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桃子135522626
-
2 # 愛吃糖果的小公主
我覺得適當看看還是可以得到。之前在華德福聽過一個新加坡教育專家教授的一個講座,說小孩子九歲之前最好不要看電視,看電視會讓孩子影響獨立的思考能力。但是現實中很難控制孩子看電視這個事,甚至幼兒園裡面老師也會給喜愛朋友看動畫片。所以我覺得偶爾給孩子好看的,畫面比較好的動畫片,科教片還是可以的,現在小孩子都聰明,透過電視媒體會接受很多資訊,我覺得還不錯。至少我家寶寶看了粉紅豬小妹這類的動畫片,還有好多科普方面的片子,學到了不少知識。所以我覺得適度就OK。沒必要太教條了。
-
3 # babyvcve
美國兒科協會建議父母避免讓2歲以下的孩子看電視。0-2歲的嬰幼兒透過各種感覺和手的動作來思維,真實直接的體驗才有利於孩子學習。
但當今社會,要讓孩子完全和電視隔絕不太可能。最重要的是,父母必須保證自己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在給孩子看電視的時候,儘量在電子產品與親子互動之間找到平衡。具體有以下幾個建議。
1.控制看電視的時間
2歲以前的嬰兒儘量不看電視,如果實在沒辦法要看,儘量控制在15分鐘以下。2歲到3歲的寶寶每天看電視的時間也最好不超過30分鐘。3歲以上,和寶寶商量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時間。
美國的很多教育性的節目比較好,象探險朵拉,米奇妙妙屋等等,一般30分鐘左右。我們可以和孩子商量,每天看一集。我通常會讓孩子把一集看完,而不是硬性規定幾分鐘。
2.選擇合適的節目
對於3歲及以下的孩子,我們最好選擇畫面轉換比較慢的節目。《小小愛因斯坦》介紹數字、介紹水這些節目,畫面轉換就比較慢。這樣的節目,對孩子的注意力和邏輯理解,不會造成很大的負擔。
同時,選擇一些沒有情節性的節目。比如,《巴尼和朋友們》(Barney and friends )這樣的節目,每一集有一個主題,但是以唱歌和遊戲為主,情節性不是很強。再比如,《托馬斯和他的朋友們》,畫面上人都是靜止的,只有火車是動態的,這樣的畫面變化比較慢,而且每一個故事非常短。變化緩慢的畫面,簡短的故事,對嬰幼兒來說,也是比較合適的。
很多好的教育類節目也在針對兒童的發展特點一直在做調整。比如,新的《芝麻街》在放慢節奏,讓故事、臺詞更清楚,更容易被寶寶所理解和接受。
3.和孩子一起看電視
如果有條件,最好和孩子一起看節目,把節目變成孩子和父母互動的中介。
孩子通常喜歡一遍一遍重複看一個節目。當孩子對一個節目熟悉之後,家長可以用暫停鍵,把節目停止下來,然後用手指著螢幕上的東西和孩子一起講一講。
比如,看《巴尼和朋友們》,有一集是他們去動物園。當放到貓頭鷹的時候,巴尼的好朋友BJ說,貓頭鷹是這樣叫的:whoooo!whoooo!我們可以在BJ講話之前,按暫停鍵,跟孩子說:「這個是什麼動物啊?是不是貓頭鷹?貓頭鷹是怎麼叫的?」等著看孩子會不會回答。
等5-10秒,孩子不回答也不要緊,按播放鍵,看 BJ說話,然後再對孩子說:「噢,貓頭鷹是這樣叫的,whoooo,whoooo,我們來一起叫!」這樣一起看電視,可以改變孩子一個人看節目的消極性, 而促使孩子積極思考,和媽媽互動。
4.把節目和閱讀、生活聯絡起來
現在的節目,像巴尼、托馬斯、花園寶寶、芝麻街等等,都有配套的圖書。我們可以把電視節目和相應的圖書聯絡起來。孩子在看了節目,熟悉了這些人物和畫面,再給他們看對應的圖書,會讓孩子感到很親切,產生興趣。這是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一個途徑。
你還可以儘量把節目中學習到的知識和真實的生活聯絡起來。孩子看了《小小愛因斯坦》介紹水的節目後,讓孩子感受真實的水,可以玩水,看雨,有條件的話帶孩子去看海……當孩子看了巴尼和朋友們去動物園,父母抽空也可以帶孩子去動物園。這樣孩子就會把電視和真實事物聯絡起 來,加深印象和理解。
