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精彩影視看看看
-
2 # 栗子的雜談
這部電影可能有平淡的時候,但是底下湧動的情緒是自始至終都沒有斷開的。這是它吸引人的地方,這些東西能夠。牽引觀眾一直看下去。這確實是一部很少見的青春片,它和以往的青春片不同的地方大玉玉,他能很好的將以上的現實問題都融進電影裡,真實地反映青春裡每一個年輕人的生活和內心世界。
以往的青春片呢?編劇和原著作者們總是抓著意外懷孕,墮胎的情節不放,但是這種做法並非全無根據,青春片對身體的探討是必須的,因為身體幾乎可以是這一型別最原真性的命題,儘管用墮胎情節來強制給女性的身體施加痛感的做法。粗暴又膚淺,但至少背後仍然隱含著觸及身體性的意圖。而如今這些忠實的電影創造者手中。我們則開心的看到這種對於身體的關照,迴歸到了影像本體的層面上,同時賦予了這個話題嚴肅探討的可能。
這《過春天》未上映前便獲得了極佳的口碑,拿下了平遙國際電影節的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是多倫多電影節的開幕影片,同時還入圍了柏林電影節提名亞洲電影大獎。這部電影無論從劇本,節奏還是演員等方面都表現出了極高的水準和完成度,你很難相信這是一部新人導演的處女作。
電影的最後一個畫面佩佩爬上了香港的某座山頂,安靜的望著這座見證自己成長的城市,幾乎不下去的香港,天空卻突然飄起了雪花。
有點不可思議,有點超現實,但也許導演想表達的這樣人生態度。我們在成長的過程裡會經歷各種外在的內在都鬥爭,但是我們也總會找到辦法,走過青春的關口,和過往和解,迎來新的人生。
-
3 # 西飛部落
這才是中國應該有的青春片。
在《致青春》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電影市場“山寨”型的青春片每年都要有那麼幾部,看的觀眾直犯尬,以至於後來只要有青春片上映,都會被訂上“爛片”的標籤。《過春天》打破過往,重新定義青春片,不再是打架、墮胎那些老橋段,雖然也源自於生活,但總拍這種型別,誰都可以當導演了。從2017年的《嘉年華》、2018年的《狗十三》到現在的《過春天》,影片真正聚焦了少女內心的世界,關注了這個群體的成長,那就足以說明華語青春片、華語女性電影真正崛起了。
影片女主角佩佩—一個16歲的單親女孩,和現在很多女孩一樣,內心世界並不真正被父母所瞭解,父母們一貫的按照大人們的思維去愛和關注著孩子們的成長,其結果往往是適得其反,少年成了叛逆的代名詞。而影片就為我們揭露了青春是應該被如何關注和重視。
1、青春與犯罪。看似不應該放在一起的型別,導演反其道而行之,並且整個節奏和情緒處理得當,將青春的情緒和情節至於犯罪情節中,讓影片在憧憬、躁動和詩意中充滿了險情。
2、曖昧情愫。影片裡一段倉庫綁私貨的片段,拍的相當出色。在紅色熒光燈的映襯下,兩個人相互綁纏膠帶,紅男綠女獨處一室,整個空間充滿著迷離曖昧,緊張焦躁,最終沒有衝破禁忌的界線,不管是戲中兩人還是觀眾,此刻應該是荷爾蒙爆棚了吧。導演把這一段的聲效和色彩完成的十分完美。
當然,影片在攝影、剪輯、配樂方面都很出色。
《過春天》上映前,在平遙國際電影節獲得了大獎,雖然遺憾的錯過了影片在幾十公里之外的平遙首映,但還好全國上映後,第一時間進了電影院,內心滿滿的知足。《過春天》是一部以“青春為外殼的社會學文字電影”,並開啟了中國青春片的2.0時代。中國電影市場面臨新的機遇,希望電影人和影迷都不會錯過。
-
4 # 七月末z
青春電影,尤其是國產青春電影能被大家刷屏誇的,基本都屬於鳳毛麟角的存在,每一部都有獨特的韻味。
《過春天》聚焦的是青少年犯罪,講述學生和社會的關係。就題材而言,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突破。
在電影中,我們的主角是一個成長在離異家庭的16歲少女佩佩,父親是香港人,但是如今已經有了自己的新家庭,而佩佩和母親則生活在深圳,於是佩佩每天早晨從深圳到香港上學,晚上再回到深圳的家!日復一日的雙城生活 加上離異家庭的現狀,正值青春期的女孩子 往往認不清自己應該要做什麼,什麼能做 什麼不能做!
