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時候真的特別特別難過,還要表現出開心的樣子,就是怕朋友們擔心,只有自己知道內心的真實感受,這樣一直得不到宣洩,會不會生病?
50
回覆列表
  • 1 # 水說心理話

    心理學有這樣的一句俗話:“當我們的情緒壓抑到即使爆發時,這些負面情緒總要找一個宣洩口,不是心理就是生理”。也就是說,如果你總是刻意地壓制自己的情緒狀態,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爆發時,這種心理感受一定會是你一下子難以接受的。但是,這種問題其實也是現代人群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

    當我們進入社會後,需要處理的人際關係、工作問題等等紛繁複雜,我們很難在這些事情當中保持一個很好的心態,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在出現這些負面情緒時該如何處理。據一項心理學統計,能夠正確處理負面情緒的人不到30%,大部分人選擇了壓抑、不合理宣洩等方式進行處理,這就會導致很多的心理障礙,例如:

    1、越壓抑自己的情緒,就容易導致情緒的易感性,也就是說,當我們面對負面情緒時,我們會比一些人的感受性更加強烈,在別人看來只是普通困境的事情,在你看來可能就會非常的嚴重,甚至是心理難以承受之痛,長久發展,壓抑、焦慮等問題也有可能由此產生。

    2、壓抑自己的情緒容易造成免疫力降低,心理和生理其實是息息相關的,生理病痛也會導致心理問題,而心理問題更會影響身體健康,而保證我們健康的關鍵就是免疫力。壓抑情緒其實會產生很多心理毒素,不能夠合理及時的排洩出去的話,就有可能導致生理問題。

    那麼,我們就必須學會合理髮洩情緒。

    在你描述中,你說你有時候十分難過,卻依然要裝著笑,害怕朋友擔心?這是何來的理由。那麼,你也可以反過來想想,最真實的狀態在朋友面前都不能顯露,那麼,朋友又何用之有?並不是說朋友一定要拿來當作“情緒垃圾桶”,但是,按照心理的傳遞性來看,分享開心的事情,會讓開心加倍,而分享難過的事情,則會讓難過減輕。人類之所以要建立友誼,除了生存需要,其實心理需求才是第一位的。

    並且,合理的運動、健康的興趣愛好、規律的生活作息、偶爾的心情筆記等等,其實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我們的負面情緒。

    總之,負面情緒不能壓抑,否則,你所謂的心理問題就會發生。

  • 2 # 貓姐麻麻派

    關於這個問題,我有幾點建議:

    一、心理診斷時,對於心理問題有定量,如果問題超過了一個月就會慢慢引發其它問題,並轉化為嚴重性心理問題。因此,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一定要及時進行自我調整,而不是壓抑情緒本身。時間久了,會引發心理性的生理症狀,通俗化來說,就是你說的“生病”。

    二、潛意識會儲存所有的情緒,積累到了一定的時候,它會透過其它的方式顯露出來,一般是在夢裡或者以失眠的形式體現,慢慢它會烙印在你的人格之中,進而改變其人格。其實每一個人都在終生尋求人格的完善與完整,因此,及時有效的處理目前的困境,也是解決情緒困擾的一個正確態度。

    三、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可以找一個可信任的人來傾訴與分享,把不開心說出來。與他人分享的時候,也可以從別人那裡得到比較好的辦法來覺得自己的問題。

    四、ABC情緒療法認為:一個人的情緒與行為是由個人的信念導致,而非當時的誘發事件,改變個人態度,就可以改變你的情緒與行為。因此培養自己閱讀和寫日記的習慣,調整認知觀點,也可以幫助調整情緒與解決目前的困境。

    五、堅持運動,多聽音樂,多放鬆,也是輔助情緒調整的方法,但是要堅持。此外,對於你的情況,我建議你還是儘快找到離你比較近的心理諮詢師進行面談,儘早解決你的問題。

    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心理健康的人,每個人都有自我超越和自我成長的潛力,很多時候不是你做不做得到,而是你願不願意去做。

  • 3 # 閒聊天下事

    壓制情緒對身心健康肯定不好,但現實生活中的每個人,尤其是成年人,不可能完全無所顧忌說話和做事,對自己的情緒或多或少都會有所壓制。所以壓制情緒是正常的,要正確看待,不必過分擔心。

