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今天跟朋友在房間閒聊,電腦裡放著新上的原創綜藝《這,就是原創》。 到Matzka出場時,有一哥們兒說了一個“Matzka就是中國雷鬼第一人”。我覺得真正搞創作的人,比較少去關注外界給他的這些title吧。而且這個也言過其實。 龍神道08、09年就有了吧,代表作《霞光》《慢慢飛》 海龜先生2004年就有了,代表作《男孩,別哭》《草裙舞》
10
回覆列表
  • 1 # 大師現場

    雷鬼樂,1960年代中期起源於牙買加,它的顯著音樂特徵是節奏強調反拍的重音。

    Reggae這個詞源於Ragged,意思是日常生活中一些瑣碎的事情。它的音樂根源來自斯卡音樂(Ska),與加勒比地區的黑人音樂傳統、美國的節奏布魯斯以及“泛非洲”主義有著密切關係,是一種融合了非洲、美洲、西班牙、英國、美國等地區和國家的音樂風格孕育而成的流行音樂文化。

    1.文化背景

    牙買加,一個在世界上並不知名的國家,除了短跑“飛人”博爾特和它的雷鬼樂之外,似乎再也沒有什麼事情能夠引起國際社會對它的關注。而雷鬼樂,正是這個國家貢獻給世界最重要的音樂財富之一。

    鑑於牙買加地處中美洲,以黑人為主要人口,和英語的語言背景,因此它的音樂是一種融合美洲、非洲和歐洲文化的多元文化結晶。

    2.雷鬼的產生

    雷鬼的音樂根源來自牙買加民間音樂曼圖(Mento)和美國的節奏布魯斯,當地音樂家便將其和他們自己的民間音樂曼圖(Mento)相融合,逐漸形成了一種叫斯卡(Ska)的音樂。由於斯卡音樂速度太快,在炎熱的夏天,當地人無法在快速演奏的音樂中跳舞,當地樂手開始放慢音樂的速度,使其在1968年左右,逐漸演變成了更為流行的雷鬼樂。

    3.音樂、歌詞與文化

    雷鬼音樂的速度比斯卡要慢一些,樂隊主要採用節奏布魯斯的編制,以電吉他擔當節奏樂器,經常用“切奏”技巧演奏鬆弛而富有彈性的反拍律動;貝司具有相對獨立的旋律線條,經常和主唱聲部形成對位。

    雷鬼歌詞強調社會、政治及人文關懷,經常和當地窮苦人信仰的“拉斯塔法裡教”(Rastafarian)有著密切關係。該教派崇拜衣索比亞前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把他當作黑人的救星,教名“拉斯塔法裡”就是因他而來(他在登位前被稱為拉斯塔法裡親王RasTafari)。信仰拉斯塔法裡教的人幾乎都留有“雷鬼髮式”(Dreadlocks,俗稱“髒辮兒”),這個髮式不僅流行於牙買加,在加勒比地區的黑人中也非常流行。

    4.代表人物

    在雷鬼樂的發展過程中,很多音樂家都對其做出了貢獻,其中最重要的貢獻來自鮑勃·馬利(Bob Marley)

    鮑勃·馬利將雷鬼樂帶進了歐美主流樂壇。1970年代後期,雷鬼樂的盛行引來了眾多追隨者,一批來自牙買加的雷鬼樂隊開始在英國和美國走紅。與此同時,一些英國搖滾樂隊也開始將雷鬼樂融入自己的音樂中,比如“警察”樂隊(The Police),以及英國雷鬼樂隊“UB40”。

  • 2 # 達人DZ

    雷擊頓 (西班牙語:reguetón或reggaetón,我個人喜歡喊它“雷鬼盾” XD)是一種舞蹈音樂流派,其音樂起源地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其樂聲來源於牙買加雷鬼,並受到hip hop風格的影響。上世紀70年代最早出現在巴拿馬,繼巴拿馬的牙買加人後裔與二十世紀間的非洲-安的列斯群島移民後,於90年代在波多黎各形成其風格的初步形態。

    雷擊頓的前身是西班牙語雷鬼,雷擊頓沿用了牙買加雷鬼音樂的樂器和聲音旋律,但填詞發生了很大改變。在波多黎各,在rap的基礎上使用雷鬼打擊樂,但改變了填詞和作曲部分。

    西語雷鬼於70年代中期和末期巴拿馬科隆省的牙買加社群中產生和出現,之後擴散至首都和博卡斯-德爾託羅,這些地方曾聚集了很多到巴拿馬參加跨洋運河修建的人們,還包括其他從巴貝多、千里達託貝哥以及其他加勒比島國而來的移民。

    但在西語雷鬼風格產生之前,雷鬼並不是非常流行。1977年,一位在巴拿馬的蓋亞那移民在首都一名叫Wasanga的DJ的配合下,首次在巴拿馬展出了雷鬼音樂節奏。自此出現了像Rasta Nini,Calito Soul和上面提到的Wasagna幾位雷鬼音樂的演繹者,在Juan Bass的組織和推進下,進行了現場雷鬼音樂的展示。

