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十三說電影
-
2 # 大米有文化
我印象最深的是劉峰與何小萍和林丁丁三者之間的關係。
劉峰喜歡上了林丁丁其實是一種來自底層向上攀爬的“渴望”。劉峰不可能奢望去追求高高在上的郝淑雯,從階層角度林丁丁是他所能企及的最高階層了。但是林丁丁的心思卻是在陳燦這一層級上。之前網路上有一個文章叫“我奮鬥了18年,就是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可以說劉峰無私了一輩子,得了無數的獎勵可能就為了能和林丁丁“在一起喝咖啡”,隨著林丁丁為代表的階層對他的拒絕乃至背叛,讓他所有努力都顯得失去了意義,精神信仰徹底坍塌。所以他的憤怒其實就是認識到了自己所有的努力其實是“西西弗斯”式無用功。比較具有現實意義的是飾演林丁丁的楊採鈺真的找了一個“土豪”做男朋友,完成了劇中人物的情景再現 。
而何小萍和劉峰的關係則比較複雜,原則上何小萍對劉峰未必真的有愛,只是一種“安全感”的渴望,只是一種女人天生渴望保護的期盼。而劉峰對於何小萍更多的是一種對於弱者的保護,劉峰可能只有在何小萍面前才有一種身份上的“優越感”,不用去透過無私奉獻的獎賞來證明自己,不用透過證書來和她就能“坐在一起喝咖啡”。但這就不是真正的愛了。所以他們最終在一起了,但是一直沒有結婚,這個結局處理的太好了。
-
3 # 蘿蔔與娛
影片《芳華》講述的是一群人,甚至是一代人的青春故事。
在歷史的背景下他們的青春顯得格外與眾不同。
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變數的人生命運。
樂於助人、質樸善良的劉峰和從農村來的屢遭文工團女兵歧視與排斥的何小萍,意外離開了浪漫安逸的文工團,捲入了殘酷的戰爭,在戰場上繼續綻放著血染的芳華。
他們感受著集體生活的痛與暖、故人的分別與重逢,還有時代變革之下,每個人的渺小脆弱和無力招架。而昔日的文工團戰友蕭穗子、林丁丁、郝淑雯、陳燦等人,在大時代的背景之下,每個人的命運大相徑庭,擁有著出人意料的人生歸宿。
影片中每個人物都個性鮮明、大放光彩。我們記住了比活雷鋒還要善良美好的劉峰,倔強、勇敢無所依靠的何小萍,敢愛卻不敢說的蕭穗子,願意和別人搞曖昧也不願和幻滅的活雷鋒談戀愛的林丁丁。
文工團可以說是上個世紀上一輩人的芬芳動人的青春,但是在影片裡我們彷彿也能看到自己。比如受人欺負的何小萍,總是習慣當活雷鋒卻還不討好的劉峰,沒有惡意但是行為卻乖張的林丁丁。
林峰是一個老好人,是一個好到不能再好的人。
在那樣大時代的環境裡面,因為出來一個雷鋒那樣完美到幾乎挑不出壞毛病的榜樣,於是很多人爭相模仿。所以那個時候的“活雷鋒”可謂是見怪不怪。
當慣了活雷鋒,做慣了好事,大家就會覺得理所應該當,雷鋒就該是這樣的啊,不然誰都可以當雷鋒啊。因此,當雷鋒分明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卻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雷鋒只能做好事只能無私奉獻,只能服務大家,就連喜歡的人都不可以有,喜歡的人在眼前都不能愛,甚至連碰都不行。
那個環境太殘忍了,對一個好人眼裡卻容不得沙子,只要你受到大家的仰慕與愛戴就不能有一點菸火的氣息,就不能有一個平凡人才有的生活。
但是劉峰他畢竟也是一個人,也是一個平凡的善良的人。
他的同事要結婚娶媳婦,沒錢買沙發他就親手去做一對沙發送給他。為了自己喜歡的人可以憋屈著等她幾年等到她終於安全,不怕再給她帶來麻煩再去告訴她。
她接受著劉峰的所有善意和幫助包括喜歡,但是聽到劉峰的表白卻無所作為,甚至慌張想要逃跑。在被人發現的那一剎那不是及時去解釋清楚還原真相而是越抹越黑、倒打一耙。把人弄去接受調查。就算劉峰走下神壇迴歸人的本性,難道這樣就有錯嗎?