佩佩只是因為和閨蜜約定聖誕節一起去日本旅行,於是為了攢錢 開始了瘋狂的打工!而一次意外 讓佩佩無意間接觸到了 走私iphone的行當!每天往返於深圳和香港的佩佩 只要順道將iphone帶出海關 就能輕鬆得到一臺100港幣的報酬!金錢實在是太有誘惑力了!於是我們的佩佩開始了 過春天!
閨蜜男朋友的小夥伴 在過海關的時候被查,情急之下,小夥伴將iphone塞給了佩佩,也正是這次意外 讓佩佩接觸到了這個偏門!
於是,在閨蜜男朋友的引薦下,佩佩認識了走私集團老大 花姐
很快佩佩成了花姐的得力戰將,花姐甚至將佩佩稱作乾女兒,但是涉世未深的佩佩根本不知道 可以成為走私集團老大的花姐 到底是一個多麼可怕的人!面對開始飄飄然的佩佩,花姐甚至想讓她走私“軍火”!直到佩佩無意中撞見 被花姐毒打 傷痕累累的手下!
閨蜜開始質疑佩佩和自己男朋友的關係,甚至侮辱了佩佩母親是出來賣的,於是 曾經親密無間的好朋友就此決裂!
在影片的最後,當佩佩帶著媽媽登上那座能夠俯瞰香港的山頂時。她就如領她入行的阿豪一樣,帶自己的母親看清了生活的真相。犯罪集團被一網打盡,而佩佩也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看完《過春天》,觀眾最大的感慨應該在與它的真實和接地氣。這部影片,講述的就是發生在當下的故事,更具體一點來說,這是還00後或者剛成年沒多久的90後故事。
在他們的青春記憶裡,其實已經不再是老一輩的課堂、家庭兩點一線的生活,而是和社會有了更復雜的接觸和關係,因而,故事也更加複雜難測。
-
5 # 更深的粽
把我的影評回答搬過來吧:
2019年,我第一部純粹是因為被安利而去看的電影,竟然是《過春天》。
青春,犯罪,成長,在國產電影中並不是新鮮的主題。我關注這部影片,最初是因為它對準了一個有著特殊性質的邊緣群體“水客”。
水客並不是一種新的職業,它的歷史很悠久了,幾乎從有貿易保護的那一天起,水客便誕生了。
而這部影片的特殊性,在於它專注於講了一某一個時段,確切的說就是最近五到十年內的故事。
“過春天”中的在深港之間走私iphone手機,之所以能成為一項“產業”,基於這麼幾個原因:
第一, 蘋果公司的電子產品在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不同的營銷策略與價格體系,使得在兩地之間倒賣手機的業務大有利可圖。
第二, 深圳和香港之間每天大量的旅客頻繁來往,使得這種業務可以規模化。
第三, 內地消費者對蘋果產品的強烈需求和興趣,使得市場能夠接納這種灰色交易在一定時期內長期存在。
而落實到這部影片中,可以看到主人公之所以從事這個非法業務,還有著基於個人的強烈動機:
第四, “單非”的出身背景,使得她需要在兩地往返,而兩邊的“家庭”都無法給她真正的安全感和歸屬感。
第五, 閨蜜的生活水平和見識讓她感受到來自階層的差距,促使她透過各種方式賺取財富以彌補生活上的差距。
第六, 則是整個故事背景以及影片試圖反映的“時代之痛”。主人公佩佩的父親是典型的在內地還未完全發展起來的年代,一個在香港的卡車司機可以在內地包“二奶”,在兩地可以有兩個家庭。而當內地經濟發展起來後,他的經濟地位也隨之寥落,象徵著深港兩地的地位也“此消彼長”了。導演白雪從孩提時代到青春期就成長在這個環境裡,從影片中我們可以深刻體會到她試圖記錄下大時代變遷的“雄心”。
而我更為在意的還不是這些。我其實更關心的是,在當下的文藝轉型時期,文藝作品如何突破以往的題材限制和思維慣性,如何選材和如何表現題材的問題。
一部電影能給我們的,通常有這麼幾個方面:真實深刻地反映現實(社會的鏡子),情感上的撫慰和釋放,以及反哺現實的教益(我們應該怎麼辦)。