    前面說了壓制情緒對身心健康不好,所以我們也不能一味的只是壓制,要適當的宣洩。如何宣洩?不是情緒上來就啥也不顧地發出來,而是要找尋適當的途徑或方式來宣洩。啥也不顧的發脾氣只會將事情弄得更糟糕,適當的途徑或方式就是不會傷害到自己和他人的途徑或方式。比如運動、看電影、聽音樂等等。

    平常讀些有思想深得的書,提升自己的境界,也可多做些自我心理疏導。可以在平心靜氣的時候去回想之前那些誘發並使自己情緒感到壓抑的事情,注意要以旁觀者的角度去梳理,看看能不能找到好的破解之法,以便下一次遇見類似事情時,可以從容應對。

    平常不要讀那些浮躁類的文字,也不要隨意說什麼浮躁的話,因為常做這些事情會讓你變得浮躁易怒。

  • 4 # 管理專家李江濤

    壓抑自己的情緒,肯定是要注意。

    適度的壓抑是一種修養,但是過度的壓抑肯定會產生一種內心的痛苦,甚至是長期會形成心理疾病。

    所以我們通常有一個觀點叫情緒的釋放,對自己的情緒,既要有控制,又有釋放,這就叫正確的情緒管理。

    很多人只知道情緒釋放,不知道情緒的控制。很多人只知道情緒的壓抑,不制的情緒的釋放。

    所以我們才有壓力管理課程,才有心理輔導課。

    強者能夠做到自己去調整自己的情緒,我們一般人可能需要藉助一些外來的手段來調節自己的情緒。

  • 5 # 慄樹林909

    主要還是做到心理平衡,有感而發,理性把控,內心有定力。病態與健康大不相同,病態毀了一切,健康創造價值。只是不知不覺中而已。

  • 6 # 心理諮詢師四四

    情緒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總稱,是多種感覺、思維和行為產生的綜合心理和生理的狀態。情緒是人內心狀態的外顯。經常壓抑自己的情緒,並且壓抑情緒的行為給自己帶來極大的困擾,長期以往是可能會對自己的造成傷害的。

    題主描述,有時候很難過,卻要表現的開心,因為害怕身邊的人擔心所以沒有表現出自己的真實的情緒,這確實是一種壓抑。我們要分清楚壓抑情緒和控制情緒的區別。壓抑情緒是在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的情景中,依舊選擇讓自己的情緒被壓抑,不顯露。控制情緒是在合適的場合表現出合適的情緒,比如你在開會時和自己的同事發生了爭執,如果你就此大發脾氣讓會議不能繼續,問題不能解決,情緒是發洩,但場合不對。如果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的就事論事,事後再透過其他方式發洩自己的情緒,把對方打一頓也好,自己去運動也好,並且不因為這次時間把情緒傳染給他人,出現踢貓效應,這就是控制情緒。

    題主需要正視自己的問題是:為什麼不願意告知朋友和家人自己的真實情緒。真的是因為害怕對方擔心嗎?朋友和家人的存在,本身就是為了在你情感和心理需求時互相陪伴和支援。人不可能每時每刻都是歡樂的,人的情緒都是會有起伏的。正確的做法是在高興時與人分享,在沮喪時與人訴說,接受他人的幫助。壓抑情緒,只是讓情緒儲存在某個地方,越積越多,最後爆發。尋求朋友和家人的幫助並不可恥。因為信任建立起的關係反而會更加堅固。

  • 7 # 語竹套那

    特別特別的難過,但是還要表現出高興的樣子,情緒得不到宣洩,久而久之會得病的。

    題主已經說了自己很難過,但是怕朋友擔心,所以表現的高興,首先我特別替你感到難過,朋友不應只在一起笑,一起哭的朋友友情更堅固,要是我朋友明明很難受,為了不讓我擔心表現出開心的樣子,我知道後會更難過,因為我覺得他沒有把我當朋友。所以題主小看了朋友承擔事情的能力。

