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麓風軒

    臨《聖教序》半年,這個字寫得還可以,已經入門了。

    從你書寫的態度,用筆方法和結構上看,已經邁向正確的道路上了。不過可能你一味臨寫,缺少對原帖的觀察和思考,對《聖教序》的字把握還不是很準,表面上有三分像,實際上《聖教序》中的優點和精髓,在你的筆下全沒有體現出來。

    提出幾點建議供參考:1、注意用筆穩、準、狠,行筆堅實才能寫出力道,寫出質感,輕描淡寫,難以入木三分。2、注意字“勢”

    通俗地理解,字勢就是彷彿有一種運動之感。古人形容有的字如“高峰墜石、百鈞弩發、崩浪雷奔”等等,都是對勢的生動形容。

    像你寫的“岸”字,就很呆板機械,了無生趣。而在《聖教序》原帖當中,這個字凌空飛舞,動感十足,可以比較一下:

    3、注意歧正關係

    《聖教序》當中,很多左右結構、上下結構的字,都是一歧一正,這樣就形成了對比。如“業”字,上半部分往右上傾斜,下半部分往右下傾斜,構成了對比關係。在你的書寫中就忽略了此種對比。

    4、注意結構錯位

    《聖教序》當中,又很多合體字打破了正常的書寫結構,形成一種結構上的“錯位”,如“聖”字,下半部的“王”字就不在中線上,往右偏離,姿勢上也是斜勢。

    錯位的目的一是形成險峻之勢,二是變得生動。你寫的“聖”字就沒有注意這一點:

    5、注意疏密關係

    書法的疏密關係,不僅僅是體現在整篇章法之中,在單字中也有精彩的表現。如“水”字,原帖中,左邊筆畫是與中鉤畫相靠的,此為“密”;右邊筆畫與中鉤畫是相離的,此為“疏”;一疏一密,書法的味道就出來了。

    上述關係,在你的臨寫過程中,可能都沒有注意到,或者說注意到了但沒有很好地表現出來。

    建議在後續的臨帖當中注意這些細節問題,相信會寫得更好。

  • 2 # 身似浮塵

    愚見認為,您的結構還可以,筆畫還是有點飄,不能入紙,沒有得到筆的妙處。建議還是多多練習楷書,打好基礎再練習行書為好。

  • 3 # 明中書畫院

    路子正。有功夫。

    個人建議,把楷書功底打紮實一些,然後再多臨,才會更上一層樓。

    我也是半個新手,請方家指正。

  • 4 # 四哥我姓高

    聖教序是集字碑帖,從臨帖上看基本字形較準,筆畫質量還行,書寫性還不錯。但是,臨帖還略顯粗糙。應當再精緻些,注重筆法,字法,。要透過刀鋒看筆鋒,字的起,行,收,交代明白,轉,折,翻等技法要進一步琢磨。一家之言,不對之處見諒。

  • 5 # 微醺與藝術

    雖然臨與的還有點稚嫩,但是已經有那麼一點感覺了,很不錯。

    我個人的建議是,學習聖教序,必須結合蘭亭序,並參考米芾、趙孟頫的行書來學習,千萬別一味的死磕聖教序,原因如下:

    一, 聖教序是集字貼,雖然懷仁和尚花了18年的時間完成,可謂是精挑細選,作工精緻。但行書有時是追求的一氣呵成的暢快,這點聖教序就有欠缺了。而米芾、趙孟頫是學習二王最為神似的書法家,從他們那裡能學出王羲之的一些神韻來。

    聖教序原帖

    趙孟頫臨聖教序

    二, 聖教序是碑貼,雖然精緻,但也難免和原作失真,對照蘭亭序,可以起到一定的修正,比如說,我在你這幅臨作畫紅圈的地方,在蘭亭序裡基本能找到出處,可以看出,蘭亭相對比較柔順,而聖教則過於生硬,這也是碑貼的缺點。(神龍版蘭亭序就相對比較好一點,只可惜腐蝕破損嚴重,而馮承素的因是雙鉤法,應該最為接近,但筆畫多有鋒芒,和王羲之其他的字帖有差異,和神龍版的蘭亭序也有差異。這也是我建議參考米芾和趙孟頫的貼子的原因)

    這些可以在蘭亭序中找到原字

    聖教序和蘭亭序的對比

    就您的這篇臨貼來說,筆畫基本的是掌握了,筆畫的問題是偏瘦了一些,而且有點生硬,這個要注意,很多人臨聖教序都出了這個問題,這個必須參考蘭亭序,把問題改過來,要不然會給人感覺像柴火一樣生硬,失去了行書的行雲流水的飄逸和瀟灑。

    趙孟頫臨蘭亭序做參考

    在結體上,相對比較弱一些,這方面要加強,市面上這方面的書籍不少,你可以拿來參考。

    另外有的筆劃有重複,或者不夠果斷利索,應該還是和熟練程度有關,熟練了自然就好。

    繼續加油,終會有成就!

