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從2018年底開始,網際網路公司相繼開始進行人員的緊縮政策,BAT不再擴大員工的數量,很多知名網際網路公司直接開始裁員。2019年春節剛過,又傳出來滴滴裁員2000人的訊息。2月19日,京東方面向記者證實,京東將在2019年末位淘汰10%的副總裁級別以上的高管。
10
回覆列表
  • 1 # 逗樂個逗

    這個後期會成為常態,不管現在裁員是否波及到自己,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價值,哪怕不在這個公司幹了,出去還有自己的發展前景。不要被各個爆出的新聞搞得人心惶惶

  • 2 # 水木千禧

    這是網際網路行業的一次洗牌,一方面是來自於企業內部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來自於企業外部的競爭環境。

    有一些創業公司在經過了前期的野蠻生長階段,現在進入了穩定發展時期,一些創業階段的員工已經不符合企事的需求,這批員工需要被清洗出公司,於是有一部分進入穩定發展階段的企業會以績效不達標為理由,裁掉一部分老員工。

    還有一些網際網路公司,在經營過程中遇到了困境,為了儲存實力,必須控制企業規模,這樣的情況下不得不縮小經營範圍,集中力量打造企業的核心專案,這樣的情況下,需要叫停一些邊緣專案,裁員也是理所當然的。

  • 3 # 盧詩翰

    曾幾何時,創業是畫個餅做個PPT就行的,那是幻想家們的黃金年代

    後來,大家發現,光畫餅不行了,你家產品必須能解決使用者需求才有市場

    再後來,大家又發現,光需求也不夠,必須得是吃飯聊天這樣的剛需,寵物美甲這些不太剛的偽需求,也無法支撐公司

    直到現在,大家驚恐的發現,即便是所有人都認可的剛需,這最後一條線,好像也不保險了。

    2019,錘子,ofo,人人車命懸一線,全面收縮。另一邊,網易嚴選,知乎,滴滴,京東等多家公司相繼迎來裁員。

    而其中的滴滴ofo等,均屬於大家都認可的剛需。哪怕最不看好他們的人,都認可,他們確實用網際網路的方式,解決了大家的出行問題,解決了大眾需求。

    但結局是,寒冬面前,人人平等,剛需公司一樣要倒下。

    為什麼會這樣呢?有人說,這是還債

    實際上,這是自2014年以來的萬眾創業,網際網路+,影視通脹等一系列建立在燒錢之上的商業模式,迎來了自己的清算時刻。

    01

    奔騰年代

    可能沒有人敢想象,世界上居然有公司,是不為賺錢而生的

    但網際網路潮起之時,移動網際網路萌芽之初,還真的,有無數公司,就是可以不用考慮賺錢盈利的。甚至這個思路一度是網際網路思維的主流代表。

    核心原因在於,當年的網際網路,幾億的潛在使用者擺在那裡,猶如金山一般。

    你知道的,在堆滿寶藏的金山面前,最正確的方法,不是思考該搬什麼,而是看到什麼搬什麼

    大家都沒想好如何從使用者那賺錢,沒關係,我們先拉使用者再說。

    畢竟等你想好怎麼賺錢,金山早就被別人搬空了

    所以,當年有句話,叫“矇眼狂奔”

