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文強老師

    這個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人本質上都是有惰性的。當潛在風險低的時候,人們往往就會選擇忽略。就比如說如果你和一個菸民說吸菸有害健康,往往沒有用。但如果你和一個菸民說,如果今天還吸菸,明天就會死。我敢說,大部分人都會忍住。就和這次的疫情一樣,如果說一個城市都是0人,我想大家都感受不到風險,選擇忽略,正常生活。但只要有1例出現,大家就會感受到風險就在身邊,就會去做一些防護。

    所以你提的問題也是一樣的道理 ,為什麼現在學生知道該幹 什麼就是不去做。因為現在學生吃穿不愁,沒有什麼風險。你和他說不讀書未來會怎麼樣,教育短片放給學生看,他或許會一時觸動。但是風險實在離得太遠了,學生往往也就不去注意,一時懶一時爽,一直懶一直爽,當然 選擇舒服 的方式。

    真正能做到自律的人是少之又少的。當然,能把時間規劃好,能掌握自己的節奏,該幹嘛就幹嘛的這類人,那做啥事都是比較容易成功。 所以說,學生的教育講的太遠,其實作用不太大。而更要靠家長從小讓他們養成一種自覺的良好習慣。如果習慣良好了,他們就會自覺地去做一些事,而不是逃避。就不在是風險遠低,被動式的去做。而是習慣性主動自覺地去做,效果就會大不一樣。

    以上,個人淺見,謝謝。

  • 2 # 二胡大叔

    就像把頭埋在沙子裡的鴕鳥,遇到問題逃避,大概是很多人的第一反應。

    如果能一直做美夢,誰願意那麼快醒來呢,哪怕明知道是夢。

  • 3 # 東健老師

    人會主動選擇做“滿足感”高的事情

    心理學家曾經做個一個實驗,找了一些兒童,讓他們呆在房間裡,房間的桌子上放著棉花糖,研究者告訴兒童,可以選擇:1、現在就把棉花糖吃掉,但是沒有後續獎勵。2、忍住不吃,等他回來,這樣就能獲得2塊棉花糖。然後研究者離開了房間。

    15分鐘之後,他又回到了房間。結果大部分的孩子忍了1-2分鐘之後就吃掉了棉花糖。

    從這個實驗來看,明顯等著不吃,收益更大。但是大部分的孩子經受不住誘惑,選擇吃掉棉花糖。

    人的天性就是如此,儘管忍耐一下會有更大的利益,但是很多的人還是選擇了滿足當下的感覺。

    學生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但是還是選擇逃避。

    這是因為學習是一件滿足感來的比較慢的事情,需要持續的付出,才能獲得相應的回報,而且往往受限於每個人的學習能力,努力並沒有帶來好的結果,付出並沒有獲得滿足感,學生開始選擇拒絕付出。

    相對於學習,生活中可以帶來滿足感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比如說打遊戲、刷抖音以及看電視劇,在這種環境下,學生會不由自主地選擇後者。

    如何提高學生的自控力,讓學生學會延遲滿足感呢?

    1、不要說教,而要啟發。說教是起不到相應的效果,我們需要做的是讓學生認識到事情的重要性。比如可以詢問學生為什麼讀書可以改變命運,為什麼要有選擇人生的權利?激發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重點是,這個活動是要在私下進行的,讓學生感覺被關心、被照顧,不要以教師的身份而自居。當然,沒有訪談的結束,你也可以選擇給出自己建議。

    2、組織運動專案。

    3、適當的鼓勵和認可

    因材施教,每個學生的特性是不同的。有的自律性強,有的自律性差,有的聰明,有的愚鈍。但是所有學生都是值得栽培的。

    不要以分數來衡量一切,當學生有改變的動作的時候,我們應該做出積極的反應和回饋這也是利用滿足感這一條定律。

    最後,教育是一個需要有技巧和耐心並存的行業。在我們的教育事業中,我們也要學會延遲自己的滿足感,並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會即刻就有回報。

    以身作則是對學生最好的影響。

  • 4 # 鄰家二丫35

    你確定他們真的知道自己該幹什麼?“該幹什麼”這件事是家長一遍一遍重複的說給他聽的?還是老師在課堂上一次次訓誡?他們只是機械性的聽進耳朵了,所以“知道”了。那麼他們明白他們應該幹什麼了嗎?他們切身瞭解為什麼要幹這件事情了嗎?他們思考過嗎?如果不幹是不是就沒別的辦法了?幹了難道就有好結果嗎?如果真的是對他們好的事情,而他們不想幹,那就讓他看看不幹的後果。

  • 5 # 做自己所想做的

    這是因為學生自己身上的惰性造成!需要學校和家庭給他們一些壓力,有緊迫感,對今後的生活追求有要求,才能明白自己要活在當下。成熟長大,成為自己,是件需要很大勇氣的事,這需要全力以赴去和過去做鬥爭!

