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華絡健康
-
2 # 輔導作業的老母親
現在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美感藝術的培養和薰陶越來越重視。音樂作為藝術的一種,深得大眾喜愛。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斥著音樂因子。沒有音樂的生活,如同沒有佐料的飯菜。同樣,音樂能力的培養,自然備受家長的推崇。對於孩子的音樂素養,作為家長,該從何處著手?
我不是專業的音樂老師,但我自己的孩子學習小提琴2年時間,在這期間,我陪他一起學習,也閱讀了大量關於音樂教育方面的書籍。從這些經驗和書籍中,我總結了孩子的音樂啟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啟蒙時間沒有起跑線有不少文章、說法,提倡孩子的音樂啟蒙,越早越好,最好從孃胎裡就開始,對孩子進行胎教時,給孩子磨耳朵,放歌給胎兒聽。也就是要贏在起跑線。
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並不絕對。
如果有些父母錯過了這個時間段,也不意味著孩子就與音樂無緣。
任何時間的啟蒙開始都不晚。重點在於孩子的耳朵中隨時隨地有音樂流淌。
兒童音樂啟蒙,從“聽”開始想要培養孩子的音樂能力,調動他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最好的辦法是隨時隨地的聽音樂。
聽音樂始於樂器學習,在孩子學習樂器前,父母要多讓孩子聽音,增加音感。
孩子的音樂啟蒙教育,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學習樂理知識和學習樂器演奏,而是啟發孩子的音樂潛能,也就是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隨時隨時的聽音樂,也就是磨耳朵,並配合一些肢體律動。
聽什麼呢?說到啟蒙,就涉及到要啟蒙些什麼內容。要給孩子聽些什麼呢?
有說要給孩子聽古典音樂,有說要放兒歌,有說要帶聽音樂會,眾說紛壇。
其實,什麼內容並不是太重要。古典音樂、兒歌、流行歌曲、爵士樂、民歌、廣場舞等等,甚至爸爸媽媽自編自唱的歌曲都可以,主要透過聽音,讓孩子感受音樂的節奏、律動,培養樂感,為將來學習樂器和聲樂打下基礎。
特別是媽媽的歌聲,對於孩子來說,是最動聽的音樂,媽媽的聲音孩子聽得最多,最方便也最喜歡,媽媽在家帶孩子時,順便唱歌給孩子聽,不但刺激聽覺,更能增進親子關係,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愛。而這個甜美又有用的方法,不需要花錢,也不需要假手他人。
啟蒙的形式孩子的音樂啟蒙,最好的開始之地是家中。父母自己能唱給孩子聽最好,如果沒時間,就經常放歌給孩子聽。與孩子一起玩音樂律動遊戲,配合肢體動作更好。還可以找一些可以發聲的玩具或利用家中的器具,一起玩敲敲打打的遊戲,與孩子享受歡聲笑語之際,訓練孩子對聲音的辨識和聽力。說到利用家中的器具,廚房是個好地方,做飯之餘,與孩子來一場鍋碗瓢盆奏鳴曲,一定很有意思。
要不要參加培訓班對於要不要參加培訓班,如果有好的音樂啟蒙機構則可以選擇。現在主流的比較好的音樂教學啟蒙方式是奧爾夫音樂,前提是正宗的。很多機構雖然掛著奧爾夫音樂的名頭,實則沒有繼承其精髓,需要父母仔細斟酌。如果決定要去參加培訓班(團體,非一對一),孩子的年齡最好在4—5歲之間,因為,這時,孩子可以理解老師的要求,而且也可以坐的住,對老師開展的教學活動可以參與其中,獲得的培訓效果較好。
最後想說最好的啟蒙老師是父母
最好的啟蒙地方是家裡
前提是父母要有心和用心。
-
3 # 啟明星138717721