    說的完全正確,在那個大環境下,抓住一切能看見的使用者,就是最正確的思路。

    研究什麼付費率轉化率商業化模式都沒用,死命拉新堆出千萬使用者就是王道。

    不論阿里還是騰訊,都在奉行這個思路。

    QQ多年虧損,但小馬哥一樣死撐著讓他蔓延到全國每一臺電腦的右下角,最終有一天發現遊戲這條賺錢路子,便瞬間日進斗金。

    這是創業的1.0時代

    那時天很藍,燒錢也很簡單,先燒出千萬使用者,自然就有商業模式了

    02

    剎車紀元

    但這個黃金年代,很快就結束了

    樂視的倒下,就是典型。

    樂視的思路是手機+電視+影片內容,硬體低成本快速佔領市場飛速圈使用者,然後靠著內容來不斷盈利。

    教科書般的網際網路思維

    放在今天,其實可以看做小米強化版

    平心而論,賈忽悠歸忽悠,做事也不行 但是格局想象力確實是足夠的

    樂視倒下的原因在於,使用者獲取的成本,已經和BAT時代大為不同,而盈利最強的幾條渠道,又都被BAT早早圈起來。

    早年阿里五角就能獲取一個使用者,靠電商一個使用者能賺五塊

    樂視呢?獲取使用者成本可能就要三塊,又做不了電商,於是既賣會員又搞影片,一通操作說不定只能賺出2塊來

    所以樂視倒下了

    但當時大家的思路是,樂視賣影片賣會員走不通,因為看節目不是剛需,使用者付費意願不強,我們換成吃飯出行這樣的剛需行不行呢?

    於是你就見到了打車大戰,單車大戰

    相比早年的各種泡沫,打車可是實實在在解決了使用者需求的,大家也明確表示了願意付費。

    按理說~這個模式,是能成的

    需求廣泛,潛在使用者多,實際操作又能盈利,同志們,換你動不動心?是不是信心滿格?

    滴滴就這樣開開心心的出發了~

    但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新的時代,你不但要考慮自己的模式能不能走通,你還得考慮,面臨競爭你的模式能不能走通。

    滴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紅包補貼大戰,花費六年時間打趴所有對手,回頭一看,截至2018年底,滴滴不但沒賺,還累計虧了450億。