5.多提供螢幕以外的活動機會
父母一方面要選擇孩子觀看的節目,並商量每次觀看的時間。另一方面,要多給孩子提供看電視以外的其他活動:玩親子游戲、親子閱讀戶外活動、約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等等。
孩子在和父母、其他小朋友的互動中能夠投入地遊戲,從玩中學。
-
4 # 緣份20956421
讓孩子接觸是很不錯的。看電視要大人安排。因為必定孩子不知道看多久。看什麼節目有意義。要是一點也不讓接觸。等孩子圍在一起聊電視內容時候孩子感覺自己落伍了。因為必定孩子生活在高科技年代。
-
5 # 牽你的手慢慢走
看電視的危害確實很多,尤其對於六歲之前的孩子。傷害眼睛、專注力等等方面就不說了,從孩子成長的角度談談我自己的看法吧。
六歲之前孩子主要是靠感官來感知這個世界的,比如孩子出生頭幾個月靠嘴看探索世界,孩子大點靠手,再大點腿腳等等。對於科普知識,只是停留到記憶力,孩子並不能很好的理解這個事物。比如秋天樹葉變黃,會落到地上,告訴他這個知識,不如帶他去感受一下腳踩
-
6 # seven麻麻
對於看電視這個問題,要看是讓多大的孩子開始看,怎麼去“看”。通常來說,國外有做過相關調研,不建議2歲以下的孩子看電視,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網上搜下,會有種種不利於小孩子的影響,這裡就不再贅述。
那麼對於大孩子來說,好的電視節目和適當的時間控制,也未嘗不可。不能簡單的說,讓孩子看電視就是讓孩子放棄思考。好的欄目也是智力的成果,凝聚了很多人的智慧和勞動,作為一個大人,我有時候也會看看像“漢字聽寫大會”這樣的欄目,也是很有益的。能從中吸收到一些知識。關鍵是家長要做好把控,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興趣為孩子先行進行選擇,會更有針對性。等孩子有了更好的自控能力和更廣闊的視野,其實就自然而然不會為這樣的問題而擔心了。
-
7 # 欣寶貝兒智慧屋
研究表明,兩歲以下的寶寶不適合看電視,真人之間的互動才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方式。針對這一觀點。陳忻博士在《養育的選擇》中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在這個數字時代,不必把電子產品視為洪水猛獸,父母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特點,適當選擇,適當使用多媒體,讓孩子從多樣化的渠道學習,才能平衡發展”。
以下內容,節選自中信出版社《養育的選擇》一書
當媽媽們沒有時間應付纏人的寶寶時,通常會開啟電視機,讓孩子在嘈雜紛亂的電視廣告和各種各樣的電視節目中安靜下來。還有許多父母認為有的教育類電視節目能夠讓寶寶學會很多東西,所以他們經常讓寶寶看節目來學習。有的父母還告訴我,看了節目,寶寶學會唱歌了,知道吃飯前要洗手,等等。
然而,從長遠的發展來看,電視節目對嬰幼兒是早教還是傷害呢?也有很多父母困惑:究竟嬰幼兒能不能看電視,看什麼樣的電視,如何看電視比較合適?
過多、過早看電視易產生注意力障礙
寶寶從生下來就會關注新奇的東西,人類的大腦就是這麼設計的。寶寶對出現的新奇的東西有著強烈的反應,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把知識庫逐漸擴大。當同樣的東西(資訊)一再呈現給寶寶,他們的注意力就下降了。
一項研究指出,3歲以前每多看1小時的電視,7歲的時候就多10%的可能會產生注意力障礙的問題。大量看電視的1~3歲幼兒,他們在學齡早期,往往有注意力、記憶力和閱讀困難。雖然嚴格說,這樣的研究往往是相關關係的研究,不能直接得出“看電視導致了注意力障礙”,但是,有相當多類似的研究都指出二者有正相關的聯絡。由此可見,父母還是應該對3歲前看電視保持謹慎的態度。
把電視作為背景會影響孩子成長嗎?