  • 6 # 書法蔡老師22

    可以看出作者用心練字的效果,部分字還是臨得不錯的,比如“雲,東,西,於,後面的之”等等。臨聖教序是學習行書的正確道路,也是學習二王行書的基礎。作者應沉下心多臨,多看,抓住聖教序的筆法,結體精髓加以學習。

  • 7 # 狂喜淡墨a

    臨《聖教序》半年,從臨的過程,時間不是太久。短短的時間內,寫的一般都是形狀有像。

    大家都有的體驗,只要臨摹王羲之,只要具一分貌狀,就有美的感覺。自己寫的聖教序,自己比較來觀感,皆得獲得成功之感。因為王羲之的晉韻,是書法美的代表,入帖書,學王羲之需要一生的感悟與臨摹。

    比如初學,幾十年臨摹,晚年臨摹都有不同的感覺,書墨境,決然不同。知其羲之筆墨美到了極致。所以有人認為,王羲之的書法,可恨的是他的書法,可愛的也是他的書法。

    有時候奔著王羲之,往往令人有失落感,因此學習王羲之,也正是中國書法正宗。是一座高峰。

    聖教序,易入其帖,選擇聖教序,具有學書必經之路,但是注意聖教序是集字,其美觀顯而易見。可學其貌。難學王羲其神。

    學王羲之情性,應該學其手札。從而學其筆外之技法。即情性為至要,其法為筆外功底,是也。

  • 8 # 積雪堂子予

    首先,說明一下聖教序,聖教序又叫《大唐三藏聖教序》,內容是唐太宗撰寫的,然後,據我所知咱們常見的這個版本是沙門懷仁從王羲之書法中集字,然後在刻製成碑文,碑文三十行。

    書法本身就是慢工出細活,所以咱們儘量把書法當做一種修行或者是信仰,不要急於求成,更不要用時間去計算好壞,只要堅持,每天其實都在進步。

    如果真的希望可以進不大一點,快一點,那也要耐住性子,可以試一試先摹後臨。就是把字型逐個放大,然後用白紙踏在上面,可以描空心字然後填墨,也可以直接放上面踏寫。最後在臨寫,這樣進步就會很大,但是行書這些東西還是要體會當時作者心情,再加上不同的技法,多讀貼,讓每一個字或者每一個筆畫的銜接都印在腦子裡,這樣進步就會大大提高。

  • 9 # 夏雲國書法

    半年寫到這種程度還是不錯的,說一下好的方面。

    首先在字的大結構上還是準確的。

    其次用筆上也基本是對的。

    不足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 點畫的質量上還不夠精準,在書寫一些點時,動作因為不充分導致點畫質量不高。王羲之的點畫給人以爽利的感覺,所以在書寫時動作一定要乾淨。

    二 用筆的節奏上還存在較大的問題,現在給人的感覺筆畫與筆畫之間如同搭積木。不夠貫暢。

    三 筆畫的順序有的還不是很清楚,需要仔細的分析筆順,這樣在書寫時才能順暢。

    四 還要注意一下橫畫的平行問題,在書寫時要細緻觀察,每個橫畫的方向,長短,粗細的變化。

    五 書寫時還要注意快慢的節奏變化,感覺書寫時用筆的速度過於一致,如同在書寫楷書。行書的書寫速度較楷書要迅捷。

    六 因為聖教序是集字作品,所以在書寫時尤其要注意章法上的處理,不可如同楷書一樣排列均勻。

    七 作者可能有一定的楷書基礎,在作品中有很強的楷化,要注意削弱楷書的感覺,這樣字才能流動起來。

    聖教序因為是集字作品,所以在短時間內取得的效果不是很明顯。此時一定要堅定信心,不可隨意換帖,一定要深入進去,用兩年三年的時間深入,這樣會對以後行書的書寫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學習時不要貪多,要能夠默寫,這樣在創作時才能運用,不可做抄書。再者需要對《聖教序》的書寫動作進行深入的挖掘,透過刻帖還原古人書寫時的動作,把古人的動作為自己所用,這才是學習書法的目的。

    祝學有所成!

