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讀史文哥

    漢朝沒給他選的機會,偏偏他還有能力報復。

    說起來,他被家人送入宮中,當了太監,不能成家,無兒無女,已經是人生無望。

    然後,連苟活也不可能,要被當成物件打發到匈奴苦寒之地,請問,漢朝有什麼恩義給他?有什麼可以牽掛他?

    如果他一無是處,也只能悲悲切切認命。

    可是在人生最低谷,他爆發了一股狠勁,被整個世界拋棄的人,那麼就拉全世界陪葬吧,他最恨的就是漢朝,因為他曾經寄予過全部的希望,而且認為是漢朝的子民,被拋棄的感覺就更絕望。

    君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如寇仇。國負一小民,又何能苛求小民?無有自由之身,即無背恩之說。

    中行說,至死不悔,因為無可後悔。

  • 2 # 曦曦資訊

    因為心裡比較扭曲或者是對大漢的報復吧,畢竟他是不願意遠離家鄉,去大漠服侍匈奴的。

    要知道他是作為遠嫁他鄉的公主的陪嫁品,一起隨著公主去遠離家鄉的大漠中服侍匈奴人去的,這一去就意味著永遠回不來了,所以,他不願意去。

    當他把自己不願意跟隨公主去大漠的事情,告訴當時的皇帝漢文帝的時候,漢文帝竟然沒有太在意,而是告訴他,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沒想到中行說告訴漢文帝,我去也可以,但是,我到了匈奴那裡,肯定會成為大漢真正的威脅的。

    漢文帝以為他只是這樣說說,但是,沒想到他到了匈奴那裡,真的開始為匈奴賣命,想盡各種辦法打擊漢朝了。

    中行說到了匈奴的腹地,他先是教給匈奴人數數,畢竟打仗還是要知道自己有多少人的,還有就是牛羊有多少匹,在中行說到達匈奴那裡之前,這些事情他們是不知道的。

    如何數數就是中行說教給他們的。

    還有,中行說勸說匈奴首領,不要貪戀漢朝華麗的服裝,以及可口的美食,一旦匈奴人被漢化了,他們這種騎在馬上搶劫的優勢就會不存在了。

    若是匈奴人漢化了,再去打漢族人就沒有優勢了,因為他們的人,沒有漢人多。同樣戰鬥力等級的人,肯定是多數能戰勝少數的。

    這些事情都被匈奴單于認可並實施了。

    中行說還告訴匈奴人,什麼時間,去什麼地點搶劫大漢王朝的子民比較合適,畢竟他對漢朝的事情瞭如指掌。

    有了中行說這個狗頭軍師,匈奴對大漢的侵犯日益猖狂了。

    漢朝尤其是漢文帝和漢景帝的時候,他們並沒有想對匈奴開戰的打算,若是匈奴小打小鬧來邊界搶奪一番也就算了。

    畢竟這時候,漢朝都是以預防匈奴為主,漢朝的國力還沒有強大到能剿滅匈奴的地步。

    沒想到匈奴搶劫搶上隱來了,他們竟然多次深入到內地,最張狂的時候,曾經一度威脅到漢朝的都城長安的安危。

    周亞夫在霸凌駐軍的時候,就是抵禦匈奴的,還好,那一次匈奴並沒有深入內地太久,就撤走了,不過漢文帝從此發現了周亞夫這個名將。

  • 3 # 鳴蟲

    中行說作為漢朝宦官,被漢文帝作為陪嫁遠到匈奴境地,因不滿漢文帝的安排,在出行前就告訴漢文帝,我一定會回來的(灰太狼語氣)。到了匈奴後,中行說深知匈奴人的個性,與漢朝勢不兩立,加上自己細微的觀察,以及在漢宮中的所見所聞,取得了單于的信任。換句話說,就匈奴人的那點小九九,在我大漢朝也就是個小吏水平。

    在西漢那個時代,中行說甚至知道現在一個比較流行的觀點,得資訊者得天下,他所掌握的漢朝資訊足以弄的你雞犬不寧,就是我打不敗你,我也不讓你好過,標準的小人心態。

    看《漢武大帝》時有種感覺漢匈之戰,其實就是兩顆漢族頭腦的對決,要沒有中行悅,就憑匈奴單于那點頭腦,估計早完蛋了,一國的首腦就像愣頭青,只知打打殺殺,毫無計謀可言,一樣御駕親征,看我漢武大帝,就在漢宮指揮,匈奴人死都沒有見過漢武大帝的廬山真面目。

  • 4 # 使用者5259186101603

    是一個非常優秀,有政治抱負的人才,他被所謂的祖國拋棄,從而內心有刻骨銘心的仇恨,他非常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施展自己的才華,打擊哪些拋棄他的人,從而真正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但在打擊哪些拋棄他的人的同時,他又是矛盾的,因為那畢竟是他所謂的祖國,所謂的母親,一個字,難,兩個字,艱難。