還有很多爸爸媽媽認為,我家總是開著電視,這種背景式的電視對寶寶總沒什麼傷害吧?因為寶寶不怎麼看,只是偶爾看一眼。但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學齡前幼兒的家裡如果有電視開著當背景,很可能會損害他們的社會認知和社會化行為。
佛利(Foley)的研究報告指出:臥室有電視,或者家裡開著電視當背景的,幼兒往往在理解他人的願望和想法的任務中表現較差,這阻礙了他們和他人建立積極的關係。在研究者設定了被試家庭的年齡和經濟、社會地位等限制條件後,這種相關關係依然成立。
把電視開著當背景音還會造成另一個問題,它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寶寶在玩一個玩具,聽到音樂變化或者瞄到新鮮的畫面,就會去注意電視一下,這樣就中斷了他們本來正在進行的思考和觀察。寶寶有時候需要學會獨處、觀察、自我娛樂、運用想象力、解決問題等,這些都是很重要的能力,而一直開著的電視會干擾他們鍛鍊這些能力。
教育性的電視節目並不能讓孩子變聰明
嬰幼兒不宜看電視節目,那麼,我們產生了一個疑問:專門為嬰幼兒設計的節目,是不是和普通電視節目不同?像《小小愛因斯坦》《芝麻街》等兒童節目,會不會如這些設計者聲稱的,能夠促進嬰幼兒的發育,開發嬰幼兒的潛力呢?
一項研究中發現,8~16個月的年齡段,看過《小小愛因斯坦》《芝麻街》的孩子反而比沒有看過這類節目的孩子,在語言發展標準測試中的分數要顯著地低。而17~24個月的幼兒,不管看沒看這類節目,他們的語言發展差別都不是特別明顯。也就是說,看號稱能夠促進寶寶智力發展的節目並沒有顯著的效果,而且還可能有損害。看到這裡我們就會發現,這類號稱針對嬰幼兒的節目,不一定像家長想象的那樣,能夠最好地開發孩子的潛能。不看這類節目,自然也不會讓孩子發展滯後。
家長謹慎有效地利用多媒體
在當今社會,要讓嬰幼兒完全和電視或者電子產品隔絕是不太可能的。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父母必須保證自己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嬰幼兒最主要、最有效的學習方式來自自身的感官和運動,來自和真人的互動,所以這部分時間必須保證。
因此,在看電視的問題上,建議父母們注意一下幾個方面:控制看電視時間、選擇合適的節目、和孩子一起看節目、把節目和閱讀、生活聯絡起來、多提供螢幕以外的活動機會,在寶寶看節目的時候絕不缺席,並結合具體體驗,有良好的互動、內在的學習動機以及有趣的方式,這樣看節目才真正是利大於弊。
陳忻: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美國康涅狄格大學心理學博士、美國兒童發展研究協會會員。
研究嬰幼兒心理的發展,專注於嬰幼兒社會性和社會認知的發展。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後,她致力於將兒童心理學的理論與育兒實踐有機結合,在國內的雜誌和報紙上發表了大量高質量的兒童發展的科普文章和育兒文章,向父母傳播兒童心理學的概念和理論,為很多被曲解的概念和理念正本清源,並結合大量的育兒實踐,為父母的實際操作提供參考。
-
8 # 和孩子一起
電視不管是科教節目還是動漫節目,均為被動接受式的媒介。而3歲前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與人類本能一致的是,嬰兒適合在社會互動中學習經驗。
有科學家透過實驗得出的結論是,嬰兒更偏重於人聲而不是機器聲。電視更易讓孩子分心,更易導致注意力不足。這也和多年的研究認為孩子看電視會影其語言能力相符。按美國的研究,7-16個月大的美國孩子中,看電視越多,知道的詞彙數量越少。
因而,為了讓孩子更好地發展,最好的辦法便是和孩子之間的互動。多和孩子說話,孩子更易學到東西,也更有利於大腦的發展。如果你想讓孩子多瞭解百科類的知識,在和寶寶溝通時多一些科學詞彙也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對於嬰兒來說,沒有可靠的證據表明,看電視對他們有好處。法國已禁止了針對嬰兒的電視節目。而美國兒科協會則建議父母在孩子兩歲前儘量避免看電視。因而,科普節目對於兩歲以下的孩子來說並不是早教。
-
9 # 點燈人經典童書
關於這個問題,需要具體來分析。
說孩子看電視是讓孩子放棄思考,是一個理論上相當籠統的說法。在很多時候,是與看書想結合來說的。
無論是電視還是電影,觀眾都是根據導演或者電視節目的情節發展,在調動自身的情緒。觀眾是屬於被動地位。而看書,大腦會有一個對文字的再塑過程。一個被動,一個主動,所以有人會所看電視是讓孩子放棄思考。
但是,科普節目屬於知識類,其任務是傳遞知識。性質就行老師在個孩子上課,孩子聽老師講,學習知識。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所以說,這種問題都不能絕對,不能下絕對的結論。
再退一步說了,就算是看一般的電視節目,也沒見把哪個孩子給看傻了。不是嗎?
