖記2》維持了原班人馬,讓胡巴繼續成為一個大家都喜愛的萌寵,並帶動故事走向,鑑於第一部24億的高票房,這種型別的持續發力且市場回報豐厚,證明中國系列電影的市場容量已經直追甚至超過漫威、蜘蛛俠、變形金剛系列了,這是我們自己的系列大片。
不足之處還是在劇作上。引入梁朝偉的故事線後,原來的主人公白百合、井柏然變成了副線,而主要故事卻是找回小妖、闔家團圓,這樣就饞了一個錯位:梁朝偉的故事線有點莫名其妙。雖然最後幾班人馬大決戰天師堂,但這個衝突的根子裡是虛弱的,為什麼胡巴被追殺,被誰追殺,和梁朝偉有什麼關係,這些核心問題都沒有交代清楚。好在這是春節檔,一家人在一起的核心觀點大於一切,很多人會忽略劇作上的硬傷。但對於挑剔一點、成熟一點的觀眾而言,這樣的作品是很難令人滿意的。
不出意外,《捉妖記3》也在路上,屆時依然是胡巴擔當主角,至於他是被抓、被放、還是大放異彩,還需要更好的劇作來支撐,畢竟第一次是驚豔,第二次是情懷,第三次很可能就挑剔甚至放棄了——《西遊記之女兒國》就證明了事不在三,創作者一定要如履薄冰。
回覆列表
《捉妖記》系列可以說是一路坎坷,在第一部中由於柯震東事件,臨時換演員。
當時捉妖記已經拍攝完成,井柏然的演出都是在以和柯震東同步的前提上,利用特效技術做到替換。
這對井柏然的表演不僅是考驗,更極大限制了演員的發揮。
而從成本方面,在電影拍攝完成後,臨時換演員。在演員,特效,以及其他方面的的成本支出,又多花費了7000萬元。他們可以利用廉價的技術,或者其他形式改制電影。
但是沒有!! 額外的7000萬不僅是成本上的投入,這是一個製作組,導演,演員對自己作品的堅持。
捉妖記中,特效是中國團隊一手操盤。其實現在國外的很多大片特效,都是由國內團隊代工完成。
中國產技術不一定就弱,只是需要一個機會來鳴“冤”。
真人電影《捉妖記》,大字頭動畫電影三部曲《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大護法》。還有《魁拔》系列,中國產電影的質量,技術都在成長成熟。
《捉妖記2》依舊是許誠毅導演執導。將在2018年2月16日上映,這次可以說還是重蹈了第一部覆轍。
因為白百何的事情,在電影還沒上映前,就有很多影迷開始對電影抵制。流量明星的優勢劣勢。。。
當然對於之前的醜聞事件,我和大家的觀點一樣。不過對於一個影迷來說,我覺得電影的好壞,和演員的生活不能直接掛鉤。尤其是一部還沒有上映,且前作還不錯的片子。
最後,希望《捉妖記2》不要辜負影迷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