  • 10 # 雪飛書法藝術交流

    談一下個人的看法啊

    首先,聖教序是集字,但是集字歷經多年,也使用了一定的技巧,儘可能的讓其達到連貫性,你臨出來的一看就是集字。上下字沒有互應。

    其次,你過度的追求相似了,導致運筆不流暢。停頓,遲疑,隨處可見。

    最後,基本功還是稍差一些,不穩,包括運筆和重心。

  • 11 # 蓮花堂主

    啟功先生告訴大家的方法是,用透明紙,拓在字帖上再描摹,你就知道自己寫的差距了。這個方法也是體現書法成效的最佳路徑。一試便知!

  • 12 # 延志超藝術

    基本形已經具備,細節和勢不到位,最重要是神采!建議逐字精臨,然後放大臨寫;做到“如燈取影”!

    圖為本人《聖教序》大字臨習,僅供參考!

  • 13 # 劉中南書法教學

    細觀你的臨作,用筆較為熟練,且具有一定的基礎,臨習半年達如此程度實屬不易。但是如果長此以往,就不太好了。因為練習書法,畢竟還是要講究一些方法與技巧的!不過,你發帖提出此類問題,說明你自己也意識到自己存在著一些問題,只是自己一時的弄不明白。這種意識非常好,學習書法是不能一味的苦練,而是要跟同行一起去交流與學習的。正所謂當局者迷 ,旁觀者清。

    我臨習巜聖教》數年,自己積累了一些經驗和心得。針對你的習作,我提出幾點建議,與你一起分享。

    一、上一筆的收筆,同時也是下一個筆畫的起筆。

    你這些字的用筆值得推敲。

    二、墨淡傷神,水分不能太多。

    三、收筆要注意虛實結合,不能一味虛尖

    四、轉折要方圓兼備,剛柔並濟

  • 14 # 禪雲皓月

    半年寫這樣,水平真的不錯,我寫了一年,都還差的遠。足見閣下悟性之髙。一點小建議,臨時照著帖的章法臨,臨創轉換時好過渡。不妥之處,批評指正。

  • 15 # 東貝士

    《聖教序》很多同道書友都在臨,大家的基礎各不相同,所以水平也各不相同。我學書時間相對不長,真正臨帖算起來一年有餘,目前主要精力還放在楷書上面,兼習行書。

    首先,我覺得臨《聖教序》前一定的楷書基礎還是必要的。《聖教序》因為是集字,所以實際上是混合字型,楷行草都有,以行為主。所以如果楷書入門了,你就有了一定的基本功了。基本功我覺得主要的就是控筆能力,臨帖造型的能力。什麼樣的筆畫都能臨得出來,什麼樣的字形都能抓得很準那基本功就有了。如果做不到這一點,特別是臨習了較長一段時間如果還做不到這一點的話,那我認為一定是楷書基礎沒打好,而不是繼續臨《聖教序》。

    其次,帖中的楷書部分不在話下,所以主要沒有涉及的是行草書部分。楷書過渡到行書,主要有一些需要適應的點。《聖教序》臨習的資料網上很多很多,我參考了一些資料,覺得最最有用的就是以下幾點:

    用筆

    既有中鋒又有側鋒。不要自我限制中鋒行筆,有些筆畫用中鋒是寫不出來的。

    運筆

    注意書寫節奏。不要寫得太慢,也不能以為行草書就一定要快速行筆,停都不能停,一氣呵成。在筆畫的轉折處是可以停頓的,而有些字就是"一筆畫",比如下面這個"習"字

    字帖中的"習",一筆畫了六個圈

    我臨的"習",上下部連線的線角度有偏差

    線條

    曲線為主,方圓得當。

    筆意

    筆畫間的牽絲,字間的筆斷意連,這個讀帖觀察要仔細。

    筆順

    這個也沒什麼好說的,認真讀帖,揣摩筆順。

    字形

    臨帖的話,越像越好。字帖上有些字看不太清,可以參考網上現代人的臨寫。

    章法

    有列無行。我初學者,目前還沒有很好的領悟。

    最後,附上幾張我的臨帖,內容也包括您貼的這一段,我還處在單字臨習階段,用田字格。

  • 16 # 老跨鬥

    寫的很好!