    ofo則直接被這一關卡死

    實際上,在創業初期~OFO創始團隊在高校範圍內小規模的做,當時就是盈利的。

    但走出校園後,猛然發現,市面上居然冒出這麼多單車,多到紅橙黃綠青藍紫各種顏色都不夠用了

    一通亂戰,猛然發現,使用者獲取成本翻了三四倍了,而且,激烈競爭下,你也不能收費,不然使用者就被別人搶走了。

    我完全能理解戴威胡瑋煒們當時的心情

    沒有競爭,我們都能活,可一旦開打,誰也活不了,

    可是沒辦法,囚徒困境註定雙輸的結局

    人人車更誇張,一出門就發現二手車市場簡直是地獄模式

    幾個初創公司,代言人清一色黃渤王寶強佟大為小李子這樣的一線明星,你不花千萬請個大明星,都不好意思和別人打招呼。

    這便是創業2.0時代

    首先你要確立盈利預期才敢燒錢,而且這個過程中,還會面臨競爭,如果沒有足夠的籌碼,你無法走到終點。

    03

    新網際網路時代

    實際上,這場裁員潮,早就應該來了

    所有創業者們,都曾經有過這樣的幻想

    因為個人興趣愛好,找到一個小眾市場,垂直,精準,又無競爭者,然後快速吃下這個藍海市場。成為一家雖然不是大富貴,但也能過的不錯的公司。

    去年倒閉的A站是這個幻想的最典型案例,在所有人都沒有關注到的時候,便早早吃下了受眾廣泛的ACG人群。等別人都關注到二次元時,它已經做大了。

    但A站的結局,也告訴了所有人,不論哪個時代,創意都只是商業中的第一步。

    個人站長,創業者,極客,你或許能夠靠著個人興趣和早期的先發優勢做起初期產品,但隨後漫長的創業馬拉松,考驗的,依然是深厚的內功。

    公司註冊,組織規劃,員工招聘,盈利模式架構 — — 這一切看起來無趣枯燥到爆炸的活,才是擺在創業者面前的最大考驗。

    因為創業者們都覺得,對啊,我們創業是要改變世界的

    這種又枯燥又不酷看起來和改變世界無關的事情,誰要幹呀

    在電影裡,扎克伯格靠著喝酒程式設計比賽這樣有趣的事情,就找到了Facebook初期的員工。

    可真實故事中,往往是上百份簡歷的枯燥搜尋,一場又一場的面試和對話。看,一點也不酷吧。

    屠龍不難,多刺激啊,很多人熱血上湧全力以赴,憋著氣提起劍,運氣好沒準還真能成了。

    但巨龍巢穴前那條望不到盡頭,漫長枯燥又不時有埋伏的石子路,才是讓無數冒險者望而生畏的最大挑戰。

    而那些成功故事中,往往不會告訴你這一點

    比如這波大潮中掉隊的人人車和ofo,我們不只要留意到其高昂的競爭成本,還應該去關注其管理內功的問題。

    在早期小規模執行時,他們都取得過盈利,說明他們的商業模式確實是成立的。

    二手車交易和共享單車,也確實是大眾都認可接受的廣泛需求

    但在快速擴張向全國的過程中,他們卻無法控制好地方站的成本,直接導致地方站點成本居高不下,新招募的地方團隊也沒有創始團隊的熱情和積極性,吃不下市場,於是又促使總部增強廣告投放。最終形成惡性迴圈。

    初期可以不顧章法的矇眼狂奔,但接下來漫長的成長期,你還是避免不了要拼內力拼管理

    所以,你看見小米放棄了引以為傲的三層扁平化管理,老老實實用起了從專員到經理-再到總監總裁的10個層級結構,這個結構,也是華為等企業一直在用的

    京東大強子曾經說過絕不會裁員裁兄弟,但昨天也老老實實的宣佈裁員10%高管

    — — “我們終將成為自己所討厭的人”

    有句挺政治不正確的話,我不太喜歡現在許多公司太過寬鬆的環境和工作氛圍

    完全為了趕網際網路時髦而產生的低效率文化,最典型的猶如在公司放個乒乓桌,放個足球桌

    還有許多創業公司提倡寬鬆工作制,無KPI考核,以及大量學習傳說中谷歌微軟的辦公制度

    他們往往會嘲笑那些打雞血洗腦,提倡狼性,嚴格打卡上下班的公司,覺得low爆了,一點也不酷

    但實際上,往往這些lowlow的公司,可能還活的不錯,裡面的員工,也往往能有一份穩定的收入

    酷酷的公司,可能一兩年就開不下去了。

    因為說到底,企業制度這個東西,沒有LOW不LOW,只有是否適合

    比如基層理髮店,保險信用卡等地推行業,房產銷售健身銷售等銷售行業

    要的本就是無以倫比的執行力,典型的就是地推,國內外經驗都是一致的,只要你拜訪量上去,碾壓一切戰略戰術創意

    讓員工跳廣場舞,傳銷式洗腦,這些行為看起來傻,他其實篩選出的是穩定聽話的員工,這些才是符合他們需要的員工,有創意有想法的人,本來就不適合幹他們的活。

    有很多事務性行業需要的,是把事情做正確的人,而不是會做正確事情的人

    而很多酷酷的公司呢?制度非常寬鬆,管理也不規範,畢業生進去,很好很酷很隨意

    但你忘記了命運給你的賜予,早已經標下了價格

    一旦你在這樣的環境中養成了習慣,或者懶散慣了

    終有一天你會發現拖延症,散漫症開始伴隨著你

    有一天命運的挑戰來到你的面前,你本可以提著你的劍決一死戰的

    但此時你會發現長期的散漫已經腐蝕了你的勇氣,耗盡了你的力量

    實際上規範合理的工作強度和挑戰性的任務往往不會遏制創新,反而能誘發新的靈感,(當然僅限非機械式的腦力勞動)。

    懶懶散散沒有目標,才往往會讓大腦陷入無意識困境,什麼都想不出來

    創造,創意,靈感,本就屬於無數個夜晚苦思冥想的額外獎勵

    很多企業光有盈利模式就強行擴張,可管理規範和組織能力都沒有跟上,只能放羊式管理,美其名曰“網際網路公司就是這麼酷的”

    所謂“沒有國企的命,卻得了國企的病”

    你不倒閉誰倒閉呢?