    在巴拿馬風格節奏中,包含了來自牙買加有名的riddims節奏傳統。其中有Roots雷鬼,布林德隆雷鬼(Reggae Bultrón)和索佳雷鬼(Reggae soca)以及巴拿馬區域性風格的混合音樂。與此同時,還將雷鬼與其他安格魯薩克遜國家和拉美國家的音樂風格進行了混合。

    雷鬼於1960年代出現在牙買加,隨著時間推移,逐步融合了其他音樂風格的節奏,發生了很多變化。雷擊頓可以認為是90年代起巴拿馬和波多黎各之間一種文化和音樂交換融合的產物。雷擊頓,之前被稱為西語雷鬼,起源於巴拿馬地峽。巴拿馬雷擊頓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03年巴拿馬運河的起建,隨後在80年代末傳入波多黎各,並在那裡演變得到了現在“雷擊頓”的名字。在運河建設過程中,有近15萬非洲裔工人及其家人從安的列斯群島遷移到巴拿馬。這些移民帶來了非洲中心風格的音樂,諸如倫巴、曼波、恰恰恰和雷鬼。期間,有很多雷鬼音樂人如El General,Chicho Man,Calito Soul,Nando Boom,Renato和 Apache Ness開始把這類音樂譯為西班牙語,並與dancehall(舞廳音樂)混合;從而形成了西語雷鬼。這些音樂人時常把牙買加歌曲譯為西語,隨後按照原有的雷鬼旋律演唱。這類非洲中心影響風格的音樂在60年代黑人運動的頂峰期間更加流行。

    巴拿馬雷鬼出現在70年代,是千里達託貝哥的索佳(soca),海地的 konpa dirèk,小安的列斯群島的卡利普索(Calipso)和牙買加雷鬼相互融合的產物。最初西語雷鬼是靠歌手向公交車司機兜售自己的樣片傳播的。卡利普索(Calipso)對雷擊頓產生了很深的影響,特別是在歌詞的即興創作方面。這在El General的音樂中就明顯看出。80年代中期,牙買加的Dancehall Rap也被加入到了西語雷鬼中,雷擊頓正式出現。雷擊頓音樂最早的成就代表作是Nando Boom1984年發行的《我的女人這樣說話(Mi mujer habla así)》。El General於1988年發行了其首張單曲《你的砰砰(Tu Pum Pum)》,使雷擊頓取得了進一步發展。儘管雷擊頓起源於巴拿馬,但卻是1988年在波多黎各由Michael Ellis命名,因為比起西語雷鬼,波多黎各人更偏好稱其為“雷擊頓(大型雷鬼)”。

    雷擊頓雖然起源於巴拿馬,但很快就在整個加勒比地區傳播開來,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進一步成為各種風格的混合物。然而,由於成功的營銷手段,這種風格在波多黎各更為流行。波多黎各更是將其認作本國音樂風格,併成為雷擊頓歌手、明星的主要產地。隨後,90年代初,Steely&Clevie創作的一首《Dem Bow》也奠定了這種風格的特點,並進一步擴大了流行範圍。這一音樂特性確定其混合的風格,而不僅限於巴拿馬原有的西語雷鬼的聲音。自此有更多的音樂人開始進行雷擊頓的創作與解讀,諸如Ivy Queen,Daddy Yankee,Tego Calderón,Ruben DJ和Vico C等等。

    所以,1984年科隆城的Rasta Nini首次演唱西語雷鬼是在巴拿馬。而1985年Vico C首次演唱西語rap則是在波多黎各。此後在美洲這兩個不同的地域上,巴拿馬人繼續演唱著牙買加人的歌曲,使用著相同的樂器和旋律,但填入了自己的歌詞。與此同時在波多黎各則沿用了美國的rap說唱形式創作出了用西語填詞演唱的全新歌曲。之後,在1992和1993年,諸如Gringo el Original,El General,Nando Boom,Pocho Pan和Killer Ranks等用西語演唱牙買加風歌曲的巴拿馬籍歌手開始在整個拉丁美洲和美國火了起來。

    同期,Vico C錄製了其早期波多黎各雷擊頓音樂中的一支,《Bomba para afincar》。這首歌使得雷擊頓的名聲進一步擴大,同時也為這位說唱歌手帶來了不少聲望。但此時雷擊頓還是未能在剝奪立刻得到完全的認可和接受。在90年代前半期,巴拿馬將其認作雷鬼和牙買加雷鬼樂的類似產物,這一情況一直持續到像80年代在牙買加那樣,將多為歌手的作品灌製到一張CD才結束。