    再有,你應該多交些不同的朋友,會有大姐姐似的保護你,也有有想師長似的教導你等等。

    我們談談你情緒總是壓制這件事吧!我大學有一個同學,她每次難過傷心的時候也不找朋友分享,就是自己不停的走路,繞著操場走,走著走著心情就好了,作為她的朋友有的時候我也不說話就是默默的陪她走,她走完後緊緊的抱住我,我們都感到彼此的溫暖。也有人會把情緒寫在日記裡,寫完心情也就好了。

    情緒的發洩並不只是嘖嘖不休,也會有多種形式,但無論怎樣,都不應該壓制它,有情緒的時候,身體機能都在發生不好的變化,等到積累到一定時候它會反應到身體上使之有病。

    你一直在儲存情緒,控制情緒,不幸這個時候你又發生了什麼應激事件,或者受到更大的刺激,再有點遺傳傾向,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心理疾病。

    有情緒並不可怕,是個人都會有情緒,這很正常,你要正確的對待它,也要用自己的方式發洩出來,在朋友家人面前勇敢的做真實的自己,因為她們都是愛你的人。

  • 8 # Aroma優優

    再給自己挖個坑,隨便憑感覺寫寫。以下的東西全是個人感受和經驗,沒有任何科學依據。本人只是個幼稚的藝術系大學生,正在走出來中。

    最好不和誰住得距離太近,找個安靜的房間

    聽古典音樂。。尤其巴赫(個人意見。太激情的最好不要,聽著累。

    聽安靜的音樂。確切來說是避開感情氾濫的音樂,尤其是感情烈度很高的那種。音樂裡溢位的執念和負面情緒對人的精神其實沒什麼好處(我自己說的)要聽也不要一直迴圈,這些情感不日常。雖然聽這些會有一種“我存在”甚至本來麻木,與包含其中的情感產生共鳴重新產生一些感覺的好處,但我覺得總體上壞處還是大於好處的。我近乎戒掉了最喜歡的X Japan椎名林檎,現在還是一聽整個人不大好。總之,其實對於文藝作品的攝入也是要節制的,不能過度攝入。看書不要看人間失格夾邊溝紀事這種,前者有的人能活生生看成抑鬱,雖然我沒有感覺。不要看太過暗黑的藝術作品。這是我血的教訓。對於陰暗血淋淋的死亡相關的東西少接觸。電影致鬱系的少看。以上文藝作品攝入的問題都是我自己的教訓。我在沒有跌倒之前,近乎是無節制地攝入黑的東西的。

    學會愛人,看一些宗教的經書甚至真的讓自己有信仰。重構看待世界的方式。(最好)遠離宿命論。對於大部分掌握不好一知半解的人,壞處遠大於好處。如果你並不會接觸和這種不是很唯物的東西有關的領域,那換一句話,遠離出身決定一切論,遠離習得性無助,相信自己的主觀意志和行為都是有用的。對現在的狀況,就算是不好的,也看見好的那部分儘量保有一些感謝的心情。

    如果你天生逆反心比較強,(或者這也是抑鬱的表現)聽到要怎麼健身讀書乖乖上進煩得不行覺得都做不到 我就是這樣的),把注意力多集中在你自己喜歡的事上,而不是所謂對的事上。

    入一個坑。比如說我現在每天都瘋狂地在找格子裙。

  • 9 # 室內細裝修

    直接回答:憂鬱症!

    很簡單,如果是短時間少量的壓抑,沒有太大的影響。

    但如果長時間壓抑,就會變得不想說話,誰也不想交流,就想能自己一個人待著一個世界,遠離那些令人悲傷的事!

    甚至更嚴重的出現燥鬱症!甚至想離開這全是悲傷的時間,離開所有人,所有事,拋下一切!

    所以,只有一切看開點,多想想美好的事,不經歷風雨,真的看不見彩虹!

  • 10 # 會說話的麵包530

    會,90%的可能會爆發在某個未知的時刻。

    不管是過度壓抑自己的慾望還是壓制自己的情緒,都是一種不能完全接納自己的表現。

    情緒得不到很好地發洩,就像垃圾一樣堆積在心裡,沒有透過傾訴或發洩處理掉,極易引發心理疾病。

    這點討好型人格的人尤為明顯,透過壓制自己情緒去取悅他人,不能長久,每個人還是應該多關注自己內心的聲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月4日申花內部對抗賽,卻吸引數萬球迷觀看直播,這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