    臨聖教序的小建議

    1、紙和墨:

    一定不用生宣,用熟宣或半生不熟的紙,濃墨裡少加水或不加水,能拉開筆為好。

    2、折出格:

    一張毛邊紙,橫著折格子,最後的格子為1.5釐米左右即可。毛邊紙的上下留白多一些好看,類似信箋紙風格。

    3、毛筆:

    小狼毫、小兼毫為好,可以用幾種筆測試,哪個好用用哪個,千萬別按住一支筆用。

    綜述:

    工具材料上要科學使用,然後才是技法的問題。

    其它以後說。

    4、字的大小:

    建議按照原帖字的大小臨。最好不要放大。因為,小字與大字的方法不是一回事。比如:

    我們寫一個15釐米的楷書長橫,從起到收一定要每個動作到位,這個橫才好看。

    如果我們寫一個0.5毫米至1釐米之間的小楷長橫,就不能按大楷那樣了,就要簡約了。

    更重要的是:

    寫小楷、小行書更多的是靠毛筆自身的特性、彈性自然帶出許多線條的,而不是“刻意寫出來的”。

  • 17 # 一笑貫長天

    初步有點樣子!

    還需要努力,說幾個重點吧!最嚴重的毛病是長橫的起筆,王書的長橫起筆不是這樣的斜切入筆,應該是直接入筆然後是運筆,收筆。

    褔字的右部的轉折不到位,應該下筆果斷些,這樣的情況還很多,開始學王羲之可以慢一點,但是一定要寫到位,不然,不只是不象,而且也難以理解王羲之書法的本質性的東西!

    王羲之的《聖教序》看似簡單,其實非常難學,如臨摹時感到吃力的話,你可以先學習趙孟頫的行書過度一下。

  • 18 # 張曉鵬pppp

    看了一下,筆畫質量不太行。結構也只是表面。沒有批評的意思,只是就事論事。個人覺得,態度端正,但是基礎沒有打好。很多筆畫都是浮於表面,極度不穩定。比如第一個業字。下面的筆畫無力且顫抖。這都是基本功沒有到位導致。聖教畢竟是行書,以我學書20年的經驗來講,個人覺得還是要先吧基本筆畫練習到位。比如楷書的基本筆畫。還有就是在寫的時候,能發現,對於行書的牽絲引帶的方法和熟練程度,瞭解程度不行。另外,聖教在結構上是多變的。由於筆畫連帶,結構基本保持在楷書的基本規則的基礎上產生極強的動感。從一定角度說,聖教難度遠遠大於楷書,結構險絕,豐富,繁雜,想寫出神采就更難了。個人建議,就是加強單個字的熟練程度。熟練到你隨便說出一個字,你都能寫出聖教的味道,只有熟練,才能背住,才能創作出聖教味道的作品。望採納。祝進步。

  • 19 # 書法魅影

    臨的還行吧。

    給你幾個建議。

    第一:用偏熟的宣紙,用墨濃一點,你這好淡。

    上圖中洇墨了,建議用毛邊紙臨習。

    第二:加強運筆,很多筆畫軟弱無力,不果斷。

    舉個例子:

    業字橫畫不行,行筆拖拉造成線條沒有質感,運筆不穩,建議臨篆書,加強運筆穩定性。慢速書寫也能寫平,快速書寫也能寫平。

    圖上全部是運筆穩定性問題,沒有質感。

    第三:動作不到位。

    看原帖的動作和你自己的動作根本就不一樣,多看看前輩們的書寫影片,很重的,這些動作都是細節。

    如何還原動作,這個就不是說一兩話就可以說清楚的。也可以看看我的專欄《聖教序臨摹及創作》

    第四:結構偏差太大

    如上圖所示,原帖是平的,你寫的是斜的,一兩次還好,你的確很多沒反應出原帖的結構。

    第五:章法不整

    下面雖然很錯落不齊,是沒錯的。但是疏密不勻稱,看起來很亂。

    你看原帖,行氣連貫,疏密勻稱,看起來很舒服。

    圖中畫圈的,字大而且密,跟旁邊的字小而且疏,不和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加手機是不是很耐用,有多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