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宇宙A區銀河地球代言

    經典物理是三維無時間世界的在四維時空的表現,所以不失效,

    量子學是無時間無空間兩維一維零維電磁量等學說,所以不能說月亮和地球糾纏等於量子糾纏,

    所以地球要流浪就要帶上月亮,不然就會永遠失去心愛的月亮,包括我們的月兔車。

  • 2 # Brightlight331

    經典物理與量子物理各有自己的假設前提與適合範圍。差別在於經典物理在自己的範疇不存在悖論。而後者存在諸多悖論,表現出明顯的理論不完備性。如愛因斯坦EPR論文所證明的,量子力學未能提供微觀粒子一個完備描述。現今國際國內一股喪失科學誠信底線的所謂物理學家,相互吹捧,大肆炒作宣傳奇異量子特性如量子糾纏被實驗驗證、為物理現象,並開展所謂應用(如量子傳態、又稱量子通訊),至少已經造成我國科研經費的重大浪費。這些偽科學家已成為學術界的一個黑幫性質的派別。

  • 3 # 郭哥聊科學

    其實嚴格地說,不是經典理論在量子世界失效,而是經典理論在微觀粒子層面完全不適用。

    當時間進入到十九世紀末,科學家普遍認為科學進入到相當完備的階段,幾件大事紛紛解決,常見的現象都可以找到相對應的物理理論,物理學似乎進入到最終理論階段。

    1、在遠低於光速的情況下,牛頓定律可以精確地解決所有的機械運動問題;

    2、電磁現象的規律被總結為麥克斯韋方程;

    3、光的現象也可以用波動理論完美解釋;

    4、熱現象也已經被熱力學和統計物理搞定。

    一時間,好像留給科學家剩餘的事情就是如何把這些規律應用到具體的問題上。只要輸入公式,一切答案統統搞定。

    然而,這種物理學的最終理論的看法,隨著科學技術進步以及不斷提高的實驗手段,新的物理現象不斷地被發現,而導致物理學家必須開始重新思考。

    這些現象包括:

    1、黑體輻射;

    2、光電效應;

    3、原子光譜;

    4、固體在低溫下的比熱。

    這些現象都是經典物理所無法解釋的,從此經典物理學與微觀世界的矛盾被揭開。

    這些現象的發現也為物理學家們發現微觀世界的規律打下基礎。

    物理學家在研究黑體輻射和光電效應的時候發現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同時期,波爾試圖去解釋原子光譜的成因,提出了原子結構的量子理論。

    然而,上面的努力都還只是在經典物理學理論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新的假設,所以還不能反應微觀世界的本質。

    這樣的情況直到上世紀二十年代,人們在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啟示之下,開始思考是不是其它微觀粒子也同樣具有波粒二象性,才開始真正地建立量子力學。

    應該說,量子力學理論的建立和發展過程,充滿了矛盾和鬥爭。一是,新觀察到的物理現象暴露了微觀過程內部的矛盾,物理學家必須尋求經典物理理論的限制,尋找新的思想和理論。而同時,很多人,當然也包括曾經偉大的愛因斯坦,都未能與時俱進,不願意承認經典物理的侷限性。

    那時候的物理學家更願意把新發現的現象,以及為了解釋這些現象而提出的新思想、新理論納入到經典物理的框架之內。這樣的做法,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量子力學成為了遲到的愛。從發現微觀粒子的行為,到量子理論建立用了20多年的時間。

