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羽媽幸福成長記

    要改變這個情況,關鍵是找家裡老人溝通,只要老人不追喂,孩子吃飯問題會很快得到解決。

    旁觀者清,我從沒有孩子的時候就見到了太多追喂孩子吃飯的情況,那時還聽到追餵飯的老人抱怨著孩子不好好吃飯。所以自己有孩子之後第一時間和老人溝通絕對不追餵飯,孩子不吃就不吃了。人是高階生物,自己會知道飢飽,孩子餓了下頓飯就知道要好好吃了。我家因為開始溝透過,所以後來吃飯的習慣養的還不錯。

  • 2 # 章大汪

    目前來說,這個現狀可能很難改變。

    這和中國的傳統有相當大的關係。

    其實我們應該更多的去關注,讓小孩更早的學會獨立自強,而不是一味的寵著慣著。

    少年強則中國強呀,在溫室下長大,以後需要擔心更多啊!

    從小養成自立自強的習慣,

    也會對他以後的人生成長道路有相當大的幫助。

    對於這一點,中國的老古話早都已經說得很好了,嚴是愛,寵是害。

  • 3 # 眾創思維寶雞顧濤

    不是有一句話說的嘛,老人愛孩子,爺爺愛孫子。我們很多老人都是有這種心裡的,看著孩子就愛,喜歡慣著,生怕出岔子。這種溺愛有好處,也有弊端。

    首先,我們要認真聆聽老人對於看管孩子的看法,在表達我們的意見。

    其次,和父母溝通一定要尊重,一定要溫和,畢竟都是為了小孩。給他們講一些例子,也可以借用別人的嘴說出來,更容易聽進去。

    最後,平時多帶父母出去轉轉,父母老了,開心了,依然也就能懂我們了,看管孩子餵飯的事,也就慢慢改過來了。

  • 4 # 微客眾創

    任何事情都有規矩,沒規矩就不成方圓。生活中的很多小細節都是如此,吃飯就應該做在餐桌旁,安靜的吃。老人家因為心疼孩子,怕孩子餓,總是想方設法的喂他們吃飯,殊不知這樣反而是害了孩子。事先跟孩子制定規矩,孩子不遵守規矩就只能捱餓,孩子事後瞭解規矩的重要性和不可抗拒性,自然會乖乖坐下來吃飯

  • 5 # 黃濱麒

    首先和老人溝通,確定養孩子的所有事情只聽媽媽的。然後一旦發現追孩子餵飯,直接把飯拿走,過了吃飯時間就不讓孩子吃,餓上一兩頓,孩子絕對會按時吃飯。但最重要的是樹立一個領導的中心思想不動搖,否則一切努力都白費。

  • 6 # 品味人生1212

    在咱們國內這個現象確實普遍存在,人是鐵 、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尤其是當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孩子本身就少,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都是當小祖宗似的供著,怕餓著孩子。還有一些家長和老人怕把桌子和地板弄髒,堅持給孩子餵飯,久而久之的行成了這麼一種觀念。

    如果想改變這個情況,首先應該鼓勵寶寶自己吃飯,飯前給寶寶洗乾淨小手,放一個小勺子,無論用手還是用勺子都不要阻止。吃飯的時候最好是和大人一起吃,讓孩子明白吃不吃飯是自己的事,不好好吃飯會捱餓,一切順其自然。

    家長自己要堅持原則,讓孩子明白,錯過吃飯時間只能等下次,不要給孩子提供零食救場!久而久之孩子自己會明白的,不好好吃飯肚子真的會餓,我是這麼做的,養成習慣之後會很省心的。