對於小齡寶Bora說,音樂啟蒙主要以興趣愛好為主,而且寶寶開心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孩子對一些樂器特別感興趣,一方面可以考慮讓其繼續玩,或多樂器並重;另一方面,可以多給寶寶聽一些歌曲和音樂,看孩子隨著音樂有什麼反應,如果他樂感特別強的話,考慮教會孩子學習舞蹈、樂器都很不錯。
-
4 # 陪伴成長
對於才出生的寶Bora說,他周圍的大部分聲音都是美妙的。媽媽的心跳聲、風吹著床鈴的聲音、水的嘀嗒聲,乃至不同人的不同口音對於孩子來說都是一種音樂。大一些的孩子,我們可以讓他們多聽聽自然的聲音,去海邊聽聽海浪拍岸的聲音,森林裡各種鳥鳴的聲音,秋天落葉簌簌落下的聲音,最美的音樂往往都會來自大自然。
-
5 # 時尚育兒圈子
希望以下答案對您有用~
記得我還沒懷孕的時候,就多次聽到“要讓寶寶多聽貝多芬和莫扎特的音樂,因為有利於智商發育”的說法,懷孕期間更是聽聞商家利用這個說法挖掘出的各種商業機會。
有趣的是,在科學史上也有個大家熟悉的說法,那就是“莫扎特效應”。這個說法始於1993年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論文,研究者們發現在一組對比試驗中,學生們在聽了莫扎特的音樂之後,空間推理能力增強了,摺紙這類的任務做得更好了。
而後的20年中,科學界充斥著各種對“莫扎特效應”的批駁觀點。在2007年,一群嚴謹的德國科學家表示,讓孩子聽音樂並不會像傳說中的那樣帶來任何認知能力上的長期優勢。
但是和被動聽音樂相比,主動學習音樂就完全不同了。
2012年的一項加拿大的研究中,科學家把50多個6個月大的嬰兒分成兩組,一組參加積極的唱歌跳舞、和音樂互動的課程中,而另一組參加到被動地聽音樂做其他活動的課程。6個月之後,科學家們發現,參與主動課程的嬰兒在語言交流和社交情感方面都比參與被動課程的嬰兒有顯著的提高和進步。對於更大一點的孩子的研究則顯示,積極地參與音樂製作和創作活動對孩子的注意力、記憶力、認知能力和社交能力都有或多或少的積極影響。
所以,有機會就讓寶寶盡情地唱和跳吧,不必限制是古典還是搖滾、莫扎特還是南韓鳥叔,只要是能讓寶寶主動參與和積極互動的音樂,就是好音樂!
-
6 # 朝音夕拾
一、在對低齡小孩進行音樂啟蒙時,主要是從聽開始,讓孩子儘可能多的聽音樂。
“聽”是幼兒音樂教育的第一步,不要一開始就想著讓小孩學習樂器。小孩只有欣賞足夠的音樂,日後才能更好的理解、喜愛音樂,後期學習音樂也才能輕鬆順利。
二、可以隨時隨地的播放音樂,不必要求小孩安安靜靜的坐著聽音樂。不管小孩是在吃飯,還是玩耍,我們都可以讓他們聽音樂。播放音樂的音量不要太大,輕柔的音樂慢慢流淌,讓小孩不知不覺中感受音樂,就像古詩中說的那樣“潤物細無聲”。
三、不知播放什麼音樂,就選擇古典音樂吧。古典音樂儘量挑選結構單純的、旋律柔和的獨奏、重奏及聲樂曲,避免強弱變化太大的交響曲、協奏曲。
四、同首曲子可以反覆的聽。可以讓小孩反覆聽一些歌。不要覺得小孩反覆聽同樣的歌,小孩會煩。其實小孩是非常喜歡重複的東西。就比如我家小孩聽故事來說,每天講同樣的故事,他都聽的津津有味。
以上是我的一些經驗,希望可以幫的到你。
-
7 # 芝麻育兒
早早的讓小寶寶接觸音樂,能夠很好的提升小朋友的聽覺能力、語言能力、社交能力以及情緒感知的能力,間接的還可以提升小朋友的體能系統的發展。
那下面有五種方式,能夠幫助小朋友做音樂啟蒙。
第一種方法就是給小朋友聽音樂,小朋友在聽音樂的過程當中,能夠很好的提升他們的聽覺辨識力、聽覺想象力和聽覺記憶力,而且能夠延長他們的專注時間。
那小朋友可以聽些什麼音樂呢,比方說像莫扎特、海頓,還有巴赫肖邦等人的一些作品,都是非常適合孩子聽的,因為他們的一些作品,旋律比較的簡單,然後情緒又沒有那麼的濃烈,非常適合小寶寶前期做音樂的接觸,等孩子稍大一點之後呢,我們就可以更加豐富的給孩子提供音樂環境了,只要內容比較的積極向上小朋友又不排斥,都可以聽一下爵士輕搖滾等等不同的音樂型別,能夠給孩子不一樣的體驗。
