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複利軌跡

    這一輪世界原油價格戰的結束,說實話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看出來,非常明顯的價格戰結束。

    如果價格戰結束的話,那麼原油價格肯定會出現大幅度的反彈,但是從目前的角度而言,原油並沒有出現大幅度的反彈。

    這也就意味著目前世界原油價格戰並沒有結束,因為世界各國對於石油開採,雖然數量是減了,但是遠遠跟不上,使用量的下降。

    要明白,目前世界都處於疫情區間,大家基本上都是一個隔離的狀態,一旦隔離那麼想著有多少人會開汽車呢,開汽車的人數會變得非常少,使用石油或者是原油就會變得特別少,那麼就會出現一個供需錯位的關係。

    原油這一次的減產雖然減少了,但是也就是供大於求。

  • 2 # 抄底狂人松果

    伴隨著歐佩克+各國達成減產協議,這一輪的世界原油價格戰告一段落,那麼,如何看待本來原油戰的結束?

    首先,就此次opec+達成的減產協議來講,還是有著像墨西哥這樣的攪局者,最終雖然達成了在5月1日起進行首輪為期兩個月的日均減產970萬桶的協議,但是這相較於之前市場預期的1000-2000萬桶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並且這也只能說明今年的上半年原油市場再出現本輪價格戰的機率下降。

    其次,事實上這樣的價格戰對於各原油主產國和輸出國而言,原油暴跌都是在損害各自的利益,單從價格層面對大家都沒好處,但是從“降價促銷、搶佔市場”來講,倒是有著可以理解的原由,也是更多的預測指向打壓美國的頁岩油市場。

    再者,在本以為減產達成協議後可能出現的油價回暖情況,並沒有真正的出現在大家眼前,只是有一波短線的大幅反彈,之後最近幾天的油價表現依舊是比較的低迷。這一方面因為距離減產時間還有半個月,另一方面還是不得不說到原油需求端的情況,這也會是制約油價的一個重要因素。

    因此,對本輪石油戰的結束,可能作為投資者而言是件好事,否則這不斷攪動著資本市場,給大家的投資一定是帶來了不小的阻力的。

  • 3 # 熙研君

    世界原油價格戰看似結束,實際上不會真正結束:新的鬥爭還在醞釀!

    1.沙俄原油價格戰暫時告一段落,“團結一致”應對原油需求萎縮困境。

    轟轟烈烈的創世紀的原油減產協議達成,各方都暫時鬆了一口氣。然而,這個協議所能起到的作用到底幾何,是否能夠得到有效執行,對此市場普遍擔心。

    一是,第一階段減產(5月和6月)僅為970萬桶/日(儘管為歷史最高),但是與市場預期的去產能的減產2000萬桶/日相去甚遠,因此被認為歐佩克減產“缺乏誠意”,對消化過剩的供應能力作用有限;

    二是,現有各國原油庫存已經高企,即便開始減產了,庫存還是會增加,只是速度和規模下降而已,滿庫存的風險仍然較大;

    三是,擔心減產協議各方不一定能有效執行減產計劃,特別是擔心墨西哥,儘管其減產配額僅為可憐的10萬桶/日,如果墨西哥未能完全執行,將對其他各方產生不利影響,其他方是否效仿也未可知;

    四是,美國代替墨西哥承擔減產30萬桶/日的配額是否會有效落實,有關油企是否會滿意,能夠配合減產多少,是否會配合也存在變數;而且,美國減產量還要與加拿大、巴西協商(共同減產370萬桶/日),都需要艱難談判。

    2.減產過程中各國暗鬥在所難免,沙特不會善罷甘休,醞釀新鬥爭不是沒可能。

    可以預測到的是,從5月1日開始,協議各方都要按約定減產,但減產是否及時、到位各方都會關注。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沙特、俄羅斯應該會帶好頭,分別減產250萬桶/日,否則整個協議就會被推翻。但是,每日按約定減產,還是月度週期內平均減產達到約定就可以,協議似乎沒有約定,或者即便有此約定不便公開。這樣的話,進入5月開始,應該會有的協議方會以暫時觀望的態度來關注、評估其他方的減產動作。這種暗鬥不會“缺席”。

    沙特與俄羅斯開展原油價格戰其實也是令人意外的。2017年到2019年這三年間,沙俄雙方關係相處得挺融洽的。可是,在2019年下半年,雙方產生了摩擦,互相指責,關係受到傷害。後來,沙特一直與俄羅斯溝通減產事宜。2020年3月初,為了平衡各方關係,俄羅斯提出需美國也同意減產,主要目的是打壓美國頁岩油,形成世界三大產油國“共進退”的格局,意即媒體調侃的“三國殺”。4月10日-13日,歐佩克和20國集團終於達成減產協議,沙俄價格暫時偃旗息鼓。