    我是郭哥論道,一個致力於科普相對論、量子力學、計算機、數學,讓深奧的科學理論通俗易懂起來、讓科學更有趣的科普搬運工。

  • 4 # 137號

    其實很少,大部分都沒失效,量子力學與經典力學的根本區別在於概念,量子力學強調不確定性,而經典力學強調確定性。其實真正與經典力學有較大區別的其實是相對論。

  • 5 # 語境思維

    經典論不適合量子世界——是偽命題,既違揹物理邏輯的自洽性原則,也經不起推敲。今夜無眠,撥亂反正,以正視聽。

    對經典物理學的基本估計

    估計1:經典物理學,不包括愛氏相對論與哥派量子論,儘管這兩論有經典與現代之分。

    估計2:經典物理學,包括諸如質點動力學、剛體動力學、統計熱力學、電磁動力學、粒子物理學、天文物理學。

    估計3:經典物理學的原理與定理,除了萬有引力定律,皆可適合微觀世界。

    估計4:牛頓三律、熱力學三律、麥克斯韋方程、開普勒三律,適當修正後可列入公理集。

    估計5:基於經典原理,新增超對稱原理,可解釋相對論與量子論的各不自洽的困惑。

    估計6:萬有引力定律,可修正為萬有引斥力定律,只適合宏觀世界,不適合微觀世界。

    愛氏相對論的瑕疵

    瑕疵1:用γ=1/√(1-v²/c²)解釋光速不變,純屬虛構。因為c²=1/ε0μ0...(1)表明,c只與真空有關,與光源無關。光源只是激發真空光子升頻。

    瑕疵2:洛倫茲變換因子不成立,由此推出的質能方程E=mc²當然也是不成立的。

    瑕疵3:光的傳播無介質,違背麥克斯韋方程,無法解釋位移電流的真空介質參量ε0與μ0。

    瑕疵4:引力場方程,用純幾何時空張量,否定真空引力場(或萬有引力場)的客觀存在。

    值得諷刺的是:一則,引力場方程否定真空場;另則,人們幾十年拼命尋找據說是無處不在的暗物質與暗能量卻無法找到。不就是真空場麼?——騎馬找馬!

    哥派量子論的瑕疵

    瑕疵5:把誤差乘積公式△x△p≥h/4π...(2)誇大為不確定原理,否定因果律與過程論,說電子具有同時正反轉與身處各處的分身術。

    瑕疵6:把電磁輻射振盪器(諧振子)說成光子發生器,而且還能發生單光子。LC振盪器表明,諧振子激發的是四面八方所有的固有光子。

    瑕疵7:說費米子是無體積的零維質點,導致電子、質子、中微子的質量密度無窮大災難。

    瑕疵8:說兩個光量子可超距糾纏,可實現隱形傳輸與量子加密,此謬是瑕疵5的怪胎。

    經典物理在現代物理的運用

    牛頓第一定律:修正為“動態抗衡下的物體,總是保持相對靜止或區域性勻圓運動”。

    說明1,物體通常都處於數力的動態抗衡中。例如:電子繞核震盪,處於原子核引力與電子進動斥力的動態抗衡中。電子有近核點進動與遠核點進動,電子軌跡像一個橢圓。

    說明2,相對靜止,是針對母系統或絕對參照系而言。地球是列車的絕對參照系,原子是電子的絕對參照系,原子核是質子的絕對參照系。區域性空間是光子的絕對參照系。

    說明3:勻圓運動即測地線迴圈,直線運動只是軌跡曲率很小而已。電子的區域性勻圓運動是電子橢圓軌跡的一小部分。

    電子繞核一週有數十種速度,可激發出數十種光子頻率。繞核震盪全方位各不相同,可解釋原子光譜精細結構。

    牛頓第二定律:衍生動能定理與能量守恆定律。計算電子半徑,電子自旋勢能=電子電勢能,即:mc²=ke³/r...(3),r=2.82fm。

    同理可算質子半徑:r=0.0015fm。質子的真空場引力即強核力:F=ma=mc²/r...(4)。

    牛頓第三定律:衍生動量定理與動量守恆定律。這本來就適合粒子物理學,尤其用於康普頓散射效應。

    同直線上的電子物質波,所激發光子的波長為:λ=h/mc=2.212[pm]...(5),

    對應的頻率f=c/λ=1.355e20[Hz]。還可計算對應光子的半徑:r=λ/2π=0.704[pm]...(6)。

    把公式(4)改寫成:h=mcλ...(7),可作為普朗克常數的定義與意義:

    作為移動波源的自由電子,當加速到光速,可激發出高頻光子。正負電子湮滅反應也是如此。

    作為移動波源的自由質子,當加速到光速,可激發出最短波長的光子:λ=h/mc=1.32[fm]。光子的最小半徑:r=λ/2π=0.21[fm]。

    說明:不考慮中子,因為自然界中,不存在自由中子,核裂變出來的中子壽命只有15分鐘,很快嬗變為質子、電子與中微子。

    熱力學第一定律:溫度定理T=mv²/3k...(8)。這也適合計算微觀粒子的溫度。

    若基態電子的速度為v=2.2e6 m/s,則T≈1e5[K],即10萬開。若最外價電子速度v=2.2e3m/s,T≈1000開。

    說明,溫度定理好比動能定理/動量定理/電流定理(I=U/R)一樣是定義性範疇,當然也適合基本粒子,這是無可非議的。

    熱力學第二定律:需要做點補充,熵增加原理△S=△Q/T≥0...(9),只適合封閉系統,只能適合無窮大的宇宙——這個極混沌系統了。而無窮大是無法被測量驗證的,且做一個理想模型吧。

    事實上,宇宙內的各種系統都是開放系統,都與外界環境有能量或質量的交流。因此,熵增加與熵減少屬於超對稱,即是一種動態抗衡。

    當然,在超低溫與超低壓環境中,熵增加佔優勢,系統接近全封閉。反之,在超高溫與超高壓環境中,熵減少佔優勢,系統接近全開放。

    就原子光譜精細結構而言:越接近原子本體,越偏向藍移;越遠離原子本體,越偏向紅移。換句話說,原子也有引力透鏡效應。

    就恆星內部的熱核反應而言。大多數主序星都處於熱核反應逐漸衰減階段,哈勃望遠鏡接受紅移光譜在逐年加速,而最好不是退行性紅移,導致宇宙大爆炸的反邏輯理論。

    小結

    以上僅僅列出經典動力學的8個簡單公式,如探囊取物,輕鬆計算出若干重要的疑難引數,我們對粒子看得比較清晰,尤其是普朗克常數的物理意義,而愛氏相對論與哥派量子論只能認慫。

    好了,本答stop here。請關注物理新視野,共同切磋物理邏輯與中英雙語的疑難問題。

  • 6 # 陳轉運

    摘要:艾薩克•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然後又發現了運動三定律,亨利•卡文迪許用 扭秤 證明了萬有引力 定律正確性,並算出了地球的“質量”,但都沒對引力的來源給出明確的解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更是玄之又玄的把引力的來源解釋為物質對空間造成的凹陷。本文將根據一些小實驗和理論推導對以上的某些觀點進行糾正與反駁。

    關鍵詞:內能(熱力學能),引力,地球質量,扭秤,重力加速度,。

    引言:耳熟能詳的定律,質量越大,引力越大,但還有一個被人類忽視的資料,那就是內能。天體的質量越大,引力越大,內能越大(此文的內能是拋開 所有化學反應,核反應的 熱力學能)。那麼引力的來源是不是高能量體與低能量體的溫差效應呢?看下面的實驗。

    三個質量相同鋁球,用液氮把兩個鋁球分別散熱到零下150℃與零下50℃,還有一個與室溫溫度相同20℃。觀測三個鋁球近距離的水氣有什麼反應。觀察到的結果是零下150℃的鋁球對附近水氣有很大的吸引力,有明顯的重力加速度現象,末端水氣落體速度大約是零下50℃鋁球的三倍。而與室溫相同的鋁球對水氣毫無反應。5分鐘後終止實驗,零下150℃鋁球結霜質量大約是零下50℃鋁球的三倍。

    我們用這個實驗是不是能說明兩物體的引力大小與兩物體內能的大小相關呢?內能差越大,引力越大,與質量無絕對關係。那麼在地球上為什麼質量越大的物質,引力越大呢?這麼說吧,地球是個巨大的能量體,她對所有的低能量體都有 熱平衡 需求,她會根據 低能量體所能承載的熱量產生引力,也就是說相同溫度(內能)的1千克水與1千克油分別放到地球地心,地心下降的溫度是一樣的。

    根據此實驗說明兩個物體沒有 熱平衡需求就沒有引力,那麼亨利•卡文迪許的扭秤又是怎麼算出“地球質量”的呢?他的扭秤為什麼出現扭力呢?還準確推匯出引力常量。5.965*10^24到底是地球的內能還是地球的質量?我們根據 F=GmM/r^2計算出了太陽系的大部分行星的 軌道與速度,衛星的均速圓周運動,這足以說明F=GmM/r^2正確性,那麼一個天體的內能值與質量值一定很接近。為什麼會很接近呢?是根據質量有了內能?還是根據內能的大小有了質量?看下面的實驗與理論推理。

    亨利•卡文迪許的扭秤為什麼使兩個沒有熱平衡需求的兩對鉛球出現引力呢?