    這便是創業3.0時代

    不但要確立好的商業模式,還要控制燒錢的火候,溫度,

    既要根據盈利來調整燒錢速度,還要保證自己燒的比別人快比別人好

    當時代的急轉彎來臨,很多人驚訝的發現,

    過去那些隨便玩玩就能賺錢的現象,只是市場萌芽期的時代紅利

    這個世界,依然是屬於認真投入的人的

    那些打著有零食,萌妹子多來招人的公司,真的已經不再適合新的時代了

    生活也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實際上,這篇文章,本來寫到這裡就結束了

    但我始終覺得,如果只提出問題,而不給予建議,那麼一個文章是不完整的,所以,就有了今天的最後一部分

    04

    流浪時代

    過去幾年,消費在拉動經濟增長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觀察國家統計局資料可以發現,過去三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未低於58.2%,更是在今年上半年達到78.5%。

    而消費,一直以來都是一線城市的看家本領

    以前,只要你生活在“大城市”,即便是下等人也可以有上等人的享受。一旦生活在“小城市”,哪怕你是上等人也只能過下等人的生活。儘管生活壓力相對小,但是有錢了也無法消費,自己的幸福感上不去,當地的企業也無法滿足你的消費需求獲得增長。

    所以,哪怕什麼鄂爾多斯人均收入再高,他也還是大家眼裡的窮鄉僻壤

    但現在,即便在二三線城市,你也可以享受到一線的消費水準

    長沙的辣妹子開啟淘寶,北京的稻香村,廣州的陶然居,一線城市獨有的味蕾享受即刻抵達,只要我願意,我天天都可以是帝都人、妖都人

    各路企業,也不用擠在一線去滿足大家的服務。

    一線一線,一線城市之所以稱為一線,是因為一線的消費支撐起了一線的生態,這才吸引了各地的企業,而企業聚集起人才。

    但當消費行為,可以很輕鬆的跨越地域時,很多原本不得不聚集在一線的產業,便可以慢慢的在別的地方發芽了。

    不是一線城市擁有最強的消費力,

    而是哪裡擁有最強的消費力,哪裡就是一線城市

    所以新的一線城市,不應該是人均收入更高,而是人均消費更高

    從這個角度來看,很多事情就非常清晰了。2018年11月12日凌晨,第10個天貓雙11資料出來後,各城市消費力強弱一目瞭然。

    杭州為什麼GDP不高卻存在感爆棚常年領銜新一線,就是因為其旺盛的消費能力

    在看社消資料

    2017的城市消費額資料,可以發現,北京上海已經被很多二線城市超過。深圳更是被甩到20名開外。

    排除掉純線上專案,如果是一個涉及線上線下結合甚至純線下的創業專案,那麼實際上這些城市的創業土壤,已經優於傳統一線了。

    這些消費力極強的城市,可能會是“流浪一線”的年輕人們,最好的新家園。很多以往聚焦在一線的商業組織,商業模式,可能會在二三線被大量低成本的複製。

    如果2019遭遇了裁員,不妨思考一下這些去處

  • 4 # 使用者67384496885

    把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對比一下美國網際網路公司的,微軟,甲骨文,谷歌,亞馬遜,臉書,都是具有全球範圍壟斷市場的寡頭,中國的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太依賴中國市場,在全球市場份額太低,中國單一市場興衰影響太大,無法全球對沖,中國唯一有全球影響力和市場的估計只有抖音了。

  • 5 # 魚眼計劃

    沒有,我感覺無論什麼行業都有自己的強弱期,自己把握住自己的目標,自己要有實力應對,看清形勢適當著做出改變才能生存下來

  • 6 # 每天開心kenneth

    沒有啊,網際網路裁員潮的原因是投資人的錢沒那麼好拿了,那些靠補貼燒錢的創業公司就活不下去了。所以公司要有持續造血的能力,賺錢才是王道。網際網路思維所信奉的教條:先砸錢搞使用者,有了使用者壟斷了該行業,你就說了算,然後再收割了,從使用者身上賺錢。砸錢的路子是你必須有源源不斷的現金流,況且能做到壟斷有那麼容易嗎?使用者也不傻,現在線上購物一點都不便宜了,還不是因為補貼沒有了,大家就去線下買了。網際網路行業的瘋狂擴張也是一個容易上癮但致命的問題,而且資本的壓力又逼著你不得不瘋狂擴張,讓數字看起來好看,有一天管理跟不上、資金鍊斷裂,那不裁員怎麼搞?還好我所在的公司在5年前就深耕線下,現線上下是公司收入的大頭,而且往越來越健康的方向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喜歡的人喜歡曼聯,應該送什麼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