回覆列表
嚴歌苓這個人以前聽說過,但是瞭解的不多,對於本片所產生的興趣主要是因為馮導。在得知所講述的故事是發生在七八十年代的文工團時,我懷疑自己是否能代入到電影中的環境中去,因為關於那段歷史我實在是瞭解的不多,可是當我做進影院裡時,我發現自己想多了。
這絕對是馮導最好的幾部作品之一,在他的引導下,我很快的就融入了片中所描述的那個時代和地點。片中的旁白從一開始就暗示了小萍的命運,她無法融入這個新集體,由於她的性格和身世,引發了一系列的衝突,那麼多人嘲笑她排擠她,可她才是最善良的那個人啊。“沒有被他人所善待的人,才最容易識別善良”,這句話說的太好了,也正因為小萍沒有被善待,在一次次的失望後她看透了這個集體,這個虛偽噁心的集體讓她本來夢寐以求的舞臺夢都變成了抗拒而裝病罷演。雖然幾個事件很俗套,但是不得不說演員極富張力的表演還是讓我同情心氾濫。大白菜那句話一下子居然沒反應過來,想了一會才明白其中的含義,太心酸了。在被子裡哭著給父親寫信,得知父親逝去的傷心難過,在月光下獨舞,最後對劉峰說出那句曾經想說卻沒說的“抱抱我好嗎”,這些鏡頭怎麼不會讓人動容?我喜歡這個角色,最善良的人。
從“活雷鋒”到最後的受欺負的殘疾人,劉峰的經歷讓人唏噓不已。他是完美的,不管是能力還是品質上他都是一個完美的人,可有一天這樣一個完美的人卻因為這完美而付出了代價。丁丁不喜歡他,她對劉峰只有崇拜敬佩之情,當劉峰說他第一次見到她就喜歡上了她時,她沒有一絲高興,相反,她覺得很噁心。這太悲哀了,在那樣一個時代,“活雷鋒”似乎都不應該有私情,他們該有的是對所有人同樣的感情,所以,丁丁說“為什麼不叫我去看沙發呢”並不是她吃醋了,她只是覺得劉峰應該請她去,因為她跟穗子是平等的。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一度認為丁丁是喜歡劉峰的,可惜並不是。丁丁依靠自己女性的優勢成功地把責任推在了劉峰身上,劉峰在審訊室的怒吼顯得那麼無力,“活雷鋒”倒下只需這一會。為集體做了如此多的貢獻,最後送他離開的人只有無法融入集體的小萍,感動之餘實在是諷刺之極。最後的那個環抱是最感動的鏡頭,看哭了……
關於越戰的描繪,血腥的鏡頭讓我想起了《血戰鋼鋸嶺》,這血腥程度與之相比有過而無不及,算是很好的還原了當時的戰爭場面吧。以後有機會一定要去陵園拜訪,這場戰爭本不該發生。而許多士兵像片中十六歲的少年一樣,永遠的留在了那片土地。
很多人說這是個老年人意淫當年年輕時不敢做的故事,我無法苟同,誠然,這部電影有著鮮明的馮導個人意願,但是它更多的不是還原了那個時代的人和事嗎?影院裡周圍上了年紀的觀眾離場時個個眼眶溼潤,這還不能說明這部片子的好嗎?還有人質疑文工團散夥飯時大家齊唱《駝鈴》的感情,這個集體確實充滿著虛偽做作,但是這與戰友情並不是完全矛盾的,人是世故的,生活中可能充滿著狗血的愛情,可分別的時候大家有的只有不捨,那是一種純粹的感情。片中的諷刺很多,很多黑暗的東西直接暴露在我們眼中,馮導敢拍出這樣的作品實在是有勇氣,這麼多年過去了,他仍然在堅持著拍出這樣有深遠意義的電影,為馮導瘋狂打call!
唯一不滿的地方就是刪了很多重要鏡頭,有些地方顯得很突兀,不連貫,沒辦法,只能慶幸自己能在大熒幕上看到這136分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