  • 6 # 劉老師的小語文

    我是一位語文老師,故事還得從某天我從一個不及格學生的手裡沒收了一本《人性的弱點》說起,心靈雞湯的鼻祖!上面滿滿的全都是他標註的、記錄的看書心得,當時就引發了我的思考。

    從我個人的經驗來看,其實覺得那些大道理學生都懂,他們心裡非常清楚,但為什麼不去付諸於行動呢?

    我是從以下幾方面思考

  • 7 # 小鬆physics

    這些學生大部分是學習出現了問題,又沒有去正確分析,就一直讓問題存在那裡。他們想解決自己學習存在的問題,也行動多,由於方法、方式等不合理,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乾脆就放棄了。其實學習需要的是長期的堅持和恰當的方法。他們堅持一段時間,發現沒有效果,就放棄了,也許再堅持一段時間,就突破瓶頸期,出現效果。當然也可能方法不對,方向不對,這個時候最好去找相關老師尋求幫助。

  • 8 # 婉兒的風

    態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很多學生整天無所事事,荒廢學業,主要是沒有端正的態度、良好的習慣,導致他們的性格欠缺,執行力不強!所以為什麼有的學生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甚至知道自己要幹什麼也總是不能去做,不能堅持做下去。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有這些表現的學生也不是今明兩天才形成的,他們在長期的學習和生活中把這些不好的因素積蓄已久。大概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1、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

    俗話說,沒有目的就沒有動力。其實,在學校,很大一部分學生不知道他們來學校的意圖何在?比如高中生,他們可能知道自己是要考大學的,但是至於考什麼大學?考哪個層次的大學?考什麼專業和方向?他們是迷茫的。正因為對自己的學習沒有一個清晰的定位,導致在學習中沒有一個個明確的小目標,所以做事情往往很怠慢、鬆懈。

    2、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

    習慣成自然,即使是一些不良的習慣,經過時間的積澱,也許都變得看似理所當然。一些學生做事情拖拖拉拉,今日的任務不能今日完成,總是拖延到後面去做;有的學生沒有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一遇到有難度的題就放棄,總是喜歡找同學幫忙解決,不能提高自己發展問題、分析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所以,這些不良的行為習慣,會成為我們學習路上的絆腳石,我們必須加以解決和克服。

    3、養尊處優的家庭環境

    過去,生活的條件艱苦,時代能磨礪一個人。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們不再為溫飽問題擔憂,也缺乏了“知識改變命運”的迫切需求。優越的家庭環境,使我們多了一份嬌氣,少了一份志氣。父母、長輩對我們提的殷切希望少了,我們自己對自己的要求也放鬆了。

    正如前邊所說,學生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以及不能堅持,並不能三言兩語分析清楚,也不是一方面的原因,上訴3點是我在有限的教學生涯中感受到最強烈的原因。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要家庭、學校、社會一起努力。

  • 9 # 小新說歷史win

    小a是一名高二學生,在放寒假前一個月就制定好了寒假計劃。小a的寒假計劃十分詳細,精確到分鐘。

    終於,期末考試結束,小a高興的想終於可以大展身手了。今天先放鬆一天,明天早起按照指定的計劃學習。“哼,我這次的計劃制定的這麼合理,一定不會像以前那樣半途而廢的”

    第二天早六點,鬧鐘鈴鈴鈴的叫個不停,小a疲憊的從床上爬了起來,“唉!昨天睡的太晚了,早上真困啊”,但小a又怎麼是一個半途而廢的人呢,穿上衣服,洗漱完畢,小a感覺自己精神多了。那麼就開始今天的學習計劃吧。

    先看一節英語網課,最好的時間,要留給最困難的學科。十分鐘後,“哎,我怎麼走神了,我是誰?我在哪?剛才老師講了什麼?”算了,去上個廁所吧。

    玲玲玲,“喂,小a,快上線啊,就差你了,今天哥哥帶你上王者”。 “可是我還要學習呢” “哎喂,可是什麼啊,不差這一天了,快上線,來兩把” 小a心想反正現在也學不進去了,不如玩兩把放鬆一下。