對於這部電影來說,顯然導演並沒有更多的反哺現實的動機。手機“水客”這麼一個群落,也因為蘋果越來越把中國大陸作為新品首發區域,以及蘋果這幾年的銷售狀況越來越低迷,新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下降而越來越無利可圖、日趨淡薄。
而我更留意的反而是這部影片的另一條線,即佩佩和富二代閨蜜的關係。片中明確講到,閨蜜雖然家境富裕,卻是家裡相對不受重視的那個,“什麼都先考慮弟弟”,甚至移民都不考慮她,“女孩子嘛終究是要嫁人的”。
從這個角度,雖然閨蜜和佩佩的家境天差地別,但在情感際遇上幾乎卻是同病相憐:缺愛。正因為如此,她才會在佩佩“背叛”了自己的時候喊出來:別人都可以,就是你不可以。
這不由得讓人想到當下熱播的另一部電視劇《都挺好》。劇中主人公蘇明玉為了奮鬥,不惜頭破血流,動機也是因為在原生家庭中得不到公正的對待和關愛。
而這,正是很多作品的“戲眼”所在。我曾在之前的文章中說過,今後一個很長的階段中,文藝作品的“戲眼”就在於十九大報告中所說的“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而關注這些矛盾,並不只是為了營造戲劇性的噱頭,也不是流於一種情緒性的宣洩,而是切實去思考這些問題,並把我們引向最終的答案。
影片的最後,佩佩帶著自己的母親登上了大帽山,終於可以俯瞰整個香港了。而母親發出的那句感嘆:原來這就是香港啊。既有追索青春的意味,也有一層別樣的意思。
片中佩佩和母親居住的條件並不差,而二十年前她母親之所以給父親做“二奶”,源於深港之間的經濟差距。
而這三十多年來經濟上的超越,才可以讓佩佩母親發出這樣的感慨,內在含義是:原來深圳和香港已經差不多了。
而這,跟影片主題有了一種奇妙的關聯。因此,片尾字幕中所寫的因為技術條件的提升,手機水客現象已大為減少並非根本原因。而是之前我們已經耳熟能詳的一句話:發展中的問題,最終還是要靠發展來解決。
而影片結尾這看似不經意的“點題”,正是文藝工作者的不經意的自覺意識所在。
-
6 # 二次元動漫菌
“為什麼喜歡雪?” “因為我想知道冷是什麼感覺” 完成度確實高,導演的功底相當紮實,鏡子鏡頭與前後置景(父女二人在餐館的兩場戲,一次佩佩被玻璃映照出來做前景,另一次父親被玻璃映照出來做前景)與一些小長鏡頭(觀夜景與綁手機)的技法運用與鏡頭語言完全超出了我的預料;同時導演是一個很會把控蒙太奇與節奏感的人,用三次突然停頓來推動關鍵節點的處理手法實在是妙極了,幾次電子樂的出現與HK的夜景也是相當迷人,可是縱觀全片來看,除了那場完全驚呆我的雨中夜奔戲,整體的情感輸出與主題表達其實是剋制的,自由、愛情和性都是以隱喻的方式呈現,很高階也很酷,真的很酷! 做平衡很重要也很難,但我想導演做到了,我很佩服她。
-
7 # 強哥說劇
由白雪指導,田壯壯監製。
黃堯、孫陽、湯加文,廖啟智主演的青春片《過春天》。
於2019年3月15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
此片導演白雪是位當了十年家庭主婦的學院派,《過春天》是她的處女作。
此片在2018年第2屆平遙國際電影展斬獲最佳影片和最佳女主角兩項大獎。
並且入圍了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完全無法想象這是一個新人導演的處女作。
影片取名為過春天是有著特殊含義的,其實這是“水客”間的一句行話。
“水客”就是那些靠走私貨物生存的人,“過春天”就是水客把走私的貨物成功帶出海關。
影片女主佩佩是一位16歲的“單非仔”,所謂“單非仔”就是父母有一方是香港人的孩子。