第二種方法就是家長親口給小朋友唱歌,小朋友在聽家長們唱兒歌的過程當中,能夠看到家長的口型,感受到家長的氣息,這樣給孩子提供了很多學說話的經驗,孩子透過觀察學會微調自己的發音器官,慢慢的自己嘗試發出不同的聲音,這對孩子的語言發展是非常非常關鍵的,我們可以給小朋友唱一些旋律簡單歌詞重複度較高的歌曲。這些都有利於孩子進行學習和模仿,你會發現旋律越簡單、歌詞重複越多的歌曲孩子越喜歡。
第三點就是帶我們寶寶一起來玩樂器,孩子在早期更多的是接觸打擊樂器,像節奏棒、腕鈴、沙錘小鼓,都是小朋友學音樂非常好的樂器,家長不光是可以帶小朋友買現成的樂器,還可以用一些生活素材,幫孩子做一些樂器,比方說我們用紙杯、橡皮筋、還有小碗,都能夠給孩子做出來非常有意思的樂器、讓小朋友知道,原來生活當中處處可以有音樂。
第四透過做動作幫助孩子學音樂,我們在帶孩子聽音樂的時候可以跟著節奏一起律動,自由律動或者有規則的律動都可以。我們還可以帶著小朋友一邊唱歌一邊來探索,一些簡單的音樂元素,比方說節奏節拍曲式等等。
最後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給孩子一些創作的機會,很多的小朋友經過長時間的音樂積累之後
他們自己都能從聽到的音樂當中吸取取一些養分,摘取一些素材,做成自己的音樂大餐分享給大家,比如說有的小朋友會在還不太會說話的時候,自己就用節奏來表達一些自己的欣喜心情,這其實都是孩子最早的創作,我們家長一旦看到孩子,有這樣的創作表現,都需要給出積極的迴應,讓孩子更加願意去聽音樂,更加願意跟大家分享他的創作成果
-
8 # 媽咪寶貝傳媒
隨著寶寶月齡的增長,其心智發育會逐步成熟,月齡在0—6個月的寶寶已經具備了一些基本的音樂能力。
正常情況下寶寶會對聲音有哪些反應呢?而家長需要如何輔助激發寶寶的音樂潛能,往下看你就瞭解了。
一、基本音樂能力戈登教授指出,兒童音樂能力的發展是分階段的,在嬰兒時期,有一個重要的非正式學習階段,在這一階段,孩子出現的不少現象,比如:
1.這一時期的寶貝逐漸會搖晃、敲打東西,但沒有節奏;
2.會下意識地擺動肢體,發出各種可能與剛聽到的聲音有關或無關的聲音,
3.會主動把頭轉向發出音樂和聲音的地方,並做出高興、驚喜的表示;
這些都是孩子吸收環境中的音樂的重要標誌。
二、可激發的音樂潛能1.正常的寶貝,出生後便能聆聽周圍的一切聲音,家長可以在房間裡掛一個風鈴,讓寶貝聽聽風鈴發出悅耳的聲音;
2.可以在做飯時讓寶寶聽聽廚房裡放水的聲音,鍋碗瓢盆碰撞發出的聲音;
3.聽聽大自然的風聲、雨聲;
4.聽聽爸爸、媽咪、外公、外婆等說話的聲音。
這些豐富又帶有明顯區別的發聲源能夠很好的激發寶寶的音樂潛能。
三、和寶貝來場音樂遊戲才過癮下面為大家介紹幾種,父母們在家中和寶寶做音樂遊戲的方法,從而更好地幫助寶寶發展音樂能力。
1.哼唱歌謠撫摸寶貝
寶貝這時候還只能躺著,媽咪可以跟著歌謠節奏,輕輕地用手撫摸寶貝的手臂和腿。
千萬不要覺得錄音機裡的歌星比你唱得好。對孩子來說,自己的爸爸媽媽的哼唱產生的現場示範作用超過任何歌唱家。
2.用有節奏的語言刺激寶貝的聽覺
比如“爸爸-媽媽-爸爸媽媽”,同時微笑注視著孩子的眼睛,這樣的遊戲可以讓孩子明白模仿和應答的意思。
3.和著兒歌輕搖寶貝
比如《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抱著孩子或拉著孩子的小手和著音樂跳舞。隨音樂節奏舞動身體,是發展寶寶音樂能力的最重要的部分。
寶寶在九歲之前的音樂環境豐富與否和質量高低,將直接影響到孩子未來能否發揮出他的音樂潛能。
因此需要在早期由父母透過有意識的引導,以及選擇合適的早教歌曲,既促進寶寶完善發展,也能陶冶情操,激發寶寶的音樂潛能。
-
9 # 蘭阿姨北漂生活
我們家寶寶愛唱歌愛聽音樂,如何自小培養寶寶音樂興趣,我想結合一個例項談談體會。
在北京林業大學校園散步,我從路邊摘了兩朵黃色小野花,遞給坐在童車中的寶寶。當我推她行走時,她看著手裡的花,自顧唱了起來: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麼背上小書包.....