    看實驗,準備兩個磁力不同的磁鐵,一根鐵絲,一些細鐵砂,釋放靜電,先用鐵絲吸鐵砂,肉眼觀察下是毫無吸引力。然後把強磁鐵放到鐵絲底端,整根鐵絲會吸住很多鐵砂,距離磁鐵越近吸住鐵砂越多,換上弱磁鐵,鐵絲吸引的鐵砂要少的多。根據這個小實驗去理論推導下個實驗,我們把引力看作成弱磁現象,扭秤的兩對鉛球之所以會互相吸引,完全是因為在地球的引力磁場上。小實驗裡我們可以輕鬆的把磁鐵放到一旁,以現在的科技我們也可以輕鬆的把扭秤送到太空,送到月球,那時你會發現扭力與此區域 重力加速度 值成正比。引力越小,扭秤的扭力越小。月球上表面的扭力只剩下地球上的1/6。

    我也做了個簡陋的扭秤,在只有4個質球實驗下,加大兩對質球的溫度差,會得到不同的扭矩。我也猜測是不是空氣對流加劇造成的,但一直沒有找到真空實驗室而擱置。(具體的溫度差與扭矩比例,由於扭秤的簡陋,就不一一敘寫了)。

    此理論的最有力的證據還是需要把扭秤送到太空,送到月球。

    那麼太陽系天體的質量值與內能值為什麼如此相近呢?太陽除外。因為太陽是中心,在太陽系中是懸浮不動的,即使內能值與質量值差距很大也測不出來,又點燃了核聚變。理論上來講,內能值遠高於質量值。所以我們現在根據引力算出的太陽質量(其實是內能)遠遠大於真實質量。大家都知道太陽是氣態的,而密度竟然是地球的0.26倍,這是荒謬可笑的,他的意思也就是說一立方氫氣與一立方土的質量比是0.26 : 1,就算把氫氣壓縮到液態,這個比值也相差甚遠。太陽的平均密度1.4克每立方厘米,氫液態才0.07克每立方厘米,矛盾嗎????(別害怕,目前太陽質量不可測,看下面實驗)。

    每個天體都有一個心核,太陽的心核最大,我們根據心核大小比例,做出九個鋁球,分別代表太陽與八大行星。全部冷卻到零下200℃,把太陽放到實驗室中心,按照距離比把八大行星擺好,懸浮運轉,2個小時後結束實驗,結霜質量比與太陽系天體質量比一致。水氣代表分子云,心核是宇宙所有天體的種子。遇到肥沃土壤(分子云)就會根據大小演變成恆星或行星(沒有心核的分子云是一團死雲,不會孕育出任何天體,否則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這個僅僅是邏輯推理,猜測)。

    引力不是絕對的,我們分別把太陽、地球、月球的內能設為1000焦耳,100焦耳,10焦耳。然後把地球加熱到500焦耳,地球與太陽引力會變小,地球與月球引力會變大。

    在此理論正確的前提下,F=GmM/r^2還能繼續使用嗎?當然可以,只不過要稍微修改一下,首先就是其中的一個M改成U。那麼以引力計算的1熱值等於多少焦耳?這就需要廣大科學家的共同計算了。

    母式:F=GUm(1-u/U)/r^2

    此公式也不是適用於任何引力場,(只有兩物體質量與半徑相同的情況下才能做到誤差為0,比如冰球實驗,你可以理解為把鋁球切割成與水氣大小相等顆粒,然後每顆粒與水氣產生的引力全部相加)。就如F=GmM/r^2無法解釋水星近日點進動,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描寫的引力與量子力學格格不入。可以說很難有一個引力公式通用於宏觀與微觀等多種引力場,只有根據不同的引力場拿出不同的公式給予計算。

    微博:小冰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拍攝美食你有哪些好的建議?