  • 5 # 鄒平老妹

    中行說本身是太監,皇帝一直把把他當奴隸看待,不管他願不願意陪送和親,漢文帝都必須讓他去。在宮裡活著沒有自我,對皇帝充滿怨恨。

    和親以後,受到匈奴人的重用,所以把對漢朝的怨恨透過匈奴攻打漢朝發洩出來。說他背叛國家也可以,但在當時漢朝宮裡本來也沒把他當人看。

  • 6 # 蕭聲吹徹天涯寒

    說句實在話,我雖然看過不少歷史典藉,不

    算是孤陋寡聞吧;但是中行說這個人名還是

    頭一次聽說,歷史上真的有這麼壹號人物嗎?

    從文友的文字介紹中瞭解到他應該是一個太

    監吧?!(漢朝那時候有“太監”這壹說了嗎?)

    而且感覺他是一個不得勢的太監啊!漢朝辜負

    了並且還要把他遠充為奴!於是,他被徹底激

    怒了;故而起兵反抗了!成敗我不得而知;但我

    這裡可以解析他的心境變化之中間歷程;縱觀古今中外,太監有幾個是好東西?!漢靈帝時之十常侍,秦始皇時之嫪毐;唐朝的高力士,李輔國。

    明朝的九千歲魏忠賢,大太監總管劉瑾。還有

    明英宗時之王振。清朝的李蓮英,安德海,崔玉桂,大太監小德張無壹不是臭名昭著,遺臭萬年!

    因此我斷定這個中行說也不會是什麼好東西!他家庭出身不好,入宮謀生就應該認命!可他偏偏總覺得委屈,一門心思望上爬吧?結果得罪了權貴被髮配邊疆!按說到此地步他應該回頭了,可是他被仇恨和慾望遮閉了雙眼,不但不改過而且藉機勾結外方勢力意圖謀反,可謂窮兇極惡又喪心病狂吧!所以最終被朝庭鎮壓掉頭,也是他應得之下場吧!最後再補註一句:所有太監都是因為生計無著(沒本事),萬般無奈才會閹割入宮,以保殘生喲;所以更顯其可恨也……【全文完】

  • 7 # 火爆地球

    身為漢朝人,皇帝近臣,因漢文帝派遣出使匈奴和親而心懷怨恨皇帝,陷整個國家於危難,甚至出謀劃策顛覆王朝,只顧自己得失,心態已經扭曲。

    人嘛,活著最基本要有家國情懷。自己的家在不好每天晚上都要回去,人之本性。而國則是家的依託,有國才有家!

  • 8 # 魏蘭芳

    中行經歷瞭如此的屈辱,身為男人又不能行使男人之事,沒有親情,沒有愛情,過著低人一等的生活。唯一的希望就是在宮裡謀得一權半職,過上榮華富貴的生活。在他隨公主來到匈奴之處時,他所有的希望都破滅了。此時他把希望寄託在匈奴的身上,為匈奴拼命,曲線實現自己的理想。

  • 9 # 韓立傢俱水性塗裝

    有人星夜去趕考,

    有人辭官歸故園。

    少年不識愁滋味,

    到老方知行路難。

    錯把陳醋當成墨,

    寫盡半生都是酸。。。。

  • 10 # 老頑童69371111

    少年時他被家人送入宮中,當了太監,不能成家,無兒無女,已經對人生無望。

    然後,連苟活也不可能,又被當成陪嫁打發到匈奴苦寒之地,漢朝對他沒什麼恩義,後來幫匈奴對付漢朝就沒什麼對與不對,對這個人不能拿現代人的觀點評價他,他的人生是悲哀的,也值了。

  • 11 # 飛揚卡特

    中行說(zhōngháng yuè)是西漢文帝時人,戰略大師,原為宮廷太監。後來,因為漢文帝強迫中行說陪送公主到匈奴和親,中行說對讓他去遙遠的塞外,嚴重的不滿,於是懷恨在心,轉而投靠匈奴,成為單于的謀主。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被放逐天涯而有苦難訴,一生都不能再歸故土,於是中行說甚是憤怒,而在臨行前立下了一個可怕的誓言,發誓自己必將成為漢廷最大的禍患。