  • 7 # 突然間的勇氣

    老人追著孩子餵飯這是一個晉遍存在的問題,對此要尋找出其中的原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症下藥。 因為我家也有小寶寶,在孩子吃飯上也經歷了少挫折所以我總結了以下經驗。 老人追孩子餵飯有以下 原因一:老人本人意願 所謂隔代親,很多老人喜歡替孩子包辦一切,實在不妥,不利於孩子獨立,太嬌縱。 原因二:孩子受外界干擾太多,吃飯時看電視,玩玩具等誘惑吸引小孩注意力,這樣不但孩子吃飯不香甜還容易不消化。 原因三:孩子本身內部出現問題,不舒服,不覺飢餓,譬如缺乏某種元素或積食不消化亦或是飯前吃太多人零食等問題導致孩子吃飯不香甜。 原因四:飯菜不美味,沒有食慾 原因五:家長不作表率,孩子沒有與家人一起吃飯或家長在邊吃飯時邊作別的事沒有給孩子營造一種人愉快輕鬆重視飯禮儀的氛圍,孩子養成不良的用餐習慣。 對此家長可以這樣做一:可以跟 老人溝通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餵飯不利於孩子養成獨立人格,會讓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約毛病,不提倡。 二:到吃飯時間與孩子約法三章,要求吃完飯才能看電視玩玩具等,吃飯時把電腦電視關閉,玩具收起,多鼓勵他/她獨立進餐,多形容食物的美味。 三家長應注意觀察孩子的變化排除孩子內部的因素,該補的補上,少吃含糖量高不易消化的零食,多帶孩子去運動鍛鍊,促進身體健康,幫助消化,帶孩子做遊戲愉悅心情。 四家長應多鍛練廚藝,靈活運用色彩搭配,吸引孩子目光,增強食慾,適當蔬果,五穀雜糧,乳脂,均衡飲食。 五家長以身作則,樹立良好榜樣,引導孩子養成吃飯好習慣,吃飯不責罵,強迫,專心吃包反營造良好的進餐氣氛。 重視孩子吃飯,關注孩子成長,孩子吃飯不被動,家長少操心。以上是我作為媽媽在養育寶寶的經驗,歡迎評論。

  • 8 # taimeibaby

    老人追著孩子餵飯這個現象在中國家庭裡普遍存在。第一、首先家長要和老人先溝通好,為了讓孩子建立起一個良好的吃飯習慣,那家裡人的養育觀念必須是一致的。吃飯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吃,前期如果孩子不肯自己吃,家長可以變著花樣,比如說把飯做成各種形狀,用五顏六色的菜來做,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可以適當的讓孩子參與做飯,比如包包餃子、餛飩。第二、家長平時可以多帶孩子去戶外活動,孩子的運動量增大了食慾就會增強,更有利於他自己去吃飯。第三、平時儘量不要給孩子吃零食。此外,規定吃飯的時間,過了飯點就不能再吃飯也不能吃零食,慢慢的孩子吃飯的自主習慣就會養成。

  • 9 # 愛陪娃的熊叔

    這幾乎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隔代親,無論你的父母對你有多麼嚴厲,當他們面對第三代的時候是毫無抵抗力的,所有的原則都不存在,各種好,各種嬌慣。

    理解和體諒老人

    我們總是覺得自己懂很多育兒的理論,於是喜歡對老人帶孩子的方法指指點點,其實最不懂的那個人恰恰是我們。不親自上陣帶孩子,懂再多的理論又有什麼用呢?老人對孫兒的溺愛固然不對,但也要體諒他們的辛苦,在他們看來,這世間最靠譜的育兒理論就是讓孩子再多吃一口,而我們像一個旁觀者一般,在那裡指手畫腳,除了讓自己和老人都鬱悶,並沒有什麼實際的作用。

    請自己接管孩子

    我們的孩子還小的時候,也是兩邊父母輪流過來幫著帶,也同樣有追著餵飯的現象,為了讓孩子多吃飯,什麼條件都滿足,看電視,玩玩具等等,一頓飯要折騰一個小時。我們最開始也用各種理論去說服老人,得到的都是附和的言語,但實際並不會改變,後來我決定親自上陣了,晚飯和週六日我在家的時候,從給孩子準備飯菜,到吃飯的整個過程親自負責,不讓老人們插手。最開始孩子各種鬧,不讓玩,不給玩具,不看電視就不吃,我也不打罵不說教,可以不吃,過時間就收走,到下一頓飯之前除了水果,奶和水,沒有其他的零食,到了下一頓,孩子餓了,吃了幾口,又開始鬧,繼續執行不吃就走人的政策。如此反覆了幾天,投降了,乖乖吃飯。