此時正是午陽高照,她手裡又拿著花,完全是歌中的情景,她這可是觸景生情而歌啊!我被她逗樂了!急忙拿出手機,在她唱第二遍時,錄了幾句。想:她能理解歌的內容嗎?她是因為看到花兒唱的嗎?她是給花兒唱的嗎?但這歌是跟電視學的,畫面上也確實有花兒,想來,這應該是她聯想而歌的原因吧?
花兒一樣的幼年,她的世界,也是花兒一樣的美麗!
寶寶真是太愛音樂了!最誇張的是,她早上醒來的第一句就是‘‘開錄音機’’,還必須是她最喜歡的歌曲,否則就會不滿哭鬧。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室內一天到晚都有音樂聲,光是音樂播放裝置,我就買了不下六七個之多。每個機子裡都要插上不同的儲存卡和優盤,分別錄上兒歌,民間音樂,世界名曲,動畫片音訊,古詩詞朗誦,故事音訊等等,隨聽什麼都有。還有很多很多音樂玩具湊熱鬧。出去玩,還要帶上錄音筆,放在她的口袋或童車筐裡,有時還放在風帽裡,邊走邊聽。而電視動畫片的音樂,她更喜歡。
寶寶對音樂還有獨特愛好,非她喜歡的不聽。哄她睡覺時,必聽《倍兒爽》,強勁的說唱音樂響起,她馬上伏在肩上閉上眼睛:天上飄來五個字,那都不是事。有一時期,她又特別喜歡北韓的經典搖籃曲。 平時玩的時候,喜歡聽世界名曲或小豬佩奇的音訊,或者童話故事。
寶寶還特別喜歡跟著動畫片邊唱邊跳。她會的許多歌曲,都是跟電視裡學的,甚至還會許多首英文歌,而英文字母歌又是她的最愛。兩歲的她,不僅喜歡自言自語,還喜歡時不時高聲唱起來。最有趣的是,她拿著回聲玩具話筒,一氣唱十多首歌,當然每首歌都是頭幾句,成了標準的音樂串串燒。最逗的是,唱完了還說聲謝謝。有一次在小廣場圓形平臺上玩,她拿著小木棒當話筒,邊轉圈邊唱,很有歌星的範兒。
人多的地方,超市廣場大街上,一興奮,就會高聲唱起來。出外玩回家上樓梯,她也是一路高歌唱上去。
音樂本來就是人類天賦,而如今寶寶出生前大都飽受音樂胎教,出生後,音樂也無處不在。我們家能播放音樂的器具玩具有幾十種,光是大小電子琴就買了三個,她七八個月時就能自己點電子琴音樂隨聲起舞了。還買了二胡,口琴,笛子,小彈撥琴,架子鼓等樂器演奏給她聽,她也喜歡亂彈亂吹亂打一通。
寶寶還喜歡聞樂起舞,有很多次,看廣場舞或超市街舞機跳舞,她都會湊上去大膽伴舞。
正因為有豐富的音樂環境的潛移默化薰染陶冶,寶寶才如此喜歡音樂,愛唱愛跳也愛笑,我常稱她為歡樂寶寶。音樂也是她生活裡的太陽與花朵啊!
音樂不僅是共通的世界語言,也是寶寶語。創造良好的音樂氛圍,在音樂藝術的薰陶中成長的孩子是幸福的,一生受益無窮。
-
10 # 無錫安可音樂教育
在開始的時候,寶寶對媽媽的聲音最熟悉、最有安全感,媽媽可以在哄寶寶睡覺的時候,給寶寶唱一唱安靜的兒歌,用音樂引導孩子,可以用一些早教類的音樂,教孩子吃飯、洗手等,用音樂薰陶寶寶,在空閒的時候,陪著孩子一起跟著音樂動起來,即可鍛鍊孩子的協調性,又可增進親子關係。等孩子三歲以後,就可以帶著寶寶去學兒童音樂素養,提高孩子對音樂的興趣,挖掘音樂天賦
孩子不到3歲,很喜歡音樂,聽歌的時候自己還會跳舞,拿著各種樂器(沙錘,鼓,鈴鐺,小喇叭,口琴,鈴鼓等)敲敲打打,看上去很開心的樣子。這種情況怎麼給孩子做音樂啟蒙,還是說,只要孩子開心就好?