    1992年,波多黎各開始流行聽牙買加雷鬼,主要是 Chaka Demus & Pliers的《Murder She Wrote》, Shabba Ranks的《Dem Bow》, Dirtsman的《Hot Dis Year》和Gregory Peck的《Poco Man Jam》,這些音樂都具有很強的舞蹈特徵,收到了廣泛的歡迎。藉此機會,巴拿馬的雷鬼樂也被推廣到波多黎各島。代表歌曲有 Nando Boom的《Dem Bow》,Pocho Pan的《Pantalón caliente》,La Atrevida的《Estas dulce》,以及Gringo el Original和El General的歌曲,其中以《Donde lo conseguiste》和《Muévelo》。所以,波多黎各人最初希望演唱dancehall風格雷鬼樂的跡象也是顯而易見的。DJ Negro在1992-1993年間,在他所在的夜店The Noise也對這種音樂風格的誕生做出了初期貢獻,他在那裡舉行了一場即興創作的歌唱比賽,使用的也是美國和牙買加雷鬼常用的樂器。1994年底,出現了最早兩支波多黎各雷擊頓作品《The Noise I》和《Playero 37》,這兩份作品都是說唱雷鬼,或者說,是說唱和雷鬼的結合體。代表人物有 Ivy Queen, Eddie Ávila和Daddy Yankee。

    波多黎各人採用了巴拿馬演唱一些用西語填詞的英語雷鬼樂的範例,同樣也應用在說唱歌曲上,但從未有任何原創歌曲的出現,也從未將兩條線混在一起。90年代後期,巴拿馬產生了很多音樂風格,諸如Vico C和Big Boy的歌手,突破了國界限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誰也沒有料到,有一股強大的暗流正在這個島嶼上暗自萌發。1996年,Nando Boom也走到了這個風格的尾聲,而諸如 Aldo Ranks,René Renegado和Tony Bull這些歌手在巴拿馬流派上也行進得非常順利。除此以外,還湧現出了當時一些新的音樂天才,如 Dicky Ranking和Danger Man。也是這時,波多黎各人把他們的音樂帶到了巴拿馬,正如1992-1993年巴拿馬雷鬼進駐波多黎各一樣。

    1994年,出現了最早的將雷鬼和說唱混合形成的雷擊頓作品,即上文提到的DJ Negro的《The Noise I》和《Playero 37》。一些追隨DJ Negro步伐的歌手的湧現也使雷擊頓這種音樂形式進一步為人熟知,代表人物是DJ Nelson和 DJ Eric。90年代初,Ivy Queen的專輯《 En mi imperio》,DJ Negro的《Playero 37 》和《The Noise I 》在波多黎各和多明尼加共和國非常流行。之後還成立了一些組合例如La Factoría。但為雷擊頓在巴拿馬留下最深烙印的還要數《The Noise Live》。自此業餘巴拿馬雷鬼樂分道揚鑣,漸行漸遠。之後出現了一種波多黎各人不曾有過的唱法,這種唱法很早以前在世界上就已經出現,但是在拉丁雷鬼樂上還是Papa Chan首次透過他的CD《The Creation I 》中的歌曲《Pa la cerca》引進的。之後出現了巴拿馬和波多黎各歌手共同參與的專輯《Cuentos de la cripta I 》,歌曲《El Chombo》,並得到了DJ Negro的幫助。

    隨後巴拿馬出現的作品都追隨者《Cuentos de la cripta》和《The Creation》腳步,但在巴拿馬雷鬼中有一支專門演唱慢速雷鬼,歌曲主旨多為愛情、和平或表現一些想法。之後巴拿馬雷鬼分成了快速、dancehall和慢速roots雷鬼幾支。之後一代的巴拿馬雷鬼歌手受波多黎各曲風影響非常之大。波多黎各雷鬼於1998年底在巴拿馬消失。“雷擊頓”一詞也僅在90年代末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今,這種音樂已經在整個拉丁美洲和美國遍地開花。

    正如Salsa是90年代初拉丁青年們一種文化的表達,雷擊頓也流行於90年代和21世紀初的西班牙和美國,併成為許多拉丁年輕人進行表達的一種方式。隨後也漸漸演變為一種反抗文化帝國主義的代表,在美國和拉丁美洲繼續繁榮延續。雷擊頓音樂成為拉丁年輕人用來表達和敘述其對向社會進行抗爭的出口。這種表達方式是由一些反抗種族歧視的老牌歌手開始的,諸如El General。除了具有表達對種族歧視抗議的能力以及其非洲中心音樂風格的根源,這一音樂風格也囊括了各種族裔的歌手。從這一角度而言,它反映了種族的多樣性,這也是拉丁文化的一個真實寫照。

    雷擊頓音樂以宣敘調和由電子產生的切分節奏為主要特徵,隨之以多樣的旋律作為配合,大部分的歌曲都遵循這這一同步的特徵。

    雷擊頓的歌詞由於押韻,通暢極具渲染力,且很容易就能被大眾所識別。這一韻腳風格也收到牙買加Raggamuffin和dancehall的印象,但最主要的影響還是說唱。這些歌曲的歌詞與hip hop的很相似,而且和hip hop一樣,大部分的雷擊頓歌手都以類似說唱的形式來表現歌曲,而不是按照旋律來演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很多人都這麼說,27歲是人生的一道坎。你們的27歲發生了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