    這中間最大的阻力還是老人,他們會心疼孩子,怕孩子餓壞了,總想偷偷給吃的,我是吃飯的時候看著孩子,其餘的時間看著老人。

    從那以後,到現在,兒子吃飯的規矩非常好,到了吃飯的時間,一喊就過來,圍著桌子轉一圈,看看有什麼好吃的,然後自己敏捷地爬上餐椅,大口大口吃,吃飽了就走人。

    好習慣是養成的

    以前老人總說孩子還小,長大點就好了,我卻不認同,好的習慣從來都是靠後天養成的,不可能孩子慢慢長大,突然有一天就懂事了,吃飯就規規矩矩了。很多規則和習慣都是和孩子的本能有衝突的,肯定會遭到他們的牴觸,我們一定要堅持原則,用溫和但是堅定的態度去影響他們。

    一旦決定要改變孩子的某種不好習慣,一定要堅持,不能半途而廢,不能妥協。

  • 10 # 育兒mama

    老人家喜歡追著孩子餵飯,怎麼做才能改變這個情況。

    我想這是很多和老人一起生活的家庭都會出現的情況。孩子不好好吃飯老人家才追著餵飯呀!所以我們要找到原因來解決這個問題。

    原因一、家長做的飯菜不合孩子的胃口。

    原因二、孩子的脾胃消化不好。

    原因三、家長沒讓孩子學會獨立吃飯

    解決方法:第一種情況下,就要考驗家長的廚藝了,為了孩子也要多學習做菜,經常換著花樣,讓孩子愛上吃飯。

    第二情況下,給孩子找個中醫或者推拿給孩子看看,脾胃不好的孩子追著餵飯容易吃出病。

    第三種情況下,家長不要嫌孩子自己吃飯髒,吃飯慢,給孩子一個獨立的座椅,讓他自己來吃飯。

  • 11 # 默陌瞭然

    這種現象普遍,很多家庭天天吃飯就像打仗,威逼利誘,簡直用盡了手段,奶奶都是追著一口一口喂,吃一口還一個勁兒誇,“寶寶真厲害,吃那麼大一口,再給奶奶吃一口……”這樣,能從小喂到大,我親眼目睹,孫子15歲了,輟學在家,整天沉迷網路遊戲,父母幾乎放棄對這個孩子的管教,奶奶不忍心看著一心在電腦上的孫子捱餓,等孩子的父母走了,端著一盤餃子站在孫子旁邊喂……

    這位奶奶在孫子小的時候一定總是追著孫子餵飯,當然不是說追著孩子餵飯會導致孩子輟學,但吃飯時沒有一個好習慣對孩子的身心會造成很大的影響。不僅會導致孩子消化不良;還不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

    一定讓奶奶明白,追著孩子餵飯,孩子自主動手的能力得不到鍛鍊,上了幼兒園會遇到或大或小的麻煩,如果沒有養成固定時間固定地點自己吃飯,孩子會有挑食的現象。到那時家長的麻煩恐怕比現在糾正追著餵飯的要大。

  • 12 # 帶娃的那些事

    跟老人說清追著餵飯的壞處,然後買個兒童餐椅,每頓飯讓孩子和大人一起吃,給孩子樹立離開餐桌就不能再吃飯的理念,然後爸媽堅持原則!

    先說追著餵飯的壞處:

    1、容易慣壞孩子,透過吃,孩子還會舉一反三再其他事情上。

    對於孩子來說,吃、玩、睡是他們世界裡的三個支柱,在哪一方面嚐到甜頭,他們都會複製到其他幾個方面。如果總是慣著孩子,追著餵飯,爸媽會發現,孩子會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難管。

    2、容易吃傷孩子脾胃。

    不規律的飲食,過度飲食,都會給孩子本就不完善的消化系統增加負擔,長期下去,很容易傷了孩子脾胃。

    3、不利於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吃飯就專心吃飯,想看電視,想玩玩具,吃完再玩。或者先玩,再吃。一邊想著吃,一邊又想玩,對於從小提升孩子專注力非常不利!