    漢文帝前元六年(公元前174年),曾經打得劉邦滿地找牙橫掃北亞,統一了整個大草原的匈奴史上最厲害的梟雄,冒頓單于病逝。敵國梟雄隕落,此乃漢之大幸也,一時間漢朝上下很是興奮,舉國歡騰,冒頓死後,其子稽粥繼任匈奴單于,號為“老上單于”。劉恆對於這個事情很是開心,乃決定繼續施行和親政策,遣使送宗女遠嫁匈奴,謀求本國和平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和親乃關乎安全長遠大計,皇帝劉恆不敢怠慢,精心挑選了個最漂亮的翁主,漢時諸侯王之女稱翁主,與皇帝之女稱公主區別。因皇帝之女須由三公主婚,故稱公主;而諸侯王之女其父可以主婚,故稱翁主。又選了個最機靈的太監做翁主的僕從,然後送他們去匈奴。

    中行說早先接到這個偉大任務的時候,牢騷滿腹,非常不樂意,因為他不想去寒冷荒涼的匈奴吃苦;但劉恆考慮到中行說原系燕人,臨近朔方,多少了解一點匈奴習俗,對遠嫁的翁主可以多點照應,故不予理會他的不滿,仍然堅持派他去。所以中行說就很是不滿,去了匈奴地界,馬上就變節投靠了匈奴。

    中行說不光策劃敵對事宜,還幫著單于記事、記賬,教匈奴人先進的管理方法,進行人口普查,資產清查以及畜牧業發展狀況,大力發展地方經濟,如此他一面反對漢化同時又在匈奴散播文明的種子,盡力輔佐敵酋,並極力煽動民族仇視情緒,都是當初為了兌現自己的誓言,讓自己的故土萬劫不復,讓過去那些輕視自己的人付出代價,所以開始了一系列的拉深仇恨的活動。禍起蕭牆,世界上最大的危害就是內奸,而且是瞭解情況的內奸,危害最大。

    據說中行說沒有家人,一直在宮裡備受煎熬,所以他的心胸早就對君王沒有一點好感,這次又強迫他去向遙遠的塞外,更加使內心深處的仇恨爆發。

    所以即使是一個為國的好事,也要自己心甘情願,強迫的最後結果,反而把事情搞得更加複雜,或者就是貽害無窮。

  • 12 # 湖北電機廠退休職工

    中行說雖說有才,但心胸狹隘它對皇帝有意見,到了兇奴國力碼當漢奸,幫兇奴幹了系列壞事,不念一點漢同胞之情,因此對他無好感。

  • 13 # 木木哇哇哭

    漢朝沒給他選的機會,偏偏他還有能力報復。

    說起來,他被家人送入宮中,當了太監,不能成家,無兒無女,已經是人生無望。

    然後,連苟活也不可能,要被當成物件打發到匈奴苦寒之地,請問,漢朝有什麼恩義給他?有什麼可以牽掛他?

    如果他一無是處,也只能悲悲切切認命。

    可是在人生最低谷,他爆發了一股狠勁,被整個世界拋棄的人,那麼就拉全世界陪葬吧,他最恨的就是漢朝,因為他曾經寄予過全部的希望,而且認為是漢朝的子民,被拋棄的感覺就更絕望。

    君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如寇仇。國負一小民,又何能苛求小民?無有自由之身,即無背恩之說。

    中行說,至死不悔,因為無可後悔。

  • 14 # JOY開心閱讀

      中行說其人,西漢時燕地人,是漢文帝時候的內廷宦官。

      作為一個被“去勢”的閹人,一般都會因為生理上的缺陷,導致心理上的變態。而中行說這樣的人,很難講他的三觀裡會存在“民族認知”這樣的概念。

  • 15 # 小金藍

    這個問題讓我很納悶,我不可能翻閱百度給你抄襲回答的。中行說的心路歷程是怎麼樣?太深奧了。但我知道題主知識淵博,而我只是小嘍囉。

    這個題主讓我很自愧不如,為什麼提出這樣的問題難倒一片人才?我想不明白。但是,我只能揣摩題主,對這個問題對於這個人有一定的心理影響!

  • 16 # 蔬菜界扛把子土豆大王

    要說中行說的心路歷程的話,縱觀中國歷史當宦官的大多是逼不得已而為之,有的從小家境貧寒全家都快餓死,有的因為犯法獲罪(司馬遷就是這樣),還有的是奴隸被進貢而來,當然也有為了榮華富貴的,但這都是極少數,像中行說這樣的應該也是出於不得已的原因才做的太監,做了太監本來就很慘了,連男人的最後一點尊嚴都沒有了,好不容易在宮裡混了個鐵飯碗吃喝不愁的,皇帝又要讓他去陪送公主出嫁,被當成東西一樣送來送去也沒什麼,比較是奴才,要是到其他封國也就算了,更過分的是要遠嫁匈奴,大漢到匈奴遠隔千里,路上兇險萬分,這一走還要幾年的時間才能到,能不能活著走到還說不準呢,就是到了匈奴,匈奴人兇悍異常,這還有好日子過嗎?這樑子算是結下了,皇帝不僅不給飯吃了,還要讓他去送死,這能不恨嗎不怨嗎?