    時間輾轉到了中午,吃過午飯。美美的睡上一覺,可惜因為昨晚的睡眠不足,這一覺足足睡了三個小時。“唔,睡的腦袋好疼啊”小a起床洗了把臉,在沙發上,習慣性的開啟電視。“哎啊,我都睡糊塗了,這個時間不是應該學習嗎?但是這個電影太有意思了,這麼半途而廢是沒有靈魂的,算了學習不差這一天了”

    晚上,小a刷著手機,不知不覺就到了凌晨兩點。“臥槽!兩點了,抓緊睡,狗命要緊”。可是一躺在床上,腦袋裡都是短影片的畫面,嗡嗡響個不停,就這樣小a失眠了,最後不知何時才昏昏睡去。

    早晨的鬧鐘依舊響起,只是一直大手無情的把他關掉,形如小a的雄心壯志。

    就這樣,快開學整理書本時,小a才發現,寒假翻開的那本英語書,已經佈滿灰塵。

    ------------------------------------

    (୨୧•͈ᴗ•͈)◞︎ᶫᵒᵛᵉ ♡

  • 10 # 三人行有我為師

    這不很正常嗎?大道至簡,知易行難。這是人的通病。

    知行合一很難怎麼辦?

    在我長期的教學工作中,沒怎麼做過班主任工作,卻和很多班主任搭過班。我發現那些好的班主任,既有能力管理班級紀律,又有方法提升班級成績。

    他們的做法是,行動大於說教。舉個例子,早自習,很多班級的同學不能不會充分利用時間,無所事事亂說亂動,既擾亂班級紀律,又互相影響學習。

    有的班主任,還指望曉之以理,從說教入手,從學習的重要性,到學習的方法,到不學習的危害,一說一個早自習,時間流逝。結果怎樣?這些道理誰都明白,行動呢?依然如故。

    而那些管理有方的班主任,面對無所事事的學生,沒工夫廢話。直接統一安排全體學生,先拿出外語考單詞,在再考語文默寫,再考數理化,再考……這樣的班級,連科任老師都被調動起來,因為班主任不停地派課代表過來,要考試題。

    班級裡早自習,午休,下午自習各種小考安排的滿滿的,你不知道學什麼,怎麼學,沒關係,跟著班級的節奏,也就達到了學習和練習的目的。

    其實家長對孩子也一樣,如果孩子沒有行動,可以和孩子一起研究行之有效的計劃和鼓勵措施。用計劃督促行動,當行動勉強配合上計劃,就是行動的見效;當行動與計劃大體結合一致,就是該幹什麼幹什麼了,就是步入正軌了。

    與其臨淵慕魚,不如退而結網。不能替孩子和學生去學習,卻可以幫他們規劃並督促。

  • 11 # 肖老師英語課堂

    現實中確實有很多的學生都存在這個問題。我分享一下。

    首先,這個問題很常見,成年人也有,不是學生特有的問題。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下午五點半,明明知道要先做飯,可是今天好累,就坐在沙發上刷起了手機,再一看標半個小時過去了!於是,趕快跑到廚房,做飯!

    還有做一個課件,明明知道換另外一個圖案會更漂亮,但是因為懶得動,懶得找,最後還是沒有換!

    第二,學生年齡小,自控力不足,惰性大,導致這種情況常常發生!

    比如一年級的學生知道上課要認真聽講,可是窗外飛來一隻小鳥,他立馬就扭頭去看了!因為小鳥比老師有吸引力!

    再比如,初二學生知道要好好學習英語。可是基礎太弱,單詞記不住,語法聽不懂,做題又不會,他就放棄了,乾脆不學了,開始混日子!

    第三,家長就要採取措施,幫助學生改變這種情況,形成良性迴圈!

    1 正視問題。做好持久戰的準備!習慣的養成需要時間!我們要給孩子時間成長!

    2少說教多行動!

    說教效果不好!孩子們不喜歡聽大道理!採取行動!給孩子佈置學習任務,讓孩子跟著學習就行了。

    3制定明確的學習計劃!

    有了計劃,才會按照計劃執行!沒有計劃就沒有目標,東一榔頭,西一錘子,效果不大!

    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很是很關鍵!然後跟著目標去學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古典美女翁佳娜意外走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