    4、容易嗆著孩子或者讓孩子受傷。

    很多孩子光顧著玩,吃飯嗆著或者受傷的案例。

    “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把這些話和老人說清楚,老人其實都明白的。孩子的病,沒有餓出來的,都是吃出來的。餓一頓,孩子不會生病,一頓吃撐了,孩子再積食生病,老人不是更難受嗎?

    爸媽最好是從小就給孩子獨立準備一個兒童餐椅,從小就培養孩子和大人在一起吃飯的習慣。儘量不要養成靠大人餵飯的習慣,從小培養孩子獨立吃飯的習慣。並且要告訴孩子,坐在餐椅上就好好吃飯,吃完飯想玩什麼再去玩。一旦離開餐桌和餐椅,就不允許再吃飯了。對於孩子的教育,有些原則問題,是需要從小就建立的!

  • 13 # 心連心好月嫂

    老人給寶寶餵飯像打游擊戰,把小孩慣到不愛吃飯咋辦?

    衝突一、老人不讓寶寶用手抓飯 怕把桌子和地板弄髒

    麻麻說:我家寶現在11個月,經常喜歡用手抓飯,但是姥姥會立即制止,說用手抓飯不是好習慣。最開始,姥姥會說:“不行!哪能用手抓飯?”如果寶寶還是不放手,姥姥就把寶寶的手打兩下,以示懲罰。其實我看現在的育兒書,說寶寶小時候可以“用手抓飯”,但是姥姥可不聽,覺得“不衛生,不禮貌”。正確做法:飯前給寶寶洗乾淨小手,放一個勺子,鼓勵寶寶自己吃。無論用勺子還是用手,都不要阻止,只微笑著鼓勵。如果怕寶寶吃不飽,可以酌情再喂一些。建議:嬰兒八個月左右的時候就開始有了學吃的慾望,因此總喜歡自己用手去抓取食物,而絕大多數家長總是一把就把孩子學習的衝動給打回去了。家長拒絕讓寶寶用手抓東西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髒”,稱“孩子拿手抓飯不衛生,怕孩子弄得滿桌子滿地都是飯”。這其實是顧小失大,讓嬰兒學吃有很多好處:既增加了對事物的興趣,鍛鍊手眼協調能力和手指小肌肉的發育功能,又增加了嬰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若大人總是打回孩子伸出的探索之手,孩子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吃飯就只能變成一種被動受喂的行為了。切記,寶寶有學習吃飯慾望的階段很短,如果父母把抓取食物的小手打回去了,以後可能就難以再建立這種興趣。

    衝突二、老人一手抱孩子一手餵飯 還有躺著喂追著喂

    麻麻說:我家寶寶一歲,每次吃飯都是奶奶抱在腿上,一手摟著一手喂,孩子不吃,自己溜下去,有時候在沙發上玩,奶奶就讓孩子躺在那兒喂;有時候孩子滿屋跑,奶奶就在後面追著喂,我真是看不下去了。正確方法:讓寶寶坐在餐椅上,面對面喂。建議:寶寶吃飯的位置最好固定,宜放在大餐桌旁邊,這樣每次飯菜一上桌,把寶寶的座位準備好,他就能產生“吃飯了”的條件反射。當寶寶的小手能夠熟練掌握小勺時,就可以完全讓他自己吃了。如果孩子哭鬧,扭過頭、用手推開飯勺,或打翻飯碗時,家長要停止餵飯。孩子吃飯,必須自己決定吃什麼以及是否吃飽。如果明明沒有吃飽,而是為了貪玩不再吃,那麼過一會兒孩子餓了,就要讓他一直餓著,直到下一頓飯,因為那是他自己的選擇,他必須自己承擔後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很愛一個人,他要結婚了,你會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