  • 17 # 復生625

    起初在漢文帝要他作為公主和親隊伍去匈奴,他本意是拒絕的,但他的請求沒有得到應允,轉為對漢朝的怨恨和仇視。不知是軍臣單于主動發掘了他,還是他成功引起了單于的重用。他在此後三代匈奴侵λ劫略漢地時,成了重要謀士,甚至首先建議用病死牛羊和人馬等丟棄在漢軍行軍路線的重要地點和水源中。有說法是,中行說是中國首位漢汗奸和細菌戰戰犯!

  • 18 # 酉陽749

    那一天,大漢的邊關,中行說,時為漢朝和親公主的助手,回首望長安,驀然發現:天空中,一隻落單的南飛孤雁,叫聲淒厲,奮力追趕......一行清淚,不覺滑落,心中默唸,我們,鬥一鬥吧。我們今天的中國人,從大歷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中,讀到的中行說,是個報復心極強的人。中行說知道,跟隨和親公主隊伍去到人煙稀少的苦寒匈奴,再回歸漢朝,萬萬辦不到。他苦苦乞求皇帝不要拋棄他,不料,皇帝不為所動,強迫他服從。臨行前,中行說說,一定要我去,我一定為害漢朝。說到做到,投降匈奴單于後,他為匈奴獻計獻策,漢朝因此吃了大虧。也因此,他被不少國人稱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漢奸,並給永遠地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竊以為,冥冥中,司馬遷似乎與他筆下的中行說達成了某種精神契合。司馬遷經受宮刑,包羞忍辱,寫作史記。若沒有儒家的價值觀以及個人的信念作為支撐,是無法想象的。中行說和司馬遷,都無法接受自己,人生在世,默默無聞,老死溝壑。與司馬遷不同,中行說的"功業",是由多少枯骨冤魂築就啊。

  • 19 # 東哥旅途記事

    走進人間淨土喀納斯,這也是北疆之旅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喀納斯湖海拔1374米,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中國最美湖泊”之一。喀納斯湖誕生距今約20萬年前後,它形如彎月,長約24.5公里,平均寬度約2公里。平均水深90米,最深可達188.4米,是中國最深的高山淡水湖泊,以其“湖怪”、“雲海佛光”、“變色湖”的未解之謎而蜚聲中外。

  • 20 # oO亂太郎Oo

    怎麼樣的日子只有自己才知道滋味,看著能遊過鴨子的河,只有自己淌過才知道水有多深。

    現在在清算過去的賬務,這幾年,都不知道怎麼樣過來,零零星星欠了不少賬,現在都套出來去還,給自己一點壓力,要讓自己清楚的壓著自己去還。曾經借款給我的人,都是信任我的人,都是給我幫助的人,心裡非常感恩他們。在我想要去嘗試做某些事情的時候給我支援。

    二、時常回顧那些艱難的日子,再對比想想現在,現在過得比以前好,再艱難都經歷了,再艱難也熬過了,還再怕什麼。

    記得在那路邊瞌睡的時候,記得那麼多次坐著睡得著的時候,記得冬天在街邊冷得發抖,過去銀行坐著睡著被銀行客戶經理勸走;也記得在那十字路口徘徊那麼久的時候;也記得在小那小平房裡熬過的時候;記得凌晨4點開著三輪車往城效走的時候;記得雙手被糖燙起泡泡的時候,拿刀的手被磨得起泡泡的時候,那些泡泡沒消又在那上又起泡;總總過去很多,有時候總讓自己去回憶那些過去,好讓自己能激勵自己前行。

    三、其實最痛苦的不是在體力上的痛苦,在心力上的痛,慢慢細想,那些日子麻木,是活該的經歷。因為做事情從來沒有考慮清楚,沒有一個目標,沒有一個規劃。

    四、那些看似很努力的日子,其實都是在瞎忙,因為你不知道你為什麼而忙,要獲得什麼樣的結果,要怎麼樣去做,清晰的目標是如此的重要。

    五、我曾看見別人做一樣吃食很賺錢,如是我跟著去做了,但結果我虧得一塌糊塗。適合別人的東西未必適合你,盲目的跟風,你有沒有動過腦子。現在想來那時候就是壓根沒有用腦子想過。

    六、昨天聽到一個公式W(成功)=X(勤奮)+Y(正確的方法)+Z(堅持)。真沒有過一件堅持過很久的事情,想要在某一方面的成功,就得在某個領域有足夠的積累。想起那些在奮鬥的日子,可為什麼沒有獲得收穫,看起來是努力,可走在錯誤的方向,卻是越走越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義大利留學生回國隔離要求喝礦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