    在此“三國殺”中,據分析,沙特是沒有得到什麼便宜的,反而受到其他產油國的指責。但是,從歷史上沙特的做法來看,其不會就此“忍氣吞聲”,還會醞釀新型的“價格戰”。例如,本來每月5日應該提出下個月出口的銷售價格,但直到減產協議達成之後的4月13日才提出,其中:將5月銷往亞洲的原油下調4.2美元/桶;銷往美國的原油價格上調3美元/桶;銷往歐洲的原油價格則維持不變。此舉被認為,沙特有意穩住在亞洲的市場份額,對俄羅斯原油出口形成抑制。誠然,這只是微型的“價格戰”,但應該說,不排除如減產協議執行不好今年就再次開戰,畢竟沙特有雄厚的經濟基礎,經得起折騰。

  • 4 # 冄甴泩萿

    一位熟知內情的沙特訊息人士週日說,沙特將前所未見地把國際原油售格延後五天釋出,因該國和其他產油大國尋求穩住跌跌不休的全球原油價格。

    但石油價格在亞洲市場開盤再度下跌。週末期間,產油大國沙特、俄羅斯、美國就解決供應日益過剩並且淹沒市場一事的立場仍然相當分歧。

    新冠疫情當頭下,沙特與俄羅斯一個月來的價格戰已使油價從65美元重挫至34美元。以沙特為首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國最近幾天加大努力想解決這場紛爭,不過他們呼籲美國在內的其他產油大國也參與進來。

    油價3月30日觸及18年低點,但此後略有反彈。布蘭特原油期貨週五結算報每桶34.11美元;亞洲盤初跌至32美元。美國西德克薩斯中質油(WTI)從週五收盤的28.34美元跌至26.15美元。

    從OPEC成員國到俄羅斯、美國和加拿大等主要產油國,全都表達希望確定減產協議。然而,只見俄羅斯和沙特週末繼續就先前OPEC協議的瓦解相互攻訐。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週看好沙特和俄羅斯間達成最高減產1,000-1,500桶/日協議的可能性;但那可能需要非OPEC國家的配合才行。非OPEC國家的政府不會對民營企業的產量加以控制。

    伊拉克石油部長週日表示,任何新協議都需要獲得OPEC+聯盟以外的關鍵產油國的支援,如美國、加拿大和挪威。白宮未暗示將試圖說服生產者減產。

    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2222.SE)通常都在每月5日前釋出官方售價(OSP),為伊朗、科威特和伊拉克的油價定調,影響著輸往亞洲的逾1,200萬桶/日石油。

    “這是一個相當明確的跡象,表明他們對5月減產持開放態度,”馬里蘭州貝塞斯達Rapidan Energy GroupQuattroporteRobert McNally表示。

    OPEC+會議原定於週一舉行,但沙特訊息人士稱,會議推遲至4月9日,“以留出更多時間接觸到所有產油國,包括OPEC+和其他產油國”。

    “這是一項前所未有的舉措,沙特阿美從未這樣做過。5月官方售價(OSP)將取決於OPEC+會議結果。我們將盡力使(會議)成功,包括採取推遲公佈官方售價這一特別舉措,”該沙特訊息人士稱。

    該沙特訊息人士稱,沙特希望避免3月會議結果重現。3月俄羅斯拒絕減產導致石油談判破裂。

    沙特3月初大幅降價衝擊石油行業,引發油價螺旋式下跌,新冠疫情惡化則加劇了跌勢。

    俄羅斯總統普京週五把油價崩跌怪罪沙特,引來沙特隔天強烈反擊普京的說法。

    “俄羅斯不希望中止OPEC+協議。總統普京和俄羅斯都致力於建設性的磋商過程。要想穩定國際能源市場,除了這麼做別無其他方法,”Peskov說。

    OPEC+的減產協議已在3月31日到期,該項聯合減產行動自2017年1月開展以來一直有助於支撐原油價格。

    特朗普沒有承諾要額外採取措施說服美國油企減產。長久以來,希冀美國減產的想法一直被認為不可行,特別是還必須考慮到美國反壟斷法。

    特朗普週六威脅將徵收原油進口關稅來迫使沙特、俄羅斯及其他產油大國同意減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打籃球時有一個“球星”級別的隊友是一種什麼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