-
10 # 茗惜521
每一個觀點都不是絕對的,看不看科普,信不信科普的知識對於孩子來說不也許並不那麼重要,孩子看科普是一個興趣所在,說明孩子對於未知的東西有一種自然的好奇心,也不能就說看科普會是傷害,只是科普的是在講授一段事物的真相,孩子本來也許並沒有對這件事物有多大的好奇心,只是電視裡面講到了,之所以不想讓孩子看更多的科普欄目也是因為擔心孩子看科普失去了對事物本身的好奇心,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是積極探索,而不是隻喜歡看到已經探索出來的問題,所以孩子喜歡可以適量,但是不要把看科普變成一種習慣,這會讓孩子的好奇心逐漸減少。
-
11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要衡量算早教還是傷害,主要把握好度。如果只讓孩子觀看科普節目,且天天不限制時間,那對孩子來說可能就是一種直觀輸入,被動接受過多的後果就會造成孩子放棄主動思考,認為天天接受灌輸就是最好的教育,家長也來得輕鬆自然,但這無疑是教育最大的弊端。
如果只是讓孩子淺嘗輒止,慢慢地內化為自己的所學所得,父母在孩子觀看時進行恰如其分的引導,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和積極探索的能力。對於孩子來說,有思考的空間,同時有實施的場所,父母還可以與孩子一起實地觀摩或做科學小實驗,那麼,科普節目就會成為一種無形的助力,非但少卻必需。
-
12 # 藍藍湖
對於電視,我一直持反對態度,我不贊成孩子看電視,原因在於:
1.看電視是屬於消遣而不是學習。大家要堅持這樣一個觀點,看電視是一種消遣而不是學習。舉個例子,同樣的知識透過看電視和透過書本來學,差別是非常大的。也許看書只需要三分鐘,看電視卻需要半個小時。特別是覺得可以從動畫片中學知識的家長應該注意比較。
2.看電視是全方位刺激減少了用腦。為什麼大家喜歡看電視?因為電視上屬於聲音、影象綜合刺激,讓人不需要思考就得到全方位的滿足。但是看書就不同了,單一的輸入方式會刺激孩子思考和想象。
3.看電視要選擇合適的方式。在電視手機普及的時代,讓孩子完全不接觸也是不對的。如果時間寬裕,安排了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可以選擇一些科普節目一起看,激發孩子的思考,然後去找類似的書來讀,對電視節目做一個補充和延伸,效果會更好。
所以,不把看電視當做孩子學習的主要途徑,而作為日常學習的輔助,這樣還是可以的。長期看電視會讓孩子的視力受損,也會減少戶外活動的時間。
回覆列表
我是贊成有節制地看電視,電視是孩子接觸外界的其中一個媒介。電視節目有好多種,不是所有小孩看了喜喜羊就燒孩子,不是所有孩子看了動物世界,長大了就能當動物學家。關鍵是家長的引導,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的可能,他可以選擇自主的成長方式,他想看電視,就讓他看15分鐘,也不會沉迷,不會傷眼,有能娛樂了自己,為什麼不呢。相反,如果逼他看不喜歡看的早教節目,過早的學習數學 拼音 英語,反而起到反效果。另外,電視裡的廣告、新聞、裡面出現的血腥暴力色情等不適合兒童的成分時,家長要避免給到孩子看到,看到了,就要引導好,別留下陰影。例如新聞裡面經常出現車禍現場,家長應該預估到畫面的播出時間,然後引開孩子注意力,或者暫時遮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