佩佩就是這一類人,佩佩的爸爸是香港人,媽媽是深圳人。
後來父母離婚,佩佩就和母親生活在一起,媽媽經常打麻將很少關心她。
爸爸後來又組建了新的家庭,對她也不管不問。
作為“單非仔”的佩佩每天都要往返深圳與香港之間。
白天在香港上學,晚上在深圳生活。
佩佩有一個閨蜜叫Jo,是香港本地人。
Jo有一個男朋友叫阿豪,是一個“水客”。
後來佩佩和Jo約定一起去日本吃日料,看雪,泡溫泉。
去日本遊玩對於Jo來說只不過是一次普通的旅行。
但對於佩佩種“單非仔”來說比較困難。
為了能夠籌到錢,憑藉“單非仔”的優勢。
佩佩加入阿豪他們做起了“水客”,過上了“過春天”的生活。
從《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到《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再到《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左耳》,青春片越來越多。
《過春天》也是一部青春片,但是是一部全新型別的青春片。
它擺脫了以往青春片早戀,車禍,墮胎的俗套劇情。
把目光聚集在了一群特殊人群身上,“單非仔”和“水客”。
《過春天》是一部青春片,同時也是一部犯罪題材的影片。
影片透過女主“單非仔”的身份很自然的引出“過春天”的劇情。
透過各種鏡頭之間的相互轉換,呈現出女主在不同環境中的心境。
《過春天》這部電影無論在劇情,攝影,配樂,剪輯都把握的很好。
完全看不出是出自一個新人導演之手。
影片中有一處“情慾”戲,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在一個狹窄的倉庫裡,男女雙方互相撩起對方的衣服,用膠帶在對方身上綁手機。
此處沒有任何背景音樂,只有雙方的喘息聲。
再加上汗水把衣服弄溼,營造出來一種曖昧的緋聞。
但最後雙方都剋制住了自己,呈現出青春期那種懵懂與渴望。
《過春天》是一部不一樣的青春片,題材很特別,劇情很豐滿。
女主每天穿梭在深圳與香港之間,一邊是家庭,一邊是生活。
普通話和粵語來回變換,彷彿生活在兩個世界。
整體來看《過春天》是一部優質的華語青春片。
既沒有狗血的劇情,也沒有俗套的臺詞。
即呈現了生活的不易與艱辛,也表現了青春期的悸動與迷茫。
回覆列表
過人觀點《過春天》是導演白雪處女作,《過春天》還有一點很突出,是帶著現實題材的影視作品,在強調現實意義的時候,甚至不加節制地渲染,或多或少都會給觀眾帶來沉重感,但是白雪在中很好地調劑了現實的濃度,沒有過度渲染情感或強調現實困境,結尾雖然稍弱但確實合理輕鬆的。
前幾年的影視市場中,反映疼痛青春、友情愛情雙失的青春類作品特別多;而這兩年,描繪校園朦朧戀情的“小清新”青春題材作品則更加吃香。兩者彷彿是兩種極端,前者造作的“陰鬱”,後者過分“清新”。
而《過春天》,既不刻意營造撕裂痛感,也不避開描繪青春中的美好靚麗,反而更加尊重觀眾,而觀眾也給予熱烈迴應——《過春天》的豆瓣評分從電影節後的7.7分,一路漲到了8.0分。
從技術層面來看,視覺上明暗的對比,優秀的配樂和聲效設計,是《過春天》作為一部成熟的工業電影應具備的質素;而在故事設計方面,深港兩地的特點,學生和水客身份的交織,承擔了電影的現實意義。
十六歲,卜卜脆。水噹噹的少女佩佩,有活力、有勇氣,也有迷茫、有孤獨,但是度過這個春天之後,少女還是成長了!
也許《過春天》,尚不能被奉為青春片中的神作,但至少它是一部視角獨特、表現優秀的青春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