回覆列表
音樂啟蒙,好處多多
平衡左右腦。音樂是人類通用的語言,會啟發孩子的藝術腦,幫助大腦左右半球平衡發展,有調查發現,音樂不錯的學生,往往數學也非常出色。
身心健康。音樂能引起迴圈系統和呼吸的諧和律動,調節人體內的生物節律,還能增強寶寶的想象力和記憶力,對提高聽覺辨別能力和敏感度很有幫助。
陪伴成長。音樂是可以陪著孩子成長、讓情緒有表達渠道、有出口的好朋友,感動、喜悅或落淚,都是釋放。寶寶在孃胎裡聽到媽媽放的音樂還有媽媽聽時的感受,也是生命之初在與母親建立情感連結。
值得一提的是,音樂不應該只是狹義上的歌曲、樂曲,其實自然的聲響、人工敲打出的有韻律的節奏,都可以是音樂,當孩子出生後,我們應該根據月齡特點,選擇不同的啟蒙方法。
培養寶寶愛好音樂的原則
1、讓音樂融入到孩子的生活
音樂啟蒙更多的是在生活和遊戲中。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能對音樂做出反應。不同的寶寶對不同的音樂反應也不同。
寶寶一出生,就開始捕捉生活中的各種聲音,這時應該讓寶寶聆聽一些美妙的聲音。在孩子休息的時候,播放一些輕柔的音樂,不僅可以讓孩子較快地進入睡眠狀態,而且還有利於睡眠質量的保證。如果孩子在玩遊戲的時候聽音樂,還可以讓孩子玩得更加盡心,並且還能夠更好地從遊戲中感受音樂。
2、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音樂環境
一個良好的音樂環境,更是一種健康向上的成長氛圍。如果家中每天都放一些搖滾刺激類的音樂,這對於成長中的孩子是不太好的。但是,假如家長平時就注重利用音樂去修身養性,那麼孩子一定也會受到薰陶,漸漸地懂得去欣賞音樂的美。
3、挖掘孩子的音樂天賦
讓孩子多接觸和音樂有關的東西,讓孩子感受音樂帶來的愉悅。孩子都會在2歲左右開始或多或少的展現出不同的音樂天賦和興趣,這是兒童生長髮育的正常階段。
看到可愛的孩子展現對音樂的濃厚興趣和天賦,對於家長來說真是喜上心頭,都會積極地為孩子尋找各種音樂啟蒙課程。可是,在寶寶年齡較小的時候,往往音樂啟蒙課程不太適合。這時,一本“有聲有色”的音樂書正好適合這個時期的寶寶。
0-3歲寶寶,啟蒙重點大不同
0-1歲,讓寶寶接觸聲響和音樂,著重於“聽”。培養孩子對音樂的情感反應,比如歡快的旋律節奏會激發活躍的情緒、露出笑容或是擺擺小手,輕柔的音樂有利安撫、由浮躁迴歸平靜等。
1-2歲,讓寶寶“更會聽”,引導孩子做更多的互動。這個時候孩子的語言和運動能力都會有大的進步,所以,可以透過大人的引導,讓寶寶對韻律、歌詞做出反應,跟著節拍拍手、跺腳、蹲屁股甚至哼哼等,許多歌曲本身有動物的聲音,對提升孩子的認知能力很有幫助。
2-3歲,讓寶寶進入音樂的小世界。這個時期的寶寶可以聽得懂內容了,動作能力也更強,他們應該在家長的引導下,逐漸學會區分音樂作品、樂器、聽懂音樂在講什麼、進行簡單的描述、自己能唱出簡單的歌,配合的舞蹈動作更復雜、更協調。
啟蒙音樂的好工具和好方法
音樂播放器(早教故事機):這類產品裡面會有大量的兒歌和故事,還能自己根據寶寶的偏好下載定製的音樂內容,配上可愛的卡通形象和聲光效果,很受孩子寵愛,現在市面上這類產品很多,我家的娃很喜歡火火兔,花時間家的寶貝超愛貝瓦寶寶。
音樂書:童謠歌詞就嵌在書裡,按鍵就能播放,之前安利過的金寶貝,也是我經常跟唱的“小教材”,它的互動性很好,娃1歲後大致記得喜歡的音樂是什麼鈕,會自己去按。
童謠繪本:無形的音樂配上有形的繪本,能把抽象變得具體,尤其是色彩鮮豔、有情節有故事有特色有孩子感興趣元素的好繪本,配上韻文工整、朗朗上口的童謠,絕對會讓娃愛不釋手。比如廖彩杏書單裡強烈推介過的這套child’s play韻文兒歌洞洞書,會讓娃愛上音樂和英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